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0530B - 气体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0530B
CN113330530B CN201980089767.7A CN201980089767A CN113330530B CN 113330530 B CN113330530 B CN 113330530B CN 201980089767 A CN201980089767 A CN 201980089767A CN 113330530 B CN113330530 B CN 113330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rc
arc extinguishing
circuit breaker
unnecess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97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0530A (zh
Inventor
饭岛崇文
真岛周也
内井敏之
岛村旭
加藤纪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nergy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nergy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nergy Systems and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30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0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6Gas reservoi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7Recuperation of liquid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6Gas reservoirs
    • H01H2033/566Avoiding the use of SF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6Gas reservoirs
    • H01H2033/567Detection of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f the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 H01H33/9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 H01H33/91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this movement being effected by 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tact-operating mechanism the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air or gas

Abstract

一种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上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其具有:密闭容器,被封入灭弧性气体;第1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密闭容器上;第2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密闭容器上;和可动触头部,通过在第1固定触头部与第2固定触头部间移动,将两者的电流导通或断路;对于电流断路时在设于第1固定触头部的固定电弧触头及设于可动触头部的可动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通过喷吹灭弧性气体将其灭弧;在气体断路器中,具有积存上述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密闭容器是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接合而成的形状;气室在形成密闭容器的圆筒部的内部被构成。

Description

气体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在电力系统中进行电流断路的气体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为了对在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线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断路而使用气体断路器。气体断路器为了在系统事故时在将发生了事故的系统切离时流过的电流断路而被配置在电力供给线中。
气体断路器在填充有灭弧性气体的密闭容器内具有对置配置的一对电极。这一对电极通过被配置在气体断路器的外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而进行开闭。
当气体断路器被设为开状态时,该一对电极通过配置在气体断路器的外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被机械地切离。但是,设置在交流的电力系统中的气体断路器在一对电极被机械地切离之后也继续流过电弧电流,直到下个交流电流的电流零点。缓冲型气体断路器通过使密闭容器内的灭弧性气体循环、将其向电弧喷吹进行灭弧,将该电弧电流断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2032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89182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52648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气体断路器通过将灭弧性气体向电弧喷吹灭弧,将电弧电流断路。以往,作为灭弧性气体,主要使用具有优良的电弧灭弧性能的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但是,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是温室气体,近年来被要求使用量的削减。
近年来,代替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而使用以温室效应系数较小的二氧化碳为主体的灭弧性气体。被混合到二氧化碳中的气体是氧、氟化醚、氟化酮等。但是,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灭弧性气体通过被喷吹在电弧上而被高温化,有产生臭氧及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以后总称作“不需要的气体”)的情况。这些不需要的气体有使气体断路器的绝缘性能及电流断路性能劣化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气体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这样的结构。
(1)密闭容器,被封入灭弧性气体。
(2)第1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
(3)第2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
(4)可动触头部,通过在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与上述第2固定触头部之间移动,使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和上述第2固定触头部的电流导通或断路。
(5)对于电流断路时在设在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上的固定电弧触头及设在上述可动触头部上的可动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通过喷吹上述灭弧性气体而将其灭弧。
(6)气室,积存由被喷吹到上述电弧上的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7)上述密闭容器是将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接合而成的形状,上述气室在形成上述密闭容器的上述圆筒部的内部被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外观的图。
图9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外观的图。
图1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0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1是表示具有第4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具有第4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排出管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排出管的变形例的其他形态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图25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变形例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1-1.概略结构]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2,一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整体结构。在图1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1表示气体断路器1是开路状态时的内部构造。
气体断路器1具有第1固定触头部2(以后总称作“固定触头部2”)、可动触头部3、第2固定触头部4(以后总称作“固定触头部4”)、密闭容器8。经由密闭容器8,电力供给线7a与固定触头部2连接,电力供给线7b与固定触头部4连接。电力供给线7a、7b与电力系统连接。气体断路器1被设置在变电站等的电力供给设备中。
固定触头部2、固定触头部4是由导体金属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可动触头部3是配置为能够与固定触头部2、固定触头部4的内径密接并滑动的、由导体金属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固定触头部2、固定触头部4在密闭容器8内分离而配置。
可动触头部3通过被配置在气体断路器1的外部的驱动装置9驱动而在固定触头部2与固定触头部4之间移动,从而固定触头部2和固定触头部4被电气地断路或导通。由此,电力供给线7a、7b间被电气地断路或导通。
当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在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之间发生电弧。使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循环,将该电弧灭弧。
密闭容器8是由金属、绝缘体等构成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在内部中被填充灭弧性气体。作为灭弧性气体,使用以灭弧性能及绝缘性能优良的二氧化碳(CO2气体)为主体的气体。密闭容器8与接地电位连接。
固定触头部2是描绘与密闭容器8同心的圆的圆筒状的部件。固定触头部2具有固定电弧触头21、固定通电触头22、排气管25。关于这些部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经由密闭容器8,电力供给线7a与固定触头部2连接。
固定触头部2被固定配置在密闭容器8上。固定触头部2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经由可动触头部3而与固定触头部4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导通。另一方面,固定触头部2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成为与可动触头部3不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断路。
固定触头部4是描绘与密闭容器8同心的圆的圆筒状的部件。固定触头部4具有通电触头41、活塞42。关于这些部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经由密闭容器8,电力供给线7b与固定触头部4连接。固定触头部4被固定配置到密闭容器8上。
固定触头部4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经由可动触头部3而与固定触头部2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导通。另一方面,固定触头部4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由于固定触头部2和可动触头部3成为不电连接,所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断路。
可动触头部3是描绘与密闭容器8同心的圆的圆筒状的部件。可动触头部3具有可动电弧触头31、可动通电触头32、绝缘喷嘴33、气缸34。关于这些部件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可动触头部3的一方的端部为具有与固定触头部2的内径相接的外径的圆筒状。可动触头部3的另一方的端部为具有与固定触头部4的内径相接的外径的圆筒状。可动触头部3被配置为,能够在固定触头部2及固定触头部4之间往复移动。
可动触头部3与配置在气体断路器1的外部的驱动装置9机械地连接。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闭时,由驱动装置9将可动触头部3驱动,将电力供给线7a、7b中流动的电流断路、导通。可动触头部3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将固定触头部2与固定触头部4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导通。另一方面,可动触头部3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成为与固定触头部2不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断路。
此外,可动触头部3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将由活塞42和连动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构成的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升压。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可动触头部3将蓄积在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从绝缘喷嘴33喷出,将在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之间发生的电弧灭弧,将电弧电流断路。
固定触头部2、可动触头部3、固定触头部4、密闭容器8是描绘同心圆的圆筒状的部件,具有共通的中心轴,被配置在同一轴上。另外,以下在说明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及方向时,将固定触头部2侧的方向称作开放端方向,将其相反侧的固定触头部4侧的方向称作驱动装置方向。
密闭容器8是由金属、绝缘体等构成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在内部中被填充灭弧性气体。密闭容器8呈如下形状: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被接合。在构成密闭容器8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被接合而成的圆筒部81的内部中,具有气室51a、51b。气室51a、51b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发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积存。
[1-2.详细结构]
(固定触头部2)
固定触头部2具有固定电弧触头21、固定通电触头22。
(固定通电触头22)
固定通电触头22是配置在固定触头部2的驱动装置方向的外周部端面上的环状的电极。固定通电触头22由通过切削等而被形成为向内径侧隆起的环状的金属导体构成。
固定通电触头22具有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通电触头32的外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内径。固定通电触头22被配置在由圆筒状的导体金属构成的通气筒24的驱动装置方向的端部上。在通气筒24上,经由密闭容器8连接电力供给线7a。通气筒24被用绝缘部件固定在密闭容器8上。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通电触头32被插入到固定通电触头22中。由此,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通电触头32接触,使固定触头部2和可动触头部3电导通。
另一方面,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通电触头32离开,将固定触头部2和可动触头部3电气地断路。
(固定电弧触头21)
固定电弧触头21是沿着固定触头部2的圆筒的中心轴被配置在固定触头部2的驱动装置方向的端部上的棒状的电极。固定电弧触头21由通过切削等形成的在驱动装置方向侧具有半球状的端部的实心的圆柱状金属导体构成。
固定电弧触头21具有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电弧触头31的内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外径。固定电弧触头21被用固定支承部固定到通气筒24上,所述固定支承部设在构成固定触头部2的外周的通气筒24的内壁面。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固定电弧触头21被插入到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电弧触头31中。由此,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电弧触头31接触,使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电导通。
另一方面,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电弧触头31离开,承担在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之间发生的电弧。在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通电触头32之间不发生电弧。
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为了避免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通电触头32之间的电弧的发生、使电弧集中于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而设置。由此,减轻了由固定通电触头22和可动通电触头32的电弧带来的劣化。
另外,通过将蓄积在由活塞42和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构成的蓄压室36中的灭弧性气体经由绝缘喷嘴33喷出,将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电弧灭弧。
(通气筒24)
通气筒24是由被切削出的导体金属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通气筒24使圆筒的轴与固定通电触头22的轴对齐而配置在固定通电触头22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通气筒24也可以与固定通电触头22一体地成形。
通气筒24的直径与固定通电触头22的外径大致同等。在通气筒24上,经由密闭容器8连接电力供给线7a。
通气筒24支承固定电弧触头21、固定通电触头22、排气管25。通气筒24的内部为灭弧性气体的流路,将被喷吹到电弧上而成为高温的灭弧性气体从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电弧空间向排气管25引导。将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发生电弧的空间称作电弧空间。
(排气管25)
排气管25是由金属等构成的、在一端具有有底部、在另一端具有开口部的筒形状的部件。排气管25的开口部的直径比通气筒2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的直径大。排气管25以有底部为开放端方向且开口部为驱动装置方向的方式被用支撑体(图中未图示)等固定在固定触头部2上。排气管25以排气管25的开口部将通气筒2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覆盖的方式配置。
在排气管25的开口部与通气筒2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之间,形成将灭弧性气体排气的流路。被排气的灭弧性气体通过排气管25而将流动改变为驱动装置方向,沿着通气筒24向密闭容器8内排气。
(固定触头部4)
固定触头部4具有通电触头41、活塞42。
(通电触头41)
通电触头41是被配置在固定触头部4的开放端方向的外周部端面上的环状的电极。通电触头41由通过切削等而向内径侧隆起的形成为环状的金属导体构成。
固定通电触头41具有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的外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内径。固定通电触头41被配置在由圆筒状的导体金属构成的支撑体43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上。在支撑体43上,经由密闭容器8连接着电力供给线7b。支撑体43被用绝缘部件固定在密闭容器8上。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及开路状态时,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被插入到通电触头41中。由此,通电触头41与气缸34接触,使固定触头部4和可动触头部3电导通。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在通电触头41内滑动。由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由导体金属构成,所以不论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开路状态如何,都确保了固定触头部4与可动触头部3的电导通。
(活塞42)
活塞42是被配置在固定触头部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面上的多纳圈形状的板。活塞42由通过切削等而被形成为多纳圈形状的金属导体构成。
活塞42具有能够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的外径滑动的外径。活塞42具有与构成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的内壁的操作杆35的外径能够滑动的多纳圈状的孔径。
活塞42被设在构成固定触头部4的外周的支撑体43的内壁面上的活塞支承部42a固定到支撑体43上。
活塞42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一起形成用来蓄积灭弧性气体的蓄压室36。活塞42在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一起将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压缩。活塞42确保蓄压室36的气密。由此,将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升压。
通过将升压后的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经由绝缘喷嘴33喷出,将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通电触头32之间的电弧灭弧。
(支撑体43)
支撑体43是一端面有底的圆筒形状的导体,有底的端面被配置在驱动装置方向。将支撑体43从开放端方向插入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
(可动触头部3)
可动触头部3具有可动电弧触头31、可动通电触头32、绝缘喷嘴33、气缸34。
(可动通电触头32)
可动通电触头32是配置在可动触头部3的开放端方向的外周部端面上的环状的电极。可动通电触头32由通过切削等形成为环状的金属导体构成。
可动通电触头32具有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通电触头22的内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外径。可动通电触头32被配置在由圆筒状的导体金属构成的气缸3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上。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可动通电触头32被插入到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通电触头22中。由此,可动通电触头32与固定通电触头22接触,使可动触头部3与固定触头部2电导通。
另一方面,在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可动通电触头32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通电触头22离开,将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2电气地断路。
可动通电触头32与由导体构成的气缸34一体地形成。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及开路状态时,气缸34被插入到固定触头部4的通电触头41中而与其接触,使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4电导通。由于气缸34在固定触头部4的通电触头41内滑动,所以不论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开路状态如何,都确保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4的电导通。
(可动电弧触头31)
可动电弧触头31是沿着可动触头部3的圆筒的中心轴被配置在可动触头部3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上的圆筒状的电极。可动电弧触头31由通过切削等而被形成为一端带有圆度的中空的圆筒状的金属导体构成。
可动电弧触头31具有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电弧触头21的外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内径。可动电弧触头31与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的内周连接。可动电弧触头31经由气缸34及绝缘杆37被驱动装置9驱动,在固定触头部2与固定触头部4之间往复移动。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电弧触头21被插入到可动电弧触头31中。由此,可动电弧触头31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电弧触头21接触,使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2电导通。
另一方面,在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可动电弧触头31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电弧触头21离开。由此,可动电弧触头31承担在可动触头部3与固定触头部2之间发生的电弧。在可动通电触头32与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通电触头22之间不发生电弧。
气体断路器1的开路状态时发生的电弧集中在可动电弧触头31及固定电弧触头21间。避免了可动通电触头32与固定通电触头22之间的电弧的发生,减轻了可动通电触头32和固定通电触头22的劣化。另外,通过由活塞42和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形成的蓄压室36的灭弧性气体,将可动电弧触头31与固定电弧触头21之间的电弧灭弧。
可动电弧触头31的内部空间其一端的开口与发生电弧的可动电弧触头31及固定电弧触头21之间的空间(以后总称作“电弧空间”)连通。可动电弧触头31的内部空间成为电弧灭弧时的灭弧性气体的排气流路之一。
通过经由固定支承在可动电弧触头31上的操作杆35被驱动装置9驱动,从而可动电弧触头31移动。操作杆35具有开放端方向的一端开口、驱动装置方向的另一端有底、内部为中空的圆筒形状。操作杆35被配置在与可动电弧触头31同径的圆筒上。
(气缸34)
气缸34是由金属导体构成的、在一端具有有底部、在另一端具有开口部的筒形状的部件。气缸34具有构成圆筒状的内壁的操作杆35。操作杆35是以描绘与气缸34同心的圆的方式配置的圆筒状的部件。
气缸34以有底部成为与操作杆35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面同面的方式与操作杆35连结,并与操作杆35一起移动。气缸34其内径比操作杆35的外径大,具有与操作杆35共通的中心轴。有底部是圆盘状,从操作杆35的前端外周缘以凸缘状扩大,侧周壁在驱动装置方向上延伸。固定触头部4的支撑体43的驱动装置方向端面开口,操作杆35被插通到该开口中,将支撑体43内部贯通。
气缸34具有与固定通电触头41的内径能够滑动的且拥有一定的余隙的外径。
气缸34具有能够与固定触头部4的活塞42的外径滑动的内径。进而,气缸34的构成内壁的操作杆35具有能够与活塞42的多纳圈状的孔径滑动的外径。
气缸34以有底部为开放端方向且开口部为驱动装置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在固定触头部2与固定触头部4之间。气缸34以能够与固定触头部4的通电触头41滑动的方式配置。
进而,气缸34被插入活塞42,由气缸34和活塞42形成用来蓄积灭弧性气体的蓄压室36。气缸34和活塞42在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将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压缩。气缸34和活塞42确保蓄压室36的气密。由此,将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升压。
在气缸34的开放端方向的面上设有贯通孔34a。在蓄压室36中被升压的灭弧性气体经由绝缘喷嘴33被向电弧空间引导。
气缸34经由连接在操作杆35上的绝缘杆37被驱动装置9驱动而往复移动。在将气体断路器1设为闭路状态时及设为开路状态时,进行由驱动装置9带来的往复移动。
在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时及开路状态时,气缸34被插入到固定触头部4的通电触头41中。由此,气缸34与通电触头41接触,使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4电导通。气缸34在通电触头41内滑动。由于气缸34由导体金属构成,所以不论气体断路器1的闭路状态、开路状态如何,都确保可动触头部3和固定触头部4的电导通。
当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气缸34经由操作杆35及绝缘杆37被驱动,向驱动装置方向移动。由此,气缸34与活塞42协同而将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压缩。结果,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被升压。
另外,在操作杆35的周壁上,设有将操作杆35的中空部分与支撑体43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此外,在支撑体43的侧壁上,设有将支撑体43内部的空间与外部的空间连通的排气孔。因此,操作杆35的中空部分、支撑体43的内部空间、密闭容器8内部连通,成为来自电弧空间的气体的排气流路之一。
(绝缘喷嘴33)
绝缘喷嘴33是具有对被蓄压室36升压后的灭弧性气体的喷出方向进行引导的狭道部(slot)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绝缘喷嘴33由聚四氟乙烯等的耐热性的绝缘物构成。
绝缘喷嘴33被配置为,在气缸3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上,构成绝缘喷嘴33的圆筒的轴来到气缸34的圆筒轴的延长线上。
绝缘喷嘴33以将可动电弧触头31包围的方式沿着轴向固定电弧触头21侧延伸,绝缘喷嘴33在经过可动电弧触头31的前端后,内径变窄到比固定电弧触头21的外径稍大的程度,在达到作为最小内径部分的狭道部的地方后,成为朝向开放端方向直线地扩大的形状。
由绝缘喷嘴33将灭弧性气体向电弧空间引导。此外,通过绝缘喷嘴33的狭道部,使灭弧性气体集中于电弧空间,并且使灭弧性气体的流速高速化。
当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灭弧性气体在由气缸34、活塞42形成的蓄压室36内被压缩而升压。在蓄压室36中被升压后的灭弧性气体经过气缸34的贯通孔34a,经由绝缘喷嘴33的内部被向电弧空间引导。结果,将灭弧性气体向在可动电弧触头31及固定电弧触头21之间发生的电弧喷吹,将电弧灭弧。
当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在蓄压室36中被升压的灭弧性气体依次经过设在气缸34的开放端方向的端部面上的贯通孔34a、绝缘喷嘴33内侧且可动电弧触头31的内周侧的空间、电弧空间、绝缘喷嘴33的开放端方向的内部空间、通气筒24而被向密闭容器8内排气。该连通的空间成为灭弧性气体的排气流路之一。
由于通过电弧的发弧,绝缘喷嘴33持续暴露在极高温的电弧中,所以作为绝缘喷嘴33的构成材料的聚四氟乙烯等的绝缘物出现熔融而气化。结果,该绝缘物熔融后的气体从绝缘喷嘴33内壁侵入到蓄压室36中,对蓄压室36内的升压发挥作用。
(密闭容器8)
密闭容器8是由金属、绝缘体等构成的圆筒状的密闭容器,在内部中被填充灭弧性气体。密闭容器8中,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密闭容器8具备具有锥部82a、82b的圆锥台部82、以及具有锥部83a、83b的圆锥台部83。圆锥台部82及圆锥台部83经由圆筒部81接合。密闭容器8在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成的圆筒部81的内部具有气室51a、51b。
密闭容器8在两个圆锥台部82、83被接合的部分处具有圆筒部81,圆筒部81在地平面侧具有平坦部81a,在地平面相反侧具有平坦部81b。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的内侧,配置对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进行积存的气室51a,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的内侧,配置对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进行积存的气室51b。
密闭容器8的内部被填充以二氧化碳(CO2气体)为主成分的灭弧性气体。灭弧性气体是0.1MPa-g以上,优选的是含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
当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时,在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之间发生电弧。该电弧被喷吹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而被灭弧。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臭氧及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密闭容器8具有积存由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51b。另外,有将气室51a、51b总称作气室5的情况。
(气室5)
气室5由气室51a及气室51b构成。气室51a及气室51b由与构成密闭容器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气室51a及气室51b积存由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密闭容器8成为如下形状,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而被接合。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部分与圆筒部81接合,由该圆筒部81构成平坦部81a、81b。平坦部81a构成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平坦部81b构成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
气室51a及气室51b分别是设在圆筒部81的平坦部81a、81b的内侧的部分。具有供气室51a及气室51b配置的平坦部81a、81b的圆筒部81和两个圆锥台部82、83一体地形成,确保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的气密。气室51a及气室51b积存由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气室51a是设在圆筒部81的平坦部81a的内侧的地平面侧的部分。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1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气室51b是设在圆筒部81的平坦部81b的内侧的地平面相反侧的部分。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1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气室51a及气室51b优选的是配置在从电弧空间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上的密闭容器8中,所述电弧空间是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发生电弧的空间。
[1-2.作用]
接着,基于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作用。
[A.气体断路器1成为闭路状态的情况]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是闭路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气体断路器1在闭路状态的情况下将在电力供给线7a、7b中流动的电流导通。
在气体断路器1是闭路状态的情况下,固定触头部2和固定触头部4经由可动触头部3被电连接,将电力供给线7a、7b间的电流导通。具体而言,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通电触头32被插入到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通电触头22中。由此,固定通电触头22与可动通电触头32接触,固定触头部2和可动触头部3成为电导通状态。
此外,固定触头部2的固定电弧触头21被插入到可动触头部3的可动电弧触头31中。由此,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接触,使固定触头部2和可动触头部3成为电导通状态。
进而,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被插入到固定触头部4的通电触头41中。由此,通电触头41与气缸34接触,使固定触头部4和可动触头部3成为电导通状态。
此外,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与可动通电触头32及可动电弧触头31被电连接。结果,固定触头部2和固定触头部4经由可动触头部3被电连接,电力供给线7a、7b间成为电导通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可动电弧触头31及固定电弧触头21之间的空间中不发生电弧。此外,灭弧性气体在密闭容器8内的各部中成为均匀的压力。因而,由可动触头部3的气缸34及固定触头部4的活塞42形成的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也不被升压。
当气体断路器1是闭路状态时,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的压力是均匀的并且是常温。因而,不产生在灭弧性气体为高温时产生的臭氧及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B.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的情况]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将在电力供给线7a、7b中流动的电流断路。
在需要事故电流、超前小电流、电抗器断路等的延迟负荷电流、或极小的事故电流的断路的情况下等、将气体断路器1从导通状态切换为断路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使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的断路动作。
在使气体断路器1从闭路状态成为开路状态的情况下,使驱动装置9驱动。通过驱动装置9,使可动触头部3沿着轴在固定触头部4内向驱动装置方向移动。由此,可动通电触头32相对于固定通电触头22分开,并且可动电弧触头31相对于固定电弧触头21分开。
结果,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电弧空间中发生电弧。由于该电弧非常高温,所以从电弧发生高温的气体,并且电弧周边的灭弧性气体也被加热而成为高温。
随着可动触头部3的移动,气缸34以在驱动装置方向上向活塞42接近的方式移动。由此,由气缸34及活塞42构成的蓄压室36被压缩,蓄压室36内的灭弧性气体被升压。进而,如果由驱动装置9将可动触头部3牵拉,将蓄压室36的灭弧性气体升压到预先设定的压力,则从蓄压室36的贯通孔34a喷出灭弧性气体。
在从电力供给线7a、7b供给的交流电流的电流零点,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间的电弧变小,通过被喷吹灭弧性气体而达到灭弧。结果,气体断路器1成为开路状态,将在电力供给线7a、7b中流动的电流断路。
以往,作为灭弧性气体,主要使用具有优良的电弧灭弧性能的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但是,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是温室气体,近年来被要求使用量的削减。
作为替代六氟化硫气体(SF6气体)的气体,使用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混合气体。作为混合到二氧化碳中的气体,有氧、氟化醚、氟化酮等。以下,对使用了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中混合了氧的灭弧性气体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密闭容器8的内部,填充有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中混合了氧的灭弧性气体。优选的是,灭弧性气体为0.1MPa-g以上,含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
当气体断路器1为开路状态时,在固定触头部2与可动触头部3之间发生电弧。该电弧被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喷吹而被灭弧。被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臭氧及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通过在电流断路时发生的电弧,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成为所谓电弧等离子状态。该电弧等离子状态内的灭弧性气体成为高温高压,并发生会产生不需要的气体的反应。
将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中混合有氧(O2)的灭弧性气体向电弧喷吹,发生以下所示的反应。
A.初期反应
CO2+e-→CO+O+e-…(反应1)
O2+e-→O+O…(反应2)
B.中间反应
CO2+O→CO+O2…(反应3)
O2+O→O3…(反应4)
C.终结反应
CO+O→CO2…(反应5)
O3+O+M→O2+O2+M…(反应6)
O3+thermal→O2+O…(反应7)
O+O→O2…(反应8)
在上述的式子中,各符号表示以下内容。
O:氧原子
e-:电子
CO:一氧化碳
O3:臭氧
M:规定的粒子(粒子种类没有被限定)
此外,各反应的反应速度Rf可以用以下的式子表示。
Rf=kf*[A]*[B]…(式1)
在上述的式子中,各符号表示以下内容。
kf:反应速度常数
[A]:反应的粒子A的粒子密度
[B]:反应的粒子B的粒子密度
此外,反应速度常数kf可以由下式表示。
速度常数kf=A*exp(―Ea/kBT)…(式2)
在上述的式子中,各符号表示以下内容。
A:与反应固有的频度因子有关的常数
Ea:活性化能量
kB:波尔兹曼常数
T:温度
另外,上式作为一例,对二体碰撞的情况应用。
在上述中,CO2、O2是稳定的状态。相对于此,O3如果是例如常温、大气压的状态,则通过上述的反应6,在24小时以下左右自然解离,回到O2。
如式1所示,反应速度取决于粒子密度。例如在反应3中所表示的CO和O中,即使存在CO,在周围不存在作为反应对象的O原子的情况下,反应也不进行,而以CO的原状持续存在。
在表1中表示将CO2作为灭弧性气体实施电流断路试验、在试验后经过一定时间时的各粒子的残留比例的实测值。
[表1]
表1
将CO2气体作为灭弧气体时的电流断路后的CO和O3的存在比例(实测)
CO O3 H2O HF
0.01% 0.01% 0.01% 0.1%
通过发明人的实验,在使用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中混合有氧(O2)的气体作为灭弧性气体的情况下,也发生了O3。在表1中,H2O是意外地以微量混入者。也检测到在电弧等离子状态内H2O通过解离、再结合而产生的氟化氢HF。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含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CO2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对象。混合气体通过预先被充分混合而成为均匀分布,在密闭容器8内不发生密度分布。在密闭容器8内的规定的部位发生了等离子状态的情况下,混合气体通过反应1~8所表示的反应,过渡性地发生与分子量对应的密度分布。
然后,发生由自然对流和浓度分布带来的扩散,在密闭容器8内也包含不需要的气体,浓度分布被均匀化。暂且被均匀化的浓度分布基于熵增大法则是不可逆的,浓度分布不会再次被不均匀化。
因而,如果在浓度分布被均匀化之前不能将不需要的气体捕获,则不需要的气体将长时间在密闭容器8内持续存在。将在电弧等离子状态内经过反应1~8而生成的比较稳定的粒子的分子量表示在表2中。
[表2]
表2分子量
在密闭容器8内的发生了电弧等离子状态后的过渡状态下,分子量较大的粒子沉淀在作为地平面侧的密闭容器8底部,较轻的粒子浮起到作为地平面相反侧的密闭容器8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子量较大且较重的臭氧沉淀在地平面侧的底部附近,分子量较小且较轻的一氧化碳滞留在地平面相反侧的顶部附近。
结果,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在密闭容器8内沉淀于底部附近的臭氧通过反应6、7而解离、再结合,回到O2。
为了在密闭容器8内对流至顶部的CO回到CO2,需要发生反应5。但是,在作为较多存在CO的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顶部附近几乎不存在O。因此,顶部附近的CO不会反应而持续滞留。
O3有可能使密闭容器8中的用来将气体密闭的密封件(图中未表示)氧化劣化。此外,O3有可能使气体断路器1的电绝缘特性下降。此外,O3对于人是有害的。
CO有可能使气体断路器1的电绝缘特性下降。此外,CO对于人是有害的。不希望作业者在定期点检时等吸到存在于密闭容器8中的CO。
气室51a及气室51b积存由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1a外部流出的情况。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1b外部流出的情况。
通过发明人的实验表明,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左右的臭氧。气室51a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通过发明人的实验表明,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左右的一氧化碳。气室51b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在密闭容器8内向地平面侧下降。进而,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沿着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部82、83的内部的地平面侧的锥部82a、83a下降,被蓄积到气室51a中。气室51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1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在密闭容器8内向地平面相反侧上升。进而,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沿着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部82、83的内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锥部82b、83b上升,被蓄积到气室51b中。气室51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1b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此外,气室51a及气室51b被配置在从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作为发生电弧的空间的电弧空间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上的密闭容器8中,对在散布到密闭容器8内之前在电弧空间中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积存。
[1-3.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气体断路器具有:密闭容器8,被封入灭弧性气体;第1固定触头部2,被固定在密闭容器8上;第2固定触头部4,被固定在密闭容器8上;以及可动触头部3,通过在第1固定触头部2与第2固定触头部4之间移动,将第1固定触头部2和第2固定触头部4的电流导通、断路;对于在第1固定触头部2上设置的固定电弧触头21及在可动触头部3上设置的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在电流断路时发生的电弧,通过喷吹灭弧性气体将其灭弧;在所述的气体断路器中,具有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密闭容器8是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而成的形状;气室5构成在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内部中;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由于使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与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接触,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气室5是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所以使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臭氧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由于不需要的气体不易与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接触,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3)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上述气室5是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b,所以使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由于不需要的气体不易与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接触,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4)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灭弧性气体是0.1MPa-g以上,含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所以能够构成能够以不易损害环境的灭弧性气体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5)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构成如下的气体断路器,由于气室5的容积是密闭容器8的0.01%以上,所以能够以紧凑的形状来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6)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密闭容器8具有圆锥台部82、83,气室5在圆筒部81的平坦部81a、81b的内部中构成,所述圆筒部81将呈中空的圆锥台的密闭容器8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所以通过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83的锥部82a、82b、83a、83b,将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引导,能够更可靠地使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
(7)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密闭容器8是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接合的形状,气室5在将形成密闭容器8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的圆筒部81的内部中构成,所以能够将气室5配置到灭弧性气体被向电弧喷吹的部位的附近。结果,更可靠地将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引导,能够使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
此外,密闭容器8是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而成的形状,能够将构成密闭容器8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部件用相同的制造工序制造,容易制造。因而,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
[1-4.变形例]
(1)第1变形例
密闭容器8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8也可以如图3那样构成。
密闭容器8是将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而成的形状,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在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气室5在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内部中构成。
气室51a及气室51b由包含如下垂线在内的圆筒部81的内侧的部分构成,所述垂线为,从发生的电弧的固定电弧触头21侧端部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及从发生的电弧的可动电弧触头31侧端部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气室5的容积增加。由此,即使在通过电弧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扩散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不需要的气体更可靠地积存到气室5中。
设在圆筒部81的平坦部81a的内侧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能够更可靠地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设在筒部81的平坦部81b的内侧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能够更可靠地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在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以上,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将不需要的气体更可靠地积存到气室5中的气体断路器1。
此外,密闭容器8是将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而成的形状,上述圆筒部81的高度也可以是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或圆锥台部83的高度L3以上。气室5在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内部中构成。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以上,所以能够提供能够使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变短、圆锥台部82、83的成形较容易、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1。此外,由于能够使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变短,所以能够将配置在圆锥台部82的口径较小的端部处的底部82c和锥部82a、82b、以及配置在圆锥台部83的口径较小的端部处的底部83c和锥部83a、83b一体地成形。由此,能够提供灭弧性气体的气密度更高的气体断路器1。
(2)第2变形例
气室5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气室5也可以如图4那样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闭容器8为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81接合的结构,在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的圆筒部81的内部具有气室51a、51b。但是,气室51a、51b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
如图4所示,密闭容器8也可以为将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直接接合的结构,在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的部分的内侧具有气室51a、51b。
气室51a、51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口径较大的端部接合的部分的内侧。
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83的接合部分的内侧且地平面侧构成气室51a。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的接合部分的内侧且地平面相反侧构成气室51b。
气室51a积存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臭氧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1a积存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一氧化碳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
密闭容器8是将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的口径较大的端部接合而成的形状,构成密闭容器8的两个圆锥台状的部件可以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容易制造。因而,能够提供更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
(3)第3变形例
气室5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气室5也可以如图5那样构成。
如图5所示,密闭容器8是构成为中空的一个圆锥台状,在圆锥台的口径较大的端部部分的内侧,具有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4a、54b。
密闭容器8如图5所示,构成为有底的中空的圆锥台状。以构成为中空的圆锥台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为驱动装置方向的方式配置密闭容器8。密闭容器8在中空的圆锥台状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侧的内部具有气室54a、54b。
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状的直径较大的底部的内侧且地平面侧构成气室54a。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状的直径较大的底部的内侧且地平面相反侧构成气室54b。气室54a及气室54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在密闭容器8内向地平面侧下降。进而,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沿着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状的内部的地平面侧的锥部84a下降,被蓄积到气室54a中。气室54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4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在密闭容器8内向地平面相反侧上升。进而,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沿着密闭容器8的中空的圆锥台状的内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锥部84b上升,被蓄积到气室54b中。气室54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4b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根据有关第3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4a、54b,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由于使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4a、54b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根据有关第3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密闭容器8是圆锥台状,气室54a、54b在呈中空的圆锥台的密闭容器8的直径较大的底侧的内部构成,所以通过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的锥部84a、84b将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4a、54b引导,能够更可靠地使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
根据有关第3变形例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密闭容器8以更简单的形状构成,能够提供更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
在有关第3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密闭容器8以中空的圆锥台的直径较大的底部成为驱动装置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中空的圆锥台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侧的内部配置气室54a、54b,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密闭容器8以中空的圆锥台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为开放端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中空的圆锥台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侧的内部配置气室55a、55b。密闭容器8具有锥部85a、85b,由锥部85a、85b将不需要的气体向气室55a、55b引导,使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中。
这样,通过以使呈中空的圆锥台的密闭容器8的直径较大的底部为开放端方向的方式配置,能够灵活地选择气体断路器1的设置场所。
(4)第4变形例
气室5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气室5也可以如图7~图8那样构成。
如图7~图8所示,密闭容器8在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筒状部件的周围中腹,还具有内径比密闭容器8的内径大的圆筒部86。密闭容器8在圆筒部86的内侧具有气室56a、56b。气室56a、56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在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筒状部件的周围中腹设置的、具有比密闭容器8的内径大的内径的圆筒部86构成为中空轮胎状,在从圆筒轴朝向圆筒周围方向的截面中具有呈“コ”字状的空间。气室56a设在圆筒部86的地平面侧的呈“コ”字状的空间中。此外,气室56b设在圆筒部86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呈“コ”字状的空间中。
气室56a、56b由与构成密闭容器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具有气室56a、56b的圆筒部86被与密闭容器8一体地接合,确保灭弧性气体的气密。
气室56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6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气室56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6b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气室56a及气室56b优选的是配置在从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作为发生电弧的空间的电弧空间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上的密闭容器8中。
气室56a及气室56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6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6a外部的情况。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6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6b外部的情况。
根据有关第4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6a、56b,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由于使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6a、56b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根据有关第4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使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臭氧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6a中,使一氧化碳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6b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根据有关第4变形例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密闭容器8是圆筒状,气室56a、56b设在密闭容器8的圆筒周围,构成在具有比密闭容器8的内径大的内径的轮胎状的圆筒部86的内部中,所以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在有关第4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假设了具有气室56a、气室56b的圆筒部86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圆筒中腹部,但配置圆筒部86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具有气室56a、气室56b的圆筒部86也可以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圆筒侧面的端部。
通过这样配置具有气室56a、气室56b的圆筒部86,能够更灵活地选择气体断路器1的设置场所。
(5)第5变形例
气室5并不限于如上述那样构成。气室5也可以如图9~图10那样构成。
如图9~图10所示,密闭容器8具有由杯形状的部件构成的气室57a及气室57b,该杯形状的部件向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筒状部件的周围突出。气室57a及气室57b由与构成密闭容器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气室57a、57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
气室57a是突出到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外侧而配置的杯形状的部件。气室57a的杯形状的开口部分与密闭容器8的内侧面接合。气室57a与密闭容器8一体地接合,确保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的气密。气室57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7a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气室57b是突出到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外侧而配置的杯形状的部件。气室57b的杯形状的开口部分与密闭容器8的内侧面接合。气室57b与密闭容器8一体地接合,确保填充在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的气密。气室57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气室57b优选的是具有密闭容器8的容积的0.01%以上的容积。
气室57a及气室57b优选的是配置在从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的作为发生电弧的空间的电弧空间向地平面引下的垂线上的密闭容器8中。
气室57a及气室57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7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7a外部的情况。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7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7b外部的情况。
根据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7a、57b,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由于使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7a、57b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根据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使喷吹在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臭氧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7a中,使一氧化碳等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滞留在气室57b中,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所以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根据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气室57a、57b由从密闭容器8突出的杯形状的部件构成,所以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根据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由于气室57a、57b由从密闭容器8突出的杯形状的部件构成,所以能够用简单的部件构成气室57a、57b,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
在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气室57a、气室57b由向构成密闭容器8的圆筒状部件的圆筒周围突出的杯形状的部件构成,但配置气室57a、气室57b的部位并不限于此。气室57a、气室57b也可以如图11那样配置。
如图11所示,气体断路器1也可以设为开放端方向设置在地平面相反侧、驱动装置方向设置在地平面侧的结构,使气室58a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圆筒底部,使气室58b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圆筒头部向外侧突出而配置。
通过这样配置气室58a、气室58b,能够灵活地选择气体断路器1的设置场所。例如,在其他设备与气体断路器1的周边相邻的情况下,能够以较窄的设置面积设置气体断路器1。
在有关第5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气室57a、57b或气室58a、58b是向密闭容器8的外侧突出而配置的中空的杯形状的部件。构成杯形状的气室57a、57b或气室58a、58b也可以设为通过机械加工或焊接对密闭容器8进行接合且不使用密封用的衬垫等的构造。通过做成不使用密封用的衬垫等的构造,能够防止密封材料的由臭氧造成的劣化,减少灭弧性气体的泄漏。
[2.第2实施方式]
[2-1.结构]
参照图12对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结构中,与图1~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在密闭容器8内具有气室51a,而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的不同点在于,在密闭容器8内具有配置有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气室51a。
如图12所示,密闭容器8在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接合部分处具有圆筒部81,圆筒部81在地平面侧具有平坦部81a,在地平面相反侧具有平坦部81b。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在气室51a中配置臭氧分解催化剂61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b。
[2-2.作用]
通过在电流断路时发生的电弧,固定电弧触头21及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成为所谓电弧等离子状态。该电弧等离子状态内的灭弧性气体成为高温、高压,发生会产生不需要的气体的反应。分子量较大而较重的臭氧沉淀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分子量较小而较轻的一氧化碳上升到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而滞留。
气室51a及气室51b积存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1a外部的情况。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减少不需要的气体流出到气室51b外部的情况。
配置在气室51a中的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由活性炭构成。在气室51a的底部配置活性炭。通过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将臭氧O3如以下这样分解。
2O3+C→CO2+CO2+679kJ…(反应9)
上述反应是发热反应,放出高温。通过反应的发热,使上述的反应6、7中涉及的臭氧分解反应进一步加速。
活性炭通常作为吸附剂被周知,但对于非极性物质的吸附效果较高。活性炭由碳形成,碳对于臭氧产生下述的反应10、11的催化剂反应。
[化学式1]
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分解。
臭氧分解催化剂61a代替活性炭或在活性炭的基础上也可以是锰、铝、铈、钡、铂、钯、铑、钌。在上述反应10及反应11中表示的氧原子的解离再结合反应除了碳以外,也可以使用锰、铝、铈、钡、铂、钯、铑、钌而得到。
此外,活性炭具有H2O吸附效果。配置在气室51a的底部的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吸附密闭容器8内的水分。此外,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吸附氟化氢。
[2-3.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气室51a内配置臭氧分解催化剂61a,所以作为所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被分解。
(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被臭氧分解催化剂61a分解,所以不需要的气体不易与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接触,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3)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臭氧分解催化剂61a包含活性炭、碳、锰、铝、铈、钡、铂、钯、铑、钌中的至少一种,所以能够提供能够通过通常的催化剂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4)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还将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配置在气室51a的底部,所以也能够将密闭容器8内的水分吸附。此外,由于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a的活性炭将氟化氢吸附,所以能够减轻气体断路器1的劣化。
[2-4.变形例]
(1)第1变形例
如图13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的内侧构成的、用于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中,配置臭氧分解催化剂61a。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气室51a的容积。由此,即使在通过电弧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扩散的情况下,也更可靠地将不需要的气体积存在气室51a中,并且通过配置在气室51a内的臭氧分解催化剂61a将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更可靠地分解。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或圆锥台部83的高度L3以上。由于能够缩短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所以圆锥台部82、83的成形较容易,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1。
(2)第2变形例
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如图14或图15所示,也可以在密闭容器8中的将两个圆锥台部82、83接合的圆筒部81的、在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的内侧构成的气室51b中,也配置臭氧分解催化剂61b。
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b的活性炭除了反应10、反应11以外,还如下述的反应12那样将一氧化碳还原为二氧化碳。
[化2]
通过配置在气室51b中的活性炭,如上述的反应12那样将一氧化碳还原为二氧化碳。
由于通过配置在气室51b中的活性炭将一氧化碳还原为二氧化碳,所以不需要的气体不易接触到构成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部件、第1固定触头部2、第2固定触头部4、可动触头部3,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气体断路器1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
(3)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a、图5、图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的气室54a、气室55a、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a、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a、气室58a中配置臭氧分解催化剂61a,将臭氧分解。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4)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b、图5、图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的气室54b、气室55b、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b、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b、气室58b中配置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61b的活性炭,将一氧化碳分解。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3.第3实施方式]
[3-1.结构]
参照图16对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的结构中,与图1~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在密闭容器8内具有气室51a、51b,而第3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有与气室51a连接的排气管62a、与气室51b连接的排气管62b、配置在气室51a附近的传感器63a、配置在气室51b附近的传感器63b。
如图16所示,密闭容器8在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接合部分处具有圆筒部81,圆筒部81在地平面侧具有平坦部81a,在地平面相反侧具有平坦部81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此外,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b。
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处所设置的气室51a上,连接着排气管62a。排气管62a构成供不需要的气体经由气室51a从密闭容器8的内部向外部流通的流路。
排气管62a通过由铝等的金属形成的管构成。排气管62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中。此外,排气管62a在作为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从密闭容器8的内部向外部连通的中腹处,具有将排气管62a开闭的阀门(cock)64a。
排气管62a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排出。由作业者将阀门64a打开,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回收。
传感器63a通过由半导体等形成的臭氧传感器构成。传感器63a是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传感器。传感器63a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臭氧的浓度。传感器63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附近。传感器63a的输出信号被向外部的数据记录器(图中未表示)等输入。
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处设置的气室51b上,连接着排气管62b。排气管62b构成供不需要的气体经由气室51b从密闭容器8的内部向外部流通的流路。
排气管62b通过由铝等的金属形成的管构成。排气管62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b中。此外,排气管62b在作为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从密闭容器8的内部向外部连通的中腹处,具有将排气管62b开闭的阀门64a。
排气管62b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排出。由作业者将阀门64b打开,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回收。
传感器63b通过由半导体等形成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构成。传感器63b是对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传感器63b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传感器63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附近。传感器63b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外部的数据记录器(图中未表示)等中。
[3-2.作用]
如上述那样,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会产生包括臭氧及一氧化碳在内的不需要的气体。臭氧由于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所以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中。此外,一氧化碳由于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所以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中。
滞留的臭氧及一氧化碳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滞留量减少。但是,在经过滞留量的减少所需要的时间之前被反复进行了气体断路器1的断路动作的情况下,臭氧及一氧化碳被累积性地蓄积。
作业者通过数据记录器等的外部装置监视从传感器63a输出的臭氧的浓度及从传感器63b输出的一氧化碳的浓度。
通过监视从传感器63a输出的臭氧的浓度及从传感器63b输出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作业者能够知道臭氧及一氧化碳的滞留量。
在判断为臭氧的滞留量是一定值异常的情况下,作业者将阀门64a打开,经由排气管62a将臭氧回收。在判断为一氧化碳的滞留量是一定值异常的情况下,作业者将阀门64b打开,经由排气管62b将一氧化碳回收。
[3-3.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传感器63a、63b,所以作业者能够知道臭氧及一氧化碳的滞留量。
(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排出的排气管62a、62b,所以作业者能够将臭氧及一氧化碳从排气管62a、62b回收。结果,臭氧及一氧化碳被从密闭容器8内除去,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3-4.变形例]
(1)如图17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在气室51a上连接着排气管62a,在气室51b上连接着排气管62b。此外,在气室51a附近配置有传感器63a,在气室51b附近配置有传感器63b。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气室51a、气室51b的容积。由此,即使在通过电弧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扩散的情况下,也更可靠地将不需要的气体积存在气室51a、气室51b中。
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积存在气室51a中,被更可靠地从排气管62a排出。此外,由传感器63a更可靠地检测臭氧的浓度。
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积存在气室51b中,被更可靠地从排气管62b排出。此外,由传感器63b更可靠地检测一氧化碳的浓度。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或圆锥台部83的高度L3以上。由于能够缩短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所以圆锥台部82、83的成形较容易,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1。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传感器63a为由半导体等形成的臭氧传感器,但传感器63a并不限于此。传感器63a也可以是紫外线吸收方式的臭氧传感器等。此外,假设了传感器63a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气室51a附近,但配置传感器63a的部位并不限于此。传感器63a也可以配置在密闭容器8外部的排气管62a上。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传感器63b为由半导体等形成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但传感器63b并不限于此。传感器63b也可以是红外线吸收方式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等。此外,假设了传感器63b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气室51b附近,但配置传感器63b的部位并不限于此。传感器63b也可以配置在密闭容器8外部的排气管62a上。
(4)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a、图5、图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的气室54a、气室55a、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a、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a、气室58a上,连接排气管62a,在附近配置传感器63a。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5)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b、图5、图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的气室54b、气室55b、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b、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b、气室58b上,连接排气管62b,在附近配置传感器63b。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排气管62a与气室51a连接,传感器63a被配置在气室51a的附近,但配置排气管62a、传感器63a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密闭容器8不具有气室51a,排气管62a与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连接,传感器63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部的地平面侧。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排气管62b与气室51b连接,传感器63b被配置在气室51b的附近,但配置排气管62b、传感器63b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密闭容器8不具有气室51b,排气管62b与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连接,传感器63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部的地平面相反侧。
[4.第4实施方式]
[4-1.结构]
参照图19对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的结构中,与图1~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在密闭容器8内具有气室51a、51b,而第4实施方式的气体断路器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有设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并对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进行分解的处理部67、从密闭容器8将包含不需要的气体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a、65b、以及将由处理部67将不需要的气体分解后的灭弧性气体向密闭容器8输送的送气管66。
如图19所示,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配置处理部67。在密闭容器8上,连接着将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a、排出管65b,以及将由处理部67将不需要的气体分解后的灭弧性气体向密闭容器8输送的送气管66。
密闭容器8在构成为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82、83的接合部分处具有圆筒部81,圆筒部81在地平面侧具有平坦部81a,在地平面相反侧具有平坦部81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a。此外,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的内侧,构成有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等的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51b。
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侧的平坦部81a处设置的气室51a上,连接着排出管65a。排出管65a构成将不需要的气体从气室51a向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处理部67输送的流路。
排出管65a通过由铝等的金属形成的管构成。排出管65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中。此外,排出管65a在作为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通至处理部67的排出管65a的中间,具有将排出管65a开闭的阀门68a。
排出管65a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向处理部67输送。由作业者将阀门68a打开,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向处理部67输送。
在圆筒部81的地平面相反侧的平坦部81b处设置的气室51b上,连接着排出管65b。排出管65b构成将不需要的气体从气室51b向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处理部67输送的流路。
排出管65b通过由铝等的金属形成的管构成。排出管65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b中。此外,排出管65b在作为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通至处理部67的排出管65b的中间,具有将排出管65b开闭的阀门68b。
排出管65b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向处理部67输送。由作业者将阀门68b打开,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向处理部67输送。
送气管66通过由铝等的金属形成的管构成。送气管66的一端与密闭容器8连接,送气管66的另一端与处理部67连接。此外,送气管66在作为密闭容器8的外部的、从处理部67通至密闭容器8的中间,具有将送气管66开闭的阀门68c。送气管66优选的是与靠驱动装置方向的密闭容器8连接。
送气管66将通过处理部67除去了不需要的气体后的灭弧性气体向密闭容器8输送。
处理部67通过由铝盒等金属构成的盒中所内置的臭氧分解催化剂构成。处理部67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处理部67的输入侧经由排出管65a、排出管65b而与密闭容器8连接。处理部67的输出侧经由送气管66而与密闭容器8连接。
通过设在处理部67内的鼓风机(图中未表示),经由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设置的气室51a及排出管65a,将包含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此外,经由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设置的气室51b及排出管65b,将包含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一氧化碳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
作为处理部67的臭氧分解催化剂而使用活性炭。处理部67将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所包含的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及一氧化碳混合,引起上述的反应10、11、12而分解。从密闭容器8经由排出管65a、排出管65b排出的包含不需要的气体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在臭氧及一氧化碳被分解后,经由送气管66被向密闭容器8送出。
[4-2.作用]
如上述那样,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会产生包含臭氧及一氧化碳在内的不需要的气体。臭氧由于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所以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中。此外,一氧化碳由于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所以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中。
排出管65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中。在由作业者将阀门68a及阀门68c打开后,通过设在处理部67内的鼓风机(图中未表示),将包含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的臭氧在内的灭弧性气体经由排出管65a向处理部67输送。
排出管65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51b中。在由作业者将阀门68b及阀门68c打开后,通过设在处理部67内的鼓风机(图中未表示),将包含滞留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的一氧化碳在内的灭弧性气体经由排出管65b向处理部67输送。
处理部67在由铝盒等金属构成的盒内具有作为臭氧分解催化剂的活性炭。处理部67通过设在处理部67内的鼓风机(图中未表示),经由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设置的气室51a及排出管65a,抽吸包含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并且经由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设置的气室51b及排出管65b,抽吸包含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一氧化碳在内的灭弧性气体。
处理部67将经由排出管65a抽吸的臭氧及经由排出管65b抽吸的一氧化碳混合,引起上述的反应10、11、12而进行分解。处理部67在将经由排出管65a抽吸的臭氧及经由排出管65b抽吸的一氧化碳分解后,经由送气管66向密闭容器8送出。
[4-3.效果]
(1)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处理部67,设在密闭容器8的外部,将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分解;排出管65a、65b,从密闭容器8将包含不需要的气体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以及送气管66,将由处理部67分解了不需要的气体后的灭弧性气体向密闭容器8输送,所以不需要的气体被分解,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所述不需要的气体是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
(2)根据本实施方式,排出管65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将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排出;排出管65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将灭弧性气体所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排出;处理部67将经由排出管65a抽吸的臭氧及经由排出管65b抽吸的一氧化碳混合并分解;所以能够提供能够减轻由不需要的气体带来的绝缘性能、电流断路性能的劣化的气体断路器。
(3)根据本实施方式,包含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及一氧化碳在内的灭弧性气体在被处理部67分解炉臭氧及一氧化碳后,经由送气管66被向密闭容器8送出,所以能够避免密闭容器8内的灭弧性气体的压力的下降。此外,能够防止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及一氧化碳扩散到密闭容器8外部。
[4-4.变形例]
(1)如图2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在气室51a上连接着排出管65a,在气室51b上连接着排出管65b。将包含不需要的气体在内的灭弧性气体经由排出管65a、65b向处理部67输送。将不需要的气体用处理部67分解,经由送气管66向密闭容器8输送。
由于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电流断路时在固定电弧触头21与可动电弧触头31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L2以上,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气室51a、气室51b的容积。由此,即使在通过电弧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扩散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将不需要的气体经由排出管65a、65b向处理部67输送。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密闭容器8的圆筒部81的高度L1是形成密闭容器8的圆锥台部82或圆锥台部83的高度L3以上。由于能够缩短圆锥台部82、83的高度L3,所以圆锥台部82、83的成形较容易,能够提供容易制造的气体断路器1。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具有将包含臭氧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a、及将包含一氧化碳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b这两者,但也可以具有将包含臭氧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a、将包含一氧化碳的灭弧性气体向处理部67输送的排出管65b中的某一方。也可以由处理部67吸附作为不需要的气体的臭氧、一氧化碳中的某一方。
(2)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具有传感器63a。传感器63a通过由半导体等形成的臭氧传感器构成。传感器63a是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传感器。传感器63a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臭氧的浓度。传感器63a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a附近。传感器63a的输出信号被向外部的数据记录器(图中未表示)等输入。
通过监视从传感器63a输出的臭氧的浓度,作业者能够知道臭氧的滞留量。在臭氧的浓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浓度的情况下,作业者可以将阀门68a、68c打开,使处理部67动作而进行臭氧的处理。
(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在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具有传感器63b。传感器63b通过由半导体等形成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构成。传感器63b是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传感器。传感器63b检测由被喷吹到电弧上的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传感器63b被配置在密闭容器8内的地平面侧的气室51b附近。传感器63b的输出信号被向外部的数据记录器(图中未表示)等输入。
通过监视从传感器63b输出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作业者能够知道一氧化碳的滞留量。在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浓度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将阀门68b、68c打开,使处理部67动作而进行一氧化碳的处理。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排出管65a的一端与密闭容器8连接,另一端与处理部67连接。同样,假设排出管65b的一端与密闭容器8连接,另一端与处理部67连接。但是,排出管65a及排出管65b也可以如图23、图24所示那样分支并合并而连接到处理部67。通过这样构成,将臭氧与一氧化碳混合,能够效率更好地进行不需要的气体的分解。
(5)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而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a、图5、图6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4a、气室55a、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a、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a、气室58a上,连接排出管65a。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6)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而在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图4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的气室51b、图5、图6所示的第3变形例中的气室54b、气室55b、图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的气室56b、图9、图11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的气室57b、气室58b上,连接排出管65b。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小密闭容器8的容积。结果,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场所较窄也容易设置的紧凑的气体断路器。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排出管65a与气室51a连接,但配置排出管65a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如图25所示,也可以密闭容器8不具有气室51a,排出管65a与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侧连接。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了排出管65b与气室51b连接,但配置排出管65b的部位并不限于此。如图25所示,也可以密闭容器8不具有气室51b,排出管65b与密闭容器8的地平面相反侧连接。
[5.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了包括变形例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是要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以下是其一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二氧化碳(CO2气体)为主成分的灭弧性气体,但灭弧性气体并不限于此。灭弧性气体也可以是由产生不需要的气体的其他成分构成的气体。
标号说明
1…气体断路器
2、4…固定触头部
3…可动触头部
5、51a、51b、54a、54b、55a、55b、56a、56b、57a、57b、58a、58b…气室
7a、7b…电力供给线
8…密闭容器
9…驱动装置
21…固定电弧触头
22…固定通电触头
24…通气筒
25…排气管
31…可动电弧触头
32…可动通电触头
33…绝缘喷嘴
34…气缸
34a…贯通孔
35…操作杆
36…蓄压室
37…绝缘杆
41…通电触头
42…活塞
42a…活塞支承部
43…支撑体
61a、61b…臭氧分解催化剂
62a、62b…排气管
63a、63b…传感器
64a、64b…阀门
65a、65b…排出管
66…送气管
67…处理部
68a、68b、68c…阀门
81…圆筒部
81a、81b…平坦部
82、83…圆锥台部
82a、82b、83a、83b、84a、84b、85a、85b…锥部
82c、83c…底部
86…圆筒部

Claims (14)

1.一种气体断路器,具有:
密闭容器,被封入灭弧性气体;
第1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
第2固定触头部,被固定在上述密闭容器;以及
可动触头部,通过在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与上述第2固定触头部之间移动,使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和上述第2固定触头部的电流导通或断路,
通过喷吹上述灭弧性气体,将电流断路时在设置于上述第1固定触头部的固定电弧触头与设置于上述可动触头部的可动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灭弧,
上述气体断路器中,
具有积存不需要的气体的气室,上述不需要的气体由被喷吹到上述电弧上的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
上述密闭容器是将中空的两个圆锥台部的口径较大的端部经由圆筒部接合而成的形状,上述气室在形成上述密闭容器的上述圆筒部的内部被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圆筒部的高度,是电流断路时在上述固定电弧触头与上述可动电弧触头之间发生的电弧的长度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圆筒部的高度,是形成上述密闭容器的上述圆锥台部的高度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气室由用于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侧的气室构成。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气室由用于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气室构成。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在上述气室中,配置有将上述不需要的气体分解的催化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催化剂含有碳、锰、铝、铈、钡、铂、钯、铑、钌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在上述气室中,配置有吸附上述不需要的气体的吸附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吸附剂是活性炭。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气室由第1气室和第2气室构成,上述第1气室用于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不需要的气体,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侧,上述第2气室用于积存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不需要的气体,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相反侧,
上述气体断路器具有:
处理部,设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外部,将由被喷吹到上述电弧上的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分解;
第1排出管,从上述第1气室将上述不需要的气体向上述处理部输送;
第2排出管,从上述第2气室将上述不需要的气体向上述处理部输送;以及
送气管,将由上述处理部分解了不需要的气体后的上述灭弧性气体向上述密闭容器输送。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具有如下两种排气管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将由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排出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侧的排气管,以及用于将由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排出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排气管。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具有检测由被喷吹到上述电弧上的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的传感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传感器是如下两种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检测由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重的臭氧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侧的臭氧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由上述灭弧性气体产生的不需要的气体中的比重比灭弧性气体轻的一氧化碳的、被配置在上述密闭容器的地平面相反侧的一氧化碳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断路器,其中,
上述灭弧性气体是0.1MPa-g以上,含有50%以上的二氧化碳。
CN201980089767.7A 2019-04-02 2019-04-02 气体断路器 Active CN113330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4706 WO2020202479A1 (ja) 2019-04-02 2019-04-02 ガス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530A CN113330530A (zh) 2021-08-31
CN113330530B true CN113330530B (zh) 2024-04-02

Family

ID=7266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9767.7A Active CN113330530B (zh) 2019-04-02 2019-04-02 气体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8762B2 (zh)
EP (1) EP3951822A4 (zh)
JP (1) JP7119217B2 (zh)
CN (1) CN113330530B (zh)
WO (1) WO2020202479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40604A (zh) * 1968-10-28 1970-04-22
US4160888A (en) * 1976-06-10 1979-07-10 Hitachi, Ltd. Puffer-type gas-blast circuit breaker
JPH0956024A (ja) * 1995-08-18 1997-02-25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ガス絶縁電気機器
JP2003297199A (ja) * 2002-03-29 2003-10-17 Toshiba Corp ガス遮断器
JP2009189182A (ja) * 2008-02-07 2009-08-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装置
JP2009266662A (ja) * 2008-04-25 2009-11-12 Tokyo Denki Univ ガス開閉器
EP2779195A1 (en) * 2013-03-15 2014-09-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Gas-insulated device for electrical pow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6063579A (ja) * 2014-09-16 2016-04-25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絶縁開閉器
CN106133870A (zh) * 2014-03-25 2016-11-16 株式会社东芝 气体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9712A (en) * 1978-05-01 1980-08-2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High compression puffer circuit interrupter
CH655609B (zh) * 1979-09-21 1986-04-30
US4414445A (en) * 1981-08-12 1983-11-08 Brown Boveri Electric, Inc. Liquid SF6 interrupter with proportional feedback
JPS5885740U (ja) 1981-12-04 1983-06-10 株式会社東芝 接地タンク形バツフア−式ガスしや断器
JPS58207802A (ja) * 1982-05-27 1983-12-03 株式会社東芝 ハイブリツド形しや断器
US4780581A (en) * 1987-10-30 1988-10-25 Rte Corporation Suicide switch/interrupter with variable volume chamber and puffer action
JP2006164673A (ja)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Ltd 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の電流遮断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EP1768150B1 (de) * 2005-09-26 2010-02-17 ABB Technology AG Hochspannungsschalter mit verbesserter Schaltleistung
JP4660407B2 (ja) 2006-03-27 2011-03-30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絶縁開閉器
US9165732B2 (en) * 2011-08-30 2015-10-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circuit breaker
JP6157824B2 (ja) 2012-09-28 2017-07-05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遮断器
JP6236240B2 (ja) * 2013-07-23 2017-11-22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遮断器
JP2015035342A (ja) 2013-08-09 2015-02-19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遮断器
JP6430280B2 (ja) 2015-02-16 2018-11-28 東京電力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およびそのガス置換方法
CN111406350B (zh) 2017-12-01 2021-10-29 株式会社东芝 气体断路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40604A (zh) * 1968-10-28 1970-04-22
US4160888A (en) * 1976-06-10 1979-07-10 Hitachi, Ltd. Puffer-type gas-blast circuit breaker
JPH0956024A (ja) * 1995-08-18 1997-02-25 Nissin Electric Co Ltd ガス絶縁電気機器
JP2003297199A (ja) * 2002-03-29 2003-10-17 Toshiba Corp ガス遮断器
JP2009189182A (ja) * 2008-02-07 2009-08-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開閉装置
JP2009266662A (ja) * 2008-04-25 2009-11-12 Tokyo Denki Univ ガス開閉器
EP2779195A1 (en) * 2013-03-15 2014-09-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Gas-insulated device for electrical power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133870A (zh) * 2014-03-25 2016-11-16 株式会社东芝 气体断路器
JP2016063579A (ja) * 2014-09-16 2016-04-25 株式会社東芝 ガス絶縁開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1822A4 (en) 2022-11-09
CN113330530A (zh) 2021-08-31
US11798762B2 (en) 2023-10-24
US20220319785A1 (en) 2022-10-06
JP7119217B2 (ja) 2022-08-16
JPWO2020202479A1 (ja) 2021-11-04
WO2020202479A1 (ja) 2020-10-08
EP3951822A1 (en) 202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7543B2 (en) Gas circuit breaker
KR101329503B1 (ko) 가스 절연 기기
CN111406350B (zh) 气体断路器
JP5721866B2 (ja) ガス遮断器
CN113330530B (zh) 气体断路器
US11594740B2 (en) Sealing gasket for cylindrical alkaline battery and cylindrical alkaline battery
CA1249004A (en) Interrupter with chamber pressurized by breakdown of arc quenching fluid
KR102214303B1 (ko) 전기 에너지의 생성, 전달, 분배 및/또는 사용을 위한 장치, 특히 전기 스위칭 디바이스
JP5051911B2 (ja) ガス開閉器
JP2019091590A (ja) ガス遮断器
JP2015060682A (ja) ガス絶縁開閉器
JP6996525B2 (ja) ガス絶縁開閉機器
CN111433878B (zh) 气体断路器
JP2023043503A (ja) 水素炎イオン化検出器
US3480751A (en) Arrangement for pressure-gas switch operating with closed gas circuit and with sf6 as the arc extinguishing medium
JP2002298711A (ja) ガス遮断器
JP2017224516A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5328819B2 (ja) 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JPH04262332A (ja) ガス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