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3254A -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3254A
CN113283254A CN202010869700.XA CN202010869700A CN113283254A CN 113283254 A CN113283254 A CN 113283254A CN 202010869700 A CN202010869700 A CN 202010869700A CN 113283254 A CN113283254 A CN 113283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magnetic wave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97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大辅
内桥真吾
伊藤笃
池田和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8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3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G06K7/10732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G06K19/0728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the arrangement being an optical or sound-base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08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istinctive and separately oriented light emitters or reflectors associated to the pointing device, e.g. remote cursor controller with distinct and separately oriented LEDs at the tip whose radiations are captured by a photo-detector associated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112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being simulated using a light source, e.g. a barcode shown on a display or a laser beam with time-varying intensity profi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a selected wavelength, e.g. to sense red marks and ignore blue ma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3Sensing or illumina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2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in augmented reality sce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8Capturing isolated or intermittent images trigger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event, e.g. an object reaching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其具有根据自发光装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摄像装置,其对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摄像;识别装置,其根据在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图像中出现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识别所述发光装置;以及电磁波发送元件,其从所述摄像装置或该摄像装置的周边发出电磁波,所述发光装置还具有电磁波接收元件,该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来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光装置(也称为标签),其具有附在诸如人、物等移动物体上的光源,该光源基于固有的识别信息而闪烁;以及照相机,其是对发光装置的光源的光进行摄像的装置,该系统基于照相机的摄像图像中出现的发光装置的光源的光来识别发光装置,并确定发光装置的位置。以下,将该系统称为发光装置识别系统。
日本特开2016-7166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标签和用于读取标签上的信息的照相机,其中照相机向标签发出红外光,标签接收红外光并通过切换液晶的开/关来反射红外光以包括标签上的信息,并且照相机接收所反射的红外光以对标签上的信息进行解读。
日本特开2011-19223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摄像装置的标签阅读器和通过发光来发送标签识别值的标签,标签阅读器根据从摄像装置读入的帧中的规定部位的图像信息来判定标签的发光状态,并根据判定结果来识别标签识别值。
在日本特开2003-32976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对象物定位系统,其包括:与对象物一起移动,发出红外线的发光单元;拍摄包含对象物的规定的拍摄区域的红外线图像的拍摄单元;以及根据该红外线图像确定发光单元的位置的位置确定单元。
日本特开2010-21709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标签,其通过电波信号发送自身标签的ID信息,并与该电波信号同时或以一定时间差发送光闪烁信号;以及标签阅读器装置,其接收来自标签的电波信号并拍摄标签。标签阅读器装置根据所拍摄的图像中的光闪烁信号的位置计算标签的位置,根据光闪烁信号与接收电波信号的定时的关系,使所接收的电波信号的ID信息与标签的位置相对应。
在发光装置识别系统中,当发光装置离开照相机时,在照相机的摄像图像中发光装置的光变小或亮度变低,难以识别发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不考虑发光装置和摄像装置之间的距离而发光装置发光的情况相比,容易识别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包含:发光装置,其具有根据自发光装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摄像装置,其对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摄像;识别装置,其根据在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图像中出现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识别所述发光装置;以及电磁波发送元件,其从所述摄像装置或该摄像装置的周边发出电磁波,所述发光装置还具有电磁波接收元件,该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来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越大,所述发光装置使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越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案,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是第一红外线,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是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一红外线不同的第二红外线。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案,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是红外线,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是电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案,在该发光装置识别系统中包含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多个组合,多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发出的所述电磁波各自的中心波长不同,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的多个所述电磁波中具有最大强度的所述电磁波,来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案,在该发光装置识别系统中包含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多个组合,多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发出的所述电磁波各自的中心波长不同,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的多个所述电磁波中具有第二大强度的所述电磁波,来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案,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根据自发光装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以及电磁波接收元件,其接受从对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或所述摄像装置的周边发出的电磁波,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或第七方案,与不考虑发光装置和摄像装置之间的距离而使发光装置发光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识别发光装置。
根据所述第二方案,能够防止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强度过剩或过小。
根据所述第三或第四方案,发光装置的光源的光和电磁波发送元件的电磁波不可见,并且能够抑制它们相互影响。
根据所述第五方案,与不根据最大强度的电磁波使发光装置的光源的发光强度变化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光装置的光源的功耗。
根据所述第六方案,通过两个以上的摄像装置识别发光装置的可能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标签识别系统的图。
图3是标签识别系统的框图。
图4是示出识别用发光元件和距离用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的一例的图。
图5A是示出表示标签的光源的0,1的点亮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5B是示出表示标签的光源的0,1的点亮模式的另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标签的光源的闪烁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标签的光源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标签的平均接收光强度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与照相机和标签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标签的发光强度的图。
图10是具有多个读取器的标签识别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示出识别用发光元件和多个距离用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具有多个读取器的标签识别系统中的标签的光源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具有多个读取器的标签识别系统中的标签的光源的其他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以下所述的结构是用于说明的例示,可以根据系统、装置、部件的规格等适当变更。另外,在以下包含多个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等的情况下,从最初就设想将这些特征部分适当组合使用。在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10的概略结构图。标签识别系统10包括:作为发光装置的标签14a、14b、14c,其具有附加在人、动物、物等移动的物体上根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30;以及作为摄像装置的照相机16,其对标签14a、14b、14c的光源30的光进行摄像。标签识别系统10根据在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中出现的标签14a、14b、14c的光源30的光,分别识别标签14a、14b、14c,确定标签14a、14b、14c的位置。另外,标签的数量以及照相机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
在图1中,作为标签识别系统10的一个使用方式,示出了如下方式:在展示场中的各个到场者的胸前附加标签,根据到场者固有的识别信息使标签的光源30闪烁,根据出现在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中的标签14a、14b、14c的光源30的光来识别到场者胸前附加的各个标签,确定各个到场者的位置。到场者的位置通过摄像图像中的标签的光的位置,在有多个照相机的情况下对标签的光进行摄像的照相机的位置等来确定。根据该使用方式,能够收集各到场者访问展示场内的哪个屋棚,停留多长时间等信息,例如能够得到用于了解每个到场者对什么感兴趣的信息源。
作为其他使用方式,标签识别系统10例如也可以用于物品的制造管理。对在各工序中依次进行处理并被转送到下一工序的中间物附加标签,根据中间物的固有的识别信息使标签的光源闪烁,根据出现在照相机的摄像图像中的标签的光源的光识别各中间物,确定中间物的位置。根据该使用方式,例如能够确定各中间物当前处于哪个工序等。另外,上述各使用方式只是例示,标签识别系统10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定。
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10包括从照相机16或照相机16的周边发出红外线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该距离用发光元件不仅是发出红外线的元件,只要是发送包含可见光等的电磁波的元件即可。包括照相机16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而构成读取器12。如图2所示,标签14包括从距离用发光元件18接受红外线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该距离用受光元件32不仅是接收红外线的元件,只要是接收与距离用发光元件18发送的电磁波对应的频带的电磁波的元件即可,该距离用发光元件18发送包含可见光等的电磁波。
标签14根据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使光源30的发光强度变化。在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弱的情况下,意味着标签14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之间的距离远。换言之,意味着标签14和照相机16之间的距离远。另一方面,在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强的情况下,意味着标签14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之间的距离近。换言之,意味着标签14和照相机16之间的距离近。
在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弱的情况下,通过增强标签14的光源30的发光强度,能够在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中增大标签14的光或提高亮度。即,防止标签14发出的光的过小的强度,在摄像图像中能够容易地识别标签14。
另一方面,在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强的情况下,通过减弱标签14的光源30的发光强度,能够抑制光源30的耗电。这样,即使减弱标签的发光强度,由于标签14和照相机16之间的距离近,所以能够从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识别标签14的光源30的光,防止标签14发出的光的过剩强度。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10的框图。标签识别系统10具有作为发光装置的标签14和读取器12。标签14的光源30是发出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是以识别标签的闪烁模式发光的发光元件,是用于通过由照相机16摄像、分析来识别标签的识别用发光元件。读取器12的照相机16是对标签14的光源30的红外线进行摄像的红外线照相机。
标签14包括:基于自身固有的识别信息利用红外线进行闪烁的光源30;接受来自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的红外线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与光源30和距离用受光元件32电连接的处理器34;存储从处理器34读出的识别信息45等的存储器36;以及向标签14内的各部提供电力的电池(未图示)。处理器34用作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发光强度控制部40和闪烁模式控制部38,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取得由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来自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的红外光的受光强度,发光强度控制部40基于由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取得的受光强度来控制光源30的发光强度,闪烁模式控制部38基于识别信息45以闪烁模式来控制光源30的闪烁。
读取器12包括:作为摄像装置的照相机16,其对标签14发出红外线的光源30的闪烁进行摄像;距离用发光元件18,其从照相机16或照相机16的周边点亮红外线;以及识别装置20,其根据出现在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中的标签14的光源30发出的光,即红外线,识别标签14。
识别装置20与照相机16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电连接。识别装置20包括处理器22和存储器24。处理器22取得从照相机16依次发送的摄像图像,并存储在存储器24中。在存储器24中暂时存储照相机16在过去一定期间内拍摄的摄像图像。该摄像图像可以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取得,并以按时序切出帧的静态图像即帧图像为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器22作为标签识别部26发挥功能,该标签识别部26从存储器24读出摄像图像,通过解读在摄像图像中出现的标签14的光源30的闪烁来识别标签14,根据摄像图像中的光的位置确定标签14的位置。另外,处理器22作为控制从距离用发光元件18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的发光波长控制部28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波长控制部28包含在识别装置20中,但也可以包含在与识别装置20不同的装置中,通过不同装置内的处理器等来实现。
此外,识别装置20也可以不包含在读取器12中。在有多个读取器12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多个读取器12设置一个共用的识别装置20。在由多个照相机16拍摄标签14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各照相机16的位置、各照相机16拍摄的摄像图像,由识别装置20的标签识别部26确定标签14的位置。
图4是示出从作为标签14的识别用发光元件的光源30发出的光(也称为第一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1和从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发出的光(也称为第二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2的一例的图。在此,中心波长是指各光的发光强度最强的波长或波长区域。
如图4所示,从作为标签14的识别用发光元件的光源30和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λ1、λ2都在红外区域。因此,能够使各光不可见或几乎不可见,各光难以受到来自照明等的噪声。另外,由于光源30的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1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的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2错开规定的波长幅度,所以能够抑制光源30的红外线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的红外线相互影响。
接着,对标签14的光源30的闪烁模式进行说明。图5A、图5B是示出标签14的光源30的0,1的点亮模式的例子的图。图6是示出标签14的光源30的闪烁模式的一例的图。如图6所示,闪烁模式包括开始模式和直接或间接地表示标签14的固有的识别信息的识别模式。识别模式通过组合多个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而构成,开始模式由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以外的模式构成。
如图5A和图5B所示,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使用多个帧时间来表示。帧时间是由读取器12的照相机16拍摄并取得的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照相机16在1秒内取得30个帧图像的情况下,帧时间约为33毫秒。图5A、图6中,示出了使用3个帧时间(帧时间的3倍的时间)来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的例子。在图5B中,示出了使用6个帧时间(帧时间的6倍的时间)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的例子。
这样,通过使用多个帧时间来表示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从而在由照相机16拍摄标签14的光时,即使在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中的1个或多个帧图像中混入噪声等,在该帧图像中无法识别标签14的光的点亮或熄灭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基于该点亮模式中的其他帧图像来识别0或1。即,使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具有时间上的冗余性,所以能够提高识别0或1时的噪声耐久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多个帧时间来表示表示0或1的点亮模式(具有冗余性),但也可以是使用一个帧时间来表示0或1的方式(例如用熄灭表示0,用点亮表示1)。
标签14的闪烁模式控制部38控制光源30,以使光源30隔开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反复发送闪烁模式(参照图6)。读取器12的标签识别部26通过在摄像图像中出现0或1以外的点亮模式(开始模式),识别闪烁模式的开始,并识别接着闪烁模式中的开始模式的识别模式。然后,标签识别部26通过解读(也称为解码)识别模式,取得标签14的识别信息45。另外,闪烁模式可以是结束模式跟在识别模式后的方式、添加了用于错误检测和校正的模式的方式、开始模式由预先确定的0,1的模式表示的方式等,闪烁模式的方式不受限制。
接着,对标签14的处理器34进行的光源30的控制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标签14的光源30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在图7的S100中,处理器34作为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发挥功能,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取得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受光强度。然后,在S102中,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取得在S100中取得的受光强度的平均作为平均受光强度。
接着,在S104中,处理器34作为发光强度控制部40发挥功能,根据在S102中取得的平均受光强度,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图8是示出在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时使用的平均受光强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该关系例如可以用运算式表示,或者也可以作为表存储在存储器36中。发光强度控制部40如图8所示,以平均受光强度越小(弱),光源30的发光强度越大(强)的方式,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换言之,发光强度控制部40以平均受光强度越大(强)则光源30的发光强度越小(弱)的方式,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
接着,在S106中,处理器34作为闪烁模式控制部38发挥功能,从存储器36读出识别信息45,控制光源30,使得光源30按照图6所示的闪烁模式闪烁。闪烁模式控制部38控制光源30,使得以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反复地发送闪烁模式。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10(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如图9所示,位于远离读取器12的位置的标签14c从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接收的光的强度变小,所以标签14c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被设定得较大。因此,即使是位于远离读取器12的位置的标签14c,在读取器12的照相机16的摄像图像中也会出现较大且亮度高的标签14c的光源的光,容易从摄像图像识别标签14c。
另外,位于距读取器12比较近的位置的标签14a、14b从读取器12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接收的光的强度变大,所以标签14a、14b的光源的发光强度被设定得比较小。因此,抑制了标签的光源的功耗,并且抑制了标签中包括的电池的能量的消耗。
另外,在位于距读取器12近的位置的标签14a增强发光强度而发光时,也会引起如下问题。在位于距读取器12近的位置的标签14a发出强光的情况下,有可能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标签14a的光被墙壁50等反射,入射到照相机16,难以从摄像图像中识别标签14a的光。例如,有可能如图9所示的误识别标签15那样,在摄像图像中,如在墙壁50的部分存在标签那样误识别标签的位置。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10,由于将位于距读取器12近的位置的标签14a的发光强度设定得较小,所以可以抑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接着,对具有多个读取器12的标签识别系统1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在存在多个读取器12a、12b、12c的情况下,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分别从读取器12a、12b、12c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接受光(红外线)。在图10中,作为一例,示出了距离用受光元件32从三个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接受光的方式。
图11是示出标签14的光源30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λ1和三个读取器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各自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λ2a、λ2b、λ2c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光源30和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各自发出的光的中心波长λ1,λ2a、λ2b、λ2c处于红外区域。因此,能够使各光不可见或几乎不可见,各光难以受到来自照明等的噪声。另外,光源30的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1、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红外线的中心波长λ2a、λ2b、λ2c分别被设定为与相邻的中心波长至少隔开规定的波长宽度。因此,能够抑制光源30的红外线、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红外线相互影响。此外,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中心波长由读取器的发光波长控制部28(参照图3)设定。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红外线的发光强度被设定为相同或大致相同。
如图10所示,关于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红外线的受光强度,离标签14最近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a的红外线最强,离标签14最远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c的红外线最弱,与标签14的距离比距离用发光元件18a远,比距离用发光元件18c近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b的红外线为中间强度。关于将标签14的光源30的发光强度以哪个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红外线的受光强度为基准进行设定,存在各种选择项。以下,关于标签14从多个读取器接受红外线时的标签14的光源30的发光强度的设定,示出两个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具有多个读取器的标签识别系统中的标签14的光源30的控制的流程图。首先,在图12的S200中,标签14的处理器34(参照图3)作为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发挥功能,取得在预先确定的时间内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从多个距离用发光元件接受的、中心波长不同的各红外线的受光强度。受光强度取得部42通过对距离用受光元件32接受的光进行波长分解,取得多个距离用发光元件18a、18b、18c的中心波长不同的各红外线的受光强度。然后,在S202中,受光强度取得部42取得在S200中取得的各受光强度的平均作为各平均受光强度。
接着,在S204中,处理器34作为发光强度控制部40发挥功能,根据在S202中取得的各平均受光强度中最强的平均受光强度来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即,基于从离标签14最近的读取器所接受的红外线的平均受光强度,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在图10中,根据从读取器12a所具有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a所接受的红外线的强度,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
接着,在S206中,处理器34作为闪烁模式控制部38发挥功能,从存储器36读出识别信息45,按照图6所示的闪烁模式控制光源30使其闪烁。
根据以上说明的标签14的光源30的控制,以离标签14最近的读取器12a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a为基准,将标签的发光强度设定得比较低,所以能够抑制标签14的光源30的功耗。这样,即使降低标签14的发光强度,由于标签14和读取器12a的照相机之间的距离近,所以能够从照相机的摄像图像识别标签14的光源30的光。可以将以上说明的控制称为节能模式。
图13是示出具有多个读取器的标签识别系统中的标签14的光源30的其他控制的流程图。图12的流程与图13的流程的不同点在于,代替图12的流程的S204中的“以最强的平均受光强度为基准设定发光强度”,而在图13的流程中,在S304中设为“以第二强的平均受光强度为基准设定发光强度”。即,基于从离标签14第二近的读取器(在图10中是读取器12b(距离用发光元件18b))所接受的红外线的平均受光强度,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根据该控制,在离标签14最近的读取器(在图10中为读取器12a)的照相机的摄像图像和第二近的读取器(在图10中为读取器12b)的照相机的摄像图像中,明确地呈现标签14的光源30的光。基于这2个摄像图像,能够高精度地确定标签的位置。可以将该控制称为高精度模式。
此外,在标签14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从多个读取器的距离用发光元件接受到红外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第n(n为3以上的整数)近的读取器(距离用发光元件)接受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平均受光强度),设定光源30的发光强度。在该情况下,在n个摄像图像中明确地呈现标签14的光源30的光,能够基于这些摄像图像更高精度地确定标签14的位置。
接着,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进行说明。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标签识别系统中,具备距离用发光元件的读取器发出红外线以被标签接收,但也可以代替红外线而发送作为电磁波的一种的规定频带的电波。而且,标签也可以接受来自读取器的电波,根据所接受的电波的强度使光源30的发光强度变化。图14是该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标签识别系统的框图。图14的框图与图3的框图的不同点在于,在图14中,图3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置换为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图3的发光波长控制部28置换为控制电波的发送的电波频率控制部29,图3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置换为距离用电波接收元件33,图3的受光强度取得部42被替换为接收强度取得部43。
图14的作为发送电磁波的元件的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除了代替红外线而处理电波以外,具有与图3的距离用发光元件18同样的功能,从读取器12的照相机16或照相机16的周边发出电波(电磁波的一种)。图14的电波频率控制部29除了代替红外线而处理电波以外,具有与图3的发光波长控制部28同样的功能,控制从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发出的电波的频率。图14的作为接收电磁波的元件的距离用电波接收元件33除了代替红外线而处理电波以外,具有与图3的距离用受光元件32同样的功能,接受来自读取器12的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的电波。图14的接收强度取得部43除了代替红外线而处理电波以外,具有与图3的受光强度取得部42相同的功能,取得距离用电波接收元件33接受到的来自读取器12(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的电波的接收强度。图14的发光强度控制部40根据接收强度取得部43取得的接收强度使光源30的发光强度变化。另外,读取器12的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发送的电波例如可以是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等电波。在以上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读取器(距离用发光元件)为了标签而发出红外线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标签14的光源30发出红外线,读取器12的电磁波发送元件(距离用发光元件18、距离用电波发送元件19)发出红外线或电波。但是,标签14的光源30也可以发出可见光(电磁波的一种)来代替红外线,同样,读取器12的电磁波发送元件也可以发出可见光来代替红外线或电波。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20(参照图3、图14)的标签识别部26从摄像图像中识别标签14,确定标签14的位置。但是,也可以是标签识别部26从摄像图像识别标签14但不确定标签14的位置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标签(发光装置)的识别”包括从摄像图像中识别标签,但也可以不包括确定标签的位置。“标签识别系统(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包括从摄像图像中识别标签(发光装置)但不确定标签(发光装置)的位置的系统。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是指广义的处理器,包括通用的处理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专用的处理器(例如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器的动作不仅由一个处理器来完成,也可以由位于物理上分离的位置的多个处理器协作地完成。此外,处理器的各动作的顺序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顺序,也可以适当变更。

Claims (7)

1.一种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包含:
发光装置,其具有根据自发光装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
摄像装置,其对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摄像;
识别装置,其根据在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图像中出现的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源的光,识别所述发光装置;以及
电磁波发送元件,其从所述摄像装置或该摄像装置的周边发出电磁波,
所述发光装置还具有电磁波接收元件,该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来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
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中,
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越大,所述发光装置使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中,
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是第一红外线,
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是中心波长与所述第一红外线不同的第二红外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中,
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光是红外线,
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所述电磁波是电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中,
在该发光装置识别系统中包含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多个组合,
多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发出的所述电磁波各自的中心波长不同,
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的多个所述电磁波中具有最大强度的所述电磁波,来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其中,
在该发光装置识别系统中包含所述摄像装置和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的多个组合,
多个所述电磁波发送元件发出的所述电磁波各自的中心波长不同,
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接受的多个所述电磁波中具有第二大强度的所述电磁波,来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7.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
根据自发光装置固有的识别信息进行闪烁的光源;以及
电磁波接收元件,其接受从对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或所述摄像装置的周边发出的电磁波,
所述发光装置根据所述电磁波接收元件所接受的所述电磁波的强度,改变所述光源的发光强度。
CN202010869700.XA 2020-02-19 2020-08-26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Pending CN113283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5809A JP7452072B2 (ja) 2020-02-19 2020-02-19 発光装置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20-025809 2020-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3254A true CN113283254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9700.XA Pending CN113283254A (zh) 2020-02-19 2020-08-26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3437B2 (zh)
JP (1) JP7452072B2 (zh)
CN (1) CN11328325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45380A1 (en) * 2021-02-04 2022-08-04 Skyway Technologies Corp. Light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7447B2 (ja) 2002-05-13 2008-10-15 国立大学法人 奈良先端科学技術大学院大学 対象物定位システム
JP2006323525A (ja) 2005-05-17 2006-11-30 Nec Corp 光タグ、読み取り装置、光タグ管理方法、光タグ管理システム、光タグ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245926B2 (ja) 2009-03-09 2013-07-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および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217093A (ja) 2009-03-18 2010-09-30 Kddi Corp 測位システム
JP5423504B2 (ja) 2010-03-17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タグ認識システム、タグ認識装置およびタグ認識方法
CN105637786B (zh) 2014-09-22 2018-01-19 宇宙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载体及数据载体系统
JP6324866B2 (ja) 2014-09-30 2018-05-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JP5928969B1 (ja) 2015-07-22 2016-06-01 ビーコア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発光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発光方法
CN109844600B (zh) * 2016-10-17 2022-04-1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TWI744589B (zh) * 2018-12-28 2021-11-0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視訊互動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55713A1 (en) 2021-08-19
US11663437B2 (en) 2023-05-30
JP2021131653A (ja) 2021-09-09
JP7452072B2 (ja)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6483B2 (en) Symbology reader with multi-core processor
US9047098B2 (en) Method of programming the default cable interface software in an indicia reading device
US87945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symbology reader with multi-core processor
WO2017177599A1 (zh) 无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377438B2 (en) Combined imaging coded data source data acquisition
JP2007310382A (ja) 光学パターンを投影する装置
US10943155B2 (en) System of recognizing identity of object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recognizing identity of object
US20130136317A1 (en) Vein image capture device
US118711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 imaging device
EP2956004A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imaging arthropods
CN113283254A (zh) 发光装置识别系统和发光装置
US20160179705A1 (en) Method of programming the default interface software in an indicia reading device
CN203038289U (zh) 条码识读解码模块和手持电子装置
EP4012602A1 (en) Aimer localization and triangulation in multi-sensor scanner
US10939037B2 (en) Capsule endoscope, receiving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of capsule endoscope,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5349135A (zh) 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TWI738318B (zh) 用於確定光通信裝置的成像區域的系統
US10475194B2 (en) Metho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object tracking
CN117634515A (zh) 利用单独照明模式序列的扫描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17634516A (zh) 用于基于目标距离的符号或帧速率改变的设备和方法
CN117634514A (zh) 使用距离传感器增量确定何时进入呈现模式的设备和方法
NL2019758B1 (nl) Diermanagementlabel ingericht om te worden gedragen door een dier
CN114051767A (zh) 具有rfid天线的灯具和照明线槽系统
JP2024521181A (ja) 反射光遮断を利用した物体認識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1227824A (ja) シンボルコード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