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262A - 线性引导机构 - Google Patents

线性引导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262A
CN113357262A CN202110244440.1A CN202110244440A CN113357262A CN 113357262 A CN113357262 A CN 113357262A CN 202110244440 A CN202110244440 A CN 202110244440A CN 113357262 A CN113357262 A CN 113357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hannel
intermediate element
linear guide
sec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44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鲍尔
M·迈耶祖布里克韦德
T·瓦格纳
M·韦格纳斯特
T·温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Festo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Festo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3357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8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e.g. four carriages supporting a slide on two parallel r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5Guide rails or tracks for a linear bearing, i.e. adapted for movement of a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there alo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11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return passages, i.e. the passages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do not carry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1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shoe type bearing body, e.g. a body facing one side of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only
    • F16C29/0621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shoe type bearing body, e.g. a body facing one side of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only for supporting load in essentially two directions, e.g. by multiple points of contact or two rows of rolling elements
    • F16C29/062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shoe type bearing body, e.g. a body facing one side of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only for supporting load in essentially two directions, e.g. by multiple points of contact or two rows of rolling elements with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38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43/00Assembling bearings
    • F16C43/04Assembling rolling-contact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种线性引导机构,其具有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所述线性引导单元具有引导壳体,在所述引导壳体中构造有两个环形地本身闭合的环绕通道,在所述环绕通道中相应地容纳有多个滚动支承元件。所述引导壳体具有布置在这两个环绕通道之间的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所述壳体中间元件有助于形成所述环绕通道并且所述壳体中间元件由至少一个与所述环绕通道连通的润滑通道穿过。所述润滑通道部分地在所述壳体中间元件的整体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中延伸并且具有为了引入润滑剂从所述引导壳体之外能够接近的润滑开口。

Description

线性引导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引导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所述线性引导单元具有沿壳体纵向方向延伸的并且具有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的壳体端部区段的引导壳体,在所述引导壳体中构造有至少两个环形地本身闭合的、沿与壳体纵向方向成直角的壳体高度方向彼此相邻地布置的环绕通道,在所述环绕通道中相应地容纳有多个沿通道纵向方向排列在彼此处的并且在实施环绕运动时沿通道纵向方向能够运动的滚动支承元件,其中,每个环绕通道具有两个相应地布置在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中的一个中的弧形的换向通道区段并且引导壳体具有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所述壳体中间元件具有两个相应地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中的一个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相应地布置在这两个环绕通道的处于相同的壳体端部区段中的换向通道区段之间并且在其沿壳体高度方向背离彼此的侧处相应地构造有这两个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中的一个的内部的壁面区段。
背景技术
从EP 2 847 478 B1中已知的这种类型的线性引导机构具有带有由滚动球形成的滚动支承元件的多个线性引导单元,所述滚动支承元件贴靠在引导轨道处并且在线性引导单元与引导轨道之间发生的线性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在引导轨道处滚动。每个线性引导单元具有引导壳体,在所述引导壳体中构造有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与彼此间隔开的环绕通道,在所述环绕通道中容纳有滚动支承元件并且在所述环绕通道中滚动支承元件能够沿通道纵向方向进行环绕。引导壳体具有框架形的壳体中间元件,所述壳体中间元件插入到两个壳体外部元件之间并且与所述两个壳体外部元件共同限制环绕通道。壳体中间元件具有两个相应地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中的一个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一件式地与彼此连接并且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在其背离彼此的、相应地面向壳体外部元件中的一个的侧处形成这两个环绕通道中的一个的弧形的换向通道区段的内部的壁面区段。尤其由于壳体中间元件的一件式方案,用于实现这两个环绕通道的引导壳体简单地能够制造和能够装配。
从DE 10 2005 037 323 A1中已知具有环绕引导部的线性球支承件,所述线性球支承件具有中心体和两个包围中心体的、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壳体罩。这两个壳体罩与中心体共同形成环绕通道,在所述环绕通道中容纳有多个滚动球。这两个壳体罩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彼此处。
DE 11 2015 005 242 T5描述了一种具有多个线性引导单元的线性引导机构,其中,线性引导单元相应地具有中心的滑动块,在端侧两个端部遮盖板并且在纵向侧两个循环帽(Zirkulationshauben)安装到所述滑动块处。所述构件共同形成两个环绕通道,在所述两个环绕通道中分别容纳有多个滚动球。在这两个端部遮盖板的外表面处装配有用于将润滑剂供应到滚动球的润滑剂管连接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线性引导机构,其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在简单的并且成本适宜的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滚动支承元件的简单的润滑。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根据本发明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线性引导机构中,线性引导单元的引导壳体的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由至少一个与环绕通道连通的润滑通道穿过,所述润滑通道部分地还在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的集成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中延伸,所述润滑隆起部具有为了引入润滑剂从引导壳体之外能够接近的润滑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引导机构具有带有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彼此相邻地进行布置的环绕通道的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在所述环绕通道中相应地布置有多个优选地构造为滚动球的滚动支承元件,所述滚动支承元件在使用线性引导机构时能够贴靠在引导轨道处并且在其处进行滚动。这两个环绕通道处于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的沿壳体高度方向背离彼此的侧上,所述壳体中间元件在引导壳体的这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端部区段的区域中相应地具有被称为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组成部分,所述组成部分有助于形成这两个换向通道的两个换向通道区段并且为了这个目的在其背离彼此的侧处相应地具有这两个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中的一个的内部的壁面区段。在壳体中间元件中构造有至少一个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一方面与环绕通道流体传递地进行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具有从外部能够接近的润滑开口,穿过所述润滑开口能够在需要时供给待供应给滚动支承元件的可流动的润滑剂、尤其具有相对高的粘度的润滑脂。润滑开口的好的能够接近性通过如下方式引起,即润滑开口构造在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处,其长度和造型在制造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预设。管接头形的润滑隆起部是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的整体的组成部分并且因此能够非常成本适宜地直接在制造壳体中间元件时进行构造。通过润滑隆起部一件式地集成到壳体中间元件中,在组装线性引导单元时省去特别是关于润滑隆起部分开的装配过程。即使壳体中间元件结构决定地由引导壳体的另外的构件包围,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也允许由其界定的润滑开口的从外部能够容易接近的安放。
作为用于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的滚动支承元件尤其使用滚动球,其优选地涉及硬化的钢球。而滚动支承元件的其它的设计方案同样是可行的,例如滚子形的和在此尤其柱状的或桶形地设计的滚动支承元件。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
优选地,至少一个润滑通道和尤其每个存在的润滑通道构造在壳体中间元件的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中的一个中,其中,配属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是所涉及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一件式地集成的组成部分。以这种方式能够将润滑剂方便地在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中的一个的区域中供给到线性引导单元中。所述供给尤其借助于为此而设置的供给装置、例如滑脂枪来进行。供给装置能够在润滑剂供给过程期间在润滑开口的区域中安装到润滑隆起部处。后者在润滑开口的区域中适宜地设有锥状的加深部。
在可行的设计方案中,壳体中间元件具有仅仅一个唯一的、与环绕通道连通的润滑通道。所述唯一的润滑通道包括配属的润滑隆起部在内适宜地构造为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中的一个的组成部分。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的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具有集成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并且由部分地在所述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中延伸的润滑通道穿过。这实现从线性引导单元的两个轴向的端侧对这两个环绕通道进行润滑。如果线性引导单元为了其使用如下地进行安装,使得其两个轴向的端侧中的一个是不能够接近的,那么无论如何这两个润滑隆起部中的一个为了根据需要的润滑剂供给保持是能够接近的。
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适宜地由塑料制成并且尤其生产为注塑成型件。至少一个润滑隆起部直接在壳体中间元件的成型时进行制造。
在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沿壳体高度方向定向的并且背离彼此的侧处相应地存在有换向通道区段的参与换向通道的形成的内部的壁面区段。所述内部的壁面区段适宜地具有凹形的横截面轮廓,从而其相应地构造在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中的弧形地弯曲的沟槽形的加深部。在所述沟槽形的加深部中,滚动元件能够在其环绕运动时有针对性地沿着运行。
壳体中间元件的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适宜地如下地成型,使得其相应地具有弧形的通道壁体,所述通道壁体具有凸出地弯曲的外部面和凹形地弯曲的内部面。这两个通道壁体如下地进行布置,使得其凹形地弯曲的内部面面向彼此。弧形的通道壁体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凸出地弯曲的外部面处承载在此处远离突出地进行模制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其中,配属的润滑通道不仅穿过弧形的通道壁体而且穿过模制在其处的润滑隆起部。
为了到环绕通道中的最佳的润滑剂过渡,润滑通道适宜地以其与润滑开口相对的润滑剂离开开口中的一个在弧形的通道壁体的凹形的内部面处通出。
在润滑剂离开开口的区域中,弧形的通道壁体在其凹形的内部面处适宜地设有润滑剂分布槽,所述润滑剂分布槽沿壳体高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其两个端侧处朝着这两个相邻的换向通道区段中的相应一个是敞开的。这负责从润滑通道出来到这两个环绕通道中的均匀的润滑剂分布。
润滑剂离开开口优选地如下地进行安放,使得其与这两个环绕通道的间距是一样大的。这还有利于到这两个环绕通道中的均匀的润滑剂输出。
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沿壳体纵向方向适宜地与彼此间隔开地进行布置。在其之间存在的一件式的连接部适宜地由壳体中间元件的沿壳体纵向方向延伸的整体的接片区段引起。
优选地,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弧形的通道壁体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弧形端部。通道壁体如下地进行取向,使得其弧形端部面向彼此。优选地,这两个通道壁体的弧形端部沿壳体纵向方向成对地有间距地对置。接片区段在这两个通道壁体的两个对置的弧形端部之间走向,其一件式地模制到所述通道壁体处。总体上,壳体中间元件由此具有U形的外形,其中,U形支脚由这两个通道壁体形成并且“U”的连接区段由接片区段形成。
优选地,每个环绕通道除了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之外具有两个相应地在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之间延伸的线性的通道区段,所述通道区段横向于壳体纵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这两个线性的通道区段适宜地沿壳体高度方向至少稍微相对于彼此错位,但是备选地还能够共同处于与壳体高度方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这两个线性的通道区段中的一个是纵向侧敞开的工作通道区段,由引导壳体限制的并且朝着周围环境敞开的工作纵向切口在纵向侧通入到所述工作通道区段中,穿过所述工作纵向切口,当前处于工作通道区段中的滚动支承元件从工作通道区段中突出来,以便尤其贴靠在相邻的引导轨道处。工作通道区段如下地进行设计,使得当所述滚动支承元件在其穿过工作纵向切口突出的工作区段处进行加载时,所述工作通道区段能够横向于通道纵向方向支撑处于其中的滚动支承元件。
其它的线性的通道区段适宜地是不参与可能的线性引导的单纯的回程通道区段,所述回程通道区段在周围适宜地环形地闭合。
当壳体中间元件以进一步在上面提到的方式具有连接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整体的接片区段时,所述接片区段尤其如下地进行安放,使得其在纵向侧在这两个工作通道区段之间延伸并且同时对这两个工作纵向切口在其面向彼此的纵向侧处进行限制。工作纵向切口在其宽度方面如下地进行定尺寸,使得滚动支承元件不能够穿出并且可靠地在工作通道区段中被挡住。
引导壳体的优选的结构除了壳体中间元件之外设置有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布置在彼此上的壳体外部元件,壳体中间元件被加入到壳体外部元件之间。在每个壳体外部元件与壳体中间元件之间延伸有环绕通道中的一个。每个环绕通道由此在壳体中间元件与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中的一个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每个壳体外部元件适宜地具有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所述外部元件端部区段沿壳体纵向方向与彼此间隔开并且相应地配属于引导壳体的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中的一个。壳体中间元件的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处于两个从属于不同的壳体外部元件的外部元件端部区段之间。外部元件端部区段在其沿壳体高度方向面向彼此的内部面处相应地具有容纳加深部,壳体中间元件的布置在其之间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相应地局部地嵌入到所述容纳加深部中,也就是说,以其沿壳体高度方向进行测量的高度的区段沉入到所述容纳加深部中。也就是说,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沉入到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在侧向包围其的外部元件端部区段中。以这种方式,线性引导单元能够以很小的结构高度来实现。
被视为适宜的是,外部元件端部区段的容纳加深部如下地进行设计,使得配属于相同的壳体端部区段的外部元件端部区段以其面向彼此的内部面围绕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贴靠在彼此处。由此,其容纳加深部共同形成容纳所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容纳空间。壳体中间元件以这种方式固定在这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之间,而不需要附加的固定措施。引导壳体尤其通过如下方式保持在一起,即这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与彼此连接,例如材料配合地通过焊接连接或粘接连接或但是通过卡住或通过螺纹连接。
至少这两个容纳空间中的如下容纳空间适宜地界定孔状的、为了较好的区分被称为接头容纳区段的容纳区段,所述容纳空间的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具有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所述容纳区段通出到引导壳体的沿壳体纵向方向定向的端侧的外部面并且配属的接头状的润滑隆起部容纳在所述容纳区段中。孔状的接头容纳区段由容纳加深部的安装在彼此处的槽状的加深部区段组成。
优选地,接头状的润滑隆起部延伸直至引导壳体的端侧的外部面。由此,尽管中间元件换向区段嵌入到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中,润滑开口对于润滑剂的供给是最佳地能够接近的。适宜地,润滑隆起部在其端侧的润滑开口的区域中与引导壳体的端侧的外部面齐平地结束。
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适宜地彼此等同地进行构造。通过应用相同部件,能够特别成本适宜地制造线性引导机构。
适宜地,线性引导单元具有沿壳体纵向方向延伸的长形的核心体,所述核心体由壳体中间元件在与壳体竖直轴线成直角的平面中至少局部地并且优选地仅仅局部地被框住。核心体形成这两个环绕通道的联接到换向通道区段的内部的壁面区段处的壁面区段。优选地,核心体由金属制成并且尤其由硬化的钢制成。只要核心体形成优选地存在的工作通道区段的壁面区段,其就最佳地适用于低磨损地支撑通过外部力加载的滚动支承元件。
当线性引导单元具有两个壳体外部元件时,核心体适宜地沿壳体高度方向布置在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之间,其中,其与壳体外部元件共同线性地限制换向通道的通道区段,所述通道区段在弧形的换向通道区段之间延伸。
线性引导机构适宜地包含至少一个优选地具有线性的延伸部的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与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合作。线性引导单元始终以其滚动支承元件中的几个贴靠在引导轨道处,从而所述滚动支承元件在线性引导单元的线性的移动运动时在引导轨道处进行滚动并且同时在配属的环绕通道之内实施沿通道纵向方向的环绕运动。
在线性引导机构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多个线性引导单元以其引导壳体固定在滑块体处并且与至少一个布置在定子体处的引导轨道共同作用。线性引导机构能够尤其是线性驱动器的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随后,本发明根据附上的附图更详细地进行阐释。其中:
图1示出在优选的应用方案中在线性驱动器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引导机构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纵向剖切面,其中,两个线性引导单元以横截面示出,
图2以等轴的细节图示示出能够从图1中看出的线性引导单元中的一个,其在图1中能够在以划点划线方式框住的局部II中看见,
图3以等轴的分解图示示出图2的线性引导单元,
图4以根据来自图2和5的剖切线IV-IV的纵向剖切面示出线性引导单元,
图5示出线性引导单元的根据来自图4的剖切线V-V的横截面,
图6示出线性引导机构沿壳体高度方向以根据来自图2的箭头VI-VI的视线方向的俯视图,其中,在图2中处于上方的壳体外部元件没有被描绘,从而环绕通道的走向是能够看见的,以及
图7以借助沿能够对比于图6的壳体高度方向的视线方向的视图示出包含在线性引导单元中的并且在图3中在被框住的局部VII中描绘的壳体中间元件的细节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说明的示例性的线性引导机构1包含定子体2,在所述定子体处(处于共同的引导平面3中)固定有两个相应地具有线性的延伸部的引导轨道4。引导轨道4以彼此平行的纵向方向进行布置并且横向于其纵向轴线与彼此间隔开,其中,每个引导轨道4在面向另一个引导轨道4的侧处具有两个横向于引导平面3与彼此间隔开的条形的引导面5。
除此之外,线性引导机构1优选地具有关于定子体2分开的滑块体6,所述滑块体在突出进入到这两个引导轨道4之间的端部区段处承载两个与引导轨道4中的相应一个一起工作的线性引导单元7。后者示例性地与滑块体6旋紧。这两个线性引导单元7尤其等同地进行构造,其中,其中一个在图至7中独自进行说明。在图5中,与线性引导单元7合作的引导轨道4以划点划线的方式进行布置。
每个线性引导单元7具有多个单独的滚动支承元件8,其优选地涉及滚动球,其中,每个线性引导单元7多排地进行构造并且具有多个滚动支承元件排12,其相应地在形成环形的组件的情况下排列在彼此处。示范性地并且优选地,每个线性引导单元7总共保持两个这样的滚动支承元件排12。
每个线性引导单元7始终以相应的滚动支承元件排12的滚动支承元件8中的几个贴靠在相邻的引导轨道4的以相应的数量存在的引导面5中的一个处。滑块体6沿引导轨道4的纵向方向是能够移动的,其中,每个线性引导单元7在实施线性的移动运动时沿着相邻的引导轨道进行运动并且同时滚动支承元件8在引导面5处进行滚动。所述滚动支承元件8的滚动与滚动支承元件8的通过双箭头表明的沿线性引导单元7的容纳从属于相同的滚动支承元件排12的滚动支承元件8的环绕通道14、15的通过点划线表明的通道纵向方向13的环绕运动11一起进行。环绕通道14、15的数量相应于滚动支承元件排12的数量,从而示例性的线性引导单元7装备有相应两个环绕通道14、15。滚动支承元件8沿通道纵向方向13彼此相继地排列在彼此处。
环绕运动11的运动方向取决于线性引导单元7的移动运动的运动方向。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线性引导机构1是线性驱动器的组成部分,所述线性驱动器具有没有进一步说明的驱动器件,通过所述驱动器件能够引起滑块体6关于定子体2的线性运动。例如涉及电的或流体操纵的线性驱动器。
所说明的线性引导机构1的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仅仅示出许多用于在应用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7的情况下实现线性引导机构1的可行方案中的一个。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线性引导机构1仅仅包括一个或多个线性引导单元7。
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7的优选的结构。
线性引导单元7具有被称为引导壳体16的多件式的壳体,所述壳体沿通过点划线表明的线性的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所述壳体纵向方向涉及引导壳体16的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壳体纵向轴线17的轴线方向。引导壳体16具有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与彼此间隔开的壳体端部区段16a、16b。
除此之外,引导壳体16具有与壳体纵向方向17成直角的壳体竖直轴线18,所述壳体竖直轴线的轴线方向界定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壳体高度方向18。除此之外,引导壳体16具有与壳体纵向方向17并且与壳体高度方向18成直角的壳体横向方向19,所述壳体横向方向沿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壳体横向轴线19的轴线方向走向。
这两个相应环形地本身闭合地进行构造的环绕通道15在引导壳体16中沿壳体高度方向18彼此相邻地进行布置。每个环绕通道14、15的通道纵向方向13处于在图5中以划点划线的方式表明的通道平面22中,其中,所述两个通道平面22适宜地相应关于由壳体纵向轴线17和壳体横向轴线19撑开的壳体中间平面23倾斜,从而其沿壳体高度方向18测量的彼此间的间距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沿壳体横向方向指向的前侧24的区域中小于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关于此沿壳体横向方向19相对的背侧25的区域中。
相应于没有说明的实施例,这两个通道平面22然而还能够例如彼此平行地并且在此与壳体高度方向18成直角地走向。
适宜地,引导壳体16包含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18布置在彼此上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外部元件26、27和加入到所述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之间的壳体中间元件28。适宜地,所述三个构件相应地由塑料制成并且尤其通过注塑成型进行制造。
适宜地,线性引导单元7附加地包括长形的核心体32,所述核心体优选地由金属并且尤其由硬化的钢制成。所述核心体沿其纵向方向优选连续地具有恒定的横截面。优选地,核心体32线路形地进行构造。
核心体32由壳体中间元件38在与壳体竖直轴线18成直角的平面中局部地被框住。壳体中间元件28沿壳体高度方向18相比于核心体32具有较小的高度,从而后者关于壳体高度方向18在上方和在下方以相应一个肋形的突出部36从壳体中间元件28中突出来。核心体32还处于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之间,所述壳体外部元件在沿壳体高度方向18定向的下侧33和关于此相对的上侧34的区域中套状地搭接核心体32。然而优选地,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具有窗口状的穿孔35,核心体32以这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肋形的突出部36中的各一个形状配合地接合到所述穿孔中。所述肋形的突出部36中的各一个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下侧33和上侧34的区域中在核心体32处进行构造并且优选地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经过核心体32的整个长度。
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在下面为了较好的区分还被称为第一环绕通道14和第二环绕通道15。第一环绕通道14在第一壳体外部元件26与壳体中间元件28之间延伸,而第二环绕通道15在第二壳体外部元件27与又是壳体中间元件28之间延伸。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框架形地围绕核心体32延伸。更确切地说,第一环绕通道14围绕处于下侧33处的肋形的突出部36延伸并且第二环绕通道15围绕处于上侧34处的肋形的突出部36延伸。
每个环绕通道14、15由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壳体中间元件28和核心体32共同限制。每个环绕通道14、15的壁面由构造在之前提及的构件处的壁面区段组成。
每个环绕通道14、15具有两个相应布置在引导壳体16的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中的弧形的通道区段37,在所述通道区段中,滚动支承元件8在其环绕运动11时在方向改变的强迫下进行换向并且所述通道区段因此为了较好的区分被称为换向通道区段37、38。每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优选地具有带有为180度的根据长度的角度延伸部的圆弧形的走向。每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这两个端部区段39优选地处于与壳体纵向轴线17成直角的平面中并且沿壳体纵向方向17面向相应另一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
每个环绕通道14、15此外具有两个线性的通道区段42、43,其涉及处于前侧24处的前方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1和处于背侧25的区域中的后方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3。每个线性的通道区段42、43在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这两个端部区段39中的一个之间延伸。由此,界定环绕通道14、15的长形的环形形状。
当在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27和还能够被称为回程通道区段43的后方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3在周围完全闭合时,每个前方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2(所述通道区段在下面为了较好的区分还被称为工作通道区段42)在前侧24的区域中具有切口状的开口44。所述在下面还被称为工作纵向切口44的切口状的开口44由引导壳体16限制并且将配属的工作通道区段42与线性引导单元7的直接的周围环境连接。每个工作纵向切口44的横向于纵向方向17进行测量的宽度小于每个滚动支承元件18的最大的直径,从而当前处于工作通道区段42中的滚动支承元件8通过切口边缘被挡住在工作通道区段42中,然而,尽管如此能够局部地以被称为工作区段45的周缘区段从引导壳体16中突出来,以便能够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使用状态中能够滚动地贴靠在引导轨道4的配属的引导面5处。
壳体中间元件28一件式地进行构造并且具有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与彼此间隔开的区段,所述区段有助于形成换向通道区段37、38并且因此被称为第一和第二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
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具有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彼此相对的端部区段,所述端部区段为了较好的区分被称为第一和第二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每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所述壳体端部区段在下面还被称为第一和第二壳体端部区段16a、16b。第一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处于这两个第一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之间,而第二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7处于这两个第二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9之间。这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相应地在端侧限制窗口状的穿孔35。
配属于第一壳体端部区段16a的换向通道区段37在下面还被称为第一换向通道区段37,而配属于第二壳体端部区段16b的换向通道区段38在下面还被称为第二换向通道区段38。
第一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与第一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中的每个共同界定这两个第一换向通道区段37中的一个。第二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7与每个第二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9共同界定第二换向通道区段38中的一个。为此,在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处在其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与彼此背离的侧(所述侧相应地面向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中的一个)处构造有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具有弧形的纵向延伸部并且尤其具有圆弧形的纵向延伸部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内部的壁面区段52的弯曲部相应于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期望的弯曲部。
优选地,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具有总体上圆弧形地造型的区段,在所述区段处构造有这两个配属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并且所述区段在下面被称为弧形的通道壁体53。所述弧形的通道壁体53中的每个具有凸出地弯曲的外部面54和关于此相对的凹形地弯曲的内部面55。这两个弧形的通道壁体53如下地进行取向,使得其凹形的内部面55沿壳体纵向方向17面向彼此,这相应于此地还适用于弧形的通道壁体53的被称为弧形端部56的端部区段。所述弧形端部56中的每个界定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端部区段39中的一个。
如尤其在图3和4中能够清楚地得出的是,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构造在通道壁体53处的内部的通道壁区段52适宜地具有凹形的横截面轮廓,从而相应地得出弧形地弯曲的沟槽形的加深部57,优选地球形的滚动支承元件8在其环绕运动11时被良好地支撑在所述加深部中。
适宜地,这两个弧形的通道壁体53通过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的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整体的接片区段58固定地与彼此连接。接片区段58在这两个通道壁体53的两个彼此沿壳体纵向方向17对置的弧形端部56之间延伸。由此,这两个通道壁体53沿壳体横向方向19以相同的定向从接片区段58凸出。由此,总体上给予壳体中间元件28以U形的外形,所述外形特别好地在图3和7中得到描述。
除了接片区段58之外,在这两个弧形的通道壁体53之间不存在连接。接片区段58仅仅在这两个面向前侧24的弧形端部56之间延伸,而面向背侧25的弧形端部56自由地结束。
壳体中间元件28如下地安装到核心体32处,使得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相应地联接到核心体32的这两个彼此相对的轴向的端面62中的一个处并且接片区段58在前侧24的区域中纵向地从核心体32旁边延伸经过。在此,接片区段58处于核心体32的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前方的支撑肋63上,在所述支撑肋处构造有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的另外的壁面区段64,所述另外的壁面区段联接到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处。所述另外的壁面区段64与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和接片区段58共同有助于形成工作通道区段42。
除此之外,接片区段58同时对这两个工作纵向切口44在其面向彼此的纵向侧处进行限制。
在背侧25的区域中,核心体32适宜地具有另外的后方的支撑肋65,所述后方的支撑肋如前方的支撑肋63那样在这两个轴向的端面62之间延伸并且在所述后方的支撑肋的沿壳体高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侧处相应构造有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的另一个壁面区段66,其与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中的相应一个一起限制这两个回程通道区段43中的一个。
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在其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的面向彼此的内部面67处相应地具有容纳加深部68。每个容纳加深部68朝着配属的内部面67敞开。容纳加深部68的内部轮廓如下地与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外部轮廓相匹配,使得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相应地局部地沿壳体高度方向18沉入到这两个容纳加深部68中,所述容纳加深部在侧面包围所涉及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
优选地,容纳加深部68如下地进行构造,使得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46、47以其面向彼此的内部面67环形地围绕容纳加深部68贴靠在彼此处。以这种方式,容纳加深部68的彼此配属的对相应地形成容纳空间72,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优选地完全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适宜地,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在其面向彼此的内部面67处相应地具有至少一个沿壳体高度方向延伸的固定突出部73和至少一个补充于其的固定加深部74,其中,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的至少一个固定突出部73和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的至少一个固定加深部74成对地对置,从而其在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的沿壳体高度方向18安装在彼此处的状态中在相互卡住的情况下接合到彼此中。由此,壳体中间元件28和核心体32还同时被固定。
优选地,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具有刚好一个固定突出部73和刚好一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与其间隔开的固定加深部74,从而在组装好的状态中存在有两对接合到彼此中的固定突出部73和固定加深部74。就此而言,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尤其优选地彼此等同地进行构造。
代替机械的卡锁连接,为了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的相互固定还能够设置有其它的固定措施,例如焊接连接或粘接连接或螺纹连接。
容纳加深部68的内部面在弧形的通道壁体53的区域中形成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与内部的壁面区段52对置的外部的壁面区段75。所述外部的壁面区段75具有与沿壳体高度方向18与其对置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相同的弧形的弯曲部。
一件式地并且优选地由塑料构造的壳体中间元件28由至少一个润滑通道76穿过,穿过所述润滑通道能够从外部将可流动的润滑剂供应到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中,以便促使对滚动支承元件8的润滑,所述润滑在降低的磨损的情况下保证平滑的环绕运动。
在壳体中间元件28中,能够构造有仅仅一个唯一的或还多个分布地进行布置的润滑通道76。有利的是,每个存在的润滑通道76构造在壳体中间元件28的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中的一个中。相应于所实现的实施例,润滑通道76优选地处于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中的每个中。为了引入润滑剂能够应用这两个润滑通道76中的每个。
每个润滑通道76在外部的端部处具有适用于供给可流动的润滑剂的润滑开口77。除此之外,每个润滑通道76在内部的端部处具有润滑剂离开开口78,所述润滑剂离开开口与线性引导单元7的全部存在的环绕通道14、15流动连接。在润滑开口77处供给的润滑剂能够流动穿过润滑通道76、在润滑剂离开开口78处流出并且接着流动进入到所述两个与其连接的环绕通道14、15中。润滑剂的从属的流动走向在图4和6中在82处通过箭头表明。
每个润滑通道76在壳体中间元件28的管接头类型的、也就是说根据管接头的类型进行设计的润滑隆起部83中以部分长度进行延伸。当润滑通道76相应于所说明的实施例穿过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时,配属的润滑隆起部83是相应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整体的组成部分。相应于此地,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中的每个具有一件式地集成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每个润滑隆起部83具有润滑开口77并且如下地进行布置,使得润滑开口77为了供给润滑剂从引导壳体16之外是能够自由地接近的。
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运行准备的状态中,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被填充以润滑剂,所述润滑剂已经穿过润滑隆起部83被压入。润滑剂涉及例如矿物质的或合成的润滑脂,所述润滑脂具有相对高的粘度,从而即使当润滑通道76(这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是这种情况)持久地敞开时,所述润滑脂也保留在环绕通道14、15中。
相应于没有说明的实施例,每个润滑隆起部83能够具有弹簧加载地预紧到关闭位置中的封闭环节,所述封闭环节与止回阀能够对比地具有止回功能并且允许仅仅沿朝着环绕通道14、15的方向的润滑剂流过,而其沿相反方向被锁止。例如每个润滑隆起部83本身能够直接根据润滑套管的类型进行构造或在其润滑开口77处配备有润滑套管。
优选地,润滑通道76总体上具有线性的延伸部。此外有利的是,润滑通道76从润滑开口77出发朝着润滑剂离开开口78锥状地逐渐变细。
每个润滑隆起部83具有纵向延伸部并且优选地如下地进行布置和取向,使得其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优选地,所述润滑隆起部的纵向轴线与在壳体中间走向的壳体纵向轴线17是同轴的。
当包含润滑隆起部83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具有弧形的通道壁体53时,有利的是,润滑隆起部83模制在其凸出地弯曲的外部面54处。这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得到实现。润滑隆起部83尤其处于凸出的外部面54的关于这两个弧形端部56在中间的区域中。在此处,其远离通道壁体53沿壳体纵向方向17突出,尤其沿关于弧形的通道壁体53的弯曲中心径向的方向突出。示范性地,由此,这两个润滑隆起部83沿彼此轴向地相对的方向远离壳体中间元件28突出。
每个润滑通道76不仅穿过润滑隆起部83而且穿过联接在其处的弧形的通道壁体53。润滑通道76的联接到润滑开口77处的外部的通道区段在润滑隆起部83中走向,而润滑通道76的联接到其处的内部的通道区段穿过通道壁体53并且在通道壁体53的凹形地弯曲的内部面55处以润滑剂离开开口78通出。
在引导壳体16的内部中,如下自由空间84联接到润滑剂离开开口78处,所述自由空间沿壳体高度方向18延伸直到所述两个环绕通道14、15的区域中,更确切地说,尤其延伸直到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区域中。自由空间84由此提供在润滑通道76与这两个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之间的流动连接。压入到润滑隆起部83中的润滑剂能够穿过所述自由空间84流入到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中,所述润滑剂从所述换向通道区段出来通过实施环绕运动11的滚动支承元件8分布在整个环绕通道14、15中。
示范性地,自由空间84由沿壳体高度方向18延伸的润滑剂分布槽85形成,所述润滑剂分布槽构造在弧形的通道壁体53中的润滑剂离开开口78的区域中。润滑剂分布槽85在其沿壳体高度方向18指向的端侧处在通道壁体53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的高度上通出。
示范性地,润滑剂分布槽85与容纳加深部68的包围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内部面一起形成润滑剂分布通道。弧形的通道壁体53嵌入到这两个容纳加深部68中保证,润滑剂穿过润滑剂分布槽85有针对性地导引到换向通道区段37、38中并且不能够另外地作为泄露从线性引导单元7中流出。
由这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18对置的容纳加深部68形成的容纳空间72适宜地具有孔状的区段,所述区段应该被称为接头容纳区段86并且所述区段从容纳通道壁体53的弧形的容纳空间区段88出发延伸直至引导壳体16的沿壳体纵向方向17定向的端侧的外部面87。示范性地,因此这两个接头容纳区段86中的一个通出到引导壳体16的这两个沿壳体纵向方向17彼此相对的端侧的外部面87中的每个。示范性地,每个端侧的外部面87由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的面区段组成。
每个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在接头容纳区段86中的一个中进行延伸,其中,润滑隆起部83的长度尤其如下地进行选择,使得构造在其处的润滑开口77安放在配属的端侧的外部面87的区域中。特别有利的是,润滑开口77与配属的端侧的外部面87是齐平的,这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是这种情况。
在润滑开口77的区域中,润滑通道76适宜地具有锥状的定心轮廓,所述定心轮廓有利于润滑剂供给装置的密封的安装。
为了在线性引导单元7的运行中避免污染在工作纵向切口44的区域中的滚动支承元件8,有利的是,在引导壳体16处在前侧24的区域中轴向地在工作纵向切口44两侧相应地布置有柔性的擦拭元件92,所述擦拭元件能够在配属的引导轨道4处能够滑动移位地进行贴靠。这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是这种情况。
优选地,擦拭元件92由橡胶弹性的材料制成。示范性地,每个擦拭元件92板形地进行构造并且插入到引导壳体16的朝着前侧24敞开的、切口状地狭长的保持槽93中。保持槽93如板形的擦拭元件92那样在与壳体纵向方向17成直角的平面中延伸。在前侧24的区域中,每个擦拭元件92以擦拭区段94突出超过引导壳体16,其中,所述擦拭元件以所述擦拭区段94在相邻的引导轨道4处并且在此处尤其在引导面5处能够滑动移位地进行贴靠。
擦拭元件92在保持槽93中适宜地通过夹持部力配合地进行固定。
每个保持槽93由两个沿壳体高度方向18彼此毗邻的下方的和上方的槽区段93a、93b组成,所述槽区段相应地构造在这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中的一个中。
优选地,每个保持槽93沿壳体纵向方向17与润滑隆起部83中的一个处于相同的高度上。保持槽93在侧向通入到配属的容纳空间72的接头容纳区段86中。每个擦拭元件92优选地U形地进行设计并且具有两个沿壳体横向方向19定向的并且沿壳体高度方向18与彼此间隔开的支脚区段95,借助所述支脚区段其在上方和下方搭接配属的润滑隆起部83。由此,每个擦拭元件92滑块状地插上到相邻的润滑隆起部83上。
优选地,擦拭元件92的在这两个支脚区段95之间存在的中间空间具有后切割的横截面轮廓,所述横截面轮廓引起擦拭元件92形状配合地弹上到润滑隆起部83上,由此保证擦拭元件92在引导壳体16处的特别可靠的固定。
每个擦拭元件92优选地还有助于防止来自接头容纳区段86的污物侵入到弧形的容纳空间区段88和处于此处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中。

Claims (20)

1.线性引导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线性引导单元(7),所述线性引导单元具有沿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并且具有两个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与彼此间隔开的壳体端部区段(16a、16b)的引导壳体(16),在所述引导壳体中构造有至少两个环形地本身闭合的、沿与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成直角的壳体高度方向(18)彼此相邻地进行布置的环绕通道(14、15),在所述环绕通道中相应地容纳有多个沿所述通道纵向方向(13)排列在彼此处的并且在实施环绕运动(11)时沿所述通道纵向方向(13)能够运动的滚动支承元件(8),其中,每个环绕通道(14、15)具有两个相应地布置在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中的弧形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并且所述引导壳体(16)具有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所述壳体中间元件具有两个相应地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相应地布置在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的处于相同的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之间并且在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的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背离彼此的侧处相应地构造有这两个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中的一个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引导单元(7)的引导壳体(16)的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由至少一个与所述环绕通道(14、15)连通的润滑通道(76)穿过,所述润滑通道部分地还在所述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的整体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中延伸,所述润滑隆起部具有为了引入润滑剂从所述引导壳体(16)之外能够接近的润滑开口(7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润滑通道(76)构造在所述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中的一个中,其中,所述配属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是所述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一件式地集成的组成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的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具有集成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并且由部分地在所述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中延伸的润滑通道(76)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由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构造在所述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处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具有凹形的横截面轮廓,从而通过所述内部的壁面区段(52)中的每个来界定所述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弧形地弯曲的沟槽形的加深部(5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的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相应地具有弧形的通道壁体(53),所述通道壁体界定所述两个配属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背离彼此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其中,在这两个弧形的通道壁体(53)中的至少一个的凸出地弯曲的外部面(54)处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远离突出地一件式地模制有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其中,所述配属的润滑通道(76)不仅穿过所述弧形的通道壁体(53)而且穿过模制在其处的润滑隆起部(8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通道(76)以与所述润滑开口(77)相对的润滑剂离开开口(78)在所述弧形的通道壁体(53)的背离所述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的凹形的内部面(55)处通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的通道壁体(53)在其凹形的内部面(55)处在所述润滑剂离开开口(78)的区域中具有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延伸的润滑剂分布槽(85),所述润滑剂分布槽朝着这两个相邻的换向通道区段(37、38)敞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的这两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通过所述一件式的壳体中间元件(28)的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整体的接片区段(58)与彼此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结合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弧形的通道壁体(53)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弧形端部(56),其中,这两个弧形的通道壁体(53)以其弧形端部(56)面向彼此并且所述接片区段(58)在这两个通道壁体(53)的两个弧形端部(56)之间延伸,从而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总体上U形地进行设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环绕通道(14、15)具有两个横向于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与彼此间隔开地进行布置的、相应地在这两个换向通道区段(37、38)之间延伸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2、43),其中一个是工作通道区段(42),由所述引导壳体(16)限制的并且朝着周围环境敞开的工作纵向切口(44)在纵向侧通入到所述工作通道区段中,穿过所述工作纵向切口,当前处于所述工作通道区段(42)中的滚动支承元件(8)从所述工作通道区段(42)中突出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1结合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的整体的接片区段(58)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在这两个工作通道区段(42)之间延伸并且同时对所述两个工作纵向切口在其面向彼此的纵向侧处进行限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壳体(16)具有两个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布置在彼此上的壳体外部元件(26、27),其中,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被加入到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之间并且其中,在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与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之间延伸有所述环绕通道(14、15)中的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具有两个相应地配属于这两个壳体端部区段(16a、16b)中的一个的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其中,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的每个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在两个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之间进行布置,其中,所述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在其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面向彼此的内部面(67)处相应地具有容纳加深部(68),布置在其之间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相应地局部地嵌入到所述容纳加深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配属于所述相同的壳体端部区段(16a、16b)的外部元件端部区段(48、49)以其面向彼此的内部面(67)贴靠在彼此处,从而其容纳加深部(68)共同形成容纳所述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容纳空间(7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容纳空间(7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通出到所述引导壳体(16)的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定向的端侧的外部面(87)的孔状的接头容纳区段(86),所述配属的中间元件换向区段(46、47)的管接头类型的润滑隆起部(83)容纳在所述接头容纳区段中,其中,所述润滑隆起部(83)在其润滑开口(77)的区域中适宜地与所述引导壳体(16)的端侧的外部面(87)齐平地结束。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彼此等同地进行构造。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引导单元(7)具有沿所述壳体纵向方向(17)延伸的长形的核心体(32),所述核心体由所述壳体中间元件(28)在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成直角的平面中至少局部地被框住并且所述核心体形成这两个环绕通道(14、15)的联接到所述换向通道区段(37、38)的内部的壁面区段(52)处的另外的壁面区段(64、66)。
19.根据权利要求18结合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体(32)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18)在这两个壳体外部元件(26、27)之间进行布置并且与所述壳体外部元件(26、27)共同限制所述换向通道(14、15)的线性的通道区段(42、43),所述通道区段在所述换向通道区段(37、38)之间进行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轨道(4),所述线性引导单元(7)关于所述引导轨道能够线性地移动并且所述线性引导单元(7)始终以其滚动支承元件(8)中的几个贴靠在所述引导轨道处,从而所述滚动支承元件(8)在所述线性引导单元(7)的线性的移动运动时在所述引导轨道(4)处进行滚动并且同时在所述配属的环绕通道(14、15)之内实施沿所述通道纵向方向(13)的环绕运动(11)。
CN202110244440.1A 2020-03-06 2021-03-05 线性引导机构 Pending CN1133572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02872.9A DE102020202872B4 (de) 2020-03-06 2020-03-06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DE102020202872.9 2020-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262A true CN113357262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38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4440.1A Pending CN113357262A (zh) 2020-03-06 2021-03-05 线性引导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4277B2 (zh)
KR (1) KR102570711B1 (zh)
CN (1) CN113357262A (zh)
DE (1) DE102020202872B4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7532A (en) * 1983-05-11 1985-12-10 Hiroshi Teramachi Curvilinear bearing unit
EP0769627A1 (de) * 1995-10-17 1997-04-23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EP0971140A1 (de) * 1998-07-06 2000-01-12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mit Schmierungssystem
JP20011879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Nippon Thompson Co Ltd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20060029303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Nsk Ltd. Linear guide bearing apparatus
CN101641527A (zh) * 2007-03-23 2010-02-03 谢夫勒两合公司 用于线性滚动轴承的润滑装置
JP2011158011A (ja) * 2010-01-29 2011-08-18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EP2378144A1 (de) * 2010-04-13 2011-10-19 FESTO AG & Co. KG Spindelantriebsvorrichtung
DE102011007800A1 (de) * 2011-04-20 2012-10-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mierstofffangschale für ein Planetengetriebe, Planetengetriebe mit der Schmierstofffangschale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P2518348A2 (de) * 2011-04-29 2012-10-31 Aktiebolaget SKF Konzept für einen Führungswagen einer Linearführung
EP2607732A1 (de) * 2011-12-23 2013-06-26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Linearführung, Schmiermittel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Schmiermittelvorrichtung in einer Linearführung
EP2682619A2 (de) * 2012-07-04 2014-01-08 FESTO AG & Co. KG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WO2014005604A1 (de) * 2012-07-04 2014-01-09 Festo Ag & Co. Kg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WO2014034083A1 (ja) * 2012-08-27 2014-03-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エンドキャップ、エンドキャップを備える直動案内装置
JP2014196811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用潤滑剤供給機構、それを備えた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リニアガイド用潤滑剤供給方法
DE102013221472A1 (de) * 2013-10-23 2015-04-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opfstück für einen an einer Führungsschiene wälzgelagert geführten Wagen
AT514936B1 (de) * 2013-11-28 2015-05-15 Hpc Produktions Gmbh Werkstückbearbeitungskopf mit Minimalmengenschmierung
JP2016164424A (ja) * 2015-03-06 2016-09-0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DE202018103692U1 (de) * 2018-06-28 2018-07-05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führungsschiene mit einem verbesserten Schmierölkanal
KR200490818Y1 (ko) * 2018-05-16 2020-01-09 하이윈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볼 스크류용 엔드 플러그
CN11174994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费斯托股份两合公司 流体操纵的转动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6422A (en) 1985-02-27 1986-03-18 Magyar Gordulocsapagy Muvek Roller shoe structure
ITBS20040040U1 (it) 2004-08-06 2004-11-06 Gimatic Spa Cuscinetto lineare a ricircolo di sfere
JP6162641B2 (ja) * 2014-05-15 2017-07-12 Thk株式会社 運動装置
CN105673687B (zh) 2014-11-20 2018-06-01 Thk株式会社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7532A (en) * 1983-05-11 1985-12-10 Hiroshi Teramachi Curvilinear bearing unit
EP0769627A1 (de) * 1995-10-17 1997-04-23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EP0971140A1 (de) * 1998-07-06 2000-01-12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mit Schmierungssystem
JP2001187919A (ja) * 1999-12-28 2001-07-10 Nippon Thompson Co Ltd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20060029303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Nsk Ltd. Linear guide bearing apparatus
CN101641527A (zh) * 2007-03-23 2010-02-03 谢夫勒两合公司 用于线性滚动轴承的润滑装置
JP2011158011A (ja) * 2010-01-29 2011-08-18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EP2378144A1 (de) * 2010-04-13 2011-10-19 FESTO AG & Co. KG Spindelantriebsvorrichtung
DE102011007800A1 (de) * 2011-04-20 2012-10-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mierstofffangschale für ein Planetengetriebe, Planetengetriebe mit der Schmierstofffangschale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P2518348A2 (de) * 2011-04-29 2012-10-31 Aktiebolaget SKF Konzept für einen Führungswagen einer Linearführung
EP2607732A1 (de) * 2011-12-23 2013-06-26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Linearführung, Schmiermittel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einer Schmiermittelvorrichtung in einer Linearführung
EP2682619A2 (de) * 2012-07-04 2014-01-08 FESTO AG & Co. KG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WO2014005604A1 (de) * 2012-07-04 2014-01-09 Festo Ag & Co. Kg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WO2014034083A1 (ja) * 2012-08-27 2014-03-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エンドキャップ、エンドキャップを備える直動案内装置
JP2014196811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用潤滑剤供給機構、それを備えた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リニアガイド用潤滑剤供給方法
DE102013221472A1 (de) * 2013-10-23 2015-04-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opfstück für einen an einer Führungsschiene wälzgelagert geführten Wagen
AT514936B1 (de) * 2013-11-28 2015-05-15 Hpc Produktions Gmbh Werkstückbearbeitungskopf mit Minimalmengenschmierung
JP2016164424A (ja) * 2015-03-06 2016-09-0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KR200490818Y1 (ko) * 2018-05-16 2020-01-09 하이윈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볼 스크류용 엔드 플러그
DE202018103692U1 (de) * 2018-06-28 2018-07-05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führungsschiene mit einem verbesserten Schmierölkanal
CN11174994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费斯托股份两合公司 流体操纵的转动驱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俊丽;贾培刚;: "直线轴承保持架冲压成形的计算机仿真",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no. 01, 15 February 2008 (2008-02-15), pages 47 - 49 *
徐彩红;王优强;张同钢;王立梅;: "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不同换向位置的润滑分析", 表面技术, no. 01, 20 January 2018 (2018-01-20), pages 88 - 94 *
贾忠;王军;: "篦冷机干油润滑系统的改造", 水泥工程, no. 05, 15 October 2008 (2008-10-15), pages 54 - 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77941A1 (en) 2021-09-09
US11454277B2 (en) 2022-09-27
DE102020202872A1 (de) 2021-09-09
KR102570711B1 (ko) 2023-08-24
KR20210113054A (ko) 2021-09-15
DE102020202872B4 (de) 2022-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60571B1 (ko) 선형 와이퍼
US7437831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S59190513A (ja) 往復台用案内装置
US20090196539A1 (en) Wide-width guide carriage
US8057099B2 (en) Linear roller bearing with deflection piece
JP4505397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5109720A (en) Feed unit apparatus
CN113357262A (zh) 线性引导机构
US6550969B1 (en) Carriage for linear guiding device
JPS62196421A (ja) 直線運動用のころがり支承装置
US10520031B2 (en) Linear roller bearing having an attachment element for long-term lubrication
EP2913545B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device
JPH08200363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潤滑構造
KR100743985B1 (ko) 윤활유 공급장치
KR101999649B1 (ko) 유로 개폐 탄성체가 설치된 엔드 씰을 갖는 리니어 가이드
EP0711928A2 (en) Rodless cylinder
US10400820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CN107269786B (zh) 滚珠丝杠
CN112228455B (zh) 运动引导装置以及在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路径部件
CN107269788B (zh) 滚珠丝杠
US6318895B1 (en) Linear rolling bearing element
JP2017180665A (ja) ボールねじ
EP3499068A1 (en) Linear guide having fixed upper seal
CN114080512B (zh) 用于蜗杆轴的轴承配置
CN106996418B (zh) 直线引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