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540A -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4540A
CN113394540A CN202110650214.3A CN202110650214A CN113394540A CN 113394540 A CN113394540 A CN 113394540A CN 202110650214 A CN202110650214 A CN 202110650214A CN 113394540 A CN113394540 A CN 113394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resonator
metal
dielectric
coupl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02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4540B (zh
Inventor
谢懿非
丁海
孟弼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02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4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4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4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6Cavity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02Dielectric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10Dielectric resonator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第三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Description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一种选频器件,是通信装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进入到5G时代。滤波器的各个频段间的相互干扰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有较强的抑制来处理来自不同频段的干扰,同时,如何降低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又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样背景下,通过高Q值TE模介质谐振器的引入,可以使滤波器既能达到强抑制,同时又能降低插入损耗。其中,由于TE模介质谐振器的成本比较高,如果用全TE模谐振来制作滤波器,则滤波器产品成本将大大提高。
传统地,为了兼顾成本与性能,往往采用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的方式来制造滤波器。对于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的混合结构,其交叉耦合的实现方式,通常是在相邻的两个金属谐振腔的墙板上设置开窗,并在开窗中加设飞杆的形式,如此便能实现在通带低端(也即通带的左端)或高端(也即通带的右端)产生零点。然而,对于采用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的方式制造得到的滤波器,装置仍然存在成本较高、重量较重、生产效率较低以及高低温环境中时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它能够降低产品成本与重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高低温环境中的稳定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谐振腔结构,所述谐振腔结构包括:
金属谐振块,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两两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凹部用于装设第一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二凹部用于装设第二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三凹部用于装设第三介质谐振器,所述第四凹部用于装设第一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一墙板,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二墙板,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三墙板,位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四墙板,位于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五墙板;
所述第一墙板上设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二墙板上设有第二耦合窗口,所述第三墙板上设有第三耦合窗口,所述第四墙板上设有第四耦合窗口,所述第五墙板上设有第五耦合窗口;将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连线Z1;将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连线Z2;
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
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由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三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五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五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所述第五凹部用于装设第二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五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五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六墙板;所述第六墙板上设有第六耦合窗口;将所述第二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三连线Z3;所述第六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六凹部;所述第三凹部、第四凹部与第六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所述第六凹部用于装设第三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七墙板,位于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之间使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八墙板;所述第八墙板上设有第七耦合窗口。
一种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所述的谐振腔结构,还包括第一介质谐振器、第二介质谐振器、第三介质谐振器与第一金属谐振器;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部。
上述的谐振器,由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三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器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金属盖板;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内的第一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一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内的第二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二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内的第三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三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部内的第一金属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一金属调谐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底壁上的第一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一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一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底壁上的第二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二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二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底壁上的第三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三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三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三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三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一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一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二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二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二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三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三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三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四金属调节杆,所述第四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四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五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五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五耦合窗口中。
一种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所述的谐振器。
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所述的滤波器。
上述的滤波器与通信装置,由于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三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分离出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A-A处的剖视结构图;
图13为图3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
图14为图4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
图15为图5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
10、金属谐振块;11、第一凹部;12、第二凹部;13、第三凹部;14、第四凹部;151、第一墙板;1511、第一耦合窗口;152、第二墙板;1521、第二耦合窗口;153、第三墙板;1531、第三耦合窗口;154、第四墙板;1541、第四耦合窗口;155、第五墙板;1551、第五耦合窗口;156、第六墙板;1561、第六耦合窗口;157、第七墙板;158、第八墙板;1581、第七耦合窗口;16、第五凹部;17、第六凹部;18、信号输入端;19、信号输出端;20、第一介质谐振器;30、第二介质谐振器;40、第三介质谐振器;41、第三介质谐振杆;42、第三介质调谐盘;43、第三绝缘支撑结构;44、第三绝缘调节杆;50、第一金属谐振器;51、第一金属谐振杆;52、第一金属调谐杆;60、第二金属谐振器;70、第三金属谐振器;80、金属盖板;81、第一螺纹孔;82、第二螺纹孔;83、第三螺纹孔;84、第四螺纹孔;85、第五螺纹孔;86、第六螺纹孔;87、第七螺纹孔;88、第八螺纹孔;89、第九螺纹孔;91、第一金属调节杆;92、第二金属调节杆;93、第三金属调节杆;94、第四金属调节杆;95、第五金属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80分离出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金属盖板80隐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腔结构包括:金属谐振块10。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邻设置,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邻设置。第一凹部11用于装设第一介质谐振器20,第二凹部12用于装设第二介质谐振器30,第三凹部13用于装设第三介质谐振器40,第四凹部14用于装设第一金属谐振器50。其中,位于第一凹部11与第二凹部12之间使第一凹部11与第二凹部12分隔的墙板为第一墙板151,位于第一凹部11与第三凹部13之间使第一凹部11与第三凹部13分隔的墙板为第二墙板152,位于第一凹部11与第四凹部14之间使第一凹部11与第四凹部14分隔的墙板为第三墙板153,位于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之间使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分隔的墙板为第四墙板154,位于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之间使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分隔的墙板为第五墙板155。
第一墙板151上设有第一耦合窗口1511,第二墙板152上设有第二耦合窗口1521,第三墙板153上设有第三耦合窗口1531,第四墙板154上设有第四耦合窗口1541,第五墙板155上设有第五耦合窗口1551。将第一介质谐振器2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第一金属谐振器5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连线Z1。将第三介质谐振器4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第一金属谐振器5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连线Z2。
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凹部11用于装设第一介质谐振器20,即第一凹部11便相当于是一个介质谐振腔;由于第二凹部12用于装设第二介质谐振器30,即第二凹部12便相当于是一个介质谐振腔;由于第三凹部13用于装设第三介质谐振器40,即第三凹部13便相当于是另一个介质谐振腔;由于第四凹部14用于装设第一金属谐振器50,即第四凹部14便相当于是一个金属谐振腔。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金属谐振块10既可以是整体都为金属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在介质块的整个外表面上(该整个外表面指的介质块裸露在外的表面,既包含了凹部的壁面,又包含了耦合窗口的壁面)设置金属层的方式得到。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指的是,第一凹部11分别与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相邻设置,第二凹部12分别与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相邻设置,第三凹部13分别与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相邻设置。
同样地,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指的是,第一凹部11分别与第三凹部13、第四凹部14相邻设置,第三凹部13分别与第一凹部11、第四凹部14相邻设置,第四凹部14分别与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相邻设置。
作为一个示例,基于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墙板151、第二墙板152与第四墙板154共同相交于一点;第一墙板151与第二墙板152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第一墙板151与第四墙板154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第二墙板152与第四墙板154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
作为一个示例,基于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二墙板152、第三墙板153与第五墙板155共同相交于一点;第二墙板152与第三墙板153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第二墙板152与第五墙板155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第三墙板153与第五墙板155之间的夹角例如为110°至130°,具体例如为120°。
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由于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13至图15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也即通带的左端)和/或通带高端(也即通带的右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152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由于减少了飞杆,使产品完全避免了飞杆引起的欧姆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传统的飞杆在高低温环境下热胀冷缩,导致飞杆尺寸发生变化,对产品性能有不利影响);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参阅图3至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如此,不仅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还能保证第一金属谐振器50与第一介质谐振器20在第三耦合窗口1531处较好的耦合效果。
参阅图3至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如此,不仅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还能保证第一金属谐振器50与第三介质谐振器40在第五耦合窗口1551处较好的耦合效果。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与此同时,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与第一连线Z1相交,即该投影分布于第一连线Z1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与此同时,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与第二连线Z2相交,即该投影分布于第二连线Z2的左右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即相当于是有一个金属谐振腔与三个介质谐振腔,可以分别装设一个金属谐振器与三个介质谐振器。但本实施例中并不是限制金属谐振块10上为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的金属谐振块10为最小单元,也就是说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还可以增设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的凹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外,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还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其它数量的最小单元,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五凹部16。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五凹部16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五凹部16用于装设第二金属谐振器60。其中,位于第一凹部11与第五凹部16之间使第一凹部11与第五凹部16分隔的墙板为第六墙板156。第六墙板156上设有第六耦合窗口1561。将第二金属谐振器6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第一介质谐振器20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三连线Z3。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三连线Z3的一侧。
请参阅图3至图10,进一步地,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的一侧。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三连线Z3的一侧,与此同时,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与第三连线Z3相交,即该投影分布于第三连线Z3的左右两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3与图13,图13示出了图3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图3中,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图13可以看出,通带高端与通带低端各产生一个零点。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4与图14,图14示出了图4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图4中,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图14可以看出,通带高端与通带低端各产生一个零点。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5与图15,图15示出了图5所示的谐振器的响应曲线图。图5中,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图15可以看出,通带低端产生两个零点。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9,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0,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线Z1靠近于第二墙板15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连线Z2远离于第二墙板152的的一侧,第六耦合窗口156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连线Z3靠近于第一墙板151的一侧。
请再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六凹部17。第三凹部13、第四凹部14与第六凹部17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六凹部17用于装设第三金属谐振器70。其中,位于第三凹部13与第六凹部17之间使第三凹部13与第六凹部17分隔的墙板为第七墙板157,位于第四凹部14与第六凹部17之间使第四凹部14与第六凹部17分隔的墙板为第八墙板158。第八墙板158上设有第七耦合窗口1581。
请再参阅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五凹部16、第一凹部11与第四凹部14依次布置于一排。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六凹部17依次布置于另一排。此外,第五凹部16与第三凹部13呈对角设置;第二凹部12与第四凹部14呈对角设置;第一凹部11与第六凹部17呈对角设置。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谐振腔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金属谐振块10上的信号输入端18与信号输出端19。
进一步地,当谐振腔结构设置的为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时,信号输入端18与第一介质谐振器20耦合连接,信号输出端19与第一金属谐振器50耦合连接;当谐振腔结构设置的为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第三凹部13、第四凹部14、第五凹部16与第六凹部17时,信号输入端18与第二金属谐振器60耦合连接,信号输出端19与第三金属谐振器70耦合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墙板153延伸到第一凹部11的底壁,第三墙板153的顶壁到第一凹部11的底壁的距离为h1(图未示),第一凹部11的深度为S1(图未示),1/2S1≦h1≦S1;第三墙板153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凸台(图未示),第一凸台延伸到第一凹部11的底壁,第一凸台的顶壁到第一凹部11的底壁的距离为h2(图未示),h2≦h1。如此,通过在第三墙板153板面上设置的第一凸台能调整第一耦合窗口1511的耦合量。类似地,也可以在第二墙板152板面上设置第二凸台,通过第二凸台来调整第二耦合窗口1521的耦合量。此外,还可以在第四墙板154上设置凸台,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第一耦合窗口1511的两个相对口壁的间距为W1(图未示),第一耦合窗口1511远离于第一连线Z1的口壁到第一连线Z1的间距为W2(图未示),W1≦W2。
更进一步地,当1/2S1≦h1时,h1越小,第一耦合窗口1511的耦合量越大。
更进一步地,当W1≦W2时,W1越大,第一耦合窗口1511的耦合量越大。
更进一步地,当h2≦h1时,h2越大,第一耦合窗口1511的耦合量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耦合窗口1551与第五墙板155的设置参数,第六耦合窗口1561与第六墙板156的设置参数,均类似并参照于第三耦合窗口1531与第三墙板153来设计,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谐振器,谐振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谐振腔结构,还包括第一介质谐振器20、第二介质谐振器30、第三介质谐振器40与第一金属谐振器50;第一介质谐振器20设置于第一凹部11,第二介质谐振器30设置于第二凹部12,第三介质谐振器40设置于第三凹部13,第一金属谐振器50设置于第四凹部14。
上述的谐振器,由于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13至图15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也即通带的左端)和/或通带高端(也即通带的右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152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由于减少了飞杆,使产品完全避免了飞杆引起的欧姆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传统的飞杆在高低温环境下热胀冷缩,导致飞杆尺寸发生变化,对产品性能有不利影响);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谐振器50、第二金属谐振器60、第三金属谐振器70、第一介质谐振器20、第二介质谐振器30与第三介质谐振器40均例如为圆柱体状,即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均为圆形,如此投影的中心便为圆形的圆心。当然了,第一金属谐振器50、第二金属谐振器60、第三金属谐振器70、第一介质谐振器20、第二介质谐振器30与第三介质谐振器40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为垂直于其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为方形的柱体状,相应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均为方形,如此投影的中心变为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
请参阅图1、图2、图11与图12,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在A-A处的剖视结构图。进一步地,谐振器还包括盖设于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金属盖板80。第一介质谐振器20包括设置于第一凹部11内的第一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的第一介质调谐盘。第二介质谐振器30包括设置于第二凹部12内的第二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的第二介质调谐盘。第三介质谐振器40包括设置于第三凹部13内的第三介质谐振杆41,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的第三介质调谐盘42。第一金属谐振器50包括设置于第四凹部14内的第一金属谐振杆51,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的第一金属调谐杆52。
请参阅图1、图2、图11与图12,进一步地,第一介质谐振器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凹部11底壁上的第一绝缘支撑结构。第一介质谐振杆装设于第一绝缘支撑结构上。第一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一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第二介质谐振器3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凹部12底壁上的第二绝缘支撑结构(未图示)。第二介质谐振杆装设于第二绝缘支撑结构上。第二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二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第三介质谐振器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凹部13底壁上的第三绝缘支撑结构43(未图示)。第三介质谐振杆41装设于第三绝缘支撑结构43上。第三介质调谐盘42通过第三绝缘调节杆44位置可调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
更进一步地,第一绝缘调节杆例如为绝缘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一绝缘调节杆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81。具体而言,第一介质谐振盘例如粘接、铆接、卡接等等方式固定地装设于第一绝缘调节杆上,转动第一绝缘调节杆时,便能实现调整第一介质谐振盘伸入到第一凹部11中的深度大小,从而调整耦合量大小。类似地,第二绝缘调节杆例如为绝缘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二绝缘调节杆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82。具体而言,第二介质谐振盘例如粘接、铆接、卡接等等方式固定地装设于第二绝缘调节杆上,转动第二绝缘调节杆时,便能实现调整第二介质谐振盘伸入到第二凹部12中的深度大小,从而调整耦合量大小。类似地,第三绝缘调节杆44例如为绝缘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三绝缘调节杆44相适应的第三螺纹孔83。具体而言,第三介质谐振盘例如粘接、铆接、卡接等等方式固定地装设于第三绝缘调节杆44上,转动第三绝缘调节杆44时,便能实现调整第三介质谐振盘伸入到第三凹部13中的深度大小,从而调整耦合量大小。
更进一步地,第一金属调谐杆52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调谐杆52相适应的第四螺纹孔84。通过转动第一金属调谐杆52,便能调整第一金属调谐杆52伸入到第四凹部14内的深度,从而对第一金属谐振器50的耦合强度进行调节。类似地,第二金属谐振器60的金属调谐杆、第三金属谐振器70的金属调谐杆类似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金属调谐杆52还可以是其它能实现在金属盖板80上调整位置的杆体,例如通过卡接地设置于金属盖板80上的杆体,该杆体上依次间隔地设有若干个卡位,卡位能卡接固定装设于金属盖板80上,根据杆体伸入到凹部中的深度来选择将其中一个卡位固定于金属盖板80。同样地,第一绝缘调节杆、第二绝缘调节杆、第三绝缘调节杆44也不限于是上述的绝缘螺杆,还可以是其它能实现在金属盖板80上调整位置的杆体,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11与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盖板80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一金属调节杆91,第一金属调节杆91伸入到第一耦合窗口1511中。金属盖板80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二金属调节杆92,第二金属调节杆92伸入到第二耦合窗口1521中。金属盖板80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三金属调节杆93,第三金属调节杆93伸入到第三耦合窗口1531中。金属盖板80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四金属调节杆94,第四金属调节杆94伸入到第四耦合窗口1541中。金属盖板80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五金属调节杆95,第五金属调节杆95伸入到第五耦合窗口1551中。
具体而言,第一金属调节杆91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调节杆91相适应的第五螺纹孔85。如此,通过转动第一金属调节杆91,便能调整第一金属调节杆91伸入到第一耦合窗口1511内的深度大小,从而对第一耦合窗口1511处的耦合强度进行调节。类似地,第二金属调节杆92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二金属调节杆92相适应的第六螺纹孔86。类似地,第三金属调节杆93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三金属调节杆93相适应的第七螺纹孔87。类似地,第四金属调节杆94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四金属调节杆94相适应的第八螺纹孔88。类似地,第五金属调节杆95例如为金属螺杆,金属盖板80上设置有与第五金属调节杆95相适应的第九螺纹孔8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调节杆91、第二金属调节杆92、第三金属调节杆93、第四金属调节杆94与第五金属调节杆95均不限于是金属螺杆,还可以是其它能实现在金属盖板80上调整位置的杆体,在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当谐振器设有第五凹部16与第六凹部17时,相应地,装设于第五凹部16的第二金属谐振器60、装设于第六凹部17的第三金属谐振器70均类似于第一金属谐振器50设置,在此不再赘述。第六耦合窗口1561处的金属调节杆也类似于第一金属调节杆91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滤波器,滤波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谐振器。滤波器具体例如可以是单工器、双工器、分路器、合路器或塔顶放大器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滤波器。通信装置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设备,也可以是例如交换机,还可以是其它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在此不进行限定。
上述的滤波器与通信装置,由于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与第三凹部13两两相互相邻设置,第一凹部11、第三凹部13与第四凹部14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此外,第三耦合窗口153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1551在金属谐振块10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13至图15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也即通带的左端)和/或通带高端(也即通带的右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152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由于减少了飞杆,使产品完全避免了飞杆引起的欧姆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传统的飞杆在高低温环境下热胀冷缩,导致飞杆尺寸发生变化,对产品性能有不利影响);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金属谐振杆51”可以为“金属谐振块10的一部分”,即“第一金属谐振杆51”与“金属谐振块1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金属谐振块1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金属谐振杆51、第二金属谐振杆”可以独立制造,再与“金属谐振块1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图1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谐振杆51”为“金属谐振块10”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盖板80具体例如通过安装件可拆卸地装设于金属谐振块10上。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1)

1.一种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结构包括:
金属谐振块,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两两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凹部用于装设第一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二凹部用于装设第二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三凹部用于装设第三介质谐振器,所述第四凹部用于装设第一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一墙板,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二墙板,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三墙板,位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四墙板,位于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五墙板;
所述第一墙板上设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二墙板上设有第二耦合窗口,所述第三墙板上设有第三耦合窗口,所述第四墙板上设有第四耦合窗口,所述第五墙板上设有第五耦合窗口;将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连线Z1;将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连线Z2;
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五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第五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所述第五凹部用于装设第二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五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五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六墙板;所述第六墙板上设有第六耦合窗口;将所述第二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三连线Z3;所述第六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六凹部;所述第三凹部、第四凹部与第六凹部两两相互相邻设置;所述第六凹部用于装设第三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七墙板,位于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之间使所述第四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八墙板;所述第八墙板上设有第七耦合窗口。
6.一种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谐振腔结构,还包括第一介质谐振器、第二介质谐振器、第三介质谐振器与第一金属谐振器;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设置于所述第四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还包括盖设于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金属盖板;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内的第一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一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内的第二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二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内的第三介质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三介质调谐盘;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部内的第一金属谐振杆,以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的第一金属调谐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底壁上的第一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一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一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底壁上的第二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二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二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所述第三介质谐振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部底壁上的第三绝缘支撑结构,所述第三介质谐振杆装设于所述第三绝缘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三介质调谐盘通过第三绝缘调节杆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金属盖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一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一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二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二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二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三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三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三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四金属调节杆,所述第四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四耦合窗口中;所述金属盖板上设有位置可调的第五金属调节杆,所述第五金属调节杆伸入到所述第五耦合窗口中。
10.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谐振器。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波器。
CN202110650214.3A 2021-06-10 2021-06-10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Active CN113394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214.3A CN113394540B (zh) 2021-06-10 2021-06-10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214.3A CN113394540B (zh) 2021-06-10 2021-06-10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540A true CN113394540A (zh) 2021-09-14
CN113394540B CN113394540B (zh) 2022-08-02

Family

ID=7762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0214.3A Active CN113394540B (zh) 2021-06-10 2021-06-10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454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7502A (ja) * 1999-09-13 2001-05-11 Telwave Inc 対称的な減衰点特性を有する誘電体共振器型の帯域通過フィルター
US6611183B1 (en) * 1999-10-15 2003-08-26 James Michael Peters Resonant coupling elements
US20140225685A1 (en) * 2013-02-08 2014-08-14 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ixed-mode cavity filter
CN105914438A (zh) * 2016-06-12 2016-08-31 杭州紫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谐振腔容性交叉耦合装置
CN106025467A (zh) * 2016-07-25 2016-10-12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多腔滤波器的耦合结构
CN205692942U (zh) * 2016-06-12 2016-11-16 杭州紫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谐振腔容性交叉耦合装置
WO2018023922A1 (zh) * 2016-07-31 2018-02-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te模多通带介质滤波器
CN207800856U (zh) * 2017-12-26 2018-08-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混合模腔体滤波器
US10084222B1 (en) * 2017-03-22 2018-09-25 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F filter for improving PIMD performance
CN209001098U (zh) * 2018-09-06 2019-06-18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的耦合结构及滤波器
CN209357890U (zh) * 2019-01-14 2019-09-0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7502A (ja) * 1999-09-13 2001-05-11 Telwave Inc 対称的な減衰点特性を有する誘電体共振器型の帯域通過フィルター
US6611183B1 (en) * 1999-10-15 2003-08-26 James Michael Peters Resonant coupling elements
US20140225685A1 (en) * 2013-02-08 2014-08-14 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ixed-mode cavity filter
CN105914438A (zh) * 2016-06-12 2016-08-31 杭州紫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谐振腔容性交叉耦合装置
CN205692942U (zh) * 2016-06-12 2016-11-16 杭州紫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谐振腔容性交叉耦合装置
CN106025467A (zh) * 2016-07-25 2016-10-12 深圳市麦捷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多腔滤波器的耦合结构
WO2018023922A1 (zh) * 2016-07-31 2018-02-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te模多通带介质滤波器
US10084222B1 (en) * 2017-03-22 2018-09-25 A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F filter for improving PIMD performance
CN207800856U (zh) * 2017-12-26 2018-08-3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混合模腔体滤波器
CN209001098U (zh) * 2018-09-06 2019-06-18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的耦合结构及滤波器
CN209357890U (zh) * 2019-01-14 2019-09-0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540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0739B2 (en) Resonator and high-frequency filter
US6549092B1 (en) Resonator device, filter, composite filter device,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545235B2 (en)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 assemblies and methods
WO1996029754A1 (en)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
US20240030582A1 (en) High-Q multi-mode dielectric resonant 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filter
US5495216A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esired coupling in dual-mode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s
US6255914B1 (en) TM mode dielectric resonator and TM mode dielectric filter and duplexer using the resonator
CN113394540B (zh)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JP4111347B2 (ja) 誘電体装置
US6529094B1 (en) Dielectric resonance device, dielectric filter, composite dielectric filter device, dielectric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H09252206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CN113394538B (zh)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CN113394537B (zh)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CN113394539B (zh)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CN113394536B (zh)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CN114927843B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KR20150021138A (ko) 3중 모드 필터
JP2007300171A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CN213752993U (zh) 耦合结构、合路器、双工器以及滤波器
EP1143552A1 (en) Sheet-metal filter
CN213752992U (zh) 用于滤波器的耦合结构、滤波器及射频器件
CN216214004U (zh) 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3752996U (zh) 一种谐振装置
CN117080708B (zh) 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设备
JP2002359502A (ja) 誘電体共振器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及び半同軸共振器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