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5123B -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5123B
CN113415123B CN202110815326.XA CN202110815326A CN113415123B CN 113415123 B CN113415123 B CN 113415123B CN 202110815326 A CN202110815326 A CN 202110815326A CN 113415123 B CN113415123 B CN 113415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ransportation
medium
transport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5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5123A (zh
Inventor
刘智君
刘哲婷
刘泽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uezhi Weiy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uezhi Wei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uezhi Weiy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uezhi Weiy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53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5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5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5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5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5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71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liquid ducts, e.g. for coolant liquids or refriger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站,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运输系统采用燃油制冷、碳排放高、污染严重、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至少一个第一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装置;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温度调节介质;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以通过控制所述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调节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为预设温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载控制装置和运输系统。

Description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从运输方式来看,据统计2018年我国超过70%的货运量由道路运输完成,而在冷链物流领域更是有接近90%的货运量是由道路冷链运输来完成的。
通过在运输车上配置制冷机组,可以保证运输车的运输车厢内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进而延长运输车厢运输的货物的保鲜时间。
如使用运输车运输果蔬生鲜,通过配置在运输车上的制冷机组,可以将运输车厢的温度设置在果蔬生鲜适宜存放的温度,减少长途运输对果蔬生鲜新鲜度的影响。
冷藏车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运载装备,当前,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辆。冷藏车上配有制冷机组,以汽柴油为动力,通过化学能---机械能---电能转换后制冷,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制冷成本高,而且污染环境。
以汽柴油为冷藏车制冷的动力,会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中国又是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都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目前国际形势动荡,保守势力猖獗,经济下行,维护石油供应安全及节能增效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运输系统采用燃油制冷、碳排放高、污染严重、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污染低的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温站,所述调温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温度调节介质;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以通过控制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在所述运输车厢内进行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可选的,所述预设温度低于运输车厢内的温度;或者,所述预设温度高于运输车厢内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装置用于在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口将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所述第二装置还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并通过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进行调温,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装置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用于在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或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所述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或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转换成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所述第二单元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口将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以通过控制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所述运输车厢内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并通过对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进行调温,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可选的,所述调温站还包括:调温站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包括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和所述运输车厢的预设温度;通信装置,用于上传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至运输监管平台,以及与车载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的,所述调温站还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用于为所述运输车厢和/或车载控制装置提供直流电。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载控制装置,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设于运输车辆,所述运输车辆包括具有输入口的运输车厢,所述输入口与调温站的第二装置连接,以向所述运输车厢输入温度调节介质,所述车载控制装置包括车载通信单元;
所述车载通信单元用于与调温站的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包括所述运输车厢的温度及相关设备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车载控制装置采用所述调温站提供的直流电源工作。
可选的,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和/或湿度。
可选的,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调温站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指令,完成对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运输系统,所述运输系统包括:
运输车辆,所述运输车辆包括运输车厢;以及
上述的调温站。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厢还具有上述的车载控制装置。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厢还具有所述温度调节介质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可选的,所述运输车厢还包括:隔热保温装置、隔热保温窗以及密封件;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用于对所述运输车厢的温度调节介质管道进行隔热保温;所述隔热保温窗具有电动开启/关闭功能,由所述车载控制装置控制,当调温站对所述运输车厢调温时,所述隔热保温窗开启;调温完毕后,所述隔热保温窗关闭;所述密封件的材料至少包括保温材料,用于密封所述输入口和/或所述输出口。
可选的,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的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情况下,所述运输车厢内还有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可选的,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的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情况下,所述运输车厢内还有换热盘管、控制阀和风机,用于通过控制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中,调温站的第一装置直接生产温度调节介质,调温站的第二装置将温度调节介质,经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通过控制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内的温度,保证道路冷链运输安全运行。由于调温站固定在地面,采用交流电运行,避免了道路冷链运输过程中,通过燃烧汽柴油进行温度调节,降低了冷链运输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调温站的第二装置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输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温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运输系统的运输车辆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调温站;111、冷凝器;112、压缩机;113、节流装置;114、蒸发器;115、载冷剂泵;116、控制阀;117、换热盘管;121、风管;122、风机;131、过滤网;132、气调装置;133、电加热棒;134、湿度调节器;135、调节风阀;141、送风风管;142、回风风管;143、风管对接头;144、调节风阀;145、风机;151、制冷剂管道;152、载冷剂管道;153、控制阀;154、对接头;155、抽真空装置;156、真空负压安全阀;157、抽制冷剂装置;158、抽载冷剂装置;2、运输车厢;211、送风风管;212、回风风管;213、风管对接头;214、调节风阀;215、送风口;216、回风口;21、隔热保温板;22、隔热保温窗;23、冷凝水排水口;240、蒸发器;241、制冷剂管道;242、载冷剂管道;243、对接头;244、控制阀;245、节流装置;246、换热盘管;247、风机;248、输入口;249输出口;250、控制阀;3、驾驶室;a、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d、排气;e、新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温站1,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装置;
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温度调节介质;
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2连接,并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以通过控制温度调节介质在运输车厢2内进行热交换,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调温站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装置。
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第一装置产生温度调节介质,并将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发送至第二装置,第二装置在与运输车厢2连接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
其中,温度调节介质是指可以通过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温度的介质,如一定温度的气体,制冷剂(如氟利昂)、载冷剂(如水溶液)等。
运输车厢2是道路冷链运输所使用的车辆的车厢,包括但不限于:冷藏车车厢、保温车车厢、隔热保温车车厢、冷藏集装箱、保温集装箱、隔热保温集装箱。
针对不同运输车厢2中不同类型的运输货物,调温站1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温度调节介质,并通过控制该温度调节介质在运输车厢2内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其中,预设温度是用户设定的、希望运输车厢2内达到的温度,用户可以在运输车厢2与调温站1连接之后,在调温站1输入希望运输车厢2内达到的温度,即预设温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1固定在地面,使用交流电进行工作,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连接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为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提供动力。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1可以是单机形式的,即一个调温站1只有一个第一装置和一个第二装置,只能为一个运输车车厢提供温度调节(或者说制冷或制热)服务。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1也可以包括一个第一装置和多个第二装置。
调温站1的一个第一装置与多个第二装置连接,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通过多个第二装置输入多个运输车厢2,为多个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或制热服务。
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1也可以是第一装置多联形式的,即一个调温站1可以配置多个第一装置和多个第二装置,多个第一装置之间既是并联关系,也是备份的关系。
具体的,当有较少数量的运输车厢2需要温度调节服务时,只需一个或较少数量(如两个)的第一装置产生温度调节介质,并将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发送至与运输车厢2数量相同数量的第二装置,这多个第二装置与多个运输车厢2连接,为运输车厢2提供温度调节服务;当较多数量的运输车厢2需要温度调节服务时,多个第一装置同时运行,产生温度调节介质,并将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发送至多个第二装置,分别为多个运输车厢2提供调温服务,提高温度调节服务的效率。
此外,当某个第一装置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可以暂停该第一装置的运行,其他第一装置的运行并不受影响,可以继续通过第二装置为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或制热服务。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调温站1可以设置在运输站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物流基地、仓库、道路旁边。本实施例的调温站1用于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即对运输车厢2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因此调温站1可以位于运输车经常会出现的地方,方便运输车使用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内制冷或制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温站1中,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直接生产温度调节介质,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将温度调节介质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2,通过控制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保证道路冷链运输安全运行。同时,由于调温站1固定在地面,采用交流电运行,避免了道路冷链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通过燃烧汽柴油进行温度调节,降低了冷链运输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可选的,预设温度低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
即调温站1为制冷调温站1,为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服务。
由于调温站1为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服务,因此,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应该低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这样,温度调节介质被输入进运输车厢2之后,才可以通过热交换,降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具体的,第一装置产生温度低于运输车厢2内温度的温度调节介质,第二装置在与运输车厢2连接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2,由于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低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因此温度调节介质可以通过热交换降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
如运输车行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如温度为零上30℃的环境中),运输车厢2运输的货物要求0℃至10℃才能保持新鲜,显然,在运输车无主动制冷的情况下(即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车上的制冷机组不为运输车厢2制冷),运行一段时间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会升高(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升高为25℃),因此,调温站1就需要对该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服务,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经第二装置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2,通过控制运输车厢2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降低运输车厢2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处于0℃至10℃之间,即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保持在能使运输货物处于保鲜状态的温度范围内。
可选的,预设温度高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
即调温站1为制热调温站1,为运输车厢2提供制热服务。
由于调温站1为运输车厢2提供制热服务,因此,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应该高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这样,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之后,才可以通过热交换,升高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具体的,第一装置产生温度高于运输车厢2内温度的温度调节介质,第二装置在与运输车厢2连接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2,由于温度调节介质的温度高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因此,温度调节介质可以通过热交换,升高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
如运输车厢2行驶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如温度为零下20℃的环境),但运输车厢2运输的货物要求在零上0℃至10℃的温度区间才能保持新鲜,显然,在运输车无主动制热的情况下(即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车上的制冷机组不为运输车厢2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会降低,因此,调温站1需要对运输车厢2提供制热服务,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经第二装置处理后输入运输车厢2,通过控制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升高运输车厢2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处于0℃至10℃之间,即使运输车厢2的温度保持在能使运输货物处于保鲜状态的温度范围内。
可选的,参照图6至图8,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装置产生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或者叫送风口)连接,并通过送风口215将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并通过控制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运输车厢2内进行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第二装置还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或者叫回风口)连接,用于接收运输车厢2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具体的,运输车厢2是用于存放运输货物的空间,当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介质时,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连接,向运输车厢2输入第一装置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运输车厢2内与运输车厢2内原来的气体发生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其可以达到预设温度。
第二装置还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连接,用于接收运输车厢2返回的气体。
当第一装置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通过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进入运输车厢2后,为了保持运输车厢2的气压稳定,运输车厢2会排出与输入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体积相当的气体,因此运输车厢2还包括回风口216,用于在气体温度调节介质通过送风口215输入运输车厢2之后,排出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保持运输车厢2内的气压稳定,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连接后,可以接收运输车厢2排除的气体。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通过一个气体管道连接,用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通过另一个气体管道连接,用于接收运输车厢2返回的气体。
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连接,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和回风口216的连接,因此通过第二装置,第一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和回风口216也实现了连接。
第一装置在接收到运输车厢2返回的气体之后,如果该返回气体含有腐蚀或其他缺陷的成分时,第一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气体直接排出(排出的气体即排气d),或者部分排出(或者说部分废除)该接收到的气体,并在剩余的气体中加入新风气体,同时,第一装置也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处理以及湿度调节。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有利于延长货物保鲜的含有预定成分及浓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例如部分浓度的二氧化碳、氮气。
如当运输车厢2用于果蔬保鲜运输时,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成分可以包括二氧化碳、氮气等,可以通过提高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中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果蔬呼吸,延长果蔬保鲜时间,还可以通过控制气体介质中气态水的浓度,来控制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湿度。
具体的,图7为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1的示意图。
参照图7,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通过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与气体介质的热交换,产生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包括空冷式和水冷式)、节流装置113和蒸发器114等制冷机组设备,用于完成对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产生中间调节介质(即完成制冷或制热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需要强调的是,当需要对运输车厢2进行制热处理时,可以通过调节制冷机组的四通阀,将制冷机组由制冷模式变成制热模式。
第一装置还包括风管121(包括送风风管以及回风风管)、安装在风管的风机122等多个器件,多个器件协同工作,以通过控制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的热交换,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当然,第一装置还可以包括过滤网131、气调装置132、电加热棒133、湿度调节器134以及调节风阀135等可以对气体进行调节的器件,用于对从回风风管142中获取的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和/或新风e进行调节,生成温度未调节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其中,过滤网131用于过滤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如腐蚀成分);气调装置132用于添加部分气体成分,生成预定成分的气体,如提高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电加热棒133用于在环境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对气体进行加热;湿度调节器134用于调节气体湿度;调节风阀135则用于控制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中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以及新风的比例。
第二装置包括风管对接头143、调节风阀144、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144,并可以通过风管对接头143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即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管212)连接,送风风管141的风机145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送入运输车厢2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被送入运输车厢2后,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回风风管142的风机145与送风风管141的风机145同步协调工作,用于获取运输车厢2内的回风气体,保证气体介质进入运输车厢2后,运输车厢2内的气压稳定。
其中,所有风管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进行保温,以减少风管中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二装置的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上增加风机145,实现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的快速调节。
为了更好配合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厢2内也可以配套设置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保温的送风风管211以及回风风管212,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管212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214,送风风管211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装置与送风风管141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连接,在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回风风管212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装置的回风风管142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连接,在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运输车厢2内原有气体,排出运输车厢2。
参照图6,调温站1还包括冷凝水回收管,运输车厢2还包括冷凝水排水口23,调温站1的冷凝水回收管可以与运输车厢2的冷凝水排水口23连接,用于回收运输车厢2温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前,调节风阀(包括第二装置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的调节风阀214)都是关闭的。
连接好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对接头(包括第二装置的风管对接头143以及运输车厢的风管对接头213)后,调温站控制装置协同车载控制系统打开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装置的调节风阀144和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完成调温站1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的连接,第一装置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进入运输车厢2,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
通过控制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或者第二装置的调节风阀144的开启度和风机145大小,调节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进入运输车厢2的流量,可以实现对运输车厢2内的精确调温。
例如,当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与预设温度相差较大时,第二装置的调节风阀144或运输车厢内的调节风阀214的开启度大,第二装置的风机145风量大,进入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量大;当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与预设温度接近时,第二装置的调节风阀144或运输车厢内的调节风阀214的开启度的开启度小,第二装置的风机145风量小,进入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量小。
当调温站1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后,调温站控制装置协同车载控制系统关闭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装置和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和相关风机,阻断运输车厢2与外界的连接,之后,运输车厢2处于隔热保温状态。
图8为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温站1的示意图。
参照图8,该调温站1与图7的调温站1不同的是,制冷机组采用间接制冷结构,在制冷剂回路的基础上至少多了一个载冷剂回路,第一装置通过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与气体介质的热交换,产生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具体的,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包括空冷式和水冷式)、节流装置113、蒸发器114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装置、载冷剂泵115等设备,制冷机组为间接制冷结构,用于完成对载冷剂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产生中间调节介质(即完成制冷或制热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第一装置还包括控制阀116、换热盘管117等装置,这些装置和风管121(包括送风风管以及回风风管)、安装在风管的风机122等多个器件协同工作,以通过控制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热交换,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可选的,参照图9和图10,温度调节介质还可以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装置产生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制冷剂管道241的输入口248(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对接头243)连接,并通过输入口248将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输入运输车厢2的蒸发器240,以通过控制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在运输车厢2内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第二装置还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制冷剂管道241的输出口249(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对接头243)连接,接收制冷剂管道241返回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其中,制冷剂是各种机器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具体可以是调温站1产生了可以完成热交换的制冷剂,如氟利昂-12、氟利昂-22、氨、R-134a、R-404A制冷剂、R-410A制冷剂、共沸制冷剂和碳氢制冷剂等。
图10为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1的示意图。
参照图10,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包括空冷式和水冷式)等制冷机组的前端主机设备,用于产生调节温度所要求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第二装置包括制冷剂管道151、抽真空装置155、抽制冷剂装置157、控制阀153以及冷凝水回收管。
制冷剂管道151中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制冷剂流通的控制阀153,并可以通过制冷剂管道对接头154与运输车厢2的制冷剂管道241连接,用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送入运输车厢2内,通过控制运输车厢2内的热交换,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
冷凝水回收管可以与运输车厢2的冷凝水排水管23连接,用于回收运输车厢2内温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第二装置还包括真空负压安全阀156等辅助制冷剂管道151内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安全流通的器件。
其中,所有制冷剂管道151使用塑胶保温套或者保温棉进行保温,以减少管道中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与环境的热交换。
调温站1配有制冷剂存储罐及补充罐,用于存储及补充调温站1制冷剂的损耗。
参照图10,为了更好配合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厢2内设置使用塑胶保温套保温的制冷剂管道241,制冷剂管道241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制冷剂流通的控制阀244,制冷剂管道一端通过制冷剂管道对接头243与第二装置制冷剂管道151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内的节流装置245和蒸发器240连接,在运输车厢2内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输入运输车厢2内的节流装置245和蒸发器240,通过控制节流装置245,实现运输车厢2内的热交换,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
其中,节流装置245包括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
参照图12,运输车厢2内的节流装置245和蒸发器240可以布置在运输车厢2长端方向;参照图13,运输车厢2内的节流装置245和蒸发器240布置在运输车厢2中心位置。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前,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之间的控制阀(包括第二装置的控制阀153和运输车厢2的控制阀244)都是关闭的。
连接好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制冷剂管道对接头154、243后,调温站1核实制冷剂管道对接头154、243连接牢靠后,打开运输车厢2的制冷剂管道控制阀244,启动抽真空装置155,对制冷剂管道抽真空。
然后,打开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装置的控制阀153,完成调温站1与运输车厢2的制冷剂管道241的连接,第一装置产生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进入运输车厢2,通过运输车厢2内节流装置245和蒸发器240,实现在运输车厢2中的热交换,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并通过控制节流装置245,实现对运输车厢2的精确调温。
调温站1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调温后,需要关闭隔热保温窗22,将运输车厢2制冷剂管道241及蒸发器240内的制冷剂抽回调温站1,关闭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之间的控制阀153、244。
可选的,参照图9和图11,温度调节介质还可以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装置产生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242的输入口248连接,并通过输入口248将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输入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242,以通过控制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在运输车厢2内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第二装置还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242的输出口249连接,接收载冷剂管道242返回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其中,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本发明实施例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具体可以是水、盐水、酒精、乙二醇与丙二醇、二氯甲烷等。
图11为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温站1的示意图。
参照图11,第一装置采用间接制冷结构,在制冷剂回路的基础上至少多了一个载冷剂回路,具体包括采用间接制冷的制冷机组的前端主机设备,即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冷凝形式包括空冷式或水冷式)、节流装置113、蒸发器114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装置、载冷剂泵115,用于完成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制冷或制热工作,产生温度调节介质(即完成制冷或制热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第二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155、抽载冷剂装置158、载冷剂管道152以及冷凝水回收管。
载冷剂管道152中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流通的控制阀153,并可以通过载冷剂管道对接头154与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242连接,用于将第一装置产生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送入运输车厢2内,通过控制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热交换,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温度的调节。
冷凝水回收管可以与运输车厢2的冷凝水排水管23连接,用于回收运输车厢2温度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
第二装置还包括真空负压安全阀156等辅助载冷剂管道内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安全流通的器件。
其中,所有载冷剂管道152使用塑胶保温套或者保温棉进行保温,以减少管道中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与环境的热交换。
为了更好配合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内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厢2内配置使用塑胶保温套或保温棉保温的载冷剂管道242,载冷剂管道242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流通的控制阀244,载冷剂管道242一端通过载冷剂管道对接头243与第二装置载冷剂管道152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内的控制阀250及换热盘管246连接,在运输车厢2内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的控制阀250及换热盘管246,载冷剂通过风机247和换热盘管246发生热交换,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参照图12,运输车厢2内的换热盘管246、风机247和控制阀250置布置在运输车厢2长端方向;参照图13,运输车厢2内的换热盘管246、风机247和控制阀250布置在运输车厢2中心位置。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前,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之间的控制阀153、244都是关闭的。
连接好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载冷剂管道对接头154、243后,调温站1核实载冷剂管道对接头154、243连接牢靠后,打开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控制阀244,启动抽真空装置155,对载冷剂管道抽真空。
然后,打开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装置的控制阀153,完成调温站1与运输车厢2的载冷剂管道的连接,第一装置产生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进入运输车厢2,通过运输车厢2内控制阀250、换热盘管246和风机247,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并通过调节控制阀250,实现对运输车厢2的精确调温。
调温站1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的调温后,需要关闭隔热保温窗22,将运输车厢2载冷剂管道242及换热盘管246内的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抽回调温站1,然后,关闭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之间的控制阀153、244。
可选的,参照图4,所述第二装置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用于在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或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情况下,将第一装置产生的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或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转换成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二单元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输入口(即送风口215)连接,并通过输入口将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以通过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运输车厢2内进行热交换,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第二单元还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输出口(即回风口216)连接,用于接收运输车厢2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进一步可选的,参照图14,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即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冷凝方式包括风冷、水冷方式)等制冷机组的前端主机设备,用于完成对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的制冷或制热工作,生成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
需要强调的是,当需要对运输车厢2进行制热处理时,可以通过调节制冷机组的四通阀,将制冷模式变成制热模式。
第二装置的第一单元包括节流装置113、蒸发器114、风管121(包括送风风管以及回风风管)、安装在风管的风机122等多个器件,多个器件协同工作,以通过对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单元还可以包括过滤网131、气调装置132、电加热棒133、湿度调节器134以及调节风阀135等可以对气体进行调节的器件,用于对从回风风管中获取的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和/或新风进行调节,生成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其中,节流装置113包括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
第二装置的第二单元包括风管对接头143、调节风阀144、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144,并可以通过风管对接头143都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连接,送风风管141的风机将第一单元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送入运输车厢2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被送入运输车厢2后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回风风管142的风机与送风风管141的风机同步协调工作,用于获取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保证气体介质进行运输车厢2后,运输车厢2内的气压稳定。
其中,所有风管(包括送风风管141、回风风管142)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进行保温,以减少风管中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
为了更好配合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厢2内配置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保温的送风风管211以及回风风管212,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管212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214,送风风管211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单元与送风风管141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连接,在运输车厢2内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回风风管212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装置的回风风管142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连接,在隔热保温窗22打开后,将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输出运输车厢2。
参照图16,运输车厢2内的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布置在运输车厢2长端方向两侧;参照图17,运输车厢2的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布置在运输车厢2前端中部;参照图18,在图17的基础上,在运输车厢2中部增加了一个独立的风机247,用于增加运输车厢2尾部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流动,加快运输车厢2尾部的温度调节;参照图19,运输车厢2内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垂直布置在运输车厢2前端,通过插入具有通风的软管,将软管布置在运输的货物间,可以快速实现对运输货物的调温。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前,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都是关闭的。
连接好第二装置的第二单元与运输车厢2风管对接头143、213后,调温站1打开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完成调温站1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211、212的连接,第二装置的第一单元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进入运输车厢2,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当调温站1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后,调温站控制装置协同车载控制系统关闭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阻断运输车厢2与外界的连接之后,运输车厢2处于隔热保温状态。
进一步可选的,参照图15,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即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第一装置采用间接制冷模式,在制冷剂回路上至少有一个载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112、冷凝器111(冷凝方式包括风冷、水冷方式)、节流装置113、蒸发器114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装置、载冷剂泵115等间接制冷的制冷机组的前端主机设备,用于完成对载冷剂的制冷或制热工作,生成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
其中,节流装置113包括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
需要强调的是,当需要对运输车厢2进行制热处理,可以通过调节制冷机组的四通阀,将制冷模式变成制热模式。
第二装置的第一单元包括载冷剂流量的控制阀116、载冷剂的换热盘管117、风管121(包括送风风管以及回风风管)、安装在风管121的风机122等多个器件,多个器件协同工作,以通过对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热交换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其中,通过检测温度以及调节载冷剂流量控制阀116,可以控制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热交换,以生成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一单元还可以包括过滤网131、气调装置132、电加热棒133、湿度调节器134以及调节风阀135等可以对气体进行调节的器件,用于对从回风风管中获取的运输车厢2内的气体和/或新风进行调节,生成相应湿度、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第二装置的第二单元包括风管对接头143、调节风阀144、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送风风管141和回风风管142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144,并可以通过风管对接头143与运输车厢2的风管(送风风管211、回风风管212)连接,送风风管141的风机将第一单元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送入运输车厢2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被送入运输车厢2后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效果。
回风风管142的风机与送风风管141的风机同步协调工作,用于获取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保证气体介质进行运输车厢2后,运输车厢2内的气压稳定。
其中,所有风管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进行保温,以减少风管中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与环境的热交换。
为了更好配合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运输车厢2内配置使用塑胶保温管或保温棉保温的送风风管211以及回风风管212,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212管都具有可以控制风管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调节风阀214,送风风管211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单元与送风风管141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送风口215连接,在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内,回风风管212一端通过风管对接头213与第二装置的回风风管142连接,另一端与运输车厢2的回风口216连接,在隔热保温窗22打开之后,将运输车厢2内原有气体排出运输车厢2。
参照图16,运输车厢2内的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布置在运输车厢2长端方向两侧;参照图17,运输车厢2内的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布置在运输车厢2前端中部;参照图18,在图17的基础上,在运输车厢2中部增加了一个独立的风机247,用于增加运输车厢2尾部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流动,加快运输车厢2尾部的温度调节;参照图19,运输车厢2内风管、风机和调节风阀垂直布置在运输车厢2前端,通过插入具有通风的软管,将软管布置在运输的货物间,这样可以快速实现对运输货物的调温。
具体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前,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都是关闭的。
连接好第二装置的第二单元与运输车厢2风管对接头143、213后,调温站1打开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完成调温站1与运输车厢2的调温风管的连接,第二装置的第一单元产生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进入运输车厢2,与运输车厢2内原有的气体发生热交换,从而达到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
当调温站1完成对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后,调温站控制装置协同车载控制系统关闭运输车厢2内的隔热保温窗22、第二单元的调节风阀144以及运输车厢2的调节风阀214,阻断运输车厢2与外界的连接之后,运输车厢2处于隔热保温状态。
可选的,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调温站1还包括:
调温站控制装置,用于获取运输车厢2的信息,并根据运输车厢2的信息控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运输车厢2的信息包括运输车厢2内多个位置的温度和运输车厢2的预设温度;
通信装置,用于上传运输车厢2的调温信息至运输监管平台以及与车载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的调温站1还包括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一方面用于上传运输车辆(车牌)、运输货物、温度及调温信息至运输监管平台;另一方面,还可以与车载控制装置进行有线或/和无线通信,接收车载控制装置上传的信息,如运输车厢2的温度信息、运输货物要求的温度区间、预设温度、运输车厢2内相关调温设备状态、上次调温时间、上次调温温度、装货时间、装货地址、运输车厢2内温度检测装置的数量及安装区域位置、货物类型、关门时间、运输车厢2内货物数量、运输车厢2内货物重量、运输车厢2的密封口状态等,调温站1下发给车载控制装置指令:控制阀开启度、隔热保温窗开启/关闭、连接头闭锁/解除闭锁、温度调节器指令、风机控制指令等。
调温站1还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用于为所述运输车厢2和/或车载控制装置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源。
调温站1还包括调温站控制装置,调温站控制装置与运输车辆电气连接,运输车辆在于调温站控制装置连接接口处设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芯片,RFID芯片内包括运输车辆的信息。调温站控制装置包括RFID读写设备,其可以通过读取运输车辆的RFID芯片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运输车辆的信息包括车牌、车辆所有人、运输车厢2类型、容积、门的大小、门的数量、门的位置以及调温历史数据等。
调温站控制装置根据获取的运输车辆的信息以及通信装置获取的运输车厢2的信息(如运输车厢2内多个位置的温度和运输车厢2的预设温度),控制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对运输车厢2的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将本次调温信息写入RFID芯片。
可选的,调温站1具有自动锁闭及解除锁闭功能,其在检测到运输车辆停车并与调温站1第二装置连接牢靠之后,将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输入口、输出口、冷凝水排水口、供电和通信等连接头锁闭;并在完成调温之后,自动解除锁闭。
调温站1还可以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对服务区域的设备、车辆等进行监控,还可以通过地感线圈、摄像头或/和光电检测装置自动检测运输车辆的停车状态,并收取相关费用。
具体的,调温站1设置操作面板(如触摸屏操作面板),用户可以在操作面板上操作控制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制热服务。
当然,调温站1也可以提供APP(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调温站1上的二维码或者从相关网站下载APP,并通过APP控制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制热服务。
如用户通过地图软件或调温站1对应的APP,搜索到调温站1位置,获取调温站1的工作状态等信息,进行调温站1预约,在到达调温站1后,通过APP或操作面板控制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提供制冷/制热服务。
在制冷/制热服务完成后,调温站1通过APP、微信、短信、操作面板提示等方式通知用户服务已经完成,并通知用户支付服务费用,用户可通过刷卡(如银行卡、客户卡等)、扫码、APP等多种方式完成支付。
实施例2:
参照图6至图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装置,设于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包括运输车厢2,运输车厢2与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连接,以向运输车厢2输入温度调节介质;
该车载控制装置具体包括车载通信单元,车载通信单元用于与调温站1的调温站控制装置进行信号交互,信号包括运输车厢2的温度及相关设备状态信息。
车载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指令,该车载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调温控制。
本实施例的车载控制装置具体包括车载通信单元,车载通信单元一方面用于与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
其中,车载通信单元与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交互的信息包括运输车厢2的温度、相关设备状态信息等。
具体的,在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时,车载通信单元可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与调温站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向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发送信息并接收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下发的控制指令。
车载通信单元发送给调温站1通信单元的信息有且不限于:运输车厢2的温度信息、运输货物要求的温度区间、预设温度、上一次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时间、上一次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进行调节的预设温度、装货时间、装货地址、运输车厢2内温度检测装置的数量及安装区域位置、货物类型、关门时间、运输车厢2内货物数量、运输车厢2内货物重量、运输车厢2的密封件状态、运输车辆信息(车牌、载重量及储存空间、冷藏车级别等)、隔热保温窗状态、风机运行状态、温度调节介质管道阀门状态、节流装置、控制阀等控制车厢温度的器件的状态及其他信息。
车载通信单元可接收的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下发的指令有且不限于:控制阀开启程度指令、隔热保温窗开启/关闭指令、连接头闭锁/解除闭锁指令、控制节流装置、控制阀等温度调节器的指令、风机控制指令、风向调节指令、温度调节介质对接件闭锁指令。
在车载通信单元接收到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下发的控制指令之后,车载控制装置根据车载通信单元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运输车厢2的相应器件(如控制阀、隔热保温窗等)进行控制,完成对运输车厢2的温度的调节。
车载通信单元另一方面可以兼容多种信号(如移动信号、联通信号、电信信号等)和多种协议,如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等,具有与计算机服务器联网功能。
可选的,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和/或湿度。
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运输车厢2内调温口的位置、车厢门、运输货物内、运输车厢2顶棚等多个位置,一个运输车厢2内可以设置多个检测装置。
检测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车载通信单元连接,将其检测到的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发送至车载通信单元。
进一步可选的,检测装置还用于获取运输车厢2内的湿度,其可以将检测到的运输车厢2内的湿度发送至车载通信单元。
进一步可选的,检测装置还包括警报单元,用于在检测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距离超过预设值的情况下,发出警报。
若检测装置通过无线方式与车载通信单元连接,则检测装置还具有警报单元,该警报单元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在其检测到自己可能离开运输车厢2(即检测装置与运输车厢2的距离超过预设值)的情况下,检测装置或/和车载控制装置发出警报。
运输车厢2内安装的检测装置,需要在车载控制装置上进行设置,设置内容包括检测装置的相关型号参数及安装位置,对于无线连接的检测装置,需要在车载检测装置上进行相关参数配对。
具体的,车载检测装置形式上可以是但不限于车载终端,安装在驾驶室3内,可以显示运输车厢2的各检测位置的温湿度、预设温度、温度超限提前预警和报警。
车载控制装置具有北斗、GPS定位功能,具有自动记录车辆位置、温湿度数据、车厢门开启状态、车辆停车状态,具有数据回放、轨迹回放、停车状态监控。
可选的,车载控制装置与调温站1的直流电源电连接。
车载检测装置采用直流工作电源,具有多路供电,平常采用汽车供电,停车调温时,与调温站1的直流电源连接,采用调温站1提供的直流电工作。
实施例3:
参照图6至图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系统,该运输系统包括:
运输车辆,该运输车辆包括运输车厢2;以及上述的调温站1。
可选的,运输车厢2还具有上述的车载控制装置。
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有线或/和无线通信方式与运输车厢2的车载控制装置的车载通信单元通信,获取运输车厢2的信息,如当前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湿度、预设温度、运输货物温度区间、车厢内相关调温装置状态、运输车辆的车牌、运输车厢2的编号等。
同时,调温站1的调温站控制装置通过调温站1的通信装置以及车载控制装置的车载通信单元,与运输车厢2的车载控制装置协同,完成对设置于运输车厢2的相关调温装置的控制,如控制阀、隔热保温窗、温度调节介质管道连接头(如风管连接头、制冷剂管道连接头、载冷剂管道连接头等)、风机等。
可选的,运输车厢2还具有温度调节介质的输入口、输出口和冷凝水排水口23。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2的输入口连接,并通过输入口将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以通过控制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第二装置还与运输车厢2的输出口连接,以接收运输车厢2内排出的温度调节介质;第二装置还与运输车厢2的冷凝水排水口23连接,收集运输车厢2内调温时产生的冷凝水。
可选的,运输车厢2还具有温度调节介质管道(即载冷剂管道242、制冷剂管道241或风管)、控制阀(或调节风阀)、温度调节介质管道连接头。
其中,温度调节介质管道用于在调温站1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内之间传输温度调节介质,控制阀用于控制进入、流出运输车厢2内温度调节介质的流量,温度调节介质管道连接头用于保证调温站1第二装置与运输车厢2连接处的快速、安全、可靠连接。
可选的,在输入运输车厢2的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情况下,运输车厢2内还有蒸发器240和节流装置245,用于通过控制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a的热交换,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可选的,在输入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情况下,运输车厢2内还有换热盘管246、控制阀250、风机247,用于通过控制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b的热交换,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可选的,在输入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情况下,运输车厢2内还有风管(即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管212)、风机和调节风阀214,用于通过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使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可选的,运输车厢2还包括:隔热保温装置、隔热保温窗以及密封件;
隔热保温装置用于对运输车厢2内的制冷剂管道241、载冷剂管道242或风管(即送风风管211和回风风管212)进行隔热保温,隔热保温装置的材料包括不限于橡塑保温棉、保温棉、玻璃棉保温材料、发泡塑料制品、橡塑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岩棉、苯板、挤塑板、酚醛保温板、硅酸铝纤维棉;
隔热保温窗22具有电动开启/关闭功能,由车载控制装置控制,当调温站1对运输车厢2调温时,隔热保温窗22开启;调温完毕后,隔热保温窗22关闭;
运输车厢2还具有与隔热保温窗配套的隔热保温板21,一个从车厢顶部壁板穿出来的出风口的六个面,可以借用车厢正面、侧面壁板和顶部壁板三个面,出风口正面为隔热保温窗22的话,还有二个面需要用固定的隔热保温板21,这样才能保证,不做调温的时候,隔断运输车厢与外界的热交换。
密封件的材料至少包括保温材料,用于密封输入口、输出口和/或冷凝水排水口23。
密封件的材料可以包括保温材料,密封件可以是断桥隔热密封件,即密封件通过阻断热传递,减少运输车厢2通过输入口或输出口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以提升运输车厢2的保温效果。
具体的,运输车厢2内所有的管道、输入口、输出口、冷凝水排水口23以及与第二装置的连接件都进行隔热保温处理,接入运输车厢2的交流电、直流电、信号线、控制线和通信线也都进行密封处理。
可选的,运输车厢2两侧及底部厢板内还设有导流槽,便于调温气体循环,快速实现对运输货物的调温。
本发明实施例的运输系统中,调温站1的第一装置生产温度调节介质,调温站1的第二装置将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通过控制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调节运输车厢2内的温度,即调温站1将温度调节介质输入运输车厢2,运输车厢2不需要通过燃烧汽柴油获取温度调节介质,降低了制冷/制热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装置;
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产生温度调节介质;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与运输车厢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装置产生的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以通过控制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在所述运输车厢内进行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所述调温站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预设温度低于运输车厢内的温度;或者,所述预设温度高于运输车厢内的温度;
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包括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所述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装置、载冷剂泵;
所述第一装置,用于完成为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制冷或制热工作;
所述第二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抽载冷剂装置、载冷剂管道以及冷凝水回收管;所述载冷剂管道中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的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包括以下至少一者: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在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气体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口将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
所述第二装置还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并通过所述第一装置对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进行调温,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用于在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或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情况下,将第一装置产生的所述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或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转换成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所述第二单元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输入口将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以通过控制所述气体温度调节介质在所述运输车厢内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与所述运输车厢的输出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并通过对所述运输车厢排出的气体进行调温,产生相应温度的气体温度调节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站还包括:
调温站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并根据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控制所述第一装置和所述第二装置,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包括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和所述运输车厢的预设温度;
通信装置,用于上传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信息至运输监管平台,以及与车载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站还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用于为所述运输车厢和/或车载控制装置提供直流电。
9.一种车载控制装置,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设于运输车辆,所述运输车辆包括运输车厢,所述运输车厢与调温站的第二装置连接,以向所述运输车厢输入温度调节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装置包括车载通信单元;
所述车载通信单元用于与调温站的通信装置进行信息交互,所述信息包括所述运输车厢的温度及相关设备状态信息;
所述调温站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温度调节介质包括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
所述调温站中的第一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与载冷剂的热交换装置、载冷剂泵;
所述调温站中的第一装置,用于完成为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制冷或制热工作;
所述第二装置包括抽真空装置、抽载冷剂装置、载冷剂管道以及冷凝水回收管;所述载冷剂管道中具有可以控制管道内的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流通的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装置采用所述调温站提供的直流电源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和/或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调温站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指令,完成对所述运输车厢的调温控制。
13.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包括:
运输车辆,所述运输车辆包括运输车厢;
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温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厢还具有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控制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厢还具有所述温度调节介质的输入口和输出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厢还包括:隔热保温装置、隔热保温窗以及密封件;
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用于对所述运输车厢的温度调节介质管道进行隔热保温;
所述隔热保温窗具有电动开启/关闭功能,由所述车载控制装置控制,当调温站对所述运输车厢调温时,所述隔热保温窗开启;调温完毕后,所述隔热保温窗关闭;
所述密封件的材料至少包括保温材料,用于密封输入口和/或输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的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情况下,所述运输车厢内还有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输入所述运输车厢的所述温度调节介质为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情况下,所述运输车厢内还有换热盘管、控制阀和风机,用于通过控制所述载冷剂温度调节介质的热交换,使所述运输车厢内的温度趋向于预设温度。
CN202110815326.XA 2021-07-19 2021-07-19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Active CN113415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5326.XA CN113415123B (zh) 2021-07-19 2021-07-19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5326.XA CN113415123B (zh) 2021-07-19 2021-07-19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5123A CN113415123A (zh) 2021-09-21
CN113415123B true CN113415123B (zh) 2023-09-15

Family

ID=7772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5326.XA Active CN113415123B (zh) 2021-07-19 2021-07-19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512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9272A1 (fr) * 2004-04-26 2005-10-28 Serap Industries Installation de collecte et de transport de liquides refroidis, notamment de liquides alimentaires tels que du lait
CN101920643A (zh) * 2009-06-11 2010-12-22 统昶行销股份有限公司 充填式低温物流系统
JP2013083398A (ja) * 2011-10-11 2013-05-09 Sanwa Corporation:Kk 車載式保冷庫、該車載式保冷庫を備えた宅配用保冷車、該車載式保冷庫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及び該冷却システムを使用した車載式保冷庫の冷却方法
CN104276220A (zh) * 2013-07-12 2015-01-14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充冷式车箱与货柜、保温箱
CN208828501U (zh) * 2018-06-29 2019-05-07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充冷设备、充冷集装箱、充冷站、充冷桩及充冷车
CN211765171U (zh) * 2019-12-20 2020-10-27 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车及充冷系统
CN212353530U (zh) * 2020-06-02 2021-01-15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蓄冷箱
CN112432411A (zh) * 2020-11-10 2021-03-0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基于制冷站的冷链运输系统、冷藏车和制冷方法
CN212778015U (zh) * 2020-07-15 2021-03-23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9272A1 (fr) * 2004-04-26 2005-10-28 Serap Industries Installation de collecte et de transport de liquides refroidis, notamment de liquides alimentaires tels que du lait
CN101920643A (zh) * 2009-06-11 2010-12-22 统昶行销股份有限公司 充填式低温物流系统
JP2013083398A (ja) * 2011-10-11 2013-05-09 Sanwa Corporation:Kk 車載式保冷庫、該車載式保冷庫を備えた宅配用保冷車、該車載式保冷庫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及び該冷却システムを使用した車載式保冷庫の冷却方法
CN104276220A (zh) * 2013-07-12 2015-01-14 劲创股份有限公司 充冷式车箱与货柜、保温箱
CN208828501U (zh) * 2018-06-29 2019-05-07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充冷设备、充冷集装箱、充冷站、充冷桩及充冷车
CN211765171U (zh) * 2019-12-20 2020-10-27 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车及充冷系统
CN212353530U (zh) * 2020-06-02 2021-01-15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蓄冷箱
CN212778015U (zh) * 2020-07-15 2021-03-23 松下冷机系统(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充冷站用直膨式活塞并联制冷系统
CN112432411A (zh) * 2020-11-10 2021-03-0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基于制冷站的冷链运输系统、冷藏车和制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5123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3382B (zh) 混合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575887B (zh) 在运输冷藏系统中的参数控制以及用于运输冷藏系统的方法
US6895764B2 (e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pace
US1044227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frosting a heat exchanger
CN203652423U (zh) 一种模块式冷板冷藏运输装置
EP3010754B1 (en) Hybri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206186875U (zh) 一种新型的冷链蓄冷物流箱
JP4475584B2 (ja) 蓄熱式保冷車又は保冷庫及び蓄熱材供給システム
CN109311488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列车通信系统
US1090787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ergy efficient defrost of a transpor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evaporator
CN101585336A (zh) 分布式制冷系统
CN107128150A (zh) 一种蓄冷型lng重卡冷能利用空调系统
JP5076231B2 (ja) 保冷車の保冷方法、保冷システム
CN113415123B (zh) 调温站、车载控制装置、运输系统
US20160144763A1 (en) Eutectic device for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installing the eutectic device
CN109219552B (zh) 车用空调装置及车用空调装置的异常检测系统
CN204237036U (zh) 一种带有载冷剂盘管的冷板冷藏运输装置
CN204398814U (zh) 用于带有中置或后置发动机的机动车辆的制冷系统
CN207889482U (zh) 自动蓄冷的车载空调备用装置
US20220307874A1 (en) Environmental sensor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KR101861802B1 (ko) 사용자 단말의 어플을 이용한 냉동탑차의 냉동기 제어 시스템
CN206049468U (zh) 一种汽车及其温控系统及其冷藏装置
AU20223572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space to be temperature-controlled
US2022009748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ntaining cargo at an ultra-low temperature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US20230322476A1 (en) Low-powerwireless door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