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592A -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592A
CN113300592A CN202110743954.1A CN202110743954A CN113300592A CN 113300592 A CN113300592 A CN 113300592A CN 202110743954 A CN202110743954 A CN 202110743954A CN 113300592 A CN113300592 A CN 113300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unit
power supply
circuit
wind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39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慧锋
钟雄斌
徐锦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39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5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涉及电路技术领域,该电源电路包括原边绕组电路和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其中,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包括第一绕组电路;第一绕组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本发明通过在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电路中的第一绕组电路设置稳压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其他副边绕组电路对第一绕组电路的影响,抑制电压的波动,提高输出的稳定性,而且本电路结构简单,节约了设计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源电路中,变压器是常用的器件,当变压器存在多个副边绕组电路时,不同的副边绕组电路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比如说:对于反激式电源电路,在理想情况下,它的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之间的电压呈一定的匝数比关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反激式电源电路往往会在反馈绕组电路中接入比其他的非反馈绕组电路更大的负载,导致非反馈绕组电路中产生过多的能量,出现输出电压偏高的情况,即产生过高的交叉调整电压。在交叉调整电压的影响下,变压器中的副边绕组电路很容易出现电压漂高的问题,可能造成负载器件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源电路,该电路的结构简单,设计成本较低,输出电压较为稳定,有利于负载器件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包括原边绕组电路和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其中,所述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包括第一绕组电路;所述第一绕组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和用于减少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输出电压波动的稳压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电路中的第一绕组电路中设置了稳压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其他副边绕组电路对第一绕组电路的影响,抑制第一绕组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动,提高其输出的稳定性;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简单,可以大大节约制造成本,提高效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基准电压芯片;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阳极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设置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的线路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电阻可以避免大电流流进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保护了基准电压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收单元可以吸收第一绕组电路漂高的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吸收负载;所述吸收负载包括电阻、LED灯或LCD 屏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的负载可以加快吸收单元的吸收效率,使电源电路更快趋于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流单元不仅可以分流流过基准电压芯片阴极的电压,而且可以进一步消耗电压漂高产生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类似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分流单元可以进一步消耗电压漂高产生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为可调电阻。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调电阻可以便于有关人员根据需要调节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避免了在电路使用时重复更换电阻,提高了使用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和电容;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整流单元可以利用二极管的反向截止功能和电容的充放电功能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容采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可以存储更大的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还包括反馈绕组电路;所述反馈绕组电路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用于电气隔离所述原边绕组电路和所述副边绕组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反馈绕组电路可以控制初级绕组电路的驱动芯片输出不同的占空比的脉冲,进而改变初级绕组电路的磁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原边绕组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升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连接;所述升压模块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原边绕组电路可以为副边绕组电路提供能量,开关电源模块可以将整流模块和升压模块处理后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气设备,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电路。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气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电路通过在第一绕组电路中增加稳压单元,可以有效改善其他副边绕组电路对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影响,提高了第一绕组电路的电压稳定性,使电气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可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本电路结构简单,节约了电气设备的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源电路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源电路实施例中保护电阻的位置及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电源电路实施例中的分流电路的位置及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电源电路实施例中的吸收电路位置及其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电源电路的技术领域中,按照不同类型和特点,通常可分为开关电源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稳流电源电路和功率电源电路等电源电路。而在电源电路中,常用到变压器对电路的电压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处理,以使得输出的电压到达指定的额度供各式各样的用电器使用。对于变压器来说,其一般具有原边绕组电路和副边绕组电路,变压器可根据原边绕组电路和副边绕组电路的绕组线圈匝数将电压升高或者降低。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电源电路输出多个电压等级的电能,故而此时可以设置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在理想情况下,各个副边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和它的线圈匝数成正比例关系,若各个副边绕组电路空载或者理想状态下,各个副边绕组电路是不存在相互影响的,但是由于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可能存在不同的负载电压,或者由于漏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在电压变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交叉调整电压,交叉调整电压根据不同的电路负载而不同,可以是电压漂高,也可以是电压降低。副边绕组电路之间的影响程度可以用交叉调整率来衡量,比如当其中一个副边绕组电路的电压变化了1V时,另一个副边绕组电路受其影响电压波动了0.1V,则两个副边绕组电路的交叉调整率可以确定为10%。可以理解的是,交叉调整率越高,则副边绕组电路的输出就越不稳定,当电压漂高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造成用电的负载器件的损耗,漂高的电压过大还可能烧坏负载器件,影响电路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故而,相关技术中的电源电路亟需得到改善。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包括原边绕组电路和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原边绕组电路与副边绕组电路镶嵌于同一个磁芯,确保原边绕组电路中变化的磁通能传递到副边绕组电路,减少漏感的风险;原边绕组电路变化的磁通可影响副边绕组电路的电压。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原边绕组电路可以包括整流模块、升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其中,整流模块与升压模块电气连接;开关电源模块与升压模块通过线路连接,原边绕组电路可以由市电提供电源,并对该电源的电压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说整流模块可以将市电或者其他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压,通过升压模块将整流后的电压升高至所需的电压等级;而开关电源模块可以将经过整流模块整流和升压模块升压的直流电压转变为交流电压。在开关电源模块的内部,可以设置驱动IC,驱动IC可以通过改变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改变原边绕组电路的磁通,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可以根据原边绕组电路中变化的磁通产生感应电压,该感应电压可以作为副边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具体地,整个电源电路的原边绕组电路通过整流模块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开关电源模块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原边绕组电路的交流电经过绕组和磁芯的作用,转化为第一绕组电路和其他副边绕组电路的交流电,为其他设备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电源电路的副边绕组电路的结构进行改进,此处的改进可以是对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副边绕组电路的改进,为方便描述起见,以其中改进的一个副边绕组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将该副边绕组电路记为第一绕组电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副边绕组电路中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第一绕组电路;也可以是第一绕组电路和其他的绕组电路;其中,其他的副边绕组电路可以是用于辅助输出的副边绕组电路,也可以是用于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原边绕组电路的反馈绕组电路。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反馈绕组电路的接法,反馈绕组电路的绕组部分设置在副边,而其反馈部分则采用光耦和TL431芯片的组合电路使原边绕组电路与副边绕组电路实现隔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绕组电路进行说明。
参照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组1和绕组2所在的电路为副边绕组电路,绕组3和绕组4所在的电路为原边绕组电路。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绕组1所在的副边绕组电路记为第一绕组电路,绕组2所在的副边绕组电路作为反馈绕组电路。第一绕组电路可以包括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其中,整流单元可以包括绕组1、二极管D1和电容C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绕组1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设置不同的匝数,电容C1可以选用电解电容,电解电容可以比一般电容存储更大的能量,提高整流单元的稳定性。电解电容可以存储绕组1产生的正半周期的电能,并在负半周期时进行释放;二极管D1的阳极接入第一绕组,阴极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则接地。整流单元可以将第一绕组电路中绕组端口处输出的具有正负半周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稳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基准电压芯片U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基准电压芯片U1的反馈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阳极端和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芯片 U1的反馈端连接;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阴极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基准电压芯片U1可以选用TL431芯片,当第一绕组电路受到其他副边绕组电路的影响,导致整流单元输出的电压漂高时,若第一绕组电路经整流后直接接入应用的负载器件,漂高的电压将对负载器件造成极大损耗,可能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稳压单元可以设置在整流单元和应用的负载器件之间,稳压单元的基准电压芯片U1由于内部的基准电压使反馈端对地的电位固定,例如说基准电压芯片U1的反馈端对地的电位为2.5V,也就是第一电阻R1 两端的电压稳定在2.5V,而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是串联接地,因此整个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最终会由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比值决定,具体地,例如当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5K欧姆,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5K欧姆,第一电阻R1的阻值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比值为1:3,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其压降的比例也是1:3,而稳压单元的稳压输出则取决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压降之和,故稳压单元的输出电压为基准电压的4倍,也就是10V。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阻的阻值也可以是0,也就是说基准电压芯片U1的反馈端可以与阴极直接短接,此时稳压单元的输出将直接稳定在与基准电压芯片U1内部的基准电压相同的2.5V。为了方便动态调节稳压单元,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输出需求,减少实际应用时需要不断更换电阻的繁琐操作,提高电路的运行效率,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也可以选择采用可调电阻,可调电阻的阻值调整范围可根据不同的电压需求进行设定,当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比例,可以控制稳压单元输出需要的电压值,而且稳定的范围更小,进一步提高了稳定电压的准确度。具体的电路原理和前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基准电压芯片U1进行稳压输出,如前述的,该芯片的型号可以为TL431,其内部包括一个运算放大器和三极管,当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流增大时,若整流单元和基准电压芯片TL431之间的线路上没有任何的荷载,较大的电流通过该支路流进基准电压芯片U1,可能使基准电压芯片U1存在被击穿烧坏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基准电压芯片U1,使其适应更大电流范围的稳压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绕组电路中还可以包括保护电阻R3,保护电阻R3具体的接法可参照图2。具体地,保护电阻 R3可以设置于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阴极与整流单元连接的线路上,如此,当较大的电流通过整流单元和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阴极所连接的线路时,保护电阻R3可以有效限制流向基准电压芯片U1阴极的电流,降低基准电压芯片U1被烧坏的风险。由于保护电阻R3的存在,整个稳压电路也可以适应更大的电流输入,从而提高整个稳压单元可供使用的电流范围,提高电源电路的适用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TL431芯片自身的特性,为维持芯片内部基准电压的稳定,确保第一电阻R1的压降为2.5V,其反馈端通过的电流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数值,例如该电流需要大于1uA,故而本申请中,设置的保护电阻R3的阻值可以设定在一定的范围,使得通过基准电压芯片U1阴极的电流符合上述需求。
可选地,为了适应更大电流的输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绕组电路在稳压单元后还可以设置分流单元。具体地,参照图3,在图3中的分流单元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三极管Q1。三极管Q1可选用NPN型的三极管,在一些实施例中,三极管也可以选用PNP型三极管。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则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和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阴极,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入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整流单元的第二端一起接地,而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则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在图3所示出的分流单元中,第四电阻R4可以在分担流向稳压单元的电流的同时,起到保护三极管Q1的作用,避免流向三极管Q1的电流过大而击穿三极管Q1。第五电阻R5可以消耗第一绕组电路由于电压漂高产生的能量,避免过大的能量荷载在稳压单元,造成稳压单元发热异常,进而提高了稳压单元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当整流单元输出的较大电流经过基准电压芯片U1的阴极所在支路时,由于分流模块的输入端是接在保护电阻R3和整流单元输出端的线路节点上,根据电路基尔霍夫定律,较大的电流会分别流向保护电阻R3所在支路和第四电阻R4所在支路,在电流的作用下,稳压单元正常工作,稳压单元输出的电压则会将三极管Q1的基极导通,三极管Q1基极导通后,发射极和集电极所在支路也随之导通,发射极所在支路的第五电阻R5可以吸收电压漂高产生的能量使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进一步稳定。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带负载的器件或者模组,也可以是电阻和LED的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绕组电路中还可以包括吸收单元,吸收单元可以由三个并联的吸收负载和负载控制模块组成,吸收负载可以选择静态负载如电阻,其电路参考图4,在图4中,吸收负载包括第一场效应管K1、第二场效应管K2、第三场效应管K3、第一吸收电阻RS1、第二吸收电阻RS2、第三吸收电阻RS3在内的多个场效应管和电阻,每个场效应管的栅极与负载控制模块连接,负载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第一绕组电压输出电压的变化来选择开启或关闭不同数量或者不同支路的负载。可选地,在本吸收单元中,场效应管的作用为控制吸收负载所在的支路导通或关闭,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场效应管也可以换成是常用的NPN 或者PNP型三极管。具体地,当第一绕组电路受到其他副边绕组电路的影响导致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漂高时,负载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阈值时,负载控制模块发送电信号控制第一场效应管K1导通,吸收负载的电阻RS1可以吸收漂高的电压使第一绕组电压的输出电压保持在阈值范围内,若第一场效应管K1所在支路仍不能消除第一绕组电压的漂高电压,负载控制模块可以发送电信号控制第二场效应管K2、第三场效应管K3导通,通过多个支路的吸收作用使第一绕组电压维持稳定,而且多支路的设计也可以使第一绕组电路适应更多不同功率的负载或者设备。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收负载并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是更多的吸收负载。另外,由于吸收单元存在多个支路,当第一场效应管K1,第二场效应管K2、第三场效应管K3开启后,负载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绕组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阈值时,负载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关闭第一场效应管K1、第二场效应管K2或第三场效应管的任意一个支路,若一个支路关闭后,第一绕组电路的电压仍高于阈值,负载控制模块还可以再控制另一个场效应管所在的支路关闭,从而使第一绕组电路的电压稳定在阈值范围内。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收负载各个支路的电阻还可以选用不同阻值的电阻,通过不同阻值吸收能力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吸收的效率;也可以直接在单个支路上选择可调电阻,通过可调电阻切换不同的阻值调节支路的吸收效率。进一步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收负载也可以是LED或者LCD屏等动态吸收负载,通过调整动态吸收负载的功率,加快了吸收单元对第一绕组电路输的漂高电压及其能量吸收的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结合了吸收单元、稳压单元和分流单元的优势,使本发明实施例拥有更宽的电压和电流的适应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电气参数的开关电源电路,满足有关人员对交叉调整电压的改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至少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包括原边绕组电路和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其中,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包括第一绕组电路;第一绕组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基准电压芯片;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基准电压芯片的阳极端和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气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源电路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作为一种电源电路及电气设备,具有以下的优点:
(1)稳定性好。本发明在第一绕组电路中增设了稳压单元,通过稳压单元的稳压作用改善了改善其他副边绕组电路对第一绕组电路的影响,减少第一绕组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动,提高第一绕组电路输出的稳定性。
(2)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多采用电阻和电容等基本元件,结构复杂性低,可以大大减少制造成本,提高效益。
(3)第一绕组电路包括吸收单元,对漂高的电压的抑制性能好。
(4)吸收单元采用不同的吸收负载,具有更快的吸收效率。
(5)电压适用范围广,可针对不同电压范围的输出电路进行抑制。
(6)第一绕组电路包括分流单元,可以适应大电流的输入与输出。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或“某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绕组电路和多个副边绕组电路;其中,所述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包括第一绕组电路;
所述第一绕组电路包括整流单元和用于减少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输出电压波动的稳压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稳压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基准电压芯片;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阳极端和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还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设置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的线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吸收负载;所述吸收负载包括电阻、LED灯或LCD屏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还和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电路还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三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还与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为可调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和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副边绕组电路中还包括反馈绕组电路;所述反馈绕组电路包括光耦;所述光耦用于电气隔离所述原边绕组电路和所述副边绕组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电路包括整流模块、升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整流模块与所述升压模块连接;所述升压模块与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连接。
12.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
CN202110743954.1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Pending CN1133005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3954.1A CN11330059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3954.1A CN11330059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592A true CN113300592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3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3954.1A Pending CN113300592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05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6292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의 다기능용 단자
US8810157B2 (en) Simplified current sense for buck LED driver
US7525259B2 (en) Primary side regulated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constant current output
US8829819B1 (en) Enhanced active preload for high performance LED driver with extended dimming
US8929107B2 (en) Active surge protection in a power supply
US8987999B2 (en) LED driver
US20080291709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KR101889108B1 (ko) 대기전력소모를 감소시키는 전력변환장치
JP2012165642A (ja)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16174471A (ja) スナバ回路
US8971069B2 (en) Startup circuit and input capacitor balancing circuit
US20150029768A1 (en) Non-isolated AC to DC power device
CN215072152U (zh)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CN113300592A (zh) 一种电源电路和电气设备
JP6513546B2 (ja) Led電源装置
KR20130014970A (ko) 과전압 보호회로
KR102160670B1 (ko) 리플 억제용 엘이디 구동 장치
CN217824739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空调器
CN216794870U (zh) 开关电源电路
WO2022151653A1 (zh) 开关电路、供电设备和电器设备
KR100400835B1 (ko) 부하의 잔류 전류 소거 기능을 구비한 전원 장치
CN215378777U (zh) 开关电源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开关电源系统
JP3289507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101219810B1 (ko) 전류 조절 장치
CN219322279U (zh) 一种Brown-in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