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3044B -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3044B
CN113333044B CN202110884002.1A CN202110884002A CN113333044B CN 113333044 B CN113333044 B CN 113333044B CN 202110884002 A CN202110884002 A CN 202110884002A CN 113333044 B CN113333044 B CN 113333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liquid
cavity
inner tube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0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3044A (zh
Inventor
席秋子
邱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ing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ing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ing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ing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40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3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3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3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3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3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89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 B01L3/0293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for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该装置包括:外管,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的导引管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的混液管,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内管,其具有近端及远端,至少部分所述内管安装于所述导引腔中,所述内管的近端对所述导引腔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进行隔断;以及毛细吸管,其在所述内管的内部沿着轴向从所述远端延伸至近端,并且所述混液腔通过所述毛细吸管与外界相连通。根据本发明,其仅用一套装置即可完成对样本的吸取移液、缓冲液与样本液体的混合以及混合反应后混合液的定量滴定与加注。

Description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剂滴定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检测分析过程中,通常是先采集样本,然后将样本加注到试剂或缓冲液中反应,最后再将反应后的液体样本转移至检测装置上对其进行检测,此过程中涉及到的采集样本以及试剂加注一般需要反复多次使用到移液枪、缓冲液板或毛细吸管等多个设备,检测时一般需要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移液设备来完成检测过程,如此使得整个转移与滴定过程存在操作繁琐、容易污染、误操作等缺点,而在室外或特殊场景下存在携带不便、环境洁净要求度高等问题,存在较大的设计缺陷。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试剂滴定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一体化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仅用一套装置即可完成对样本的吸取移液、缓冲液与样本液体的混合以及混合反应后混合液的定量滴定与加注,其不仅便于携带收纳,而且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降低了因污染导致的检测失败及误操作的可能。
就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而言,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包括:
外管,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的导引管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的混液管,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
内管,其具有近端及远端,至少部分所述内管安装于所述导引腔中,所述内管的近端对所述导引腔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其在所述内管的内部沿着轴向从所述远端延伸至近端,并且所述混液腔通过所述毛细吸管与外界相连通;
其中,所述混液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出液口,所述混液管上选择性地配接有盖体以对所述出液口进行选择性封堵。
在实践中发现,内管插入缓冲液杯中的过程中,由于缓冲液杯缺乏稳定的支持与定位,容易导致内管与缓冲液杯的封闭膜之间发生打滑现象而最终导致内管的插入成功率低,同时,裸露的内管也极易受到污染而导致检测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定量采样加注装置作了进一步改进: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还包括限定对接腔的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一端敞开以形成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的对接口,缓冲液杯通过所述对接口进出所述对接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管与所述导引管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与所述导引管之间的避让空间;当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时,所述对接管的侧壁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在实践中发现,当毛细吸管吸取样本液体或者缓冲液时,由于混液腔处于密闭状态,随着液体的注入,混液腔的容积逐渐变小,而最终导致混液腔的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值,从而导致后续的样本液体或者缓冲液无法被吸入混液腔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定量采样加注装置作了进一步改进:
所述内管的近端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对相邻的两片所述活塞单元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上开设有透气孔;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上的透气孔和与该活塞单元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上的透气孔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从所述对接口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的另一端延伸。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所述密封斜坡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
可选的,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10°;所述密封斜坡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导引管配合至密封斜坡时,所述密封斜坡能够对导引管的开口进行密封。
可选的,所述透气槽从所述对接口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轴向延伸并终止于所述密封斜坡处。
可选的,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环,所述密封斜坡的最大外径终止于所述密封环的端面上。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远端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中。
可选的,所述缓冲液腔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适应的仿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所述刮液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出液口开设于所述混液管的末端,所述出液口的外侧形成有一圈环绕其设置的混合液导出结构,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的内部延伸地布置有从所述出液口出发向外延伸的导液管路,所述导液管路从内至外呈漏斗状。
可选的,所述盖体中形成有与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相适应的仿形配合槽,所述仿形配合槽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导液管路相适应的封堵端子,当所述盖体配合到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上时,所述封堵端子对所述导液管路进行封堵。
可选的,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的外周上形成有连续和/或间断的密封圈,所述仿形配合槽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相适应的仿形密封槽。
可选的,所述混液管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混液管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远端从所述导引腔中露出。
与此相应,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其仅用一套装置即可完成对样本的吸取移液、缓冲液与样本液体的混合以及混合反应后混合液的定量滴定与加注,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降低了因污染导致的检测失败及误操作的可能。
就定量采样加注方法而言,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利用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定量采样加注装置,所述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包括:外管,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的导引管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的混液管,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所述混液管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相连通的出液口;
内管,其具有近端及远端,至少部分所述内管安装于所述导引腔中,所述内管的近端对所述导引腔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与所述混液腔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其在所述内管的内部沿着纵向从所述远端延伸至近端,并且所述混液腔通过所述毛细吸管与外界相连通;
步骤S2,提供一盖体,盖体先对所述出液口进行封堵,所述内管插入样本杯中使得样本杯中的样本液被所述毛细吸管吸入并暂存于混液腔中;
步骤S3,所述内管插入缓冲液杯中使得缓冲液沿着所述毛细吸管冲刷进入所述混液腔中,在冲刷过程中缓冲液与样本发生混合;
步骤S4,混合均匀后,摘下所述盖体使得所述出液口外露,通过挤压所述混液管可将所述混液腔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进而实现定量加注。
可选的,通过人手和/或摇匀装置对混液管进行摇匀操作以使得缓冲液与样本混合得更均匀。
可选的,所述混液管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使得混液管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
可选的,在步骤S4中,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配接于所述混液管上以对所述出液口进行再次封堵。
可选的,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设有步骤S21:
提供一限定对接腔的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一端敞开形成有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的对接口,缓冲液杯通过所述对接口进出所述对接腔;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的远端通过所述对接口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并最终在所述对接管的侧壁的引导下插入缓冲液杯中。
可选的,所述内管与所述导引管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与所述导引管之间的避让空间;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时,所述对接管的侧壁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近端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每个所述连接单元对相邻两片所述活塞单元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上开设有透气孔;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上的透气孔和与该活塞单元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上的透气孔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时,透气孔能够保证混液腔与导引腔的气压一致以便于缓冲液冲刷进入混液腔中,活塞单元能将吸液过程中从混液腔中喷溅出的液体阻挡在导引腔之外。
可选的,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从所述对接口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时,所述对接管的侧壁逐渐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所述导引腔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槽与外界大气保持连通进而防止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在逐渐进入所述避让空间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导引腔中的气压逐渐增大而引起的所述对接管的侧壁不能继续深入。
可选的,所述对接管的侧壁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所述密封斜坡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并最终使得导引管配合至密封斜坡时,所述密封斜坡能够对导引管的开口进行密封。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远端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中;所述缓冲液腔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适应的仿形结构;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的远端插入缓冲液杯中并最终抵达缓冲液腔的底部时,远端的外表面与缓冲液腔的底部相贴合而导致两者之间再无可容纳空间,最终将缓冲液全部挤压进入毛细吸管中。
可选的,所述内管的远端与所述内管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所述刮液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的内径;
其中,刮液环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在步骤S3中,随着内管的远端逐步插入至缓冲液腔中,所述刮液环受到挤压后能够紧紧抵接于缓冲液腔的侧壁上进而将缓冲液腔侧壁上黏附的缓冲液一并刮下并推向所述缓冲液腔的底部。
可选的,在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
定量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再次对所述出液口进行封堵,以防止混液腔内的液体滴出或者混液腔内部受到外界污染。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使用时,盖体先对出液口进行封堵,内管插入样本杯中使得样本杯中的样本液被毛细吸管吸入并暂存于混液腔中,随后内管插入缓冲液杯中使得缓冲液沿着毛细吸管冲刷进入混液腔中,在冲刷过程中缓冲液与样本发生混合,而当混合均匀后,摘下盖体使得出液口外露,通过挤压混液管可将混液腔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进而实现定量加注,其仅用一套装置即可完成对样本的吸取移液、缓冲液与样本液体的混合以及混合反应后混合液的定量滴定与加注,其不仅便于携带收纳,而且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使用体验,降低了因污染导致的检测失败及误操作的可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对接管为所述缓冲液杯提供容纳空间与支持力,从而使得所述内管的远端通过所述对接口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中,并最终在所述对接管的侧壁的引导下插入缓冲液杯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透气孔能够混液腔与导引腔气压一致,从而便于液体吸进混液腔中,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在保证混液腔与导引腔气压一致的同时还能将吸液过程中从混液腔中喷溅出的液体能够在多片活塞单元阻挡下被阻挡在导引腔之外,从而保证导引腔、内管在导引腔部分、对接管等其他部件不会沾染从混液腔中喷溅出的液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缓冲液腔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的远端相适应的仿形结构,从而使得当内管的远端抵达缓冲液腔的底部时,远端的外表面与缓冲液腔的底部相贴合而导致两者之间再无可容纳空间,最终将缓冲液全部挤压进入毛细吸管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刮液环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在随内管的远端插入缓冲液腔的过程中,刮液环受到挤压后能够紧紧抵接于缓冲液腔的侧壁上进而将缓冲液腔侧壁上黏附的缓冲液一并刮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密封圈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密封圈受到挤压后可以挤入仿形密封槽中,这一方面提高了盖体与混合液导出结构的配合紧密度,另一方面能够对导液管路及出液口进一步密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中一并示出了各零部件的爆炸状态;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未示出盖体及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非限定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并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可以看出,定量采样加注装置1,包括:
外管12,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1211的导引管121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1221的混液管122,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
内管123,其具有近端126及远端1231,至少部分所述内管123安装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对所述导引腔1211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124,其在所述内管123的内部沿着轴向从所述远端1231延伸至近端126,并且所述混液腔1221通过所述毛细吸管124与外界相连通;
其中,所述混液管122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的出液口1222,所述混液管122上选择性地配接有盖体11以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选择性封堵。
使用时,盖体11先对出液口1222进行封堵,内管123插入样本杯中使得样本杯中的样本液被毛细吸管124吸入并暂存于混液腔1221中,随后内管123插入缓冲液杯14中使得缓冲液沿着毛细吸管124冲刷进入混液腔1221中,在冲刷过程中缓冲液与样本发生混合。为了使缓冲液与样本混合得更均匀可以通过人手或者摇匀装置对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进行摇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混液管1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混液管122受到挤压后混液腔1221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例如,混液管122可由但不限于橡胶和/或类橡胶材料制成,或者,只要混液管122发挥本文所述功能,可以是任何构造和/或材料。
待混合均匀后,摘下盖体11使得出液口1222外露,通过挤压混液管122可将混液腔1221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进而实现定量加注。
待加注完成后,盖体11配接于混液管122上以对出液口1222再次封堵,以防止混液腔1221内的液体滴出或者混液腔1221内部受到外界污染。
在实践中发现,内管123插入缓冲液杯中的过程中,由于缓冲液杯14缺乏稳定的支持与定位,容易导致内管123与缓冲液杯14的封闭膜之间发生打滑现象而最终导致内管123的插入成功率低,同时,裸露的内管123也极易受到污染而导致检测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定量采样加注装置1作了进一步改进:
在图2与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定量采样加注装置1还包括限定对接腔131的对接管13,所述对接管13的一端敞开以形成与所述对接腔131相连通的对接口132,缓冲液杯14通过所述对接口132进出所述对接腔131。
对接管13为所述缓冲液杯14提供容纳空间与支持力,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通过所述对接口132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在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的引导下插入缓冲液杯14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之间的避让空间;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在实践中发现,当毛细吸管124吸取样本液体或者缓冲液时,由于混液腔1221处于密闭状态,随着液体的注入,混液腔1221的容积逐渐变小,而最终导致混液腔1221的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值,从而导致后续的样本液体或者缓冲液无法被吸入混液腔1221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定量采样加注装置1作了进一步改进:
在图2及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的近端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1261;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263,每个所述连接单元1263对相邻的两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开设有透气孔1262;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和与该活塞单元1261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透气孔1262能够使得混液腔1221与导引腔1211气压一致,从而便于液体吸进混液腔1221中,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在保证混液腔1221与导引腔1211气压一致的同时还能将吸液过程中从混液腔中喷溅出的液体能够在多片活塞单元1261阻挡下被阻挡在导引腔1211之外,从而保证导引腔、内管123在导引腔部分、对接管13等其他部件不会沾染从混液腔1221中喷溅出的液体。
再次参照图3,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14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141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相适应的仿形结构。从而使得当内管123的远端1231抵达缓冲液腔141的底部时,远端1231的外表面与缓冲液腔141的底部相贴合而导致两者之间再无可容纳空间,最终将缓冲液全部挤压进入毛细吸管124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与所述内管123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1232,所述刮液环1232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内径。
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刮液环1232的外径为缓冲液腔141的内径的1.02~1.2倍。刮液环123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在随内管123的远端1231插入缓冲液腔141的过程中,刮液环1232受到挤压后能够紧紧抵接于缓冲液腔141的侧壁上进而将缓冲液腔141侧壁上黏附的缓冲液一并刮下。
再次参照图3,所述出液口1222开设于所述混液管122的末端,所述出液口1222的外侧形成有一圈环绕其设置的混合液导出结构125,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的内部延伸地布置有从所述出液口1222出发向外延伸的导液管路1251,所述导液管路1251从内至外呈漏斗状。混合液导出结构125可以对混合液的滴定或加注方向进行方向性导引,防止滴定过程中出现液滴方向不可控的问题。
再次参照图2与3,所述盖体11中形成有与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相适应的仿形配合槽111,所述仿形配合槽111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导液管路1251相适应的封堵端子112,当所述盖体11配合到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上时,所述封堵端子112对所述导液管路1251进行封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的外周上形成有连续和/或间断的密封圈1252,所述仿形配合槽111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1252相适应的仿形密封槽113。密封圈125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密封圈1252受到挤压后可以挤入仿形密封槽113中,这一方面提高了盖体11与混合液导出结构的配合紧密度,另一方面能够对导液管路1251及出液口1222进一步密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液管1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混液管122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1221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混合均匀后,摘下盖体11使得出液口1222外露,通过挤压混液管122可将混液腔1221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
为了便于内管123与对接管13进行对接,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从所述导引腔1211中露出。
实施例2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136,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13的另一端延伸。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槽136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方向呈直线延伸。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槽136围绕着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呈螺旋形延伸。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槽136围绕着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呈波浪形延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通路为开设在所述导引腔1211的侧壁上的至少一条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从所述隔断组件出发沿着所述导引腔1211的侧壁朝向所述插接口1212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135,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1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当所述内管123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使得导引管121配合至密封斜坡135时,所述密封斜坡135能够对导引管121的开口进行密封。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10°;所述密封斜坡135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导引管121配合至密封斜坡135时,所述密封斜坡135能够对导引管121的开口进行进一步密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轴向延伸并终止于所述密封斜坡135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环133,所述密封斜坡135的最大外径终止于所述密封环133的端面上。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参照图1~图3,提供一定量采样加注装置,所述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包括:外管12,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1211的导引管121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1221的混液管122,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所述混液管122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的出液口1222;
内管123,其具有近端126及远端1231,至少部分所述内管123安装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对所述导引腔1211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124,其在所述内管123的内部沿着纵向从所述远端1231延伸至近端126,并且所述混液腔1221通过所述毛细吸管124与外界相连通;
步骤S2,提供一盖体11,盖体11先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封堵,所述内管123插入样本杯中使得样本杯中的样本液被所述毛细吸管124吸入并暂存于混液腔1221中;
步骤S3,所述内管123插入缓冲液杯14中使得缓冲液沿着所述毛细吸管124冲刷进入所述混液腔1221中,在冲刷过程中缓冲液与样本发生混合;
步骤S4,混合均匀后,摘下所述盖体11使得所述出液口1222外露,通过挤压所述混液管122可将所述混液腔1221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进而实现定量加注。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通过人手和/或摇匀装置对混液管122进行摇匀操作以使得缓冲液与样本混合得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混液管1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使得混液管122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1221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11配接于所述混液管122上以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再次封堵。
进一步地,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设有步骤S21:
提供一限定对接腔131的对接管13,所述对接管13的一端敞开形成有与所述对接腔131相连通的对接口132,缓冲液杯14通过所述对接口132进出所述对接腔131;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通过所述对接口132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在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的引导下插入缓冲液杯14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之间的避让空间;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1261;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263,每个所述连接单元1263对相邻两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开设有透气孔1262;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和与该活塞单元1261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透气孔1262能够保证混液腔1221与导引腔1211的气压一致以便于缓冲液冲刷进入混液腔1221中,活塞单元1261能将吸液过程中从混液腔1221中喷溅出的液体阻挡在导引腔1211之外。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136,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13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逐渐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所述导引腔1211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槽136与外界大气保持连通进而防止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在逐渐进入所述避让空间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的气压逐渐增大而引起的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不能继续深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135,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1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使得导引管121配合至密封斜坡135时,所述密封斜坡135能够对导引管121的开口进行密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14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141中;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相适应的仿形结构;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插入缓冲液杯14中并最终抵达缓冲液腔141的底部时,远端1231的外表面与缓冲液腔141的底部相贴合而导致两者之间再无可容纳空间,最终将缓冲液全部挤压进入毛细吸管124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与所述内管123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1232,所述刮液环1232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内径;
其中,刮液环123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在步骤S3中,随着内管123的远端1231逐步插入至缓冲液腔141中,所述刮液环1232受到挤压后能够紧紧抵接于缓冲液腔141的侧壁上进而将缓冲液腔141侧壁上黏附的缓冲液一并刮下并推向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
定量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11再次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封堵,以防止混液腔1221内的液体滴出或者混液腔1221内部受到外界污染。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不同实施方案的零部件可经组合以形成上文未具体陈述的其它实施例。零部件可不考虑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内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其操作。此外,各种单独零部件可被组合成一或多个构件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
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28)

1.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2),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1211)的导引管(121)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1221)的混液管(122),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
内管(123),其具有近端(126)及远端(1231),至少部分所述内管(123)安装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对所述导引腔(1211)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124),其在所述内管(123)的内部沿着轴向从所述远端(1231)延伸至近端(126),并且所述混液腔(1221)通过所述毛细吸管(124)与外界相连通;
其中,所述混液管(122)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的出液口(1222),所述混液管(122)上选择性地配接有盖体(11)以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选择性封堵;所述混液管(1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混液管(122)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1221)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定对接腔(131)的对接管(13),所述对接管(13)的一端敞开以形成与所述对接腔(131)相连通的对接口(132),缓冲液杯(14)通过所述对接口(132)进出所述对接腔(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之间的避让空间;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1261);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263),每个所述连接单元(1263)对相邻的两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开设有透气孔(1262);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和与该活塞单元(1261)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136),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13)的另一端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135),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1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10°;所述密封斜坡(135)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导引管(121)配合至密封斜坡(135)时,所述密封斜坡(135)能够对导引管(121)的开口进行密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轴向延伸并终止于所述密封斜坡(135)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环(133),所述密封斜坡(135)的最大外径终止于所述密封环(133)的端面上。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14)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141)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相适应的仿形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与所述内管(123)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1232),所述刮液环(1232)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内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1222)开设于所述混液管(122)的末端,所述出液口(1222)的外侧形成有一圈环绕其设置的混合液导出结构(125),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的内部延伸地布置有从所述出液口(1222)出发向外延伸的导液管路(1251),所述导液管路(1251)从内至外呈漏斗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中形成有与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相适应的仿形配合槽(111),所述仿形配合槽(111)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导液管路(1251)相适应的封堵端子(112),当所述盖体(11)配合到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上时,所述封堵端子(112)对所述导液管路(1251)进行封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导出结构(125)的外周上形成有连续和/或间断的密封圈(1252),所述仿形配合槽(111)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密封圈(1252)相适应的仿形密封槽(113)。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从所述导引腔(1211)中露出。
17.一种利用定量采样加注装置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定量采样加注装置,所述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包括:外管(12),其包括限定形成导引腔(1211)的导引管(121)以及限定形成混液腔(1221)的混液管(122),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所述混液管(122)上开设有与所述混液腔(1221)相连通的出液口(1222);
内管(123),其具有近端(126)及远端(1231),至少部分所述内管(123)安装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对所述导引腔(1211)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将所述导引腔(1211)与所述混液腔(1221)进行隔断;以及
毛细吸管(124),其在所述内管(123)的内部沿着纵向从所述远端(1231)延伸至近端(126),并且所述混液腔(1221)通过所述毛细吸管(124)与外界相连通;
步骤S2,提供一盖体(11),盖体(11)先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封堵,所述内管(123)插入样本杯中使得样本杯中的样本液被所述毛细吸管(124)吸入并暂存于混液腔(1221)中;
步骤S3,所述内管(123)插入缓冲液杯(14)中使得缓冲液沿着所述毛细吸管(124)冲刷进入所述混液腔(1221)中,在冲刷过程中缓冲液与样本发生混合;
步骤S4,混合均匀后,摘下所述盖体(11)使得所述出液口(1222)外露,通过挤压所述混液管(122)可将所述混液腔(1221)中混匀的溶液按需挤出进而实现定量加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人手和/摇匀装置对混液管(122)进行摇匀操作以使得缓冲液与样本混合得更均匀。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管(1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使得混液管(122)受到挤压后所述混液腔(1221)的容积可以相应缩小。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11)配接于所述混液管(122)上以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再次封堵。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设有步骤S21:
提供一限定对接腔(131)的对接管(13),所述对接管(13)的一端敞开形成有与所述对接腔(131)相连通的对接口(132),缓冲液杯(14)通过所述对接口(132)进出所述对接腔(131);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通过所述对接口(132)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在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的引导下插入缓冲液杯(14)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形成所述内管(123)与所述导引管(121)之间的避让空间;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近端(126)为一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至少两片同轴且间隔设置的活塞单元(1261);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单元(1263),每个所述连接单元(1263)对相邻两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进行轴向连接;
其中,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开设有透气孔(1262);任意一片所述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和与该活塞单元(1261)相邻的其他活塞单元(1261)上的透气孔(1262)在轴向上相错设置;
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透气孔(1262)能够保证混液腔(1221)与导引腔(1211)的气压一致以便于缓冲液冲刷进入混液腔(1221)中,活塞单元(1261)能将吸液过程中从混液腔(1221)中喷溅出的液体阻挡在导引腔(1211)之外。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透气槽(136),所述透气槽(136)从所述对接口(132)出发沿着所述对接管(13)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对接管(13)的另一端延伸;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时,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逐渐被所述避让空间所容纳,所述导引腔(1211)能够通过所述透气槽(136)与外界大气保持连通进而防止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在逐渐进入所述避让空间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导引腔(1211)中的气压逐渐增大而引起的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不能继续深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13)的侧壁(134)外表面形成有一圈环绕布置的密封斜坡(135),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径在远离所述对接口(132)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得所述密封斜坡(135)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管(13)的轴线形成有夹角α;
其中,在步骤S3中,当所述内管(123)逐步插入到所述对接腔(131)中并最终使得导引管(121)配合至密封斜坡(135)时,所述密封斜坡(135)能够对导引管(121)的开口进行密封。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为锥形,使得其便于穿刺所述缓冲液杯(14)的封闭膜并进入到缓冲液腔(141)中;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为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相适应的仿形结构;
其中,在步骤S3中,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插入缓冲液杯(14)中并最终抵达缓冲液腔(141)的底部时,远端(1231)的外表面与缓冲液腔(141)的底部相贴合而导致两者之间再无可容纳空间,最终将缓冲液全部挤压进入毛细吸管(124)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23)的远端(1231)与所述内管(123)的主体的交界处形成有一圈刮液环(1232),所述刮液环(1232)的外径大于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内径;
其中,刮液环(123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在步骤S3中,随着内管(123)的远端(1231)逐步插入至缓冲液腔(141)中,所述刮液环(1232)受到挤压后能够紧紧抵接于缓冲液腔(141)的侧壁上进而将缓冲液腔(141)侧壁上黏附的缓冲液一并刮下并推向所述缓冲液腔(141)的底部。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后还包括步骤S5:
定量加注完成后,将所述盖体(11)再次对所述出液口(1222)进行封堵,以防止混液腔(1221)内的液体滴出或者混液腔(1221)内部受到外界污染。
CN202110884002.1A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Active CN113333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002.1A CN113333044B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4002.1A CN113333044B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3044A CN113333044A (zh) 2021-09-03
CN113333044B true CN113333044B (zh) 2021-10-15

Family

ID=77480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4002.1A Active CN113333044B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3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1108B (zh) * 2021-08-03 2023-11-28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压平衡结构及具有其的定量采样加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3305A (en) * 1996-05-02 1998-06-30 Bayer Corp. Sample dilution module
DE102010022016A1 (de) * 2010-05-29 2011-12-01 Gerstel Systemtechnik Gmbh & Co.Kg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r Probenvorbereitung
CN203408722U (zh) * 2013-07-02 2014-01-29 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定量吸滴管及带有该定量吸滴管的样口杯
CN207655166U (zh) * 2017-11-24 2018-07-27 杭州聚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微定量吸滴管
CN209362519U (zh) * 2018-12-29 2019-09-10 深圳市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量液体取样加样装置
CN210465018U (zh) * 2019-05-27 2020-05-05 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取样器、混合液配制装置及红细胞悬液配制装置
CN210442155U (zh) * 2019-07-10 2020-05-01 江苏宜偌维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更换不同微量的取样、稀释、加样一体化装置
CN211070132U (zh) * 2019-09-16 2020-07-24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消除气泡的定量吸滴管
CN112763270B (zh) * 2020-12-29 2022-12-09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采样装置的壳体结构及便携式的采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3044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5939B (zh) 生物流体微样本管理装置
US7814805B2 (en) Automated pipette machine
US5078970A (en) 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a liquid sample from a sample vessel and transferring it
EP1911432A1 (en) A mixing unit
CN113333044B (zh) 一种定量采样加注装置及利用其进行定量采样加注的方法
JPH0741171B2 (ja) 使い捨ての予め選択された容積を持つ毛管ピペット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法
US4364718A (en) Disposable pump for dispensing small metered amounts of liquid from a container and a control unit for operating said pump
CN113680407B (zh) 一种封堵结构及具有其的定量采样加注器
CN106053142A (zh) 一种取液件与试管组件的配合结构
EP1389955A1 (en) Device for sampling small and precise volumes of liquid
CN116121039A (zh) 样品检测耗材及样品检测方法
US20060057033A1 (en) Controlled additive/reactant delivery system
CN113671108B (zh) 一种气压平衡结构及具有其的定量采样加注器
CN110567748B (zh) 一种用于取样的装置
CN211401790U (zh) 一种取样件
CN112986603A (zh) 一种抗原检测防漏试剂滴管及生物采样方法
EP1691928B1 (en) Bung for an aspiration assembly
CN212309624U (zh) 采样装置及样本处理装置
EP3508857A1 (en) Attachment for liquid injection
JP6959705B2 (ja) 生体液収集および安定化システム
CN208115785U (zh) 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
CN113897277B (zh) 反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46376A (zh) 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
KR102406481B1 (ko) 실험실용 안전 시약 용기 세트
CN214622701U (zh) 一种抗原检测防漏试剂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