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3942B -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 Google Patents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3942B
CN113423942B CN202080013450.8A CN202080013450A CN113423942B CN 113423942 B CN113423942 B CN 113423942B CN 202080013450 A CN202080013450 A CN 202080013450A CN 113423942 B CN113423942 B CN 113423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diameter
joint surface
flow path
fuel flow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34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3942A (zh
Inventor
吉村彻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23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68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Adju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66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47/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operated cyclically with fuel-injection valves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02M47/02Fuel-injection apparatus operated cyclically with fuel-injection valves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of accumulator-injector type, i.e. having fuel pressure of accumulator tending to open, and fuel pressure in other chamber tending to close, injection valves and having means for periodically releasing that closing pressure
    • F02M47/027Electrically actuated valves draining the chamber to release the closing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3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42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 valve attached thereto
    • F02M51/0653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 valve attached thereto the valve being an elongated body, e.g. a needle valve
    • F02M51/0657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 valve attached thereto the valve being an elongated body, e.g. a needle valve the body being hollow and its interi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fuel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200/00Detail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M2200/80Fuel injection apparatus manufacture, repair or assembly
    • F02M2200/8084Fuel injection apparatus manufacture, repair or assembly involving welding or sold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8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第一部件(10)具有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2)的一部分的第一筒部(11)、第一端部(111)、形成于第一筒部(11)的一方的端面的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第一端部(1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1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111)的内径大的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第二部件(20)具有第二筒部(22)、第二端部(221)、形成于第二筒部(22)的一方的端面并与第一接合面(112)接合的第二接合面(222)、相对于第二筒部(22)的第二端部(2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2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221)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放大部(223)。通过第一筒部(11)与第二筒部(22)熔融,熔融部(M5)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

Description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2月1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22754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了下述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该燃料流路部件在内侧形成燃料流动的燃料流路。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阀中,燃料流路部件在轴向上将多个筒部接合而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6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阀中,在两个筒部的接合面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形成有两个筒部通过焊接而熔融的熔融部。另一方面,考虑到抑制溅射侵入燃料流路,在两个筒部的接合面的径向内侧的部位未形成有熔融部。因此,若燃料流路内的燃料的压力上升,则燃料侵入两个筒部的接合面的径向内侧的部位之间,存在压力向两个接合面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隐患。由此,熔融部的应力增高,熔融部可能破损。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抑制熔融部破损的燃料流路部件以及燃料喷射阀。
本申请的燃料流路部件具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熔融部。第一部件具有在内侧形成有供燃料流动的燃料流路的一部分的第一筒部、形成于第一筒部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端部、形成于第一筒部的一方的端面的第一接合面、以及相对于第一筒部的第一端部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的内径大的第一内径放大部。
第二部件具有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的一部分的第二筒部、形成于第二筒部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端部、形成于第二筒部的一方的端面并与第一接合面接合的第二接合面、以及相对于第二筒部的第二端部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放大部。
通过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熔融,熔融部从第一接合面以及第二接合面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熔融部的内径比第一端部的内径以及第二端部的内径大。
在本申请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以及第二接合面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相对于第一接合面以及第二接合面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因此,即使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之间,压力向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的燃料的压力也会向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的破损。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及下述详细的记叙,而更加明确。其附图为: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壳体与喷嘴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壳体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管部与固定芯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入口部与管部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一比较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比较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比较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以及燃料喷射阀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起到同一或者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阀1例如适用于作为内燃机的汽油发动机(以下,仅称作“发动机”),喷射作为燃料的汽油供给发动机。燃料喷射阀1向发动机的燃烧室直接喷射燃料。这样,燃料喷射阀1适用于直喷式的汽油发动机。
接下来,基于图1对燃料喷射阀1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燃料喷射阀1具备喷嘴30、壳体40、壳体50、束磁部3、固定芯60、管部70、入口部80、阀针91、可动芯92、调节管94、弹簧95、线圈93、筒部件4、保持件2、模塑部5、以及连接器部6等。
喷嘴30例如由金属形成。喷嘴30具有喷射部31、第二筒部32(参照图2)。第二筒部3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喷射部31封堵第二筒部32的端部并与第二筒部32一体地形成。喷射部31具有喷孔311、以及阀座312。喷孔311形成为将燃料流路Rf1与喷嘴30的外部连通。喷孔311例如在喷射部31的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阀座312在喷射部31的燃料流路Rf1侧的面中在喷孔311的周围形成为环状。
壳体4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壳体4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喷嘴30的第二筒部32的与喷射部3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壳体40与喷嘴30通过焊接接合。在后详细叙述壳体40与喷嘴30的接合。
壳体50例如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壳体5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壳体40的另一方的端部。壳体50与壳体40通过焊接接合。在后详细叙述壳体50与壳体40的接合。
束磁部3例如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束磁部3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壳体50的与壳体4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束磁部3与壳体50通过焊接接合。
固定芯60例如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固定芯6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束磁部3的与壳体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芯60与束磁部3通过焊接接合。
管部7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管部7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固定芯60的与束磁部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管部70与固定芯60通过焊接接合。在后详细叙述管部70与固定芯60的接合。
入口部80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入口部80的一方的端部连接于管部70的与固定芯6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入口部80与管部70通过焊接接合。在后详细叙述入口部80与管部70的接合。
如上述那样,在入口部80、管部70、固定芯60、束磁部3、壳体50、壳体40、喷嘴30的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燃料喷射阀1以喷嘴30的喷孔311向发动机的燃烧室露出的方式设于发动机。
入口部80在另一方的端部侧具有筒状的第二筒部82。在第二筒部82的与管部7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有未图示的燃料配管。由此,燃料配管内的燃料流入燃料流路Rf1。流入燃料流路Rf1的燃料被从喷嘴30的喷孔311向燃烧室喷射。
阀针91例如由金属形成为棒状。阀针91在喷嘴30、壳体40、壳体50的内侧的燃料流路Rf1中能够沿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阀针91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壁能够与喷嘴30的第二筒部32的内壁滑动。由此,引导阀针91沿轴向的移动。阀针91的一方的端部能够与喷嘴30的阀座312抵接。阀针91通过一方的端部从阀座312分离而开阀,从而允许从喷孔311喷射燃料。阀针91通过一方的端部抵接于阀座312而闭阀,从而停止从喷孔311喷射燃料。如此,阀针91设于燃料流路Rf1,能够将喷孔311开闭。以下,适当将阀针91从阀座312分离的方向称作“开阀方向”,将阀针91接近阀座312的方向称作“闭阀方向”。
可动芯92例如由磁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可动芯92以与阀针91的另一方的端部接合的方式设于壳体50、束磁部3的内侧的燃料流路Rf1。因此,可动芯92在燃料流路Rf1中能够与阀针91一体地移动。
在可动芯92设有衬套929。衬套929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设于可动芯92的固定芯60侧的端部的中央。衬套929以与可动芯92的固定芯60侧的端面相比稍向固定芯6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衬套929能够与可动芯92一体地移动。
在固定芯60设有衬套609。衬套609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以与固定芯60的可动芯92侧的端部的内壁嵌合的方式设置。衬套609以与固定芯60的面向可动芯92的面相比稍向可动芯92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衬套609固定于固定芯60。
衬套929与衬套609能够抵接。在衬套929与衬套609抵接时,衬套929、可动芯92、阀针91的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在阀针91抵接于阀座312时,衬套929、可动芯92、阀针91的闭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这样,衬套929、可动芯92、阀针91能够在阀座312与衬套609之间往复移动。
调节管94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被压入固定芯60的内侧。弹簧95例如为螺旋弹簧,以一端抵接于衬套929、另一端抵接于调节管94的方式设于固定芯60的内侧。弹簧95能够将衬套929、可动芯92以及阀针91向喷孔311侧即闭阀方向施力。弹簧95的作用力根据调节管94相对于固定芯60的位置而调整。
线圈93具有绕组,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以位于束磁部3与固定芯60的连接部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筒部件4例如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以一方的端部位于线圈93的径向外侧并且抵接于壳体50,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壁抵接于固定芯60的外壁的方式设置。保持件2例如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以一方的端部抵接于壳体40的壳体50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壁抵接于筒部件4的外壁的方式设置。保持件2的内壁的一部分抵接于壳体50的外壁。由此,壳体50、保持件2、筒部件4、以及固定芯60磁性连接。
当线圈93被供电(通电)时产生磁力。若在线圈93产生磁力,则避开作为束磁部的束磁部3,在可动芯92、壳体50、保持件2、筒部件4以及固定芯60形成磁路。由此,在固定芯60与可动芯92之间产生磁引力,可动芯92与阀针91一同被向固定芯60侧吸引。因此,阀针91向开阀方向移动,从阀座312分离而开阀。其结果,喷孔311被打开。这样,若线圈93被通电,则能够向固定芯60侧吸引可动芯92并使阀针91向与阀座312相反的一侧移动。
若可动芯92由于磁引力而被吸引到固定芯60侧(开阀方向),则衬套929与衬套609碰撞。由此,可动芯92向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若在可动芯92被吸引到固定芯60侧的状态下停止向线圈93的通电,则阀针91以及可动芯92由于弹簧95的作用力而被向阀座312侧施力。由此,阀针91向闭阀方向移动,抵接于阀座312而闭阀。其结果,喷孔311被封堵。
入口部80具有从第二筒部82的管部70侧的端部的外壁向径向外侧呈环状突出的扩径部83。在扩径部83形成有孔部831。孔部831在扩径部83的周向的特定位置以沿轴向贯穿扩径部83的方式形成(参照图1)。
模塑部5在保持件2以及筒部件4与入口部80的扩径部83之间,以将固定芯60的管部70侧的端部以及管部70的径向外侧模塑的方式由树脂形成。
连接器部6以从模塑部5的孔部831附近的部位突出的方式,由树脂与模塑部5一体形成。在连接器部6嵌入成型有用于向线圈93供电的端子7。这里,连接器部6的模塑部5侧的端部横跨扩径部83的喷孔311侧的面和与喷孔311相反的一侧的面,并且一部分位于孔部831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部6的振动。
从未图示的燃料配管流入入口部80的燃料在燃料流路Rf1中流通,被导向喷孔311侧。未图示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车辆的运转状态等,控制向线圈93的通电,从而控制由阀针91进行的喷孔311的开闭。由此,控制向发动机的燃烧室的燃料的喷射。
接下来,基于图2对壳体40与喷嘴30的接合进行说明。壳体40、喷嘴30分别对应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构成了“燃料流路部件”。
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40具有第一筒部41、第一端部411、第一接合面412、第一内径放大部413、面414、以及上延伸部416。第一筒部41在壳体40的一方的端部中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一端部411形成于第一筒部41的一方的端部。第一接合面412在第一筒部41的一方的端面的内缘部形成为大致圆环状。
第一内径放大部413相对于第一筒部41的第一端部4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4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41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一端部411的内壁与第一内径放大部41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414形成为阶梯面状。
上延伸部416形成为从第一筒部41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
作为“第二部件”的喷嘴30具有第二筒部32、第二端部321、第二接合面322、第二内径放大部323、面324、以及下内径缩小部325。第二筒部32在喷嘴3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二端部321形成于第二筒部32的一方的端部。第二接合面322在第二筒部32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与第一接合面412接合。另外,第二端部321的内径与第一端部411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相对于第二筒部32的第二端部3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3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32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二端部321的内壁与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324形成为阶梯面状。另外,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内径与第一内径放大部413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内径缩小部325相对于第二筒部3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3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3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内径小。另外,下内径缩小部325的内径比第二端部321的内径小。
在壳体40与喷嘴30的接合部形成有熔融部M1。第一筒部41与第二筒部32通过焊接熔融,从而熔融部M1从第一接合面412以及第二接合面3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1以从第一端部411以及上延伸部416的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参照图2)。熔融部M1的内径比第一端部411的内径以及第二端部321的内径大。即,熔融部M1不向第一端部411以及第二端部321的内壁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412以及第二接合面3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4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412以及第二接合面3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323。
因此,即使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4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322的内缘部之间,压力向第一接合面412与第二接合面3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4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燃料的压力也会向第一端部411与第二端部321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412与第二接合面3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412与第二接合面3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即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M1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M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1的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413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内径小。
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4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322的内缘部之间。由此,即使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也能够抑制第一筒部41与第二筒部32分离的方向即轴向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筒部41以及第二筒部3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熔融部M1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40在第一端部411的与第一接合面41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41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一倾斜面的面414。作为第二部件的喷嘴30在第二端部321的与第二接合面32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32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二倾斜面的面324。面414、面324形成为锥面状。
因此,能够使第一内径放大部4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燃料的压力所实现的第一接合面412与第二接合面322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有效地作用于第一端部411以及第二端部321的内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1的破损。
此外,由于面414、面3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412、第二接合面322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内径放大部4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加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4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411的与第一接合面412相反的一侧的面414、和第二端部321的与第二接合面322相反的一侧的面324,形成为相对于第一接合面412以及第二接合面322对称(参照图2)。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411及第二端部321的上下面的形状差、以及壳体40及喷嘴30的变形量差所引起的应力的产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1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412以及第二接合面322相对于第一筒部4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32的轴Ax2垂直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端部411以及第二端部3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412与第二接合面322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1的破损。
这里,相对于轴Ax1、Ax2“垂直”不限于严格垂直于轴Ax1、Ax2的情况,也包含稍微倾斜的状态。以下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40具有上延伸部416,该上延伸部416从第一筒部41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并且内周壁能够与第二筒部32的外周壁抵接。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40与作为第二部件的喷嘴30的径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喷嘴30具有下内径缩小部325,该下内径缩小部325相对于第二筒部3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323形成在与第二端部3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32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二筒部32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二筒部32进行切削加工等,从而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端部321、第二内径放大部323以及下内径缩小部325。
接下来,基于图3对壳体50与壳体40的接合进行说明。壳体50、壳体40分别对应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构成了“燃料流路部件”。
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50具有第一筒部51、第一端部511、第一接合面512、第一内径放大部513、以及面514。第一筒部51在壳体5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一端部511形成于第一筒部51的一方的端部。第一接合面512在第一筒部51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环状。
第一内径放大部513相对于第一筒部51的第一端部5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5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51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一端部511的内壁与第一内径放大部51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514形成为阶梯面状。
作为“第二部件”的壳体40具有第二筒部42、第二端部421、第二接合面422、第二内径放大部423、面424、以及下内径缩小部425。第二筒部42在壳体4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二端部421形成于第二筒部42的一方的端部。第二接合面422在第二筒部42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与第一接合面512接合。另外,第二端部421的内径与第一端部511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相对于第二筒部42的第二端部4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4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42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二端部421的内壁与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424形成为阶梯面状。另外,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内径与第一内径放大部513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内径缩小部425相对于第二筒部4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4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4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内径小。另外,下内径缩小部425的内径比第二端部421的内径小。
在壳体50与壳体40的接合部形成有熔融部M2。第一筒部51与第二筒部42通过焊接熔融,从而熔融部M2从第一接合面512以及第二接合面4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参照图3)。熔融部M2的内径比第一端部511的内径以及第二端部421的内径大。即,熔融部M2不向第一端部511以及第二端部421的内壁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512以及第二接合面4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5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512以及第二接合面4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423。
因此,即使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5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422的内缘部之间,压力向第一接合面512与第二接合面4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5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燃料的压力也会向第一端部511与第二端部421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512与第二接合面4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512与第二接合面4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即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M2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M2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2的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513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内径小。
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5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422的内缘部之间。由此,即使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也能够抑制第一筒部51与第二筒部42分离的方向即轴向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筒部51以及第二筒部4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熔融部M2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2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50在第一端部511的与第一接合面51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51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一倾斜面的面514。作为第二部件的壳体40在第二端部421的与第二接合面42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42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二倾斜面的面424。面514、面424形成为锥面状。
因此,能够使第一内径放大部5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燃料的压力所实现的第一接合面512与第二接合面422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有效地作用于第一端部511以及第二端部421的内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2的破损。
此外,由于面514、面4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512、第二接合面422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内径放大部5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加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5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511的与第一接合面512相反的一侧的面514、和第二端部421的与第二接合面422相反的一侧的面4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512以及第二接合面422对称地形成(参照图3)。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511及第二端部421的上下面的形状差、以及壳体50及壳体40的变形量差所引起的应力的产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2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512以及第二接合面422相对于第一筒部5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42的轴Ax2垂直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端部511以及第二端部4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512与第二接合面422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2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壳体40具有下内径缩小部425,该下内径缩小部425相对于第二筒部4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423形成在与第二端部4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42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二筒部42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二筒部42进行切削加工等,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端部421、第二内径放大部423以及下内径缩小部425。
如图3所示,在可动芯92形成有轴向孔部921、以及径向孔部922。轴向孔部921沿轴向贯穿可动芯92地形成。径向孔部922以连接轴向孔部921与可动芯92的外壁的方式沿径向在可动芯92中延伸。
在阀针91形成有轴向孔部911、以及径向孔部912。轴向孔部911从阀针91的与喷孔3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喷孔311侧延伸地形成。径向孔部912以连接轴向孔部911与阀针91的外壁的方式沿径向在阀针91中延伸。
可动芯92的轴向孔部921将衬套929的内侧与阀针91的轴向孔部911连接。由此,相对于衬套929与可动芯92相反的一侧的燃料,在衬套929的内侧、轴向孔部921、轴向孔部911、径向孔部912中流通,能够相对于可动芯92向喷孔311侧流动。
接下来,基于图4对管部70与固定芯60的接合进行说明。管部70、固定芯60分别对应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构成了“燃料流路部件”。
作为“第一部件”的管部70具有第一筒部71、第一端部711、第一接合面712、第一内径放大部713、面714、以及上内径缩小部715。第一筒部71在管部7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一端部711形成于第一筒部71的一方的端部。第一接合面712在第一筒部71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环状。
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相对于第一筒部71的第一端部7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7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71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一端部711的内壁与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714形成为阶梯面状。
上内径缩小部715相对于第一筒部71的第一内径放大部713形成于与第一端部71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的内径小。另外,上内径缩小部715的内径与第一端部711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一筒部71在一方的端部侧具有缩径部717。缩径部717与第一筒部71的除缩径部717以外的部位相比,外径较小。
作为“第二部件”的固定芯60具有第二筒部62、第二端部621、第二接合面622、第二内径放大部623、面624、下内径缩小部625、以及下延伸部626。第二筒部62在固定芯6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二端部621形成于第二筒部62的一方的端部。第二接合面622在第二筒部62的一方的端面的内缘部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与第一接合面712接合。另外,第二端部621的内径与第一端部711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相对于第二筒部62的第二端部6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6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62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二端部621的内壁与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624形成为阶梯面状。另外,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内径与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内径缩小部625相对于第二筒部6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6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6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内径小。另外,下内径缩小部625的内径与第二端部621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延伸部626从第二筒部62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地形成。
在管部70与固定芯60的接合部形成有熔融部M3。第一筒部71与第二筒部62通过焊接熔融,从而熔融部M3从第一接合面712以及第二接合面6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3从第二端部621以及下延伸部626的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参照图4)。熔融部M3的内径比第一端部711的内径以及第二端部621的内径大。即,熔融部M3不向第一端部711以及第二端部621的内壁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712以及第二接合面6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712以及第二接合面6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623。
因此,即使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7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622的内缘部之间,压力向第一接合面712与第二接合面6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7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燃料的压力也会向第一端部711与第二端部621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712与第二接合面6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712与第二接合面6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即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M3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M3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3的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内径小。
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7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622的内缘部之间。由此,即使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也能够抑制第一筒部71与第二筒部62分离的方向即轴向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筒部71以及第二筒部6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熔融部M3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3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管部70在第一端部711的与第一接合面71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71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一倾斜面的面714。作为第二部件的固定芯60在第二端部621的与第二接合面62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62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二倾斜面的面624。面714、面624形成为锥面状。
因此,能够使第一内径放大部7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燃料的压力所实现的第一接合面712与第二接合面622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有效地作用于第一端部711以及第二端部621的内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3的破损。
此外,由于面714、面6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712、第二接合面622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内径放大部7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加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7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711的与第一接合面712相反的一侧的面714、和第二端部621的与第二接合面622相反的一侧的面6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712以及第二接合面622对称地形成(参照图4)。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711及第二端部621的上下面的形状差、以及管部70及固定芯60的变形量差所引起的应力的产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3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712以及第二接合面622相对于第一筒部7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62的轴Ax2垂直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端部711以及第二端部6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712与第二接合面622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3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固定芯60具有下延伸部626,该下延伸部626从第二筒部62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且内周壁能够与第一筒部71的缩径部717的外周壁抵接。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作为第一部件的管部70与作为第二部件的固定芯60的径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管部70具有上内径缩小部715,该上内径缩小部715相对于第一筒部71的第一内径放大部713形成于与第一端部71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71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一筒部71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一筒部71进行切削加工等,从而能够同时形成第一端部711、第一内径放大部713以及上内径缩小部7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固定芯60具有下内径缩小部625,该下内径缩小部625相对于第二筒部6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6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6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62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二筒部62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二筒部62进行切削加工等,从而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端部621、第二内径放大部623以及下内径缩小部625。
接下来,基于图5对入口部80与管部70的接合进行说明。入口部80、管部70分别对应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构成了“燃料流路部件”。
作为“第一部件”的入口部80具有第一筒部81、第一端部811、第一接合面812、第一内径放大部813、面814、以及上内径缩小部815。第一筒部81在入口部80的一方的端部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一端部811形成于第一筒部81的一方的端部。第一接合面812在第一筒部81的一方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环状。
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相对于第一筒部81的第一端部8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8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端部81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一端部811的内壁与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814形成为阶梯面状。
上内径缩小部815相对于第一筒部81的第一内径放大部813,形成于与第一端部81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的内径小。另外,上内径缩小部815的内径与第一端部811的内径大致相同。
作为“第二部件”的管部70具有第二筒部72、第二端部721、第二接合面722、第二内径放大部723、面724、下内径缩小部725、以及下延伸部726。第二筒部72在管部70的一方的端部中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内侧形成有燃料流路Rf1的一部分。第二端部721形成于第二筒部72的一方的端部。第二接合面722在第二筒部72的一方的端面的内缘部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与第一接合面812接合。另外,第二端部721的内径与第一端部811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相对于第二筒部72的第二端部7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7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端部721的内径大。由此,在第二端部721的内壁与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内壁之间,环状的面724形成为阶梯面状。另外,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内径与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内径缩小部725相对于第二筒部7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7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7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内径小。另外,下内径缩小部725的内径与第二端部721的内径大致相同。
下延伸部726从第二筒部72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地形成。
在入口部80与管部70的接合部形成有熔融部M4。第一筒部81与第二筒部72通过焊接熔融,从而熔融部M4从第一接合面812以及第二接合面7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4从第二端部721以及下延伸部726的外壁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参照图5)。熔融部M4的内径比第一端部811的内径以及第二端部721的内径大。即,熔融部M4不向第一端部811以及第二端部721的内壁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812以及第二接合面7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812以及第二接合面7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723。
因此,即使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8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722的内缘部之间,压力在第一接合面812与第二接合面722分离的方向上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8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燃料的压力也会向第一端部811与第二端部721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812与第二接合面7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812与第二接合面7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即开阀方向以及闭阀方向的压力。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M4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M4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4的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内径小。
因此,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1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8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722的内缘部之间。由此,即使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也能够抑制第一筒部81与第二筒部72分离的方向即轴向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筒部81以及第二筒部7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熔融部M4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4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入口部80在第一端部811的与第一接合面81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81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一倾斜面的面814。作为第二部件的管部70在第二端部721的与第二接合面72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72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二倾斜面的面724。面814、面724形成为锥面状。
因此,能够使第一内径放大部8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燃料的压力所实现的第一接合面812与第二接合面722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有效地作用于第一端部811以及第二端部721的内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4的破损。
此外,由于面814、面7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812、第二接合面722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内径放大部8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加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8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811的与第一接合面812相反的一侧的面814、和第二端部721的与第二接合面722相反的一侧的面7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812以及第二接合面722对称地形成(参照图5)。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811及第二端部721的上下面的形状差、以及入口部80及管部70的变形量差所引起的应力的产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4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812以及第二接合面722相对于第一筒部8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72的轴Ax2垂直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端部811以及第二端部7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812与第二接合面722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4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管部70具有下延伸部726,该下延伸部726从第二筒部72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地延伸,且内周壁能够与第一筒部81的外周壁抵接。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作为第一部件的入口部80与作为第二部件的管部70的径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部件的入口部80具有上内径缩小部815,该上内径缩小部815相对于第一筒部81的第一内径放大部813形成于与第一端部81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81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一筒部81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一筒部81进行切削加工等,从而能够同时形成第一端部811、第一内径放大部813以及上内径缩小部8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部件的管部70具有下内径缩小部725,该下内径缩小部725相对于第二筒部7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7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7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72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二筒部72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二筒部72进行切削加工等,从而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端部721、第二内径放大部723以及下内径缩小部725。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阀1具备作为燃料流路部件的壳体40、喷嘴30、熔融部M1、壳体50、熔融部M2、管部70、固定芯60、熔融部M3、入口部80、熔融部M4、喷射部31、以及阀针91。喷射部31设于作为燃料流路部件的喷嘴30的一方的端部,并具有喷射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喷孔311。阀针91设于燃料流路Rf1,能够将喷孔311开闭。
燃料喷射阀1具备上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因此,在燃料喷射阀1中,能够抑制熔融部M1~M4的破损。由此,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经由熔融部M1~M4向燃料喷射阀1的外部泄漏。特别是,在燃料流路Rf1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的状态下使用燃料喷射阀1的情况下,无需使主体大型化、或追加部件,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有效地抑制熔融部M1~M4的破损。
(第二实施方式)
图6、7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及其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流路部件例如用作向燃料喷射阀等供给的燃料流通的配管等的一部分。燃料流路部件具备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以及熔融部M5。
第一部件10具有在内侧形成供燃料流动的燃料流路Rf2的一部分的第一筒部11、形成于第一筒部11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端部111、形成于第一筒部11的一方的端面的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第一端部111形成于与第一接合面11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r3比第一端部111的内径r1大的第一内径放大部113。
第二部件20具有在内侧形成燃料流路Rf2的一部分的第二筒部22、形成于第二筒部22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端部221、形成于第二筒部22的一方的端面且与第一接合面112接合的第二接合面222、以及相对于第二筒部22的第二端部221形成于与第二接合面22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r4比第二端部221的内径r2大的第二内径放大部223。
第一筒部11与第二筒部22通过焊接熔融,从而熔融部M5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为环状。熔融部M5的内径r5比第一端部111的内径r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径r2大(参照图7)。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223。因此,即使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之间,压力F1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1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燃料的压力F2也会向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221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参照图7)。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的压力F1。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减少熔融部M5的应力,能够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111的内径r1与第二端部221的内径r2大致相同。此外,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的内径r3与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内径r4大致相同。另外,熔融部M5的内径r5比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的内径r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内径r4大(参照图7)。
第一部件10形成为从第一内径放大部113至与第一端部1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内径与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的内径r3相同。第二部件20形成为从第二内径放大部223至与第二端部2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内径与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内径r4相同(参照图6、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在第一端部111的与第一接合面11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一倾斜面的面114。第二部件20在第二端部221的与第二接合面222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222倾斜地形成的作为第二倾斜面的面224。面114、面224形成为锥面状。
因此,能够使第一内径放大部1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燃料的压力F2所实现的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接近的方向的负荷有效地作用于第一端部11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此外,由于面114、面2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第二接合面222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内径放大部1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加工性。
这里,第一接合面112与面114所成的角度θ1约为30度。第二接合面222与面224所成的角度θ2约为30度。另外,θ1、θ2希望设定于10~50度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1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111的与第一接合面112相反的一侧的面114、和第二端部221的与第二接合面222相反的一侧的面2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对称地形成(参照图6、7)。
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端部111及第二端部221的上下面的形状差、以及第一部件10及第二部件20的变形量差所引起的应力的产生。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22的轴Ax2垂直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F3作用于第一端部11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接着对比本实施方式与第一比较方式。
如图8所示,在第一比较方式中,第一部件10不具有第一内径放大部113。此外,第二部件20不具有第二内径放大部223。
因此,虽然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之间,压力F1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也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不产生消除该压力F1的压力(F2)产生。由此,熔融部M5的应力增大,熔融部M5有可能破损。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在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在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内径放大部223。因此,即使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之间,压力F1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第一内径放大部11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燃料的压力F2也会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接近的方向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消除向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的上下方向的压力F1。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比较方式中的上述问题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比较方式中,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22的轴Ax2垂直地形成。因此,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F3作用于第一端部11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壁,也与本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
接着对比本实施方式与第二比较方式。
如图9、10所示,第二比较方式中,第一部件10不具有第一内径放大部113。此外,第二部件20不具有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第一筒部11的内径比第二筒部22的内径小。第一部件10具有从第一筒部11的一方的端面的内缘部呈筒状延伸、且外周壁能够与第二筒部22的内周壁抵接的上延伸部119。在上延伸部119的外周壁形成有筒状的第一接合面110。在第二筒部22的内周壁形成有与第一接合面110接合的筒状的第二接合面220。熔融部M5的内径比第二筒部22的内径小,且比第一筒部11的内径大。
在第二比较方式中,第一接合面110以及第二接合面220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22的轴Ax2平行地形成。
因此,若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110与第二接合面220之间,压力F4向第一接合面110与第二接合面220分离的方向发挥作用,则由于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的壁厚刚性差,上延伸部119可能在第一接合面110与第二接合面220分离的方向上变形。若上延伸部119在第一接合面110与第二接合面220分离的方向上变形,则在第一筒部11的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一接合面110之间产生应力,可能产生龟裂Cr1。由此,存在熔融部M5破损的隐患(参照图10)。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22的轴Ax2垂直地形成,不具有上延伸部119。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比较方式中的上述问题的产生。
(第三实施方式)
图11、12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及其一部分。第三实施方式的熔融部M5的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熔融部M5的内径r5比第一端部111的内径r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径r2大,且比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的内径r3以及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内径r4小(参照图12)。
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抑制燃料流路Rf2的燃料侵入第一接合面112的内缘部与第二接合面222的内缘部之间。由此,即使燃料流路Rf2内的燃料的压力增高,也能够抑制第一筒部11与第二筒部22分离的方向即轴向的压力F5作用于第一筒部11以及第二筒部22。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熔融部M5的应力,能够进一步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第四实施方式)
图13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的构成等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11在一方的端部侧具有缩径部117。缩径部117与第一筒部11的除缩径部117以外的部位相比,外径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20具有从第二筒部22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且内周壁能够与第一筒部11的缩径部117的外周壁抵接的下延伸部226。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进行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的径向的定位。
(第五实施方式)
图14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的构成等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具有上内径缩小部115,该上内径缩小部115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第一内径放大部113形成于与第一端部11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一内径放大部11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一筒部11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一筒部11进行切削加工等,能够同时形成第一端部111、第一内径放大部113以及上内径缩小部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111的内径与上内径缩小部115的内径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20具有下内径缩小部225,该下内径缩小部225相对于第二筒部22的第二内径放大部223形成于与第二端部221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第二内径放大部223的内径小。
因此,通过以第二筒部22的大致圆筒面状的内壁的轴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呈环状凹陷的方式对第二筒部22进行切削加工等,能够同时形成第二端部221、第二内径放大部223以及下内径缩小部225。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221的内径与下内径缩小部225的内径大致相同。
第一部件10形成为从上内径缩小部115至与第一端部1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内径与上内径缩小部115的内径相同。第二部件20形成为从下内径缩小部225至与第二端部2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内径与下内径缩小部225的内径相同(参照图14)。
(第六实施方式)
图15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部件20的构成等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20不具有下内径缩小部225。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第七实施方式)
图16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流路部件。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的构成等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相对于第一筒部11的轴Ax1以及第二筒部22的轴Ax2倾斜地、即非平行地形成。
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即使径向外侧的压力作用于第一端部111以及第二端部221的内壁,也能够抑制第一接合面112与第二接合面222分离。由此,能够抑制熔融部M5的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第一筒部11的轴Ax1的截面中,第一端部111的与第一接合面112相反的一侧的面114、和第二端部221的与第二接合面222相反的一侧的面224,相对于第一接合面112以及第二接合面222非对称地形成。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述例子,第一部件在第一端部的与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倾斜地形成的第一倾斜面,第二部件在第二端部的与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倾斜地成的第二倾斜面。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第一部件在第一端部的与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接合面平行地形成的面,第二部件在第二端部的与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合面平行地形成的面。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单独形成喷嘴30、壳体40、壳体50,并彼此接合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喷嘴30、壳体40、壳体50中的至少两个。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省略接合工序等。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单独形成壳体50、束磁部3、固定芯60,并彼此接合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壳体50、束磁部3、固定芯60。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使束磁部3的径向的壁厚比壳体50、固定芯60的径向的壁厚充分地小,则能够不丧失作为束磁部3的功能而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别单独形成固定芯60、管部70、入口部80,并彼此接合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固定芯60、管部70、入口部80中的至少两个。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能够省略接合工序等。
如上所述,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本申请基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述。然而,本申请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及构造。本申请也包含各种变形例及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以及方式、进而包含仅其一要素、其以上或者其以下的其他组合以及方式也落入本申请的范畴以及思想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燃料流路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部件(10、40、50、70、80),具有在内侧形成供燃料流动的燃料流路(Rf1、Rf2)的一部分的第一筒部(11、41、51、71、81)、形成于所述第一筒部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端部(111、411、511、711、811)、形成于所述第一筒部的一方的端面的第一接合面(112、412、512、712、812)、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筒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大的第一内径放大部(113、413、513、713、813);
第二部件(20、30、40、60、70),具有在内侧形成所述燃料流路的一部分的第二筒部(22、32、42、62、72)、形成于所述第二筒部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端部(221、321、421、621、721)、形成于所述第二筒部的一方的端面并与所述第一接合面接合的第二接合面(222、322、422、622、722)、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筒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形成于与所述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大的第二内径放大部(223、323、423、623、723);以及
环状的熔融部(M1、M2、M3、M4、M5),通过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熔融而从所述第一接合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的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延伸地形成,
所述熔融部的内径比所述第一端部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内径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熔融部的内径比所述第一内径放大部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二内径放大部的内径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端部的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倾斜地形成的第一倾斜面(114、414、514、714、814),
所述第二部件在所述第二端部的与所述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面倾斜地形成的第二倾斜面(224、324、424、624、724)。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在包含所述第一筒部的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端部的与所述第一接合面相反的一侧的面(114、414、514、714、814)、和所述第二端部的与所述第二接合面相反的一侧的面(224、324、424、624、724)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面对称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筒部的轴(Ax1)以及所述第二筒部的轴(Ax2)垂直地、或者倾斜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筒部的轴以及所述第二筒部的轴垂直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一筒部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且内周壁能够与所述第二筒部的外周壁抵接的上延伸部(416)。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二筒部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呈筒状延伸、且内周壁能够与所述第一筒部的外周壁抵接的下延伸部(226、626、726)。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上内径缩小部(115、715、815),该上内径缩小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筒部的所述第一内径放大部形成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所述第一内径放大部的内径小。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下内径缩小部(225、325、425、625、725),该下内径缩小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筒部的所述第二内径放大部形成于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所述第二内径放大部的内径小。
11.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流路部件;
喷射部(31),设于所述燃料流路部件的一方的端部,具有喷射所述燃料流路内的燃料的喷孔(311);以及
阀针(91),设于所述燃料流路,能够将所述喷孔开闭。
CN202080013450.8A 2019-02-12 2020-02-11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Active CN113423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2754A JP7070459B2 (ja) 2019-02-12 2019-02-12 燃料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噴射弁
JP2019-022754 2019-02-12
PCT/JP2020/005211 WO2020166575A1 (ja) 2019-02-12 2020-02-11 燃料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噴射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942A CN113423942A (zh) 2021-09-21
CN113423942B true CN113423942B (zh) 2023-02-17

Family

ID=7204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3450.8A Active CN113423942B (zh) 2019-02-12 2020-02-11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0867B2 (zh)
JP (1) JP7070459B2 (zh)
CN (1) CN113423942B (zh)
DE (1) DE112020000775T5 (zh)
WO (1) WO202016657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922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驱动器和使用它的燃料喷射阀
JP2006063877A (ja) * 2004-08-26 2006-03-09 Denso Corp 燃料噴射弁
JP2010031674A (ja) * 2008-07-25 2010-02-12 Keihin Corp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CN106232981A (zh) * 2014-06-16 2016-12-14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WO2017022439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装置
CN108779748A (zh) * 2016-03-28 2018-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18391A (ja) * 1982-06-15 1983-12-19 Kawasaki Steel Corp 鋼管の円周継手溶接法
JPH07284925A (ja) * 1994-04-19 1995-10-3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管材の突合せ溶接方法
JP3777249B2 (ja) 1997-12-04 2006-05-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2006083808A (ja) 2004-09-17 2006-03-30 Keihin Corp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4795661B2 (ja) * 2004-09-29 2011-10-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配管継手構造
JP4669852B2 (ja) 2007-03-09 2011-04-1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4491474B2 (ja) 2007-05-31 2010-06-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及びそのストローク調整方法
WO2018139469A1 (ja)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WO2019202829A1 (ja) * 2018-04-20 2019-10-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装置の部品及び燃料噴射弁
JP6644857B2 (ja) 2018-11-12 2020-02-12 日機装株式会社 溶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922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驱动器和使用它的燃料喷射阀
JP2006063877A (ja) * 2004-08-26 2006-03-09 Denso Corp 燃料噴射弁
JP2010031674A (ja) * 2008-07-25 2010-02-12 Keihin Corp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CN106232981A (zh) * 2014-06-16 2016-12-14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WO2017022439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装置
CN108779748A (zh) * 2016-03-28 2018-11-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63953A1 (en) 2021-11-25
JP7070459B2 (ja) 2022-05-18
JP2020133393A (ja) 2020-08-31
WO2020166575A1 (ja) 2020-08-20
US11560867B2 (en) 2023-01-24
CN113423942A (zh) 2021-09-21
DE112020000775T5 (de)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63110A1 (ja) 燃料噴射弁
US20070235669A1 (en) Fluid injection valve
US7063279B2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US20060278739A1 (en) Injection valv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EP2103803B1 (en) Electromagnetic fuel injection valve
WO2016199347A1 (ja) 燃料噴射装置
JP4453745B2 (ja) 燃料噴射弁
US9068542B2 (en) Fuel injector
CN108779748B (zh) 流量控制装置
CN113423942B (zh) 燃料流路部件及使用了该燃料流路部件的燃料喷射阀
US20060249601A1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CN111971472B (zh) 流量控制装置的部件以及燃料喷射阀
JP4158348B2 (ja)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燃料噴射弁の組み付け方法
JP7291585B2 (ja) 燃料噴射弁
CN112135966B (zh) 燃料喷射阀
JP6380323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JP6669282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JP2020159253A (ja) 燃料噴射弁
JP7269155B2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6547885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CN115398088A (zh) 燃料喷射阀
CN110192022B (zh) 燃料喷射阀以及燃料喷射阀的制造方法
KR20160090762A (ko) 연료 분사 밸브
WO2019216329A1 (ja) 燃料噴射装置
JP2021162020A (ja) 燃料噴射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