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0645A -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0645A
CN113450645A CN202010231783.XA CN202010231783A CN113450645A CN 113450645 A CN113450645 A CN 113450645A CN 202010231783 A CN202010231783 A CN 202010231783A CN 113450645 A CN113450645 A CN 113450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display panel
region
extension region
activ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17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0645B (zh
Inventor
朱珮莹
陈建志
柯宏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317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0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0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0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0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0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延伸区。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主动区中。延伸区经由主动区的第一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本揭露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具有较小的拼接间距或较高的解析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蓬勃发展,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显示技术也不断改良。为了达到大尺寸显示器,因而须要使用拼接显示器。用于显示的电子装置不断朝向更大及更高解析度的显示效果改进。例如,为了达到高解析度,可调整拼接显示器的拼接间距。
发明内容
本揭露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根据本揭露的实施例,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发光元件。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延伸区。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主动区中。延伸区经由主动区的第一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
根据本揭露的实施例,拼接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以及另一个彼此拼接在一起,且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分别具有位于至少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延伸区。所述两个延伸区呈交错排列。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揭露,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揭露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揭露的原理。
图1A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B-1B’的剖面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C-1C’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2B-2B’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2C-2C’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揭露第四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3B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3C为本揭露第六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4A为本揭露第七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4B-4B’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10a、10b、10c、10d:拼接显示装置;
100A、100B、100a、100b、100c、100d、200、200a、200b、200c、200d:显示面板;
110、110’:载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第一侧表面;
114:第二侧表面;
120、220:基板;
121、221:主动区;
121a、221a:第一侧边;
121a1、121b1、221a1:第一部分;
121a2、121b2、221a2:第二部分;
121b、221b:第二侧边;
121c、221c:第三侧边;
121d、221d:第四侧边;
122、122a、122b1、122b2、122c1、122c2、122d、123、223、223a、223b、223c1、223c2、223d:延伸区;
1221、1221d、1231、2231:弯折部;
1222、1222d、1232:连接部;
12a、12c、12d、123b、123c、123d:侧边;
130、130A、130B、1301、1302、230、230A:发光元件;
140、240:遮蔽层;
150:软性电路板;
160:芯片;
60G、61G、62G、63G、64G、65G、66G:间隙;
AX1、AX11:第一延伸轴;
AX2:第二延伸轴;
AX13:第三延伸轴;
C1、C2、C3:中心点;
D1、D2:弯折部宽度;
D3:间距;
E1、E2、E3:边界;
L1、L2:延伸线;
L11、L21、L31、L41:长度;
V1、V2:垂直轴线;
W1、W2:宽度;
X、+X、-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同时结合附图可以理解本揭露,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为了附图的简洁,本揭露中的多张附图只示出拼接显示装置的一部分,且附图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揭露的范围。
本揭露中所叙述的一结构(或层别、组件、基材)位于另一结构(或层别、组件、基材)之上,可以指二结构相邻且直接连接,或是可以指二结构相邻而非直接连接,非直接连接是指二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中间结构(或中间层别、中间组件、中间基材、中间间隔),一结构的下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上侧表面,另一结构的上侧表面相邻或直接连接于中介结构的下侧表面,而中介结构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的实体结构或非实体结构所组成,并无限制。在本揭露中,当某结构配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某结构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直接”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间接”在其它结构上,即某结构和其它结构间还夹设有至少一结构。
本揭露中所叙述的电性连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于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两电路上元件的端点直接连接或以一导体线段互相连接,而于间接连接的情况下,两电路上元件的端点之间具有开关、二极管、电容、电感、电阻、其他适合的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在本揭露中,长度与宽度的测量方式可以是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而得,厚度则可以由电子显微镜中的剖面图像测量而得,但不以此为限。另外,任两个用来比较的数值或方向,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本揭露的显示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液晶(liquid crystal)、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它合适的显示介质、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QD,可例如为QLED、QDLED)、或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可例如包括拼接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显示装置的外型可为矩形、圆形、多边形、具有弯曲边缘的形状或其他适合的形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光源系统、层架系统等周边系统以支持显示装置、天线装置或拼接装置。下文将以显示装置说明本揭露内容,但本揭露不以此为限。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各实施例间特征只要不违背发明精神或相冲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揭露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A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为了附图清楚及方便说明,图1A省略示出若干元件。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B-1B’的剖面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C-1C’的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图1A中还示出了方向X(第一方向)、方向Y(第二方向)、方向Z(第三方向),其中方向X以及方向Y皆垂直载板110的法线方向,且方向X垂直方向Y且垂直方向Z。
请同时参照图1A和图1B,显示面板100B包括基板120以及多个发光元件130。基板120具有主动区121以及延伸区122。多个发光元件130可设置于基板120上,可位于主动区121中。主动区121具有侧边。依据一些实施例,延伸区122为经由主动区121的至少一个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的区域。具体而言,主动区121具有第一侧边121a、第二侧边121b、第三侧边121c以及第四侧边121d。第一侧边121a与第二侧边121b彼此相对,且第三侧边121c与第四侧边121d彼此相对。第三侧边121c连接第一侧边121a与第二侧边121b,且第四侧边121d连接第一侧边121a与第二侧边121b。
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120的主动区121和延伸区122是连接的。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120的主动区121和延伸区122是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详细而言,如图1A所示,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1a1是实质的边缘,第二部分121a2并非实质的边缘而是虚拟的边缘。亦即,第一侧边121a的第一部分121a1的延伸线L1,定义出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如图1A所示,延伸区122为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向外延伸的区域。第一部分121a1,可定义为第一侧边121a被延伸区122所曝露出的部分,可称作第一曝露部,亦即,没有设置延伸区122的部分。依据一些实施例,详细而言,向外延伸的延伸区122,所谓的“向外”是指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如图1A所示的方向+X。相较于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一部分121a1,延伸区122是突出的。详细而言,相较于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一部分121a1,延伸区122是向外突出的,亦即,是向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突出的,向方向+X突出的。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0可包括基底层(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基底层上的线路层以及主动元件(未示出),以电性连接至基板120上的发光元件130。线路层可例如包括电源供应线及信号控制线,但不以此为限。主动元件可例如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基底层可例如为可挠式基板。举例而言,基底层的材料可包括塑胶、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其它合适的可挠式基板材料、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B可还包括载板110,载板110可用于支撑基板120。载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第一侧表面113以及第二侧表面114。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彼此相对。第一侧表面113连接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第二侧表面114连接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且第一侧表面113与第二侧表面114彼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0可设置于载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上。在本实施例中,载板110可例如为可挠式载板、刚性载板或前述的组合。举例而言,载板110的材料可包括金属、塑胶、玻璃、石英、蓝宝石(sapphire)、陶瓷、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纤维、陶瓷、其它合适的载板材料、或前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B,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B-1B’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区122可以为弯折形式。延伸区122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向外延伸并再弯折至载板110下。详细而言,延伸区122的弯折形式是,延伸区122从载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上,以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即,方向+X)向外延伸,再以接近主动区121的方向(即,方向-X)向内延伸而到达载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如此,延伸区122位于载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的部分,定义为连接部1222,延伸区122的其他部分定义为弯折部1221。基板120的连接部1222可包括信号线(未显示),信号线可与电子元件(未显示)电性连接。电子元件例如可为集成电路(IC),但不以此为限。信号线可传输显示信号或触控信号,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A,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20还具有延伸区123。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120的主动区121和延伸区123是连接的。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120的主动区121和延伸区123是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详细而言,如图1A和图1C所示,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1b1是实质的边缘,第二部分121b2并非实质的边缘而是虚拟的边缘。亦即,第二侧边121b的第一部分121b1的延伸线L2,定义出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如图1A所示,延伸区123为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向外延伸的区域。第一部分121b1,可定义为第二侧边121b被延伸区123所曝露出的部分,可称作第二曝露部。依据一些实施例,详细而言,向外延伸的延伸区123,所谓的“向外”是指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如图1A所示的方向-X。相较于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一部分121b1,延伸区123是突出的。详细而言,相较于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一部分121b1,延伸区123是向外突出的,亦即,是向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突出的,向方向-X突出的。
请同时参照图1A与图1C,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C-1C’的剖面示意图。延伸区123也可以为弯折形式。延伸区123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向外延伸并再弯折至载板110下。详细而言,延伸区123的弯折形式是,延伸区123从载板110的第一表面111上,以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即,方向-X)向外延伸,再以接近主动区121的方向(即,方向+X)向内延伸而到达载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如此,延伸区123位于载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的部分,定义为连接部1232,延伸区123的其他部分定义为弯折部1231。基板120的连接部1232可包括信号线(未显示),信号线可与电子元件(未显示)电性连接。电子元件例如可为集成电路(IC),但不以此为限。信号线可传输显示信号或触控信号,但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照图1A,于显示面板100B的上视示意图(即,显示面板100B的观看方向)中,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向外延伸的延伸区122与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向外延伸的延伸区123呈交错排列。依据一些实施例,在延伸区122上,找出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的中心点C1,依通过该中心点C1且沿着延伸区122延伸的方向上(例如,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X上)作延伸线,定义为延伸区122的第一延伸轴AX1。在延伸区123上,以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的中心点C2,沿着延伸区123延伸的方向上(例如,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X上)作延伸线,定义为延伸区123的第二延伸轴AX2。依据一些实施例,延伸区122的第一延伸轴AX1和延伸区123的第二延伸轴AX2彼此不重叠,可定义为延伸区122和延伸区123呈交错排列。
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A、图1B所示,延伸区122具有侧边12a、侧边12c、侧边12d。侧边12c和侧边12d相对设置,连接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且连接侧边12a。侧边12c和侧边12d可实质上平行于主动区121的第四侧边121d,但不以此为限。侧边12d比侧边12c较靠近第四侧边121d。依据一些实施例,延伸区122的侧边12d可对齐主动区121的第四侧边121d,亦即,延伸区122的侧边12d和主动区121的第四侧边121d可在同一直线上。依据一些实施例,虽然图中未示,延伸区122的侧边12d可不对齐主动区121的第四侧边121d。例如,相对于第四侧边121d,延伸区122的侧边12d可为内凹,例如,朝向主动区121的方向而内凹,或者朝向第一延伸轴AX1的方向而内凹。或者,相对于第四侧边121d,延伸区122的侧边12d可为外凸,例如,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而外凸,或者远离第一延伸轴AX1的方向而外凸。
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A、图1C所示,延伸区123具有侧边123b、侧边123c、侧边123d。侧边123c和侧边123d相对设置,连接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且连接侧边123b。侧边123c和侧边123d可实质上平行于主动区121的第三侧边121c,但不以此为限。侧边123c比侧边123d较靠近第三侧边121c。依据一些实施例,延伸区123的侧边123c可对齐主动区121的第三侧边121c,亦即,延伸区122的侧边123c和主动区121的第三侧边121c可在同一直线上。依据一些实施例,虽然图中未示,延伸区123的侧边123c可不对齐主动区121的第三侧边121c。例如,相对于第三侧边121c,延伸区123的侧边123c可为内凹,例如,朝向主动区121的方向而内凹,或者朝向第二延伸轴AX2的方向而内凹。或者,相对于第三侧边121c,延伸区123的侧边123c可为外凸,例如,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而外凸,或者远离第二延伸轴AX2的方向而外凸。
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A所示,延伸区122的侧边12c和延伸区123的侧边123d在平行于第一延伸轴AX1(或第二延伸轴AX2)的方向上可为重叠且对齐。依据一些实施例,虽然图中未示,延伸区122的侧边12c和延伸区123的侧边123d在平行于第一延伸轴AX1的方向上可为重叠但不对齐。依据一些实施例,虽然图中未示,延伸区122的侧边12c和延伸区123的侧边123d在平行于第一延伸轴AX1的方向上可为不重叠。
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B、图1C所示,延伸区122于主动区12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延伸区123于主动区121上的正投影。另外,如图1A所示,定义平行于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且将主动区121等分为二的轴线为一垂直轴线V1,垂直轴线V1可以视为是主动区121的对称轴线。依据一些实施例,相对于垂直轴线V1,延伸区122与延伸区123可为非对称的方式设置。
请再同时参照图1A至图1C,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130以阵列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基板120的主动区121中。发光元件130与载板110分别位于基板120的相对两侧。具体而言,基板120具有表面120S1,和相对于表面120S1的表面120S2。发光元件130可设置在基板120的表面120S1上,且位于主动区121中。载板110可设置在基板120的表面120S2上。发光元件13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i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i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mini-meter-sized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micro-meter-sized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QD,可例如为QLED、QDLED),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多个发光元件130可为相同颜色。或者,多个发光元件130可包括不同颜色。发光元件130的颜色可为白色、蓝色、绿色、红色,或上述的组合,并没有限制。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A和图1B所示,最靠近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发光元件130与延伸区122的弯折部1221的距离,可为介于10微米至300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最靠近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或第一部分121a1)的发光元件130A与延伸区122的弯折部1221的最大距离(图中标示为D1),可称为弯折部宽度D1。在本实施例中,D1可由观看方向中,测量发光元件130A到弯折形式下的弯折部1221的最大距离D1。D1可为介于10微米至300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A和图1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最靠近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发光元件130与延伸区123的弯折部1231的距离,可为介于10微米至300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最靠近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第二部分121b2(或第一部分121b1)的发光元件130B与延伸区123的弯折部1231的最大距离(图中标示为D2),可称为弯折部宽度D2。D2可为介于10微米至300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B所示,两个相邻的发光元件130之间的间距可为D3。在本实施例中,D3可为两相邻发光元件130的发光区之间的距离。亦即,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可为在观看方向上,发光元件130发出颜色的区域之间的距离。依据一些实施例,可依据需求,而设计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和基板120的延伸区122(或123)的弯折部宽度D1(或D2)。例如,延伸区122的弯折部宽度D1,可设计为小于或等于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例如,延伸区123的弯折部宽度D2可设计为小于或等于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举例来说,当发光元件130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或微发光二极管时,间距D3例如是介于10微米至350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依据一些实施例,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可为5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可为100微米至350微米之间。
发光元件130可例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发光层、和半导体层。发光层和半导体层可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元件未显示)。发光层例如可包括半导体层和多重量子井(multi quantum well,MQW)层。依据一些实施例,发光元件130的发光区(或发光范围)可由发光层所定义。如图1B所示,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的测量范围,可为一个发光元件1301的发光范围的边界E1与相邻的发光元件1302的发光范围的边界E2之间的距离。边界E1和边界E2为相邻的。再者,基板120的延伸区122(或123)的弯折部宽度D1(或D2)测量方式也是类似的。例如,图1B所示,D1可由发光元件130A的发光范围的边界E3开始测量。
图5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5和图1A的不同处为,图1A所示的基板120具有两个延伸区122和123,图5的基板120可仅具有一个延伸区122。亦即,对于基板的四个侧边而言,基板只有一个侧边上具有延伸区,其他三个侧边上并没有延伸区。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120只有一个侧边(第一侧边121a)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延伸区122,基板120的其他三个侧边(第二侧边121b、第三侧边121c、第四侧边121d)上并没有延伸区。图5的显示面板100A中的各个元件,和图1A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图1B亦为图5的显示面板沿剖面线1B-1B’的剖面示意图。
此外,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100A的延伸区122是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向外延伸,延伸区122的范围并非涵盖第一侧边121a的全部,第一部分121a1并没有延伸区。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延伸区的范围涵盖第一侧边121a的全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A中,延伸区122在上视图(即,观看方向)上所占的面积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A中,基板120的延伸区122较容易弯折,进而可提升基板120的弯折良率。
如图1A所示,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B中,示意地在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示出一个延伸区122,并在主动区121的第二侧边121b示出另一个延伸区123,但本发明并不对延伸区的数量加以限制。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可具有多于一个的延伸区,第二侧边121b可具有多于一个的延伸区。
图2A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2B-2B’的剖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2C-2C’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2A,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10所包括的显示面板100A和显示面板200,分别相同于图5的显示面板100A,因此两实施例中相同与相似的构件于此不再重述。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100A中,基板120具有一个延伸区122,延伸区122经由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一部分(第二部分121a2)向外延伸,第一侧边121a上没有延伸区122的部分定义为曝露部121a1。显示面板200中,基板220具有一个延伸区223,延伸区223经由主动区221的第一侧边221a的一部分(第二部分221a2)向外延伸,第一侧边221a上没有延伸区223的部分定义为曝露部221a1。此外,主动区121还具有第二侧边221b、第三侧边221c以及第四侧边221d。请同时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2C,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A和显示面板200为相邻设置,且拼接在一起。例如,可使用机构件(未显示)将显示面板100A和显示面板200拼接在一起。例如,将位于垂直轴线V2(平行于方向Y)两侧的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200拼接在一起。详细来说,将显示面板100A位于第一侧边121a的延伸区122对应于显示面板200的第一侧边221a的曝露部221a1拼接,并将显示面板200位于第一侧边221a的延伸区223对应于显示面板100A的第一侧边121a的曝露部121a1拼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拼接显示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显示面板100A、200,且至少两个显示面板100A、200的其中一个显示面板100A与另一个显示面板200彼此拼接在一起。
此外,至少两个显示面板100A、200分别具有位于至少两个显示面板100A、200之间的延伸区122、223,且这两个延伸区122、223呈交错排列。依据一些实施例,以类似图1A的方式,如图2A所示,在显示面板100A的延伸区122上,以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的中心点C1,沿着延伸区122延伸的方向上(例如,远离主动区121的方向+X上)作延伸线,定义为延伸区122的第一延伸轴AX11。在显示面板200的延伸区223上,以主动区221的第一侧边221a的第二部分221a2的中心点C3,沿着延伸区223延伸的方向上(例如,远离主动区221的方向-X上)作延伸线,定义为延伸区223的第三延伸轴AX13。依据一些实施例,延伸区122的第一延伸轴AX11和延伸区223的第三延伸轴AX13彼此不重叠,可定义为延伸区122和延伸区223呈交错排列。依据一些实施例,在拼接显示装置10的上视图中,延伸区122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延伸区223的正投影,可定义为延伸区122和延伸区223呈交错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垂直轴线V2可以视为是显示面板100A的主动区121与显示面板200的主动区221之间的对称轴线,而相对于此对称轴线,延伸区122与延伸区223可以非对称的方式设置。因此,当显示面板100A与显示面板200拼接在一起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10时,延伸区122与延伸区223于方向Y上呈交错排列,且延伸区122与延伸区223于方向X上并不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30(或230)的间距D3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定义,基板120(或220)的延伸区122(或223)的弯折部宽度D11(或D12),亦如前述第一实施例中D1(或D2)所定义,在此不再赘述。参照2A图、图2B,最靠近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的第二部分121a2的发光元件130A与延伸区122的弯折部12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1,可称作弯折部宽度D11。参照2A图、图2C,最靠近主动区221的第一侧边221a的第二部分221a2的发光元件230A与延伸区223的弯折部223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12,可称作弯折部宽度D12。两个相邻的发光元件130之间的间距为D3。在拼接显示装置10中,显示面板100A和显示面板200之间的拼接间距,可定义为等于弯折部宽度D11或D12。弯折部宽度D11和D12可大致设计为相等。
依据一些实施例,可依据需求,而设计发光元件130(或230)的间距D3和基板120(或220)的延伸区122(或223)的弯折部宽度D11(或D12)。例如,显示面板100A的基板120的延伸区122的弯折部宽度D11可设计为小于或等于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例如,显示面板200的基板220的延伸区223的弯折部宽度D12可设计为小于或等于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亦即,拼接显示装置10的拼接间距可设计为小于或等于发光元件130的间距D3。通过实施例这样的设计,使用者在视觉上较不容易感受到拼接间距的存在,可使拼接显示装置10达到接近于无缝拼接的效果。
此外,在现有的拼接显示装置中,两相邻显示面板的延伸区是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因此当拼接时,显示面板的延伸区与邻近的另一个显示面板的延伸区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设置并接触,因而使得其拼接间距为一侧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宽度与另一侧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宽度的总和,造成拼接间距较大。然而,依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100A的延伸区122对应于另一显示面板200的曝露部221a1(非延伸区),因此,拼接显示装置10的拼接间距仅为一侧显示面板的弯折部宽度(例如D11)。因此,相较于现有的拼接显示装置,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10具有较小的拼接间距。依据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拼接间距可以为现有的拼接显示装置的拼接间距的1/2,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拼接显示装置中,通常会将拼接间距设计得和发光元件之间的间距差不多,以使得在视觉上不会感受到拼接间距的存在。在现有的拼接显示装置中,由于有较大的拼接间距,因此必须搭配较大的发光元件间距,因此解析度无法提升。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基板延伸部的设计,可达到较小的拼接间距,因此发光元件间距也可随之设计得较小,可达到高解析度的拼接显示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间距D3可以为现有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间距的1/2,但不以此为限。
图3A为本揭露第四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3A,图3A的拼接显示装置10a大致相似于图2A的拼接显示装置10,因此两实施例中相同与相似的构件于此不再重述。图3A的拼接显示装置10a不同于拼接显示装置10之处主要在于,在图3A的拼接显示装置10a中,显示面板100a的延伸区122a与显示面板200a的延伸区223a之间有间隙60G。因此,通过延伸区122a与延伸区223a之间的间隙60G的设置,可降低拼接处的可视性,使得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10a在视觉上可达到近似于无接缝拼接的效果。
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10a中,示意地在显示面板100a的主动区121的第一侧边121a示出有一个延伸区122a,并在显示面板200a的主动区221的第一侧边221a示出有一个延伸区223a,但本发明并不对延伸区的数量加以限制。举例来说,如图3B所示,图3B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拼接显示装置10b的显示面板100b的第一侧边121a可具有延伸区122b1与延伸区122b2,且显示面板200b的第一侧边221a可具有延伸区223b。延伸区122b1、延伸区122b2以及延伸区223b于方向Y上可呈交错排列,且延伸区122b1、延伸区122b2以及延伸区223b于方向X上为不重叠。延伸区122b1与延伸区223b之间有间隙61G,且延伸区223b与延伸区122b2之间有间隙62G。在方向Y上,延伸区223b可设置在延伸区122b1和延伸区122b2之间。
此外,如图3C所示,图3C为本揭露第六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拼接显示装置10c的显示面板100c的第一侧边121a可具有延伸区122c1与延伸区122c2,且显示面板200c的第一侧边221a可具有延伸区223c1与延伸区223c2。延伸区122c1、延伸区122c2、延伸区223c1以及延伸区223c2于方向Y上可呈交错排列,且延伸区122c1、延伸区122c2、延伸区223c1以及延伸区223c2于方向X上为不重叠。延伸区122c1与延伸区223c1之间有间隙63G,延伸区223c1与延伸区122c2之间有间隙64G,且延伸区122c2与延伸区223c2之间有间隙65G。延伸区122c1与延伸区223c1之间有间隙63G,延伸区223c1与延伸区122c2之间有间隙64G,且延伸区122c2与延伸区223c2之间有间隙65G。显示面板的延伸区可设置在相邻显示面板的两延伸区之间。例如,图3C所示,显示面板200c的延伸区223c1可设置在显示面板100c的延伸区122c1和122c2之间。
图4A为本揭露第七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拼接显示装置沿剖面线4B-4B’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2B、4A以及4B,图4A与图4B的拼接显示装置10d大致相似于图2A与图2B的拼接显示装置10,因此两实施例中相同与相似的构件于此不再重述。图4A与图4B的拼接显示装置10d不同于拼接显示装置10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10d还包括遮蔽层140、240、载板110’、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150以及芯片160。
请同时参照图4A与图4B,由拼接显示装置10d的观看方向(即,拼接显示装置10d的上视示意图)中,遮蔽层140从拼接显示装置10d的其中一个显示面板100d的第一侧边121a延伸,以使得遮蔽层140可遮蔽从另一个显示面板200d延伸的延伸区223d的弯折部。遮蔽层240从拼接显示装置10d的另一个显示面板200d的第一侧边221a延伸,以使得遮蔽层240可遮蔽从其中一个显示面板100d延伸的延伸区122d的弯折部1221d。延伸区223d与延伸区122d之间有间隙66G依据一些实施例,在上视图中,遮蔽层140可遮蔽延伸区223d的部分的弯折部(如图4A所示)。遮蔽层240可遮蔽延伸区122d的部分的弯折部1221d(如图4A所示)。依据一些实施例,在上视图中,遮蔽层140可遮蔽延伸区223d的全部的弯折部,240可遮蔽延伸区122d的全部的弯折部1221d。依据一些实施例,在上视图中,遮蔽层140可遮蔽延伸区223d的弯折部的50%或以上。遮蔽层240可遮蔽延伸区122d的弯折部1221d的50%或以上。
因此,通过遮蔽层140以及遮蔽层240的设置,可分别用来遮蔽由延伸区223d以及延伸区122d的弯折部所造成的反射光,进而降低拼接处的视觉效果并达到无接缝拼接的效果。
如图4A所示,依据一些实施例,遮蔽层140的长度L11可与延伸区223d的长度L21相同或不同。遮蔽层240的长度L31可与延伸区122d的长度L41相同或不同。其中,长度L11、长度L21、长度L31以及长度L41皆是沿着方向Y进行测量。依据一些实施例,遮蔽层140的宽度W1与拼接间距可为相等或不相等。遮蔽层240的宽度W2与拼接间距可为相等或不相等。依据一些实施例,遮蔽层140的宽度W1可小于拼接间距,且遮蔽层240的宽度W2可小于拼接间距。其中,宽度W1是沿着方向+X进行测量,且宽度W2是沿着方向-X进行测量。遮蔽层140与遮蔽层240于方向Y上可呈交错排列,且遮蔽层140与遮蔽层240于方向X上为不重叠。遮蔽层140与延伸区223d于方向X上为重叠,且遮蔽层240与延伸区122d于方向X上为重叠。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层140可由基板120的主动区121延伸出来,且遮蔽层240可由基板220的主动区221延伸出来,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d中的基板120可包括基底层(未示出),以及其他绝缘层(未示出),显示面板200d中的基板220可包括基底层(未示出),以及其他绝缘层(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遮蔽层140可由显示面板100d中的基底层而延伸,遮蔽层240可由显示面板200d中的基底层而延伸。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遮蔽层140和遮蔽层240可基底层以外的层而延伸,例如,可由绝缘层而延伸。绝缘层可为有机绝缘层或无机绝缘层。
此外,本实施例的载板110’设置于载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且延伸区122d的连接部1222d延伸至载板110’上。软性电路板150可设置于连接部1222d上,且芯片160可设置于软性电路板150上。载板110’与软性电路板150分别位于连接部1222d的相对两侧。芯片160与连接部1222d分别位于软性电路板150的相对两侧。芯片160可通过软性电路板150与基板120的连接部1222d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延伸区是经由主动区的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依据一些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延伸区的尺寸较小,且较容易弯折,进而可提升显示面板中的基板的弯折良率。此外,在本揭露实施例的拼接显示装置中,一个显示面板的延伸区与另一个显示面板的延伸区呈交错排列。依据一些实施例,拼接显示装置可具有较小的拼接间距,可使得拼接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解析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揭露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揭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揭露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主动区以及延伸区;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主动区中,
其中所述延伸区经由所述主动区的第一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可挠式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为弯折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
延伸区,经由所述主动区的第二侧边的一部分向外延伸,所述第二侧边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主动区的所述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所述延伸区与经由所述主动区的所述第二侧边向外延伸的所述延伸区呈交错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主动区的所述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所述多个延伸区与经由所述主动区的所述第二侧边向外延伸的所述延伸区为弯折形式。
7.一种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显示面板的其中一个显示面板与另一个显示面板彼此拼接在一起,且所述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分别具有位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所述延伸区,
其中所述其中一个显示面板的所述延伸区与所述另一个显示面板的所述延伸区呈交错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蔽层,从所述其中一个显示面板延伸,其中由所述拼接显示装置的观看方向,所述遮蔽层遮蔽从所述另一个显示面板延伸的所述延伸区。
CN202010231783.XA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50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783.XA CN113450645B (zh)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783.XA CN113450645B (zh)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0645A true CN113450645A (zh) 2021-09-28
CN113450645B CN113450645B (zh) 2023-08-01

Family

ID=7780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1783.XA Active CN113450645B (zh) 2020-03-27 2020-03-27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0645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5270B (en) * 1999-08-30 2002-02-01 Nippon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U2003902406A0 (en) * 2003-05-19 2003-06-05 Erling, Peter S. Additional components of framing system for solar panels
CN101355089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01840080A (zh) * 2009-03-19 2010-09-2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WO2012071144A1 (en) * 2010-11-22 2012-05-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ic display including an obscuring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093706A (zh) * 2013-01-29 2013-05-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拼接显示屏
CN105632339A (zh) * 2014-10-27 2016-06-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18113022A1 (zh) * 2016-12-21 2018-06-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oled的显示面板、无缝拼接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37239A (zh) * 2018-07-26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9407895A (zh) * 2018-12-26 2019-03-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元件结构
CN11032500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电子装置
CN110390886A (zh) * 2018-04-18 2019-10-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拼接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16351A (zh) * 2019-10-31 2020-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5270B (en) * 1999-08-30 2002-02-01 Nippon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U2003902406A0 (en) * 2003-05-19 2003-06-05 Erling, Peter S. Additional components of framing system for solar panels
CN101355089A (zh) * 2007-07-26 2009-01-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
CN101840080A (zh) * 2009-03-19 2010-09-22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229092A (zh) * 2010-11-22 2013-07-31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遮蔽层的电子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71144A1 (en) * 2010-11-22 2012-05-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nic display including an obscuring lay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093706A (zh) * 2013-01-29 2013-05-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拼接显示屏
CN105632339A (zh) * 2014-10-27 2016-06-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18113022A1 (zh) * 2016-12-21 2018-06-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柔性oled的显示面板、无缝拼接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25005A (zh) * 2018-03-29 2019-10-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电子装置
CN110390886A (zh) * 2018-04-18 2019-10-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及其拼接装置
CN110501848A (zh) * 2018-05-18 2019-11-26 胜利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37239A (zh) * 2018-07-26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9407895A (zh) * 2018-12-26 2019-03-0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挠式触控元件结构
CN110716351A (zh) * 2019-10-31 2020-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0645B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27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trace conductive line that extend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KR102617925B1 (ko) 표시 장치
CN106057082B (zh) 显示装置
CN111199685A (zh) 拼接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1564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142252A (ko) 타일형 전자 장치
KR20160089559A (ko) 표시 장치
CN110738936B (zh) 元件基板及拼接电子装置
CN113450645A (zh) 显示面板以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7037620A (zh) 电子装置
CN112394559A (zh) 电子装置
TWI823439B (zh) 背光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3888956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13988130U (zh) 显示装置和微型led模块
CN115004289A (zh) 具有微型led模块的显示装置
US20180011241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same
EP393349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804313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238366A1 (en) Splicing device
US202401033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393437A1 (en) Substrate modu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antenna
US2023023795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30146454A (ko) 전자 장치
CN116543650A (zh) 拼接装置
CN115482720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