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7702A -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7702A
CN113347702A CN202010100249.5A CN202010100249A CN113347702A CN 113347702 A CN113347702 A CN 113347702A CN 202010100249 A CN202010100249 A CN 202010100249A CN 113347702 A CN113347702 A CN 113347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covariance matrix
ratio
termina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02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7702B (zh
Inventor
张晶晶
尚瑜
吴鹏
乐春晖
童颖
岳建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02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192 priority patent/WO20211646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7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7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Estimation of channel covari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根据第一比值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都与干扰源个数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可以降低干扰源数量对干扰源定位的影响。

Description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终端。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其它设备容易对基站产生干扰,影响终端的使用,主要的表现包括基站接收的终端信号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干扰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干扰源的位置。在获取终端的上行接收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均衡后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后,将RSRP与SINR的差值作为判断依据,若该差值大于阈值,则认为该终端所在的区域很可能存在干扰源。其中,RSRP可以反映当前信道的路径损耗强度,SINR可以反映干扰抑制增益的大小。
但是,干扰抑制增益的大小依赖于基站中上行干扰抑制合并(InterferenceRejection Combining,IRC)技术的性能,而IRC技术的性能容易受到干扰源数量影响。因此,在干扰源数量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判断结果可能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可以降低干扰源数量对干扰源定位的影响。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
基站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基站根据第一比值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本申请中,基站通过第一比值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其中,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因为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都与干扰源个数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可以降低干扰源数量对干扰源定位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N为小区集合的天线数量,N为大于0的整数。
本申请中,例如当小区集合包括4天线时,如果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只包括3行3列,则表明小区集合有个天线上的干扰信号没有被计算到,没有对基站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果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5行5列,则表明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中,携带有冗余信息,造成处理资源的浪费。因此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时,既可以充分利用基站的硬件资源,又可以不造成处理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N个投影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
本申请中,通过实验发现,当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时,在根据第二阈值或第三阈值定位干扰源的准确率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不同的场景下第二阈值或第三阈值可以为相同的数值,因此可以采用统一的第二阈值或第三阈值,减少对第二阈值或第三阈值的设定、调节工作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获取第一总信号;然后基站根据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本申请中,通过第一信道估计可以计算出第一有用信号,然后将第一总信号与第一有用信号的差值作为第一干扰信号,通过第一干扰信号构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因为有些干扰源的干扰信号是随着终端的有用信号而存在的,例如连接基站和终端的中继装置,终端通过中继装置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中继装置也会产生干扰信号,终端没有通过中继装置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中继装置不会产生干扰信号或者干扰信号较小。例如在终端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为5,在终端没有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为4。因为通过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的干扰信号包括只有终端发送有用信号时才存在的干扰源,因此可以避免定位干扰源时遗漏干扰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得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获取第一干扰矩阵:
R=(y-Hs)(y-Hs)T,其中,R为第一干扰矩阵,y为第一总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21
表示y包括N行1列,H为第一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22
表示H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根据第一干扰矩阵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小区集合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N等于C加B,B为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C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第一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一元素与第一小区相关,第二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二元素与第二小区相关,第三元素为与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若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第一元素集合为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和。
本申请中,基站确定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当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基站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干扰源不仅会干扰一个小区,还同时会干扰另一个小区。本申请通过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来确定是否存在干扰源既干扰了第一小区,也干扰了第二小区。一般情况下,既能干扰第一小区,又能干扰第二小区的干扰源,我们认为该干扰源是会产生较大干扰的干扰源,应当优先排除。通过两个小区联合定位,让该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在不同的维度都有体现,即可以更加完整的体现该干扰源产生的干扰,因此该干扰源在两个小区联合定位时产生的干扰分量会越大,越容易被确定为可疑干扰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本申请中,在进行干扰源定位前,基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干扰源定位。具体的实现方式是通过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来判断。第四元素体现了干扰信号的强度,只有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基站才会进行干扰源定位。可以避免在没有干扰或者干扰较小时还进行干扰源定位,浪费网络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本申请中,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其中,第一信道估计和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时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的。相比于需要通过多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基站只通过一个频段的干扰信号便可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可以减少基站的数据处理工作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一信道估计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基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二比值为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二信道估计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本申请中,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而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是根据干扰信号获得的,因此干扰信号是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的。基站通过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可以减小单一比值在某次中的误差。特别的,对于定位中继装置这类的干扰源,通过多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有特别的效果。因为中继装置转发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数据,就会在通信数据所属的不同的频段上都产生干扰信号。例如,终端利用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向基站发送数据,则中继装置在转发数据时,不仅会产生属于第一频段的干扰信号,还会产生属于第二频段的干扰信号。而其它的干扰源,则有可能只会产生第一频段的干扰信号,不产生第二频段的干扰信号。因此其它的干扰源在多个频段中计算的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容易小于中继装置这种干扰源在多个频段中计算的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因此容易定位出中继装置这类的干扰源。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源定位装置。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比值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N为小区集合的天线数量,N为大于0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N个投影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总信号;
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获取第一干扰矩阵:
R=(y-Hs)(y-Hs)T,其中,R为第一干扰矩阵,y为总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41
表示y包括N行1列,H为第一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42
表示H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干扰矩阵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小区集合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N等于C加B,B为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C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
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第一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一元素与第一小区相关,第二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二元素与第二小区相关,第三元素为与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一信道估计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
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二比值为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二信道估计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源定位设备。
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包括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2天线时投影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方法的测试结果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应用于通信领域,可以降低干扰源数量对干扰源定位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框架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架构可以包括:
基站101和终端102。
图1中的基站101可以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实体、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示例性的,该基站101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比如可以是GSM系统或者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WCDMA系统中的节点B(nodeB,NB)、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utionalnodeB,eNB)、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中继节点站、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接入点、车载设备、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如NR nodeB,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 unit,DU)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对基站101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限定。
终端102一般可以指具有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能力的设备,比如可以是接入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用户代理、或者用户装置等。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还可以为智能家具(或家电)、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V2X)中的车辆设备,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等,本申请对终端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02主要的功能是向基站101发送信息,辅助基站101进行干扰源的定位,终端102还可以向基站101发送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101主要的功能是根据终端102发送的信息获取信道估计,根据比值确定终端102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该比值为信道估计在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终端102所在的区域可以根据终端102发送的位置信息确定。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框架进行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方法进行描述。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附图中的以虚线标识的特征或内容可理解为实施例可选地操作或者可选地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方法中,基站可以根据一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干扰源,基站也可以根据多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区域是否存在干扰源,下面对这两种情况分开描述。
一、基站根据一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干扰源。
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201中,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
基站在空口第三时段,第三频段停止调度,则基站通过该第三频段,第三时段对应的时频资源不会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有用信号,该第三频段,基站通过该第三时段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全部都是干扰信号,根据该干扰信号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
口空是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的简称,在移动通信当中,终端与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互相连结,空中接口是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规范,空中接口定义每个无线信道的使用频率、带宽、接入时机、编码方法以及越区切换。在不同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空中接口的术语是不同的,例如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和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网络,CDMA2000网络中,空中接口被称为Um接口,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和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网络中,空中接口被称为Uu接口。
该第三频段可以是一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一个时频资源单元(resouce element,RE)。
该第三时段可以是一个OFDM符号,或一个时隙,或一个子帧,或一个正交频分多载波(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或一个帧(Frame)。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基站和终端可以通过时域和频域上的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在时域上,最小的下行资源粒度是一个OFDM符号;最小的上行资源粒度是一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 s,SC-FDMA)符号,本申请文件将最小的上行资源粒度和最小的下行资源粒度统称为OFDM符号。多个OFDM符号可以构成一个时隙(slot time,ST),多个ST又可以构成一个子帧,多个子帧可以构成一个帧。在频域上,最小的粒度是一个子载波。一个OFDM符号与一个子载波组成的一个RE。物理层在进行资源映射的时候,是以RE为基本单位的。一个时隙内所有的OFDM符号与频域上12个子载波组成的一个RB。整个传输带宽的频域上将资源划分为一系列的RB,每个终端可以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RB资源用于承载数据。
可选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N行N列,基站包括N天线。当基站包括4天线时,如果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只包括3行3列,则表明基站有个天线上的干扰信号没有被计算到,没有对基站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果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5行5列,则表明在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中,携带有冗余信息,造成处理资源的浪费。
基站在停止调度时获得的干扰信号会更加准确,因为在基站停止调度时的第三频段上没有终端发射的有用信号,只有干扰源发射的干扰信号和基站本身的噪声,基站本身的噪声可以认为是一个定值,可以在步骤202的强度阈值中做补偿,因此可以忽略。推导过程以下面的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Q2为例进行阐述,例如干扰信号加基站噪声产生的总干扰导致的(X1,X1)的值为5,其中干扰信号在5中占3,基站噪声在5中占2,第一强度阈值为4,(X1,X1)的值满足大于强度阈值的条件;假设没有基站噪声,只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导致的(X1,X1)的值为3,第二强度阈值为2,(X1,X1)的值满足大于强度阈值的条件,可以看出第一强度阈值和第二强度阈值的差值2刚好为基站噪声在(X1,X1)5中占有的2,因此基站噪声是可以通过在强度阈值上做补偿来消除影响的,因此将基站噪声算进干扰信号也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没有影响。相比于利用总信号减去有用信号获取的干扰信号,利用停止调度来获得的干扰信号会更加准确。
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计算第二干扰矩阵:
R2=D×DT,其中D表示基站在停止调度时获得的干扰信号的向量,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71
表示D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
可选地,还可以根据总信号和信道估计获取干扰信号。通过信道估计可以计算出有用信号,然后将总信号与有用信号的差值作为干扰信号,这种方式获取干扰信号可以不需要特意进行停止调度,可以避免降低终端与基站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计算第二干扰矩阵:
R2=(y-Hs)(y-Hs)T,其中,R2为第二干扰矩阵,y为总信号,总信号包括终端的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72
表示y包括N行1列,H为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73
表示H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该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假设N为4,DT=(a2,b2,c2,d2);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74
简写成R2=(X1,X2,X3,X4),X1表示第二干扰矩阵的第一列数据,X2表示第二干扰矩阵的第二列数据,以此类推,其中,每一列都包含4个数据。根据R2可以计算获得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Q2。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75
根据协方差的定义,可以计算出每一列数据的自相关性和每一列之间的相关性,(X1,X2)表示第一列数据的自相关性,(X2,X1)表示第二列数据与第一列数据的相关性,若数值为正,则表明正相关,若数值为负,则表明负相关。
可选地,基站可以设定一个开关,当开关打开时,基站才会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或者基站只有接收到外部的命令时,才会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因为通过干扰源定位定位出干扰源后,有时是需要人力去排除干扰源的,当没有人力资源去排除干扰源时,定位出的干扰源是无法排除的。当有人力资源去排除该干扰源时,该干扰源可能已经消失,或者其干扰强度已符合干扰强度的相关规定,那么,此次的干扰源定位就是浪费了处理资源,因此需要设定开关来灵活的确定是否进行干扰源的定位。
在步骤202中,若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则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其中,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
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以Q2为例,Q2中对角线元素包括(X1,X1),(X2,X2),(X3,X3)和(X4,X4)。第四元素可以体现干扰信号的强度,若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则说明在基站附近存在干扰较强的干扰源,基站启动对干扰源的定位。第四元素可以是第一元素或第二元素。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第一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一元素与第一小区相关,第二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二元素与第二小区相关,第三元素为与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一个基站的天线可以多个小区,例如基站包括第一小区的天线a,天线b和第二小区的天线c,天线d,DT中的元素a2为通过天线a接收的干扰信号,元素b2为通过天线b接收的干扰信号,元素c2为通过天线c接收的干扰信号,元素d2为通过天线d接收的干扰信号,X1中的4个元素a2×a2,a2×b2,a2×c2和a2×d2都和a2相关,因此认为X1与第一小区相关,(X1,X1)为与第一小区相关对角线元素,同理,认为X3与第二小区相关,(X3,X3)为与第二小区相关对角线元素,认为(X1,X3)与(X3,X1)为与(X1,X1),(X3,X3)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
可选地,第一小区的天线与第二小区的天线可以不在一个基站上,例如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小区的天线a,天线b,第二基站包括第二小区的天线c,天线d。
可选地,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与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小区的天线a,天线b,第二基站包括第二小区的天线c,天线d,天线e,天线f。
可选地,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所有对角线元素中数值最大的元素,因此可以无需让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中的每个对角线元素都与强度阈值做对比,减少对角线元素与强度阈值的对比计算量。
可选地,基站可以不根据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来启动对干扰源的定位。例如基站可以设定一个时间点,不管干扰强度的大小,到了该时间点,基站便会启动对干扰源的定位。例如基站还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总强度确定是否启动对干扰源的定位,第四元素可以理解为干扰信号的总强度在某个维度上的分量,当干扰信号的总强度大于阈值时,基站启动对干扰源的定位。当在步骤201中,基站设定了开关来确定是否获取第二协方差矩阵时,基站可以直接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不用根据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的条件。
在步骤203中,基站确定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第二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第一元素集合为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和。
在步骤204中,若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第二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该第一信道估计同时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若第二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表明很可能存在干扰源同时干扰到了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因此采用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基站通过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在第一时段,第一频段获取该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因为第一信道估计是基站通过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获得的,因此第一信道估计同时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可选地,第一信道估计H包括N个元素,H=(a2,b2,c2,d2),元素a2与天线a相关,元素b2与天线b相关,元素c2与天线c相关,元素d2与天线d相关。
可选地,第三频段可以等于第一频段,也可以不等于第一频段,第三时段可以等于第一时段,也可以不等于第一时段。
可选地,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可以都不执行,基站直接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基站不做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的判断,基站默认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
在步骤205中,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基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因为在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中,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第二比值大于第一阈值,采用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因此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可选地,根据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通过第一信道估计可以计算出第一有用信号,然后将第一总信号与第一有用信号的差值作为第一干扰信号,通过第一干扰信号构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因为有些干扰源的干扰信号是随着终端的有用信号而存在的,例如连接基站和终端的中继装置,终端通过中继装置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的同时,中继装置也会产生干扰信号,终端没有通过中继装置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中继装置不会产生干扰信号或者干扰信号较小。例如在终端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为5,在终端没有向基站发送有用信号时,基站接收到的干扰信号为4。因为通过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的干扰信号包括只有终端发送有用信号时才存在的干扰源,避免定位干扰源时遗漏干扰源。
可选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N行N列,基站包括N天线。
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计算第一干扰矩阵:
R1=(y-Hs)(y-Hs)T,其中,R1为第一干扰矩阵,y为第一总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91
表示y包括N行1列,H为第一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92
表示H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该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假设N为4,yT=(ya,yb,yc,yd),HT=(Ha,Hb,Hc,Hd);
则(y-Hs)T=(ya-Ha,yb-Hb,yc-Hc,yd-Hd);
为了方便表示,令ya-Ha=a1,yb-Hb=b1,yc-Hc=c1,yd-Hd=d1;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93
根据RI,可以获得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计算方式与步骤201中类似。
对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获得特征向量。假设根据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获得的特征向量包括t1,t2,t3,t4。计算第一信道估计在t1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094
其中||H||=(Ha)2+(Hb)2+(Hc)2+(Hd)2,类似的,可以计算第一信道估计在t2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p2,在t3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p3和在t4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p4。
可选地,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N个投影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例如p1>p2>p3>p4,第一比值μ1=p1+p2。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N行N列,因此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N个特征向量,第一信道估计在N个特征向量上可以产生N个投影。当N为4时,请参阅图4中的2天线+2天线的测试结果401,其中2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天线,另外的2天线为第二小区的天线,总共有10个终端参与辅助基站进行干扰源定位,每个终端都有一个对应的比值μ,第二阈值为0.9,因此在此次的测试中,基站确定UE8所在的区域,UE9所在的区域和UE10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的干扰源。
为了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基站需要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基站可以向该终端发送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test,MDT)测量,终端收到MDT测量后上报位置信息;基站确定该位置信息对应所属的区域为该终端所在的区域,并确定该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基站可以不向终端发送MDT测量,基站可以用定位算法计算出终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基站可以对地图进行划分,获得不同的栅格,在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后,基站在位置信息对应的栅格中做标记。例如地图包括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在干扰源定位中,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比值μ因为大于第二阈值,第一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栅格为第二栅格,基站对第二栅格做一次标记。当某个栅格中标记的次数达到阈值时,确定该栅格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例如基站在第二栅格做的标记达到5次,则基站确定第二栅格所对应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当基站在栅格中做标记时,为了避免频繁获取同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基站利用同一终端做第二次干扰源定位时,第二次干扰源定位与第一次干扰源定位存在间隔时长。
可选地,基站将位置信息记录在对应的栅格后,基站可以计算地图不同栅格被标记的次数的平均值,例如地图包括十个栅格,在干扰源定位中,只有第一栅格被标记的次数达到平均值,且第一栅格被标记的次数且达到阈值,基站才确定第一栅格所对应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当第三频段等于第一频段,第三时段等于第一时段时,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可以等于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即基站只获取一个干扰协方差矩阵,同时作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和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当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等于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时,可以不执行步骤203,因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同时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表明已经采用两个小区联合定位,也就不需要通过步骤203来判断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
在步骤206中,若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该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小区的天线相关。
若该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表明很可能不存在干扰源同时干扰到了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因此不采用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基站通过第一小区的天线在第一时段,第一频段获取该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因为第一信道估计是基站通过第一小区的天线获得的,因此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小区的天线相关。
可选地,第一信道估计H包括C个元素,C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H=(a2,b2),元素a2与天线a相关,元素b2与天线b相关。
可选地,第三频段可以等于第一频段,也可以不等于第一频段,第三时段可以等于第一时段,也可以不等于第一时段。
可选地,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可以都不执行,基站直接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基站不做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的判断,基站默认不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进行单小区的干扰源定位。
在步骤207中,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因为在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中,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第二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采用单个小区的干扰源定位,因此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与第一小区的天线相关。
可选地,根据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避免干扰源定位时遗漏干扰源。
可选地,根据以下方式计算第一干扰矩阵:
R1=(y-Hs)(y-Hs)T,其中,R1为第一干扰矩阵,y为第一总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11
表示y包括C行1列,H为第一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12
表示H包括C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该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假设C为2,yT=(ya,yb),HT=(Ha,Hb);
则(y-Hs)T=(ya-Ha,yb-Hb);
为了方便表示,令ya-Ha=a1,yb-Hb=b1;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13
根据RI,可以获得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计算方式与上述图2中的步骤201中类似。
对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获得特征向量。假设根据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获得的特征向量包括t1,t2。计算第一信道估计在t1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14
其中||H||=(Ha)2+(Hb)2,类似的,可以计算第一信道估计在t2上的投影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p2。
为了便于理解投影,下面结合图3以2天线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中,301为t1,302为t2,303为第一信道估计,第一信道估计303可以包括在t1上的投影和在t2上的投影。
可选地,第一投影集合包括C/2个投影之和,C/2个投影为C个投影中的前C/2个投影,C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C个投影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C个特征向量上的C个投影。例如p1>p2,第一比值μ1=p1。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C行C列,因此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C个特征向量,第一信道估计在C个特征向量上可以产生C个投影。当C为2时,请参阅图4中的2天线测试结果402,该2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总共有10个终端参与辅助基站进行干扰源定位,每个终端都有一个对应的比值μ,第二阈值为0.9,因此在此次的测试中,基站确定UE9所在的区域和UE10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的干扰源。402中的UE9与401中的UE9并非同一终端。
可选地,当第三频段等于第一频段,第三时段等于第一时段时,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可以等于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即基站只获取一个干扰协方差矩阵,同时作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和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当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等于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时,可以不执行步骤203,因为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与第一小区的天线相关,表明已经做单个小区的干扰源定位,也就不需要通过步骤203来判断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
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确定终端所在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的方式与步骤204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不执行步骤203时,关于基站是进行单小区的干扰源定位,即步骤204和步骤205,还是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即步骤206和步骤207,基站可以选择一种实施方式实施,也可以两种实施方式都执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二、基站根据多个频段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干扰源,为了方便说明,下面以多个频段为二个频段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501中,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
在步骤502中,若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则基站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
在步骤503中,基站确定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第一元素集合为第一元素与第二元素的和。
在步骤504中,若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基站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该第一信道估计同时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步骤504与上述图2中的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505中,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第二信道估计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基站在第二时段,第二频段获取该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该第二信道估计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第一信道估计是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的,第二频段不等于第一频段,且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的资源在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被分配给同一终端,该终端至少占据了两个频段的资源。有些干扰源不仅会在第一频段对基站产生干扰,还会在第二频段对基站产生干扰。为了定位这些干扰源,需要结合不同频段的干扰信号。特别的,对于定位中继装置这类的干扰源,结合不同频段的干扰信号有特别的效果。因为中继装置转发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数据,就会在通信数据所属的不同的频段上都产生干扰信号。例如,终端利用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的信号向基站发送数据,则中继装置在转发数据时,不仅会产生属于第一频段的干扰信号,还会产生属于第二频段的干扰信号。而其它的干扰源,则有可能只会产生第一频段的干扰信号,不产生第二频段的干扰信号。
可选地,第二信道估计H1包括N个元素,H1=(a3,b3,c3,d3),元素a3与天线a相关,元素b3与天线b相关,元素c3与天线c相关,元素d3与天线d相关。
可选地,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可以都不执行,基站直接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和第二信道估计。基站不做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的判断,基站默认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
在步骤506中,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基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二比值为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第一比值获取的方式与步骤205中对第一比值的描述类似,第二比值获取的方式与第一比值获取的方式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确定终端所在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的方式与步骤205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该终端占据了多个频段的资源时,基站计算该多个频段对应的多个比值,若该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基站确定该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基站可以不利用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作为判断条件,基站可以将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中的最大值作为判断条件,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中的最大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基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在步骤507中,若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第二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基站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该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小区的天线相关。
步骤507与上述图2中的步骤204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508中,基站获取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第二信道估计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基站在第二时段,第二频段获取该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该第二信道估计与第一小区的天线和第二小区的天线相关。
第一信道估计是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的,第二频段不等于第一频段,且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的资源在第二时段和第一时段被分配给同一终端,该终端至少占据了两个频段的资源。有些干扰源不仅会在第一频段对基站产生干扰,还会在第二频段对基站产生干扰。为了定位这些干扰源,可以结合不同频段的干扰信号。
可选地,第二信道估计H1包括C个元素,C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H=(a3,b3),元素a3与天线a相关,元素b3与天线b相关。
在步骤509中,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二比值为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第一比值获取的方式与步骤506中对第一比值的描述类似,第二比值获取的方式与第一比值获取的方式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确定终端所在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的方式与步骤205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该终端占据了多个频段的资源时,基站计算该多个频段对应的多个比值,若该多个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基站确定该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可以都不执行,基站直接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和第二信道估计。基站不做是否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的判断,基站默认不进行两个小区联合定位,进行单小区的干扰源定位。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装置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源定位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
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比值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确定单元602通过第一比值来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其中,第一比值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因为第一信道估计与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都与干扰源个数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可以降低干扰源数量对干扰源定位的影响。
在前述图6的干扰源定位装置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定位装置还包括:
可选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N为小区集合的天线数量,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N个投影为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
可选地,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第一总信号;
获取单元601还用于根据第一总信号和第一信道估计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可选地,获取单元601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获得第一干扰矩阵:
R=(y-Hs)(y-Hs)T,其中,R为第一干扰矩阵,y为第一总信号,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41
表示y包括N行1列,H为第一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2386623220000142
表示H包括N行1列,T表示矩阵转置,s为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获取单元60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干扰矩阵获取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可选地,小区集合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N等于C加B,B为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C为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第一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一元素与第一小区相关,第二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第二元素与第二小区相关,第三元素为与第一元素,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
可选地,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第四元素为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可选地,确定单元602具体用于若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可选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一信道估计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
确定单元602具体用于若第二比值与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第二比值为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第二信道估计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装置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源定位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干扰源定位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干扰源定位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与所述处理器710耦接的存储器720。干扰源定位设备700可以是图2和图5中的基站。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710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72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多个软件模块,例如获取模块722,确定模块724。处理器710执行各个软件模块后可以按照各个软件模块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软件模块所执行的操作实际上是指处理器710根据软件模块的指示而执行的操作。接收模块722用于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确定模块724用于根据第一比值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所述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此外,处理器710执行存储器72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后,可以按照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指示,执行干扰源定位设备可以执行的全部操作,例如基站在与图2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执行的操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基站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1)

1.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
根据第一比值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所述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所述N为小区集合的天线数量,所述N为大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所述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所述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所述N个投影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在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总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总信号和所述第一信道估计获取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总信号和所述第一信道估计获得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获取第一干扰矩阵:
R=(y-Hs)(y-Hs)T,其中,所述R为所述第一干扰矩阵,所述y为所述第一总信号,所述
Figure FDA0002386623210000011
表示所述y包括N行1列,所述H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所述
Figure FDA0002386623210000012
表示所述H包括N行1列,所述T表示矩阵转置,所述s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干扰矩阵获取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集合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所述N等于C加B,所述B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所述C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关,所述第二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关,所述第三元素为与所述第一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
若所述第三元素与第一元素集合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所述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的步骤,所述第一元素集合为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二元素的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若所述第四元素大于强度阈值,则执行所述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第一比值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包括:
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所述第一信道估计根据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
所述根据第一比值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包括:
若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所述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所述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所述第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10.一种干扰源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的第一信道估计;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比值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是否存在可疑干扰源,所述第一比值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在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一投影集合与所述第一信道估计的比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为N行N列的矩阵,所述N为小区集合的天线数量,所述N为大于0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影集合包括N/2个投影之和,所述N/2个投影为N个投影中的前N/2个投影,所述N个投影按从大到小排序,所述N个投影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在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的N个特征向量上的N个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总信号;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总信号和所述第一信道估计获取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以下公式获取第一干扰矩阵:
R=(y-Hs)(y-Hs)T,其中,所述R为所述第一干扰矩阵,所述y为所述第一总信号,所述
Figure FDA0002386623210000021
表示所述y包括N行1列,所述H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所述
Figure FDA0002386623210000022
表示所述H包括N行1列,所述T表示矩阵转置,所述s为所述第一信道估计的导频信号;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干扰矩阵获取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集合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所述N等于C加B,所述B为所述第二小区的天线数量,所述C为所述第一小区的天线数量;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一元素,第二元素以及第三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所述第一元素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关,所述第二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所述第二元素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关,所述第三元素为与所述第一元素,所述第二元素相关的非对角线元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第四元素,所述第四元素为所述第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比值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所述第一信道估计根据所述第一频段的信号获得;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的第二信道估计;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二比值与所述第一比值的平均值大于第三阈值,则确定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存在可疑干扰源,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二信道估计在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上的第二投影集合与所述第二信道估计的比值,所述第三干扰协方差矩阵根据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所述第二信道估计根据所述第二频段的信号获得。
19.一种干扰源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包括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00249.5A 2020-02-18 2020-02-18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347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0249.5A CN113347702B (zh) 2020-02-18 2020-02-18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CT/CN2021/076192 WO2021164642A1 (zh) 2020-02-18 2021-02-09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0249.5A CN113347702B (zh) 2020-02-18 2020-02-18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702A true CN113347702A (zh) 2021-09-03
CN113347702B CN113347702B (zh) 2023-06-27

Family

ID=7739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0249.5A Active CN113347702B (zh) 2020-02-18 2020-02-18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7702B (zh)
WO (1) WO20211646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193A (zh) * 2022-07-08 2022-10-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受激干扰源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897B (zh) * 2021-11-18 2023-06-2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无线干扰源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53A (zh) * 2010-09-30 2011-0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干扰环境下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CN102571659A (zh) * 2010-12-15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应系统
WO2012092751A1 (zh) * 2011-01-05 201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干扰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13065822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器
WO2017097269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干扰估计方法和设备
CN108400947A (zh) * 2017-02-08 2018-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66714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FOR REFERENCE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263A (zh) * 2014-12-11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52625B (zh) * 2015-09-18 2021-10-15 苹果公司 识别全双工通信系统中的受害方和干扰源
CN107204817B (zh) * 2016-03-16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10740462A (zh) * 2018-07-18 2020-01-3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异常直放站下终端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61694A (zh) * 2019-07-18 2019-10-22 天津市德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寻找5g信号干扰源的检测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353A (zh) * 2010-09-30 2011-0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干扰环境下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CN102571659A (zh) * 2010-12-15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应系统
WO2012092751A1 (zh) * 2011-01-05 2012-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干扰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13065822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器
WO2017097269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干扰估计方法和设备
CN108400947A (zh) * 2017-02-08 2018-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66714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FOR REFERENCE SIGN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3193A (zh) * 2022-07-08 2022-10-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受激干扰源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43193B (zh) * 2022-07-08 2024-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受激干扰源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702B (zh) 2023-06-27
WO2021164642A1 (zh)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17480A1 (en) Wireless devic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2910060B1 (en) Selection of access point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uplink reception
EP2984767B1 (en)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on radio conditions
CN110391887B (zh) 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243712B2 (en) Coded alloc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1052340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co-channel cell interference
EP3934308A1 (en) Coverage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426683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roviding an estimate of interference and noise power of an uplink resource block
US10171218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ignal quality of transmission to a user equipment from a transmission point
US10601612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evaluation in MIMO systems
CN106656877B (zh)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13347702B (zh) 干扰源定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enttinen et al. Performance model for orthogonal sub channel in noise-limited environment
CN103731384A (zh) 一种抑制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2780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025448B1 (en) Transmission of probing pilots in a shared radio cell
JP5780547B2 (ja) 通信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512117B2 (en) Computer progra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irst transmission point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in
JP6208845B2 (ja) 協調送信セット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CN112703691B (zh)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测量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050493A (zh) 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US9191258B2 (en)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WO2017190272A1 (zh)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基站
US11329782B2 (en)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6817562B2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