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0420B -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0420B
CN113280420B CN202110822820.9A CN202110822820A CN113280420B CN 113280420 B CN113280420 B CN 113280420B CN 202110822820 A CN202110822820 A CN 202110822820A CN 113280420 B CN113280420 B CN 113280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water
tank
water
heating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28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0420A (zh
Inventor
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uchuang Smart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u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u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u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28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0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0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包括有底部板、中转罐、回水管、加热罐、热水储存罐等;底部板顶面左侧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中转罐,底部板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加热罐,加热罐用于储存热水;底部板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储存热水的热水储存罐,热水储存罐位于加热罐的右侧。本发明通过热交换处理的水进入中转罐内,第一电磁阀将第一输送管打开,中转罐内的水进入加热罐内,加热丝对加热罐内有余热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能够被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降低热能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意义。

Description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老百姓对目前建筑供热需求日益增长,建筑能耗较大,给能源保障带来极大压力,如果继续延用过去能源消费模式,能源消耗将日渐不堪重负,大力推进火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具有重大的节能减排意义。
现有的供冷供热系统,通常是利用河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将其输送到能源站进行热能转换后,向用户提供绿色、稳定的冷热源,但循环水余热的热能容易损失,影响火电厂效率,且直接对常温的水进行加热,热能消耗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减小,节能减排意义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热交换处理的水进行加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可以减小热能的消耗、能够对热水进行保温的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循环水余热的热能容易损失、影响火电厂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包括有底部板、中转罐、回水管、加热罐、热水储存罐、数据存储控制单元、加热单元、热水储存单元、用于储存冷水的冷水储存单元和用于保持温度恒定的恒温单元;底部板顶面左侧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中转罐,中转罐用于储存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中转罐上方连通有回水管,回水管用于输送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底部板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加热罐,加热罐位于中转罐的右侧,加热罐用于储存热水;底部板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储存热水的热水储存罐,热水储存罐位于加热罐的右侧;底部板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数据存储控制单元;加热罐上设置有加热单元,加热单元用于对余热水进行加热;热水储存罐上设置有热水储存单元,热水储存单元用于对热水进行加热,起保温作用;底部板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冷水储存单元,冷水储存单元位于热水储存罐的后侧;冷水储存单元上设置有恒温单元,恒温单元用于保持冷水或热水的温度恒定;所述加热单元、热水储存罐、恒温单元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加热单元包括有供电盘、加热丝、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输送管和第一电磁阀,加热罐内顶部设置有供电盘,供电盘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丝,加热罐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同样固定安装于加热罐内底部,加热罐下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左端与中转罐下方连通,第一输送管中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供电盘、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电磁阀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热水储存单元包括有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抽水泵、第二输送管和第三输送管,热水储存罐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同样固定安装于热水储存罐内底部,热水储存罐顶部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连通有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左端与加热罐下方连通,热水储存罐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抽水泵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冷水储存单元包括有冷水存储罐、第四输送管、第二电磁阀、出液管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底部板顶面右上位置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冷水存储罐,冷水存储罐上方连接有第四输送管,第四输送管中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冷水存储罐下方连接有出液管,冷水存储罐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水位传感器,第二电磁阀与第三水位传感器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恒温单元包括有半导体制冷片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冷水存储罐上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贯穿冷水存储罐前侧中部,半导体制冷片另一侧贯穿热水储存罐后侧中部,冷水存储罐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出液调节单元,底部板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液调节单元,出液调节单元包括有导液框、活动导液块、排液管、第一拉伸弹簧和电磁铁,底部板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液框,导液框与第三输送管右端连通,导液框同样与出液管右端连通,导液框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导液块,活动导液块上连接有排液管,活动导液块与导液框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导液框上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有浮动调节部件,加热罐顶部滑动式连接有浮动调节部件,浮动调节部件包括有半环形浮板和L型推动杆,加热罐顶部滑动式连接有L型推动杆,L型推动杆底端固接有半环形浮板,半环形浮板位于加热罐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限位部件,加热罐上方设置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包括有支撑块、导向杆、活动顶板、第二拉伸弹簧、导向框、限位条和限位弹簧,加热罐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支撑块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顶板,活动顶板与L型推动杆相互接触,活动顶板与导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导向杆顶面固接有导向框,导向框上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有限位条,限位条与活动顶板相互接触,限位条与导向框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阻隔部件,阻隔部件设于中转罐下方,阻隔部件包括有循环管、导向块、支板、活动下压板、第一压缩弹簧、斜面板、L型导杆、条形板、第二压缩弹簧和阻隔板,中转罐下方连通有循环管,循环管中部设置有导向块,中转罐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板,支板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下压板,活动下压板与支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活动下压板左端固接有斜面板,底部板顶面左前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导杆,L型导杆上滑动式连接有条形板,条形板与斜面板相互接触,L型导杆与条形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条形板后侧右部固接有阻隔板,阻隔板与导向块滑动式连接。
进一步的,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
S1:数据参数设定,操作数据存储控制单元设置工作参数数据,数据存储控制单元再将工作参数数据通过电路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
S2:余热水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罐内的热水温度,将加热罐内的热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供电盘,供电盘对加热丝通电,加热罐内的热水温度低于80℃时,加热丝对加热罐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罐内的热水温度高于80℃时,加热丝继续工作10分钟后停止运作,使加热罐内的热水温度保持80℃以上;
S3:输送热水:第二水位传感器实时检测热水储存罐内的水位,第二水位传感器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抽水泵,热水储存罐内的水位下降至最低点时,抽水泵将加热罐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储存罐内,热水储存罐内的水位上涨至最高点时,抽水泵不再抽取热水;
S4:输送余热水:第一水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罐内的水位,第一水位传感器将加热罐内的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输送管开关,将余热水输送至加热罐内;
S5:输送冷水:第三水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冷水存储罐内的水位,第三水位传感器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控制第四输送管开关,将冷水输送至冷水存储罐内;
S6:热水保温: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温度,将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热水温度低于80℃时,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对热水储存罐内的水加热,热水温度低于80℃时半导体制冷片停止运作,使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一直处于80℃以上,对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进行保温;
S7:冷水制冷:第三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冷水存储罐内的水温度,再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控制单元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水温高于10℃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对冷水存储罐内的水进行降温,水温低于10℃时半导体制冷片停止运行,使冷水存储罐内的水温度处于10℃以下;
S9:使用热水,使用者手动控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将活动导液块吸附,使活动导液块与第三输送管接通,活动导液块将出液管内的水流挡住,第三输送管内的热水通过活动导液块及排液管流出,代替人工手动调节两阀门;
S10:余热水循环流动,加热罐内的水位升高,阻隔板将导向块打开,中转罐内的水流会通过循环管流出,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再进入中转罐内,使中转罐内经过热处理的水能够循环流动,使得中转罐内的水始终保持余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热交换处理的水进入中转罐内,第一电磁阀将第一输送管打开,中转罐内的水进入加热罐内,加热丝对加热罐内有余热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能够被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降低热能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意义。
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热水储存罐内的水温度,将热水储存罐内的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运行,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制热端使得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一直处于80℃以上,实现对热水储存罐内的热水进行保温的目的。
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冷水存储罐内储存的水温度,将冷水存储罐内储存的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来控制半导体制冷片运行,通过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端使冷水存储罐内储存的水温度处于10℃以下。
通过阻隔板将导向块打开,使得中转罐内的水流会通过循环管流出,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再进入中转罐内,使中转罐内经过热处理的水能够循环流动,使得中转罐内的水始终保持余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热单元和热水储存单元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冷水储存单元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冷水储存单元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出液调节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出液调节单元的部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浮动调节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阻隔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限位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部板,2、中转罐,201、回水管,3、加热罐,4、热水储存罐,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6、加热单元,61、供电盘,62、加热丝,63、第一水位传感器,64、第一温度传感器,65、第一输送管,66、第一电磁阀,7、热水储存单元,71、第二水位传感器,72、第二温度传感器,73、抽水泵,74、第二输送管,75、第三输送管,8、冷水储存单元,81、冷水存储罐,82、第四输送管,83、第二电磁阀,84、出液管,85、第三水位传感器,80、恒温单元,801、半导体制冷片,802、第三温度传感器,9、出液调节单元,91、导液框,92、活动导液块,93、排液管,94、第一拉伸弹簧,95、电磁铁,10、浮动调节部件,101、半环形浮板,102、L型推动杆,11、限位部件,111、支撑块,112、导向杆,113、活动顶板,114、第二拉伸弹簧,115、导向框,116、限位条,117、限位弹簧,12、阻隔部件,121、循环管,122、导向块,123、支板,124、活动下压板,125、第一压缩弹簧,126、斜面板,127、L型导杆,128、条形板,129、第二压缩弹簧,1210、阻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包括有底部板1、中转罐2、回水管201、加热罐3、热水储存罐4、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加热单元6、热水储存单元7、冷水储存单元8和恒温单元80,底部板1顶面靠左位置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中转罐2,中转罐2上方连通有回水管201,中转罐2右侧的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储存余热水的加热罐3,加热罐3右侧的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储存热水的热水储存罐4,底部板1顶面固定安装有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位于加热罐3和热水储存罐4的后侧,加热罐3上设置有加热单元6,热水储存罐4上设置有热水储存单元7,热水储存罐4后侧的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冷水储存单元8,冷水储存单元8上设置有恒温单元80,加热单元6、热水储存单元7、冷水储存单元8和恒温单元80均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之间均通过电路连接。
如图5所示,加热单元6包括有供电盘61、加热丝62、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温度传感器64、第一输送管65和第一电磁阀66,加热罐3内顶部设置有供电盘61,供电盘61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丝62,加热丝62用于对加热罐3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罐3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水位传感器63用于检测加热罐3内的水位,第一温度传感器64同样固定安装于加热罐3内底部,第一温度传感器64用于检测加热罐3内的水温度,加热罐3下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65,第一输送管65左端与中转罐2下方连通,第一输送管65中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6,第一电磁阀66用于将第一输送管65打开,供电盘61、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温度传感器64与第一电磁阀66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如图5所示,热水储存单元7包括有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抽水泵73、第二输送管74和第三输送管75,热水储存罐4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水位传感器71用于检测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第二温度传感器72同样固定安装于热水储存罐4内底部,第二温度传感器72用于检测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温度,热水储存罐4顶部设置有抽水泵73,抽水泵73用于将加热罐3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储存罐4内,抽水泵73连通有第二输送管74,第二输送管74用于输送热水,第二输送管74左端与加热罐3下方连通,热水储存罐4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75,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与抽水泵73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冷水储存单元8包括有冷水存储罐81、第四输送管82、第二电磁阀83、出液管84和第三水位传感器85,热水储存罐4后侧的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存储冷水的冷水存储罐81,冷水存储罐81上方连接有第四输送管82,第四输送管82中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83,冷水存储罐81下方连接有出液管84,冷水存储罐8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水位传感器85,第三水位传感器85用于检测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第二电磁阀83和第三水位传感器85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恒温单元80包括有半导体制冷片80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802,冷水存储罐81上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801,半导体制冷片801制冷端用于对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进行降温,半导体制冷片801制热端用于对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进行加热,半导体制冷片801贯穿冷水存储罐81前侧中部,半导体制冷片801另一侧贯穿热水储存罐4后侧中部,冷水存储罐81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802,第三温度传感器802用于检测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802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如图5和图7所示,使用时将回水管201与热交换处理装置联接,工作人员操作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设置该设备的工作参数数据,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再将该设备的工作参数数据通过电路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64、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第三水位传感器85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802。通过热交换处理装置用于散热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通过回水管201进入中转罐2内,此时第一电磁阀66将第一输送管65关闭,中转罐2中的水不会流至加热罐3中,热水储存罐4内储存有热水。
如图5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64用于检测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当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低于80℃,第一温度传感器64检测到加热罐3内的水温度低于80℃,第一温度传感器64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供电盘61,供电盘61对加热丝62供电,加热丝62对加热罐3内的水进行加热。当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超过80℃后,第一温度传感器64检测到加热罐3内的水温度高于80℃,第一温度传感器64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供电盘61,供电盘61继续对加热丝62供电10分钟,加热丝62继续对加热罐3内的水加热10分钟,10分钟后,加热丝62停止对加热罐3内的水加热,使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保持80℃以上。
如图5所示,第三输送管75与外界设备的供给管道相连,当外界设备需要使用热水时,使用者打开供给管道上的阀门,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通过第三输送管75输送至供给管道中,供给管道将热水输送给外界设备使用,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下降,当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时,第二水位传感器71检测到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第二水位传感器71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抽水泵73,抽水泵73通过第二输送管74将加热罐3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储存罐4内,使得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上涨,第二水位传感器71检测到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上涨,第二水位传感器71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抽水泵73,当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上涨至最高点时,抽水泵73不再抽取热水。加热罐3内的热水被抽走后,加热罐3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第一水位传感器63检测到加热罐3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第一水位传感器63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一电磁阀66,第一电磁阀66将第一输送管65打开,使得中转罐2内的水进入加热罐3内,随之加热罐3内的水位上涨,第一水位传感器63检测到加热罐3内的水位上涨到最高点时,第一水位传感器63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一电磁阀66,第一电磁阀66将第一输送管65关闭。随后第一温度传感器64检测到加热罐3内的水温度低于80℃,重复上述操作,加热丝62对加热罐3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能够被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当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温度低于80℃时,第二温度传感器72检测到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温度低于80℃,第二温度传感器72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半导体制冷片801制热端对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进行加热。当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温度超过80℃后,第二温度传感器72检测到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温度高于80℃,第二温度传感器72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半导体制冷片801停止运行,使得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一直处于80℃以上,实现对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进行保温的目的。
如图6和图7所示,第四输送管82连接外界输水管道,冷水存储罐81内储存有冷水,出液管84同样与外界设备的供给管道相连,对外界设备供给冷水,当需要使用冷水时,使用者打开供给管道上的阀门,冷水存储罐81内的冷水通过出液管84输送至供给管道中,供给管道将冷水输送给外界设备使用。随后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下降,当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时,第三水位传感器85检测到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第三水位传感器85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二电磁阀83,第二电磁阀83将第四输送管82打开,外界输水管道通过第四输送管82对冷水存储罐81供水,随后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上升,第三水位传感器85检测到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上升,第三水位传感器85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二电磁阀83,冷水存储罐81内水位上涨至最高点时,第二电磁阀83将第四输送管82关闭。
当冷水存储罐81内储存的水温度超过10℃时,第三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超过10℃,第三温度传感器802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使半导体制冷片801制冷端对冷水存储罐81内的进行降温。当冷水存储罐81内储存的水温度低于10℃时,第三温度传感器802检测到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低于10℃,第三温度传感器802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半导体制冷片801停止运行,使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处于10℃以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出液调节单元9,出液调节单元9用于控制冷水及热水的排出,底部板1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液调节单元9,出液调节单元9包括有导液框91、活动导液块92、排液管93、第一拉伸弹簧94和电磁铁95,底部板1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液框91,导液框91与第三输送管75右端连通,导液框91同样与出液管84右端连通,导液框91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导液块92,活动导液块92用于将第三输送管75或出液管84内的水流挡住,活动导液块92上连接有排液管93,活动导液块92与导液框91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94,导液框91上设置有电磁铁95,电磁铁95用于将活动导液块92吸附,电磁铁95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热水时,使用者通过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控制电磁铁95通电,电磁铁95通电产生磁力,电磁铁95将活动导液块92吸附,使活动导液块92朝靠近电磁铁95方向运动,使活动导液块92与第三输送管75接通,活动导液块92将出液管84内的水流挡住,第三输送管75内的热水能够通过活动导液块92及排液管93流出,代替人工手动调节两阀门,操作更简便。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热水时,使用者通过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控制电磁铁95断电,电磁铁95失去磁力不再将活动导液块92管吸附,被拉伸的第一拉伸弹簧94复位带动活动导液块92朝远离电磁铁95方向运动复位,活动导液块92与出液管84接通。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3和10所示,还包括有浮动调节部件10,加热罐3顶部滑动式连接有浮动调节部件10,浮动调节部件10包括有半环形浮板101和L型推动杆102,加热罐3顶部滑动式连接有L型推动杆102,L型推动杆102底端固接有半环形浮板101,半环形浮板101位于加热罐3内。
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还包括有限位部件11,加热罐3上方设置有限位部件11,限位部件11包括有支撑块111、导向杆112、活动顶板113、第二拉伸弹簧114、导向框115、限位条116和限位弹簧117,加热罐3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11,支撑块111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112,导向杆112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顶板113,活动顶板113与L型推动杆102相互接触,L型推动杆102用于推动活动顶板113朝远离加热罐3方向运动,活动顶板113与导向杆112之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114,导向杆112顶面固接有导向框115,导向框115上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有限位条116,限位条116与活动顶板113相互接触,活动顶板113用于推动限位条116向上运动,限位条116与导向框115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117。
如图1、图5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阻隔部件12,阻隔部件12设于中转罐2下方,阻隔部件12用于将中转罐2内的水流挡住,阻隔部件12包括有循环管121、导向块122、支板123、活动下压板124、第一压缩弹簧125、斜面板126、L型导杆127、条形板128、第二压缩弹簧129和阻隔板1210,中转罐2下方连通有循环管121,循环管121中部设置有导向块122,中转罐2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板123,支板123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下压板124,活动下压板124与支板123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25,活动下压板124左端固接有斜面板126,底部板1顶面左前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导杆127,L型导杆127上滑动式连接有条形板128,限位条116用于将条形板128挡住,条形板128与斜面板126相互接触,斜面板126用于推动条形板128朝靠近循环管121方向运动,L型导杆127与条形板128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29,条形板128后侧右部固接有阻隔板1210,阻隔板1210用于将导向块122挡住,阻隔板1210与导向块122滑动式连接。
如图1、图5、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循环管121同样与热交换处理装置连接,中转罐2内的水流会通过循环管121流出,使中转罐2内经过热处理的水能够循环流动,使得中转罐2内的水始终保持余热。当加热罐3内的水位下降时,半环形浮板101及L型推动杆102会向下运动,L型推动杆102与活动顶板113分离,被拉伸的第二拉伸弹簧114复位带动活动顶板113朝靠近加热罐3方向运动,活动顶板113与限位条116分离,被压缩的限位弹簧117复位带动限位条116向下运动。当L型推动杆102与活动下压板124接触时,L型推动杆102会推动活动下压板124及斜面板126朝远离热水储存罐4方向运动,斜面板126会推动条形板128及阻隔板1210朝靠近循环管121方向运动,阻隔板1210将导向块122挡住。同时条形板128会推动限位条116向上运动,随后被压缩的限位弹簧117复位带动限位条116向下运动复位,限位条116将条形板128挡住,使阻隔板1210保持将导向块122挡住状态,避免中转罐2内的水流通过循环管121流出。
中转罐2内的水进入加热罐3内时,加热罐3内的水位上升,加热罐3内的水产生浮力推动半环形浮板101及L型推动杆102向上运动,L型推动杆102与活动下压板124分离,被压缩的第一压缩弹簧125复位带动活动下压板124及斜面板126朝靠近热水储存罐4方向运动,斜面板126与条形板128分离。当加热罐3内的水位上升至最高时,L型推动杆102会推动活动顶板113朝远离加热罐3方向运动,活动顶板113推动限位条116向上运动,限位条116不再将条形板128挡住,被压缩的第二压缩弹簧129复位带动条形板128及阻隔板1210朝远离循环管121方向运动,阻隔板1210不再将导向块122挡住。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4)

1.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有底部板(1)、中转罐(2)、回水管(201)、加热罐(3)、热水储存罐(4)、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加热单元(6)、热水储存单元(7)、用于储存冷水的冷水储存单元(8)和用于保持温度恒定的恒温单元(80);
底部板(1)顶面左侧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中转罐(2),中转罐(2)用于储存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
中转罐(2)上方连通有回水管(201),回水管(201)用于输送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
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加热罐(3),加热罐(3)位于中转罐(2)的右侧,加热罐(3)用于储存热水;
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用于储存热水的热水储存罐(4),热水储存罐(4)位于加热罐(3)的右侧;
底部板(1)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
加热罐(3)上设置有加热单元(6),加热单元(6)用于对余热水进行加热;
热水储存罐(4)上设置有热水储存单元(7),热水储存单元(7)用于对热水进行加热,起保温作用;
底部板(1)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冷水储存单元(8),冷水储存单元(8)位于热水储存罐(4)的后侧;冷水储存单元(8)上设置有恒温单元(80),恒温单元(80)用于保持冷水或热水的温度恒定;
所述加热单元(6)、热水储存罐(4)、恒温单元(80)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加热单元(6)包括有供电盘(61)、加热丝(62)、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温度传感器(64)、第一输送管(65)和第一电磁阀(66),加热罐(3)内顶部设置有供电盘(61),供电盘(61)底面固定连接有加热丝(62),加热罐(3)内底部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温度传感器(64)同样固定安装于加热罐(3)内底部,加热罐(3)下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65),第一输送管(65)左端与中转罐(2)下方连通,第一输送管(65)中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6),供电盘(61)、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一温度传感器(64)与第一电磁阀(66)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热水储存单元(7)包括有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抽水泵(73)、第二输送管(74)和第三输送管(75),热水储存罐(4)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固定安装于热水储存罐(4)内底部,热水储存罐(4)顶部设置有抽水泵(73),抽水泵(73)连通有第二输送管(74),第二输送管(74)左端与加热罐(3)下方连通,热水储存罐(4)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75),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与抽水泵(73)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冷水储存单元(8)包括有冷水存储罐(81)、第四输送管(82)、第二电磁阀(83)、出液管(84)和第三水位传感器(85),底部板(1)顶面右上位置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冷水存储罐(81),冷水存储罐(81)上方连接有第四输送管(82),第四输送管(82)中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83),冷水存储罐(81)下方连接有出液管(84),冷水存储罐(8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水位传感器(85),第二电磁阀(83)与第三水位传感器(85)均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恒温单元(80)包括有半导体制冷片(801)和第三温度传感器(802),冷水存储罐(81)上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801),半导体制冷片(801)贯穿冷水存储罐(81)前侧中部,半导体制冷片(801)另一侧贯穿热水储存罐(4)后侧中部,冷水存储罐(81)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802),第三温度传感器(802)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底部板(1)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出液调节单元(9),出液调节单元(9)包括有导液框(91)、活动导液块(92)、排液管(93)、第一拉伸弹簧(94)和电磁铁(95),底部板(1)顶面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液框(91),导液框(91)与第三输送管(75)右端连通,导液框(91)同样与出液管(84)右端连通,导液框(91)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导液块(92),活动导液块(92)上连接有排液管(93),活动导液块(92)与导液框(91)之间连接有第一拉伸弹簧(94),导液框(91)上设置有电磁铁(95),电磁铁(95)通过电路与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连接;
加热罐(3)顶部滑动式连接有浮动调节部件(10),浮动调节部件(10)包括有半环形浮板(101)和L型推动杆(102),加热罐(3)顶部滑动式连接有L型推动杆(102),L型推动杆(102)底端固接有半环形浮板(101),半环形浮板(101)位于加热罐(3)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限位部件(11),加热罐(3)上方设置有限位部件(11),限位部件(11)包括有支撑块(111)、导向杆(112)、活动顶板(113)、第二拉伸弹簧(114)、导向框(115)、限位条(116)和限位弹簧(117),加热罐(3)上方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11),支撑块(111)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112),导向杆(112)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顶板(113),活动顶板(113)与L型推动杆(102)相互接触,活动顶板(113)与导向杆(112)之间连接有第二拉伸弹簧(114),导向杆(112)顶面固接有导向框(115),导向框(115)上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有限位条(116),限位条(116)与活动顶板(113)相互接触,限位条(116)与导向框(115)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117)。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阻隔部件(12),阻隔部件(12)设于中转罐(2)下方,阻隔部件(12)包括有循环管(121)、导向块(122)、支板(123)、活动下压板(124)、第一压缩弹簧(125)、斜面板(126)、L型导杆(127)、条形板(128)、第二压缩弹簧(129)和阻隔板(1210),中转罐(2)下方连通有循环管(121),循环管(121)中部设置有导向块(122),中转罐(2)下方固定安装有支板(123),支板(123)上滑动式连接有活动下压板(124),活动下压板(124)与支板(123)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25),活动下压板(124)左端固接有斜面板(126),底部板(1)顶面左前位置固定连接有L型导杆(127),L型导杆(127)上滑动式连接有条形板(128),条形板(128)与斜面板(126)相互接触,L型导杆(127)与条形板(128)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29),条形板(128)后侧右部固接有阻隔板(1210),阻隔板(1210)与导向块(122)滑动式连接。
4.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有以下工作步骤: S1:数据参数设定,操作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设置设备的工作参数数据,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再将该设备的工作参数数据通过电路传递给第一温度传感器(64)、第一水位传感器(63)、第二水位传感器(71)、第二温度传感器(72)、第三水位传感器(85)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802); S2:余热水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64)实时检测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将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供电盘(61),供电盘(61)对加热丝(62)通电,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低于80℃时,加热丝(62)对加热罐(3)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高于80℃时,加热丝(62)继续工作10分钟后停止运作,使加热罐(3)内的热水温度保持80℃以上; S3:输送热水:第二水位传感器(71)实时检测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第二水位传感器(71)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抽水泵(73),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下降至最低点时,抽水泵(73)将加热罐(3)内的热水抽取至热水储存罐(4)内,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位上涨至最高点时,抽水泵(73)不再抽取热水; S4:输送余热水:第一水位传感器(63)实时检测加热罐(3)内的水位,第一水位传感器(63)将加热罐(3)内的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电磁阀(66),第一电磁阀(66)控制第一输送管(65)开关,将余热水输送至加热罐(3)内; S5:输送冷水:第三水位传感器(85)实时检测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位,第三水位传感器(85)将水位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递至第二电磁阀(83),第二电磁阀(83)控制第四输送管(82)开关,将冷水输送至冷水存储罐(81)内;S6:热水保温:第二温度传感器(72)实时检测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温度,将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热水温度低于80℃时,半导体制冷片(801)制热端对热水储存罐(4)内的水加热,热水温度低于80℃时半导体制冷片(801)停止运作,使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一直处于80℃以上,对热水储存罐(4)内的热水进行保温; S7:冷水制冷:第三温度传感器(802)实时检测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再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数据存储控制单元(5)通过电路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半导体制冷片(801),水温高于10℃时,半导体制冷片(801)制冷端对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进行降温,水温低于10℃时半导体制冷片(801)停止运行,使冷水存储罐(81)内的水温度处于10℃以下; S9:使用热水,使用者手动控制电磁铁(95)通电,电磁铁(95)将活动导液块(92)吸附,使活动导液块(92)与第三输送管(75)接通,活动导液块(92)将出液管(84)内的水流挡住,第三输送管(75)内的热水能够通过活动导液块(92)及排液管(93)流出,代替人工手动调节两阀门; S10:余热水循环流动,加热罐(3)内的水位升高,阻隔板(1210)将导向块(122)打开,中转罐(2)内的水流会通过循环管(121)流出,经过热交换处理的水再进入中转罐(2)内,使中转罐(2)内经过热处理的水能够循环流动,使得中转罐(2)内的水始终保持余热。
CN202110822820.9A 2021-07-21 2021-07-21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280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820.9A CN1132804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820.9A CN1132804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420A CN113280420A (zh) 2021-08-20
CN113280420B true CN113280420B (zh) 2021-10-08

Family

ID=7728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2820.9A Active CN113280420B (zh) 2021-07-21 2021-07-21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0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6507B (zh) * 2021-10-08 2022-11-25 胡泽锋 太阳能跨季节储能零碳农业大棚
CN114636185A (zh) * 2022-02-22 2022-06-17 南京港华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集中供暖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84131A (en) * 1936-12-24 1938-05-02 Robert Tweedy Smith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hot and cold water, chiefly designed for hotel and other domestic purposes
CN2218505Y (zh) * 1994-11-13 1996-01-31 张少波 节能型多用电热饮水机
CN102342753A (zh) * 2010-08-02 2012-02-08 海尔集团公司 饮用水装置以及饮用水调温方法
CN103453604B (zh) * 2013-08-23 2016-02-24 清华大学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
CN103919464B (zh) * 2014-04-18 2017-05-31 甘瑞群 冷温热纯开水变频饮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420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0420B (zh) 基于3d/bim基础的高效节能供冷热能站设计系统及方法
CN104048376B (zh) 帕尔贴效应环保空调
CN101672426B (zh) 流体供应系统或设备中存留流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070295018A1 (en) Controlled flow heat extraction and recovery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CN111536573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65783A (zh) 一种结合水蓄冷与自然冷源的节能型高精度酒窖空调系统
CN104776528A (zh) 一种间歇性分散式一体化半导体高效空调末端
CN110736128A (zh) 一种新型地源热泵耦合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210568766U (zh) 一种电磁能辅助热泵供暖装置
CN204388264U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循环节能系统
CN209279294U (zh) 用于变频空调的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1329119A (zh) 一种即冷式饮水机的制冷装置
KR101203033B1 (ko) 태양열 온수시스템
CN216307941U (zh) 一种用来提高热泵采暖使用侧房间制热效果的加热组件装置
CN201348372Y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烧热水装置
CN108731240A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回收节能型空调新风装置
CN210602426U (zh) 一种综合冷凝压力调节装置
CN114135922A (zh) 一种热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6048070U (zh) 一种一体柜空调、机柜
CN209151461U (zh) 电器盒散热系统、空调及热水器
CN204128269U (zh) 一种为热水器供热的冰箱
CN209524577U (zh) 一种电控箱及空调机组
CN102252465A (zh) 一种连体冷凝器及具有热水功能的冰箱
CN210772873U (zh) 一种制冷系统的热量回收装置
CN219656234U (zh) 一种主动式新风空调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89-1 Mingji Road,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8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uchuang Smart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9-1 Mingji Road,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u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