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830B -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1830B
CN113411830B CN202110518517.XA CN202110518517A CN113411830B CN 113411830 B CN113411830 B CN 113411830B CN 202110518517 A CN202110518517 A CN 202110518517A CN 113411830 B CN113411830 B CN 113411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uxiliary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85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1830A (zh
Inventor
邝奕如
王键
姚楚婷
徐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85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1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1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1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04W52/023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according to average transmission signal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在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的过程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各自根据各自的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而相互之间不需要协调;或者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辅助信息,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时,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基站可以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速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由于配置了高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数(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layer,MIMO layer)、大带宽和多载波,会导致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或者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过大。
为了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需要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不同的信息交互。例如可以向基站发送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information),以便基站可以调整为终端设备配置的通信参数,例如最大辅小区数、最大天线层数MIMO layer和最大聚合带宽等,以解决当前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但是,对于多空口双连接(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MR-DC)的网络架构,通过两个接入网设备(主基站和辅基站)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业务传输。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以后,除了主基站需要调整为终端设备配置的通信参数,辅基站也需要调整为终端设备配置的通信参数,以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能够为终端设备配置合适最大MIMO layer数、最大SCell数目或者最大聚合带宽,以解决终端设备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在MR-DC的网络架构中,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MR-DC的网络架构中的辅节点设备(辅基站),该第二网络设备是MR-DC的网络架构中的主节点设备(主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由辅基站根据该过热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功耗辅助信息,由辅基站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具体地,如果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过热辅助信息;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本申请将以上两种场景下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都称为辅助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一辅助信息”,将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二辅助信息”。即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或者换句话说,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或者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终端设备请求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同理,第二辅助信息也可以有类似的理解。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主基站请求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
应理解,本申请中,第一辅助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的信息,此外,第一辅助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的功能,同理,第二辅助信息也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助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InformationTransferMRDC)消息中,该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可以看成一个容器(container),该第一辅助信息作为一种NR侧的上行专用控制信道消息(ul-DCCH-MessageNR)可以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中传输,该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还可以用于传输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和NR侧的失败信息(failureinformation)。
可选地,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即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的部分RRC消息不可以通过SRB3直接在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发送,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将第一辅助信息发送给辅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上报辅助信息之前,满足两个条件,终端设备才可以上报该辅助信息。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向网络设备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该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可选功能,在终端设备的实际实现中,有些终端设备选择开发此功能,则终端设备才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否则,终端设备不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在本申请中,默认为终端设备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第二,网络设备允许终端设备上报该辅助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在上报该辅助信息之前,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辅助信息的第一信息。
应理解,第一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上报的一种能力信息。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中,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指示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
还应理解,这里第一信息既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终端设备不需要分别向主基站和辅基站上报能力信息。换言之,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信息,主基站还可以将该第一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因此主基站和辅基站都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
可选地,这里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上报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相关辅助信息的能力,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的NR能力(UE-NR-capability)中,也即携带在NR能力容器(container)中。具体地,将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指示消息,包含在基站的NR能力容器container中,终端设备将该NR能力容器container消息发送给主基站,再由主基站转发给辅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就可以获取该第一信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或者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具体地,该第二信息可以是辅基站的配置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辅助信息,或者,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辅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辅助信息。
应理解,该第二信息为辅站侧的配置,只用于配置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配置,如类似的主站侧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当主站发送主站侧的配置信息给终端设备,则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定时器的取值。
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该定时器为辅站侧使用的定时器,只用于控制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使用的定时器,如类似的禁止定时器,用于控制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第二信息的发送过程中,由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可以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被配置了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即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的部分RRC消息可以通过SRB3直接在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发送,此时辅基站可以直接通过SRB3将第二信息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或者,当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SRB3时,辅基站可以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图4中示出的步骤403和步骤404。应理解,本申请对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消息类型不做限定。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二信息之后,确定可以上报辅助信息。例如,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且需要解决过热问题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与过热问题相关的辅助信息;或者,当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功耗辅助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应理解,在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之前,可以先上报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信息,这里称为“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上报的一种能力信息,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三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三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消息中,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应理解,这里第三信息既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终端设备不需要分别向主基站和辅基站上报能力信息,换言之,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三信息,主基站还可以将该第三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因此主基站和辅基站都可以根据第三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
还应理解,终端设备具有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不代表终端设备每次必须同时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在需要发送辅助信息的时候,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可选地,该第三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的EUTRA能力(UE-EUTRA-capability)中,也即携带在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中。具体地,将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指示消息,包含在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中,终端设备将该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发送给主基站,主基站就可以获取该第三信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
具体地,当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即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的一种能力,终端设备支持同时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或者不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即一个能力信息同时控制着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的能力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的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可以是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当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是不同的信息时,该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个消息载体上(如承载于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或者承载于不同的消息载体上。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第三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具体地,当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则表示主站侧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辅站侧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即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都由该第四信息配置。应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不代表终端设备每次必须同时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在需要发送辅助信息的时候,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还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定时器的取值。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该定时器为主站侧和辅站侧使用的定时器,用于控制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即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都受到该定时器的控制。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是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当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是不同的信息时,该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个消息载体上,或者承载于不同的消息载体上。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可以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的场景,或者,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的场景,换言之,该方法既可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的场景中,也可以用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的场景中。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该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该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在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的过程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各自根据各自的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而相互之间不需要协调;或者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辅助信息,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时,基站可以根据该过热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上报功耗辅助信息,基站可以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二辅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辅基站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辅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换言之,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中只包括辅基站配置调整的辅助信息,即辅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自己可以决定调整辅基站的配置,而不需要跟主基站有任何配置协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辅基站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辅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换言之,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中只包括辅基站配置调整的辅助信息,即辅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自己可以决定调整辅基站的配置,而不需要跟主基站有任何配置协商。
终端设备不但可以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还可以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在该种实施方式中,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辅助信息配置参数,辅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辅助信息配置参数,即主基站和辅基站各自接收各自的辅助信息,并且各自协调各自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发生过热时,终端设备分别上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主基站的配置参数;若终端设备上报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功耗较大时,为了降低功耗,终端设备上报用于降低功耗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主基站的配置参数;若终端设备上报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可选地,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可以承载相同的消息中或不同的消息中。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发送给主基站的第二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assistance information)中,终端设备发送给主基站的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 Information Transfer MRDC)消息中。
可选地,当主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之后,再将第一辅助信息发送给辅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只是从承载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的消息中获取第一辅助信息,对该消息不做任何处理,转发给辅基站,辅基站获取该第一辅助信息;又或者,主基站可以从承载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的消息中获取第一辅助信息之后,对该第一辅助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辅基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该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该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该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该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且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该上行辅小区数、该下行辅小区数、该上行聚合带宽、该下行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网络设备不获取该上行辅小区数、该下行辅小区数、该上行聚合带宽、该下行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辅基站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辅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中只包括辅基站配置调整的辅助信息,即辅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自己可以决定调整辅基站的配置,而不需要跟主基站有任何配置协商。
具体地,在该实现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多种情况:
(1)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不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不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给主基站时,辅基站仍可以获取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通过主基站获取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
(2)若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了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则辅基站可以自动忽略该些信息。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给主基站时,辅基站仍可以获取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并以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的为准,而忽略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通过主基站获取过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并以给主基站的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的为准,而忽略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3)若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则辅基站可以认为该信息只适用于辅基站侧,而非同时适用了主基站侧和辅基站侧。
具体的,该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该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辅小区数,该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辅载波数,该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辅载波数,该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该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以当前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为准,而不会利用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去和主基站协调。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以当前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为准,而不会利用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去和主基站协调。
具体的,NR辅基站接收的辅助信息中不只包括NR辅基站配置调整的第一辅助信息时,即NR辅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还可能接收到其他用于调整配置参数的辅助信息。此时,NR辅基站还需要跟LTE的主基站进行配置协商,此时NR辅基站可以发起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配置协调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在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的过程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各自根据各自的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而相互之间不需要协调;或者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辅助信息,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时,基站可以根据该过热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上报功耗辅助信息,基站可以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或者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配置定时器的取值。
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是否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是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和/或,所述第二信息和第四信息为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装置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装置的过热问题。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装置的处理时延、该装置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装置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装置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装置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装置的最大盲检次数、该装置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装置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二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二辅助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该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该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信息的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该装置请求的配置参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或者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该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该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该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该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该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该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该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该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且该第一辅助信息包括该上行辅小区数、该下行辅小区数、该上行聚合带宽、该下行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该处理单元不获取该上行辅小区数、该下行辅小区数、该上行聚合带宽、该下行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例如主基站)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例如辅基站)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该终端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地,该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的装置、第五方面的装置以及第六方面的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七方面的通信装置、第八方面的通信装置以及第九方面的通信装置;或者该系统包括上述第十方面的终端设备、第十一方面的网络设备以及第十二方面的网络设备。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当该通信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双连接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传输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传输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例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例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为了区分,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过热辅助信息”和“第二过热辅助信息”,表示包含不同信息内容的过热辅助信息。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和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等。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在移动通信系统100中,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该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家庭基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NR系统中的基站(gNode B,gNB),或者,还可以是构成基站的组件或一部分设备,如汇聚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应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是指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完成无线通信处理功能的芯片。
该移动通信系统100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还可以是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无人驾驶(self driving)、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智能电网(smart grid)、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智慧城市(smart city)以及智慧家庭(smart home)等场景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本申请中将前述终端设备及可应用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数据传输。对于下行数据传输,数据的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数据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后,会向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下行数据是否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对于上行数据传输,数据的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数据的接收设备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行数据后,会向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用于通知终端设备该上行数据是否被网络设备正确接收。对于D2D的信号传输,数据的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数据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数据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在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初始阶段,由于第四代(the for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和5G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网络会共存,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4G网络,运营商会部署通过4G接入网,即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5G接入网(NR)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业务传输的网络。另外也可以部署通过两个5G NR接入网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业务传输的网络。这种通过两个接入网设备同时为终端设备提供业务传输的网络架构称为多空口双连接(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MR-DC)。
具体地,如图2中的(a)图所示的网络架构,以LTE基站(eNB)为主基站(masternode),NR基站(gNB)为辅基站(secondary node),并且主基站连接到4G核心网(evolvedpacket core,EPC)的双连接方式(E-UTRAN-NR dual connectivity,EN-DC)。
如图2中的(b)图所示的网络架构,是以演进的LTE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 node B,Ng-eNB)为主节点,NR基站(gNB)为辅基站,并且主基站连接到5G核心网(5G core,5GC)的双连接方式(NG-RAN 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NGEN-DC)。
如图2中的(c)图所示的网络架构,是以NR基站为主基站,LTE基站为辅基站,并且主基站连接到5G核心网的双连接方式(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NE-DC)。
如图2中的(d)图所示的网络架构,是以一个NR基站为主基站,另外一个NR基站为辅基站,并且主基站连接到5G核心网的双连接方式(NR-NR dual connectivity,NR-DC)。
除了图2中所示的双连接的网络架构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更多的网络架构。例如NR独立(standard alone,SA)组网,即NR基站独立工作,并且NR基站连接到5G核心网的连接方式(NR SA);或者4G独立组网(long term evolution standard alone,LTE SA)场景,即LTE基站独立工作,并且LTE基站连接到4G核心网的连接方式。应理解,本申请将以双连接的网络架构为例,介绍传输信息的方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终端设备在高速数据传输的情况下,会出现过热问题。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可以通过降低终端设备的能力或配置来解决过热问题。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期望降低的能力或配置,供基站参考、进行重配。
或者,在高速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功耗可能较大。当终端设备功耗较大且有省电需求时,可以通过降低终端设备的能力或配置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用于通知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期望降低的能力或配置,供基站参考、进行重配。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的步骤包括步骤301和步骤302,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配消息。
具体地,该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可以包括过热相关的配置信息,例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给网络设备,以及过热相关的禁止定时器的取值等信息。
应理解,终端设备是否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给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换言之,当终端设备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给网络设备,即终端设备具有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的能力;反之,当终端设备不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给网络设备,即终端设备不具有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的能力,或者,终端设备具有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的能力,但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不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给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中禁止定时器的取值可以用于确定禁止定时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例如,在过热相关的禁止定时器运行时段内,终端设备不向网络设备发送任何过热辅助信息,在过热相关的禁止定时器运行时段之外,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任何过热辅助信息。
3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
若在301中,网络设备配置终端设备可以发送过热辅助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且过热相关的禁止定时器不在运行时段内,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是与终端设备过热辅助信息,用于网络设备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针对上述图2中介绍的四种不同的MR-DC网络架构的场景,终端设备上报的过热辅助信息不同。
具体地,当终端设备工作于图2中(a)图示出的EN-DC场景或者图2中(b)图示出的(NG)EN-DC场景下时,终端设备上报的过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上行链路(uplink,UL)和/或下行链路(downlink,DL)的终端设备的类型(UEcategory)。
其中,终端设备的类型可以包含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数(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layer,MIMO layer)数的信息,还可以包含带宽信息,以及其他传输速率相关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2)终端设备支持的UL和/或DL上的最大辅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数或者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的数目。
当终端设备工作在图2中(c)图示出的NE-DC或图2中(d)图示出的NR-DC场景下时,终端设备上报的过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终端设备支持的UL和/或DL的最大辅载波或最大Scell的数目;
(2)终端设备支持的UL和/或DL的每个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上每个服务小区的最大MIMO layer数;
(3)终端设备支持的UL和/或DL的每个频率范围FR的最大聚合带宽。
其中,在本申请中,频率范围可以包括低频FR1和高频FR2,例如,FR1可以是频段范围小于6GHz的频段,FR2可以是频段范围大于6GHz的频段。
当前在EN-DC场景或者NGEN-DC场景中,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设备的类型只能够用于调整主基站侧(LTE的基站)的配置,终端设备上报的最大Scell只可以用于调整主基站侧和辅基站(NR的基站)的辅载波数或者Scell数。但是,即使NR辅基站降低到1个Scell,NR辅基站还是可能配置了很大的带宽,或者很高的MIMO layer,或者多个天线端口(antennapanel/port)等。例如,对于NR辅基站,配置带宽一般为100M,LTE主基站的配置带宽可以为20M,当终端设备上报过热辅助信息之后,LTE主基站带宽降低为20M,但是NR辅基站的带宽仍然为100M,导致NR辅基站的功耗仍然很大,无法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而且,对于DC场景中基站的功耗而言,NR基站的功耗远远大于LTE基站,因此,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时,如果不能降低NR基站的功耗,调整NR基站的配置,导致NR基站的功耗仍然很大,无法有效解决NR基站的终端设备过热问题,以及NR基站的终端设备功耗降低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当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时,该方法可以将与终端设备的过热情况相关的辅助信息上报到网络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不但可以将过热情况相关的辅助信息上报到主基站侧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将过热情况相关的辅助信息上报到辅基站侧的网络设备,使得辅基站可以根据该辅助信息进行辅基站的配置,以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此外,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的场景中,用于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还可以应用于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实现将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功耗辅助信息上报到辅基站,使得辅基站可以根据该辅助信息进行辅基站的配置,或者还可以将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功耗辅助信息上报到主基站,使得主基站和辅基站都可以根据该辅助信息进行参数配置,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本申请对该信息传输的方法应用的场景不做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例传输信息的方法400的示意性交互图。下面,对方法400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主基站和辅基站)作为执行方法400的执行主体为例,对方法400进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执行方法400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和应用于主基站和辅基站的芯片。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任一种网络连接架构,例如不限于图2中列举的任一种可能的网络连接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401,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402,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辅基站接收主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息。
具体地,如果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过热辅助信息;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与降低功耗相关的功耗辅助信息,本申请将以上两种场景下终端设备上报的信息都称为辅助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介绍中,将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一辅助信息”,将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二辅助信息”。即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主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在终端设备上报辅助信息之前,满足两个条件,终端设备才可以上报该辅助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具有向网络设备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该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可选功能,在终端设备的实际实现中,有些终端设备选择开发此功能,则终端设备才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否则,终端设备不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在本申请中,默认为终端设备具有上报辅助信息的能力。
第二,网络设备允许终端设备上报该辅助信息。因此,终端设备在上报该辅助信息之前,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辅助信息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上报辅助信息之前,可以先上报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信息,本申请中称为“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上报的一种能力信息,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消息中,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指示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应理解,这里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上报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相关辅助信息的能力,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的NR能力(UE-NR-Capability)中,也即携带在NR能力容器(container)中。具体地,将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指示消息,包含在NR能力容器container中,终端设备将该NR能力容器container发送给主基站,再由主基站转发给辅基站,辅基站就可以获取该第一信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
应理解,上述步骤401和402中,主基站可以只是转发该终端设备发送给辅基站的第一信息,主基站可以不获取该第一置消息的内容,不对第一信息做任何处理,也可以对该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辅基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的MRDC能力(UE-MRDC-Capability)中,也即携带在MRDC能力容器(container)中。具体地,将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指示消息,包含在MRDC能力容器container中,终端设备将该MRDC能力容器container发送给主基站,再由主基站转发给辅基站,主基站和/或辅基站就可以获取该第一信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
应理解,上述步骤401和402中,主基站可以只是转发该终端设备发送给辅基站的第一信息,主基站可以不获取该第一信息的内容,不对第一信息做任何处理,也可以对该第一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辅基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403,辅基站向主基站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辅基站发送的第二信息。
404,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主基站发送的该第二信息。
具体地,该第二信息可以是辅基站的配置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辅助信息,或者,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辅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辅助信息。
应理解,该第二信息为辅站侧的配置,只用于配置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配置,如类似的主站侧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当主站发送主站侧的配置信息给终端设备,则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定时器的取值。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该定时器为辅站侧使用的定时器,只用于控制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主站侧可以有其单独的使用的定时器,如类似的禁止定时器,用于控制主站侧的相关辅助信息(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以上介绍了第二信息的内容,在第二信息的发送过程中,由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的第二信息可以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被配置了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即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的部分RRC消息可以通过SRB3直接在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发送,此时辅基站可以直接通过SRB3将第二信息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应理解,SRB用于传输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RRC消息可以分别在SRB0、或SRB1、或SRB2、或SRB3上传输。其中,SRB3用于传输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的RRC消息,例如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和失败信息(failureinformation)。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SRB3时,辅基站可以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图4中示出的步骤403和步骤404。应理解,本申请对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消息类型不做限定。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二信息之后,确定可以上报第一辅助信息。例如,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且需要解决过热问题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与过热问题相关的辅助信息;或者,当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终端设备可以上报功耗辅助信息。
例如,对于EN-DC场景,辅基站为NR基站,主基站为LTE基站。NR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中的能力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配置信息),配置终端设备可以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并在该第二信息中配置禁止定时器的取值。NR基站可以通过LTE基站将该第二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SRB3将第二信息直接发送给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步骤403和404中,主基站可以只是转发该辅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可以不获取该第二信息的内容,不对该第二信息做任何处理,也可以对该第二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405,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
406,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助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辅助信息。
407,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相应地,辅基站接收主基站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中,第一辅助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的信息,此外,第一辅助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具体地,前述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的场景,或者,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的场景,即图4中介绍的传输信息的方法既可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的场景中,也可以用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的场景中。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助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 Information Transfer MRDC)消息中,该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可以看成一个容器(container),该第一辅助信息作为一种NR侧的上行专用控制信道消息(ul-DCCH-MessageNR)可以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中传输,该MRDC上行信息传输消息还可以用于传输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和NR侧的失败信息(failureinformation)。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bearer,SRB3),即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的部分RRC消息不可以通过SRB3直接在终端设备和辅基站之间发送,此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主基站的转发,将第一辅助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应理解,本申请对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消息类型不做限定。
应理解,上述步骤406和407中,主基站可以只是转发该终端设备发送给辅基站的第一辅助信息,可以不获取该第一辅助信息的内容,不对该第一辅助信息做任何处理,也可以对该第一辅助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终端设备请求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同理,第二辅助信息也可以有类似的理解。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请求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终端设备请求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
可选地,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aggregated bandwidth、下行最大聚合带宽aggregated bandwidth、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所述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信息都是可能的信息种类,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此。
具体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高频FR2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高频FR2的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该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为所有上行载波的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该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为所有下行载波的最大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示例性的可以为K0的值(K0为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在的时隙,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时隙间隔或时隙差)或K1的值(K1为PDSCH所在的时隙,与对应的HARQ-ACK反馈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时隙间隔或时隙差)或K2的值(K2为PDCCH所在的时隙,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时隙间隔或时隙差);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示例性的可以为最大天线端口antenna panel/port数(如上行最大天线端口数,下行最大天线端口数,低频FR1最大天线端口数,高频FR2最大天线端口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示例性的可以为DRX周期的值(如DRX的短周期值或DRX的长周期值),或者可以为On Duration定时器(drx-on Duration Timer)的值,或者可以为Inactivity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的值,等其他DRX相关定时器的值。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确定出现过热时,终端设备向辅基站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是过热辅助信息。过热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是可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过热问题的配置参数。应理解,终端设备在和主基站和辅基站建立连接时,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获取到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能力(radio capability),终端设备在过热情况下上报的配置参数小于该无线通信能力对应的配置参数,或者,终端设备在过热情况下上报的配置参数小于当前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
例如,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或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辅基站获取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或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例如,终端设备在非过热情况下,可以支持辅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或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为4。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时,终端设备向辅基站的第一辅助信息中指示当前终端设备期望的临时配置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或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为2,换言之,当辅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小于或等于2时,可以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辅基站可以参考该第一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大于或等于或小于2的上行最大MIMO layer数和下行最大MIMOlayer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或者,当终端设备功耗过大时,终端设备向辅基站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是用于降低功耗的功耗辅助信息。功耗辅助信息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是可以降低终端设备功耗的配置参数。应理解,终端设备在和主基站和辅基站建立连接时,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获取到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能力(radio capability),终端设备在需要降低功耗的情况下上报的配置参数小于该无线通信能力对应的配置参数,或者,终端设备在需要降低功耗的情况下上报的配置参数小于当前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该第一辅助信息将用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所需要的参数上报给辅基站,辅基站可以获取该参数。
408,辅基站根据该第一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通过以上步骤,辅基站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辅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中只包括辅基站配置调整的辅助信息,即辅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自己可以决定调整辅基站的配置,而不需要跟主基站有任何配置协商。
具体地,在该实现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多种情况:
(1)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不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可以包括低频FR1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和高频FR2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一个或多个。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不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给主基站时,辅基站仍可以获取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通过主基站获取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
(2)若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了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则辅基站可以自动忽略该些信息。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给主基站时,辅基站仍可以获取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并以给主基站的过热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的为准,而忽略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通过主基站获取过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并以给主基站的功耗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的为准,而忽略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3)若辅基站接收终端设备的第一辅助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则辅基站可以认为该信息只适用于辅基站侧,而非同时适用了主基站侧和辅基站侧。
具体的,该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辅小区数,该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辅小区数,该上行最大辅载波数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辅载波数,该下行最大辅载波数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辅载波数,该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为辅基站侧的上行最大聚合带宽,该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为辅基站侧的下行最大聚合带宽。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上述任何一种信息,当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上报过热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以当前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为准,而不会利用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去和主基站协调。
或者,当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上报功耗辅助信息时,辅基站仍可以以当前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为准,而不会利用第一辅助信息中终端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去和主基站协调。
具体的,NR辅基站接收的辅助信息中不只包括NR辅基站配置调整的第一辅助信息时,即NR辅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之后,还可能接收到其他用于调整配置参数的辅助信息。此时,NR辅基站还需要跟LTE的主基站进行配置协商,此时NR辅基站可以发起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配置协调过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以上介绍了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与辅基站相关的辅助信息的过程,该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上步骤401至步骤408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本申请对步骤401至步骤408中执行顺序或者包括的内容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在方法400中,主要以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为例进行描述,在该实现过程中,对主基站的行为不做限定。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向主基站上报能力信息,告诉主基站自身具备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主基站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二辅助信息的配置信息。当终端设备需要解决过热问题或需要降低功耗时,终端设备除了向辅基站上报前述的第一辅助信息之外,还可以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过热辅助信息,由辅基站根据该过热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功耗辅助信息,由辅基站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传输信息的方法500的示意性交互图。下面,对方法500的每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主基站和辅基站)作为执行方法500的执行主体为例,对方法500进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执行方法500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和应用于主基站和辅基站的芯片。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任一种网络连接架构,例如不限于图2中列举的任一种可能的网络连接形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501,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
应理解,在终端设备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之前,可以先上报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信息,这里称为“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上报的一种能力信息,在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三信息的过程中,该第三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消息中,该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应理解,这里第三信息既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还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终端设备不需要分别向主基站和辅基站上报能力信息,换言之,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三信息,主基站还可以将该第三信息发送给辅基站,因此主基站和辅基站都可以根据第三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具有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
应理解,终端设备具有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的能力,不代表终端设备每次必须同时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在需要发送辅助信息的时候,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可选地,该第三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的EUTRA能力(UE-EUTRA-capability)中,也即携带在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中。具体地,将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的指示消息,包含在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中,终端设备将该EUTRA能力容器container发送给主基站,主基站就可以获取该第三信息,从而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辅助信息。
具体地,当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即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的一种能力,终端设备支持同时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或者不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的能力,即一个能力信息同时控制着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的能力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的能力。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可以是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当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是不同的信息时,该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个消息载体上(如承载于终端设备能力信息消息中),或者承载于不同的消息载体上。
具体地,在以上步骤501中,可以参见图4中的步骤401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502,主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四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主基站发送的该第四信息。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第三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终端设备上报一辅助信息和/或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具体地,当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则表示主站侧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辅站侧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即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都由该第四信息配置。应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不代表终端设备每次必须同时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在需要发送辅助信息的时候,终端设备可以发送第二辅助信息和第一辅助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全部。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还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配置定时器的取值。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四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能够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所述第二辅助信息,该定时器为主站侧和辅站侧使用的定时器,用于控制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的发送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的发送,即主站侧的第二辅助信息上报和辅站侧的第一辅助信息上报都受到该定时器的控制。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是同一种信息,或者是不同的信息。
可选地,当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是不同的信息时,该第四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承载于同一个消息载体上,或者承载于不同的消息载体上。
可选地,该第四信息可以携带在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
503,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辅助信息和/或第二辅助信息。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一辅助信息”,将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的辅助信息称为“第二辅助信息”。即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主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
504,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辅助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辅助信息。
505,主基站向辅基站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相应地,辅基站接收主基站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一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应理解,第一辅助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辅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的信息,此外,第一辅助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的功能,具体地,关于第一辅助信息的相关介绍可以参照方法400中的描述,为了简便,此处不再赘述。
507,终端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二辅助信息,相应地,主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二辅助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中,第二辅助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主基站请求的配置参数的信息,或者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终端设备请求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此外,第二辅助信息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的功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该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或者该第二辅助信息是过热辅助信息,该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具体地,前述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的场景,或者,终端设备需要降低功耗的场景,即图5中介绍的传输信息的方法500既可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的场景中,也可以用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的场景中,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二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 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aggregated bandwidth、下行最大聚合带宽aggregated bandwidth、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所述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应理解,以上列举的信息都是可能的信息种类,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此。
506,辅基站根据该第一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辅基站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辅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508,主基站根据该第二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主基站通过第二辅助信息获取了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主基站就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通信参数,以解决或缓解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应理解,以上介绍了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与辅基站相关的辅助信息、以及终端设备向主基站上报与主基站相关的辅助信息的过程,该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上步骤501至步骤51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本申请对步骤501至步骤510中执行顺序或者包括的内容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不但可以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还可以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该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上述步骤503至508。
可选地,在该种实施方式中,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辅助信息配置参数,辅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辅助信息配置参数,即主基站和辅基站各自接收各自的辅助信息,并且各自协调各自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发生过热时,终端设备分别上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主基站的配置参数;若终端设备上报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功耗较大时,为了降低功耗,终端设备上报用于降低功耗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主基站的配置参数;若终端设备上报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可选地,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可以承载相同的消息中或不同的消息中。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发送给主基站的第二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assistance information)中,终端设备发送给主基站的第一辅助信息可以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 Information Transfer MRDC)消息中。
可选地,当主基站接收到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之后,再将第一辅助信息发送给辅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只是从承载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的消息中获取第一辅助信息,对该消息不做任何处理,转发给辅基站,辅基站获取该第一辅助信息;又或者,主基站可以从承载第一辅助信息和第二辅助信息的消息中获取第一辅助信息之后,对该第一辅助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其他消息载体发送给辅基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且以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时,主基站可以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具体地,终端设备上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指示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适用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该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期望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参数。此时,主站需要对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参数进行协调。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发生过热时,终端设备分别上报用于解决终端设备过热问题的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和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终端设备功耗较大时,为了降低功耗,终端设备上报用于降低功耗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若终端设备上报主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和辅基站的终端设备辅助信息,主基站可以根据终端设备期望的配置参数,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参数。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例传输信息的方法,通过终端设备向辅基站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向主基站上报第二辅助信息,在基站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的过程中,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各自根据各自的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而相互之间不需要协调;或者主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辅助信息,协调主基站和辅基站的配置,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发生过热问题时,基站可以根据该过热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有效解决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功耗较大需要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时,上报功耗辅助信息,基站可以根据该功耗辅助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新的通信参数,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以上结合图1至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传输信息的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6至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传输信息的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6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描述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装置6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10和通信单元620。
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通信单元620,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该通信单元620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620还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或者该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配置定时器的取值。
具体地,该定时器可以是禁止定时器。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中定时器的取值,确定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和非运行时段。以便终端设备可以在该禁止定时器的非运行时段内,发送第一辅助信息,在该禁止定时器的运行时段内,不发送第一辅助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610还用于确定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通信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620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是否支持上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620还用于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装置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具体地,该处理单元61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5,该通信单元62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1、404和406,或者,该处理单元61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3,该通信单元62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1、502、504和507。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400和方法5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此处不加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7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描述的主基站,也可以是应用于主基站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装置7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主基站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
通信单元71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该通信单元710,还用于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71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710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710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信息,该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该处理单元720,用于根据该第二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710还用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和/或该第二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710还用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二辅助信息。
具体地,该通信单元71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1、402、403、404、406和407,或者,该通信单元71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1、502、504、505和507,该处理单元72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8。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400和方法5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此处不加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800可以对应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描述的辅基站,也可以是应用于辅基站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装置8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主基站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如图8所示,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
通信单元810,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该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该装置请求的配置参数。
处理单元820,用于根据该第一辅助信息,为该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单元810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该第一辅助信息之前,该通信单元810还用于: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支持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时,该通信单元810还用于: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或者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其中,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能够上报该第一辅助信息。
具体地,该通信单元81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2、403和407,该处理单元82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8;或者,该通信单元81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5,该处理单元820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6。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400和方法5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此处不加赘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10和收发器920。可选地,该装置900还包括存储器930。其中,处理器910、收发器920和存储器9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9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910用于从该存储器9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920收发信号。
处理器910用于执行存储器9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9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9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910。收发器920可以通过收发电路的方式来实现。
上述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天线940,用于将收发器9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或者将下行数据或下行控制信令接收后发送给收发器920进一步处理。
应理解,该装置9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或方法500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900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装置900中的各模块实现方法400或方法500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地,该存储器930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910在执行该程序代码时,控制该处理器91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5,或者用于执行方法500中的503;该收发器920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401、404和406,或者,执行方法500中的501、502、504和507。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400和方法5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此处不加赘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网络设备1000(例如基站、CU或者DU)包括处理器1010和收发器1020。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000还包括存储器1030。其中,处理器1010、收发器1020和存储器103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1010用于从该存储器1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1020收发信号。
上述处理器1010和存储器1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站、CU或者DU的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1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1010。收发器1020可以通过收发电路的方式来实现。
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天线1040,用于将收发器1020输出的下行数据或下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或者将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接收后发送给收发器820进一步处理。
应理解,该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或者方法500中的主基站、辅基站,该装置1000也可以是应用于基站的芯片或组件。并且,该装置1000中的各模块实现图4中方法400或图5中方法500中的相应流程,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方法400和500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物理实体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对应一个物理实体,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物理实体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5)

1.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辅助信息,所述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或过热辅助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二辅助信息,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所述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所述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
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间的时隙间隔K0值;
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与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之间的时隙间隔;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时隙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InformationTransferMRDC)消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信令无线承载3(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
12.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所述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或过热辅助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辅助信息,所述第二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二辅助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所述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所述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
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间的时隙间隔K0值;
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与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之间的时隙间隔;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时隙间隔。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InformationTransferMRDC)消息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信令无线承载3(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
23.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获取所述上行最大辅小区数、所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所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所述下行最大聚合带宽中的任意一种信息。
24.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辅助信息,所述第一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是功耗辅助信息或过热辅助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辅节点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能够上报所述第一辅助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耗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节省所述终端设备的功耗,所述过热辅助信息用于指示解决所述终端设备的过热问题。
28.根据权利要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参数信息:
上行最大辅小区数、下行最大辅小区数、上行最大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天线层MIMOlayer数、下行最大MIMO layer数、上行最大聚合带宽、下行最大聚合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域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非连续性接收DRX的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对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听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搜索空间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的最大盲检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辅小区或辅小区组的激活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相关的参数、RRC连接释放请求的参数;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时延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之间的时隙间隔K0值;
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与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之间的时隙间隔;
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与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之间的时隙间隔。
29.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息携带在MRDC上行信息传输(ULInformationTransferMRDC)消息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没有被配置信令无线承载3(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3)。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18517.XA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411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517.XA CN113411830B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0949.0A CN111836302A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2110518517.XA CN113411830B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0949.0A Division CN111836302A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830A CN113411830A (zh) 2021-09-17
CN113411830B true CN113411830B (zh) 2022-03-29

Family

ID=7291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8517.XA Active CN113411830B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910330949.0A Pending CN111836302A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80030368.6A Pending CN113826431A (zh) 2019-04-23 2020-04-17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0949.0A Pending CN111836302A (zh) 2019-04-23 2019-04-23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80030368.6A Pending CN113826431A (zh) 2019-04-23 2020-04-17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4599A1 (zh)
EP (1) EP3930399A4 (zh)
JP (1) JP7248816B2 (zh)
CN (3) CN113411830B (zh)
WO (1) WO2020216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1830B (zh) * 2019-04-23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54517A (zh) * 2020-11-24 2022-05-2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过热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WO2022141502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20152062A (ko) * 2021-05-07 2022-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네트워크 변경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3315554B (zh) * 2021-06-03 2022-07-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上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47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系统中的drx协调机制
WO2018056623A1 (en) * 2016-09-22 2018-03-29 Lg Electronics Inc. Handling of conflict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9246824A (zh) * 2017-05-04 2019-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61212B1 (en) * 2014-06-23 2020-09-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ponsored data service to a user
JP6586091B2 (ja) * 2014-08-04 2019-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EP3565298B1 (en) * 2017-01-13 2022-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US10368384B2 (en) * 2017-08-09 2019-07-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Asymmetric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US10785817B2 (en) * 2017-09-28 2020-09-22 Apple Inc. Signaling radio bearer type 3 (SRB3) and secondary cell group (SCG) failure handling
CN109996351B (zh) * 2017-12-29 2020-1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US11071025B2 (en) * 2018-06-29 2021-07-20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Cell handover with minimum mobility interruption
CN112956230B (zh) * 2018-10-30 2024-04-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nr-dc中的测量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EP3909388A1 (en) * 2019-01-21 2021-11-17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11565464B (zh) * 2019-02-14 2024-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411830B (zh) * 2019-04-23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47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系统中的drx协调机制
WO2018056623A1 (en) * 2016-09-22 2018-03-29 Lg Electronics Inc. Handling of conflict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9246824A (zh) * 2017-05-04 2019-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0399A1 (en) 2021-12-29
JP2022526319A (ja) 2022-05-24
JP7248816B2 (ja) 2023-03-29
CN113411830A (zh) 2021-09-17
US20220174599A1 (en) 2022-06-02
CN113826431A (zh) 2021-12-21
CN111836302A (zh) 2020-10-27
WO2020216132A1 (zh) 2020-10-29
EP3930399A4 (en) 2022-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1830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529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446209B1 (ko) 단일의 라디오 사용자 장비를 통한 듀얼 액티브 접속들
CN111565464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774789B2 (en) Enhanced discontinuous mode operation with shared radio frequency resources
US8817641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for detecting and avoiding in-device interference
EP391083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harq feedback between terminal nodes
US202001631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4486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전력 소모 감소 방법 및 장치
CN109587705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278137A (zh) 上行资源的授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980023B2 (en) Reporting information
CN111885717B (zh) 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3261385B (zh) 无线通信中的灵活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监测
CN1124690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2553586A (ja) 測定管理方法及び装置、通信デバイス
WO2020164502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09092B (zh) 终端
CN11420827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63139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412213B (zh)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3020964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413253A1 (en) Channel Stat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314326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525378B (zh) 一种载波聚合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