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0632A -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0632A
CN113460632A CN202110693706.0A CN202110693706A CN113460632A CN 113460632 A CN113460632 A CN 113460632A CN 202110693706 A CN202110693706 A CN 202110693706A CN 113460632 A CN113460632 A CN 113460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eel plate
turnover
conveying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37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峰
倪涛
曹云飞
李泳杰
何龙
汪东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g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37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06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0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翻转机构包括传送架和翻转架,传送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具有位于传送架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翻转架具有将钢板翻转至所述翻转架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地设置。通过在传送架上设置翻转架,使得可以通过翻转架对钢板实现翻转,以实现对钢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翻转钢板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通过采用该翻转机构将钢板翻转预设角度以实现对钢板的另一个表面立即进行除锈除鳞处理,使得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得到了连续的加工处理,简化加工流程,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在出厂后,由于实际需求,会将钢卷下料剪切成钢板。由于带钢的热轧工艺,会在钢板基材表面附有FeO、Fe3O4、Fe2O3等氧化物。而下游在使用带钢进行冷轧、冲压、涂漆等工序时,往往需要比较光洁、干净的带钢表面来提高产品的性能,以满足产品要求。因此,需要对钢板表面的氧化皮进行清除。传统的板钢除氧化皮的方法是用干式抛丸或者酸洗工艺(盐酸、硫酸、硝酸等强酸)。
其中,传统干式抛丸,钢丸或者钢砂对钢板表面冲击力大,因此钢板表产生面硬化层,且不能处理薄板,因为薄板在经过大冲击后,会产生明显变形或损坏。同时还会残留部分氧化皮在冲击后的凹坑内,导致钢板表面除鳞效果不佳,且粗糙度非常大,不能满足部分客户对钢板除鳞后精细表面的要求。在抛丸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操作人员产生健康威胁。传统干式抛丸、喷砂机,对设备自身的损伤比较大,因此后期维护和使用成本非常高。
传统的酸洗工艺,由于是强酸化学反应,因此会有大量废酸、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而且现阶段废酸、固废的处理,成本非常高昂,导致正规酸洗线运行成本高,而地方的土酸洗线由于不处理废酸和固废,对环境破坏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加工工序繁琐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传送架、翻转架。传送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具有位于传送架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翻转架具有将钢板翻转至翻转架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地设置,翻转架包括第一翻转架,传送架包括第一传送架;第一翻转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一传送架可活动地连接;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内。
进一步地,承载位置包括第一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一卸料位置,第一翻转架与第一传送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具有第一承载位置和第一卸料位置,当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水平地放置于第一翻转架和第一传送架上。
进一步地,承载位置包括第二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二卸料位置,传送架包括第二传送架,翻转架包括第二翻转架。第二翻转架与第二传送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具有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卸料位置,第一翻转架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转动至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第一翻转架卸载的钢板。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并排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其中,第一传送架在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第二传送架在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湿式抛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第二传送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二湿式抛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将钢板从第一传送架卸料至第二翻转架的过程中,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的一侧移动,当第二翻转架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就开始收回,同时第一传送架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均设置有多个转动轴,多个转动轴沿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第一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一传送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一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位于第二承载位置时,第二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二翻转架位于第二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二传送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丝杠、第一对中轮、第一驱动部。第一导轨与第一支撑件连接,第一导轨位于第一电磁铁的一侧,第一导轨具有第一限位槽;第一丝杠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一对中轮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一对中轮为两个,两个第一对中轮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一对中轮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丝杠连接,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丝杠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一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电磁铁、第二导轨、第二丝杠、第二对中轮、第二驱动部。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与第二传送架可活动地连接;第二电磁铁设置于第二支撑件内;第二导轨与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二导轨位于第二电磁铁的一侧,第二导轨具有第二限位槽;第二丝杠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第二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二对中轮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二对中轮为两个,两个第二对中轮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二对中轮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二驱动部与第二丝杠连接,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丝杠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二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其中,位于第二导轨上的第二对中轮与位于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对中轮错位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架为多个,多个第一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翻转架为多个,多个第二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翻转架和多个第二翻转架沿钢板的传送方向交替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加工装置,包括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为上述的翻转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加工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第一湿式抛丸机加工完成的钢板以V1速度朝向第一传送架移动,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钢板的末端离开第一湿式抛丸机的出料口时,钢板以V2速度移动至第一传送架上;当第二传感器检测钢板完全移动至第一传送架上时,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所在的一侧移动,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铁上电,以使第一支撑件将钢板吸附并移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当第一支撑件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位于第一卸料位置处的钢板。
进一步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支撑件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电磁铁上电,以使第二支撑件将钢板吸附;第一电磁铁失电,第二支撑件将钢板移动至第二卸料位置并将钢板水平地放置于第二传送架上,第二电磁铁失电,第二传送架承载钢板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一侧移动;当第二翻转架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就开始收回,同时第一传送架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
进一步地,当第二电磁铁失电时,第二传送架的转动轴可带动钢板相对第二传送架移动。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传送架上设置翻转架,可以通过翻转架对钢板实现翻转,以实现对钢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翻转钢板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通过采用该翻转机构将钢板翻转预设角度以实现对钢板的另一个表面立即进行除锈除鳞处理,使得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得到了连续的加工处理,简化加工流程,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一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二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钢板加工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钢板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码垛台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出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码垛台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上料对中装置;2、钢板入料台;201、第一滚轴;
3、钢板准备台;301、第二滚轴;
4、钢板搬运装置;401、移动导轨;402、气缸;403、连接架;404、真空吸盘;
5、钢板输送台;501、第三滚轴;6、第一对中装置;
71、第一湿式抛丸机;72、翻转机构;721、传送架;722、翻转架;
7211、第一传送架;7212、第二传送架;7221、第一翻转架;7222、第二翻转架;
72211、第一支撑件;72212、第一电磁铁;72213、第一导轨;72214、第一丝杠;72215、第一对中轮;
72221、第二支撑件;72222、第二电磁铁;72223、第二导轨;72224、第二丝杠;72225、第二对中轮;
73、第二湿式抛丸机;74、转动轴;
8、打磨装置;9、吹干装置;10、检测装置;11、第二对中装置;
12、码垛台;1201、第一导轨;1202、限位块;1204、第一承载板;1208、第二导轨;1209、第一调节臂;1210、第一驱动部;1211、第二驱动部;1214、第二承载板;1219、第二调节臂;
13、钢板整垛出料台;14、第四滚轴;15、第五滚轴;16、清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
如图1和图9所示,翻转机构包括传送架721和翻转架722。传送架721沿钢板B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翻转架722具有位于传送架721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B时的承载位置,以及翻转架722具有将钢板B翻转至翻转架722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地设置,翻转架722包括第一翻转架7221,传送架721包括第一传送架7211;第一翻转架7221包括第一支撑件72211和第一电磁铁72212,第一支撑件72211的第一端与第一传送架7211可活动地连接,第一电磁铁72212设置于第一支撑件72211内。
通过在传送架上设置翻转架,使得可以通过翻转架对钢板实现翻转,以实现对钢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作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翻转钢板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通过采用该翻转机构将钢板翻转预设角度以实现对钢板的另一个表面立即进行除锈除鳞处理,使得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得到了连续的加工处理,简化加工流程,提高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采用第一电磁铁吸附钢板,相比于硬接触式抓取方法,第一电磁铁对钢板表面没有磨损。
如图2所示,承载位置包括第一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一卸料位置,第一翻转架7221与第一传送架721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第一承载位置和第一卸料位置,当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水平地放置于第一翻转架7221和第一传送架7211上,第一翻转架和第一传送架的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翻转架在承载钢板后,可带领钢板实现预设角度的翻转。同时,当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可水平地放置于第一翻转架和第一传送架上,使得第一翻转架可以完全承载从第一传送架传送过来的钢板,顺利吸附并卡住钢板,实现后续的翻转。
结合图2,承载位置包括第二承载位置,卸料位置包括第二卸料位置,传送架721包括第二传送架7212,翻转架722包括第二翻转架7222,第二翻转架7222与第二传送架721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卸料位置,第一翻转架7221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7222转动至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第一翻转架7221卸载的钢板。第二翻转架与第二传送架之间的可转动的连接也使得第二翻转架可以转动预设角度,第一翻转架和第二翻转架共同完成钢板的翻转,节省了人工翻转钢板的时间,且翻转过程的拆分使得工作更加流程化,加工效率更高。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并排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其中,第一传送架7211在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第二传送架7212在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也可以根据环境要求不同,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固定于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之间,不可移动。可移动设置使得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工作环境加以改造。且相对独立的运动可以使上一块钢板经第二传送架送至第二湿式抛丸机时,第一传送架可以回到最初位置承载下一块已经过第一湿式抛丸机加工的钢板。
第一传送架7211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湿式抛丸机71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二湿式抛丸机73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通过设置传送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湿式抛丸机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保证钢板在从第一湿式抛丸机到第一传送架,再从第二传送架运送至到第二湿式抛丸机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准确地到达下一工位。
第二翻转架7222将钢板从第一传送架7211卸料至第二翻转架7222的过程中,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73的一侧移动,当第二翻转架7222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7221就开始收回,同时第一传送架7211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71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卸料过程中,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的同步移动可使得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避免因移动速度不同引起钢板卸料失败。
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均设置有多个转动轴74,多个转动轴74沿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第一承载位置时,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一传送架721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7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转动轴的设置可使得钢板在传送架上平稳地移动。第一翻转架的第一承载位置和第一卸料位置所成角度为90°,使得钢板垂直翻转90°,为后续钢板转移至第二翻转架做好准备。
第二翻转架7222位于第二承载位置时,第二翻转架7222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转动轴7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第二翻转架7222位于第二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7222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第二传送架7212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翻转架位于第二承载位置时,与第一翻转架位于第一卸料位置时的状态相同,此时第二翻转架与第一翻转架相平行,为钢板从第一翻转架转移至第二翻转架做好准备。同时,第二翻转架转动至第二卸料位置后,可通过滚动轴的设置沿长度方向平稳传送钢板至第二湿式抛丸机。
如图7所示,第一翻转架7221包括第一导轨72213、第一丝杠72214、第一对中轮72215、第一驱动部。第一导轨72213与第一支撑件72211连接,第一导轨72213位于第一电磁铁72212的一侧,第一导轨72213具有第一限位槽;第一丝杠72214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第一丝杠72214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一对中轮72215设置于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一对中轮72215为两个,两个第一对中轮72215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一对中轮72215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一驱动部与第一丝杠72214连接,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丝杠72214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一对中轮72215移动至预设位置。第一丝杠可用于精确调节两个第一对中轮之间的距离,两个第一对中轮用于卡住钢板,防止钢板在翻转过程中倾斜或者掉落。同时,第一导轨和第一限位槽用于固定丝杠和限制丝杠的活动范围。当第一电磁铁吸附住钢板后,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丝杠转动,带动两个第一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夹紧钢板,第一翻转架旋转至与原来位置垂直的位置,钢板翻转90°。
如图8所示,第二翻转架7222包括第二支撑件72221、第二电磁铁72222、第二导轨72223、第二丝杠72224、第二对中轮72225、第二驱动部。第二支撑件72221的第二端与第二传送架7212可活动地连接;第二电磁铁72222设置于第二支撑件72221内;第二导轨72223与第二支撑件72221连接,第二导轨72223位于第二电磁铁72222的一侧,第二导轨72223具有第二限位槽;第二丝杠72224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第二丝杠72224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部分的第二对中轮72225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第二对中轮72225为两个,两个第二对中轮72225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二对中轮72225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二驱动部与第二丝杠72224连接,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丝杠72224转动,以带动两个第二对中轮72225移动至预设位置。其中,位于第二导轨72223上的第二对中轮72225与位于第一导轨72213上的第一对中轮72215错位地设置。当第一翻转架到达第一卸料位置时,第二翻转架到达第二承载位置,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丝杠转动,带动两个第二对中轮移动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二对中轮与第一对中轮的错位设置,可以避免由于位置相对带来的空间隔断,错位设置可使钢板顺利被第二对中轮卡住,第一电磁铁消磁的同时第二电磁铁产生磁力吸附钢板,钢板从第一翻转架转移至第二翻转架。
第一翻转架7221为多个,多个第一翻转架7221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设置多个第一翻转架可同时翻转多块钢板,提升加工速率。
第二翻转架7222为多个,多个第二翻转架7222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第一翻转架7221和多个第二翻转架7222沿钢板的传送方向交替地设置。设置多个第二翻转架可同时对多块钢板进行翻转,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多个第一翻转架和多个第二翻转架沿钢板传送方向交替设置,可以避免翻转架正相对时,第一对中轮和第二对中轮由于正好相对而导致第二对中轮无法顺利卡住钢板,交替设置使得第一翻转架和第二翻转架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卡住钢板,使钢板从第一翻转架平稳转移至第二翻转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加工装置,如图10所示,钢板加工装置包括控制器、上料对中装置1、钢板入料台2、钢板准备台3、钢板搬运装置4、钢板输送台5、第一湿式抛丸机71、翻转机构72、第二湿式抛丸机73。
根据待加工钢板的宽度,控制器控制上料对中装置1移动至与将待加工钢板的宽度匹配的位置处,再将多张钢板重叠放置于钢板入料台2上;钢板入料台2将钢板输送至钢板准备台3上,钢板搬运装置4将位于钢板准备台3上的钢板搬运至钢板输送台5上,钢板搬运装置4每次搬运一张钢板。钢板经上料对中装置对中后,堆叠于钢板入料台上,经钢板搬运装置,单张钢板依次被搬运至钢板输送台,保证后续装置依次处理单张钢板且工作过程不间断。钢板型号可包括的参数有钢板宽度、长度、厚度等。
钢板入料台2与上料对中装置1相邻地设置。钢板入料台2上设置有第一滚轴201,第一滚轴201为多个,多个第一滚轴201沿钢板入料台2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上料对中装置1沿钢板入料台2的长度方向设置,控制器控制上料对中装置1沿钢板入料台2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上料对中装置1与钢板入料台2的相邻设置可使得待加工钢板经上料对中装置对中之后沿滚轴平稳地移动至钢板入料台2的预设位置,等待进入钢板输送线,代替传统人工上料流程,节省工作时间。同时通过设置钢板入料台2,能够预先将待加工的钢板放置于钢板入料台2上,起到预上料的作用,使得当下游工位的钢板被传送完成后,位于钢板入料台2上的钢板可以及时的输送至下游进行加工作业,实现了钢板加工过程中连续上料、不停机加工钢板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钢板的加工效率。
钢板准备台3位于钢板入料台2的下游。钢板准备台3上设置有第二滚轴301,第二滚轴301为多个,多个第二滚轴301的轴线与第一滚轴201的轴线相平行地设置。钢板入料台2用于承载至少一块钢板,钢板准备台3用于承载来自钢板入料台2上的钢板。第一滚轴201与第二滚轴301平行设置,可使得钢板平稳地由钢板入料台运送至钢板准备台3,且在运送过程中钢板不发生位置偏移。这样设置使得钢板加工装置从钢板准备台3处抓取单张的钢板进行加工,其中,在钢板准备台3处可以放置多张钢板,例如可以是5张、10张或20张的数量,且位于钢板准备台3上的钢板可以是从钢板入料台2上一次性传送过来的,即从钢板入料台2处可以一次性传送多张钢板。
当钢板入料台2上的钢板完全移动至钢板准备台3上时,开始对钢板入料台2上添加钢板。钢板入料台具有预上料作用,及时对钢板入料台2添加钢板可使得上料过程连续,从而保证加工过程不间断。
钢板输送线包括钢板输送台5。钢板输送台5与钢板准备台3相邻地设置,钢板输送台5位于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上游。钢板输送台5设置有第三滚轴501,第三滚轴501为多个。多个第三滚轴501沿钢板输送台5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三滚轴501的轴线与第二滚轴301的轴线相垂直地设置,或者第三滚轴501的轴线与第二滚轴301的轴线相平行地设置。第三滚轴501与第二滚轴301的轴线方向可选择平行或垂直,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加工空间选择对应设备的设置方式,提高了该钢板加工装置的实用性。钢板经钢板搬运装置搬运至输送台,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搬运,能够提高转运钢板至预设位置处的定位精度,使得搬运钢板时,都能够准确地放置于指定位置。
如图11所示,钢板搬运装置4用于将位于钢板准备台3上的钢板搬运至钢板输送台5上。钢板搬运装置4包括移动导轨401、气缸402、连接架403和真空吸盘404。真空吸盘404与连接架403为固定连接,连接架403会根据气缸的伸缩而上升下降,或者,钢板搬运装置4包括连接架和电磁吸盘,电磁吸盘用于吸附位于钢板准备台3上的钢板,以将钢板移动至钢板输送台5上。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每一次转运的钢板都是单张的钢板,不会出现一次性将多张钢板移动至下游加工工位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真空吸盘和电磁吸盘抓取单张钢板的方式可避免硬件接触抓取钢板带来的工件磨损,滑动导轨的设置可确保吸盘沿水平线平稳地移动。
为使得钢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获得连续的加工处理,如图1,翻转机构7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翻转机构72处于初始位置时,翻转机构72靠近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出料端设置以使经第一湿式抛丸机71加工后的钢板传送至翻转机构72的第一侧,当钢板移动至翻转机构72的第一侧的预设位置时,翻转机构72将钢板翻转至翻转机构72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侧的末端与第二湿式抛丸机73相对地设置。翻转机构的初始位置靠近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出料端,翻转机构的第二侧的末端与第二湿式抛丸机相对设置,保证了翻转机构与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的衔接顺畅,钢板可顺利地传送。通过预设第一侧的预设位置,使得钢板每次在指定位置进行翻转,确保钢板顺利翻转并移动至第二湿式抛丸机位置。
翻转机构72对钢板进行翻转作业的过程中,翻转机构72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73的一侧移动预设距离,当位于第二侧的钢板移动至第二加工位置时,翻转机构72朝向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一侧移动至初始位置,以承载下一张经第一湿式抛丸机71加工完成的钢板。翻转机构朝向第一湿式抛丸机的一侧自动地移动至初始位置,而不必等处于第二加工位置的钢板加工完成再移动,在第二湿式抛丸机处理钢板的过程中,下一张经第一湿式抛丸机加工完成的钢板也在经翻转机构进行翻转运送,保证了第二湿式抛丸机的连续工作,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经第二湿式抛丸机73加工完成后的钢板进入表面打磨工位,打磨装置8对钢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进行打磨加工后,钢板传送至清洗装置16;清洗过后的钢板被运送至吹干工位,吹干装置9对钢板进行吹气作业;经吹干装置9吹干后的钢板移动至检测工位,检测装置10会将实时检测到钢板清洁数值发送到PLC控制系统,当发现钢板表面清洁效果不佳时,PLC系统会根据检测装置10反馈的数值自动降低钢板输送速度,以满足钢板表面清洁需求,当检测到钢板表面清洁效果超出预设要求时,PLC控制系统根据检测装置10反馈的数值,提高钢板输送速度。打磨装置可以清理钢板表面的毛刺等物,保持钢板表面平整;清洗装置16与第二湿式抛丸机相邻,清洗装置16可以是单纯的高压水冲洗,也可以是刷辊和高压水冲洗组合,清洗装置16可以对已经除锈和除鳞的钢板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残渣;吹干装置9可以将钢板表面水分吹干,避免残留水渍对钢板的腐蚀;检测装置的自动检测功能,采用的图像采集检测方式对钢板表面进行判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打磨装置8、吹干装置9和检测装置10的设置使得钢板的加工流程化,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经检测装置10检测后的钢板,进入对中工位,钢板经第二对中装置11对中后进入码垛台12进行码垛和卸料作业。第二对中装置对钢板进行对中,可避免钢板在传送过程中发生歪斜,避免钢板在后续的码垛卸料过程中发生倾斜倒塌。
码垛台12设置于检测装置10的下游,码垛台12包括卸料机构和承载台,卸料机构用于将经检测装置10检测的钢板卸载至承载台上,承载台沿竖直方向可升降地设置。这样设置能够提高码垛台12将钢板码垛在承载台上的速度,同时使得承载台一次性能够承载多张钢板至卸料位置,提高了承载台的卸料速率。
如图12和图13所示,卸料机构包括卸料架、第一导轨1201、限位块1202、第二导轨1208和卸料组件。第一导轨1201与卸料架连接,第一导轨1201沿钢板的传送方向设置。限位块1202与第一导轨1201连接,限位块1202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滑动地设置。第二导轨1208与卸料架连接,第二导轨120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轨1201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地设置。卸料组件与第二导轨1208连接,卸料组件沿第二导轨1208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卸料组件具有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卸料组件具有释放钢板时的释放位置。这样设置使得该卸料机构能够根据将不同宽度的钢板调整至预设位置,然后卸料机构再对钢板进行卸料作业。其中,卸料机构对钢板的调整包括通过限位块1202在钢板的长度方向进行调整,以及通过卸料组件沿钢板的宽度方向上进行滑动进行调整。优选地,第二导轨120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轨120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地设置。
如图13所示,卸料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臂1209、第二调节臂1219、第一承载板1204、第一驱动部1210、第二驱动部1211和第二承载板1214。第一调节臂1209的第一端与第二导轨1208可活动地连接。第二调节臂1219的第一端与第二导轨1208可活动地连接。第二调节臂1219与第一调节臂1209沿竖直方向相对地设置。第一承载板1204与第一调节臂1209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承载板1204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承载位置,以及第一承载板1204具有沿预设方向偏转预设角度的第一偏转位置。第一驱动部1210的第一端与第一调节臂1209连接,第一驱动部1210的第二端与第一承载板1204连接,第一驱动部1210用于驱动第一承载板1204位于第一承载位置和第一偏转位置。
第二承载板1214与第二调节臂1219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承载板1214与第一承载板1204相对地设置以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第二承载板1214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承载位置,以及第二承载板1214具有沿预设方向偏转预设角度的第二偏转位置,第一承载板1204和第二承载板1214用于承载来自上游的钢板;第二驱动部1211的第一端与第二调节臂1219连接,第二驱动部1211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板1214连接,第二驱动部1211用于驱动第二承载板1214位于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偏转位置。其中,第一承载板1204和第二承载板1214同步转动地设置,承载台位于第一承载板1204和第二承载板1214的下方,卸料组件位于承载位置时,第一承载板1204位于第一承载位置,第二承载板1214位于第二承载位置。卸料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一承载板1204位于第一偏转位置,第二承载板1214位于第二偏转位置。通过使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沿预设方向偏转预设角度,钢板释放于承载台上,预设方向与预设角度皆为可预先设置的参数,在应用时可根据钢板宽度、安装环境的要求等做相应调节,使得装置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同时,利用承载板进行卸料的方式,也避免了抓取式卸料或直接下落式卸料对钢板造成的磨损,对钢板具有保护作用。在本申请中,可以将第一调节臂1209和第二调节臂1219设置成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也可以将第一调节臂1209和第二调节臂1219设置成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方式,钢板准备台3也可以设置成沿竖直方向升降的方式。即在本申请中,可以采用第一调节臂1209和第二调节臂1219设置成沿水平方向移动,钢板准备台3设置成沿竖直方向升降的方式,或者,将第一调节臂1209和第二调节臂1219设置成沿竖直方向移动,钢板准备台3固定不动,或者,将第一调节臂1209和第二调节臂1219设置成沿竖直方向移动,钢板准备台3设置成沿竖直方向升降的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使得卸料组件能够根据承载台的高度控制合适的行程,始终保证经卸料组件卸载的钢板都是轻拿轻放,进一步地提高了钢板的加工质量。
为了减小钢板与卸料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一承载板1204的朝向第二承载板1214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滚轴14。其中,第四滚轴14为多个,多个第四滚轴14沿钢板的行进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二承载板1214的朝向第一承载板1204的表面设置有第五滚轴15,第五滚轴15为多个,多个第五滚轴15沿钢板的行进方向间隔地设置。
其中,钢板加工装置运行时,卸料组件每将一块钢板放置于承载台上,承载台沿竖直方向下降第一预设高度,其中,第一预设高度为单张钢板的厚度。通过设置的第一预设高度,使得承载台每次下降确定高度,并始终保持承载台平面在某一特定高度,确保每次钢板可顺利落下堆垛。
优选地,承载台包括剪刀叉升降机构,该结构在下降过程中保证承载台的稳定性,不易发生翻折或倾斜。采用该结构的承载台,使得该承载台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码垛台12的卸料机构将钢板卸载在承载台上,当承载台上的钢板数量达到预设值时,码垛台12将位于承载台上的钢板沿钢板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运送至钢板整垛出料台13上。承载台可一次性承载多块钢板,使得卸料更快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加工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第一湿式抛丸机71加工完成的钢板以V1速度朝向第一传送架7211移动,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钢板的末端离开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出料口时,钢板以V2速度移动至第一传送架7211上;当第二传感器检测钢板完全移动至第一传送架7211上时,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73所在的一侧移动,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铁72212上电,以使第一支撑件72211将钢板吸附并移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当第一支撑件72211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支撑件72221位于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位于第一卸料位置处的钢板。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可以精确地定位钢板所处的位置并及时反馈给控制器,相比于人工观测更加准确且高效,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保持同步移动,可使得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的相对距离不改变,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顺利翻转钢板。同时。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同步移动也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V2>V1。这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钢板的加工效率。
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支撑件72211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电磁铁72222上电,以使第二支撑件72221将钢板吸附;第一电磁铁72212失电,第二支撑件72221将钢板移动至第二卸料位置并将钢板水平地放置于第二传送架7212上,第二电磁铁72222失电,第二传送架7212承载钢板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73一侧移动;当第二翻转架7222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7221就开始收回,同时第一传送架7211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71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第一电磁铁在第二电磁铁将钢板吸附后才失电,可避免钢板在处于第一卸料位置时掉落。第二支撑件将钢板移动到第二卸料位置并水平放置于第二传送架上后,第二电磁铁失电,既保证在第二支撑件的翻转过程中钢板不会掉落,也使得钢板置于第二传送架上后可立即被传送至第二湿式抛丸机。第二翻转架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开始收回,第一传送架开始往第一湿式抛丸机移动,可最大化利用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其中,当第二电磁铁72222失电时,第二传送架7212的转动轴74可带动钢板相对第二传送架7212移动。第二传送架的传动轴可使得翻转完成的钢板平稳地运送至第二湿式抛丸机,钢板在转动轴上相对第二传送架移动,而第二传送架固定不动,可以节省机器耗能。
在本申请中,经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钢板位置之后,钢板在指定位置被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翻转,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可以吸附住钢板使其不移动或掉落,钢板翻转完成后,第二传送件上的转动轴将钢板传送至第二湿式抛丸机,且第一传送架和第二传送架立即往第一湿式抛丸机的一侧移动,进行下一块钢板的传送翻转,使得加工过程中的钢板翻转过程连续,第一湿式抛丸机和第二湿式抛丸机连续地对钢板的两个表面进行处理,简化了工业流程,避免了单独对钢板的两个表面加工所导致的流程烦琐和效率低下问题。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架(721),所述传送架(721)沿钢板的传送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翻转架(722),所述翻转架(722)具有位于所述传送架(721)的第一侧时的承载钢板时的承载位置,以及所述翻转架(722)具有将钢板翻转至所述翻转架(722)的第二侧时的卸料位置,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地设置,所述翻转架(722)包括第一翻转架(7221),所述传送架(721)包括第一传送架(7211);
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包括:
第一支撑件(72211),所述第一支撑件(722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可活动地连接;
第一电磁铁(72212),所述第一电磁铁(722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72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位置包括第一承载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包括第一卸料位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所述第一承载位置和所述第一卸料位置,当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置时,钢板水平地放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和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位置包括第二承载位置,所述卸料位置包括第二卸料位置,所述传送架(721)包括第二传送架(7212),所述翻转架(722)包括第二翻转架(7222),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与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具有第二承载位置和第二卸料位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转动至所述第一卸料位置时,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转动至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卸载的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并排地设置于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在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在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和第二湿式抛丸机(73)之间可往复移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湿式抛丸机(73)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共线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将钢板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卸料至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同步朝向所述第二湿式抛丸机(73)的一侧移动,当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接收到钢板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就开始收回,同时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开始往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均设置有多个转动轴(74),多个所述转动轴(74)沿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承载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位于所述第一卸料位置时,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所述转动轴(7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位置时,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垂直于多个所述转动轴(74)的轴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位于所述第二卸料位置时,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长度方向的几何中心线沿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宽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包括:
第一导轨(72213),所述第一导轨(72213)与所述第一支撑件(72211)连接,所述第一导轨(72213)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72212)的一侧,所述第一导轨(72213)具有第一限位槽;
第一丝杠(72214),所述第一丝杠(72214)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丝杠(72214)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
第一对中轮(72215),部分的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并与所述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间隔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丝杠(72214)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一丝杠(72214)转动,以带动两个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移动至预设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包括:
第二支撑件(72221),所述第二支撑件(72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可活动地连接;
第二电磁铁(72222),所述第二电磁铁(72222)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72221)内;
第二导轨(72223),所述第二导轨(72223)与所述第二支撑件(72221)连接,所述第二导轨(72223)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72222)的一侧,所述第二导轨(72223)具有第二限位槽;
第二丝杠(72224),所述第二丝杠(72224)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丝杠(72224)的外表面设置有正反螺纹结构;
第二对中轮(72225),部分的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所述正反螺纹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间隔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之间形成用于限制钢板的限位空间;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丝杠(7222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丝杠(72224)转动,以带动两个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移动至预设位置;
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导轨(72223)上的所述第二对中轮(72225)与位于所述第一导轨(72213)上的所述第一对中轮(72215)错位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沿钢板的传送方向间隔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翻转架(7221)和多个所述第二翻转架(7222)沿钢板的传送方向交替地设置。
13.一种钢板加工装置,包括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
14.一种钢板加工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机构对钢板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第一湿式抛丸机(71)加工完成的钢板以V1速度朝向第一传送架(7211)移动,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钢板的末端离开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的出料口时,钢板以V2速度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上;
当第二传感器检测钢板完全移动至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上时,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和第二传送架(7212)同步朝向第二湿式抛丸机(73)所在的一侧移动,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铁(72212)上电,以使第一支撑件(72211)将钢板吸附并移动至第一卸料位置;
当第一支撑件(72211)转动至所述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支撑件(72221)位于第二承载位置,以承载位于所述第一卸料位置处的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第一支撑件(72211)转动至第一卸料位置处时,第二电磁铁(72222)上电,以使第二支撑件(72221)将钢板吸附;
所述第一电磁铁(72212)失电,所述第二支撑件(72221)将钢板移动至第二卸料位置并将钢板水平地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上,所述第二电磁铁(72222)失电,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承载钢板朝向所述第二湿式抛丸机(73)一侧移动;
当第二翻转架(7222)接收到钢板时,第一翻转架(7221)就开始收回,同时所述第一传送架(7211)开始往所述第一湿式抛丸机(71)移动,以准备接收下一块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磁铁(72222)失电时,所述第二传送架(7212)的转动轴(74)可带动钢板相对第二传送架(7212)移动。
CN202110693706.0A 2021-06-22 2021-06-22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Pending CN1134606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706.0A CN113460632A (zh) 2021-06-22 2021-06-22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706.0A CN113460632A (zh) 2021-06-22 2021-06-22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0632A true CN113460632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3706.0A Pending CN113460632A (zh) 2021-06-22 2021-06-22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063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0742A (ja) * 1999-11-05 2001-05-15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搬送中の薄板の表裏を反転させる装置
CN104290012A (zh) * 2014-09-30 2015-01-21 巢湖广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表面除锈设备
CN204810076U (zh) * 2015-06-26 2015-11-25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外表面水管的压装设备
CN107117447A (zh) * 2017-06-23 2017-09-01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精品钢板板坯翻转装置
CN209321899U (zh) * 2018-10-31 2019-08-30 常熟市永强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板正反加工的翻板机
CN110303279A (zh) * 2019-07-19 2019-10-08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型钢卧式预拼装装置
CN110653289A (zh) * 2019-10-21 2020-01-07 浙江优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板自动上料、冲压及下料的一体成型装置
CN210500324U (zh) * 2019-06-21 2020-05-12 广州智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机械手
CN215853677U (zh) * 2021-06-22 2022-02-18 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0742A (ja) * 1999-11-05 2001-05-15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搬送中の薄板の表裏を反転させる装置
CN104290012A (zh) * 2014-09-30 2015-01-21 巢湖广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钢表面除锈设备
CN204810076U (zh) * 2015-06-26 2015-11-25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外表面水管的压装设备
CN107117447A (zh) * 2017-06-23 2017-09-01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精品钢板板坯翻转装置
CN209321899U (zh) * 2018-10-31 2019-08-30 常熟市永强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板正反加工的翻板机
CN210500324U (zh) * 2019-06-21 2020-05-12 广州智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机械手
CN110303279A (zh) * 2019-07-19 2019-10-08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型钢卧式预拼装装置
CN110653289A (zh) * 2019-10-21 2020-01-07 浙江优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板自动上料、冲压及下料的一体成型装置
CN215853677U (zh) * 2021-06-22 2022-02-18 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53677U (zh) 翻转机构及具有其的钢板加工装置
US8272244B2 (en) Stamping apparatus with feed device
US94032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slabs for grinding the surfaces of the slabs
CN215847666U (zh) 钢板加工装置
CN110883663A (zh) 一种钢板除锈装置
US201101425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sheet materials
CN113458979A (zh) 钢板加工的方法及钢板加工装置
CN206154118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同步上下料喷砂机
CN209811062U (zh) 一种板材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13460632A (zh) 翻转机构、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CN112743459B (zh) 一种连续性抛丸清理装置及抛丸机
CN110253764B (zh) 一种混凝土制品/石材加工装置
CN112091100A (zh) 一种工件中部冲压拉延翻边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215847653U (zh) 钢板加工装置
CN113145670B (zh) 金属板带磨削除鳞系统
WO2011134524A1 (en) Laser cutting machine with unloading unit having a fork with rolling element
CN113478396A (zh) 钢板加工装置及钢板加工的方法
CN108687677B (zh) 一种管道内壁自动喷砂机
CN211437293U (zh) 集装箱钢材的表面处理生产线
CN209740090U (zh) 移钢翻钢装置
CN209970332U (zh) 数控大型金属板料多边r形倒棱成型设备
CN218575778U (zh) 一种加工系统
CN110744451A (zh) 一种智能钢管内壁处理装置
EP066236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leifen und/oder Polieren, insbesondere von Fussteilen von glasiertem und gebranntem Ton- oder Porzellangut
CN220636098U (zh) 一种气瓶筒体卷板进料装置及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