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490A - 一种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4490A
CN113394490A CN202110593917.7A CN202110593917A CN113394490A CN 113394490 A CN113394490 A CN 113394490A CN 202110593917 A CN202110593917 A CN 202110593917A CN 113394490 A CN113394490 A CN 113394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lexible
secondary battery
cell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39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4490B (zh
Inventor
刘宏勇
于哲勋
祝佳丽
苏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39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4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4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3199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10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1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9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93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电池壳体和柔性件;电池壳体设置有容纳电芯的腔体;柔性件放置于电芯与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电芯之间;其中,所述柔性件对所述电芯存在作用力。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二次电池,在电池壳体内增加厚度可被压缩的柔性件,该柔性件不仅可以在化成电芯极片膨胀时给予电芯一定的反向力,避免化成时产生的气体在极片界面间聚集,从而改善电芯界面,由此解决了目前硅碳体系硬壳电芯因低群域度设计导致化成时界面不良的问题;且因该柔性件可被压缩,则在电芯膨胀力增大过程中,柔性件可释放电池壳体内的厚度空间,避免了因膨胀力过大导致电芯失效的情形。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广泛,企业对于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硅碳负极较石墨负极拥有更高的克容量,可以更显著地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基于此,目前逐步将硅碳材料应用于负极中,而正极高镍材料加负极硅碳体系将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硅碳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相对更大的体积膨胀。
为避免方形铝壳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鼓胀,在方形铝壳电池设计时,会考虑极片的膨胀,设计一定的空间容纳电芯膨胀带来的厚度增加,即群域度设计,一般三元加石墨体系的铝壳电池,群域度设计约89%,在三元加硅碳体系中,由于硅碳极片膨胀大,群域度设计远低于89%。
但是低的群域度则会导致以下问题:化成时厚度方向空间过大,极片与极片间贴合不紧,化成产生的气体在界面间残留,影响锂离子正负极之间的传输,石墨电极上形成黑斑,影响电池性能。而如果为了优化化成界面,将群域度设计过高,又会导致在循环过程中随着极片膨胀加剧,电芯膨胀力变大,对电芯循环性能和模组结构产生严重影响。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解决目前硅基体系硬壳电芯因低群域度设计导致化成时界面不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芯;
电池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电芯的腔体;
柔性件,放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之间;
其中,所述柔性件对所述电芯存在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柔性件放置于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电芯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所述电芯膨胀面的面积。更优选的,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电芯相邻一面的面积<所述电芯与所述柔性件相邻一面的面积。
优选的,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件设置有m排;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平行的方向,每排所述柔性件设置有n个;m≥1;n≥1。具体的,n个所述柔性件可并列设置于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之间。
优选的,m排所述柔性件的总厚度为所述二次电池总厚度的2~4%、4~6%、6~8%、8~10%、10~12%、或12~15%。
优选的,所述柔性件为柔性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绝缘密封袋。
优选的,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密封件设置有m排,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总耐压能力大于或等于100kgf,且小于或等于300kgf;m≥1。具体的,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总耐压能力可为100~150kgf、150~180kgf、180~200kgf、200~220kgf、220~250kgf、250~300kgf。
而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平行的方向,当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设置有n个时,n≥1;则每个所述柔性密封件的耐压能力p可为:100/n≤p≤150/n、150/n≤p≤180/n、180/n≤p≤200/n、200/n≤p≤220/n、220/n≤p≤250/n、或250/n≤p≤300/n,单位为kgf。
优选的,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密封袋内的电解液。
优选的,当所述电芯的膨胀力>300kgf时,所述绝缘密封袋破裂释放所述电解液。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的体积为所述柔性件体积的50~55%、55~60%、60~65%、65~70%、70~75%、75~80%、80~85%、85~90%、90~95%、或95~99%。
优选的,所述绝缘密封袋的材料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所述高分子绝缘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二次电池,在电池壳体内增加厚度可被压缩的柔性件,该柔性件不仅可以在化成电芯极片膨胀时给予电芯一定的反向力,避免化成时产生的气体在极片界面间聚集,从而改善电芯界面,由此解决了目前硅碳体系硬壳电芯因低群域度设计导致化成时界面不良的问题;且因该柔性件可被压缩,则在电芯膨胀力增大过程中,柔性件可释放电池壳体内的厚度空间,避免了因膨胀力过大导致电芯失效的情形。
2)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结构,在不增加工序复杂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附加物柔性件,即达到了改善硅碳体系硬壳电芯化成时界面不良的问题,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池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电芯的底视图。
图4为本发明柔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五。
图10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六。
图11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七。
图12为本发明柔性件设计位置的示意图之八。
图中:1-电芯;2-电池壳体;3-柔性件;31-电解液;32-绝缘密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电池壳体2和柔性件3;电池壳体2设置有容纳电芯1的腔体;柔性件3放置于电芯1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电芯1之间;其中,柔性件3对电芯1存在作用力。
具体的,可认为该柔性件3存在两种可并存的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以是同时存在,也可以是两个阶段的状态。如在化成初期,电芯1的膨胀力较小时,无法压缩柔性件3的厚度,且柔性件3具有一定的弹性,反而对电芯1具有更大的反向作用力,但随着膨胀力越来越大,达到柔性件的弹性极限后,柔性件3进入不可逆的塑性形变,其一方面继续对电芯1施加作用力,一方面厚度也会随电芯1的膨胀而减小,从而为电芯1的膨胀提供空间。
该电芯1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通过卷绕或叠片制成,电芯1的结构示意图可如图2~3所示。而电池壳体2可为如图1所示的方形电池壳体2,该电池壳体2中可容纳一个或者多个电芯1。优选的,本发明二次电池为硅基体系的方形铝壳电池,更加适用于动力电池中。
其中,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式如LiaNixCoyMzO2-bNb(其中0.95≤a≤1.2,x>0,y≥0,z≥0,且x+y+z=1,0≤b≤1,M选自Mn,Al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N选自F,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LiCoO2、LiNiO2、LiVO2、LiCrO2、LiMn2O4、LiCoMnO4、Li2NiMn3O8、LiNi0.5Mn1.5O4、LiCoPO4、LiMnPO4、LiFePO4、LiNiPO4、LiCoFSO4、CuS2、FeS2、MoS2、NiS、TiS2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可以经过改性处理,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改性处理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己知的,例如,可以采用包覆、掺杂等方法对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改性,改性处理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Al,B,P、Zr、Si、Ti、Ge、Sn、Mg、Ce、W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而正极集流体通常是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集流体的材料,例如,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箔等,更具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铝箔等。
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为硅基材料;该硅基材料可选自单质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硅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而负极集流体通常是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所述负极集流体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的材料,例如,所述负极集流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箔等,更具体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铜箔等。
而隔膜可以是本领域各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二次电池还包括电解液,该电解液是直接注入电池壳体2的腔体,可理解为常规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其中,电解质锂盐可以是高温性电解液中采用的LiPF6和/或LiBOB;也可以是低温型电解液中采用的LiBF4、LiBOB、LiPF6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是防过充型电解液中采用的LiBF4、LiBOB、LiPF6、LiTFSI中的至少一种;亦可以是LiClO4、LiAsF6、LiCF3SO3、LiN(CF3SO2)2中的至少一种。而有机溶剂可以是环状碳酸酯,包括PC、EC;也可以是链状碳酸酯,包括DFC、DMC、或EMC;还可以是羧酸酯类,包括MF、MA、EA、MP等。而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阻燃添加剂、防过充添加剂、控制电解液中H2O和HF含量的添加剂、改善低温性能的添加剂、多功能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柔性件3放置于电芯1的膨胀面与所述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两个电芯1的膨胀面之间。将该柔性件3临近电芯的膨胀面放置可更好的为电芯提供膨胀空间。其中,电芯1的膨胀面可如图2中所示,膨胀面所在平面为z轴和x轴组成的平面或该平面平行的平面。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3与所述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所述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优选的,所述柔性件3与所述电芯1相邻一面的面积<所述电芯1与所述柔性件3相邻一面的面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电芯1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件3设置有m排;在与所述电芯1膨胀面平行的方向,每排所述柔性件3设置有n个;m≥1;n≥1。具体的,n个所述柔性件3可并列设置于所述电芯1的膨胀面与所述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和/或并排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电芯1的膨胀面之间。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m排所述柔性件3的总厚度为所述二次电池总厚度的2~4%、4~6%、6~8%、8~10%、10~12%、或12~15%。该柔性件3的总厚度是指其外层密封袋和其内容物的厚度之和,而二次电池的总厚度则是若干个电池与电池壳体组装后的总厚度,在保证外层密封袋的厚度强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减小密封袋的厚度,避免密封件的厚度过大反而降低了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同样,也应根据硅基负极的膨胀情况来尽可能降低柔性件3的总厚度,以最大程度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针对柔性件的设计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一个,可如图5所示,该柔性件3设置在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而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如此可为柔性件3被挤压后提供缓冲区域。而对于柔性件3的形状则不做过多限定,具体的可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以下实施方式的柔性件3的形状同样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一个,可如图6所示,该柔性件3设置在两个相邻电芯1的膨胀面之间,而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即是该柔性件3被夹持于两个电芯1之间,如此可为柔性件3被挤压后提供缓冲区域。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两个,可如图7所示,其中一柔性件3设置在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另一柔性件3设置在两个电芯1膨胀面之间;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均对应小于或等于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同样也是为柔性件3被挤压后提供缓冲区域。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两个,可如图8所示,两个柔性件3均设置在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且两个柔性件3分别对应设置电芯1的两侧边,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两个,可如图9所示,两个柔性件3均设置在同一侧的电芯1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两个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之和≤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即是n=2,两个柔性件3在与电芯1膨胀面垂直方向并排设置,两个柔性件3之间应预留一部分空间,以供柔性件3被挤压后膨胀。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四个,m=2,n=2,可如图10所示,在与电芯1膨胀面垂直方向,两两柔性件3分别并列设置在不同侧的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同侧的两个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之和≤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同侧的两个柔性件3之间应预留一部分空间,以供柔性件3被挤压后膨胀。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四个,n=4,可如图11所示,在与电芯1膨胀面垂直方向,4个柔性件3均设置在同一侧的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4个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之和≤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相邻柔性件3之间应预留一部分空间,以供柔性件3被挤压后膨胀。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为,将柔性件3可设置为8个,m=2,n=4,可如图12所示,在与电芯1膨胀面垂直方向,其中4个柔性件3均设置在同一侧的电芯1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且该4个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之和≤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而另4个柔性件3则对应设置在另一侧,同样该4个柔性件3与电芯1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之和≤电芯1膨胀面的面积。此外,相邻柔性件3之间应预留一部分空间,以供柔性件3被挤压后膨胀。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3包括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当所述柔性件3处于塑性形变时,所述柔性件3的厚度随所述电芯1的膨胀逐渐减小。该逐渐减小是指随着电芯1极片的逐步膨胀,达到柔性件3的弹性极限后,柔性件3被逐步挤压致使其厚度逐渐减小。这里并不对减小的速率做具体限定,只要该柔性件3在电芯1膨胀过程中一定膨胀力度后被逐步压缩即可,为电芯1提供膨胀空间,同时柔性件3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也会给予电芯1一个反向作用力,使得电芯1的极片不会因膨胀而致使彼此之间的孔隙过大,进而避免膨胀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停留于极片界面,避免因化成膨胀而导致极片界面不良的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后,该二次电池即使是在群域度设计较低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因化成电芯1膨胀而导致极片界面不良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3为柔性密封件。
柔性密封件包括绝缘密封袋32。该绝缘密封袋32的材料为高分子绝缘材料。该高分子绝缘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该高分子绝缘材料可采用与隔膜相同的材料,但应根据柔性件3所需的性能对材料的用量进行各项调整,以同时保证柔性件3的耐压强度合适。
对于绝缘密封袋32的设置,在保证厚度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密封袋的厚度。过高的厚度会导致柔性件3的耐压强度过大,电芯1极片的膨胀力无法挤破柔性件3,反而会因柔性件3的反向作用力过大而挤压电芯1,可能导致电芯1极片或隔膜被挤穿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电芯1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密封件设置有m排,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总耐压能力大于或等于100kgf,且小于或等于300kgf;m≥1。
如图4所示,该耐压能力的设置可由其封口处的封印宽度L和封印厚度H来调整,通过控制封印宽度L和封印厚度H的数值不同进而达到调整耐压能力的目的,而封印宽度L和封印厚度H则是通过封头的宽度、封装时的温度以及封头的压力来控制。对于柔性密封件的耐压规格设定依据为:1)对于耐压下限的设定:根据化成时的验证结果,在保证界面良好的情况下,电芯1所需的最低压力为柔性密封件的耐压下限;2)对于耐压上限的设定:根据电芯1循环膨胀力曲线和循环过程中电解液31耗速率来确定耐压的上限。当然,如果该柔性密封件内密封的不是电解液31,可无需根据电解液31耗速率来确定耐压的上限。
具体的,每排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耐压能力可为100~150kgf、150~180kgf、180~200kgf、200~220kgf、220~250kgf、250~300kgf。当然根据二次电池实际设计大小的不同,也可进一步增加该耐压能力或降低该耐压能力,以更好的改善硅基体系电池的体积膨胀问题。在常规的硅基方形铝壳电池中,保证每排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耐压能力在100~300kgf之间,一方面可避免耐压能力过低而使密封件过快的破裂,致使密封件无法持续提供一定的反向作用,化成生成的气体过多的停留与极片之间,导致极片界面不良,影响锂离子的传输;而另一方面也可避免耐压能力过大,导致给予反向作用力的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反而可能造成极片或隔膜被挤破的情形。
而在与所述电芯1膨胀面平行的方向,当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设置有n个时,n≥1;则每个所述柔性密封件的耐压能力p可为:100/n≤p≤150/n、150/n≤p≤180/n、180/n≤p≤200/n、200/n≤p≤220/n、220/n≤p≤250/n、或250/n≤p≤300/n,单位为kgf。即是每排单个柔性件3的耐压能力为每排总耐压能力除以对应的总数,计算得到的单个柔性件3的耐压能力p为平均耐压能力,具体每个柔性件3的耐压能力可在平均耐压能力上下范围内波动。具体靠近极片膨胀力较大的地方可将该处对应的密封件的耐压能力适当增加,而极片膨胀力度较小的地方则适当减小其耐压能力。
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密封袋32内的电解液31。而当所述电芯的膨胀力>300kgf时,柔性密封件达到塑性形变的极限,绝缘密封袋32破裂释放其中的电解液31,及时补充化成过程中消耗掉的一部分电解液31,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其中,该电解液31的体积为所述柔性密封件体积的50~55%、55~60%、60~65%、65~70%、70~75%、75~80%、80~85%、85~90%、90~95%、或95~99%。在柔性件3中只填充部分电解液31,可预留一部分空间供柔性密封件收缩,避免其因内含电解液31体积过大而导致其耐压能力较小,在化成电芯1极片膨胀过程不久后柔性件3就破裂,致使极片之间空隙较大,产生的气体残留其中,从而无法较好的改善极片界面不良的问题。该电解液31实际含量设置可以根据绝缘密封袋32的具体选择、以及柔性件3设置的数量及形状等来确定,可以是一部分柔性件3中电解液31的含量较多,而一部分柔性件3中的电解液31含量较少,这里不做过多限定。
此外,上述电解液31的用材可与上述二次电池中的电解液用材相同,包括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当然,柔性件3中的电解液31也可只是功能添加剂或者锂盐,功能添加剂包括但不限于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阻燃添加剂、防过充添加剂、控制电解液中H2O和HF含量的添加剂、改善低温性能的添加剂、多功能添加剂中的至少一种。柔性件3破裂后释放的功能添加剂电解液31可作为原本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的添加剂补充,使得本硅基体系的二次电池的整体性能更加。
其中,本发明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可为:
1)计算好柔性件3的耐压能力及电解液31的体积,将电解液31装入绝缘密封袋32中,采用封头密封绝缘密封袋32,完成柔性件3的制备;
2)将卷绕或叠片好的电芯1放入电池壳体2中,同时预留柔性件3的放置区域,然后将柔性件3放入其中,根据实际的柔性件3的数量等具体设计其放置位置,可放置于电芯1膨胀面与电池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电芯1之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8个实施方式;
3)向电池壳体2中注入常规的电解液,密封电池壳体2;
4)静置,化成,分容,得到该二次电池。
将上述8个实施例得到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在电池化成后,将电芯1拆开,负极片界面良好,均没有形成黑斑。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得的电池,只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通过增加附加物柔性件3,在不增加工序复杂度的前提下,即解决硅碳体系硬壳电芯化成界面不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本发明的电池利用柔性件3的压缩为硅基体系留有足够的膨胀空间,同时在初始化成时,因该柔性件3的填充升高了化成时的实际群域度,由此解决了硅基体系硬壳电芯因低群域度设计导致化成时界面不良的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
电池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电芯的腔体;
柔性件,放置于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相邻所述电芯之间;
其中,所述柔性件对所述电芯存在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放置于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和/或放置于两个所述电芯的膨胀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电芯膨胀面接触一面的面积≤所述电芯膨胀面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件设置有m排;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平行的方向,每排所述柔性件设置有n个;m≥1;n≥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m排所述柔性件的总厚度为所述二次电池总厚度的2~15%。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为柔性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绝缘密封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电芯膨胀面垂直的方向,所述柔性密封件设置有m排,每排所述柔性密封件密封后的总耐压能力大于或等于100kgf,且小于或等于300kgf;m≥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绝缘密封袋内的电解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芯的膨胀力>300kgf时,所述绝缘密封袋破裂释放所述电解液。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密封袋的材料为高分子绝缘材料,所述高分子绝缘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芳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0593917.7A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二次电池 Active CN11339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3917.7A CN1133944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二次电池
PCT/CN2021/123199 WO2022247101A1 (zh) 2021-05-28 2021-10-12 一种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3917.7A CN1133944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490A true CN113394490A (zh) 2021-09-14
CN113394490B CN113394490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61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3917.7A Active CN1133944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4490B (zh)
WO (1) WO20222471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101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WO2023197858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1953Y (zh) * 2008-11-27 2009-09-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2318127A (zh) * 2010-01-13 2012-01-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47105A (zh) * 2013-12-12 2014-03-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
CN105229823A (zh) * 2013-07-30 2016-01-06 株式会社Lg化学 能够额外供给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KR20180076158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균일한 sei 형성을 위한 버퍼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제조방법
CN207967120U (zh) * 2018-04-02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309257A (zh) * 2018-09-30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池生产方法
CN210897379U (zh) * 2019-09-29 2020-06-3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1265561U (zh) * 2019-12-02 2020-08-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芯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9150B2 (ja) * 2017-07-11 2022-09-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
CN111725442A (zh) * 2020-06-24 2020-09-2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和电池组的制备方法
CN113394490B (zh) * 2021-05-28 2022-10-11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1953Y (zh) * 2008-11-27 2009-09-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2318127A (zh) * 2010-01-13 2012-01-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29823A (zh) * 2013-07-30 2016-01-06 株式会社Lg化学 能够额外供给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CN103647105A (zh) * 2013-12-12 2014-03-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
KR20180076158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균일한 sei 형성을 위한 버퍼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제조방법
CN207967120U (zh) * 2018-04-02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309257A (zh) * 2018-09-30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电池生产方法
CN210897379U (zh) * 2019-09-29 2020-06-3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1265561U (zh) * 2019-12-02 2020-08-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电芯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101A1 (zh) * 2021-05-28 2022-12-01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WO2023197858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7101A1 (zh) 2022-12-01
CN113394490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7704B1 (en) Solid electrolyte battery
US8101295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KR101568418B1 (ko) 부극 및 이차 전지
EP3220450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US6579648B2 (en)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N103560250A (zh) 一种以富锂锰基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EP1875535A1 (en) Lithium ion rocking chair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070100957A (ko) 리튬 이온 2차 배터리
JP3732945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13394490B (zh) 一种二次电池
WO2012047596A2 (en) Auxiliary electr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containing high capacity active materials
CN103594735B (zh) 一种钛酸锂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KR20000017635A (ko) 비수전해액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18759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化成方法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JP4621325B2 (ja) 薄形電池
CN106229587A (zh) 可于宽温度范围提供高放电脉冲的锂电池组件及形成方法
JP4162510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5911259A (zh) 一种电池极组及二次电池
JP4420484B2 (ja) 密閉型電池
JP2000149994A (ja) 高分子電解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208311B2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
JP2001052750A (ja) ポリマー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ao et 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JP4644936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0251872A (ja) ポリマー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Address after: 215500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ala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Xiangshan Pine Hill Village Xiangshan Industrial Park Jiayuan Road No. 9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