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8267B -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8267B
CN113358267B CN202110574369.3A CN202110574369A CN113358267B CN 113358267 B CN113358267 B CN 113358267B CN 202110574369 A CN202110574369 A CN 202110574369A CN 113358267 B CN113358267 B CN 113358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uxiliary device
full
roller
wheel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8267A (zh
Inventor
罗安
喻小石
李庆
朱竞
易春林
邹娜
陈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4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8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8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8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esting brak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属于汽车检测设备领域,其包括检测台,检测室内转动连接有检测辊,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阻拦机构,所述阻拦机构包括连接杆、阻拦筒和摩擦环;所述检测辊的两端延伸至检测台的外部,所述摩擦环分别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辊伸出检测台的两端,所述连接杆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所述阻拦筒设置于两所述连接杆远离摩擦环的一端,所述阻拦筒的两端与两所述连接杆连接。轮胎旋转时带动检测辊转动,检测辊带动摩擦环转动并驱使连接杆翻转,连接杆带动阻拦筒升起,阻拦筒位于车辆的前方,当车辆冲出时对车辆进行阻拦。本申请具有提高安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生活的进步,汽车也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而伤亡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国家也对汽车的各项性能有着严格的检测标准。而制动性能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直接关系车辆的行车安全,因此车辆年检中对制动性的检测尤为重要。
授权公告号为CN2113473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检测台,包括检测台主体,检测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控制箱体,驱动控制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箱盖,检测台主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室和第二检测室,第一检测室和第二检测室的内部均安装有主动滚筒。汽车的主动轮位于主动滚筒上,车辆的轮子转动或制动驱使主动滚筒转动或停止,检测主动滚筒来得知汽车的制动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当车辆的马力较大时,车辆会冲出检测台主体,导致危险发生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包括检测台,检测室内转动连接有检测辊,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阻拦机构,所述阻拦机构包括连接杆、阻拦筒和摩擦环;所述检测辊的两端延伸至检测台的外部,所述摩擦环分别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辊伸出检测台的两端,所述连接杆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所述阻拦筒设置于两所述连接杆远离摩擦环的一端,所述阻拦筒的两端与两所述连接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开上检测台,车辆的驱动轮接触检测辊。发动车辆,轮胎转动,踩下刹车,检测台对车辆的制动力进行检测。当轮胎旋转时带动检测辊转动,检测辊转动带动摩擦环转动,摩擦环带动连接杆翻转,两连接杆带动阻拦筒升起,阻拦筒随着车轮的转速提高而提升高度。阻拦筒位于车辆的前方,当车辆冲出时对车辆进行阻拦。当轮胎停止转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杆翻转,阻拦筒下降。在轮胎转动时阻拦筒会自动升起,减少车辆冲出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套杆与内杆,所述套杆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所述内杆穿设并滑动连接于套杆远离摩擦环的一端,所述阻拦筒的两端连接于内杆远离套杆的一端;所述套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位置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较高时,拉动内杆,内杆在套杆内滑动,使阻拦筒远离摩擦环。通过锁紧件将内杆与套杆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根据被检测车辆的高度调整阻拦筒与摩擦环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阻拦筒能够升起的高度。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锁紧件为插销,所述插销贯穿并滑动于套杆,所述内杆上开设有供插销插接的插孔,所述插孔沿内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杆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插销插入套杆,插销贯穿内杆上对应位置的插孔。插销的插接方便且快速,在大批量的检测时方便人工快速调整内杆与滑杆之间的距离后并固定,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连接至检测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冲出检测台撞击到阻拦筒后,如果连接杆发生损坏导致阻拦筒与检测台失去连接。车辆推动阻拦筒前进,通过拉绳将阻拦筒和检测台连接,拉住车辆,减少车辆继续冲出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盘、限位块与固定螺栓,所述限位盘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轴,所述限位块固定于限位盘上,所述限位块用于阻挡连接杆翻转的路径;所述限位盘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固定螺栓贯穿其一限位块并螺纹连接于检测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限位盘,将固定螺栓贯穿限位盘上对应位置的限位块,固定螺栓插接并螺纹连接于检测台。当车辆轮胎转动时通过检测辊带动摩擦环,摩擦环带动连接杆翻转,连接杆抵接到限位块后无法继续翻转。此时摩擦环与检测辊之间形成差速。根据车辆的高度,调节阻拦筒能够升起的最高高度,减少车速快慢不一导致阻拦筒的升降高度不一致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检测台靠近连接杆摆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台,所述倾斜台的上表面自上而下向远离检测台的一侧倾斜,检测台的倾斜面开设有供阻拦筒放置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检测完成后,检测辊锁死,车辆继续前进,车辆通过倾斜台从检测台上移出,阻拦筒位于放置槽内,减少阻拦筒对车辆的阻挡。方便车辆移开检测台。
可选的,所述检测台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主轴连接于检测辊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的轮胎转动时带动检测辊转动,检测辊转动为发电机提供动力,发电机产生电力,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将能源回收,节能环保。
可选的,所述检测辊的端部设置有截面为多边形的卡块,所述发电机的主轴端面开设有供卡块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块卡接于发电机主轴上的卡槽即可实现检测辊与发电机连接。不需要发电机时,移动发电机将卡块与卡槽分离即可,操作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阻拦筒的周壁套设有海绵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失控冲出检测台时,车辆撞击阻拦筒时通过海绵套进行缓冲,减少车辆的冲击力。同时通过海绵套减少车辆划伤的可能,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还减少了财产的损失。
可选的,所述检测台中检测室的内壁固定有毛刷板,所述毛刷板的刷毛抵接于检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的轮胎上会粘有石子等杂质,轮胎转时带动检测辊转动,检测辊转动被毛刷清理外周壁。减少石子影响检测精度的可能,同时减少了石子碰坏检测台上仪器的可能,保护财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阻拦机构包括连接杆、阻拦筒和摩擦环;阻拦筒位于车辆的前方,当车辆冲出时对车辆进行阻拦。当轮胎停止转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杆翻转,阻拦筒下降。在轮胎转动时阻拦筒会自动升起,减少车辆冲出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2.连接杆包括套杆与内杆;能够根据被检测车辆的高度调整阻拦筒与摩擦环之间的距离,来调整阻拦筒能够升起的高度。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3.检测台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当车辆的轮胎转动时带动检测辊转动,检测辊转动为发电机提供动力,发电机产生电力,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将能源回收,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检测台;2、第二检测台;3、检测室;4、检测辊;5、支撑辊;6、摩擦环;7、连接杆;71、套杆;72、内杆;721、插孔;8、插销;9、阻拦筒;10、海绵套;11、限位组件;111、限位盘;1111、限位孔;112、固定螺栓;113、限位块;12、第一锁环;13、第二锁环;14、拉绳;15、倾斜台;151、放置槽;16、支座;17、发电机;171、卡槽;18、卡块;19、毛刷板;2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用于固定于地面的第一检测台1与第二检测台2。第一检测台1与第二检测台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检测室3,检测室3内设置有检测辊4与支撑辊5,检测辊4与支撑辊5水平且平行,支撑辊5的两端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室3竖直且相对的两内侧壁。检测辊4的两端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检测室3竖直且相对的两内侧壁。第一检测台1与第二检测台2中的两检测辊4位于两支撑辊5之间。车辆的前轮被第一检测台1的检测辊4与支撑辊5支撑,后轮被第二检测台2的检测辊4与支撑辊5支撑,车辆的轮胎转动,轮胎与检测辊4摩擦驱使检测辊4转动,踩下刹车,通过检测辊4的转动状态得知车辆的制动力。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检测台1上的检测辊4两端延伸至第一检测台1的外部。第一检测台1上设置有阻拦机构。阻拦机构包括摩擦环6,摩擦环6设有两个,摩擦环6分别同轴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辊4位于第一检测台1外的两端。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摩擦环6转动。
参照图1和图2,阻拦机构还包括两连接杆7,连接杆7包括套杆71,套杆71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6,套杆7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摩擦环6的轴线。当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摩擦环6转动,摩擦环6带动套杆71翻转,当套杆71承受外力时,套杆71保持不动,此时摩擦环6与套杆71之间产生转动,摩擦环6与检测辊4之间产生转动。
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杆7还包括内杆72,内杆72与套杆71平行,内杆72穿设并滑动于套杆71远离摩擦环6的一端。套杆7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72位置的锁紧件。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摩擦环6转动,摩擦环6带动套杆71与内杆72同步翻转。
参照图1和图2,锁紧件为圆柱形的插销8。插销8垂直贯穿于套杆71远离另一套杆71的一端,插销8滑动于套杆71。两内杆7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垂直贯穿有插孔721,每个内杆72上的插孔721沿内杆72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六个。拉动内杆72到合适的距离后,在套杆71上贯穿插销8,插销8穿过内杆72上对应的插孔721。
参照图1和图2,阻拦机构还包括阻拦筒9,阻拦筒9与检测辊4平行,阻拦筒9位于两内杆72之间且远离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阻拦筒9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内杆72相互靠近的一侧。阻拦筒9的外周壁套设并粘合有海绵套10。当车辆冲出第一检测台1时,阻拦筒9将车辆进行拦截。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检测台1靠近检测辊4伸出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组件11,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盘111,限位盘111套设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检测台1上的检测辊4伸出的一端。限位盘111位于摩擦环6与第一检测台1之间。限位盘111远离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贯穿有限位孔1111,限位孔1111沿限位盘111的轴线圆周开设有四个。相邻的限位孔1111之间的距离相同。限位盘111远离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112,固定螺栓112贯穿其一限位孔1111后穿设并螺纹连接于第一检测台1。当固定螺栓112贯穿限位盘111的限位孔1111后,限位盘111与第一检测台1固定,检测辊4转动于限位盘111内。
参照图2和图3,限位盘111远离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焊接有限位块113,限位块113位于套杆71翻转的路径上。套杆71朝向第一检测台1远离第二检测台2的一侧。套杆71向上翻转时接触到限位块113后,套杆71与内杆72的最大翻转位置被限制。阻拦筒9的最大高度被限定。
参照图1和图2,两内杆72远离套杆71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锁环12,第一检测台1竖直且靠近阻拦筒9一侧设置有两第二锁环13,第二锁环13分别焊接于所在侧壁的两个底部角落处。第二锁环13与靠近的第一锁环12之间设置有拉绳14,拉绳14的一端绕设并捆绑于对应位置的第一锁环12,拉绳14的另一端绕设并捆绑于对应位置的第二锁环13。拉绳14将内杆72与第一检测台1连接。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检测台1远离第二检测台2的一侧焊接有倾斜台15,倾斜台15的下表面与第一检测台1的下表面齐平。倾斜台15的上表面自上而下向远离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倾斜。检测台的倾斜面开设有放置槽151,放置槽151供阻拦筒9放置。当车辆的轮胎停止转动时,检测辊4停止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杆7翻转,阻拦筒9向下移动并落入放置槽151内,锁定检测辊4,驾驶车辆通过倾斜台15移出第一检测台1和第二检测台2。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检测台1一侧的地面上放置有支座16,支座16上放置有发电机17,发电机17的主轴端面上开设有矩形的卡槽171。第一检测台1上检测辊4的一端焊接有矩形的卡块18,卡块18卡接于发电机17主轴上的卡槽171内。当卡块18卡接于卡槽171时,发电机17的主轴与第一检测台1上的检测辊4同轴设置。车辆的轮胎转动时带动第一检测台1上的检测辊4转动,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发电机17的主轴转动,发电机17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参照图1和图2,检测室3竖直且平行于检测辊4的侧壁分别焊接有毛刷板19,毛刷板19分别位于车辆的四个轮胎处。毛刷板19的刷毛朝向对应位置的检测辊4,靠近检测辊4的毛刷板19的刷毛贴合并抵接对应位置的检测辊4。靠近支撑辊5的毛刷板19上的刷毛抵接支撑辊5。检测辊4与支撑辊5转动时分别被毛刷板19的毛刷进行清理。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检测台1与第二检测台2之间设置有底板20,第一检测台1靠近第二检测台2的一侧与底板20焊接,第二检测台2靠近第一检测台1的一侧与底板20焊接。底板20将第一检测台1与第二检测台2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驾驶车辆开到底板20上,车辆的前轮位于第一检测台1的支撑辊5与检测辊4上,后轮位于第二检测台2的支撑辊5与检测辊4上。
根据车辆的高度伸缩内杆72,拉动内杆72到合适的距离后,在套杆71上贯穿插销8,插销8穿过内杆72上对应的插孔721。转动限位盘111,将固定螺栓112贯穿限位盘111上对应位置的限位孔1111,固定螺栓112贯穿限位盘111的一端穿设并螺纹连接于第一检测台1。
启动车辆,车辆的轮胎转动。轮胎与检测辊4摩擦驱使检测辊4转动,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摩擦环6转动,摩擦环6带动套杆71与内杆72翻转,内杆72将阻拦筒9提起。当套杆71接触到限位块113后,套杆71与内杆72的最大翻转位置被限制。阻拦筒9的最大高度被限定。此时,检测辊4转动时带动发电机17的主轴转动,发电机17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对其他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
踩下刹车,通过检测辊4的转动状态得知车辆的制动力。当车辆的轮胎停止转动时,检测辊4停止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杆7翻转,阻拦筒9向下移动并落入放置槽151内,锁定检测辊4,驾驶车辆通过倾斜台15移出第一检测台1和第二检测台2。
当车辆失控冲出第一检测台1时,车辆接触阻拦筒9与海绵套10,阻拦筒9将车辆进行拦截。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包括检测台和检测室(3),检测室(3)内转动连接有检测辊(4),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阻拦机构,所述阻拦机构包括连接杆(7)、阻拦筒(9)和摩擦环(6);所述检测辊(4)的两端延伸至检测台的外部,所述摩擦环(6)分别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辊(4)伸出检测台的两端,所述连接杆(7)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6),所述阻拦筒(9)设置于两所述连接杆(7)远离摩擦环(6)的一端,所述阻拦筒(9)的两端与两所述连接杆(7)连接;
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限位组件(11),所述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盘(111)、限位块(113)与固定螺栓(112),所述限位盘(111)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检测轴,所述限位块(113)固定于限位盘(111)上,所述限位块(113)用于阻挡连接杆(7)翻转的路径;所述限位盘(111)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111),所述固定螺栓(112)贯穿其一限位块(113)并螺纹连接于检测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包括套杆(71)与内杆(72),所述套杆(71)套设并转动连接于摩擦环(6),所述内杆(72)穿设并滑动连接于套杆(71)远离摩擦环(6)的一端,所述阻拦筒(9)的两端连接于内杆(72)远离套杆(71)的一端;所述套杆(7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内杆(72)位置的锁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为插销(8),所述插销(8)贯穿并滑动于套杆(71),所述内杆(72)上开设有供插销(8)插接的插孔(721),所述插孔(721)沿内杆(7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上连接有拉绳(14),所述拉绳(14)的另一端连接至检测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靠近连接杆(7)摆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倾斜台(15),所述倾斜台(15)的上表面自上而下向远离检测台的一侧倾斜,检测台的倾斜面开设有供阻拦筒(9)放置的放置槽(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的一侧设置有发电机(17),所述发电机(17)主轴连接于检测辊(4)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辊(4)的端部设置有截面为多边形的卡块(18),所述发电机(17)的主轴端面开设有供卡块(18)卡接的卡槽(1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筒(9)的周壁套设有海绵套(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中检测室(3)的内壁固定有毛刷板(19),所述毛刷板(19)的刷毛抵接于检测辊(4)。
CN202110574369.3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Active CN113358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369.3A CN113358267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369.3A CN113358267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8267A CN113358267A (zh) 2021-09-07
CN113358267B true CN113358267B (zh) 2023-07-21

Family

ID=7752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369.3A Active CN113358267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826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743A (ja) * 2001-05-21 2002-11-27 Harada Kuni:Kk 自動車用計測機器及び/又はそれらを集合した複合型車検装置
JP3112721U (ja) * 2005-05-20 2005-08-25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システム 車両試験装置
JP2008309615A (ja) * 2007-06-14 2008-12-25 Banzai Industries Ltd 車両試験装置
FR2942039A1 (fr) * 2009-02-11 2010-08-13 Daniel Frederic Fuchs Banc d'essais pour vehicules
WO2012020175A1 (fr) * 2010-08-13 2012-02-16 Daniel Fuchs Banc d'essais a rouleau pour vehicules a moteur
CN107782483A (zh) * 2017-11-01 2018-03-09 广州华工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743A (ja) * 2001-05-21 2002-11-27 Harada Kuni:Kk 自動車用計測機器及び/又はそれらを集合した複合型車検装置
JP3112721U (ja) * 2005-05-20 2005-08-25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システム 車両試験装置
JP2008309615A (ja) * 2007-06-14 2008-12-25 Banzai Industries Ltd 車両試験装置
FR2942039A1 (fr) * 2009-02-11 2010-08-13 Daniel Frederic Fuchs Banc d'essais pour vehicules
WO2012020175A1 (fr) * 2010-08-13 2012-02-16 Daniel Fuchs Banc d'essais a rouleau pour vehicules a moteur
CN107782483A (zh) * 2017-11-01 2018-03-09 广州华工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8267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73834A (zh) 一种整体吊运平台及建筑外立面施工平台的搭建方法
CN113358267B (zh) 一种适用于全时四驱车制动力台式检测的辅助装置
CN217201907U (zh) 一种桥梁顶升千斤顶受力面调节装置
CN110090986B (zh) 一种可移动稳定钻孔装置
CN116968614A (zh) 一种多功能应急流动维修车
CN215885718U (zh) 一种防护铅板加工收卷辅助结构
CN215097887U (zh) 一种新能源半挂车车厢备用轮胎固定装置
CN214498319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N212769730U (zh) 一种升降机的底盘组件
CN209920935U (zh) 一种备胎自动安装装置
CN108827664B (zh)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冲击试验检测台
CN214527484U (zh) 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CN212838083U (zh) 一种移动式减震柴油发电机
CN216269422U (zh) 一种汽修轮胎摆放架
CN219341669U (zh) 一种电梯维修架
CN21409091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悬挑式移动脚手架
CN217264704U (zh) 电力工程辅助安装升降设备
CN211736277U (zh) 一种高建筑升降施工平台
CN218202017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升降设备
CN213171276U (zh) 一种卧式液压千斤顶
CN218371475U (zh) 一种带有辅助稳定结构的液压千斤顶
CN220797640U (zh) 一种电缆架设装置
CN104261306B (zh) 一种升降机
CN215881340U (zh) 一种环保测功机安全装置
CN215402848U (zh) 大行程高度可调式卧式千斤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o An

Inventor after: Yu Xiaoshi

Inventor after: Li Qing

Inventor after: Zhu Jing

Inventor after: Yi Chunlin

Inventor after: Zou Na

Inventor after: Chen Yi

Inventor before: Luo An

Inventor before: Yu Xiaoshi

Inventor before: Li Qing

Inventor before: Zhu Jing

Inventor before: Yi Chunlin

Inventor before: Zou 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No. 376, Shaoshan Middle Road, Changsha, Hunan 410000

Applicant after: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Applicant after: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8 No. 88, Section 1, Furong North Road, Kaif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nan Changsha Automobile Inspection Statio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