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2126A -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2126A
CN113422126A CN202110701392.4A CN202110701392A CN113422126A CN 113422126 A CN113422126 A CN 113422126A CN 202110701392 A CN202110701392 A CN 202110701392A CN 113422126 A CN113422126 A CN 113422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w channel
connection
shaped unit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13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晓秋
鲜明
陈亚健
周永冀
吴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lu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13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21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21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e.g. for maintaining operating temperature
    • H01M6/5038Heating or cooling of cells or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所述第一板状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板状单元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搭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流道板。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随着电池冷却板的外形尺寸越来越大,流道板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进而增加了电池冷却板的生产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对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冷却板大多会采用与电池包的箱体集成的结构形式,这使得电池冷却板的外型尺寸越来越大。构成电池冷却板的主要部件包括流道板和平板,流道板与平板叠置固定在一起,随着电池冷却板的外形尺寸越来越大,流道板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进而增加了电池冷却板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随着电池冷却板的外形尺寸越来越大,流道板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进而增加了电池冷却板的生产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道板,包括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所述第一板状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板状单元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搭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流道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与第一台阶部抵接,对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定位作用,提高连接精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个面内。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第一面和第二面位于同一面内,则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不会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形成凸出于所述同一面的凸起。
可选地,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三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部抵接,对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定位作用,提高连接精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在生产时,只需加工第二台阶部,而无需加工第一台阶部,就能够实现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拼装搭接后的定位,可减少生产工序。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三面位于同一个面内。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第三面和第四面位于同一面内,则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为平滑过渡,不会在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形成凸出于第三面和第四面所位于的面的凸起,进而减小第三面与第四面的连接处对流道内冷却介质流动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板,包括拼装板和本申请所提供的流道板,所述拼装板与所述流道板在第一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在所述拼装板与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
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道板制造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本申请所提供的流道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一板状单元的板料;
在所述板料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以形成中间件;
在所述中间件上成型流道。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包括:
通过压延再成型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还包括:
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的板料;
在所述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的板料上加工出所述第二连接部后,加工出流道;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增设焊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钎焊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流道板,由于包括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也就是说,完成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的生产后,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可使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在同一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先后生产,或者使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在分别在不同的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生产,进而在生产流道板时可以仅引入吨位较小的设备,减少引进设备的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场地占用,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道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道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道板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拼装板;
200-流道板;
210-第一板状单元;
211-第四面;
212-第一面;
213-第一连接部;
213a-第一连接面;
214-第一台阶部;
215-第一主体部;
220-第二板状单元;
221-第三面;
222-第二面;
223-第二连接部;
223a-第二连接面;
224-第二台阶部;
225-第二主体部;
300-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道板200,包括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所述第一板状单元210具有第一连接部213,所述第二板状单元220具有第二连接部2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在第一方向上搭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流道板200。
当流道板200的外形越来越大时,生产的成本也会大幅上升,主要表现为:对冲压设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需要投入更大吨位液压机,如3000T压机;吨位越高的压机,其运行速度会越慢,从而会造成冲压效率的大幅下降;产品越大,要求生产场地也越大,从而大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尺寸冲压模具的费用要费用超百万,而且模具周期特别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流道板200,由于包括分别生产的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也就是说,完成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的生产后,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可使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在同一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先后生产,或者使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在分别在不同的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生产,进而在生产流道板200时可以仅引入吨位较小的设备,减少引进设备的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场地占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在第一方向上搭接,则便于通过钎焊工艺连接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23,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便于采用压接工艺连接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23。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21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5,所述第一主体部215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的第一连接面213a,所述第一面212与所述第一连接面213a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214,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214抵接。也就是说,如果第一面212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13,则在第一连接部213处的第一面212向内凹入形成第一连接面213a,第一主体部215上的第一面212与该第一连接面213a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214,并形成一个类似容纳槽的结构。当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一连接部213搭接时,第二连接部223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容纳槽中,第二连接部223的端部与第一台阶部214抵接,对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二连接部223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定位作用,提高连接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215和第一连接部213优选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状单元220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225,所述第二主体部225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二面222,所述第一面212与所述第二面222位于同一个面内。使第一面212和第二面222位于同一面内,则第一面212和第二面222之间为平滑过渡,不会在第一面212和第二面222之间形成凸出于所述同一面的凸起,使拼装后的流道板外形较规整,更容易安装。第一面212、第二面222、第一连接面213a和第二连接面223a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或波浪面,或者为既包括平面又包括曲面的形式。
可选地,所述流道板200具有流道300,所述第一主体部215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在所述流道300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状单元220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225,所述第二主体部225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三面221,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的第二连接面223a,所述第三面221与所述第二连接面223a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224,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224抵接。也就是说,如果第三面221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23,则在第二连接部223处的第三面221向内凹入形成第二连接面223a,第二主体部225上的第三面221与该第二连接面223a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224,并形成一个类似容纳槽的结构。当第二连接部223与第一连接部213搭接时,第一连接部213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容纳槽中,第一连接部213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部224抵接,对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二连接部223之间起到一定程度的定位作用,提高连接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主体部225和第二连接部223优选为一体成型。当第一连接部213具有第一连接面213a时,第一连接面213a与第二连接面223a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21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5,所述第一主体部215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3的第一连接面213a,所述第一面212和所述第一连接面213a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面223a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213a。这样,在生产时,只需加工第二台阶部224,而无需加工第一台阶部214,就能够实现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拼装搭接后的定位,可减少生产工序。第二台阶部224可采用冲压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单元210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215,所述第一主体部215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四面211,所述第四面211与所述第三面221位于同一个面内。使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11位于同一面内,则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11之间为平滑过渡,不会在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11之间形成凸出于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11所位于的面的凸起,进而减小第三面221与第四面211的连接处对流道300内冷却介质流动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1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或波浪面,或者为既包括平面又包括曲面的形式;优选的,第一主体部215的厚度和第二主体部225的厚度相同,第一连接部213的厚度和第二连接部223的厚度相同,且第一连接部213的厚度为第一主体部215的厚度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流道板200具有流道300,所述第二主体部22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在所述流道300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板,包括拼装板100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所述拼装板100与所述流道板200在第一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在所述拼装板100与所述流道板200之间形成流道300。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冷却板,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流道板200,由于包括分别生产的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也就是说,完成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的生产后,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件,可使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在同一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先后生产,或者使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在分别在不同的吨位相对较小的设备上生产,进而在生产流道板200时可以仅引入吨位较小的设备,减少引进设备的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场地占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在第一方向上搭接,则便于通过钎焊工艺连接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23,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便于采用压接工艺连接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23。所述拼装板100可以为平板,也可以为弧形板或波浪形板等形式,拼装板100与流道板200之间优选采用钎焊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均可以有至少两块,第一板状单元210和第二板状单元220交替排列连接,使大型流道板200通过多块板状单元拼接而成,通过与拼装板100的钎焊过程达到牢固接合的目的。解决了尺寸较大的流道板200的成型困难,降低了对冲压设备和模具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道板200制造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制造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一板状单元的板料;
S2:在所述板料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以形成中间件;
S3:在所述中间件上成型流道。
在完成流道300成型后,再对中间件进行切边;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一板状单元的板料之前,优选地,在板料上冲压工艺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一主体部在流道300的延伸方向上排列,在一些产品中,要求流道300的横截面为非对称图形,如果先在板料上成型流道300,由于流道300的横截面为非对称图形,通过压延再成型或其他工艺加工第一连接部时,可能会使形成流道300的壁变形不一致。
本申请所提供的流道板200制造方法,先在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再成型流道300,则减小了加工流道300时,在第一连接部处流道300的壁在不同位置变形不一致的可能。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包括:
通过压延再成型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制造方法中所述的第一板状单元,其结构形式除了可以采用上文所述的第一板状单元210的结构外,还可采用上文所述的第二板状单元220的结构,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制造方法中,第一板状单元包括第二主体部225和第二连接部223。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板200制造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220的板料;
在所述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220的板料上加工出所述第二连接部223后,加工出流道300;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之间增设焊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3钎焊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流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状单元和第二板状单元;所述第一板状单元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板状单元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搭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流道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个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三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背离电池模组设置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单元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面向电池模组设置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三面位于同一个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具有流道,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列。
9.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拼装板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板,所述拼装板与所述流道板在第一方向上固定连接,以在所述拼装板与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
10.流道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一板状单元的板料;
在所述板料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以形成中间件;
在所述中间件上成型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道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包括:
通过压延再成型在所述第一板状单元上加工出第一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道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的板料;
在所述用于加工所述第二板状单元的板料上加工出所述第二连接部后,加工出流道;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增设焊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钎焊连接。
CN202110701392.4A 2021-06-23 2021-06-23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4221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1392.4A CN113422126A (zh) 2021-06-23 2021-06-23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1392.4A CN113422126A (zh) 2021-06-23 2021-06-23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2126A true CN113422126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1392.4A Pending CN113422126A (zh) 2021-06-23 2021-06-23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212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64150U (zh) * 2016-10-31 2017-07-28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板
CN206711997U (zh) * 2017-03-20 2017-12-0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板
CN207338492U (zh) * 2017-10-31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
CN208395847U (zh) * 2018-06-26 2019-01-18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筏板基础
CN109950654A (zh) * 2019-03-22 2019-06-28 爱美达(上海)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CN111531336A (zh) * 2020-06-04 2020-08-1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生产方法
CN112071932A (zh) * 2019-06-11 2020-12-1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瓦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CN112585802A (zh) * 2018-07-05 2021-03-30 摩丁制造公司 电池冷却板和流体歧管
US20210104800A1 (en) * 2019-08-09 2021-04-0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powered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battery module
CN112935127A (zh) * 2021-01-27 2021-06-1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管制造方法及换热管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64150U (zh) * 2016-10-31 2017-07-28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板
CN206711997U (zh) * 2017-03-20 2017-12-05 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板
CN207338492U (zh) * 2017-10-31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
CN208395847U (zh) * 2018-06-26 2019-01-18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筏板基础
CN112585802A (zh) * 2018-07-05 2021-03-30 摩丁制造公司 电池冷却板和流体歧管
CN109950654A (zh) * 2019-03-22 2019-06-28 爱美达(上海)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CN112071932A (zh) * 2019-06-11 2020-12-11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瓦组件及太阳能电池片的制作方法
US20210104800A1 (en) * 2019-08-09 2021-04-0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powered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battery module
CN111531336A (zh) * 2020-06-04 2020-08-1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板生产方法
CN112935127A (zh) * 2021-01-27 2021-06-1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管制造方法及换热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14237B1 (en) A battery precursor,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precursor, a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battery
CN207818705U (zh) 电池模组
CN102076189A (zh) 电子设备部件、电子设备和相关方法
CN105470414A (zh) 软包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6895651B2 (en) Method for jointing metal components
CN113422126A (zh) 冷却板、流道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31429A (zh) 蜂窝吸能件
CN211238368U (zh) 电芯连接件及电池模组
CN116487831A (zh) 连接片的制作方法、连接片以及电池包
CN207699446U (zh) 定位模板结构及热弯模具结构
KR10221686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2673913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5958304A (zh) 一种 usb 插座的加工方法、usb 插座及移动终端
CN202905705U (zh) 一种高密度排列的小功率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件
CN214378752U (zh) 一种电池负极连接片和电池
CN219959477U (zh) 多合一导电五金端子
CN219739101U (zh) 一种轻量化电池壳体、电芯及电池包
CN216902547U (zh) 一种电容器用母排
CN219055926U (zh) 一种汽车天窗新风净化装置的盖板结构
CN219937389U (zh) 一种新型的铜铝排导电排包裹结构
CN219419306U (zh) 电池装置
CN213212238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光铝片和塑胶件的安装结构
JPS63161685A (ja) 発光素子用リ−ドフレ−ムの製造方法
CN210897303U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具有该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组件
CN205985228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