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2147A -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2147A
CN113342147A CN202110729465.0A CN202110729465A CN113342147A CN 113342147 A CN113342147 A CN 113342147A CN 202110729465 A CN202110729465 A CN 202110729465A CN 113342147 A CN113342147 A CN 113342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odule
fan
movable baffle
baffle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94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2147B (zh
Inventor
曹凯
陈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Hua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94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2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2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2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2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2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本发明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风扇模组、第二风扇模组、第一导风装置和第二导风装置;第一导风装置包括:围成第一风流通路的第一固定挡板、以及第一活动挡板,第一活动挡板将第一风扇模组的风流分割为第一风流和第二风流;第二导风装置围成第二风流通路;第一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一位置为:第一活动与第一固定挡板间隔设置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一风流通路;第二位置为:第一活动挡板与第一固定挡板抵接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二风流通路。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组件及服务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散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当前的通讯和IT设备以及其他大型电器设备机房中,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不影响设备性能,就需要配备散热风扇。对于通讯和IT设备而言,散热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风扇失效或左右发热模组不满配时,系统左右两侧风量不再平衡,进而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能够保证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第一风扇模组、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并排设置的第二风扇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风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围成第一风流通路的第一固定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挡板,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将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一风流和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风流;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围成第二风流通路;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第一发热模组、第二发热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第一发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内,第二发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流通路内。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二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二位置,即,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二风流通路中的风流,保证了在第二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两侧风流依然平衡,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不出现局部散热能力锐减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另外,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围成所述第二风流通路的第二固定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风扇模组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挡板,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将所述第二风扇模组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三风流和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风流;所述第二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挡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第三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所述第四位置为: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三风流导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利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一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二活动挡板在第四位置,即,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三风流导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一风流通路中的风流,使得在第一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两侧风流依然平衡,进一步保证了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
另外,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风流的风量和所述第二风流的风量相等;所述第二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风流的风量和所述第四风流的风量相等。如此设置,使得在第二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一风扇模组能够提供等量的分流给第一风流通路和第二风流通路,在第一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二风扇模组也能够提供等量的分流给第一风流通路和第二风流通路,进一步保证了设备整体散热能力的均衡。
另外,第一风扇模组包括: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风扇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第二风扇模组包括:第三风扇、位于所述第三风扇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风扇,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风扇的风量和所述第四风扇的风量相等。
另外,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挡板靠近所述第二导风装置一侧的第一电磁装置;所述第一电磁装置通电时,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被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吸附而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一活动挡板的驱动,以使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一挡臂、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第二挡臂共同围成所述第一风流通路,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挡臂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面积。由于所述第一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面积,从而能够将第一风扇模组吹出的风进行汇聚,增强散热组件的散热能力。
另外,所述第二固定挡板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三挡臂、以及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挡臂,所述第三挡臂和所述第四挡臂共同围成所述第二风流通路;所述第二挡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挡臂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第二端,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板。如此设置,能够避免风流经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另外,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出口;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遮挡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一状态、以及露出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二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一风扇模组失效时,通过将遮挡件置于第二状态,降低第一风流通路的风阻,进一步使得第一风流通路中所需风量和第二风流通路中所需风量达到满足散热的平衡点。
另外,所述遮挡件由记忆金属制成,所述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为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为所述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最高温低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如此设置,在第一风流通路中温度较好时,设置在第一风流通路的第一出口处的遮挡件能够自动置于第二状态,从而降低第一风流通路的风阻。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组件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组件在第二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组件在第一风扇模组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服务器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第一风扇模组11、与第一风扇模组11并排设置的第二风扇模组12、设置在第一风扇模组11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风装置13、以及设置在第二风扇模组12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二导风装置14。
具体的,第一导风装置13可以包括:围成第一风流通路20的第一固定挡板131、以及与第一风扇模组1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挡板132,第一活动挡板132将第一风扇模组11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第二风扇模组12一侧的第一风流和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一侧的第二风流,第二导风装置14围成第二风流通路30,第一导风装置13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挡板132转动以使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一位置为: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挡板131间隔设置,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一风流通路20,第二位置为: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挡板131抵接,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二风流通路30。
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活动挡板132转动以使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二风扇模组12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二位置,即,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挡板131抵接,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二风流通路30,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二风流通路30中的风流,保证了在第二风扇模组12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两侧风流依然平衡,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不出现局部散热能力锐减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固定挡板131靠近第二导风装置14一侧的第一电磁装置,第一电磁装置通电时,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被第一电磁装置吸附而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第一风流导入第二风流通路30,第一驱动装置不通电时,第一活动挡板132受风扇两侧吹风下保持平衡,平行于风流方向,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一活动挡板132的驱动,以使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一活动挡板132可以采用磁性材料,或者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设置有吸附部,吸附部采用磁性材料。其中,磁性材料按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主要有电工钢、镍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后者主要是铁氧体材料。
可选的,第二导风装置14可以包括:围成第二风流通路30的第二固定挡板141、以及与第二风扇模组12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挡板142,第二活动挡板142将第二风扇模组12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一侧的第三风流和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一侧的第四风流。第二导风装置14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活动挡板142转动以使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三位置为:第二活动挡板142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挡板141间隔设置,以将第三风流导入第二风流通路30,第四位置为:第二活动挡板142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挡板141抵接,以将第三风流导入第一风流通路20。
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活动挡板142转动以使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四位置,即,第二活动挡板142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挡板141抵接,以将第三风流导入第一风流通路20,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一风流通路20中的风流,使得在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两侧风流依然平衡,进一步保证了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设置在第二固定挡板141靠近第一导风装置13一侧的第二电磁装置,第二电磁装置通电时,第二活动挡板142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被第二电磁装置吸附而转动至第四位置,以将第三风流导入第一风流通路20,第二驱动装置不通电时,第二活动挡板142受风扇两侧吹风下保持平衡,平行于风流方向,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二活动挡板142的驱动,以使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二活动挡板142也可以采用磁性材料,或者第二活动挡板142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也可以设置有吸附部,吸附部采用磁性材料。
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均可以由BMC(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控制,BMC可以对机器进行固件升级、查看机器设备等一些操作,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电机可以安装于第一风扇模组11和第二风扇模组12外框的下方,电机独立供电,电机的供电电路和电机的信号线接通主板,电机受BMC控制。
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BMC检测到第二风扇模组12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触发BMC信号到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通电,第一活动挡板132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被第一电磁装置吸附而转动至第二位置,转动后的第一活动挡板132和第二固定挡板141形成封闭的风道通路,第一电磁装置持续通电,确保第一活动挡板132和第二固定挡板141之间的密闭性。此时,第二活动挡板142对应的第二电磁装置不通电,第二活动挡板142保持原位(即,平行于风流方向)。
关于BMC检测到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对于第二电磁装置的控制类似于上述对于第一驱动装置的控制,如图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第一固定挡板131可以包括: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一侧的第一挡臂131a、以及靠近第二风扇模组12一侧的第二挡臂131b,第一挡臂131a和第二挡臂131b共同围成第一风流通路20,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二位置时与第二挡臂131b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抵接。第二固定挡板141包括: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一侧的第三挡臂141a、以及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一侧的第四挡臂141b,第三挡臂141a和第四挡臂141b共同围成第二风流通路30,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四位置时与第四挡臂141b靠近第二风扇模组12的一端抵接。第二挡臂131b包括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的第一端,第四挡臂141b包括靠近第二风扇模组12的第二端,散热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接板15。如此设置,使得转动后的第一活动挡板132和第二固定挡板141(或,转动后的第二活动挡板142和第一固定挡板131)形成密闭的风流通路,避免风流经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可选的,第一风流通路20可以包括: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第一出口,第一入口的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面积,换句话说,第二挡臂131b沿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的方向朝远离第一挡臂131a的一侧延伸。由于第一入口的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面积,从而能够将第一风扇模组11吹出的风进行汇聚,增强散热组件的散热能力。
实际应用中,第一固定挡板131还可以包括:自第二挡臂131b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固定挡板131还可以包括:自第一挡臂131a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一端朝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围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用于设置第一发热模组。当然,第二固定挡板141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第一活动挡板132可以与第一风扇模组11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第一风流的风量和第二风流的风量相等,第二活动挡板142可以与第二风扇模组12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第三风流的风量和第四风流的风量相等。如此设置,使得在第二风扇模组12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一风扇模组11能够提供等量的分流给第一风流通路20和第二风流通路30,在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二风扇模组12也能够提供等量的分流给第一风流通路20和第二风流通路30,进一步保证了设备整体散热能力的均衡。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扇模组11可以包括:第一风扇111、位于第一风扇111远离第二风扇模组12一侧的第二风扇112,第一活动挡板132与第一风扇111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第二风扇模组12可以包括:第三风扇121、位于第三风扇121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一侧的第四风扇122,第一活动挡板132与第一风扇111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第二风扇112的风量和第四风扇122的风量相等。
可选的,第一风流通路20可以包括:靠近第一风扇模组11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第一风扇模组11的第一出口,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出口处的遮挡件16,遮挡件16包括遮挡第一出口的第一状态、以及露出第一出口的第二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在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时,通过将遮挡件16置于第二状态,降低第一风流通路20的风阻,进一步使得第一风流通路20中所需风量和第二风流通路30中所需风量达到满足散热的平衡点。当然,第二风流通路30的出口处也可以设置类似的遮挡件,也能实现类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遮挡件可以由记忆金属制成,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为第一状态,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为第二状态;其中,第一温度范围的最高温低于第二温度范围的最低温,如此设置,在第一风流通路20中温度较好时,设置在第一风流通路20的第一出口处的遮挡件能够自动置于第二状态,从而降低第一风流通路20的风阻。
当然,遮挡件也可以为由电机驱动的遮挡板,在第一风流通路20中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电机驱动遮挡板露出第一出口(即,处于第二状态),在第一风流通路20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电机驱动遮挡板遮挡第一出口(即,处于第一状态),也可实现类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活动挡板132转动以使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二风扇模组12失效或第一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一活动挡板132在第二位置,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二风流通路30中的风流,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活动挡板142转动以使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使得在第一风扇模组11失效或第二发热模组没有装配时,第二活动挡板142在第四位置,通过风流路径的自动调整补充了第一风流通路20中的风流,保证了设备整体散热能力均衡,不出现局部散热能力锐减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发热模组40、第二发热模组50,以及如上述的散热组件,第一发热模组40设置在第一风流通路20内,第二发热模组50设置在第二风流通路30内。
由于第一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扇模组、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并排设置的第二风扇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风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出风口一侧的第二导风装置;
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围成第一风流通路的第一固定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活动挡板,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将所述第一风扇模组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一风流和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风流;
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围成第二风流通路;
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
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围成所述第二风流通路的第二固定挡板、以及与所述第二风扇模组可转动连接的第二活动挡板,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将所述第二风扇模组吹出的风流分割为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三风流和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风流;
所述第二导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挡板间隔设置,以将所述第三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
所述第四位置为:所述第二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挡板抵接,以将所述第三风流导入所述第一风流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风流的风量和所述第二风流的风量相等;
所述第二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风流的风量和所述第四风流的风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扇模组包括: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风扇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
第二风扇模组包括:第三风扇、位于所述第三风扇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风扇,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与所述第一风扇的框架的中间位置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风扇的风量和所述第四风扇的风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挡板靠近所述第二导风装置一侧的第一电磁装置;
所述第一电磁装置通电时,所述第一活动挡板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被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吸附而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风流导入所述第二风流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挡板包括:远离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一挡臂、以及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第二挡臂共同围成所述第一风流通路,所述第一活动挡板在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挡臂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一端抵接;
所述第二固定挡板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三挡臂、以及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一侧的第四挡臂,所述第三挡臂和所述第四挡臂共同围成所述第二风流通路;
所述第二挡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挡臂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风扇模组的第二端,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入口,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风扇模组的第一出口;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处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包括遮挡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一状态、以及露出所述第一出口的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由记忆金属制成,所述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为所述第一状态,所述遮挡件的温度处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为所述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最高温低于所述第二温度范围的最低温。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热模组、第二发热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第一发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流通路内,第二发热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流通路内。
CN202110729465.0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Active CN113342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465.0A CN11334214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465.0A CN11334214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2147A true CN113342147A (zh) 2021-09-03
CN113342147B CN113342147B (zh) 2022-09-30

Family

ID=7748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9465.0A Active CN11334214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21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4989A (zh) * 2021-12-20 2022-04-2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电源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142A (zh) * 2010-03-25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风罩及风扇装置
CN102548347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
WO2016044835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Watt Fuel Cell Corp. Thermal management of fuel cell units and systems
US20170055368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Fujitsu Limited Shutter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6602759U (zh) * 2017-03-28 2017-10-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导风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725447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惠安灿锐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通风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型轴流风机
CN207783402U (zh) * 2017-12-26 2018-08-28 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散热结构
US20190071554A1 (en) * 2016-03-17 2019-03-07 Kao Corporation Fan
US20210092873A1 (en) * 2018-07-03 2021-03-25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exhaust structure
CN112684862A (zh) * 2020-12-29 2021-04-2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装置和服务器
US20210144883A1 (en) * 2019-11-11 2021-05-1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irection of airflow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fter an air mover faul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142A (zh) * 2010-03-25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风罩及风扇装置
CN102548347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
WO2016044835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Watt Fuel Cell Corp. Thermal management of fuel cell units and systems
US20170055368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Fujitsu Limited Shutter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90071554A1 (en) * 2016-03-17 2019-03-07 Kao Corporation Fan
CN206602759U (zh) * 2017-03-28 2017-10-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导风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725447A (zh) * 2017-11-15 2018-02-23 惠安灿锐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通风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散热型轴流风机
CN207783402U (zh) * 2017-12-26 2018-08-28 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散热结构
US20210092873A1 (en) * 2018-07-03 2021-03-25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exhaust structure
US20210144883A1 (en) * 2019-11-11 2021-05-1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irection of airflow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fter an air mover fault
CN112684862A (zh) * 2020-12-29 2021-04-20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装置和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凯: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汽车与驾驶维修》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4989A (zh) * 2021-12-20 2022-04-2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器电源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2147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59449T3 (es) Sistema de ventilador conectable en caliente y aparato de conexión
CN204786888U (zh) 电器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3342147B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服务器
KR20140053597A (ko) 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CN110474243A (zh) 一种移动开关柜强制冷却装置
CN211655526U (zh) 一种高压柜散热装置
JPWO2019058472A1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459982B2 (ja) ブッシング及び発電機
CN112135495B (zh)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1u散热装置
CN212970620U (zh) 交换机
CN205015605U (zh) 投影仪的散热结构及投影仪
CN210537236U (zh) 一种便于芯片散热的控制器
CN114383220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电控箱
CN204560113U (zh) 电机控制器散热结构
CN104121640A (zh) 横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
CN219437431U (zh) 一种散热式机柜
CN106128839A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隔离开关
CN217486004U (zh) 一种新型fpga控制的高压电气设备箱
CN218237798U (zh) 一种中央空调风柜控制器
CN219087692U (zh) 稳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18996003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
CN203533815U (zh) 一种电加热风机模块及机房空调
CN214337302U (zh) 一种配电箱用散热装置
CN219303715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器
CN218958719U (zh) 直线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