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0631A -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0631A
CN113330631A CN202080008911.2A CN202080008911A CN113330631A CN 113330631 A CN113330631 A CN 113330631A CN 202080008911 A CN202080008911 A CN 202080008911A CN 113330631 A CN113330631 A CN 113330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electrode assembly
pole
pole piec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9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0631B (zh
Inventor
金娟
吴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30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0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隔离膜及第二极片。第一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沿第一方向,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和第二集流体电连接。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投影存在重合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多个第一极耳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电连接。该电极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用于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电绝缘。本申请中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的宽度均较宽,可以降低电极组件的温升,且设置在电极组件的同一侧,不会牺牲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能够进行充放电,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产品、数码类产品、动力产品、医疗及安防等领域。电化学装置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热累积会对电化学装置的寿命和性能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多极耳结构来改善电化学装置温升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极组件,具有宽度较宽的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可提高极耳散热面积,降低电极组件的温升,也可提高过流能力。且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设置在电极组件的同一侧,可在保证极耳过流能力的同时又不牺牲能量密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隔离膜及第二极片。第一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沿第一方向,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投影存在重合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多个第一极耳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电连接。该电极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用于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的一侧焊接连接,多个第一极耳的另一侧通过导电胶连接;和/或多个第二极耳的一侧焊接连接,多个第二极耳的另一侧导通过电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相对设置。在相邻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中,第一极耳面对第二极耳的一侧或第二极耳面对第一极耳的一侧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绝缘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第一隔离膜的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第二隔离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绝缘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绝缘胶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电极组件的宽度且小于或等于2倍的电极组件的宽度,第二极耳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位于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第二极耳的宽度大于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N层,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2,第二极耳的数量小于或等于N/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或第二极耳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或者叠片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由第一集流体延伸形成,第二极耳由第二集流体延伸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焊接连接。
本申请的另外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外壳、第一极耳片、第二极耳片及上述电极组件。第一极耳片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片电连接于第二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片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端的宽度,第一极耳电连接于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片包括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三端的宽度大于第四端的宽度,第二极耳电连接于第三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片及第二极耳片均呈梯形。
本申请的另外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电化学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延伸分别形成多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区。由多个第一极耳电连接形成的第一极耳及由多个第二极耳电连接形成的第二极耳宽度较宽,可提高极耳散热面积,降低电极组件的温升,提高过流能力。且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设置在电极组件的同一侧,可在保证极耳过流能力的同时又不牺牲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的极耳与极耳片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的极耳与极耳片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极耳片与第二极耳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极片10,第一隔离膜20,第二极片30,绝缘件40,电极组件100,第一集流体101,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第二集流体301,第二活性材料层302,第一极耳片110,第二极耳片120,第一连接区130,第二连接区140,第一极耳1011,第二极耳3011,电化学装置200,电子装置300,第一端1101,第二端1102,第三端1201,第四端1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极耳的过流能力等于极耳的横截面积乘以安全过流系数,安全过流系数与集流体材质有关,比如铜箔是8A/mm2,铝箔是5A/mm2。极耳的横截面积取决于极耳的宽度和厚度,极耳的厚度与集流体的厚度有关。
然而,目前为了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所采用的集流体厚度越来越薄。在极耳与集流体一体成型情况下,极耳为集流体的一部分,集流体的厚度为极耳的厚度,如果集流体厚度越来越薄,导致极耳厚度越来越薄。在极耳为焊接在集流体上的情况下,如果集流体厚度越来越薄,为了焊印的可靠性,以及不至于焊穿集流体,极耳厚度也会越来越薄。在大倍率充放电情形下,极耳过流能力可能存在不足,造成极耳过热,进而影响电化学装置的性能。
下面参考图1-图4具体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极片10、第一隔离膜20、第二极片30。第一极片10包括第一集流体101及涂覆于第一集流体101上的第一活性材料层102。第二极片30包括第二集流体301及涂覆于第二集流体301上的第二活性材料层3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性材料层102可以涂覆于第一集流体101的一面或两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性材料层302可以涂覆于第二集流体301的一面或两面。
如图2所示,电极组件100还包括绝缘件40。第一集流体101朝着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方向X1延伸形成多个第一极耳1011,第二集流体301朝着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方向X1延伸形成多个第二极耳3011。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在电极组件100的第二方向X2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可以与第一集流体101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可以与第一集流体101分体设置,第一极耳1011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电连接第一集流体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3011可以与第二集流体301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极耳3011可以与第二集流体301分体设置,第二极耳3011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电连接第二集流体301。
绝缘件40用于将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电绝缘,避免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之间发生短路。多个第一极耳1011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互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集流体101为铝箔,则多个第一极耳1011相互电连接可形成正极耳;若第二集流体301为铜箔,则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互电连接可形成负极耳。若第一集流体101为铜箔,则多个第一极耳1011相互电连接可形成负极耳;若第二集流体301为铝箔,则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互电连接可形成正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X2可选为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X1可选与第二方向X2垂直。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X1为第一极耳1011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X2为电极组件10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X2垂直于第一极耳1011的方向。
第一方向X1和第二方向X2的夹角在85°至95°的范围内均可认为是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1011和多个第二极耳3011在电极组件100的第二方向X2上形成相互隔开的第一极耳区与第二极耳区。即,第一极耳区只包括第一极耳1011,第二极耳区只包括第二极耳3011。多个第一极耳1011和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对设置。为了避免相邻的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之间发生短路,在相面对的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该第一极耳1011和该第二极耳3011相邻)中,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件40,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件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和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也可以均设置有绝缘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40可选为电极组件100的第一隔离膜20的延伸部。比如,可以将第一隔离膜20延伸至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和/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40还可以为独立于电极组件100之外的第二隔离膜,即该第二隔离膜为单独设置的隔离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40还可以为涂覆于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的绝缘涂层,和/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的绝缘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绝缘胶涂覆于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和/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而形成的绝缘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陶瓷涂层涂覆于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和/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而形成的绝缘涂层。在一些实施例中,陶瓷涂层包括无机颗粒和粘接剂,无机颗粒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钛酸钡、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钡、氢氧化镁或者勃姆石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40还可以为粘贴于第一极耳1011面对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的绝缘胶纸,和/或第二极耳3011面对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的绝缘胶纸。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胶纸为单面粘性的绝缘胶纸。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1011的一侧可选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一极耳1011的另一侧可选通过导电胶相互电连接,进而增强多个第一极耳1011之间的导电接触并可使得第一极耳1011的焊接区和导电胶设置区之间有电解液渗入和浸润。同样地,多个第二极耳3011的一侧可选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3011的另一侧通过导电胶相互电连接,进而增强多个第二极耳3011之间的导电接触并可使得第二极耳3011的焊接区和导电胶设置区之间有电解液渗入和浸润。
如图3所示,以第一极耳1011为铝箔,第二极耳3011为铜箔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极片10为正极极片,多个第一极耳1011相互电连接形成正极耳。第二极片30为负极极片,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互电连接形成负极耳。由于第一极耳1011的安全过流系数(铝箔的安全过流系数一般为5A/mm2)小于第二极耳3011的安全过流系数(铜箔的安全过流系数一般为8A/mm2),第一极耳1011的宽度可选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3011的宽度,可使得正极耳的过流能力大致与负极耳的过流能力相同,或者大于负极耳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形成正极耳的第一极耳1011的安全过流系数小于形成负极耳的第二极耳3011的安全过流系数,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可选大于或等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可使得正极耳的过流能力大致与负极耳的过流能力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极耳1011设置为U型结构,第二极耳3011设置为I型结构,第一极耳10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电极组件100的宽度且小于或等于2倍的电极组件100的宽度,第二极耳301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100的宽度。
在本申请中,电极组件100的宽度为沿电极组件100宽度方向的距离,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X1且平行于极片平面的方向。
在本申请中,将第一极片10在第一方向X1和电极组件100的宽度方向组成的平面内展开,第一极耳1011的设置方向不变,第一极耳1011沿电极组件100宽度方向的距离即为第一极耳1011的宽度。将第二极片30在第一方向X1和电极组件100的宽度方向组成的平面内展开,第二极耳3011的设置方向不变,第二极耳3011沿电极组件100宽度方向的距离即为第二极耳3011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电极组件100由第一极片10、第一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卷绕形成,即电极组件100为卷绕型。如图4所示,电极组件100还可以由第一极片10、第一隔离膜20及第二极片30叠片形成,即电极组件100为叠片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均位于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第一极耳1011的宽度大于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的宽度,第二极耳3011的宽度大于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的宽度。
在本申请中,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是指电极组件100中在电极组件100的宽度方向上没有弯折的部分。电极组件100的平直段的宽度是指沿电极组件100宽度方向的平直距离。
如此设置,则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均会有较大的宽度,而且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不会包括弯折的部分,则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不会产生弯折应力,可以避免焊接不良或极耳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包括N层,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N/2,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N/2。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相等,也可以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为正极耳,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N/2;第二极耳3011为负极耳,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N/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极耳1011与每一第二极耳3011可选均设置有多个通孔,从而使得电解液可以进入电极组件100内部充分浸润。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100,将第一集流体101和第二集流体301朝着电极组件100的第一方向X1延伸分别形成多个第一极耳1011和多个第二极耳3011,且第一极耳1011和第二极耳3011在电极组件100的第二方向X2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区。由多个第一极耳1011电连接形成的第一极耳区及由多个第二极耳3011电连接形成的第二极耳区宽度较宽,可提高极耳散热面积,降低电极组件的温升,且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设置在电极组件的同一侧,可在保证极耳过流能力的同时又不牺牲能量密度。
如图5所示,电化学装置200包括电极组件100、第一极耳片110及第二极耳片120。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均为I型结构,第一极耳片110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011,第二极耳片120电连接于第二极耳3011。比如,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二极耳片120通过焊接方式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200还包括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0的外壳(未示出),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二极耳片120从外壳中伸出形成两个连接端子。
如图6所示,为图5所示的电化学装置200的极耳(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与极耳片(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二极耳片120)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相同,第一极耳片110与多个第一极耳1011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一极耳1011具有第一连接区130。第二极耳片120与多个第二极耳3011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第二极耳片120与第二极耳3011具有第二连接区14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不相同。比如,多个第一极耳1011相互电连接形成正极耳,多个第二极耳3011相互电连接形成负极耳,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大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极耳1011可选通过第一连接区130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二极耳3011通过第二连接区140相互电连接,进而可以提高极耳过流能力。
如图7所示,第一极耳1011为U型结构,第二极耳3011为I型结构,第一极耳片110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011,第二极耳片120电连接于第二极耳3011。比如,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二极耳片120通过焊接方式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
如图8所示,为图7所示的电化学装置200的极耳(第一极耳1011与第二极耳3011)与极耳片(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二极耳片120)在第一视角下的俯视图。第一极耳1011的数量与第二极耳3011的数量相同,第一极耳片110与多个第一极耳1011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一极耳1011具有第一连接区130。第二极耳片120与多个第二极耳3011通过焊接方式相互电连接,第二极耳片120与第二极耳3011具有第二连接区140。
如图9所示,第一极耳片110包括第一端1101及第二端1102。第一端1101的宽度与第一极耳1011的宽度相同,且第一极耳片110从第一端1101至第二端1102的宽度大致呈逐渐减小变化,如此第一极耳片110与第一极耳1011电连接区域的面积较大。
如图10所示,第一极耳1011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片110的第一端1101,第一极耳片110的第二端1102可以从外壳中伸出形成连接端子。第二极耳片120包括第三端1201及第四端1202。第三端1201的宽度与第二极耳3011的宽度相同,且第二极耳片120从第三端1201至第四端1202的宽度大致呈逐渐减小变化,如此第二极耳片120与第二极耳3011电连接区域的面积较大。第二极耳3011电连接于第二极耳片120的第三端1201,第二极耳片120的第四端1202可以从外壳中伸出形成连接端子。
此外,如图11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300,该电子装置300包括上述任一种情况的电化学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可以为电动摩托、电动单车、电动工具、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个人电脑,或者任何其他适合的可充电式设备。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一隔离膜及第二极片,所述第一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方向,所述电极组件设置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电连接,
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投影存在重合区,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电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焊接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极耳的另一侧通过导电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相对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中,所述第一极耳面对所述第二极耳的一侧或所述第二极耳面对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所述绝缘件。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绝缘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绝缘件包括所述第一隔离膜的延伸部;
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二隔离膜;
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涂层;
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胶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极耳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且小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所述第二极耳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平直段,所述第一极耳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所述第二极耳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的一半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极组件的平直段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N层,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极耳的数量大于或等于N/2,所述第二极耳的数量小于或等于N/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或所述第二极耳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电极组件为卷绕结构或者叠片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由所述第一集流体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极耳由所述第二集流体延伸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焊接连接。
14.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外壳,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一极耳片、第二极耳片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极耳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片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极耳片包括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端的宽度,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极耳片及所述第二极耳片均呈梯形。
18.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080008911.2A 2020-09-08 2020-09-08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330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4085 WO2022051915A1 (zh) 2020-09-08 2020-09-08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631A true CN113330631A (zh) 2021-08-31
CN113330631B CN113330631B (zh) 2022-12-20

Family

ID=77413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911.2A Active CN113330631B (zh) 2020-09-08 2020-09-08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0631B (zh)
WO (1) WO202205191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003A (zh) * 2021-09-29 2022-0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焊接效果的评价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529597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5332738A (zh) * 2022-05-09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WO202308843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卷芯连接结构及电池
CN116826319A (zh) * 2023-08-29 2023-09-2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WO2023184453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4211B (zh) * 2022-03-22 2024-01-2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电池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14665228B (zh) * 2022-03-31 2024-05-0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5939683A (zh) * 2022-05-13 2023-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939957U (zh) * 2022-11-14 2023-04-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池单体、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759759B (zh) * 2023-08-11 2024-01-02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1567A1 (en) * 2009-12-15 2011-07-06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202019028U (zh) * 2011-01-26 2011-10-26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的电芯及锂电池
CN203415648U (zh) * 2013-09-12 2014-01-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JP2017224655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
CN207338526U (zh) * 2017-10-18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二次电池
CN111403789A (zh) * 2019-01-02 2020-07-1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池
CN111509303A (zh) * 2019-01-11 2020-08-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65507B1 (ko) * 2009-11-27 2012-07-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2013152880A (ja) * 2012-01-26 2013-08-08 Hitachi Ltd ラミネートセルと、そ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
JP6058037B2 (ja) * 2012-04-16 2017-01-11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正極と負極の溶接部位の形状が異なる電極組立体及びそ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KR20140009037A (ko) * 2012-07-11 2014-0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CN105702906B (zh) * 2014-11-28 2019-01-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化学储能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1567A1 (en) * 2009-12-15 2011-07-06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202019028U (zh) * 2011-01-26 2011-10-26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的电芯及锂电池
CN203415648U (zh) * 2013-09-12 2014-01-2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JP2017224655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
CN207338526U (zh) * 2017-10-18 2018-05-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二次电池
CN111403789A (zh) * 2019-01-02 2020-07-1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池
CN111509303A (zh) * 2019-01-11 2020-08-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体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莫治波等: "极耳位置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池》 *
莫治波等: "极耳位置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池》, no. 05, 25 October 2015 (2015-10-25)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2003A (zh) * 2021-09-29 2022-01-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焊接效果的评价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3922003B (zh) * 2021-09-29 2023-09-0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焊接效果的评价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WO2023088439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卷芯连接结构及电池
WO2023184453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CN115332738A (zh) * 2022-05-09 2022-11-1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CN11529597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826319A (zh) * 2023-08-29 2023-09-2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631B (zh) 2022-12-20
WO2022051915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30631B (zh)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US9806321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compact electrode tabs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5564104B2 (ja) 単セルおよび該単セル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5846932B2 (ja) 結合部で電極タブの大きさが同一の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電気化学セルの製造方法
KR100496305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37937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907702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03155226B (zh) 集成式电池极耳
US1074182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127127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10212241A (ja) 2次電池
JP2003168417A (ja) 電池部とこれを採用した2次電池
CN107645010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4418243B2 (ja) ジェリーロール型の電極組立体とこれを採用した二次電池
EP2560230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mproved safety
US2021002842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3185288A1 (zh) 电池
US2013019621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4614208A (zh) 电池
CN114614214A (zh) 电池
CN114447399A (zh) 电化学装置与电子设备
US804373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with electrode tap positioned at short side portion of secondary battery can
JP6497728B2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CN116097496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装置
CN1096908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