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1087A - 侧车窗防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侧车窗防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1087A
CN113401087A CN202110859794.7A CN202110859794A CN113401087A CN 113401087 A CN113401087 A CN 113401087A CN 202110859794 A CN202110859794 A CN 202110859794A CN 113401087 A CN113401087 A CN 113401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lectric heating
window
side window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97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胜龙
杨云龙
魏启武
程建松
龙金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97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10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1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10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2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 B60S1/02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including defroster or demisting mea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所述侧车窗防雾系统包括电加热膜、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电池和控制开关,电加热膜上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丝,电加热膜设置在侧车窗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侧车窗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内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多个电加热丝、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开关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电池电性连接,控制开关7的第二连接端与多个电加热丝11电性连接。采用本申请,可以有效地对车辆的侧车窗起到的防雾作用。

Description

侧车窗防雾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
背景技术
在春秋季雨天或者冬季等时候,车辆的车窗内表面极易起雾,影响驾驶员视线,行驶易发生危险。
当前,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设置有吹风口,当前挡风玻璃起雾时,可以打开空调调整风向,使其朝向前挡风玻璃吹风,起到防雾作用。
但由于车辆中通常不会设置直吹向侧车窗的吹风口,所以空调吹风对于侧车窗起到的防起雾的效果较低,车辆侧车窗上雾气不散会导致驾驶时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侧车窗防雾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所述侧车窗防雾系统包括电加热膜1、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控制器5、电池6和控制开关7,其中:
电加热膜1呈矩形形状,电加热膜1上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丝11,每两个电加热丝11之间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电加热膜1设置在侧车窗8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侧车窗8上,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电池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7的第二连接端与多个电加热丝11电性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并将所述车窗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车内温度,并将所述车内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湿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车内湿度,并将所述车内湿度发送至控制器5;
控制器5用于获取所述车窗温度、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内湿度,根据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内湿度确定露点温度,当所述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时,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当所述车窗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所述车窗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时,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加热膜1上的多个电加热丝11分别并联连接在电池6的两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的长度均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侧车窗8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后视镜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差值为1c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差值为5℃。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侧车窗防雾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为1;
电加热膜1包括第一电加热膜和第二电加热膜,所述第一电加热膜设置在主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一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电加热膜设置在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二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车外后视镜为主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所述第二车外后视镜为副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侧车窗8上分别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膜1。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将电加热膜设置在侧车窗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电加热膜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侧车窗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内,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窗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湿度,控制器用于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确定出露点温度,将露点温度与车窗温度进行对比,根据露点温度和车窗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电加热丝是否加热,从而对侧车窗起到防雾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加热膜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加热膜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加热膜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加热膜;11、电加热丝;
2、第一温度传感器;
3、第二温度传感器;
4、湿度传感器;
5、控制器;
6、电池;
7、控制开关;
8、侧车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如图1所示,侧车窗防雾系统包括电加热膜1、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控制器5、电池6和控制开关7。
电加热膜1呈矩形形状,电加热膜1上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丝11,每两个电加热丝11之间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电加热膜1设置在侧车窗8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如图2所示。
在实施中,电加热膜1上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丝11,电加热丝11可以是加热电阻,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均并联连接在电池6的两端,在两端电压相等的情况下,每个电加热丝11产生的热量与电加热丝11整体的长度有关,长度越短的电加热丝11产生的热量越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之间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一预设差值,可以使得每个电加热丝11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保持电加热膜1在侧车窗8所处的位置的玻璃受热均匀。
可选的,第一预设差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可以是任何合理性的数值,例如,可以是1cm,或者0.5cm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的长度也可以相等,从而使得电加热膜1为侧车窗8进行均匀加热的效果更好。
电加热膜1可以呈矩形形状,多个电加热丝11在电加热膜1上的排布设置可以有多种可能,以下为其中的几种:
第一种可以是每个电加热丝11整体呈直线型,沿着电加热膜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均匀排布,如图3和图4所示,在电加热膜1上的每两个相邻的电加热丝11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电加热膜1对侧车窗8的加热较为均匀。
第二种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多个电加热丝11穿插着排列,每根电加热丝11与其相邻的电加热丝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3、图4和图5中的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电加热丝11的数量只是一种示意,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电加热丝1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温度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侧车窗8上,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中。
在实施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可以固定在侧车窗8的表面,例如,可以固定在侧车窗8的内表面,由于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是侧车窗8的温度和经过电加热丝11加热后的侧车窗8的温度,所以,可以将第一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尽量靠近第一温度传感器2的位置处,如图2所示。
可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均可以是热敏电阻,当第一温度传感器2是热敏电阻时,可以设置热敏电阻与侧车窗8的表面相接触,从而检测其车窗温度。
并且,为了车辆整体的美观,可以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设置在在侧车窗8完全升起时侧车窗8的位于车辆侧车门钣金件内的位置处,即当侧车窗8完全升起时,侧车窗8的下部分隐藏在侧车门钣金件中的位置处。这样,即使侧车窗8完全升起,乘车人员也不会在侧车窗8上看到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当然,为了可以检测到更准确的经过电加热丝11加热后的侧车窗8的温度,可以将第一温度传感器2设置在隐藏位置中的尽量靠近电加热膜1的位置处。
第二温度传感器3可以设置在车内的任何位置处,用于周期性检测车内温度。湿度传感器4同样可以设置在车内的任何位置处,用于周期性检测车内湿度。然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计算出当前的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指的是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珠时候的温度。
可选的,可以使用近似计算的方法来计算露点温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计算露点温度的公式可以是:
Td=U(0.198+0.007t)+0.84t-19.2K
其中,Td为车内的露点温度,U为车内湿度,t为车内温度,K为标定系数。
可以预先设置一个K的初始值,例如,可以将K的初始值设置为1。在确定了K的初始值后,可以根据侧车窗防雾系统的使用情况对K进行调整。
当使用了侧车窗防雾系统之后,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上已经起雾,而电加热膜1上的电加热丝11还没有加热,则说明根据K的初始值计算出的露点温度不准确,比实际的露点温度小,此时,可以将K的值调小。可以以预设单位数值调整K的值,例如,K的初始值为1,预设单位数值设定为0.1,当需要将K的值调小时,可以先将K的值调小0.1,即调整到0.9,然后再测试此时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如果还是需要将K的值调小,则继续调小0.1,即调整到0.8,然后继续测试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以此类推,调整K值直到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较好为止。
而当车辆上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上的电加热丝11已经开始加热,而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上还没有起雾,则说明根据K的初始值计算出的露点温度比实际的露点温度大,此时,可以将K的值调大。同样的,可以以预设单位数值调整K的值,例如,K的初始值为1,预设单位数值设定为0.1,当需要将K的值调大时,可以先将K的值调大0.1,即调整到1.1,然后再测试此时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如果还是需要将K的值调大,则继续调大0.1,即调整到1.2,然后继续测试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以此类推,调整K值直到侧车窗防雾系统的防雾效果较好为止。
在计算出当前车内的露点温度后,可以根据该露点温度和车窗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电加热丝11加热,以防止侧车窗8起雾。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相邻的位置处,以使根据检测到的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计算出的露点温度更为准确。
可选的,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的较高的位置处,对应的,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后视镜上,以检测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
对于电加热膜1、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控制器5、电池6和控制开关7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可以进行如下设置:
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电池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7的第二连接端与电加热膜1电性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侧车窗的车窗温度,并将车窗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车内温度,并将车内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湿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车内湿度,并将车内湿度发送至控制器5。
在实施中,控制开关7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池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7第二连接端与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电性连接,而控制开关7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控制器5可以根据计算出的车内的露点温度和检测出的车窗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控制控制开关7的断开或者闭合,从而控制电池6为电加热丝11供电或断电,来使电加热丝11加热或者停止加热。
控制器5用于获取车窗温度、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内湿度,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确定露点温度,当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当车窗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车窗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时,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
在实施中,控制器5可以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2发送的车窗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3发送的车内温度和湿度传感器4发送的车内湿度,然后根据获取到的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计算出当前车内的露点温度。
然后,可以将计算出的露点温度与获取到的车窗温度进行比较,当车窗温度大于露点温度时,说明此时侧车窗8上的车窗温度还无法使车内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此时可以控制控制开关7处于断开的状态,电加热丝11未加热。
当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说明此时侧车窗8上的车窗温度完全可以使得车内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从而在侧车窗8上形成雾气,因此,当车窗温度小于露点温度时,控制器5可以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电池6开始为电加热膜1上的多个电加热丝11供电,使得电加热丝11为侧车窗8加热,从而使得车窗温度上升至大于露点温度,起到侧车窗8防雾的作用。
而考虑到侧车窗8的受热温度并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因此,技术人员可以预先设定好第二预设差值,当控制开关7处于闭合状态、控制器5获取到的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大于露点温度、并且车窗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差值时,说明此时车窗温度已上升到一个足以对侧车窗8起到防雾作用的温度,此时,控制器5可以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电池6停止向电加热丝11供电,电加热丝11停止加热。
若是侧车窗8周围的环境温度仍然较低,在电加热丝11停止加热后,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会渐渐下降。当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即第一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下降到小于或者等于当前计算出的露点温度时,控制器5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电加热丝11再次为侧车窗8加热,防止侧车窗8上起雾。
可选的,第二预设差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可以是任何合理性的数值,例如,可以是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
可选的,每个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为1,电加热膜1设置在每个侧车窗8的靠近车外后视镜一侧的中下部位置处。
可以将车辆上的每个侧车窗8均设置电加热膜1,也可以只在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侧车窗8上设置电加热膜1。例如,可以只在主驾驶和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设置电加热膜1,以对主驾驶和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起到防雾作用,以便驾驶员可以通过这两个侧车窗8清楚地查看车外后视镜。
可选的,对于车辆上有多个侧车窗8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情况,可以在每一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上设置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2,则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均为该侧车窗8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
对于车辆上有多个侧车窗8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情况,还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温度传感器2,只在其中一个侧车窗8上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2,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均是该第一温度传感器2检测到的温度。对于车辆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的数量的设置可以是上述任意一种,也可以是其它合理性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应的,对于车辆上有多个侧车窗8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情况,还可以根据在车辆上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的个数和位置来决定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的个数和位置。
当车辆上有多个侧车窗8上设置了电加热膜1,可以只在车内设置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一个湿度传感器4,可以设置的车内的靠近安装有电加热膜1的多个侧车窗8的位置处。例如,当车辆上的两个侧车窗8上设置了电加热膜1,则可以将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一个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这两个侧车窗8之间的位置,如果这两个侧车窗8为主驾驶和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则可以将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两者之间,例如可以设置在车内后视镜上等等。
当然,对于车辆上有多个侧车窗8上设置了电加热膜1的情况,也可以在车内设置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对应的多个湿度传感器4,均平均设置在靠近安装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的位置处。
可以针对每个安装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均设置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一个湿度传感器4,也可以针对每预设数目个侧车窗8设置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一个湿度传感器4,也可以在一台车辆上既有针对一个侧车窗8设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也有针对预设数目个侧车窗8设置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将针对预设数目个侧车窗8设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靠近这预设数目个侧车窗8的位置处,可以设置在这预设数目个侧车窗8的之间的位置处。其中,预设数目的具体数值可以是任意合理性的数值,例如,可以是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此种车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对应的多个湿度传感器4的情况,其对应的加热方法也可以有多种可能,其中的两种可以如下:
第一种可以是:控制器5获取每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发送的车内温度和对应的湿度传感器4发送的车内湿度,根据每个车内温度和对应的车内湿度,都计算出一个露点温度,从而得到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对应的露点温度。
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均对应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当然,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对应的湿度传感器4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侧车窗8),即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均对应一个露点温度。
则针对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将该侧车窗8对应的露点温度和对应的车窗温度进行比较,若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则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电池6开始为电加热膜1上的多个电加热丝11供电,电加热丝11为侧车窗8加热,若车窗温度大于露点温度,则控制控制开关7保持断开状态,若控制开关7处于闭合状态、车窗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车窗温度与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差值,则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电加热丝11停止加热。
第二种可以是:控制器5获取每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发送的车内温度和对应的湿度传感器4发送的车内湿度,根据每个车内温度和对应的车内湿度,都计算出一个露点温度,从而得到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对应的露点温度。然后获取这些露点温度中的最小值作为目标露点温度。将每个设置有电加热膜1的侧车窗8对应的车窗温度与目标露点温度进行比较。当对应的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露点温度时,控制对应的控制开关7闭合,该车窗温度对应的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丝11加热。当对应的车窗温度大于目标露点温度时,控制对应的控制开关7保持断开状态,若控制开关7处于闭合状态、对应的车窗温度大于目标露点温度、且车窗温度与目标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差值,则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该车窗温度对应的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丝11停止加热。
加热方法可以是上述任一种,也可以是其他合理性的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车辆上,每个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可以为1,如图2所示。可以将电加热膜1设置在侧车窗8的特定位置处,可选的,对于主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和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膜的位置的设定,可以如下:
电加热膜1包括第一电加热膜和第二电加热膜,第一电加热膜设置在主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一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第二电加热膜设置在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二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其中,第一车外后视镜为主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第二车外后视镜为副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
在实施中,可以将设置在主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一电加热膜,设置在第一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使得在主驾驶的驾驶员可以通过第一电加热膜设置的位置清楚的看到第一车外后视镜,以便驾驶员通过第一车外后视镜观察车流情况。同样的,可以将设置在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二电加热膜,设置在第二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使得主驾驶的驾驶员可以通过第二电加热膜设置的位置清楚的看到第二车外后视镜,从而清楚的观察车流情况。上述第一电加热膜和第二电加热膜的位置设置,可以对该位置起到防起雾的作用,从而使得驾驶员可以通过侧车窗8清楚的看到车外后视镜呈现的车流情况,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可选的,每个侧车窗8上还可以分别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膜1,从而扩大侧车窗8上可以防起雾部分的面积,使得车内人员可以更清楚的观察车外情况。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将电加热膜1设置在侧车窗8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电加热膜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11,第一温度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侧车窗8上,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车窗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车内温度,湿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车内湿度,控制器5用于根据车内温度和车内湿度确定出露点温度,将露点温度与车窗温度进行对比,根据露点温度和车窗温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控制电加热丝11是否加热,从而对侧车窗8起到防雾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窗防雾系统包括电加热膜(1)、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控制器(5)、电池(6)和控制开关(7),其中:
电加热膜(1)呈矩形形状,电加热膜(1)上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丝(11),每两个电加热丝(11)之间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电加热膜(1)设置在侧车窗(8)的双层玻璃的玻璃夹层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侧车窗(8)上,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5)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2)、第二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控制开关(7)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电池(6)电性连接,控制开关(7)的第二连接端与多个电加热丝(11)电性连接;
第一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侧车窗(8)的车窗温度,并将所述车窗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车内温度,并将所述车内温度传送至控制器(5),湿度传感器(4)用于检测车内湿度,并将所述车内湿度发送至控制器(5);
控制器(5)用于获取所述车窗温度、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内湿度,根据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车内湿度确定露点温度,当所述车窗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露点温度时,控制控制开关(7)闭合,当所述车窗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所述车窗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时,控制控制开关(7)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膜(1)上的多个电加热丝(11)分别并联连接在电池(6)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膜(1)上设置的多个电加热丝(11)的长度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传感器(2)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侧车窗(8)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温度传感器(3)和湿度传感器(4)设置在车内后视镜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差值为1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差值为5℃。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侧车窗防雾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侧车窗(8)上设置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为1;
电加热膜(1)包括第一电加热膜和第二电加热膜,所述第一电加热膜设置在主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一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电加热膜设置在副驾驶对应的侧车窗(8)上的第二车外后视镜对应的位置处,其中,所述第一车外后视镜为主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所述第二车外后视镜为副驾驶一侧的车外后视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侧车窗(8)上分别均匀设置多个电加热膜(1)。
CN202110859794.7A 2021-07-28 2021-07-28 侧车窗防雾系统 Pending CN1134010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794.7A CN113401087A (zh) 2021-07-28 2021-07-28 侧车窗防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9794.7A CN113401087A (zh) 2021-07-28 2021-07-28 侧车窗防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1087A true CN113401087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8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9794.7A Pending CN113401087A (zh) 2021-07-28 2021-07-28 侧车窗防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10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200000776A1 (it) * 2022-01-19 2023-07-19 Ferrari Spa Apparato per un autoveicolo con vetri riscaldabili e metodo di controllo dell'apparato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6014A (ko) * 1996-12-28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도어글래스 습기제거장치
KR200190773Y1 (ko) * 2000-03-15 2000-08-01 유종찬 스티커 접착열선
CN201039503Y (zh) * 2007-05-12 2008-03-19 秦皇岛市海港区跃华工业技术玻璃厂 电加热玻璃
CN109318689A (zh) * 2018-10-08 2019-02-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
US20190193530A1 (en) * 2016-08-24 2019-06-27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Side glass panel
CN112947212A (zh) * 2021-03-01 2021-06-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透明导电膜智能除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6014A (ko) * 1996-12-28 1998-09-25 양재신 자동차의 도어글래스 습기제거장치
KR200190773Y1 (ko) * 2000-03-15 2000-08-01 유종찬 스티커 접착열선
CN201039503Y (zh) * 2007-05-12 2008-03-19 秦皇岛市海港区跃华工业技术玻璃厂 电加热玻璃
US20190193530A1 (en) * 2016-08-24 2019-06-27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Side glass panel
CN109318689A (zh) * 2018-10-08 2019-02-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电加热的汽车边窗玻璃
CN112947212A (zh) * 2021-03-01 2021-06-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透明导电膜智能除雾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200000776A1 (it) * 2022-01-19 2023-07-19 Ferrari Spa Apparato per un autoveicolo con vetri riscaldabili e metodo di controllo dell'apparato
EP4216018A1 (en) * 2022-01-19 2023-07-26 FERRARI S.p.A.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heatable window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2107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JP6439471B2 (ja) 車両用防曇解氷装置
KR20070101164A (ko) 유리 온도 검출 시스템, 윈도우 포그 검출 시스템, 차량용공기 조절 시스템, 및 윈도우 포그 검출 방법
CN103847463A (zh) 一种自动防止汽车起雾的控制方法
JP6610624B2 (ja) 車両の防曇制御装置
US710250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reventing misting of the windscreen of a vehicle
CN112947212B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透明导电膜智能除雾系统
JP6493465B2 (ja) 車両の防曇制御装置
CN104859596A (zh) 一种汽车智能除雾系统、除雾方法及汽车
CN113401087A (zh) 侧车窗防雾系统
CN113557150A (zh) 窗玻璃系统和窗玻璃
CN109532403A (zh) 一种汽车除雾传感器及其除雾系统
JP3975200B2 (ja) 自動車のウインドガラスの曇りを防止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04210153A (ja) 車両用デフォッガ制御装置
KR20180088006A (ko) 그래핀 발열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오토 디포그 장치
KR101218891B1 (ko) 결로방지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4312170A (zh) 一种鼓吹式智能汽车轮胎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JP2023169451A (ja) 窓ガラスシステム及び窓ガラス
KR20070114903A (ko) 차량 유리의 성애제거 방법
CN117021891A (zh) 一种车用智能除雾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4312673A (zh) 车辆防治霜雾装置、方法及车辆
EP3582585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a window
Wang et al. " Clear Vision" Automatic Windshield Defogging System
JP2004210154A (ja) 車両用デフォッガ制御装置
CN116039562A (zh)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系统及其除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