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5975A -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5975A
CN113295975A CN202110551792.1A CN202110551792A CN113295975A CN 113295975 A CN113295975 A CN 113295975A CN 202110551792 A CN202110551792 A CN 202110551792A CN 113295975 A CN113295975 A CN 113295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ombination
resistor
cable
relay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17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学武
王艳娟
王勇
刘记
王振强
张帅
赵严强
陆小华
刘开松
刘春生
叶春蕊
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epot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pot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pot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pot of China Railway Beij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17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5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5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5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 G01R31/1263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of solid or fluid materials, e.g. insulation films, bulk material; of semiconductors or LV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parts; of cable, line or wire insulation
    • G01R31/127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of solid or fluid materials, e.g. insulation films, bulk material; of semiconductors or LV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parts; of cable, line or wire insulation of cable, line or wire insulation, e.g.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16Connecto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25Measuring very high resistances, e.g. isolation resistances, i.e. megohm-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18Indicating phase sequence; Indicating synchronis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8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air- or spacecraft, railway rolling stock or sea-going 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4Circuits therefor, e.g. for generating test voltages, sens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微电阻测量电路,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其中,N为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能够进行不同种类客车的车端连接线缆同步配套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信号的采集电路容易发生的线路打火或线路过载导致损伤试验台的电子元器件问题,使用方便,2人即可完成以往9人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连接线缆的测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客车不断提升的DC600V供电功率需求,以及对于实现车辆动力、走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海量信息数据需求,现场对客车的车端连接线的检修硬件设备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因车端连接线插头与车端连接线座插孔间的接触电阻问题,导致的线缆过热、虚接问题,使得现场不得不将作业方式改进为检修的车端连接线原车原走,即不同类型的车端连接线必须检修测试同步完成,同步装回原车辆位置。
在现有技术领域,对线缆的检修通畅采用单一功能独立设置工位的流水线模式,对不同技术需求的线缆分别设置不同流水线的方式解决此类技术问题。试验台连接原理如图1所示,计算机连接试验台及电路板,试验台的电路板设有绝缘、相序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微电阻测量电路。其中,绝缘、相序测量电路分别连接待测DC600V动力线缆、待测DC110V控制线缆和微电阻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回路连接待测67芯通讯线缆,电阻、相序测量电路还回路连接待测41芯重联线缆。
显而易见,上述设备制造及生产组织方式仅限于新造线缆的检修、测试工作,而对于已经走行若干百万公里后的铁路机车、客车线缆而言,已经充分磨合后的线缆插头、插孔在规程中不允许随意更换,以线缆插头与插座间接触电阻超标而发生线缆过热、虚接问题。即线缆需配套检修、实验后装回原车原位置。因此不适用现有技术的对线缆的检修通畅采用单一功能独立设置工位的流水线模式。
而且,采用现有高压绝缘电阻测量技术,因承载高压信号电缆、接触器触电承受了较高电压,在测量数值较小时例如小于10MΩ时将产生电火花,以及因电流过大会对直流电子升压设备造成损坏,因此,现场对线缆的绝缘电阻测试设计均不包含相序测试过程,相序测试采用外加低压相序电路进行测试,因此测试效率很低。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提供简化的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减少人工、提升测试效率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设有第一测量电路、第二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
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动力线缆包括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动力线缆,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所述通讯线缆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
其中,
N为所述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
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为绝缘、相序测量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绝缘电阻、相位电阻、相位限流电阻和两个转换继电器;
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高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组中的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第七甲继电器组合和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第八甲继电器组合和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
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
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
第七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
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
所述第二继电器组中的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通过所述相位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相位电阻;或者,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转换继电器,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或者,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
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第八乙继电器组合和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
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
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
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
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
优选的,所述相位限流电阻大于等于100MΩ。
优选的,所述第二测量电路为电阻、相序测量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二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二采样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二绝缘电阻;
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低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
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电阻以供采样;
每一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讯线缆的一所述芯线的两端。
优选的,N为74或67;或者,所述第一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采样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限流电阻;及/或,所述第一绝缘电阻和所述第二绝缘电阻合并设置为一绝缘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DC600V动力线缆和所述DC110V动力线缆;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67芯通讯线缆和所述41芯重联线缆。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组合,包括所述甲继电器组合、所述乙继电器组合、所述常开继电器组和所述常闭继电器组,具有一个继电器,或者至少二个并联的继电器;或者所述继电器组合为至少三个继电器并且各个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一组并联关系和至少一组串联关系。
一种试验台,其包括任一项中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了简化的控制电路板和应用该控制电路板的试验台,能够进行不同种类客车车端连接线缆同步配套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信号的采集电路容易发生的线路打火或线路过载导致损伤试验台的电子元器件问题,使用方便,2人即可完成以往9人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操作,测量快速,提高了测试效率,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试验台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动力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试验台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线缆的两端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绝缘及相位测量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通讯线缆测试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线缆相位测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试验台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试验台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插头101、+2插头102、-1插头103、-2插头104、金属外壳105、第一连接线缆201、第二连接线缆202、第三连接线缆203、第四连接线缆204、第五连接线缆205、第六连接线缆206、第i连接线缆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设有第一测量电路、第二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动力线缆包括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动力线缆,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所述通讯线缆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其中,N为所述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所述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提供了简化的控制电路板和应用该控制电路板的试验台,能够进行不同种类客车车端连接线缆同步配套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信号的采集电路容易发生的线路打火或线路过载导致损伤试验台的电子元器件问题,使用方便,2人即可完成以往9人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操作,测量快速,提高了测试效率,具有很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设有第一测量电路、第二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第一测量电路用于配合微电阻测量电路测试动力线缆,第二测量电路用于测试通讯线缆,通讯线缆也可以称作控制线缆。第一测量电路可以单独做一块小板或者在控制电路板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区间,因此可称作第一测量电路板;同样的,第二测量电路可以单独做一块小板或者在控制电路板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区间,因此可称作第二测量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动力线缆包括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动力线缆,DC600V动力线缆也可以称作DC600V动力传输电缆,用于将接触网2.5千伏电压降压后,向列车传递动力及工作电源,DC600V动力线缆或者更高压的动力线缆或者更低压的动力线缆的每一端及其插头如图2所示,包括+1插头101、+2插头102、-1插头103、-2插头104和金属外壳105,+1插头101可称作第一插头,+2插头102可称作第二插头,-1插头103可称作第三插头,-2插头104可称作第四插头,金属外壳105必要时也可插接,因此可称作第五插头。DC110V动力线缆也可以称作DC110V控制电缆,用于向列车件主要电气设备控制电路供电,线缆内部包含+、-两线,外显为两个插头。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甲继电器组合和乙继电器组合本质上都是继电器组合,只是为了便于区分描述而做出命名明上的差异。DC110V动力线缆也可以称作DC110V控制线缆。优选的,包括所述甲继电器组合、所述乙继电器组合、所述常开继电器组和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所述继电器组合具有一个继电器,或者所述继电器组合具有至少二个并联的继电器;或者所述继电器组合为至少三个继电器并且各个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一组并联关系和至少一组串联关系。例如两个继电器并联后再与一个继电器串联,或者,两个继电器串联后再与一个继电器并联,以此类推。
优选的,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所述通讯线缆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其中,N为所述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所述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例如,67芯通讯线缆用于传递列车间的设备运行信息、控制指令以及音频、视频信息等,线缆包含67条数据线。41芯重联线缆也可以称作控制电缆,用于列车内动力车辆控制联动及信息传输,线缆内部包含41条数据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DC600V动力线缆和所述DC110V动力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67芯通讯线缆和所述41芯重联线缆。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为绝缘、相序测量电路,也可以称作绝缘相序测量电路或者绝缘/相序测量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切换后采用绝缘测量电路实现测量线缆相位。优选的,所述第二测量电路为电阻、相序测量电路,也可以称作电阻相序测量电路或者电阻/相序测量电路;用于通过继电器切换后采用继电器切换实现相位测量。因此,第一测量电路板也可称作绝缘、相序测量电路板,第二测量电路板也可称作电阻、相序测量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或所述第一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绝缘电阻、相位电阻、相位限流电阻和两个转换继电器;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高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组中的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第七甲继电器组合和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第八甲继电器组合和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第七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所述第二继电器组中的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通过所述相位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相位电阻;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第八乙继电器组合和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或者,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转换继电器,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或者,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优选的,上面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限流电阻大于等于100MΩ。通过设置相位限流电阻以及相位电阻采样电阻,通过继电器切换后,实现了绝缘测量电路测量线缆相位的功能;并且上述控制电路板中,绝缘、相序测量电路板与电阻、相序测量电路板连接采用继电器组合,具备切换测试电流、电压方向功能,具有对线缆的正向、反向耐压测试功能,以上实施例以DC600V直流动力电源连接线为例,但同样适合应用在更高压或更低压的动力线缆,更多插头或更少插头的动力线缆,更高压或更低压的直流动力电源中,具有应用面广的优点。而且通过绝缘电阻测试进行动力连接线相位校准功能,通过对电阻测试电路的改进,实现了电阻测试时相位校准功能,在绝缘电阻测试过程中实现动力线缆相序测试原理,可谓是一举多得,极大提升了测试效率。
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甲继电器组合标识为继电器组合A1,以此类推,第十甲继电器组合标识为继电器组合A10、第一乙继电器组合标识为继电器组合B1,第十乙继电器组合标识为继电器组合B10;继电器组合A1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组合A2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待测试的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继电器组合B1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组合B2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待测试的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二端的第一插头,以此类推。第一采样电阻标识为采样电阻,第一限流电阻标识为限流电阻,第一绝缘电阻用于采样因此标识为采样绝缘电阻;第一转换继电器标识为转换继电器1,第二转换继电器标识为转换继电器2,相位限流电阻为100MΩ,相位电阻用于采样因此标识为采样相位电阻;该图所示实施例中,继电器组合B1、B3、B5、B7和B9的第一端分别连接转换继电器1和2。对于DC110V动力线缆,因其只有+、-、PE三线,也就是只有三个插头,只需简化连接方式即可,例如空置继电器组合A3、A4、A7和A8,还有继电器组合B3、B4、B7和B8。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很强。
下面继续以动力线缆的两端的第一插头为例,测试两端为第一插头的线缆相序及对金属外壳也就是第五插头的绝缘电阻原理如图4所示,直流高压信号顺序经采样电阻和限流电阻后到继电器组合A1,继电器组合A1与继电器组合B1分别连接动力线缆的两端的第一插头,金属外壳通过继电器组合B9连接转换继电器1,转换继电器1连接采样绝缘电阻;继电器组合B1连接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转换继电器2连接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相位电阻。该实施例中,相位限流电阻的电阻值为100MΩ。
上面的实施例中,绝缘电阻测试原理示例说明如下:继电器组合A1吸合,待测试的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得正电,继电器组合B9吸合,转换继电器1吸合后,经采样绝缘电阻可换算第一插头和第五插头之间的绝缘电阻,例如第一插头为+1插头,第五插头为金属外壳(PE)。
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序测试原理示例说明如下:继电器组合A1吸合,待测试的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得正电,继电器组合B1吸合,转换继电器2吸合后,经相位限流电阻100MΩ和采样相位电阻可换算得到动力线缆在第一插头线的两端之间绝缘电阻,应为100MΩ;即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与第二端的第一插头之间绝缘电阻应为100MΩ。
采用图4所示方法,对于第一插头也就是+1插头101,其完整的绝缘及相位测量流程如图5所示,先进行+1插头101与金属外壳105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然后进行+1插头101与-1插头103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然后进行+1插头101与+2插头102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然后进行+1插头101与-2插头104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然后转换继电器动作,最后进行+1插头101的相位电阻测量。至此就完成了第一插头的绝缘及相位测量,然后进行第二插头的绝缘及相位测量,以此类推。
优选的,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或所述第二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二采样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二绝缘电阻;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低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电阻以供采样;每一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讯线缆的一所述芯线的两端。较好的是,第一采样电阻、第一限流电阻、第一绝缘电阻第二采样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二绝缘电阻、相位电阻、相位限流电阻和两个转换继电器都焊接在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例如其PCB上。或者,所述第一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采样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限流电阻;也就是说,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只设一个采样电阻和一个限流电阻。及/或,所述第一绝缘电阻和所述第二绝缘电阻合并设置为一绝缘电阻。也就是说,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只设一个绝缘电阻。由此可以简化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
优选的,通讯线缆测试如图6所示,第二采样电阻标识为采样电阻,第二限流电阻标识为限流电阻,第二绝缘电阻用于采样因此标识为绝缘电阻采样,直流12伏的测量信号作为低压测量信号,顺序经过采样电阻和限流电阻第三继电器组中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标识为常开继电器组1,以此类推,第i个常开继电器组标识为常开继电器组i,第一个常闭继电器组标识为常闭继电器组1,第i个常闭继电器组标识为常闭继电器组i;常开继电器组1到常开继电器组i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图中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常闭继电器组1到常闭继电器组i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图中绝缘电阻采样以供采样;常开继电器组1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一个线缆的两端也就是第一根芯线的两端,图中的第一个线缆也可以称作第一连接线缆201;在测试时,吸合常开继电器1,读取阻值,如在10Ω以下则认为正常,然后断开常闭继电器1至电阻值消失或大于5000Ω,则判定相序正确,由此第一个线缆的电阻测试及相位测试完成。同样的,常开继电器组2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二连接线缆202的两端,常开继电器组3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三连接线缆203的两端,常开继电器组4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四连接线缆204的两端,常开继电器组5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五连接线缆205的两端,常开继电器组6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六连接线缆206的两端,以此类推,常开继电器组i的第二端与常闭继电器组i的第二端分别连接通讯线缆的第i连接线缆207的两端。测试同上,非常简单、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作业时,需使用2组常开继电器阵列连接至通讯线缆的一个线缆两端,通过切换同组中相同编号的继电器实现线缆电阻值测量,通过循环切换其中一端继电器实现线缆相位测量,如图7所示,吸合常开继电器i,然后读取阻值,需小于20Ω,然后信号常闭继电器i,然后读取阻值,需大于5000Ω。这样对比,可见相较现有测量技术的逐一吸合继电器组合来测量线缆相位,本发明上面的实施例通过将连接于采样电阻的继电器组合设置为常闭,实现了在测量电阻后,断开一路继电器即可分析测试相位的功能,阻值需5000Ω或更高,提高了对多芯线缆的测量效率。
较好的是,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还包括高压测量信号源,例如DC600V测量信号源和DC110V测量信号源;较好的是,所述高压测量信号源也设置在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例如其PCB上。
优选的,N为74或67;例如,对于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的通讯线缆,N为67;或者,对于包括74芯通讯线缆的通讯线缆,N为74。其他实施例与此相似。
优选的,一种试验台,其包括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如图8所示,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计算机,其连接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也就是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设有绝缘、相序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绝缘、相序测量电路分别连接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控制线缆也就是DC110V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分别连接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41芯重联线缆也可以称作41芯通讯线缆或者41芯控制线缆。
相较现有技术对DC600V动力线缆、DC110V控制线缆、74芯重联控制线缆或者41芯重联线缆、67芯通讯线缆单独设置测试流水线,每个测试需要一人读表、一人插线、一人记录,也就是一组三个人,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控制线缆的测试可以共用一组人手,因此是三组共需要9人工作,优选的,试验台或其中的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的工作流程如图9所示,先测试DC600V动力线缆,再测试DC110V控制线缆;同步进行41芯重联线缆相序电阻、测量,同步进行67芯通讯线缆相序电阻、测量,就可以完成测试;也就是说,只需要两个人装好线,直接操作计算机就可以了,合格后两人再拆线,因此是把现有的9人缩减成2人,大大节约了人工。
而且,相较目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人工方式,本发明的试验台或其中的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在接线完成后自动,测量67芯通讯线电阻、相序测试需40分钟、41芯重联线缆测试需35分钟、DC600V动力线缆测试需5分钟、DC110V控制线缆测试需2分钟,综合之下,仅需67芯通讯线检测40分钟,期间其他线缆测试已经完成。也就是说,接线后测量一次只要40分钟,比现有的人工方式大大提升了测试效率。
较好的是,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用于进行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包括防滑试验电路板、继电器组、采集电路和数模转换模块;防滑试验电路板设有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和电路板计算机控制接口;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一速度传感器;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一电子排风阀;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用于连接压力继电器;电路板计算机控制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继电器组分别连接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和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继电器组还通过采集电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数模转换模块还连接电路板计算机控制接口。上述实施例克服了技术人员认为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无法自动测试的技术偏见,提供了简化的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能够适用于不同防滑系统间部件的检测,成本较低,还容易增加测量部件线缆数量和测量项目,兼容性较高;而且只需要连上防滑试验电路板的接口即可,使用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测量快速,提高了检测效率。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还包括连接防滑试验电路板的12V电源模块;或者,采集电路和数模转换模块都设置在防滑试验电路板上;或者,所述试验台还包括机架,所述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优选的,防滑试验电路板、继电器组、采集电路和数模转换模块都设置在机架上。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计算机。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连接计算机的打印机。优选的,计算机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机、12V工控机或NT系列触摸显示屏。由此可以将检测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快速输出;并且克服了现有技术人员存在只能人工操作逐项检测而不能自动检测的传统技术偏见,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继电器组可以设置在防滑试验电路板上,也可以与防滑试验电路板相分离。由此实现的所述试验台及其轨道车辆防滑系统测试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连接和运行稳定的优点。而采用现有继电器阵列技术,只能对信号进行顺序测试,即分别独立测试4组电子排风阀、四组速度传感器以及压力继电器,并且是一项项地检测其中的线缆、线圈内阻、绝缘电阻、感抗等,亦即传统方式完成全部作业需时长,并且耗人工,因此技术人员存在无法自动化检测的技术偏见。
在现有技术领域中仅在产品出厂时进行测试,即其测试结果仅适用于新品制造环节,即新品配件制造后,采用顺向流水检测的方式,对不同测试项目设置不同流水环节,顺向生产、检测、制造;但在应用之后,因铁路客车电子防滑系统零部件经过了至少5次以上的若干次改进,以适应客车提速或调速,每次改进后的配件尺寸、参数均发生了改变,所以铁路检修规程中要求防滑系统部件必须配套使用,电子排风阀、速度传感器、压力继电器必须确保配套使用,但因不同防滑系统间部件不能互换,所以现场不能使用传统方式和设备进行作业组织,而市面上无此类配套试验台产品,这也是前述技术人员存在的技术偏见之成因。优选的,继电器组包括线缆连接继电器组、信号输出继电器组和测量输出继电器组;线缆连接继电器组分别连接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和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信号输出继电器组分别用于连接500V高压测量信号源、3V直流测量信号源和12伏交流测量信号源;测量输出继电器组分别连接线缆连接继电器组;测量输出继电器组还通过采集电路连接数模转换模块;数模转换模块还连接电路板计算机控制接口。优选的,根据测量部件线缆数量设置线缆连接继电器组中的16路继电器阵列的数量;根据测量数量设置测量输出继电器组中的3路测量继电器的数量。优选的,所述试验台还包括500V高压信号源、3V直流信号源和12伏交流信号源。
优选的,线缆连接继电器组还包括两个16路继电器阵列和一个1路继电器阵列;信号输出继电器组包括三个3路信号继电器;测量输出继电器组包括一个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一个3路压力继电器测量继电器和一个3路速度传感器测量继电器;采集电路包括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分别连接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和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1路继电器阵列分别连接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和3路压力继电器测量继电器、第二个16路继电器阵列分别连接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和3路速度传感器测量继电器;每个3路信号继电器分别用于连接500V高压测量信号源、3V直流测量信号源和12伏交流测量信号源,并且,第一个3路信号继电器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第二个3路信号继电器连接1路继电器阵列,第三个3路信号继电器连接第二个16路继电器阵列;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还分别连接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3路压力继电器测量继电器还分别连接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3路速度传感器测量继电器还分别连接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还分别连接数模转换模块。优选的,各个16路继电器阵列、1路继电器阵列、各个3路信号继电器、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3路压力继电器测量继电器和3路速度传感器测量继电器都设置在防滑试验电路板上。
由于继电器中均有常开、常闭触点,继电器得电后实现状态翻转,下面以排风阀为例说明其与16路继电器阵列的连接方式,较好的是,电子排风阀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电子排风阀分别通过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4路继电器,第一电子排风阀、第二电子排风阀、第三电子排风阀和第四电子排风阀分别通过电路板电子排风阀接口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4路继电器,即第一电子排风阀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排风阀继电器1至4、第二电子排风阀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排风阀继电器5至8、第三电子排风阀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排风阀继电器9至12,第四电子排风阀连接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排风阀继电器13至16;以第一电子排风阀为例,排风线连接排风阀继电器1(也可以称为第一排风阀继电器,其他类推),第一公共线连接排风阀继电器2,充风线连接排风阀继电器3,金属外壳第一连接线和金属外壳第二连接线共同连接排风阀继电器4;第二电子排风阀、第三电子排风阀和第四电子排风阀依此类推。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排风阀继电器的继电器常闭点均连接第一个3路信号继电器也就是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闭点均连接第一个3路信号继电器,也就是说,排风阀继电器1至16的继电器常闭点均连接第一个3路信号继电器也就是3路测量信号输出继电器中排风阀继电器,也可以称作3路测量信号输出排风阀继电器;第一个3路信号继电器还分别连接500V高压测量信号源、3V直流测量信号源和12伏交流测量信号源以获得3路信号输出,也可以称作3路测量信号输出;500V高压测量信号源也可以称作3路信号DC500V,3V直流测量信号源也可以称作3路信号DC3V,12伏交流测量信号源也可以称作3路信号AC12V。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排风阀继电器的继电器常开点均连接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也就是第一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开点均连接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也就是说,排风阀继电器1至16的继电器常开点均连接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也就是3路测量继电器中排风阀继电器,也可以称作3路测量排风阀继电器;3路电子排风测量继电器还分别连接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电阻采集电路和电感采集电路,高压绝缘电阻采集电路也可以称作绝缘电阻测量电路或者3路绝缘电阻测量电路,电阻采集电路也可以称作或者电阻测量电路3路电阻测量电路,电感采集电路也可以称作电感测量电路或者3路电感测量电路。较好的是,3路信号DC500V、3路信号DC3V、3路信号AC12V、3路绝缘电阻测量电路、3路电阻测量电路和3路电感测量电路均连接信号公共线路。
较好的是,压力继电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压力继电器通过电路板压力继电器接口连接所述1路继电器阵列中的4路继电器;所述1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闭点均连接第二个所述3路信号继电器,所述1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开点均连接所述3路压力继电器测量继电器。较好的是,速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每个速度传感器分别通过电路板速度传感器接口连接第二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4路继电器;第二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闭点均连接第三个所述3路信号继电器,第二个16路继电器阵列中的各个继电器的继电器常开点均连接所述3路速度传感器测量继电器。由此可以利用继电器得电后实现状态翻转的原理,在某一配线例如第三排风阀的PE线无论是金属外壳第一连接线还是金属外壳第二连接线出现继电器动作时,例如排风阀继电器12发生状态翻转,脱离3路继电器中防滑继电器常开点,连通3路继电器中防滑继电器常闭点,与测量信号接通,则分别合闭排风阀继电器9、10、11就可以得到待测线缆或线圈的绝缘电阻值。而且通过本电路的继电器切换,可以实现排风阀线圈、配线的任意信号测量回路切换,并形成回路,从而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电阻测量和电感测量。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硬件和软件相配合后,通过将继电器划分为线缆连接、信号输出、测量输出三部分,线缆连接继电器连接测试部件,为排风阀、速度传感器、压力继电器三部分,三组信号输出继电器阵列同时连接500V高压、3V直流、12伏交流信号源,三组测量继电器的高压绝缘采集、电阻采集、电感采集输出端并联后,分别连接至采集电路,例如采集电路连接至4通道24位ADC数模转换芯片。从而解决了设备小型化、集成化问题;具体地说,不同于新造电子排风阀、速度传感器等部件,装车使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产品,在检修测试时要求并联进行,即新造产品,如电子排风阀的实验,生产厂家只需设置电子排风阀的流水线即可,而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应用条件例如铁路现实技术需求中,要求必须进行系统配套实验,即依照厂方流水线方式需同时排列3条流水线,而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仅需一台设备即完成上述工作,满足现场小型化配套实验要求。优选的,电子排风阀先做绝缘电阻测试,同时压力继电器做电阻测试,同时速度传感器做电感测试;然后电子排风阀做电阻测试,同时压力继电器做电感测试,同时速度传感器做绝缘电阻测试;然后电子排风阀做电感测试,同时压力继电器做绝缘电阻测试,同时速度传感器做电阻测试;可见本发明的3条流水线也就是三条检修流程可以同时工作。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实施例中,MCU或控制器包含电路板部件控制、单一部件测试、全部部件测试三种指令集,可根据现场使用而设计,可自由控制电路板部件,由计算机完成全部测试过程的指令控制及数据采集,也可由计算机发送单一部件或全部部件的测试指令,由电路板完成全部测试工作后,将数据返回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计算,或MCU依据环境温湿度数据,自行计算后发送至计算机,即本发明即可制作成由蓄电池供电,采用NT触摸显示屏控制的移动式检测设备,也可制作成由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的精密测量专业设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形成的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设有第一测量电路、第二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动力线缆包括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动力线缆,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所述通讯线缆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
其中,
N为所述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
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电路为绝缘、相序测量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一限流电阻;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绝缘电阻、相位电阻、相位限流电阻和两个转换继电器;
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高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组中的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第七甲继电器组合和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第八甲继电器组合和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
第三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
第五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
第七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
第九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甲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
所述第二继电器组中的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通过所述相位限流电阻连接所述相位电阻;或者,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第七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转换继电器,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或者,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第五乙继电器组合和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两个所述转换继电器中的第一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电阻,第二转换继电器连接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相位限流电阻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相位电阻;
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第八乙继电器组合和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
第三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二插头;
第五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三插头;
第七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八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四插头;
第九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乙继电器组合的第二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动力线缆的第一端的第五插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限流电阻大于等于100MΩ。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中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电路为电阻、相序测量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量电路还包括第二采样电阻、第二限流电阻和第二绝缘电阻;
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低压测量信号,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
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
各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各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电阻以供采样;
每一所述第三继电器组中的所述常开继电器组的第二端与所述常闭继电器组的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通讯线缆的一所述芯线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N为74或67;
或者,所述第一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采样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限流电阻;及/或,所述第一绝缘电阻和所述第二绝缘电阻合并设置为一绝缘电阻;或者,所述第一采样电阻和所述第二采样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采样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和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合并设置为一限流电阻;及/或,所述第一绝缘电阻和所述第二绝缘电阻合并设置为一绝缘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DC600V动力线缆和所述DC110V动力线缆;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同时分别连接所述67芯通讯线缆和所述41芯重联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组合,包括所述甲继电器组合、所述乙继电器组合、所述常开继电器组和所述常闭继电器组,具有一个继电器,或者至少二个并联的继电器;
或者所述继电器组合为至少三个继电器并且各个所述继电器具有至少一组并联关系和至少一组串联关系。
10.一种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到9任一项中所述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
CN202110551792.1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Pending CN113295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792.1A CN113295975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792.1A CN113295975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5975A true CN113295975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3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1792.1A Pending CN113295975A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59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6674A (zh) * 2021-09-14 2021-12-31 北京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线缆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67230A (zh) * 2021-11-12 2022-03-11 武汉大学 一种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平台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757A (zh) * 2002-11-30 2004-06-16 张跃武 电缆测试智能多端系统
JP2013191335A (ja) * 2012-03-13 2013-09-26 Sanpa Kogyo Kk 多芯ケーブルの芯線接続チェック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4133137A (zh) * 2014-07-24 2014-11-05 上海镭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JP2016090565A (ja) * 2014-10-31 2016-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ケーブル特性試験システム及びケーブル特性試験方法
CN10661046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车用电缆自动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07505545A (zh) * 2017-08-14 2017-12-22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电缆绝缘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11293214U (zh) * 2019-11-18 2020-08-1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整车线缆自动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757A (zh) * 2002-11-30 2004-06-16 张跃武 电缆测试智能多端系统
JP2013191335A (ja) * 2012-03-13 2013-09-26 Sanpa Kogyo Kk 多芯ケーブルの芯線接続チェック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4133137A (zh) * 2014-07-24 2014-11-05 上海镭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缆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JP2016090565A (ja) * 2014-10-31 2016-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ケーブル特性試験システム及びケーブル特性試験方法
CN10661046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车用电缆自动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07505545A (zh) * 2017-08-14 2017-12-22 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铁路信号电缆绝缘在线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11293214U (zh) * 2019-11-18 2020-08-1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整车线缆自动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伟志;王永翔;李红;: "基于DSP及CPLD的DC600V客车充电机控制系统试验台的研制", 中国铁道科学, no. 03 *
李 健: "智能型电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 no. 23 *
杨海军;张洪月;邴晨阳;常杰;: "动车组电气控制柜自动测试技术研究与实现", 电工技术, no. 09 *
莫杨: "客车线缆绝缘耐压检测系统研制", 上海铁道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6674A (zh) * 2021-09-14 2021-12-31 北京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线缆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66674B (zh) * 2021-09-14 2024-02-06 北京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芯线缆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67230A (zh) * 2021-11-12 2022-03-11 武汉大学 一种含悬浮导体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平台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95975A (zh)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CN210742701U (zh) 三电台架联调仿真测试系统
CN201562166U (zh) 信号转接器
CN104375050B (zh)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导通性自动测试装置
CN102508057A (zh)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充电器测试试验台和试验系统
CN111856304A (zh) 一种充电桩互操作性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4090216A (zh) 线束高压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4556270U (zh) 汽车电器综合测试试验台
CN108819732B (zh) Bms硬件功能测试系统
CN102279109B (zh) 军用车辆底盘部分信号通用测试装置
CN113960400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测试系统
CN105259403A (zh) 车载信息系统测试台架专用电流测试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09725243A (zh) 多芯电缆绝缘性自动测量装置
CN210834201U (zh) 一种hxd2机车重联检测装置
CN107561394B (zh) 一种测试车载充电机低压供电的系统
US6806719B2 (en) Insulation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motor
CN109342903B (zh) 铁路客车dc110v在线绝缘监测系统的测试方法
CN109026813B (zh) 电力机车送风风机试验工装设备
CN209994596U (zh) 一种用于汽车灯光系统故障设置检测盒
CN215043813U (zh) 飞机发动机启动箱校验器
CN107861444B (zh) 集成电气系统
CN110928276A (zh) 伺服驱动器老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9656819U (zh) 多芯通讯电缆检测装置
CN204256108U (zh) 车辆布线高压绝缘检测装置
CN21862995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压电路带电部分降压时间的辅助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