CN113463653A -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3653A
CN113463653A CN202110738163.XA CN202110738163A CN113463653A CN 113463653 A CN113463653 A CN 113463653A CN 202110738163 A CN202110738163 A CN 202110738163A CN 113463653 A CN113463653 A CN 113463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ismantling
layer
new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81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3653B (zh
Inventor
冯雪健
杨伟
李果
敬波
苗宏刚
汤德芸
李冠军
张自成
刘颂
王正阳
齐日昕
吴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the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the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the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81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3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3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3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3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3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26Metals
    • E02D2300/0029Steel; Iron

Abstract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施工方法,包括设计上层内支撑结构的拆除起始点,施工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搭设拆除架体,向上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搭设拆除架体;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直至基坑内所有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施工完毕,上层内支撑结构全部拆除完成。本发明是拆除典型混凝土角撑支护,受力特点十分明确,各块支撑受力相对独立,因此该支撑拆除时只要能满足拆除时的受力稳定和安全,就可实现区段式拆除施工,可缩短支撑拆除的绝对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撑领域,特别是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深基坑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深基坑的内支撑拆除一直是工程的一个重难点,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性工序,传统的内支撑拆除工序一般为每层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80%后拆除该层上侧的内支撑,主体结构和内支撑均需要整层施工,整层拆除。当主体结构面积较大时,需等待每层内支撑拆除后,再进行上层主体结构的施工,下层内支撑一日不拆除,上层项目施工进度就无法推进,工人会严重窝工,甚至出现几百人同时抢工或同时没有工作面的情况。但是内支撑拆除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对安全有着严格的要求,拆除需确保基坑及人员安全,因此急需一种解决现有深基坑内支撑拆除时间较长,影响经济效益的内支撑拆除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的深基坑的内支撑拆除方式制约工程进度,影响经济效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同一基坑的内支撑包括n个角部内支撑,n≥3,角部内支撑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a层内支撑结构,a≥1,主体结构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负b层等标高的结构板和换撑结构,b≥1;
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上层内支撑结构的拆除起始点:
根据受力区间设计拆除新施工段的范围:所述新施工段为同一个受力区间的至少一个角部内支撑所覆盖的旧施工段的集合;所述新施工段包括至少一段旧施工段;
设计拆除换撑顺序:新施工段范围内上下标高相邻的角部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采用自标高由下至上先施工较低标高的一道下层主体结构,再拆除该主体结构上侧较高标高的一道上层内支撑结构;所述下层主体结构包括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
选择拆除起始点: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标高选择起始拆除位置,即选择包括标高最低的内支撑结构的角部内支撑所在的新施工段开始进行拆除工作;
步骤二,施工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一体施工拆除起始点所在的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层换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步骤三,将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步骤四,步骤二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上搭设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上层内支撑结构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上层内支撑结构的下侧;
步骤五,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
步骤六,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
与第一个新施工段同层左右相邻的新施工段或者与第一个新施工段不同层且位于第一个新施工段标高上侧的新施工段为第二个新施工段,一体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层换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步骤七,将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下层结构板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步骤八,步骤六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上搭设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上层内支撑结构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上层内支撑结构的下侧;
步骤九,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
步骤十,循环步骤六至步骤九直至基坑内所有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施工完毕,上层内支撑结构全部拆除完成。
所述步骤一中,两个以上新施工段均包括标高最低层的内支撑结构,择一选择新施工段。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七中的不连续薄弱部位包括旧施工段之间的区域后浇带,加强方法为在区域后浇带内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设置后浇带支撑钢梁进行支撑。
所述后浇带支撑钢梁的两端分别伸入在区域后浇带的两侧结构板之间,伸入长度不小于150mm,待结构板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进行对应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七中的不连续薄弱部位包括新施工段内存在的与地下室外墙固定连接的汽车坡道两侧的悬臂墙,悬臂墙的高度随汽车坡道的起坡而变短,加强方法为在悬臂墙之间沿汽车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悬臂墙设置坡道支撑钢梁进行支顶支撑。
所述坡道支撑钢梁的两端通过连接件与两侧悬臂墙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预埋在悬臂墙内带预埋脚肢的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的外侧表面与悬臂墙的内侧表面平齐,所述坡道支撑钢梁的两端端面与预埋板焊接连接,加强完成后进行对应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每层内支撑结构包括板撑、连系梁、支撑梁、腰梁和立柱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支撑构件,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连系梁、支撑梁、腰梁和立柱的顺序进行拆除。
所述内支撑结构均采用金刚石绳锯进行切割分段,其中板撑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连系梁的切割拆除顺序为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支撑梁切割的拆除顺序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腰梁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立柱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上至下拆除。
所述步骤四和步骤八中,拆除架体包括钢管扣件脚手架或者钢马镫支撑。
所述结构板包括筏板以及筏板上侧按层设置的地下楼层板,
所述筏板的换撑结构为筏板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缝隙处连接的素混凝土垫块梁,所述地下楼层板的换撑结构为地下楼层板与基坑支护桩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拆除典型混凝土角撑支护,受力特点十分明确,各块支撑受力相对独立,因此该支撑拆除时只要能满足拆除时的受力稳定和安全,就可实现区段式拆除施工,可缩短支撑拆除的绝对工期。
本发明根据典型混凝土角撑支护的受力特点,为了方便后期快速拆撑换撑,改变了按旧施工段施工主体结构并整层拆除内支撑的理念,创新性的考虑设计新施工段作为施工单元,每施工完一个新施工段内的主体结构对应即可拆除对应区段内的内支撑结构,各新施工段内的内支撑结构拆除完成后即可进行下一道主体结构施工,同时为了保证新施工段内旧施工段的受力要求,在受力薄弱的位置进行了定点加固。
本发明的施工工期对比常规整体拆除方式,区段式拆除可节省工期70天以上,而70天工期的施工成本需要290万元,大大减少内支撑对施工的制约,减少工人窝工,节省大量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旧施工段布置以及内支撑结构中第三层内支撑结构布置图。
图2是第一新施工段布置图以及该施工段筏板布置图。
图3是施工筏板以及换撑结构素混凝土垫块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第一新施工段第三层内支撑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5是图4拆除板撑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拆除支撑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拆除支撑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图6拆除腰梁和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内支撑结构中第二层内支撑结构布置图。
图10是第二新施工段布置图以及该施工段地下楼层板中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布置图。
图11是第二新施工段施工负三层地下楼层板以及换撑结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第二新施工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13是图12拆除板撑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拆除连系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图14拆除支撑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拆除支撑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17是图15拆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第三新施工段布置图以及该施工段地下楼层板中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布置图。
图19是第三新施工段施工负三层地下楼层板以及换撑结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20是第三新施工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的上半部俯视放大图。
图21是图20拆除板撑的俯视示意图。
图22是图21拆除连系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23是图22拆除支撑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24是图22拆除支撑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25是图24拆腰梁和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26是第三新施工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的下半部俯视放大图。
图27是图26拆除板撑的俯视示意图。
图28是图27拆除连系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29是图28拆除支撑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30是图29拆腰梁和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31是第四新施工段布置图以及该施工段地下楼层板中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布置图。
图32是第四新施工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的俯视放大图。
图33是图32拆除板撑的俯视示意图。
图34是图33拆除连系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35是图34拆除支撑梁的俯视示意图。
图36是图35拆腰梁和立柱的俯视示意图。
图37是内支撑结构中第一层内支撑结构布置图。
图38是第五新施工段布置图以及该施工段地下楼层板中的负二层地下楼层板布置图。
图39是第五新施工段施工负二层地下楼层板以及换撑结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侧视示意图。
图40是图39拆除支撑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1是换撑结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连接局部放大图。
图42是换撑结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配筋示意图。
图43是图42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4是区域后浇带加强示意图。
图45是汽车坡道布置示意图。
图46是坡道支撑钢梁加强示意图。
图47是图46中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48是钢马镫支撑的示意图。
图49是钢管扣件脚手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支撑结构、1a-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b-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c-第一层内支撑结构、2-结构板、21-筏板、22-地下楼层板、22a-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b-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c-负一层地下楼层板、3-换撑结构、31-素混凝土垫块梁、32-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1-梁纵筋、322-梁箍筋、323-梁混凝、41-第一新施工段、42-第二新施工段、43-第三新施工段、44-第四新施工段、45-第五新施工段、5-旧施工段、61-钢管扣件脚手架、62-钢马镫支撑、7-区域后浇带、8-后浇带支撑钢梁、9-坡道支撑钢梁、10-连接件、101-连接件预埋脚肢、102-预埋板、11-板撑、12-连系梁、13-支撑梁、14-腰梁、15-立柱、16-基坑支护桩、17-回填土、18-汽车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下: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该基坑的内支撑包括四个角部内支撑,分别设计在基坑的四个角部。角部内支撑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三层内支撑结构,主体结构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四层,其中主体结构包括筏板21以及筏板上侧共三层地下楼层板22以及和地下楼层板等标高的换撑结构。
如图1所示,旧施工段将基坑内的主体结构划分为九个施工区域,各区域同时施工,流水施工,方便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物资周转,减少倒运次数,加快施工节奏。
其角部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内支撑结构的拆除起始点:
根据受力区间设计拆除新施工段的范围:本工程的新施工段为同一个受力区间的至少一个角部内支撑所覆盖的旧施工段5的集合;所述新施工段包括至少一段旧施工段5。
本实施例中,三层内支撑结构中,按标高由下至上依次为,参见图1所示,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布置在第一个角部内支撑位置即三区角部,作为角部支撑加强,参见图9所示,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布置在所有四个角部支撑,参见图37所示,第一层内支撑结构1c布置在第二个和第三个角部支撑位置即一区角部和五区角部。
因此本实施例中新施工段:参见图1所示,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的新施工段为共一段,即三区;参见图10、图18和图31所示,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的新施工段共三段,分别为二区与三区,一区、四区、五区与七区,八区与九区;六区位于基坑中心不与基坑支护连接;参见图38所示,第一层内支撑结构1c的新施工段共一段,即一区、二区、四区、五区与七区。
参见图3所示,其中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位于筏板21与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之间,参见图11和图19所示,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位于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与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之间,参见图19所示,第一层内支撑结构1c位于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与负一层地下楼层板22c之间。
设计拆除换撑顺序:新施工段范围内上下标高相邻的角部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采用自标高由下至上先施工较低标高的一道下层主体结构,再拆除该主体结构上侧较高标高的一道上层内支撑结构;所述下层主体结构包括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
选择拆除起始点: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标高选择起始拆除位置,即选择包括标高最低的内支撑结构1的角部内支撑所在的新施工段开始进行拆除工作。
因此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选择包括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的角部内支撑所在的新施工段开始进行拆除即包括三区的新施工段为第一新施工段41。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两个以上新施工段均包括标高最低层的内支撑结构,择一选择新施工段起始点。
步骤二,参见图2-3所示,施工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主体结构:一体施工拆除起始点所在的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内的筏板21;其中筏板2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筏板21的换撑结构为筏板21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连接的素混凝土垫块梁31。注意此新施工段为筏板的最后一个施工段。
步骤三,将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内的筏板21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步骤四,步骤二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内的筏板21上搭设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上层内支撑结构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的下侧。
步骤五,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内的第三层内支撑结构1a。
参见图4-8所示,第一个新施工段41范围内的第三层支撑结构1a包括板撑、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步骤六,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主体结构:
与第一个新施工段41同层左右相邻的新施工段或者与第一个新施工段41不同层且位于第一个新施工段标高上侧的新施工段为第二个新施工段42。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9-10所示,第二个新施工段42即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的新施工段,可选择二区与三区开始拆除。
参见图10-11所示,先一体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42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其中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换撑结构为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
步骤七,将第二个新施工段42范围内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参见图44所示,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的不连续薄弱部位为旧施工段之间的区域后浇带7,加强方法为在区域后浇带内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设置后浇带支撑钢梁8进行支撑。所述后浇带支撑钢梁8的两端分别伸入在区域后浇带的两侧结构板2之间,伸入长度不小于150mm,待筏板21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再进行该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步骤八,步骤六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二个新施工段42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上搭设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42范围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的下侧。
步骤九,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
参见图12所示,第二个新施工段42范围内的第二层支撑结构1b包括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和立柱15。参见图13-17所示,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步骤十,循环步骤六至步骤九,继续施工第三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主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8所示,第三个新施工段43即与第二个新施工段42同层相邻的一区、四区、五区与七区。
参见图18-19所示,先一体施工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其中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换撑结构为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
将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内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加强方式与第二个新施工段42相同。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上搭设拆除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的下侧。
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内的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
参见图20-30所示,第三个新施工段43范围内的第二层支撑结构1b包括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步骤十一,循环步骤十,继续施工第四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主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1所示,第四个新施工段44即与第三个新施工段43同层相邻的八区与九区。
先一体施工第四个新施工段44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其中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换撑结构为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施工方式与第二歌新施工段相同。
将第四个新施工段44范围内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加强方式与第二个新施工段43相同。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四个新施工段44范围内的负三层地下楼层板22a上搭设拆除第四个新施工段44范围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的下侧。
参见图32所示,第四个新施工段44范围内的第二层支撑结构1b包括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参加图33-36所示,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步骤十二,循环步骤十,继续施工第五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主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7-38所示,第五个新施工段45即与第三个新施工段43上下相邻的一区、二区、四区、五区与七区。
参见图38-39所示,先一体施工第五个新施工段45范围内的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其中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换撑结构为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
将第五个新施工段45范围内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加强方式与第二个新施工段43相同。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五个新施工段45范围内的负二层地下楼层板22b上搭设拆除第五个新施工段45范围第一层内支撑结构1c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第一层内支撑结构1c的下侧。
参见图40所示,与第三个新施工段相似,第五个新施工段45范围内的第一层支撑结构1c包括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步骤十三,施工负一层地下楼层板22c。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1-43所示,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包括梁纵筋321、梁箍筋322和梁混凝土323,梁纵筋321的两端分别锚入基坑支护桩16与结构板2内,锚入深度均不小于500mm,梁纵筋321包括上下各四根25mm的钢筋,梁箍筋322为间距10mm的150mm钢筋,钢筋横截面为600mm×400mm。梁混凝土标号与主体结构相同,保护层厚度为35mm,不同层的换撑结构之间也可以通过回填土17回填。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4所示,本工程区域后浇带为收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两种,最早只需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d后并经设计同意后方可浇筑封闭。因拆撑时后浇带尚未封闭,换撑不连续,采用后浇带支撑钢梁8采用18号工字钢间隔设置2m进行支撑。所述后浇带支撑钢梁8的两端分别伸入在区域后浇带的两侧结构板2之间,伸入长度不小于150mm,待筏板21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再进行该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后浇带两侧结构板施工,在后浇带内设置钢梁进行支撑,两侧伸入混凝土150mm以上;
步骤二,待结构板强度达标后,进行对应区段内的支撑梁拆除。
参见图45-47所示,在第二层内支撑结构1b上,所述步骤七、步骤十以及步骤十一中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还包括新施工段内存在的与地下室外墙固定连接的汽车坡道18两侧的悬臂墙8,悬臂墙8的高度随汽车坡道的起坡而变短,加强方法为在悬臂墙8之间沿汽车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悬臂墙8设置坡道支撑钢梁9进行支顶支撑。所述坡道支撑钢梁9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0与两侧悬臂墙8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预埋在悬臂墙内带预埋脚肢101的预埋板102,所述预埋板102的外侧表面与悬臂墙8的内侧表面平齐,所述坡道支撑钢梁9的两端端面与预埋板102焊接连接,施工方式为随负三层地下楼层板或者负二层地下楼层板进行预埋施工,加强完成后进行对应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本实施例中,共涉及四处地下室外墙与汽车坡道两侧的悬臂墙相连,坡道支撑钢梁9按间距2m布置。坡道支撑钢梁9为H型钢梁。
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负三层地下楼层板或者负二层地下楼层板进行预埋板102施工;
步骤二,拆撑前,H型钢与预埋板102焊接固定。钢梁型号为HM390mm×300mm×10mm×16mm型钢,材质为Q345;预埋板102尺寸为450mm×450 mm×12mm,材质亦为Q345,预埋板102上焊接6根C16钢筋为预埋脚肢101,钢筋锚入混凝土结构总长度为550mm。
所述内支撑结构均采用金刚石绳锯进行切割分段,其中板撑11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连系梁12的切割拆除顺序为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支撑梁13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腰梁14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立柱15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上至下拆除。
参见图48-49所示,所述步骤四、步骤八、步骤十、步骤十一和步骤十二中的拆除架体包括钢管扣件脚手架61或者钢马镫支撑62。其中钢马镫支撑62用于支撑结构与距离结构板之间高度过低时使用,其余情况均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61。
钢管扣件脚手架61设计如下:
一、300mm厚混凝土板撑选用Φ48.3×3.6钢管搭设,纵横向间距900mm×900mm,步距1500mm,主龙骨为双钢管@900mm,扫地杆距楼面不大于200mm。
二、800mm×800mm截面连系梁选用Φ48.3×3.6钢管搭设,梁下共设4排立杆,垂直于梁方向立杆间距600m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600mm,步距1200mm,主龙骨为双钢管间距600mm。
三、800mm×1000mm截面支撑梁选用Φ48.3×3.6钢管搭设,梁下共设4排立杆,垂直于梁方向立杆间距600m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600mm,步距1200mm,主龙骨为双钢管间距600mm。
四、1200mm×1000mm截面支撑梁选用Φ48.3×3.6钢管搭设,梁下共设4排立杆,垂直于梁方向立杆间距600m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400mm,步距900mm,主龙骨为双钢管间距400mm。
钢马镫支撑62设计如下:
一、马镫采用槽钢材料组合成,上横梁采用14号槽钢、下横梁采用12号槽钢、纵梁采用12号槽钢、两侧八字立柱脚采用12号槽钢,槽钢马镫在场外预焊好成整体,构件长度1200mm,高度一般为距离下部板高度减100mm~300mm焊接,剩下缝隙垫置木方条顶死至梁底。
二、支撑梁放置槽钢马镫托架,根据分段切割长度每块支撑梁至少放置两个马镫,放置距离切割位置边缘约300mm~400mm。

Claims (10)

1.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基坑的内支撑包括n个角部内支撑,n≥3,角部内支撑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a层内支撑结构(1),a≥1,主体结构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共包括负b层等标高的结构板(2)和换撑结构(3),b≥1;
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上层内支撑结构的拆除起始点:
根据受力区间设计拆除新施工段的范围:所述新施工段为同一个受力区间的至少一个角部内支撑所覆盖的旧施工段(5)的集合;所述新施工段包括至少一段旧施工段(5);
设计拆除换撑顺序:新施工段范围内上下标高相邻的角部内支撑与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采用自标高由下至上先施工较低标高的一道下层主体结构,再拆除该主体结构上侧较高标高的一道上层内支撑结构;所述下层主体结构包括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
选择拆除起始点:在基坑内竖向按分层设计标高选择起始拆除位置,即选择包括标高最低的内支撑结构(1)的角部内支撑所在的新施工段开始进行拆除工作;
步骤二,施工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一体施工拆除起始点所在的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层换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步骤三,将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步骤四,步骤二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上搭设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上层内支撑结构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上层内支撑结构的下侧;
步骤五,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一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
步骤六,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
与第一个新施工段同层左右相邻的新施工段或者与第一个新施工段不同层且位于第一个新施工段标高上侧的新施工段为第二个新施工段,一体施工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主体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层换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步骤七,将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下层结构板存在的不连续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步骤八,步骤六中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在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下层结构板上搭设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上层内支撑结构所需的拆除架体;所述拆除架体承托在待分段上层内支撑结构的下侧;
步骤九,工人在拆除架体上向上拆除第二个新施工段范围内的上层内支撑结构;
步骤十,循环步骤六至步骤九直至基坑内所有下层结构板和下层换撑结构施工完毕,上层内支撑结构全部拆除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两个以上新施工段均包括标高最低层的内支撑结构,择一选择新施工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七中的不连续薄弱部位包括旧施工段之间的区域后浇带(7),加强方法为在区域后浇带内沿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设置后浇带支撑钢梁(8)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支撑钢梁(8)的两端分别伸入在区域后浇带的两侧结构板(2)之间,伸入长度不小于150mm,待结构板(2)的强度达到设计值后,进行对应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七中的不连续薄弱部位包括新施工段内存在的与地下室外墙固定连接的汽车坡道两侧的悬臂墙(8),悬臂墙(8)的高度随汽车坡道的起坡而变短,加强方法为在悬臂墙(8)之间沿汽车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悬臂墙(8)设置坡道支撑钢梁(9)进行支顶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支撑钢梁(9)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0)与两侧悬臂墙(8)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预埋在悬臂墙内带预埋脚肢(101)的预埋板(102),所述预埋板(102)的外侧表面与悬臂墙(8)的内侧表面平齐,所述坡道支撑钢梁(9)的两端端面与预埋板(102)焊接连接,加强完成后进行对应新施工段范围内支撑结构的拆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内支撑结构包括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支撑构件,拆除顺序按照内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组合以板撑(11)、连系梁(12)、支撑梁(13)、腰梁(14)和立柱(15)的顺序进行拆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结构均采用金刚石绳锯进行切割分段,其中板撑(11)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连系梁(12)的切割拆除顺序为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支撑梁(13)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两端向中间、从外向内拆除;所述腰梁(14)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一端开始单向拆除;所述立柱(15)的切割拆除顺序从上至下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和步骤八中的拆除架体包括钢管扣件脚手架(61)或者钢马镫支撑(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包括筏板(21)以及筏板上侧按层设置的地下楼层板(22),
所述筏板(21)的换撑结构为筏板(21)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连接的素混凝土垫块梁(31),所述地下楼层板(22)的换撑结构为地下楼层板(22)与基坑支护桩(16)之间缝隙处一一对应连接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梁(32)。
CN202110738163.X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13463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8163.XA CN113463653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8163.XA CN113463653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3653A true CN113463653A (zh) 2021-10-01
CN113463653B CN113463653B (zh) 2022-07-05

Family

ID=7787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8163.XA Active CN113463653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36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1335A (zh) * 2022-06-24 2022-08-30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拆除施工方法
CN115198765A (zh) * 2022-07-28 2022-10-18 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基坑内支撑的拆除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7462A (ja) * 2001-07-16 2003-01-29 Sumitomo Constr Co Ltd 地中連続壁の構築方法及び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105951848A (zh) * 2016-07-01 2016-09-21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超深基坑支撑无间歇复合式转换结构及施工方法
JP2018178614A (ja) * 2017-04-18 2018-11-15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施工方法
CN110029674A (zh) * 2019-04-18 2019-07-19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拆除及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11005387A (zh) * 2019-11-30 2020-04-14 云南建投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施工方法
CN11142467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体框架梁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519634A (zh) * 2020-04-30 2020-08-1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临时换撑结构及拆换撑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7462A (ja) * 2001-07-16 2003-01-29 Sumitomo Constr Co Ltd 地中連続壁の構築方法及び地下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105951848A (zh) * 2016-07-01 2016-09-21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超深基坑支撑无间歇复合式转换结构及施工方法
JP2018178614A (ja) * 2017-04-18 2018-11-15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施工方法
CN110029674A (zh) * 2019-04-18 2019-07-19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内支撑拆除及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11005387A (zh) * 2019-11-30 2020-04-14 云南建投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施工方法
CN111424676A (zh) * 2020-03-31 2020-07-17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主体框架梁换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519634A (zh) * 2020-04-30 2020-08-11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临时换撑结构及拆换撑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1335A (zh) * 2022-06-24 2022-08-30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拆除施工方法
CN114961335B (zh) * 2022-06-24 2023-08-15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的拆除施工方法
CN115198765A (zh) * 2022-07-28 2022-10-18 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基坑内支撑的拆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3653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40855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13463653B (zh) 一种竖向区段式拆除内支撑的施工方法
CN108374319B (zh) 一种下承式系杆拱桥结构单元及拱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O2012096639A1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N111794254A (zh)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51825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预制钢筋桁架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Kramarchuk et al. The increase of seismic stability for existing industrial buildings
CN113718753A (zh) 锚碇地下连续墙基础装配式中隔墙及施工方法
CN111827349B (zh) 采用组合结构技术快速构建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的方法
CN115387378B (zh) 基于叠合侧墙及楼板简支的半无柱装配式车站及其方法
CN108130889B (zh) 泵闸主体底板与流道层侧墙台阶式施工缝制做方法
KR100856723B1 (ko) 캔틸레버형 지지거더를 이용한 철골조 역타설 시스템 및방법
CN107313454B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217734420U (zh) 一种混合装配式组合连接墙框架结构
DE102005049414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ssivmauersystemen und tragenden Wänden aller Art
CN216305487U (zh) 一种模块化拼装式钢结构坡道
CN113738157B (zh) 建筑物后浇带两侧临时支撑及用该支撑施工构造柱的方法
KR200263526Y1 (ko) 매달아 내려치고 되올려치는 콘크리트 구조물 구축장치
KR200370135Y1 (ko) 흙막이벽의 테두리보 시공을 위한 거푸집 구조체
CN113863675A (zh) 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17151146U (zh) 一种超5米悬挑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悬挑钢梁组件
CN115262637B (zh) 地铁车站站台板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13014316U (zh) 一种铁路边坡预制拼装后浇式骨架护坡结构
CN219732023U (zh) 一种围护桩和钢斜撑围护结构
CN114673377B (zh) 历史建筑外墙保留、内部掏空重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