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2213B -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2213B
CN115412213B CN202110686797.5A CN202110686797A CN115412213B CN 115412213 B CN115412213 B CN 115412213B CN 202110686797 A CN202110686797 A CN 202110686797A CN 115412213 B CN115412213 B CN 115412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umber
mimo layer
maximum
terminal devic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67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12213A (zh
Inventor
王碧钗
李雪茹
邝奕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228150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31902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4712 priority patent/WO20222530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2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2213A/zh
Priority to US18/521,86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9783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12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2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该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通过上述方法,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可以直接切换或者动态调整激活CC上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对系统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比如超高清视频传输、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等业务对下行链路(downlink,DL)容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多元化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进一步提升下行容量。
目前,商用终端一般可以支持多个频带(比如1.8GHz、2.1GHz、2.6GHz、3.5GHz、4.9GHz等),各频带分别部署射频链路和天线,整体来看射频链路和天线数比较多,比如高端智能手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商用终端一般可以配置大于10个接收天线端口。利用下行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可以实现多个频点的协作传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下行吞吐量。尽管如此,终端单一频带的下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传输层数受限于该频带的接收天线端口数,目前商用终端的单一频带一般仅能支持2个或者4个接收天线端口,终端配置的较多的射频链路和天线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进一步提升下行吞吐量,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采用终端射频/天线池化方案,使得终端设备的射频链路和天线可以在不同频带间进行切换,以灵活调整各频带可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层数,同时不额外增加射频/天线。通常,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进行能力上报时会上报多个载波组合,以及每个载波组合中终端设备在各载波上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层数能力。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能力,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配置下行数据传输参数,包括下行数据传输的载波组合以及各载波对应的最大下行传输层数,然后,基站根据配置的参数调度下行数据传输。
在目前的载波聚合机制中,基站激活或者去激活一个或多个频带后,为了改变最大下行传输层数,基站需要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重新配置下行数据传输参数,导致重配时延较大,重配期间的数据传输受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配置下行数据传输参数导致时延和开销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该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该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该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PDSCH配置和终端能力进行增强,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可以直接切换或者动态调整激活CC上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第二CC。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自由切换使用的最大MIMO层数,网络设备不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RRC重配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该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这样,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CC支持上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动态上报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动态指示该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不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上报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该RRC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该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该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通过上述方法,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第二CC。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不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上报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该RRC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该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该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通过上述方法,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终端设备可以动态上报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动态指示该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第二CC。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不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上报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该第一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该最大MIMO层数列表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该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该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PDSCH配置和终端能力进行增强,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可以直接切换或者动态调整激活CC上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也就是说,当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自由切换使用的最大MIMO层数,网络设备不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RRC重配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发送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这样,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动态上报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动态指示该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终端设备在该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网络设备不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还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该RRC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该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通过上述方法,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发送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终端设备在该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网络设备不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还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该RRC信令配置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通过上述方法,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终端设备可以动态上报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动态指示该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该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发送PDSCH,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在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终端设备在该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充分利用接收天线端口,提高数据吞吐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网络设备不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因此,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导致的时延和开销。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MAC CE,该MAC CE指示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还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也就是说,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以及用于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终端设备的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网络设备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网络设备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以及用于与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网络设备的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提及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示例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芯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上述第七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方面可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针对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的各种可能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调度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如:100兆赫兹(MHz))。其中,每个CC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cell),一个CC可以对应于1个小区。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协议规定一个终端可以被配置多个CC(例如:最多可以被配置5个CC或者32个CC等),在终端设备的多个CC中,其中一个CC可以被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是终端设备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的小区,或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重建的小区,或是在切换(handover)过程中指定的主小区。PCell负责与终端之间的RRC通信。其余CC被称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SCell是在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2.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系统带宽的一部分。系统带宽可以指一个载波的带宽,系统带宽可以很大,例如:可以为200MHz或者400MHz,有些终端设备支持不了这么大的系统带宽,因此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设备配置BWP(系统带宽的一部分),例如20MHz,终端设备可以在20MHz上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BWP可以分为下行(downlink BWP,DL BWP)和上行BWP(uplink BWP,UP BWP)。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配置多个DL BWP以及多个UL BWP,并且激活(active)至少一个DL BWP和激活至少一个UL BWP,终端在激活的DL BW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下行控制信令,下行数据;终端在激活的UL BWP上发送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上行控制信令,上行数据,调度请求(scheluing request,SR),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e,CQI)反馈等。
3.MIMO层数:也可以称为传输层、空间层、层、传输流、空间流、流数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信道估计所得到的信道确定信道矩阵的秩(rank)。网络设备可以参考终端设备反馈的信道矩阵的秩,确定用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时能够使用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通常情况下,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通信时能够使用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可以由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发射天线端口数以及终端设备所配置的接收天线端口数决定。例如,最大下行MIMO层数可以小于或等于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发射天线端口数和终端设备所配置的接收天线端口数中较小的那个数。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其中,本申请所述方法和装置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在本申请中的描述中,“至少一个(种)”是指一个(种)或者多个(种),多个(种)是指两个(种)或者两个(种)以上。
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架构,所述通信系统的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其中,终端设备120可以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110可以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 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或PHCP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R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12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驾驶、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本申请中将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设备及可设置于前述终端设备的芯片统称为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终端可以同时工作在多个频率资源单元(CC或者BWP)上,例如:终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CC(或者BW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或者,在一个或多个CC(或者BWP)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信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述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侧行链路通信系统(Sidelink)或者未来演进的其它通信系统,如6G系统。其中,5G的无线空口技术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5G系统也可称为NR系统。
目前,每个运营商具有多个连续或不连续频点的频谱,载波聚合技术通过将多个连续或非连续的分量载波聚合成更大的带宽,以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满足移动终端用户更高的传输速率需求。
随着终端设备对业务传输速率以及数据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网络设备更需要终端设备上报其载波聚合能力。例如,在LTE网络中,载波聚合技术将2至5个LTE分量载波CC聚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提高上下行传输速率。载波聚合能力可以包括n种频带组合,n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每一种频带组合中,包括不同类别的频带(band,也称为频段),每一种频带对应不同类别的载波组合,不同类别的载波组合对应不同的载波个数,载波带宽,子载波间隔以及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层数等。
例如,终端设备的载波聚合能力可以包括频带组合1和频带组合2。频带组合1中包括频带1、频带2、以及频带3,其中频带1对应的载波组合为A类别,可以表示终端设备下行只支持一个载波,频带2对应的载波组合为B类别,可以表示终端设备下行支持两个CC的载波聚合,频带3对应的载波组合为C类别,可以表示终端设备下行支持三个CC的载波聚合。频带组合2中包括频带1、频带2以及频带3,其中频带1对应的载波组合为A类别,频带2对应的载波组合为D类别,可以表示终端设备下行支持四个CC的载波聚合,频带3对应的载波组合为E,可以表示终端设备下行支持5个CC的载波聚合。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个频带来说,如果其对应的载波组合和能力参数相同,其表示相同的频带(例如频带1),如果其对应的载波组合以及能力参数的不同,其表示不同的频带(例如频带2和频带3)。网络设备在获取到终端设备的载波聚合能力后,就可以知道终端设备具体支持哪些频带的组合,可以据此为终端设备进行合适的载波聚合配置。
通常,终端设备接入小区后,可以通过RRC信令进行终端能力上报。其中,终端能力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载波组合,以及每个载波组合中各分量载波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等。例如,终端设备上报3个不同的载波组合,每个载波组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C,其中,第一载波组合包含CC1、CC2,第二载波组合包含CC1,第三载波组合包含CC1、CC2、CC3。此外,针对每个CC,终端设备还会上报终端设备在该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层数能力,即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最大MIMO层数(maxNumberMIMO-LayersPDSCH),其中,PDSCH最大MIMO层数也可以称为最大下行MIMO层数。将PDSCH最大MIMO层数记为M,例如,第一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4、CC2对应的M=4;第二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8;第三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4、CC2对应的M=2、CC3对应的M=2。
目前,NR系统协议支持终端设备上报可以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该上报的粒度为载波级别,即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适用于一个分量载波CC。如果该CC上有多个BWP,则表示这多个BWP都支持这个相同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
在终端设备上报能力之后,网络设备会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配置PDSCH参数,包括传输PDSCH的载波组合,以及各载波对应的最大下行传输层数,即最大MIMO层数(maxMIMO-Layers)。将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记为N,则各载波对应的N值应小于等于该载波对应的M值。示例性地,网络设备配置的用于PDSCH传输的载波组合为CC1、CC2、CC3时,例如,CC1对应的N=4、CC2对应的N=2、CC3对应的N=2,即当CC1、CC2、CC3全部为激活状态时,各载波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分别为4、2、2;再例如,CC1对应的N=3、CC2对应的N=2、CC3对应的N=1,即当CC1、CC2、CC3全部为激活状态时,各载波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分别为3、2、1。在载波聚合机制中,基站可以通过发送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指示终端设备激活或者去激活RRC信令配置的载波组合中的1个或者多个载波。示例性地,当CC1、CC2、CC3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分别为4、2、2时,当基站通过MAC CE去激活CC2和CC3后,CC1上的最大MIMO层数仍然为4。如果基站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且配置的用于PDSCH传输的载波为CC1以及CC1上对应的N=8,则CC1上的最大MIMO层数变为8。
因此,在上述载波聚合机制中,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PDSCH参数,即为终端设备配置特定的传输PDSCH的载波组合、以及该载波组合中各载波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当网络设备通过MAC CE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仅能按照之前配置的PDSCH参数进行调度,即激活载波上的最大MIMO层数N仍然为RRC配置的值,无法充分利用去激活载波对应的频带上的接收天线端口来提升下行传输层数。为了改变激活载波上的最大MIMO层数,网络设备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导致重配时延较大,重配期间的数据传输受损。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激活载波上最大MIMO层数的动态切换,提升下行传输性能,同时避免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降低时延和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实现该下行调度方法的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或者是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是一个功能模块等;实现该下行调度方法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是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或者是芯片或芯片系统,或者是一个功能模块等。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仅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但对本申请并不造成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顺序仅代表实施例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劣。
基于以上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调度方法,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
其中,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至少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可以理解的,由于每个用户终端都不一样,支持的能力也并不相同,网络设备为了更好地为用户终端提供服务,需要知道每个用户终端的能力。终端设备在注册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支持的能力,以使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进行资源分配。其中,5G NR系统中,终端设备的能力(capability)是通过UE-NR-capability上报的,UE-NR-capability中包含该UE支持的5G能力参数,其中终端设备支持的载波聚合能力也是通过UE-NR-capability上报的。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还包括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该第一载波组合至少包括第一分量载波CC和第二分量载波CC。
示例性地,步骤S101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3个不同的载波组合,每个载波组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CC,例如,第一载波组合中包含CC1、CC2,第二载波组合中包含CC1,第三载波组合中包含CC1、CC2、CC3。此外,终端设备还向网络设备上报终端设备在每个CC上支持的PDSCH最大MIMO层数,即最大下行MIMO层数。将最大下行MIMO层数记为M,例如,第一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1_CC1=4、CC2对应的M1_CC2=4;第二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2_CC1=8;第三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M1_CC1=4、CC2对应的M2_CC2=2、CC3对应的M1_CC3=2。即,终端设备在CC1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_CC1=4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_CC2=8。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2去激活前,网络设备根据上述第一载波组合CC1+CC2调度PDSCH时,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分量载波CC1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_CC1=4。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2去激活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分量载波组合CC1调度PDSCH,此时,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分量载波CC1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_CC1=8。终端设备在该第一分量载波CC1上支持的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不小于其支持的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
结合前述实施例,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即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上述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可以在相同的信元(information elment)中上报,也可以在不同的信元中上报。
S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信令。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令。
其中,该RRC信令配置该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该最大MIMO层数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示例性地,最大MIMO层数信息也可以称为最大MIMO层数列表、最大MIMO层数集合、最大MIMO层数组等。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令配置的,例如物理层信令等,不限于RRC信令。
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载波组合,通过RRC信令配置PDSCH参数,该PDSCH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最大MIMO层数信息。具体地,网络设备配置的PDSCH参数包括各个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maxMIMO-Layers_List),其中,每个最大MIMO层数列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大MIMO层数(maxMIMO-Layers)。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PDSCH参数可以为CC1(N1_CC1=4,N2_CC1=8)+CC2(N1_CC2=2,N2_CC2=4)+CC3(N1_CC3=2),该PDSCH参数包括CC1、CC2及CC3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其中,CC1(N1_CC1=4,N2_CC1=8)表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可以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_CC1(4层)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_CC1(8层),也就是说,RRC信令配置的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_CC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_CC1。同理,CC2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包括N1_CC2(2层)和N2_CC2(4层),CC3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包括N1_CC3(2层)。
其中,CC1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_CC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_CC1小于等于CC1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即N1_CC1≤M1_CC1、N2_CC1≤M2_CC1。同理,CC2和CC3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同样小于等于其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可以理解的,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配置的各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中包括的最大MIMO层数N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上报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的数量。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载波组合,通过RRC信令配置载波组合、以及各个载波组合中每个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可以包括: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以及第三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2_CC2=2)+CC3(N1_CC3=2)。其中,CC1(N1_CC1=4)+CC2(N1_CC2=4)表示该第一载波组合中CC1和CC2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分别为4、4。CC1(N2_CC1=8)表示该第二载波组合中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为8。CC1(N1_CC1=4)+CC2(N2_CC2=2)+CC3(N1_CC3=2)表示该第三载波组合中CC1、CC2和CC3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分别为4、2、2。本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的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_CC1=4)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_CC1=8)。
可以理解的,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数可以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上报的载波组合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或信道条件等确定最大同时激活的CC数,进而根据最大同时激活的CC数为终端设备配置载波组合。例如,最大同时激活的CC数为3时,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可以包括第一载波组合、第二载波组合以及第三载波组合。又例如,最大同时激活的CC数为2时,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可以包括第一载波组合和第二载波组合。
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按照载波粒度配置各分量载波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也可以按照BWP粒度配置各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配置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描述,其中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不大于该BWP所在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
S203: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终端设备上报的多个载波组合包括该第二载波组合,该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第二分量载波CC。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实际使用的MIMO层数可以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最大MIMO层数。
其中,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如下三种示例的介绍。
示例一:网络设备通过MAC CE向终端设备发送激活/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激活/去激活第二分量载波CC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共同切换使用的最大MIMO层数,网络设备不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RRC重配置。
例如,如图3中(a)所示,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后,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使用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进行PDSCH调度。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切换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进行RRC重配置。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2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在CC1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可以理解地,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_CC1。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2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在CC1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同样,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_CC1。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载波组合是CC1(M1_CC1=4)+CC2(M1_CC2=4),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载波组合可以是CC1(N1≤M1_CC1=4)+CC2(N1≤M1_CC2=4),第一载波组合指包括CC1和CC2的组合,不区分终端设备上报的载波组合和网络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第二载波组合与第三载波组合同理。
再例如,如图3中(b)所示,当网络设备使用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2_CC2=2)+CC3(N1_CC3=2)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MAC CE中,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3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如图3中(c)所示,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和CC3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载波组合CC1(N2_CC1=8)进行PDSCH调度。
又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发送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激活CC3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2_CC2=2)+CC3(N1_CC3=2)进行调度,不需要进行RRC重配置。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共同切换最大MIMO层数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最大MIMO层数判断网络设备在一个PDSCH中仅能传输单码字还是可以传输双码字,比如网络设备调度的PDSCH对应的MIMO层数不超过4时,PDSCH中仅能传输单个码字,网络设备调度的PDSCH对应的MIMO层数超过4时,PDSCH中可以传输两个码字,传输单码字和双码字对应的DCI所包含的比特数不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最大MIMO层数确定DCI长度和盲检行为。
示例二:如图4所示,S2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S203a和S203b。
S203a: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
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去激活一个或多个CC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AC CE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MAC CE中,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后,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2_CC1为8。
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激活/去激活一个或多个CC。网络设备可以通过MAC CE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激活/去激活载波、以及每个激活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去激活CC2。该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2_CC1为8。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具体为:MAC CE消息、或者DCI消息、或者其他物理(physics,PHY)层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消息,或者携带在其他消息中。
S203b: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例如,终端设备的CC2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在CC1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N2_CC1=8。
示例三:如图5所示,S203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S203c、S203d和S203e。
S203c: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S203d: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下行最大MIMO层数M2。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动态上报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每个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动态指示该激活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MAC CE消息、DCI消息或其他物理层消息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中。
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指示CC1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2_CC1为8。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二指示信息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2_CC1为8。
S203e: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例如,终端设备的CC2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在CC1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N2_CC1=8。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不发送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同时,终端设备不接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可以避免RRC重配带来的开销。
上述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配置该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该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即网络设备进行PDSCH配置增强。
一种可选的方法中,网络设备不需要对PDSCH进行配置增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该第一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至少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RRC信令,该RRC信令配置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其中,该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也可以是其他信令配置的,例如物理层信令等,不限于RRC信令。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能力信息,该第二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即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经过RRC重配置切换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其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的具体过程、以及第一能力信息和第二能力信息包括的具体内容等可以参考上文表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载波组合,通过RRC信令配置载波组合、以及该载波组合中每个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载波组合可以为:CC1(N1_CC1=4)+CC2(N1_CC2=4)。其中,CC1(N1_CC1=4)+CC2(N1_CC2=4)表示该载波组合中CC1和CC2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分别为4、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该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去激活一个或多个CC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动态指示每个激活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后,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为N2_CC1=8。
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激活/去激活一个或多个CC。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激活/去激活载波、以及每个激活CC或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N。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去激活CC2。该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CC2去激活后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为N2_CC1=8。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分量载波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分量载波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该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第一CC与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例如,当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进行PDSCH调度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载波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去激活CC2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指示CC1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M2_CC1为8。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二指示信息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CC1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为N2_CC1=8。
可选的,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具体为:MAC CE消息、或者DCI消息、或者其他物理(physics,PHY)层消息。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具体为:MAC CE消息、或者UCI消息、或者其他物理(physics,PHY)层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消息,或者携带在其他消息中。
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第一最大MIMO层数N1。终端设备的第二分量载波CC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例如,终端设备的CC2去激活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CC1(N1_CC1=4)+CC2(N1_CC2=4)在CC1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N1_CC1=4。终端设备的CC2去激活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CC1(N2_CC1=8)在CC1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PDSCH,其中,该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CC1对应的N2_CC1=8。
同样,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网络设备不发送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同时,终端设备不接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可以避免RRC重配带来的开销。
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按照载波粒度配置各分量载波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可选地,网络设备也可以按照BWP粒度配置各BWP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配置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主要以终端设备去激活载波为例进行介绍,当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激活载波时,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使用的最大MIMO层数的切换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现有的载波聚合机制中,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CC后,网络设备仅能按照RRC配置的PDSCH参数进行调度,无法充分利用去激活载波对应的频段上的接收天线端口来提升下行传输层数。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PDSCH配置和终端能力进行增强,使得网络设备通过MAC CE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载波后,可以动态调整激活CC上的最大MIMO层数,不需要通过RRC信令重新配置PDSCH参数,可以避免RRC重配置带来的时延和开销。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参阅图6所示,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其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用于所述通信装置1100接收信息(消息或数据)或发送信息(消息或数据),所述处理单元1102用于对所述通信装置1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所述处理单元1102可以对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单元1102还可以控制所述收发单元1101执行的步骤。
示例性地,该通信装置1100具体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是一个功能模块等;或者,该通信装置1100具体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是一个功能模块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所述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所述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二载波组合,所述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收发单元1101使用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根据第四MIMO层数上接收PDSCH,所述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UCI中。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不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包括: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MAC CE,所述MAC CE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1102去激活所述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还发送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具体可以包括:
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所述最大MIMO层数列表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所述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二载波组合,所述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收发单元1101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发送PDSCH,所述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收发单元1101不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包括:所述收发单元1101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MACCE,所述MAC CE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1101还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参阅图7所示,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收发器1201和处理器1202。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200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3。其中,所述存储器1203可以设置于所述通信装置1200内部,还可以设置于所述通信装置1200外部。其中,所述处理器1202可以控制所述收发器1201接收和发送数据等。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2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所述处理器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收发器1201、所述处理器1202和所述存储器1203之间相互连接。可选的,所述收发器1201、所述处理器1202和所述存储器1203通过总线1704相互连接;所述总线1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器1203,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所述存储器1203可能包括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所述处理器1202执行所述存储器1203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通信装置1200的功能。
示例性地,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器1201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收发操作;处理器1202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除收发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具体的相关具体描述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器1201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收发操作;处理器1202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除收发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具体的相关具体描述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使得所述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所述芯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下行调度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信息,所述最大MIMO层数信息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所述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其中,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二载波组合,所述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接收PDSCH,所述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不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MAC CE,所述MAC CE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还上报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12.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RRC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其中,所述第一CC与所述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13.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RRC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其中,所述第一CC与所述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14.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一能力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多个载波组合,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第一载波组合,所述第一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一CC和第二CC;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MIMO层数列表,所述最大MIMO层数列表包括第一最大MIMO层数N1和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其中,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第二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三MIMO层数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所述第三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其中,所述多个载波组合包括所述第二载波组合,所述第二载波组合不包括所述第二CC。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是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网络设备使用第一载波组合在所述第一CC上根据第四MIMO层数发送PDSCH,所述第四MIMO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在上行控制信息UCI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层单元MAC CE或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CC去激活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不小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后,所述网络设备不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PDSCH的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MAC CE,所述MAC CE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所述第二CC。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还接收所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动态切换所述第一CC对应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
25.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RRC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二CC去激活后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其中,所述第一CC与所述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26.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分量载波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的值包括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和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RRC信令配置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一最大MIMO层数N1,所述第一最大MIMO层数N1不大于所述第一最大下行MIMO层数M1;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去激活指示信息,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去激活第二CC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CC上支持的最大下行MIMO层数为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其中,所述第一CC与所述第二CC位于第一载波组合;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CC对应的第二最大MIMO层数N2;其中,所述第二最大MIMO层数N2不大于所述第二最大下行MIMO层数M2。
2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所述计算机调用时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如执行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述权利要求1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86797.5A 2021-05-29 2021-06-21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412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815096.7A EP4319026A1 (en) 2021-05-29 2022-05-24 Down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2/094712 WO2022253049A1 (zh) 2021-05-29 2022-05-24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8/521,860 US20240097836A1 (en) 2021-05-29 2023-11-28 Downlink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59518 2021-05-29
CN202110595951 2021-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2213A CN115412213A (zh) 2022-11-29
CN115412213B true CN115412213B (zh) 2024-05-24

Family

ID=84154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6797.5A Active CN115412213B (zh) 2021-05-29 2021-06-21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97836A1 (zh)
EP (1) EP4319026A1 (zh)
CN (1) CN115412213B (zh)
WO (1) WO202225304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679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332891A (zh) * 2019-08-05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99569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9957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1264B1 (en) * 2015-01-30 2018-04-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er carrier component signaling of ue capabilit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3487102A4 (en) * 2016-08-11 2019-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ASSOCIATED DEVICE
CN110167040A (zh) * 2018-02-11 2019-08-2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297490B2 (en) * 2019-04-11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of different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of parent band combin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679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332891A (zh) * 2019-08-05 2021-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99569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99572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97836A1 (en) 2024-03-21
EP4319026A1 (en) 2024-02-07
CN115412213A (zh) 2022-11-29
WO2022253049A1 (zh)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993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701751B2 (en) Signaling for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network
EP3634071B1 (en)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class selection
US1145206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210882B (zh) 支持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能力的每载波分量信令
CN110650473B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KR20230141800A (ko) 롱 텀 에볼루션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다중-기술 집적아키텍처
CN114793333A (zh) 确定用于旁路通信的资源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511993B2 (en)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and new quality of service flows on default bearer in 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11072567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3411830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3462780B1 (en) Frequency b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43507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13595696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07932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009127A (zh) 用户设备和调度设备
US1138128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4015537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22553586A (ja) 測定管理方法及び装置、通信デバイス
CN113938875A (zh)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EP404949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configure a dual-mode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with simultaneous mode 1 and mode 2 transmission
US2024010750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034242B (zh) 一种发送小区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5412213B (zh) 一种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1039986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