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437B -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437B
CN113286437B CN202110650562.0A CN202110650562A CN113286437B CN 113286437 B CN113286437 B CN 113286437B CN 202110650562 A CN202110650562 A CN 202110650562A CN 113286437 B CN113286437 B CN 113286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rigid
soft
groove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05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437A (zh
Inventor
李清华
邓岚
郑发应
张仁军
牟玉贵
杨海军
孙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ngchua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ngchua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ngchua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ngchua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05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11Working of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insulating layers
    • H05K3/0044Mechanical working of the substrate, e.g. drilling or punch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11Working of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insulating layers
    • H05K3/0044Mechanical working of the substrate, e.g. drilling or punching
    • H05K3/0047Drilling of ho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88Composite multilayer circuits, i.e. comprising insulat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 H05K3/4691Rigid-flexible multilayer circuits comprising rigid and flexible layers, e.g. having in the bending regions only flexibl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2Details related to mechanical or acoustic processing, e.g. drilling, punching, cutting, using ultrasound
    • H05K2203/0214Back-up or entry material, e.g. for mechanical dril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6Lamination
    • H05K2203/068Features of the lamination press or of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using special separator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辅助装置包括压合辅助机构和开窗辅助机构,压合辅助机构包括第一组压合板和压合机,开窗辅助机构包括第二组压合板。第一组压合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内侧壁均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包括第一直槽和1/4第一圆弧槽,第一直槽与第一圆弧槽相切;压合机设有一组压头,压头两侧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第二组压合板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内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长度大于第一卡槽,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内侧壁设有若干缺口。可以改善软硬结合板的孔口披锋,减少生产流程,减少干膜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印刷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制电路板分为硬板、软板及软硬结合板三大类,其中软硬结合板兼有硬板的刚性和软板的柔性,广泛的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工业、医疗电子产品、军事设备等方面。
比如一种软硬结合板包括一个软板和两个硬板,软板设于两个硬板之间,而软板的宽度大于硬板,软硬结合板压合前就存在了凹凸不平的结构,再由于软硬结合板自身的特性,层压后板面也会出现凹凸不平,软硬结合板的结构不同使其在机械钻孔时,会出现孔口披锋异常。针对该问题,业内基本做法是把干膜直接压在软硬结合板上来补平宽度差,然后钻孔,过程包括清洗软硬结合板表面-贴膜-曝光-显影-钻孔-退膜,以此改善钻孔后披锋严重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增加了软硬结合板的生产流程及干膜的使用量,还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改善软硬结合板的孔口披锋,减少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干膜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软硬结合板包括一个软板和两个硬板,软板设于两个硬板之间,软板的宽度大于硬板,辅助装置包括压合辅助机构和开窗辅助机构,压合辅助机构包括第一组压合板和压合机,开窗辅助机构包括第二组压合板。
硬板顶面朝向软板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匹配槽和第一匹配块,软板底面相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匹配块和第二匹配槽,软板与硬板通过第二匹配块与第一匹配槽的匹配,第一匹配块与第二匹配槽的匹配相连接,形成结合区;
第一组压合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内侧壁中心处均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包括第一直槽及位于第一直槽两端的四分之一圆弧槽一,第一直槽与四分之一圆弧槽一相切,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设于硬板两侧,硬板一端与第一组压合板齐平,另一端与第一直槽端面齐平,软板设于第一卡槽内,两侧紧贴第一组压合板设置,且第一直槽长度小于软板长度,软板长度小于第一卡槽长度;
压合机设有一组压头,分别位于结合区上方,压头两侧与第一卡槽相匹配,压头压合的区域设为压合区,压合区大于结合区的面积;
第二组压合板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内侧中心处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形状与第一卡槽相同,第二卡槽长度大于第一卡槽,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内侧壁设有若干缺口。
进一步的,压合辅助机构用于压合软板、硬板,得到初级软硬结合板,第二组压合板分别位于初级软硬结合板的两侧,第二组压合板的厚度不小于初级软硬结合板。
进一步的,第二卡槽的两端与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的,第一组压合板、第二组压合板、硬板上均设有若干螺钉孔。
进一步的,第一组压合板厚度大于软板和硬板高度差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第一匹配块与第二匹配块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匹配槽与第二匹配槽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匹配块的厚度在第一匹配槽深度1/3~1/2之间。
进一步的,缺口的位置和大小根据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设置。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步骤包括:
S1、根据常规方法制作软板和硬板
S2、层压
在第一组压合板、两个硬板上钻出销钉孔,利用销钉将第一组压合板、两个硬板固定于操作台,两个硬板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一垫板之间;
将软板放置于操作台,且软板两端位于覆盖硬板,软板与硬板通过第二匹配块与第一匹配槽的匹配,第一匹配块与第二匹配槽的匹配相连接,形成结合区;
启动压合机,压头下移至结合区,将软板与硬板压合在一起,制得初级软硬结合板;
S3、测长
拆除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销钉,利用二次元测量初级软硬结合板的涨缩;
S4、锣板
利用销钉将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在锣机台面上,根据压合区的涨缩,对压合区制作锣带资料;
根据锣带资料,选择相应的第二组压合板,利用销钉将第二组压合板固定在锣机台面上;
根据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在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的相应位置进行开窗处理,形成若干缺口;
S5、钻孔
拆除步骤S4初级软硬结合板、第二组压合板的销钉,再利用销钉将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固定在钻机台面上;
将初级软硬结合板移至钻机台面,利用销钉将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于第二盖板和第二垫板之间,初级软硬结合板两侧紧贴第二组压合板设置;
通过若干缺口、第二卡槽的两端与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的预设间隙,将初级软硬结合板进行悬空处理;
利用钻机给初级软硬结合板钻孔。
进一步的,步骤S4中:若干缺口的尺寸比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部位大于0.15mm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压合辅助机构和开窗辅助机构,经过层压、测长、锣板、钻孔的步骤,本发明减少了生产流程,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干膜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改善了软硬结合板的孔口披锋。
2、压合辅助机构中:通过第一组压合板、第一匹配块和第二匹配槽、第二匹配块和第一匹配槽的配合,软硬结合板结合区的涨幅明显减小;为了软板、硬板在压合过程中有足够的涨幅空间,四分之一圆弧槽一与软板、硬板之间有间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初级软硬结合板的涨幅趋向。
3、开窗辅助机构中:通过第二盖板、第二垫板的配合,对初级软硬结合板进行悬空处理,使需要钻孔的软板、硬板都能紧密的与第二组压合板贴合在一起,无高低差,钻出的孔品质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压合辅助机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硬板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软板结构图;
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第一组压合板平面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初级软硬结合板平面图;
图8为实施例1的压头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9为实施例1的压合区和结合区的平面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第二组压合板平面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缺口平面图;
图12为实施例3的加工方法流程图;
图13为实施例3的单元一次成型的锣带资料;
图14为实施例3的单元二次成型的锣带资料;
软板-1、硬板-2、第一组压合板-3、第二组压合板-6、第一匹配槽-21、第一匹配块-22、第二匹配块-13、第二匹配槽-14、结合区-11、第一盖板-31、第一垫板-32、第一卡槽-33、第一直槽-41、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压头-5、压合区-12、第二卡槽-64、缺口-63、第二垫板6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软硬板包括一个软板1和两个硬板2,软板1设于两个硬板2之间,软板1的宽度大于硬板2,硬板2上设有若干螺钉孔,辅助装置包括压合辅助机构和开窗辅助机构,压合辅助机构包括第一组压合板3和压合机,压合辅助机构用于压合软板1、硬板2,得到初级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现有技术一般是直接将软板1、硬板2的端面压合在一起,无疑压合后的软硬结合板会有较大的涨幅,本实施例中对软板1、硬板2的端面做一些处理,来减少涨幅,如图2、图3所示,硬板2顶面朝向软板1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匹配槽21和第一匹配块22,如图4、图5所示,软板1底面相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匹配块13和第二匹配槽14,硬板2的匹配槽21对应软板1的匹配块22,且第一匹配槽21的深度大于第一匹配块22的厚度,如图7所示,软板1与硬板2通过第二匹配块13与第一匹配槽21的匹配,第一匹配块22与第二匹配槽14的匹配相连接,形成结合区11,该结合区11的涨幅明显减小。
更具体的,首先进一步为了减少软板1、硬板2被压合后的宽度差,第一匹配块22与第二匹配块13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匹配槽21与第二匹配槽14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匹配块22的厚度在第一匹配槽21深度1/3~1/2之间。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组压合板3包括第一盖板31和第一垫板32,第一组压合板3设有若干螺钉孔,第一盖板31和第一垫板32内侧壁中心处均设有第一卡槽33,第一卡槽33包括第一直槽41及位于第一直槽41两端的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第一直槽41与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相切,第一盖板31和第一垫板32设于硬板2两侧,硬板2一端与第一组压合板3齐平,另一端与第一直槽41端面齐平,软板1设于第一卡槽33内,两侧紧贴第一组压合板3设置,且第一直槽41长度小于软板1长度,软板1长度小于第一卡槽33长度,所以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与软板1、硬板2之间有间隙,此间隙是为了软板1、硬板2在压合涨缩的过程中留的空间。
更具体的,第一组压合板3厚度大于结合区11的软板1、硬板2高度差的最大值,防止压合过程中出现高低不平,甚至超出第一组压合板3。
具体的,压合机设有一组压头5,分别位于结合区11上方,如图8、图9所示,压头5两侧与第一卡槽33相匹配,压头5压合的区域设为压合区12,压合区12大于结合区11的面积,也就是说压头5的投影大于结合区11的面积,保证软板1、硬板2的涨幅在压合区12的范围内,且增长的结构延伸至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内。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开窗辅助机构包括第二组压合板6,第二组压合板6包括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内侧中心处设有第二卡槽64,第二卡槽64形状与第一卡槽33相同,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内侧壁设有若干缺口63,缺口63的位置和大小根据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设置。
具体的,第二组压合板6分别位于初级软硬结合板的两侧,第二组压合板6的厚度不小于初级软硬结合板。
具体的,如图11所示,第二卡槽64长度大于第一卡槽33,保证第二卡槽64的两端与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此间隙的作用与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间隙作用是不同的。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辅助装置实现,加工方法步骤包括:
S1、根据常规方法制作软板1和硬板2
S2、层压
在第一组压合板3、两个硬板2上钻出销钉孔,利用销钉将第一组压合板3、两个硬板2固定于操作台,两个硬板2位于第一盖板31和第一垫板32之间;
将软板1放置于操作台,且软板1两端位于覆盖硬板2,软板1与硬板2通过第二匹配块13与第一匹配槽21的匹配,第一匹配块22与第二匹配槽14的匹配相连接,形成结合区11;
启动压合机,压头5下移至结合区11,将软板1与硬板2压合在一起,制得初级软硬结合板;
S3、测长
拆除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销钉,利用二次元测量初级软硬结合板的涨缩;
S4、锣板
如图13所示,是原先的单元一次成型的锣带资料,如图14所示,是优化后的单元二次成型的锣带资料,单元二次成型的锣带资料也是本实施需要制作的锣带资,利用销钉将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在锣机台面上,根据压合区12的涨缩,对压合区12制作锣带资料;
根据锣带资料,选择合适的第二组压合板6,利用销钉将第二组压合板6固定在锣机台面上,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第二组压合板6不要固定在初级软硬结合板两侧;
根据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在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的相应位置进行开窗处理,形成若干缺口63;
S5、钻孔
拆除步骤S4初级软硬结合板、第二组压合板6的销钉,再利用销钉将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固定在钻机台面上;
将初级软硬结合板移至钻机台面,利用销钉将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于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之间,初级软硬结合板两侧紧贴第二组压合板6设置;
通过若干缺口63、第二卡槽64的两端与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的预设间隙,将初级软硬结合板进行悬空处理;
利用钻机给初级软硬结合板钻孔。
更具体的,步骤S4中:缺口63的尺寸比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部位大于0.15mm以上,给初级软硬结合板钻孔留取充分空间。
综上,本发明可以减少生产流程,比如减少了清洗层压后的软硬结合板表面-贴膜-曝光-显影-钻孔-退膜流程,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干膜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是改善了软硬结合板的孔口披锋。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一个软板(1)和两个硬板(2),所述软板(1)设于两个所述硬板(2)之间,所述软板(1)的宽度大于所述硬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压合辅助机构和开窗辅助机构,所述压合辅助机构包括第一组压合板(3)和压合机,所述开窗辅助机构包括第二组压合板(6);
所述硬板(2)顶面朝向所述软板(1)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一匹配槽(21)和第一匹配块(22),所述软板(1)底面相应位置设有若干第二匹配块(13)和第二匹配槽(14),所述软板(1)与所述硬板(2)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块(13)与所述第一匹配槽(21)的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块(22)与所述第二匹配槽(14)的匹配相连接,形成结合区(11);
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包括第一盖板(31)和第一垫板(32),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一垫板(32)内侧壁中心处均设有第一卡槽(33),所述第一卡槽(33)包括第一直槽(41)及位于所述第一直槽(41)两端的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所述第一直槽(41)与所述四分之一圆弧槽一(42)相切,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一垫板(32)设于所述硬板(2)两侧,所述硬板(2)一端与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齐平,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槽(41)端面齐平,所述软板(1)设于所述第一卡槽(33)内,两侧紧贴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设置,且所述第一直槽(41)长度小于所述软板(1)长度,所述软板(1)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槽(33)长度;
所述压合机设有一组压头(5),分别位于所述结合区(11)上方,所述压头(5)两侧与所述第一卡槽(33)相匹配,所述压头(5)压合的区域设为压合区(12),所述压合区(12)大于所述结合区(11)的面积;
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包括第二盖板(61)和第二垫板(62),所述第二盖板(61)和所述第二垫板(62)内侧中心处设有第二卡槽(64),所述第二卡槽(64)形状与所述第一卡槽(33)相同,所述第二卡槽(64)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槽(33),所述第二盖板(61)和所述第二垫板(62)内侧壁设有若干缺口(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辅助机构用于压合所述软板(1)、所述硬板(2),得到初级软硬结合板,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分别位于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64)的两端与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所述硬板(2)上均设有若干螺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厚度大于所述软板(1)和所述硬板(2)高度差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块(22)与所述第二匹配块(13)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匹配槽(21)与所述第二匹配槽(14)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匹配块(22)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匹配槽(21)深度1/3~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63)的位置和大小根据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设置。
8.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步骤包括:
S1、根据常规方法制作所述软板(1)和所述硬板(2);
S2、层压,在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两个所述硬板(2)上钻出销钉孔,利用销钉将所述第一组压合板(3)、两个所述硬板(2)固定于操作台,两个所述硬板(2)位于所述第一盖板(31)和所述第一垫板(32)之间;
将所述软板(1)放置于所述操作台,且所述软板(1)两端位于覆盖所述硬板(2),所述软板(1)与所述硬板(2)通过所述第二匹配块(13)与所述第一匹配槽(21)的匹配,所述第一匹配块(22)与所述第二匹配槽(14)的匹配相连接,形成所述结合区(11);
启动所述压合机,所述压头(5)下移至所述结合区(11),将所述软板(1)与所述硬板(2)压合在一起,制得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
S3、测长,拆除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销钉,利用二次元测量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涨缩;
S4、锣板,利用销钉将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在锣机台面上,根据所述压合区(12)的涨缩,对所述压合区(12)制作锣带资料;
根据所述锣带资料,选择相应的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利用销钉将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固定在所述锣机台面上;
根据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要求,在所述第二盖板(61)和所述第二垫板(62)的相应位置进行开窗处理,形成所述若干缺口(63);
S5、钻孔,拆除步骤S4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的销钉,再利用销钉将所述第二盖板(61)和所述第二垫板(62)固定在钻机台面上;
将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移至所述钻机台面,利用销钉将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固定于所述第二盖板(61)和所述第二垫板(62)之间,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两侧紧贴所述第二组压合板(6)设置;
通过若干所述缺口(63)、所述第二卡槽(64)的两端与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之间的预设间隙,将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进行悬空处理;
利用所述钻机给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钻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若干所述缺口(63)的尺寸比所述初级软硬结合板的钻孔部位大于0.15mm以上。
CN202110650562.0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286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562.0A CN11328643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562.0A CN11328643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437A CN113286437A (zh) 2021-08-20
CN113286437B true CN113286437B (zh) 2021-10-01

Family

ID=77284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0562.0A Active CN11328643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43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1620A (en) * 1976-12-17 1980-02-27 Schoeller & Co Elektronik Method of producingcomposite rigid-flexible printed-circuit
US5499444A (en) * 1994-08-02 1996-03-19 Coesen,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igid flex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1999035725A1 (en) * 1998-01-12 1999-07-15 Intel Corporation An improved connector scheme for a power pod power delivery system
TW201401944A (zh) * 2012-06-25 2014-01-01 Zhen Ding Technology Co Ltd 承載治具及軟硬結合板的製作方法
CN206743650U (zh) * 2017-05-13 2017-12-12 苏州创元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稳固型刚挠结合板
CN108668435A (zh) * 2018-07-03 2018-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
CN209462710U (zh) * 2018-10-09 2019-10-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板及电子设备
CN210381506U (zh) * 2019-08-27 2020-04-21 梅州鼎泰电路板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加工用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8897B2 (en) * 2011-07-22 2016-02-09 Ibiden Co., Ltd.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687278A (zh) * 2013-11-26 2014-03-26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凸台式金属基夹芯刚挠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1620A (en) * 1976-12-17 1980-02-27 Schoeller & Co Elektronik Method of producingcomposite rigid-flexible printed-circuit
US5499444A (en) * 1994-08-02 1996-03-19 Coesen,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igid flex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1999035725A1 (en) * 1998-01-12 1999-07-15 Intel Corporation An improved connector scheme for a power pod power delivery system
TW201401944A (zh) * 2012-06-25 2014-01-01 Zhen Ding Technology Co Ltd 承載治具及軟硬結合板的製作方法
CN206743650U (zh) * 2017-05-13 2017-12-12 苏州创元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稳固型刚挠结合板
CN108668435A (zh) * 2018-07-03 2018-10-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电路板连接结构
CN209462710U (zh) * 2018-10-09 2019-10-0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软硬结合板及电子设备
CN210381506U (zh) * 2019-08-27 2020-04-21 梅州鼎泰电路板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加工用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437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9505B (zh) 一种具有局部软板分层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
CN110996531B (zh) 一种pcb成型的加工制作方法
CN113286437B (zh) 一种加工软硬结合板的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02894B (zh) 一种提高线路板丝印阻焊效率的方法
CN111526658B (zh) 一种刚挠结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0494339B1 (ko) 다층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의 내층 윈도우오픈부 형성방법
CN114615830B (zh) 一种改善埋铜块电路板压合溢胶的方法
KR100778665B1 (ko) 박판 리지드 인쇄회로기판의 퍼리미터 공법
WO2013180088A1 (ja) メタルコア基板、メタルコア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コア板
KR100487891B1 (ko)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의 보강재 부착방법
KR101363075B1 (ko) 경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KR20010102682A (ko) 양면 플렉시블 피씨비의 제조방법
KR20050031288A (ko)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의 접합구조 및 제조방법
KR100514610B1 (ko) 양면 노출형 연성 인쇄 회로기판 제조 방법
CN210130004U (zh) 集成电路及揭盖型结合板
JPH07283494A (ja) 耐屈曲性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46668A (zh) 一种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
CN110572944A (zh) 刚挠结合板露出区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1343804A (zh) 一种多层厚铜金属基线路板的压合方法
CN210670839U (zh) 一种内层散射式阻胶图形设计线路板
KR100328854B1 (ko) 양면노출구조의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방법
JPH03195079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元材及び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3660780A (zh) 一种埋铜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0514611B1 (ko) 양면 노출형 연성 인쇄 회로기판 제조 방법
CN219612129U (zh) 拼接式电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