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7157A - 双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7157A
CN113377157A CN202010116649.5A CN202010116649A CN113377157A CN 113377157 A CN113377157 A CN 113377157A CN 202010116649 A CN202010116649 A CN 202010116649A CN 113377157 A CN113377157 A CN 113377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organic light
transparent substrate
emitting display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66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奕达
凌正南
戴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1166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7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7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71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第一侧,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第二侧。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在第一模式时,驱动模块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呈显示状态,以让双面显示设备在第一侧与第二侧显示相同图像。

Description

双面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组件,包括高分子以及小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应用在各式各样产品的显示组件上,例如笔记本电脑、电视、数字显示型电子表、电话、携带型传呼器、移动电话、电子计算器以及同类产品中。一般而言,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较简单的构造,而且相对于其他显示组件来说容易制造且制造费用较低。
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现今为了增加其应用范围,因此多采用具备翻转功能的显示屏幕,以利于两个以上的使用者能通过笔记本电脑的所述翻转屏幕而达到互动效果。但,为了使显示屏幕具备所需的翻转功能,其势必要在显示屏幕的机体处增加枢转机构,如此一来将造成结构扩增,反而不利于笔记本电脑的便携特性。
据此,如何对屏幕进行改善,以在具备互动功能的前提下而克服上述问题,便是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通过控制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而呈现不同显示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双面显示装置包括机体、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第一侧,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第二侧。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在第一模式时,驱动模块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呈显示状态,以让双面显示设备在第一侧与第二侧显示相同图像。
基于上述,双面显示设备通过将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分别配置在机体的相对两侧,进而能依据需求而控制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与否。进一步地说,在第一模式,驱动模块同时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皆呈显示状态,以让双面显示设备同时在第一侧与第二侧显示相同图像,进而使笔记本电脑转换成双面显示屏幕的互动交流模式。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于双面显示设备的简单示意图;
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在不同模式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的简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的简单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笔记本电脑;
100、200、300:双面显示设备;
110: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
112:第一透明基板;
114、310:第一有机发光层;
114a、124a:像素群;
114b、124b:透明区域;
120、320: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
122:第二透明基板;
124:第二有机发光层;
130、230:机体;
140:控制模块;
330:透明基板;
G1:间隙;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W、R、G、B:子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笔记本电脑于显示屏幕处的简单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双面显示设备100适用于笔记本电脑10,且双面显示设备100包括机体130、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以及控制模块140。机体13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配置于第一侧S1,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配置于第二侧S2。控制模块140电性连接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以控制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呈现所需的状态,以适应笔记本电脑10所需的应用环境。
进一步地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机体130具有T字形镜像设置的截面,而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分设于所述截面的相对两侧而保持间隙G1。再者,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2与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12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14,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22与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22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124,其中第一有机发光层114与第二有机发光层124彼此相对且受机体130间隔而存在上述间隙G1,且第一有机发光层114与第二有机发光层124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2与第二透明基板122之间。
图3A至图3C分别示出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在不同模式下的局部示意图。请先参考图3A以叙明其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的像素数组(pixelarray)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的像素数组呈镜像配置,亦即,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分别具有多个像素结构,图3A至图3C所示仅为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的单一像素结构,以及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的单一像素结构。如图所示,各像素结构包括像素群114a、124a与透明区域114b、124b,像素群114a、124a分别是由多个子像素W、R、G、B排列而成,而透明区域114b、124b则位于像素群114a、124b旁,而在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的像素结构中,透明区域114b、124b彼此对应,像素群114a、124a彼此对应,且像素群114a、124a中相同类型的子像素W、R、G、B是呈现彼此镜射对应的状态。据此,通过控制模块140(示出于图2)操控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的像素数组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的像素数组,便能据以形成所需的显示效果,且特别是通过上述的镜像配置而在双面显示时能让观视者皆能看到正确显示信息,而不致产生图像颠倒的情形。
在第一模式时,也就是如图3A所示出,驱动模块140同时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而使其像素结构的像素群114a、124a皆呈显示状态,并让双面显示设备100同时在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显示相同图像。据此,即是笔记本电脑10的互动交流模式,也就是多个使用者能分别从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看到相同的显示信息,而位于第一侧S1的使用者还能一并操控笔记本电脑10。
接着,请参考图3B,在第二模式时,控制模块140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而使其像素结构的像素群114a呈显示状态,而对应地,控制模块140驱动第二有机发光模块120呈现黑幕(black screen)状态如此一来,双面显示设备100便仅在第一侧S1显示信息图像,而所述第二模式即是习知笔记本电脑10的个人工作模式,即在仅一个使用者的情形下,使用者得以操控并从第一侧S1观看双面显示设备100。换句话说,位于第二侧S2的旁人仅能看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120的黑幕状态,而让位于第一侧S1的使用者保有隐私。
接着,请参考图3C,所示者属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模式,唯此时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的像素群124a并未被启动,进而使位在第二侧S2的使用者仅能看到的是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层,而无法看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的显示信息。在此,所述金属层即是用以承载像素群114a的像素电极之用。
承图3B与图3C所述能得知,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是否被驱动(通电)与否,皆能提供所需的单侧显示效果。即是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包括透明区域114b、124b。也就是说,若以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的整体而言,只要环境光源足够,当像素群114a、124a未被激活,则使用者观视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都是透明的,也就是图3C所示,当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启动并显示信息,而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并未被启动,则对位于第二侧S2的用户的视觉效果是相当于使其仅看到透明玻璃一般。此外,对于图3B而言,其目的在于避免使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发光,以通过黑幕状态而达到隐藏光源的视觉效果,而其同样能与图3C完成个人工作模式所需的单侧显示效果。
另外,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图3B所示的黑幕状态也可改为显示与第一有机发光模块110显示信息无关的其他内容,例如是屏幕保护信息或跑马灯等,而同样使第一侧S1的显示信息不会从第二侧S2被泄漏。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的简单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机体230具有ㄇ字形镜像设置的截面,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被夹持于所述截面中。再者,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1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2与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12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14,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120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22与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22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124,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12、第一有机发光层114、第二有机发光层124与第二透明基板122依序叠置在一起。据此,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200也能达到与前述实施例可选择地双面显示功能。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的简单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机体230的结构特征一如图4的实施例所示,因此便不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是呈一体结构,其包括透明基板330与配置在透明基板330相对两表面的第一有机发光层310与第二有机发光层320。据此,本实施例的双面显示设备200也能达到与前述实施例可选择地双面显示功能。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双面显示设备通过将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分别配置在机体的相对两侧,进而能依据需求而控制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与否。进一步地说,在第一模式,控制模块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模块而使其呈现黑幕状态,且控制模块驱动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而使其呈显示状态,如此便能让双面显示设备仅在第二侧显示图像,而保有原笔记本电脑的个人工作模式。相对地,在第二模式,驱动模块同时驱动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皆呈显示状态,以让双面显示设备同时在第一侧与第二侧显示图像,进而使笔记本电脑转换成双面显示屏幕的互动交流模式。
再者,为了让双面显示时能提供正确的显示信息,因此第一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像素数组实质上是呈镜像设置,据以避免显示的图像信息产生颠倒情形。
此外,随着机体结构的改变,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也能随之改变配置关系,从相互分离的不同结构体、彼此结合的结构体以至一体结构,皆能有效地提供所需的单面显示及双面显示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
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机体的所述第一侧;
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机体的所述第二侧;以及
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
在第一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而使其皆呈显示状态,以让所述双面显示设备同时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显示相同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像素数组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像素数组呈镜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T字形镜像设置的截面,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分设于所述截面的相对两侧而保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与配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与配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彼此相对且受所述机体间隔,且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ㄇ字形镜像设置的截面,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被夹持于所述截面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包括第一透明基板与配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与配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依序叠置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是一体结构,其包括透明基板与配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相对两表面的第一有机发光层与第二有机发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分别具有多个像素结构,各所述像素结构包括透明区域与多个子像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式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呈现黑幕或与呈现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信息无关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显示模块未被启动,以使所述双面显示设备仅在所述第一侧显示图像。
CN202010116649.5A 2020-02-25 2020-02-25 双面显示装置 Withdrawn CN113377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6649.5A CN113377157A (zh) 2020-02-25 2020-02-25 双面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6649.5A CN113377157A (zh) 2020-02-25 2020-02-25 双面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7157A true CN113377157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69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6649.5A Withdrawn CN113377157A (zh) 2020-02-25 2020-02-25 双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715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75903U (zh) * 2012-04-27 2013-06-05 卢至宜 可正反双面显示与操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WO2014071622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39966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型显示装置
TW201445380A (zh) * 2013-05-22 2014-12-01 Pegatron Corp 雙面觸控顯示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05183095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手持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75903U (zh) * 2012-04-27 2013-06-05 卢至宜 可正反双面显示与操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WO2014071622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39966A (zh) * 2012-11-20 2014-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型显示装置
TW201445380A (zh) * 2013-05-22 2014-12-01 Pegatron Corp 雙面觸控顯示裝置及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05183095A (zh) * 2015-10-19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手持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578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254079B1 (ko) 표시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2016001887A (ja) 電子機器
US11263996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06036317A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 arrangement
CN111679477A (zh) 显示装置
KR20070057468A (ko) 표시 장치
JP4849801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516915A (zh) 显示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090045751A1 (en) Systems for displaying images
US1170695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scan line cut and connected to another scan line in adjacent row
CN110164940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77157A (zh) 双面显示装置
JP5206178B2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2133431A (zh) 雙面顯示裝置
CN220307716U (zh) 显示装置
US7138964B2 (en) Mobile unit with dual panel display
CN1160751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13489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KR20060017204A (ko) 양면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75969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70032486A (ko) 양면구동 유기전계발광장치
KR20060067332A (ko) 인쇄회로기판을 개선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20060033482A (ko) 평판표시장치
JP200730438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並びに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