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452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452B
CN113453452B CN202110567768.7A CN202110567768A CN113453452B CN 113453452 B CN113453452 B CN 113453452B CN 202110567768 A CN202110567768 A CN 202110567768A CN 113453452 B CN113453452 B CN 1134534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layer
display
elastic buffer
edg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77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452A (zh
Inventor
程路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77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上的显示屏盖板,显示屏盖板包括基板,该基板至少一侧的周壁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壳体对应该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弹性缓冲层可以有效替代壳体边框对显示屏盖板的边缘的保护,减小了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的宽度,还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精致度,用户的视觉体验也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电子设备通常具有显示屏,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盖板。
为了避免用户看到光晕以及便于组装,如图1所示,盖板12的透光区域12a的外周通常设有不透光区域12b,显示模组通过透光区域12a进行显示,不透光区域12b会形成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如图1中的l区域。盖板12的材质通常为易碎的玻璃材质,盖板12边缘受到外力后很容易使盖板碎裂,相关技术中,为了尽量避免盖板12因边缘受外力而碎裂,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壳体11的边框11a通常绕盖板12一圈设于盖板12的周侧,以对盖板12的各边缘进行保护,围设于盖板周侧的边框11a也会形成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如图1中的m区域。另外,边框11a与盖板12的边缘之间需要预留出用于弥补装配及制造误差的间隙。
这样,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包括图1中的l区域、m区域以及l区域与m区域之间的间隙。可见,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较宽,导致用户的视觉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变窄,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安装在该壳体上的显示屏盖板,显示屏盖板包括基板,该基板至少一侧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壳体对应该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
基板材质可以是玻璃、亚克力(也叫有机玻璃)、水晶或者石英石等,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透明的材质。
基板的周壁即基板的沿周向延伸的外壁,也即基板的沿周向延伸的外表面。周向即基板边缘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板的左侧和/或右侧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或者,可以在基板的顶侧和/或底侧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也可以在基板的四周的周壁上均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
壳体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即壳体的边缘中对应于第一弹性缓冲层一侧的边缘。例如,当第一弹性缓冲层设于基板左侧的周壁上时,壳体的左侧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当第一弹性缓冲层设于基板左侧和右侧周壁上时,壳体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当第一弹性缓冲层设于基板顶侧周壁上时,壳体的顶部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
显示屏盖板的内表面指的是显示屏盖板的朝向壳体内腔的表面。
壳体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即壳体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所朝向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即壳体未围设在显示屏盖板的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的边缘周侧,这样,电子设备的对应于第一弹性缓冲层一侧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而不包括围设在显示屏盖板周侧的壳体边框。
可见,本申请与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所形成的目视边框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包括围设在显示屏盖板周侧的壳体的边框、以及壳体的边框与显示屏盖板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弹性缓冲层具有弹性,其在很薄的状态下就有较好的缓冲性能,所以,当第一弹性缓冲层设置地较薄时,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可以为0.2毫米左右,即可对基板的边缘进行很好的保护。
相关技术中,限于壳体的制造工艺以及考虑到壳体对显示屏盖板有效保护的需求,壳体的边框通常设置的较厚,再加上壳体的边框与显示屏盖板的边缘之间预留出的用于弥补装配及制造误差的间隙,导致因壳体边框围设显示屏盖板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较宽,例如,至少为1毫米。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因第一弹性缓冲层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比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因壳体边框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小很多,所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提升了产品的精致度,用户视觉体验更好。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显示屏盖板的基板周壁上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第一弹性缓冲层能够很好地吸收显示屏盖板边缘受到的外力,对显示屏盖板边缘受到的冲击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对基板边缘起到较好地保护效果,使显示屏盖板的边缘受到外力时基板不易破损。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第一弹性缓冲层可以有效替代壳体边框对显示屏盖板的边缘的保护,减小了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的宽度,另外,由于壳体的边框无需围设在显示屏盖板的周侧,还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精致度,用户的视觉体验、握持体验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板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上述第一弹性缓冲层,壳体整体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
本申请在基板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这样,第一弹性缓冲层可以替代壳体边框对显示屏盖板的整个边缘进行保护,可以使壳体整体位于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整个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而不包括围设在显示屏盖板周侧的壳体边框,这样,电子设备整个一圈的目视边框均较小,进一步减小了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
本设计可以使基板整体悬浮在壳体上,从而给用户产生悬浮屏的视觉感受,提升了电子设备的科技感,用户的视觉体验更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在壳体上并位于显示屏盖板内侧的显示模组;
壳体包括位于显示模组外周的边框,该边框环绕一圈并包围显示模组;
显示屏盖板向显示模组的边缘外侧伸出,显示屏盖板的伸出于显示模组边缘的部分与壳体边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
显示屏盖板的伸出于显示模组边缘的部分与壳体边框的顶部之间可以通过卡接、铆接、插接、销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通过位于显示模组外周的壳体边框包围显示模组,可以对显示模组的边缘进行较好的保护。将显示屏盖板的伸出于显示模组边缘的部分与壳体边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可以使显示屏盖板更稳固地固定在壳体上,更好地防止了显示屏盖板发生错位,使电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屏盖板的伸出于显示模组边缘的部分与壳体边框的顶部之间通过粘接固定。
通过粘接的方式可以更牢固地固定显示屏盖板与壳体的边框,且无需其他的连接结构(例如锁扣、销子等)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固定,可以使电子设备的整体性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屏盖板的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一侧的边缘与壳体的边缘保持平齐。
例如,当显示屏盖板的左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时,显示屏盖板的左侧边缘可以与壳体的左侧边缘保持平齐;当显示屏盖板的顶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时,显示屏盖板的顶侧边缘可以与壳体的顶侧边缘保持平齐;当显示屏盖板的左侧和右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时,显示屏盖板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可以分别与壳体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保持平齐。
本设计可以使电子设备与用户手的贴合度更好,从而可以使用户手握电子设备时的舒适度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屏盖板位于壳体的正投影内。
显示屏盖板位于壳体的正投影内,即壳体的正投影边缘围在显示屏盖板的外侧,这种情况下,壳体向显示屏盖板的边缘外侧伸出。壳体的向外伸出于显示屏盖板边缘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从而使得壳体的伸出于显示屏盖板边缘外侧的部分不易被人眼看出,从而基本上不会形成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该宽度例如可以是0.01毫米~0.03毫米中的任一宽度。
当壳体向显示屏盖板的边缘外侧伸出一点时,电子设备整体与用户手握电子设备时的握姿的贴合度更好,可以使用户手握电子设备时的舒适度更高。另外,向显示屏盖板的边缘外侧伸出的壳体还可以对显示屏盖板的边缘进行保护,更好地防止了显示屏盖板受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安装在壳体上并位于显示屏盖板内侧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主体,显示主体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层,壳体整体位于显示模组内表面的一侧。
显示主体用于提供显示功能,第二弹性缓冲层用于对显示主体的边缘进行保护。第二弹性缓冲层与第一弹性缓冲层的材质、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显示模组的内表面即显示模组朝向壳体内腔的表面,即显示模组背对显示屏盖板的表面。
当显示屏盖板的不透光区域较窄时,显示屏盖板伸出于显示模组边缘的部分通常也较窄,甚至显示屏盖板的边缘与显示模组的边缘平齐,这种情况下,当壳体的边框围设在显示模组的周侧时,覆盖在显示模组上的显示屏盖板几乎无法遮挡住壳体的边框,壳体的边框会造成电子设备较大的目视边框。本申请在显示主体的周壁上围设第二弹性缓冲层,通过第二弹性缓冲层可以有效地替代壳体的边框对显示模组的保护,且第二弹性缓冲层可以设置的很薄,由于壳体位于显示模组内表面的一侧,使得壳体可以被显示模组遮挡,电子设备不会因围设在显示模组周侧的壳体边框而产生目视边框,从而可以减小了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通过涂覆、粘贴、3D打印、热压、吸附中的任意一种工艺设于基板的周壁上。
第一弹性缓冲层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设于基板的周侧,本申请不具体限定。其中,涂覆工艺可以是涂刷、喷涂、浸涂、电泳涂装中的任意一种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0.15毫米~0.3毫米。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5毫米~0.2毫米、0.2毫米~0.25毫米、0.25毫米~0.3毫米、0.15毫米~0.15毫米等,本申请不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材质包括聚脲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氟/硅弹性体、胶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的材质可以是聚氨酯和聚脲弹性体的组合,或者可以是乙烯基弹性体,也可以是胶体等,本申请不具体限定。当第一弹性缓冲层为胶体时,该胶体可以通过在基板周壁上涂敷胶水后进行干燥形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显示屏盖板,显示屏盖板覆盖安装于显示模组上,显示屏盖板包括基板,基板至少一侧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板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壳体整体位于所述显示屏盖板内表面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主体,显示主体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通过涂覆、粘贴、3D打印、热压、吸附中的任意一种工艺设于基板的周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0.15毫米~0.3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材质包括聚脲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氟/硅弹性体、胶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盖板,该显示屏盖板包括基板,基板至少一侧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板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通过涂覆、粘贴、3D打印、热压、吸附中的任意一种工艺设于基板的周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0.15毫米~0.3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缓冲层的材质包括聚脲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氟/硅弹性体、胶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A-A视角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屏的显示屏盖板的主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剖视图在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子设备;11、壳体;11a、边框;11b、后盖;12、盖板;12a、透光区域;12b、不透光区域;13、显示模组;14、胶体;15、电池;16、中框;
100、电子设备;
200、显示屏;210、显示模组;211、显示主体;212、第二弹性缓冲层;220、显示屏盖板;221、基板;221a、透光区域;221b、不透光区域;222、第一弹性缓冲层;230、第二胶体;
300、壳体;310、边框;311、第一围挡部;312、第二围挡部;320、后盖;
400、电池;
500、中框;
600、第一胶体;700、第三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精致度的追求,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的宽度变的越来越小。目视边框即用户面对电子设备的正面时看到的、不显示像素的边框。下面,结合附图1对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的产生原因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图1中,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11和显示屏,显示屏安装在壳体11上,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13和盖板12,盖板12覆盖显示模组13。电子设备1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内部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包括电路板、处理器、摄像头、闪光灯、麦克风、电池15等(图中仅示出电池15)。壳体11内还设置有中框16,显示模组13通过胶体14粘接在中框16上,盖板12通过胶体14粘接在显示模组13上。壳体11包括后盖11b和边框11a,边框11a围设在显示模组13和盖板12的周侧。中框16与后盖11b之间具有供上述电子原件安装的空间。
盖板12包括透光区域12a和不透光区域12b,显示模组13通过透光区域12a进行显示,不透光区域12b可以防止显示模组13的边缘漏光,还可以覆盖显示模组13边缘的诸多走线,盖板12的不透光区域12b会形成电子设备10的目视边框,即图1中的l区域。
为了尽量避免盖板12因边缘受外力而碎裂,壳体11的边框11a通常绕一圈设于盖板12的周侧,以对盖板12的各个边缘进行保护。围设于盖板12周侧的边框11a也会形成电子设备10的目视边框,即图1中的m区域。
为了使盖板12可以顺利安装在壳体11内,壳体11的边框11a与盖板12的边缘之间需要预留出用于弥补装配及制造误差的间隙,如图1中l区域和m区域之间的间隙。
可见,电子设备10的目视边框包括图1中的l区域、m区域以及l区域与m区域之间的间隙。
限于壳体11的制造工艺以及考虑到壳体11对盖板12有效保护的需求,壳体11的围在盖板12周侧的边框11a通常设置的较厚,该厚度通常至少为1毫米,边框11a与盖板12的边缘之间预留出的用于弥补装配及制造误差的间隙的宽度通常为0.05毫米~0.1毫米,这样,由于壳体11的边框11a围设在盖板12周侧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大于1毫米。可见,由于壳体11的边框11a围设在盖板12外周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较宽,导致用户的视觉体验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目视边框变窄,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
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例如是普通手机或者可折叠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of sales,POS)、车载电脑、电视等具有显示屏的设备,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A-A视角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2至图4中,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300和显示屏200,显示屏200安装在壳体300上。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300内部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包括电路板、处理器、摄像头、闪光灯、麦克风、电池400等(图中仅示出电池400),但不限于此。
壳体300可以是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壳体。此外,还可以是塑胶壳体、玻璃壳体、陶瓷壳体等,但不限于此。壳体300可以包括边框310和后盖320。边框310与后盖32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后盖320可以为玻璃材质,边框310可以为金属材质;再例如,后盖320可以为塑胶材质,边框310可以为陶瓷材质;再例如,边框310和后盖320可以均为金属材质、陶瓷材质或玻璃材质等。边框310与后盖320的材质不限定。
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中框500,中框500连接在壳体300内部。具体的,中框500可以与壳体300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注塑、压塑、挤塑、锻造、压铸、电脑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机床加工中的至少一种一体成型工艺连接;中框500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与壳体300连接,本申请不具体限定。中框500、后盖320与边框310之间可以形成容纳空间,上述电子元件可以设于该容纳空间内。
显示屏20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液晶(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者触控液晶(touch panel-liquid crystal display,TP-LCD)显示屏等,但不限于此。此外,显示屏还可以是折叠屏(柔性屏)。
请参阅图5,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200的剖视图。在图2至5中,显示屏20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210和显示屏盖板220,显示屏盖板220连接在显示模组210上,并覆盖在显示模组210的用于显示像素的表面之上。
显示模组210可以粘接于中框500上,例如,如图3、图4所示,可以在显示模组210的内表面设置第三胶体700,第三胶体700可以呈层状,显示模组210通过第三胶体700粘接于中框500上。
显示模组210的内表面即显示模组210的朝向壳体300内腔的表面,显示模组210的内表面与显示模组210的用于显示像素的表面相背对,显示模组210的用于显示像素的表面即显示模组210的外表面。
第三胶体700可以为光学胶,也可以为非光学胶,例如,第三胶体700可以为瞬间胶、厌氧胶水、乳胶等,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显示屏盖板220可以包括透光区域221a和不透光区域221b,不透光区域221b绕一圈围在透光区域221a的周侧,显示模组210通过透光区域221a进行显示,不透光区域221b可以防止显示模组210的边缘漏光,还可以覆盖显示模组210边缘的诸多走线。
在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显示屏盖板220也可以整体为透明的盖板,即显示屏盖板220不包括不透光区域221b,显示模组210可以通过显示屏盖板220进行显示。
显示屏盖板220可以粘接于显示模组210之上。例如,如图3、图4所示,可以在显示模组210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胶体230,第二胶体230可以呈层状,显示屏盖板220通过第二胶体230连接于显示模组210之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体230可以为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光学胶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具有无色透明、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着力、耐高温、抗紫外线等特点,且具有受控制的厚度,能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请参阅图6,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屏200的显示屏盖板220的主视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盖板220包括基板221,基板221至少一侧的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壳体300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
基板221的材质可以是玻璃、亚克力(也叫有机玻璃)、水晶或者石英石等,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透明的硬质材质。
基板221的周壁即基板221的沿周向延伸的外壁,也即基板221的沿周向延伸的外表面。周向即基板边缘的延伸方向。
本实施例在基板221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使基板221的周侧或外周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板221的左侧、右侧、顶侧、底侧中的至少一侧的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例如,可以在基板221的左侧和/或右侧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这样,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更便于用户握持。再例如,可以在基板221的顶侧和/或底侧的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也可以在基板221四周的周壁上均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但不限于此。
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通过涂覆、粘贴、3D打印、热压、吸附中的任意一种工艺设于基板221的周壁上。其中,涂覆工艺可以是涂刷、喷涂、浸涂、电泳涂装中的任意一种工艺。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设于基板221的周壁上,例如,气相沉积、注塑、挤塑、压塑、电镀等工艺。在基板221周壁上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具体工艺不限定。
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可以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弹性合金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
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可以包括聚脲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氟/硅弹性体、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胶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但不限于此。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包括胶体时,该胶体可以通过在基板221周壁上涂敷胶水后进行干燥形成。所涂敷的胶水可以是:醋酸乙烯树脂胶、环氧树脂胶、硅胶、热塑性动态硫化胶、三元乙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再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可以是铁基弹性合金、镍基弹性合金、钴基弹性合金、铜基弹性合金等弹性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可以是由聚氨酯和聚脲组成的弹性材料。其中,聚脲是由异氰酸酯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具体设置工艺可以是:聚氨酯和聚脲加热到120℃-140℃后通过高压混合形成混合液,再使用该混合液对基板221的周壁进行喷涂,喷涂后5秒内可迅速干燥,从而在基板221周壁上形成致密性和弹性均较高的第一弹性缓冲层222。
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5毫米~0.3毫米。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可以为0.15毫米、0.2毫米、0.25毫米或者0.3毫米。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也可以满足其他厚度范围,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范围也可以是:0.1毫米~0.2毫米、0.2毫米~0.4毫米或者0.2毫米~0.5毫米。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缓冲性能、基板221材质的易碎程度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缓冲性能较好、基板221的材质不易碎时,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可以设置地较薄,以使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更窄。
本实施例中,壳体300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即壳体300的边缘中对应于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一侧的边缘。
例如,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设于基板221左侧的周壁上时,壳体300的左侧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当第一弹性缓冲222层设于基板221左侧和右侧周壁上时,壳体300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设于基板221顶侧周壁上时,壳体300的顶部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
显示屏盖板220的内表面指的是显示屏盖板220的朝向壳体300内腔的表面,即显示屏盖板220朝向显示模组210的表面。
可选地,如图4所示,边框310可以包括:位于中框500面向壳体300后盖320的一侧的第一围挡部311、位于中框500面向显示模组210的一侧的第二围挡部312。第一围挡部311与后盖320盖合连接,中框500、后盖320与边框31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用于安装电路板、处理器、摄像头、闪光灯、麦克风、电池400等电子元件。
本实施例中,壳体300的第二围挡部312可以围在基板221的未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外侧,即围在基板221的未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周壁外侧,以对未设置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基板221边缘进行保护。
壳体300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即壳体300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所朝向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壳体300的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即壳体300未设于显示屏盖板220的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外周,这样,电子设备100的对应于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一侧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即图4中的n区域),当显示屏盖板包括不透光区域221b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还包括不透光区域221b(即图4中的l区域),而不包括设于显示屏盖板220周侧的壳体300的边框310。
可见,本实施例与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0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即图4中的n区域);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目视边框包括围设在显示屏盖板220周侧的壳体300、以及壳体300的边框310与显示屏盖板220之间的间隙(即图1中的m区域以及l区域与m区域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具有弹性,其在很薄的状态下就有较好的缓冲性能,所以,当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设置地较薄时,例如,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为0.2毫米左右,即可对基板221的边缘进行很好的保护,也就是说,图4中的n区域可以设置地很薄。
相关技术中,限于壳体300的制造工艺以及考虑到壳体300对显示屏盖板220有效保护的需求,壳体300的边框310通常设置的较厚,再加上壳体300的边框310与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之间预留出的用于弥补装配及制造误差的间隙,导致由于壳体300边框310围设显示屏盖板220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至少为1毫米,也就是说,图1中m区域加上l区域与m区域之间的间隙设置地较厚。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因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比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因壳体300边框310所产生的目视边框的宽度小很多,所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提升了产品的精致度,用户视觉体验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由于显示屏盖板220的基板221周壁上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能够很好地吸收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受到的外力,对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受到的冲击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对基板221边缘起到较好地保护效果,使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受到外力时基板221不易破损。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通过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有效替代壳体300边框310对显示屏盖板220边缘的保护,减小了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的宽度,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精致度,用户的视觉体验也更好。另外,由于壳体300的边框310无需围设在显示屏盖板220的周侧,还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体积,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和握持体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基板221的周壁上可以环绕一圈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即基板221的周壁上围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这样,基板221的整个边缘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使得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对基板221的整个边缘进行保护。
本实施方式在基板221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这样,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可以替代壳体300边框310对显示屏盖板220的整个边缘进行保护。
壳体300对应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即壳体300整体位于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使得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包括第一弹性缓冲层222,而不包括设在显示屏盖板220周侧的壳体300的边框310,这样,电子设备100整个一圈的目视边框均较小,进一步减小了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
本实施方式还可以使得显示屏盖板220整体位于壳体300的上方,即显示屏盖板220整体悬浮于壳体300上,从而给用户产生悬浮屏的视觉感受,提升了电子设备的科技感,用户的视觉体验更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壳体300的边框310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10外周,且该边框310包围显示模组210,这样,边框310可以对显示模组210的边缘进行较好的保护,有效地防止了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因受外力而损坏。
具体的,边框310的第二围挡部312可以环绕一圈并包围在显示模组210的周侧。
为了使显示模组210所显示的内容能透过显示屏盖板220的透光区域221a进行显示,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可以向外伸出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从而使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不遮挡或者较少地遮挡显示模组210所显示的内容。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盖板220可以向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外侧伸出,以防止由于装配误差而使得显示模组210存在未被覆盖的区域。其中,显示屏盖板220向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外侧伸出,即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围在显示模组210的正投影外侧,也可以理解为显示模组210位于显示屏盖板220的正投影内。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伸出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外侧,显示屏盖板220的透光区域221a位于显示模组210的正投影内。
具体的,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可以部分伸出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未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不透光区域221b可以覆盖显示模组210而更好地防止电子设备100漏光而出现光晕。或者,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也可以全部伸出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显示屏盖板220的透光区域221a覆盖显示模组210,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防止显示模组210漏光而出现光晕。
显示屏盖板220的透光区域221a位于显示模组210的正投影内,即显示模组210的正投影边缘围在透光区域221a的边缘外侧。
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也可以与显示模组的210的边缘平齐,本申请不具体限定。
当壳体300的边框310环绕一圈并包围显示模组210时,由于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向外伸出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可以遮挡壳体300的围设于显示模组210周侧的边框310,使得围设在显示模组210周侧的边框310可以被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遮挡而不形成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与壳体300边框310的顶部之间可以固定连接。
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即显示屏盖板220的未覆盖显示模组210的部分。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与壳体300边框310的顶部之间可以通过卡接、铆接、插接、销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但不限于此。
本申请将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与壳体300边框310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可以使显示屏盖板220更稳固地固定在壳体300上,更好地防止了显示屏盖板220发生错位,使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可选地,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与壳体300边框310的顶部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固定。
具体的,显示屏盖板220的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与壳体300边框310的顶部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胶体600粘接固定,第一胶体600可以呈层状、点状等。第一胶体600可以是光学胶,也可以是非光学胶,第一胶体600可以参考上述第三胶体700,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粘接的方式可以更牢固地固定显示屏盖板220与壳体300的边框310,且无需其他的连接结构(例如锁扣、销子等)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固定,可以使电子设备100的整体性更好。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盖板220的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一侧的边缘与壳体300的边缘保持平齐。
例如,当显示屏盖板220的左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时,显示屏盖板220的左侧边缘可以与壳体300的左侧边缘保持平齐;当显示屏盖板220的顶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时,显示屏盖板220的顶侧边缘可以与壳体300的顶侧边缘保持平齐;当显示屏盖板220的左侧和右侧边缘具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时,显示屏盖板220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可以分别与壳体300的左侧边缘、右侧边缘保持平齐。
本实施方式可以使电子设备100与用户手的贴合度更好,从而可以使用户手握电子设备时的舒适度更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显示屏盖板220可以位于壳体300的正投影内。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盖板220位于壳体300的正投影内,即显示屏盖板220在壳体300上的正投影位于壳体300的边缘之内,也即壳体300正投影的边缘围在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这种情况下,壳体300向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伸出。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300的伸出于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外侧的部分的宽度应设置的很小,从而使得壳体300的伸出于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外侧的部分不易被人眼看出,从而基本上不会形成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该宽度例如可以是0.01毫米~0.03毫米中的任一宽度。当壳体300向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伸出一点时,电子设备100整体与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时的握姿的贴合度更好,可以使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时的舒适度更高,向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伸出的壳体300还可以对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进行保护,更好地防止了显示屏盖板220受损。
当显示屏盖板220的不透光区域221b较窄时,显示屏盖板220伸出于显示模组210边缘的部分通常也较窄,甚至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平齐,这种情况下,当壳体300的边框310围设在显示模组210的周侧时,覆盖在显示模组210上的显示屏盖板220无法遮挡住壳体300的边框310,或者只能遮挡住壳体300的少部分边框,壳体300的边框310会造成电子设备100较宽的目视边框。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另一例电子设备100。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剖视图在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200的剖视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与上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设备100显示屏200的显示模组210包括显示主体211,显示主体211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壳体300整体位于显示模组210内表面的一侧。
显示模组210的显示主体211用于提供显示功能,显示模组210的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用于对显示主体211的边缘进行保护。
显示主体211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可以使显示主体211的整个边缘外周均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层212,使得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可以对显示主体211的整个边缘进行保护。
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和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材质可以参考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15毫米~0.5毫米。例如,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范围可以是0.2毫米~0.5毫米、0.3毫米~0.4毫米、0.2毫米~0.3毫米等,具体的,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可以是0.15毫米、0.2毫米、0.3毫米、0.5毫米,但不限于此。
为了使显示屏盖板220更好地覆盖显示主体211而不发生光晕以及为了更好地遮挡显示主体211的走线,显示屏盖板220的基板221通常会伸出于显示主体211的边缘外侧,所以,基板221的伸出于显示主体211边缘外侧的部分和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均能够遮挡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因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基板221向显示主体211的边缘外侧伸出时,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这样,可以使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更厚,以对显示主体211的边缘具有更好地缓冲效果,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显示主体211,更有效地防止显示主体211在外力作用下受损。
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也可以比第一缓冲层的厚度薄,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厚度的设计原则可以参考上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缓冲层222厚度的设计原则,第二弹性缓冲层212的厚度能够有效防止显示主体211损坏即可,此处不具体限定。
显示模组210的内表面即显示模组210的朝向壳体300内腔的表面,也即显示模组210的背对显示屏盖板220的表面,显示模组210的内表面也是显示屏200的内表面。
可选地,如图8、图9所示,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与显示模组210的边缘平齐,以提高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时的舒适度。
可选地,显示屏盖板220也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10的正投影内,即显示模组210在显示屏盖板220上的正投影边缘围在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这种情况下,显示模组210向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伸出。
显示模组210的伸出于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外侧的部分的宽度应设置的很小,从而使得显示模组210的伸出于显示屏盖板220边缘外侧的部分基本上不会形成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该宽度例如可以是0.01毫米~0.03毫米中的任一宽度。当显示模组210向显示屏盖板220的边缘外侧伸出一点时,电子设备100整体与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时的握姿的贴合度更好,可以使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时的舒适度更高。
本实施例在显示主体211的周壁上围设第二弹性缓冲层212,通过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可以有效地替代壳体300边框310对显示模组210的保护,且第二弹性缓冲层212可以设置的很薄,由于壳体300位于显示模组210内表面的一侧,使得壳体300可以被显示模组210遮挡,电子设备100不会因围设在显示模组210周侧的壳体300边框310而产生目视边框,从而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目视边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00)、安装在所述壳体(300)上的显示屏盖板(220)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300)上并位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20)内侧的显示模组(210);
所述显示屏盖板(220)包括基板(221),所述基板(221)至少一侧的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所述壳体(300)对应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边缘位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
所述显示模组(210)包括显示主体(211),所述显示主体(211)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层(212),所述壳体(300)整体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10)内表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21)的周壁上环绕一圈设有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所述壳体(300)整体位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20)内表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20)的具有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一侧的边缘与所述壳体(300)的边缘保持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盖板(220)位于所述壳体(300)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通过涂覆、粘贴、3D打印、热压、吸附中的任意一种工艺设于所述基板(221)的周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厚度范围为:0.15毫米~0.3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层(222)的材质包括聚脲弹性体、聚酯弹性体、乙烯基弹性体、丙烯基弹性体、氟/硅弹性体、胶体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中的任意一种。
CN202110567768.7A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53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7768.7A CN113453452B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7768.7A CN113453452B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452A CN113453452A (zh) 2021-09-28
CN113453452B true CN113453452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810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7768.7A Active CN113453452B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45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7866B2 (en) * 2012-06-21 2015-02-03 Corning Incorporated Edge armored display cover plate
EP3346355B1 (en) * 2017-01-09 2020-06-1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322563A (zh) * 2018-01-25 2018-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9000412U (zh) * 2018-10-23 2019-06-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盖板
CN210864663U (zh) * 2019-09-20 2020-06-26 永州市科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脑触摸屏防潮防震结构
CN112259010B (zh) * 2020-10-20 2022-08-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452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18138A1 (en) Offset control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TWI457880B (zh) 曲面顯示模組與顯示裝置
US89580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888591B2 (en) LCD assembly used with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N104599593B (zh) 显示装置
WO2016169393A1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EP3554055B1 (en) Housing assembly of a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housing assembly
KR20140111503A (ko)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JP200809005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110225159A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制备方法
US11106067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dhesive frame and corner adhesive connection member
KR102210861B1 (ko) 디스플레이 어셈블리,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어셈블링하기 위한 방법 (display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401331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Chassis Structures
TW201423220A (zh) 電子機器
CN210200207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3963621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64150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964153U (zh) 电子设备
TWI534665B (zh) 觸控面板
CN11345345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150072013A (ko)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361881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09790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2969729U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986573B (zh)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