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9672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9672A
CN113349672A CN202011490790.8A CN202011490790A CN113349672A CN 113349672 A CN113349672 A CN 113349672A CN 202011490790 A CN202011490790 A CN 202011490790A CN 113349672 A CN113349672 A CN 113349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cleaner
suction
grip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0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津育弘
寺阪弘宽
江部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9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9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2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4Hoses or pipes; Hose or pipe couplings
    • A47L9/24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os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呈现出小型化的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VC)具备:吸尘器主体(1)、软管(2)、吸气管(3)、以及保持部(5)。吸尘器主体(1)具有用于分离尘埃的分离部(13)、以及一端侧与分离部(13)连通的吸引部(110)。软管(2)的一端侧与吸引部(110)的另一端侧连通。吸气管(3)的一端侧与软管(2)的另一端侧连通。保持部(5)在将吸气管(3)连通于软管(2)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能够拆装自如的方式被保持于吸尘器主体(1)。保持部(5)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过软管而将吸尘器主体与吸气管连接起来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棒型手持式的电动吸尘器,构成为:吸气管经由软管而连接于吸尘器主体,通过保持部,将该吸气管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于吸尘器主体。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一旦考虑到扫除之时的各种应对处理、或者非使用时的收纳空间,就会希望能够以保持部被装配在吸尘器主体的状态而呈现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1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而呈小型化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软管、吸气管、以及保持部。吸尘器主体具有:用于分离尘埃的分离部、以及其一端侧连通于所述分离部的吸引部。软管的一端侧连通于吸引部的另一端侧。吸气管的一端侧连通于软管的另一端侧。在吸气管连通于软管的状态下,保持部以相对于吸尘器主体能够拆装自如的方式被保持于吸尘器主体。保持部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对软管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
根据上述的构成,在将保持部从吸尘器主体脱离开的状态下进行扫除之时,对上方进行的清扫变得又轻松又自如,在将保持部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进行扫除之时,电动吸尘器的应对处理呈现良好,而且,在非使用时也能够以节省空间来配置或者收纳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3(b)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从吸尘器主体脱离下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从吸尘器主体脱离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中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从吸尘器主体脱离下来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VC 电动吸尘器 1 吸尘器主体
2 软管 3 吸气管
5 保持部 13 分离部
19 主体把持部 20 配线
53 把持部 110 吸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2中,VC为电动吸尘器。使用者把持电动吸尘器VC而使之进行动作,用于扫除被扫除部的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吸尘器VC,以棒型的电动吸尘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电动吸尘器VC具备吸尘器主体1。软管2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吸气管3连接于软管2。吸入口体4能够拆装地连接于吸气管3。另外,吸气管3通过保持部5而以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能够拆装的方式被保持于吸尘器主体1。下面,在吸尘器主体1中,将连接有软管2的那一侧作为前侧,将其相反一侧作为后侧,来进行说明。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箭头FR朝向图1中的左侧来表示为前侧,以箭头RR朝向图中1中的右侧来表示为后侧,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前侧以及后侧相当于:在电动吸尘器VC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所看到的前侧以及后侧。另外,以前后方向为:第一基准方向,以图1中的箭头U所示的上侧、以及箭头D所示的下侧为:第二基准方向亦即上下方向。上侧相当于:在电动吸尘器VC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所能看到的那一侧。此外,以与上述的第一基准方向以及第二基准方向相交叉、或者相正交的方向为:第三基准方向亦即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为:图1中与纸面相交叉或者相正交的方向。另外,由于棒型的电动吸尘器VC是以各式各样的姿势被使用的,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的前后、上下、左右完全只不过是为了明确说明构成以及配置而以图1的姿势为基准,并非意欲将实施方式的构成以及配置限定于这些方向。
吸尘器主体1大致形成为长长的形状。吸尘器主体1在前后方向上为长长的形状。即,软管2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吸尘器主体1的外轮廓为:通过合成树脂等的硬质的部件而被覆盖的筐体部10。
吸尘器主体1具备吸引管11。吸引管11为:与软管2连通、且用于吸入含尘空气的部分。吸引管11是沿着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方向而配置的。吸引管11在吸尘器主体1中位于上部以及前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管11配置于吸尘器主体1的第一主体部12。第一主体部12为吸引管收容部。第一主体部12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长长的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主体部12构成吸尘器主体1的上部。
另外,吸引管11以一体的方式具有:吸引部110、以及连通部111。吸引部110构成吸引管11的上游部分。吸引部110形成为直管状。吸引部1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即,吸引部110是沿着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方向而配置的。吸引部110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连通部111构成吸引管11的下游部分。连通部111与吸引部110的一端侧亦即下游侧相连。连通部111虽然可以为任意的形状,但是,优选形成为直管状。连通部111沿着与吸引部110相交叉或者相正交的方向延伸。连通部11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111相对于吸引部110而言向下侧延伸。连通部111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所以,吸引管11在吸引部110与连通部111相连的位置而弯折成L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部110为长管部,连通部111为短管部。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吸引部110形成得比连通部111还要长。
吸引管11的上游端为主体吸入口112。在吸引部110处,与连通部111相反一侧的端部为主体吸入口112。主体吸入口112位于吸尘器主体1的前端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吸入口112沿着前后方向而具有开口方向。另外,吸引管11的下游端为主体连通口113。在连通部111处,与吸引部110相反一侧的端部为主体连通口1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连通口113沿着上下方向而具有开口方向。
分离部13连通于主体连通口113。即,吸引部110的一端侧经由连通部111或者主体连通口113而与分离部13连通。分离部13被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13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能够拆装。在图示的例子中,分离部13以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的分离部装配部14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该分离部装配部14。分离部装配部14形成在第一主体部12的下侧。即,分离部13配置成:与吸引管11以及第一主体部12的下侧邻接。
另外,分离部13具有:能够被导入含尘空气的导入口130。导入口130与主体连通口113连通。导入口130位于分离部13的侧部的位置。分离部13用于将尘埃从经由导入口130而被导入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出。分离部13虽然可以是过滤装置或集尘袋等,但优选为离心分离部。即,分离部13使含尘空气进行回旋而对尘埃进行离心分离。分离部13既可以通过多段的离心分离部来构成,也可以通过一段的离心分离部来构成。另外,分离部13还可以是将离心分离部与过滤装置等进行组合而成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13只要构成为:至少具有离心分离部即可。
另外,分离部13具有:将被分离出了尘埃之后的空气向分离部13的外部予以排出的排出口131。排出口131位于分离部13的端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13还具有:对被分离出来的尘埃进行存积的存积部13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13形成为长长的形状。分离部13は、优选形成为圆筒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分离部13的中心轴沿着长度方向。所谓分离部13的中心轴就是圆筒状的分离部13的外形的中心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心轴与分离部13的离心分离的回旋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优选为与分离部13的离心分离的回旋轴一致、或者大致一致。分离部13的中心轴沿着前后方向而配置。即,分离部13的中心轴沿着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而配置。在该配置状态下,分离部13形成为:导入口130向上侧开口,排出口131向后侧开口,存积部132位于前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13具备:用于存留尘埃的容器亦即杯部134。另外,分离部13具备:安装于杯部134的安装部135。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35为结构物,该结构物包括:成为含尘空气的回旋流中心的筒部、以及使含尘空气在内周面进行回旋的离心分离用的圆筒部等。杯部134和安装部135沿着分离部13的中心轴而相互拆装。杯部134构成:分离部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安装部135构成:分离部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导入口130形成于杯部134的侧面。排出口131形成于安装部135的与杯部134相反一侧的端部。
电动送风机15连通于排出口131。电动送风机15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电动送风机15在吸尘器主体1中,位于后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送风机15配置于吸尘器主体1的第二主体部16。第二主体部16为:电动送风机收容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主体部16位于与第一主体部12的下侧相邻接的位置。另外,第二主体部16位于与分离部装配部14的后侧相邻接的位置。即,第二主体部16位于第一主体部12的下侧以及后侧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主体部16构成:吸尘器主体1的后部。由此,电动送风机15位于比吸引管11更靠向下侧的位置,且相对于分离部13而位于后侧的位置。
另外,电动送风机15的吸入侧与排出口131连通,电动送风机15的排气侧与未图示的主体排气口连通。电动送风机15具备风扇、以及使该风扇旋转的电动机;通过风扇的旋转来产生负压,从而吸入空气,使该吸入的空气通过电动机,并从主体排气口排出去。
电动送风机15配置成:其中心轴沿着前后方向。即,电动送风机15的中心轴配置成:与吸引管11的吸引部110以及分离部13的中心轴并行或者大致并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送风机15的中心轴、与吸引管11的吸引部110、以及分离部13的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电动送风机15的中心轴为:电动机或者风扇的旋转轴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送风机15的中心轴配置在分离部13的中心轴上。并非限定于此,电动送风机15既可以配置在:中心轴不在分离部13的中心轴上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中心轴相对于分离部13的中心轴而倾斜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送风机15配置成:电动机在前侧、且风扇在后侧。即,电动送风机15配置成:使吸入侧为前侧,且使排气侧为后侧。
电动送风机15的动作通过控制机构而被控制。控制机构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控制机构也可以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的任意的位置。例如,控制机构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的第一主体部12。控制机构配置在吸引管11的后侧。控制机构优选使用微机等。
电动送风机15以及控制机构通过电源部17而被供电。电源部17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电源部17在吸尘器主体1中位于后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17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的第三主体部18。第三主体部18为电源部收容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三主体部18位于与第二主体部16的后侧邻接的位置。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17位于电动送风机15的后侧的位置。另外,电源部17位于电动送风机15的排气侧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电源部17、电动送风机15、以及分离部13在前后方向、亦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并排配置。第三主体部18与第二主体部16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即,电动送风机15与电源部17也可以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中的同一收容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17使用电池,优选使用为二次电池。并非限定于此,电源部17也可以是从商用电源获取电力的拖线盘装置等。电源部17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成长长的形状。另外,电源部17通过电动送风机15的排气而被冷却,或者,通过利用电动送风机15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来吸引外气,再通过外气来对电源部17进行冷却。
此外,吸尘器主体1通过主体把持部19而被把持。主体把持部19为:在对被扫除部进行扫除之时,对电动吸尘器VC进行操作或者进行把持的扫除操作用的清扫用把持部。主体把持部19位于吸尘器主体1中的后部的位置。即,主体把持部19在吸尘器主体1中,位于与软管2或者主体吸入口112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把持部19位于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主体把持部19配置在:与吸尘器主体1的长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把持部19沿着上下方向而配置。主体把持部19的至少一端部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的筐体部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把持部19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筐体部10。主体把持部19形成为任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把持部19形成为弯折状或者弯曲状。在图示的例子中,主体把持部19以一体的方式具备:与第三主体部18连接的第一主体把持部190、以及与第一主体部12连接的第二主体把持部19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把持部190为:主要供使用者把持用的主把持部。第一主体把持部190沿着上下方向而突出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的后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把持部190朝着上侧而向前侧倾斜。
第二主体把持部191沿着前后方向而突出设置于吸尘器主体1的后部。形成为:第一主体把持部190的上部第二主体把持部191的后部相连的形状。即,主体把持部19形成为:在第一主体把持部190与第二主体把持部191相连的位置进行弯折。并非限定于此,主体把持部19也可以弯曲成:从第一主体把持部190至第二主体把持部191而圆滑地相连。
优选为,在主体把持部19配置有:至少设定电动送风机15的接通断开的按键或者开关等的设定机构。设定机构向控制机构发送与设定对应的信号。并非限定于此,设定机构也可以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的上部等使用者容易操作的任意位置。
软管2的一端侧亦即下游端侧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软管2的一端侧连接于吸引管11。软管2的一端侧连接于吸引部110的另一端侧亦即前侧或者上游端侧,且与吸引部110连通。即,软管2的一端侧连接于主体吸入口112,且与主体吸入口112连通。软管2的一端侧配置成:与吸引管11的吸引部110或者主体吸入口112同轴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2为:在长度方向上伸缩自如的软管。软管2通过具有可挠性的部件来形成。另外,软管2形成蛇腹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软管2配置有配线20。配线20跨越于软管2的两端之间配置。通过配线20,软管2的一端侧亦即吸尘器主体1侧、与软管2的另一端侧亦即吸气管3侧被相互电连接。配线20虽然是在附图中为了更明确地说明而描绘成简易的直线状,但它实际上是根据软管2的伸缩而能够伸缩的,例如,配设成:以软管2的轴为中心的螺旋状等。配线20配置成:与电源部17电连接,且能够从电源部17向吸气管3以及/或者图2所示的吸入口体4的电动部进行供电。另外,图1所示的配线20配置成:与设定机构电连接,且能够从设定机构向吸气管3以及/或者图2所示的吸入口体4发送信号。另外,图1中,配线20虽然是为了更明确地说明而只图示了一条,但是,配线20的条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地设定。
吸气管3也称作延长管。吸气管3通过硬质的合成树脂等部件而形成。另外,吸气管3形成为直管状。吸气管3形成为长长的形状。吸气管3的一端侧亦即下游端侧连接于软管2的另一端侧亦即上游端侧,且与软管2连通。吸气管3的一端侧配置成与软管2的另一端侧同轴状。
图2所示的吸入口体4用于辅助:对地面等下方的被扫除部进行扫除时的含尘空气的吸入。吸入口体4可以为任意的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吸入口体4是:具备外壳体40以及连接管41的地面刷,其中,外壳体40具有吸入口,连接管41连接于吸气管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入口配置有旋转清扫体。旋转清扫体根据被扫除部的种类等需要,通过电动机等的电动部亦即驱动部而被驱动。经由配线20而从电源部17向驱动部进行供电,该驱动部根据设定机构的操作而进行动作。优选为,吸入口体4相对于吸气管3能够拆装。进一步优选为,吸入口体4具备多个种类的式样相互不同的部件,根据被扫除部的种类等,均能够选择性地被安装于吸气管3。
在将吸气管3连通于软管2的状态下,图1所示的保持部5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保持于吸尘器主体1。即,在维持软管2与吸气管3之间的连通、或者连接的状态下,保持部5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能够进行装配或者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通过夹具等拆装机构而被拆装于吸尘器主体1。拆装机构可以设置于:保持部5以及/或者吸尘器主体1的任意的位置。
保持部5具有:与软管2及吸气管3连接起来的保持连接部50。保持连接部50形成在:软管2的另一端侧亦即上游端侧、与吸气管3的一端侧亦即下游端侧连接起来的连接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连接部50形成为圆筒状。软管2的上游端侧以在内部呈同轴状的方式嵌装于保持连接部50,并且,吸气管3的下游端侧以同轴状的方式安装于保持连接部50。在图示的例子中,软管2的上游端侧从后侧以同轴状地嵌装于保持连接部50,吸气管3的下游端侧以同轴状地安装于其相反一侧的前侧。
另外,保持部5具有被覆部51。被覆部51为软管罩部,其形成为:至少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该软管罩部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覆盖”是指:不是单单地位于与部件的外部相对置的位置,而是指近接于部件、或者盖在部件上而将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包裹在内部的状态。被覆部51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位于至少覆盖软管2中的上部的位置。即,被覆部51配置成: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与软管2的上部重叠。在图示的例子中,被覆部51形成为:在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部分,与软管2相对置的位置沿着软管2的外周而弯曲。即,被覆部51弯曲成:与软管2相对置的下侧的部分朝向上侧凸起。被覆部51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位于与软管2的至少上侧一半部分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覆部51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吸尘器主体1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被覆部51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位于从软管2的上部跨越吸尘器主体1的上部的位置。另外,被覆部51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比软管2稍微大一点。由此,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从上方看不到或者难以看到软管2。另外,被覆部51形成为:从保持连接部50向后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覆部51形成为长长的形状。另外,被覆部51中的上部形成为:从保持连接部50朝向后侧,渐渐向上侧倾斜。另外,在被覆部51上也可以形成有:使软管2的一部分以及/或者吸尘器主体1的一部分露出来的开口部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具有软管保持部52。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软管保持部52抵抗软管2的重力而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保持。软管保持部52对软管2的外形之中的至少上侧一半部分进行保持。如图3(a)、或者图3(b)所示,软管保持部52在2处与虚拟平面P相交叉,该虚拟平面P是包含软管2的轴在内的与重力方向亦即图中的朝下方向相正交的平面。如图3(a)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软管保持部52既可以形成为:朝向软管2的外周而沿着软管2的径向突出的爪状,也可以如图3(b)所示的其他例子那样,形成为:具有比软管2的外形还要小的间隙、且从两侧对软管2进行支撑的形状。软管保持部52配置在被覆部51的下端部。另外,软管保持部52既可以形成为:遍及保持部5的整体而相连接起来,也可以形成为:沿着软管2的轴而呈现出存在有一处以上的位置的断断续续。优选为,软管保持部52将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进行保持。通过软管保持部52而被实施的软管2的保持如图4以及图5所示,能够在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脱离开的状态下被解除。即,优选为,因为扫除操作而使软管2进行伸缩时,软管2从软管保持部52被拆卸下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5具有把持部53。把持部53是扫除操作用的清扫用把持部,在对被扫除部进行扫除之时,把持部53对吸气管3以及/或者图2所示的吸入口体4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把持部53配置成:在保持部5处,与被覆部51的端部相连。把持部53在保持部5处,位于与保持连接部50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53形成为:从被覆部51朝向后侧突出。把持部53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供使用者把持的任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53形成为弯折状或者弯曲状,且形成为: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与主体把持部19重叠,对主体把持部19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在图示的例子中,把持部53以一体的方式具备:第一把持部530、以及第二把持部53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把持部530沿着上下方向而形成。即,第一把持部530形成在与保持部5的长度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第一把持部530形成为:与主体把持部19的第一主体把持部190同样的形状。另外,第一把持部530不是必要的构成要件。
第二把持部531沿着前后方向而形成。即,第二把持部531沿着保持部5的长度方向而形成。第二把持部531形成为:与主体把持部19的第二主体把持部191同样的形状。即,把持部53形成为:在第一把持部530与第二把持部531相连的位置而弯折。并非限定于此,把持部53也可以弯曲成:从第一把持部530至第二把持部531而圆滑地相连。
另外,可以与主体把持部19同样地,也在把持部53配置有设定机构。设定机构只要设置在把持部53与主体把持部19之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扫除动作。
电动吸尘器VC在下述的2种状态下均能够进行扫除,即,状态1为:如图1以及图2所示,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且使吸气管3连通于软管2的状态下,保持部5被保持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状态2为:如图4以及图5所示,将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脱离开、且使吸气管3连通于软管2的状态下,将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拆卸下来的状态。电动吸尘器VC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比较适合用于:主要对地面等下方的被扫除部进行扫除之时。另外,电动吸尘器VC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下,比较适合用于:对地面以外的被扫除部、例如阶梯、或者窗帘或上方的壁面等处于地面上方的被扫除部进行扫除之时。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下,保持部5通过拆装机构而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由此,吸引管11的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配置成直线状,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处在呈同轴位置的状态下而被保持固定于吸尘器主体1。即,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的轴被配置在同一轴线L上。另外,在该状态下,软管2沿着保持部5而被收留。即,软管2设置在沿着保持部5的位置。另外,软管2沿着保持部5而被配置在:相对于保持部5而被固定的规定的位置。软管2在沿着保持部5而被收留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既可以被收纳在保持部5以及/或者吸尘器主体1等的内部,也可以相对于保持部5以及/或者吸尘器主体1而呈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保持部5的被覆部51而被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则是软管2的至少上侧一半部分通过保持部5的被覆部51而被覆盖,而且,软管2处于:通过软管保持部52而被保持收纳在被覆部51的下侧或者背面侧的状态。即,软管2处于: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保持部5的状态。软管2既可以是至少一部分被压缩,也可以是呈现自然长度状,但是,配置成:因为扫除操作而不会进行伸缩。另外,把持部53在与主体把持部19一体地重叠的位置而被固定于主体把持部19。此外,主体把持部19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主体把持部19以及把持部53与轴线L相交叉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一主体把持部190以及第一把持部530与轴线L相交叉的位置,相对于轴线L而跨越一侧亦即上侧与另一侧亦即下侧地进行延伸。另外,把持部53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二把持部531与吸引部110大致平行的位置。即,第二把持部531位于与轴线L大致平行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位于:第二把持部531相对于轴线L而偏离到上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把持部19的至少一部分亦即第二主体把持部191位于与吸引部110大致平行的位置。而且,当使用者把持住主体把持部19、或者把持住与主体把持部19重叠的把持部53而对设定机构进行操作时,根据该设定机构的操作,控制机构使电动送风机15进行动作。使用者通过主体把持部19、或者通过与主体把持部19重叠的把持部53,而对电动吸尘器VC全体进行操作,从而从吸气管3吸入含尘空气,或者从吸入口体4吸入含尘空气。
另外,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解除:由拆装机构施加的保持部5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的装配,成为:吸气管3只经由软管2而被连接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即,在该状态下,软管2通过解除与保持部5之间的固定而变得伸缩自如。优选为,软管2能够从软管保持部52的保持脱离。当使用者把持住主体把持部19,且把持住把持部53而对设定机构进行操作时,根据该设定机构的操作,控制机构使电动送风机15进行动作。使用者通过把持部53而对吸气管3、或者吸入口体4进行操作,从吸气管3、或者从吸入口体4吸入含尘空气。根据使用者针对吸气管3、或者吸入口体4进行的操作而使吸气管3与吸尘器主体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软管2根据该距离的变化进行适当伸缩。
被吸入的含尘空气经由吸气管3、软管2、吸引管11而从导入口130又被吸入到分离部13。分离部13对含尘空气中的尘埃进行分离,并存积到存积部132,分离出尘埃之后的空气从排出口131排出去。从分离部13被排出的空气又被吸入到电动送风机15,对电动送风机15进行冷却,之后,从主体排气口被排气到吸尘器主体1的外部。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由于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被配置成直线状,因此,能够使电动吸尘器VC在与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相交叉的方向、亦即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呈现细长,从而在将保持部5装配在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能够使电动吸尘器VC呈现小型化。由此,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进行扫除之时,电动吸尘器VC的应对处理呈现良好,而且,在非使用时也能够以节省空间来配置或者收纳电动吸尘器VC。
另外,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由于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被配置成直线状,因此,含尘空气的吸入风路能够从吸气管3至软管2、吸引部110而形成为直线状。由此,压力损失就会减少,从而吸入效率呈现良好。
软管2形成为伸缩自如,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沿着保持部5而被收留,即便软管2采用足够长的长度,也能够将软管2配置成小型化,而且,在将保持部5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进行拆装时,软管2即便被伸缩,而且根据扫除动作,软管2即便被伸缩,软管2的径向尺寸亦即截面积也难以发生大的变化。由此,软管2的伸缩、亦即使用者或电动吸尘器VC的扫除姿势的变化所伴随产生的吸入负载的变化就会变得较少。
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覆盖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保持部5与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是重叠配置的,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能够使得电动吸尘器VC呈现小型化,而且能够抑制软管2之中的向外部露出的部分,使得外观呈现良好。
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由于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保持,因此,在将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脱离时,软管2很难从收留的状态飞跳出去。特别是,软管2伸缩自如,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软管2已被收缩的情况下,当将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脱离时,软管2因为弹性而进行复原变形,因此,通过保持部5对软管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保持,能够可靠地防止:软管2因为弹性所产生的复原变形而引起的飞跳出去。
由于保持部5具有扫除操作用的把持部53,因此,在将保持部5从吸尘器主体1脱离开的状态下把持把持部53,就能够容易地操作吸气管3以及/或者吸入口体4。由此,在对使用者的上方或者侧方的被扫除部、或者阶梯等进行扫除之时,不用将吸尘器主体1抬起到上方等,只操作轻量的吸气管3以及/或者吸入口体4,就能够减少扫除时使用者的手所承载的负担。
另外,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由于把持部53的至少一部分与吸引部110大致平行,因此,在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上的保持部5中,由于把持部53没有从吸尘器主体1朝向与吸引部110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突出很多,因此,吸尘器主体1以及电动吸尘器VC能够构成小型化。
由于分离部13为离心分离部,被配置成:其中心轴与吸引部110大致平行,因此,能够使吸尘器主体1在与吸引部110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呈现细长,从而吸尘器主体1以及电动吸尘器VC能够构成小型化。
吸尘器主体1具有扫除操作用的主体把持部19,因此,通过主体把持部19来把持吸尘器主体1,就会容易进行操作,从而使得扫除动作变得容易。
另外,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由于主体把持部19处于与吸气管3的轴线L相交叉的位置,因此,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吸气管3处在:把持着主体把持部19的使用者的手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由此,在扫除之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操作吸气管3。
由于在软管2配置有配线20,因此,能够将电动部配置于吸气管3、或者吸入口体4,通过来自电源部17的供电而使其电动部进行动作。例如,在吸入口体4配置有使旋转清扫体旋转的驱动部的情况下,根据被扫除部的种类等而使旋转清扫体进行旋转,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捕集尘埃。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8,说明第2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以及作用,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吸尘器VC的保持部5的把持部53形成为直线状。即,把持部53沿着保持部5的长度方向而从被覆部51的端部突出设置成直线状。把持部53在保持部5被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与吸尘器主体1的上部重叠,且位于主体把持部19的前侧的位置。
这样,即便将把持部53形成为直线状,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通过具有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亦即是通过将吸引部110、软管2以及吸气管3配置成直线状等,就能够发挥出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亦即是在将保持部5装配于吸尘器主体1的状态下能够使电动吸尘器VC呈现出小型化等。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欲要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这些实施方式。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及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
吸尘器主体,其具有用于分离尘埃的分离部、以及一端侧与该分离部连通的吸引部;
软管,其一端侧与所述吸引部的另一端侧连通;
吸气管,其一端侧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侧连通;以及
保持部,该保持部在将所述吸气管连通于所述软管的状态下,以相对于所述吸尘器主体能够拆装自如的方式被保持于该吸尘器主体,
所述保持部在被装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对所述软管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形成为伸缩自如,而且,在所述保持部被装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所述软管沿着所述保持部而被收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在被装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对所述软管的至少一部分进行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扫除操作用的把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被装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引部大致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为离心分离部,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吸引部大致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扫除操作用的主体把持部,
所述主体把持部位于:所述保持部被装配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吸气管的轴线相交叉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于所述软管的配线。
CN202011490790.8A 2020-03-05 2020-12-16 电动吸尘器 Pending CN1133496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8050 2020-03-05
JP2020038050A JP7344160B2 (ja) 2020-03-05 2020-03-05 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9672A true CN113349672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4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0790.8A Pending CN113349672A (zh) 2020-03-05 2020-12-16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44160B2 (zh)
CN (1) CN11334967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527827Y1 (zh) * 1966-02-15 1970-10-27
JP6204126B2 (ja) * 2013-09-13 2017-09-2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8075189A (ja) * 2016-11-09 2018-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6940324B2 (ja) * 2017-08-08 2021-09-22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4160B2 (ja) 2023-09-13
JP2021137351A (ja)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4141B (zh) 手提式电动吸尘器
KR101821908B1 (ko) 전기청소기
USRE42873E1 (en)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s
KR20210003543A (ko) 로봇청소기 스테이션
US20070226947A1 (en) Vacuum cleaner with an integrated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unit
JP2002028121A (ja) 電気掃除機
JP6230346B2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512232B1 (ko) 집진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 청소기
CN113349672A (zh) 电动吸尘器
JP7344159B2 (ja) 電気掃除機
US10856713B2 (en) Cleaner head for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er
JP641663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4033661A (ja) 電気掃除機
SE530741C2 (sv) Förbättringar med avseende på luftströmningsförluster i en dammsugare
EP3636126B1 (en) A vacuum cleaner
JP2014023859A (ja) 電気掃除機
JP6692871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2996250U (zh) 电动吸尘器
CN212996249U (zh) 电动吸尘器
CN218186617U (zh)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JP694456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718558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7154149B2 (ja) 電気掃除機用のブラシノズ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09717793B (zh) 电动吸尘器
CN109717791B (zh) 电动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