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8302B -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8302B
CN113428302B CN202110690682.3A CN202110690682A CN113428302B CN 113428302 B CN113428302 B CN 113428302B CN 202110690682 A CN202110690682 A CN 202110690682A CN 113428302 B CN113428302 B CN 113428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ship
sides
steer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06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8302A (zh
Inventor
嵇海旭
梁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6906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8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8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8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8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0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 B63B1/0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 B63B1/1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multiple hu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04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1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 B63H21/17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motor-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3/00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 B63H23/02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 B63H23/06Transmitting power from propulsion power plant to propulsive elements with mechanical gearing for transmitting drive from a single propulsion power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5/00Steering; Slowing-down otherwise than by use of propulsive elements; Dynamic anchoring, i.e. positioning vessels by means of main or auxiliary propulsive elements
    • B63H25/42Steering or dynamic anchoring by propulsive elements; Steering or dynamic anchoring by propellers used therefor only; Steering or dynamic anchoring by rudders carrying prope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2035/006Unmanned surface vessels, e.g. remotely controll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包括两个船体和船板,两个船体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船板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两个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设置在调节槽孔内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船体的间距;船板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L形架一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螺旋桨,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螺旋桨下放或收回。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又可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一种可以无需遥控,借助精确卫星定位和自身传感即可按照预设任务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动水面机器人,英文缩写为USV,在无人技术领域,有关无人船的研究探索也在进行之中,那些漂泊在海上的船只未来或许将迈入无人化时代,国内无人船用途多为测绘、水文和水质监测,尤其在海洋这种大面积水域,使用无人船代替人工进行作业,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性。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海洋无人船结构多为固定设置,在海洋航行中,不同区域和时间的海面平静程度不同,在无人船的自动行驶在海洋中,在遇到海浪强度较多的区域时,无法调节结构来增强自身的抗海浪性能来提升自动行驶的稳定性,而容易导致海洋无人船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且在收回或停泊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海洋无人船的实用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包括两个船体和船板,两个所述船体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所述船板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两个所述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孔内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船体的间距;
所述船板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所述L形架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连接螺旋桨,所述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螺旋桨下放或收回。
借由上述机构,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在遇到风浪时,增大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块、双向丝杆和四个调节杆,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船板外并延伸至所述L形架的顶侧,两个所述调节块螺纹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四个所述调节杆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调节块的两侧上,四个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箱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船体间距的调节单元。
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通过调节单元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两个调节块同步反向移动,两个调节块移动通过调节杆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电机、调节齿轮、调节齿圈、调节蜗杆和调节蜗轮,所述调节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顶侧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调节齿圈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的底侧内壁上,所述调节蜗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齿圈的顶侧上,所述调节蜗轮固定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上,所述调节齿圈与所述调节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蜗杆与所述调节蜗轮相啮合。
通过调节单元的设置,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启动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调节齿圈转动,调节齿圈转动带动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转动带动调节蜗轮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在调节的同时实现自锁,从而可以保证调节后状态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放驱动机构包括下放蜗轮、转块、下放蜗杆、连接杆,所述下放蜗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下放蜗轮的一侧开设有转向槽,所述下放蜗杆固定安装在双向丝杆的一端上,所述下放蜗杆与所述下放蜗轮相啮合,所述转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向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块和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转块的一侧安装有用于进行无人船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用于提升转向灵活性的辅助机构。
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下放蜗杆转动,下放蜗杆转动带动下放蜗轮转动,下放蜗轮转动带动转块转动,转块转动带动动力单元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在行驶时将螺旋桨伸入水中进行驱动,收回时,将螺旋桨抬起,从而便于无人船放置,避免螺旋桨受力而受损。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和螺旋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上,所述传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螺旋桨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上。
通过动力单元的设置,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转动对海洋水流进行驱动,从而可以对海洋无人船进行驱动,为海洋无人船行驶提供动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同步杆、电动伸缩杆、U形架和转向栓,所述转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块的一侧上,所述转向杆的顶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同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L形架的一侧上,所述同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L形架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向栓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转向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架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转向机构的设置,当需要转向时,驱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U形架移动,U形架移动带动转向栓移动,转向栓移动带动转向杆转动,转向杆转动通过转块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螺旋桨驱动力的方向来进行无人船的转向,转向方便快速,操作方便。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个半圆环、助力杆和用于辅助导向的辅助单元,所述助力杆通过助力转轴转动安装在L形架的底侧上,两个所述半圆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助力杆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半圆环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所述连接杆相接触,两个所述半圆环均与所述下放蜗轮相适配,所述辅助单元与所述助力杆相连接。
通过辅助机构的设置,当进行转向时,连接杆转动带动半圆环转动,半圆环转动带动助力杆转动,助力杆转动通过辅助单元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单元包括两个导向板、随动杆和助力栓,两个所述导向板均转动安装在船板的底侧上,所述随动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板的底侧上,所述助力杆的底侧开设有助力槽,所述助力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助力杆的底侧上,所述助力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助力槽内。
通过辅助单元的设置,助力杆转动带动助力栓转动,助力栓转动带动随动杆移动,随动杆移动带动两个导向板进行同步偏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导向板均互为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板从中间至两侧的厚度逐渐递减。
通过导向板的设置,能够对水流进行偏转,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下,对无人船进行转向辅助,导向板从中间至两侧的厚度逐渐递减,可以对行进的水流进行切割导流,既能降低行进时水流导向板的阻力,减低行进阻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调节块内共同活动套接有两个轨道杆,两个所述轨道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槽孔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轨道杆的设置,可以使得调节块在进行调节时沿轨道杆进行滑动,从而避免调节或者行驶时,调节块收到的横向应力作用与双向丝杆上,而导致调节的卡滞或者双向丝杆的异常磨损,而造成耐久性降低。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船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便于拉动无人船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两个角为圆角设置。
通过把手的设置,可以便于拉动把手带动无人船移动,从而将无人船进行拉回或进行悬挂放置,通过把手两个角为圆角设置,可以防止在用手拉动把手时,把手对手造成损伤。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既可以在遇到风浪时,增大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2、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启动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转动带动调节齿圈转动,调节齿圈转动带动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转动带动调节蜗轮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在调节的同时实现自锁,从而可以保证调节后状态的稳定性。
3、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双向丝杆转动带动下放蜗杆转动,下放蜗杆转动带动下放蜗轮转动,下放蜗轮转动带动转块转动,转块转动带动动力单元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在行驶时将螺旋桨伸入水中进行驱动,收回时,将螺旋桨抬起,从而便于无人船放置,避免螺旋桨受力而受损。
4、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需要转向时,驱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U形架移动,U形架移动带动转向栓移动,转向栓移动带动转向杆转动,转向杆转动通过转块带动螺旋桨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螺旋桨驱动力的方向来进行无人船的转向,转向方便快速,操作方便。
5、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进行转向时,连接杆转动带动半圆环转动,半圆环转动带动助力杆转动,助力杆转动带动助力栓转动,助力栓转动带动随动杆移动,随动杆移动带动两个导向板进行同步偏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电池箱;3、船板;4、调节杆;5、调节槽孔;6、调节块;7、双向丝杆;8、轨道杆;9、调节电机;10、调节齿轮;11、调节齿圈;12、调节蜗杆;13、调节蜗轮;14、L形架;15、下放蜗轮;16、转块;17、驱动电机;18、传动轴;19、螺旋桨;20、转向杆;21、同步杆;22、电动伸缩杆;23、U形架;24、转向栓;25、半圆环;26、助力杆;27、导向板;28、随动杆;29、助力栓;30、下放蜗杆;31、连接杆;32、转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包括两个船体1和船板3。船体1和船板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基座结构,例如金属基座。两个船体1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2,电池箱2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箱体结构,例如金属箱体。
船板3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5,两个电池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安装有同一个设置在调节槽孔5内的用于调节两个船体1间距的调节机构,参阅图2,船板3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14,L形架14一侧开设有转动槽,参阅图2,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17,螺旋桨19通过传动轴18与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相连接,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螺旋桨19下放或收回。驱动电机17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型号的电机,例如型号6IK140RGU-CF。
借由上述机构,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通过调节机构带动两个电池箱2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船体1同步反向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船体1之间的间距,既可以在遇到风浪时,增大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块6、双向丝杆7和四个调节杆4,双向丝杆7转动安装在调节槽孔5的一侧内壁上,双向丝杆7的一端延伸至船板3外并延伸至L形架14的顶侧,两个调节块6螺纹套接在双向丝杆7上,四个调节杆4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调节块6的两侧上,四个调节杆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电池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每个调节块6的一侧与一个调节杆4转动连接,双向丝杆7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船体间距的调节单元,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通过调节单元带动双向丝杆7转动,双向丝杆7通过两个相反设置的螺纹分别带动两个调节块6沿着轨道杆8同步反向移动,由于调节杆4的第一端与电池箱2连接并可以在连接位置转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与调节块6连接,当调节块6移动时会带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移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移动的同时转动,当调节杆4来回移动时支撑着电池箱2与船板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由于电池箱2与船体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调节船体1与船板3之间的距离,即调节两个船体1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电机9、调节齿轮10、调节齿圈11、调节蜗杆12和调节蜗轮13。调节电机9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型号的电机,例如型号:80st-m02430,调节电机9固定安装在调节槽孔5的顶侧内壁上,调节齿轮10固定安装在调节电机9的输出轴上,调节齿圈11转动安装在调节槽孔5的底侧内壁上,调节蜗杆12固定安装在调节齿圈11的顶侧上,调节蜗轮13固定套接在双向丝杆7上,调节齿圈11与调节齿轮10相啮合,调节蜗杆12与调节蜗轮13相啮合,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调节单元的设置,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启动调节电机9带动调节齿轮10转动,调节齿轮10转动带动调节齿圈11转动,调节齿圈11转动带动调节蜗杆12转动,调节蜗杆12转动带动调节蜗轮13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7转动,在调节完成后,由于蜗轮和蜗杆的传动具有自锁性,调节涡轮13无法带动调节蜗杆12转动,从而可以保证调节后两个船体1间距的固定,使得调节后的状态稳定。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6所示,下放驱动机构包括下放蜗轮15、转块16、下放蜗杆30和连接杆31,下放蜗轮15的两侧分别与转动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下放蜗轮15的一侧开设有转向槽32,下放蜗杆30固定安装在双向丝杆7的一端上,下放蜗杆30与下放蜗轮15相啮合,转块16的两侧分别与转向槽32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连接杆31的两端分别与转块16和驱动电机17的一侧相连接,转块16的一侧安装有用于进行无人船转向的转向机构,连接杆31上安装有用于提升转向灵活性的辅助机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下放驱动机构的设置,双向丝杆7转动带动下放蜗杆30转动,下放蜗杆30转动带动下放蜗轮15转动,下放蜗轮15转动带动转块16转动,转块16转动带动动力单元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在行驶时将螺旋桨19伸入水中进行驱动,收回时,将螺旋桨19抬起,从而便于无人船放置,避免螺旋桨19受力而受损。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20、同步杆21、电动伸缩杆22、U形架23和转向栓24,转向杆20固定安装在转块16的一侧上,转向杆20的顶侧开设有滑动槽,同步杆21固定安装在L形架14的一侧上,同步杆21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架23固定安装在电动伸缩杆22的输出端上,转向栓24设置在滑动槽内,转向栓24的两端分别与U形架23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转向机构的设置,当需要转向时,驱动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带动U形架23移动,U形架23移动带动转向栓24移动,转向栓24移动的同时在滑动槽内滑动,转向栓24滑动的同时挤压滑动槽的内壁,进而使得转向杆20转动,转向杆20转动通过转块16带动螺旋桨19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螺旋桨19驱动力的方向来进行无人船的转向,转向方便快速,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辅助机构包括两个半圆环25、助力杆26和用于辅助导向的辅助单元,助力杆26通过助力转轴转动安装在L形架14的底侧上,两个半圆环25分别固定安装在助力杆26的两侧上,两个半圆环2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连接杆31相接触,两个半圆环25均与下放蜗轮15相适配,辅助单元与助力杆26相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辅助机构的设置,当进行转向时,连接杆31转动带动半圆环25转动,半圆环25转动带动助力杆26以助力转轴为中心转动,助力杆26转动通过辅助单元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辅助单元包括两个导向板27、随动杆28和助力栓29,两个导向板27均转动安装在船板3的底侧上,随动杆28转动安装在两个导向板27的底侧上,助力杆26的底侧开设有助力槽,助力栓29固定安装在助力杆26的底侧上,助力栓29的底端延伸至助力槽内,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辅助单元的设置,助力杆26转动带动助力栓29转动,助力栓29转动带动随动杆28移动,随动杆28移动带动两个导向板27进行同步偏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两个导向板27均互为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板27从中间至两侧的厚度逐渐递减,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导向板27的设置,能够对水流进行偏转,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下,对无人船进行转向辅助,导向板27从中间至两侧的厚度逐渐递减,可以对行进的水流进行切割导流,既能降低行进时水流导向板27的阻力,减低行进阻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两个调节块6内共同活动套接有两个轨道杆8,两个轨道杆8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槽孔5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轨道杆8的设置,可以使得调节块6在进行调节时沿轨道杆8进行滑动,从而避免调节或者行驶时,调节块6受到的横向应力作用于双向丝杆7上,而导致调节的卡滞或者双向丝杆7的异常磨损,而造成耐久性降低。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船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便于拉动无人船的把手,把手的两个角为圆角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把手的设置,可以便于拉动把手带动无人船移动,从而将无人船进行拉回或进行悬挂放置,通过把手的两个角为圆角设置,可以防止在用手拉动把手时,把手对手造成损伤。
本发明工作原理:
当无人船遇到风浪或者使用结束进行回收放置时,启动调节电机9带动调节齿轮10转动,调节齿轮10转动带动调节齿圈11转动,调节齿圈11转动带动调节蜗杆12转动,调节蜗杆12转动带动调节蜗轮13转动,进而带动双向丝杆7转动,双向丝杆7通过两个相反设置的螺纹分别带动两个调节块6沿着轨道杆8同步反向移动,由于调节杆4的第一端与电池箱2连接并可以在连接位置转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与调节块6连接,当调节块6移动时会带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移动,调节杆4的第二端移动的同时转动,当调节杆4来回移动时支撑着电池箱2与船板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由于电池箱2与船体1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调节船体1与船板3之间的距离,即调节两个船体1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无人船既可以在遇到风浪时,增大间距,增强自身的行驶稳定性,避免侧翻而造成严重损失,又可以在收回或停泊时,减小间距,节省空间,实用性强。
双向丝杆7转动带动下放蜗杆30转动,下放蜗杆30转动带动下放蜗轮15转动,下放蜗轮15转动带动转块16转动,转块16转动通过驱动电机17和传动轴18带动螺旋桨19转动进行下放,从而可以在行驶时将螺旋桨19伸入水中进行驱动,收回时,将螺旋桨19抬起,从而便于无人船放置,避免螺旋桨19受力而受损。
当需要转向时,驱动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带动U形架23移动,U形架23移动带动转向栓24移动,转向栓24移动的同时在滑动槽内滑动,转向栓24滑动的同时挤压滑动槽的内壁,进而使得转向杆20转动,转向杆20转动通过转块16带动螺旋桨19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螺旋桨19驱动力的方向来进行无人船的转向,转向方便快速,操作方便。
当进行转向时,连接杆31转动带动半圆环25转动,半圆环25转动带动助力杆26转动,助力杆26转动带动助力栓29转动,助力栓29转动带动随动杆28移动,随动杆28移动带动两个导向板27进行同步偏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无人船进行转向,增强转向的效果,缩小转向半径,从而提升无人船的灵活程度,操作更灵活。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包括两个船体(1)和船板(3),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船体(1)的顶侧均固定安装有电池箱(2),所述船板(3)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孔(5),两个所述电池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共同安装有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孔(5)内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所述船体(1)的间距;
所述船板(3)的底侧固定安装有L形架(14),所述L形架(14)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通过下放驱动机构安装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轴(18)连接螺旋桨(19),所述下放驱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螺旋桨(19)下放或收回;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块(6)、双向丝杆(7)和四个调节杆(4),所述双向丝杆(7)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5)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双向丝杆(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船板(3)外并延伸至所述L形架(14)的顶侧,两个所述调节块(6)螺纹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7)上,四个所述调节杆(4)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调节块(6)的两侧上,四个所述调节杆(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箱(2)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7)上安装有用于调节两个船体间距的调节单元;
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电机(9)、调节齿轮(10)、调节齿圈(11)、调节蜗杆(12)和调节蜗轮(13),所述调节电机(9)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5)的顶侧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10)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电机(9)的输出轴上,所述调节齿圈(11)转动安装在所述调节槽孔(5)的底侧内壁上,所述调节蜗杆(12)固定安装在所述调节齿圈(11)的顶侧上,所述调节蜗轮(13)固定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7)上,所述调节齿圈(11)与所述调节齿轮(10)相啮合,所述调节蜗杆(12)与所述调节蜗轮(13)相啮合;
所述下放驱动机构包括下放蜗轮(15)、转块(16)、下放蜗杆(30)和连接杆(31),所述下放蜗轮(1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下放蜗轮(15)的一侧开设有转向槽(32),所述下放蜗杆(30)固定安装在双向丝杆(7)的一端上,所述下放蜗杆(30)与所述下放蜗轮(15)相啮合,所述转块(16)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转向槽(32)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块(16)和所述驱动电机(17)的一侧相连接,所述转块(16)的一侧安装有用于进行无人船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连接杆(31)上安装有用于提升转向灵活性的辅助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20)、同步杆(21)、电动伸缩杆(22)、U形架(23)和转向栓(24),所述转向杆(20)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块(16)的一侧上,所述转向杆(20)的顶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同步杆(21)固定安装在所述L形架(14)的一侧上,所述同步杆(21)的一端贯穿所述L形架(14)并所述电动伸缩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23)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伸缩杆(22)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向栓(24)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转向栓(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架(23)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两个半圆环(25)、助力杆(26)和用于辅助导向的辅助单元,所述助力杆(26)通过助力转轴转动安装在L形架(14)的底侧上,两个所述半圆环(2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助力杆(26)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半圆环(2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所述连接杆(31)相接触,两个所述半圆环(25)均与所述下放蜗轮(15)相适配,所述辅助单元与所述助力杆(2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单元包括两个导向板(27)、随动杆(28)和助力栓(29),两个所述导向板(27)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船板(3)的底侧上,所述随动杆(28)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导向板(27)的底侧上,所述助力杆(26)的底侧开设有助力槽,所述助力栓(29)固定安装在所述助力杆(26)的底侧上,所述助力栓(29)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助力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板(27)均互为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板(27)从中间至两侧的厚度逐渐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块(6)内共同活动套接有两个轨道杆(8),两个所述轨道杆(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槽孔(5)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便于拉动无人船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两个角为圆角设置。
CN202110690682.3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Active CN113428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0682.3A CN113428302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0682.3A CN113428302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8302A CN113428302A (zh) 2021-09-24
CN113428302B true CN113428302B (zh) 2022-04-12

Family

ID=7775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0682.3A Active CN113428302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83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7599B (zh) * 2022-02-18 2023-01-10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角度可调的海上漂浮物监测装置
CN115973351B (zh) * 2023-03-21 2023-07-07 鲁东大学 一种可变形的双体无人船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2384Y (zh) * 2007-08-23 2008-07-30 贾文良 可升降双螺旋桨推进器
CN104527918A (zh) * 2015-01-20 2015-04-22 柏森 一种三体式小型家用船
CN105799902A (zh) * 2016-03-14 2016-07-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万向节与蜗轮蜗杆联合控制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器
CN106005302A (zh) * 2016-06-30 2016-10-12 甘勇 一种隐形气囊多体防倾覆单体船
CN206750069U (zh) * 2017-03-17 2017-12-15 天津万美达船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增升穿浪三体船
CN208947528U (zh) * 2018-10-26 2019-06-07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一种可变化的三体海上救援船
CN110126973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桂林澳群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船体的游船
CN210063308U (zh) * 2019-05-09 2020-02-14 广州拓浪智能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及其连接件
CN211001705U (zh) * 2019-11-20 2020-07-14 青岛奥海特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三体式船舶
CN212500979U (zh) * 2020-03-19 2021-02-09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用动力转向一体装置
WO2021073378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陈维加 一种用于船体的外挂式电动推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2384Y (zh) * 2007-08-23 2008-07-30 贾文良 可升降双螺旋桨推进器
CN104527918A (zh) * 2015-01-20 2015-04-22 柏森 一种三体式小型家用船
CN105799902A (zh) * 2016-03-14 2016-07-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万向节与蜗轮蜗杆联合控制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器
CN106005302A (zh) * 2016-06-30 2016-10-12 甘勇 一种隐形气囊多体防倾覆单体船
CN206750069U (zh) * 2017-03-17 2017-12-15 天津万美达船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增升穿浪三体船
CN208947528U (zh) * 2018-10-26 2019-06-07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一种可变化的三体海上救援船
CN210063308U (zh) * 2019-05-09 2020-02-14 广州拓浪智能应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及其连接件
CN110126973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桂林澳群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船体的游船
WO2021073378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陈维加 一种用于船体的外挂式电动推进装置
CN211001705U (zh) * 2019-11-20 2020-07-14 青岛奥海特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三体式船舶
CN212500979U (zh) * 2020-03-19 2021-02-09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船用动力转向一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8302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8302B (zh) 一种海洋无人船装置
CN103600821B (zh) 全向浮游爬壁水下机器人
CN201737152U (zh) 一种整体升降式全回转辅助推进装置
CN211139635U (zh) 一种舷外机低耗能自稳定悬挂装置
CN107757834B (zh) 一种破冰潜体
CN207496895U (zh) 新型多功能水面监测三体船
WO2021248268A1 (zh) 自然环境流体驱动的变构型双航态长航程海洋无人航行器
CN110525623B (zh) 船舶侧推器电机基座及船舶侧推器电机基座焊接方法
CN110304224A (zh) 侧推潜航器及潜航方法
CN103979083B (zh) 一种用于导管架组块浮托的自航驳船及其作业方法
JP2022549023A (ja) 自動制御型水中翼システム
CN110329469B (zh) 一种可调距、可收起的船舶波浪推进装置
CN201882237U (zh) 一种自带船外机动力的四折舟桥
CN208360466U (zh) 一种新型水下观光旅游潜水器
JPS63232098A (ja) 船尾スクリューを有する船および船の運航方法
CN204124315U (zh) 一种运行平稳的不沉环保船
CN207902706U (zh) 一种智能远程操控垃圾收集船用船体移动驱动机构
CN113232817B (zh) 一种风力驱动式水质净化装置
CN113148088B (zh) 漂移轮船
CN209142367U (zh) 一种新型船舶直翼舵
CN110712729A (zh) 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
CN208248454U (zh) 一种基于船体安全行驶的助力与平衡装置
CN217679065U (zh) 一种适用于浅水区域的打桩船
CN101812835A (zh) 一种小型多功能浮萍打捞船
RU213543U1 (ru) Лодка повышенн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