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393A -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393A
CN113276393A CN202110541143.3A CN202110541143A CN113276393A CN 113276393 A CN113276393 A CN 113276393A CN 202110541143 A CN202110541143 A CN 202110541143A CN 113276393 A CN113276393 A CN 113276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plate
cylinder
press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1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火
王磊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41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6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3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02Bending or folding
    • B29C53/04Bending or folding of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3/00Shaping by bending, folding, twisting, straightening or flatten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3/8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25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供料模块、搬移机械手、折弯模块和出料模块;折弯模块与供料模块之间以及折弯模块与出料模块之间通过搬移机械手衔接;折弯模块设有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第一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的折弯;第二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和左侧连接处的折弯;第三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左侧后部的折弯;折弯模块包括转盘、夹具和固定盘;转盘转动设置,转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夹具。本专利的在转盘上设置了三个折弯区,共十处折弯工位,依次对电路板进行折弯,使得电路板定位在夹具上后,无需再次调整电路板位置,各个折弯装置也能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柔性电路板(简称FPC)的折弯大部分都是采用上下刀合模折弯。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757777A,公开日:20200207)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的自动折弯机,包括工作台、上刀按压机构和旋转折弯机构,上刀按压机构包括上刀和第一气缸,上刀与第一气缸驱动连接;旋转折弯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传动组件和旋转折弯刀,旋转折弯刀位于工作台的外侧,第二气缸通过传动组件与旋转折弯刀驱动连接;工作时,将待折弯柔性电路板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气缸带动上刀下压且压住待折弯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旋转折弯刀托住待折弯柔性电路板的未被上刀压住的另一部分,第二气缸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旋转折弯刀旋转,以推动待折弯柔性电路板旋转折弯,折弯过程不挤压柔性电路板,可以有效的解决柔性电路板内壁褶皱和表面易划伤以及大大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内部芯线被折断的风险。
但上述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设备在进行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时,只能对折弯数量较少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且此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折弯的先后顺序。当一块柔性电路板有多处需要折弯时,必须考虑折弯的先后顺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当一块柔性电路板有多处需要折弯时,由于需要预留较多的空间给折弯机构,导致传统的夹具无法在折弯时固定柔性电路板,影响折弯质量。
3.传统的折弯机构在进行180度的折弯时,常常出现过度折弯,将折弯后形成的上下两片电路板压在一起,导致电路板上的芯线粘连。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在转盘上设置了三个折弯区,共十处折弯工位,依次对电路板进行折弯,使得电路板定位在夹具上后,无需再次调整电路板位置,各个折弯装置也能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折弯时,将第六折弯、第七折弯和第十折弯这样的凸起式折弯,放在同一折弯区的最后进行,可以保证其他的折弯装置的折弯平面在同一高度,便于折弯轨迹的程序设计。
为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设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供料模块、搬移机械手、折弯模块和出料模块;供料模块和出料模块并列设置,折弯模块位于供料模块的一侧,折弯模块与供料模块之间以及折弯模块与出料模块之间通过搬移机械手衔接;折弯模块设有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第一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的折弯;第二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和左侧连接处的折弯;第三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左侧后部的折弯;折弯模块包括转盘、夹具和固定盘;转盘转动设置,转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夹具;固定盘位于转盘的上方,固定盘固定设置;转盘的圆周上设置有夹具开合装置、第一折弯装置、第二折弯装置、第三折弯装置、第四折弯装置、第五折弯装置、第六折弯装置、第七折弯装置、第八折弯装置、第九折弯装置和第十折弯装置;供料区为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区依次包括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和第五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区依次包括第六折弯工位和第七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区依次包括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夹具开合装置、第一折弯装置、第二折弯装置、第三折弯装置、第四折弯装置、第五折弯装置、第六折弯装置、第七折弯装置、第八折弯装置、第九折弯装置和第十折弯装置的位置分别与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第六折弯工位、第七折弯工位、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匹配;搬移机械手与夹具开合装置衔接;
该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S1:搬移机械手(2)抓取供料模块(1)中的柔性电路板并将气放到折弯模块(3)中的夹具(302)上;
S2:夹具开合装置(304)将夹具(302)关闭,把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夹具(302)上;
S3:转盘(301)旋转,将夹具(302)依次输送到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中加工;
S4:夹具开合装置(304)将打开;
S5:搬移机械手(2)抓取加工完成的柔性电路板并将其搬移到出料模块(4)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的排列方式沿转盘圆周方向依次为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或供料区、第三折弯区、第一折弯区和第二折弯区。
作为优选,夹具上同时并排固定两个柔性电路板;第一折弯装置、第二折弯装置、第三折弯装置、第四折弯装置、第五折弯装置、第六折弯装置、第七折弯装置、第八折弯装置、第九折弯装置和第十折弯装置均有两个且相同的装置对应同一个工位,每个上述的装置分别对应夹具中的一个柔性电路板。
作为优选,夹具包括夹具底板、定位柱、第一定位滑块、第二定位滑块和翻转夹板;夹具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并排设置在夹具底板的前侧;第四支撑部设置在夹具底板的左侧;第一支撑部的右侧设有第一镂空;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第二镂空;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设有第三镂空;第三支撑部的左侧与第四支撑部的前侧形成第一内凹部;第四支撑部的后侧设有第二内凹部。
作为优选,第四支撑部的右侧设置第四镂空;第四支撑部上设置定位柱;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上至少有两处设置定位柱;第一定位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三镂空内,第一定位滑块的上端设置定位柱;第一定位滑块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定位滑块滑动设置在第四镂空内;第二定位滑块的上端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第二定位滑块的下端向下延伸;翻转夹板转动设置在夹具底板的后侧;翻转夹板的左侧设置压板,压板位置与第四支撑部对应;翻转夹板的后侧设置推拉部。
作为优选,夹具开合装置包括夹具开合气缸、夹具开合推板、电路板定位气缸、安装板、第一定位推杆和第二定位推杆;夹具开合气缸水平设置在固定盘上,夹具开合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夹具开合推板,夹具开合推板的两端下部设置向下延伸的推臂,推臂与推拉部匹配;推臂推动推拉部,实现翻转夹板的翻转;电路板定位气缸竖向设置,电路板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安装板,安装板上竖向固定安装第一定位推杆和第二定位推杆,第一定位推杆与第一定位滑块对应,第一定位推杆推动第一定位滑块向前移动;第二定位推杆与第二定位滑块对应,第二定位推杆驱动第二定位滑块向左移动。
作为优选,第一折弯装置包括第一折弯压紧气缸、第一压紧板、第一折弯翻转气缸、第一折弯翻转板、第一折弯定型气缸和第一折弯定型压板;第一折弯压紧气缸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压紧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压紧板;第一压紧板的下部为杆状,第一压紧板的底面为水平面,第一压紧板位于第一镂空内;第一压紧板的下部左侧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的左侧为斜面,第一凸缘的上部设有第二凸缘;第一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下方;第一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板;第一折弯翻转板的上部位于第一镂空内;第一折弯翻转板的上部与第一压紧板的下部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折弯翻转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平台和第三凸缘;第一平台与第一压紧板的底面匹配;第三凸缘的右侧为斜面,第三凸缘用于挤压电路板,第三凸缘的侧面与第一凸缘的左侧匹配;第一折弯定型气缸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定型气缸位于转盘上方;第一折弯定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定型压板;第一折弯定型压板的下部位于第一镂空内;第一折弯定型压板的下部设有第一凹陷,第一凹陷与第二凸缘匹配;第二折弯装置包括第二折弯支撑气缸、第二折弯支撑板、第二折弯翻转气缸和第二折弯翻转板;第二折弯支撑气缸倾斜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下方;第二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板;第二折弯支撑板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内;第二折弯支撑板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二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二折弯翻转气缸和第二折弯翻转板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板;第二折弯翻转板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内,且第二折弯翻转板的下端和第二折弯支撑板的上端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折弯翻转板的下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平台,第二平台与第二折弯支撑板的上端面匹配;第二平台的左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转部,第一翻转部衔接在第二折弯支撑板的左侧;第三折弯装置包括第三折弯支撑气缸、第三折弯支撑板、第三折弯翻转气缸和第三折弯翻转板;第三折弯支撑气缸倾斜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三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板,第三折弯支撑板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内,第三折弯支撑板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三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三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板;第三折弯翻转板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内,且第三折弯翻转板的下端和第三折弯支撑板的上端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三折弯翻转板的下端设有水平的第三平台,第三平台与第三折弯支撑板的上端面匹配;第三平台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转部,第二翻转部衔接在第三折弯支撑板的右侧;第四折弯装置包括第四折弯支撑气缸、第四折弯支撑板、第四折弯翻转气缸和第四折弯翻转板;第四折弯支撑气缸倾斜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四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板,第四折弯支撑板上部设有第四折弯支撑部a和第四折弯支撑部b,第四折弯支撑部a位于第二镂空内,第四折弯支撑部b位于第三镂空内;第四折弯支撑部a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折弯翻转部a;第四折弯支撑部a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四折弯支撑部b的左侧和右侧均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支撑部b的左侧高于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四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板;第四折弯翻转板的下部左侧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翻转板的下部左侧上端面与第四折弯支撑部a匹配;第四折弯翻转板的下部左侧衔接在第四折弯翻转部a的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板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折弯按压部,第四折弯按压部与第四折弯支撑部b的右侧匹配;第五折弯装置包括第五折弯按压气缸、第五折弯按压板、第五折弯翻转气缸和第五折弯翻转板;第五折弯按压气缸倾斜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五折弯按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板,第五折弯按压板的下部位于第一内凹部,第五折弯按压板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五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五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板,第五折弯翻转板的上部后侧为水平面且与第五折弯按压板的下端面匹配;第五折弯翻转板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五折弯翻转部,第五折弯翻转部衔接在第五折弯按压板的下端前侧。
作为优选,第六折弯装置包括第六折弯支撑气缸、第六折弯支撑板、第六折弯按压气缸和第六折弯按压板;第六折弯支撑气缸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六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板,第六折弯支撑板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第六折弯支撑板的上部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六折弯支撑部,第六折弯支撑部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支撑板的上部右侧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按压气缸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六折弯按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板,第六折弯按压板的下部左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a,第六折弯按压部a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部上;第六折弯按压板的下部右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b,第六折弯按压部b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板右侧;第六折弯按压部a和第六折弯按压部b相互连接形成L型;第七折弯装置包括第七折弯支撑气缸、第七折弯支撑板、第七折弯按压气缸、第七折弯按压板和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第七折弯支撑气缸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七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板,第七折弯支撑板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第七折弯支撑板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七折弯支撑部a,第七折弯支撑部a为水平面;第七折弯支撑板的上部右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七折弯支撑部b;第七折弯按压气缸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七折弯按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板,第七折弯按压板的下部左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七折弯按压部,第七折弯按压部与第七折弯支撑部a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的下部右侧与第七折弯支撑部b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的中部安装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的下部衔接在第七折弯按压板的右侧,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用于辅助按压电路板。
作为优选,第八折弯装置包括第八折弯按压气缸、第八折弯按压板、第八折弯翻转气缸和第八折弯翻转板;第八折弯按压气缸倾斜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八折弯按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板,第八折弯按压板的下部位于第二内凹部内;第八折弯按压板的下部设有向左侧延伸的第八折弯按压部,第八折弯按压部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八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板,第八折弯翻转板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板的右侧与第八折弯按压部衔接;第八折弯翻转板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八折弯翻转部,第八折弯翻转部衔接在第八折弯按压部的左侧;第九折弯装置包括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第九折弯翻转气缸、第九折弯翻转板、第九折弯定型气缸和第九折弯定型板;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位于第二内凹部内;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位于电路板上方;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设置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盘上;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动;第九折弯翻转气缸倾斜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板,第九折弯翻转板的上部位于第二内凹部内,且在电路板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板的上端前侧为水平面;第九折弯翻转板的上端后侧设有第九折弯翻转部;第九折弯翻转部的前侧衔接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的后侧;第九折弯定型气缸竖向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九折弯定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板,第九折弯定型板的下端为水平面,第九折弯定型板的下端衔接在第九折弯翻转板前侧的上方;第十折弯装置包括第十折弯支撑气缸、第十折弯支撑板、第十折弯按压气缸和第十折弯按压板;第十折弯支撑气缸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气缸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十折弯支撑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板,第十折弯支撑板为倒T型,第十折弯支撑板的上端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十折弯支撑部,第十折弯支撑部为水平面;第十折弯按压气缸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气缸位于转盘的上方;第十折弯按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板,第十折弯按压板的下端前侧为水平面且与第十折弯支撑部对应;第十折弯按压板的下端右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十折弯按压部,第十折弯按压部衔接在第十折弯支撑板的上端右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在转盘上设置了三个折弯区,共十处折弯工位,依次对电路板进行折弯,使得电路板定位在夹具上后,无需再次调整电路板位置,各个折弯装置也能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折弯时,将第六折弯、第七折弯和第十折弯这样的凸起式折弯,放在同一折弯区的最后进行,可以保证其他的折弯装置的折弯平面在同一高度,便于折弯轨迹的程序设计。
2.在夹具底板上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支撑柔性电路板,并在上述支撑部上设置定位柱定位电路板;同时设置了第一镂空、第二镂空和第三镂空以及第一内凹部和第二内凹部,给后续的折弯预留了空间,便于后续装置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夹具在夹紧时,通过滑动第一定位滑块和第二定位滑块,分别将电路板的前侧和左侧夹紧,然后翻转夹板翻转,将电路板压在夹具底板上,夹紧操作简单可靠。
3.先通过第八折弯装置将电路板折弯度,然后通过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伸到电路板待折弯的内侧面,且在第九折弯翻转板和第九折弯定型板将电路板再翻转度的同时,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能保证上层的电路板与下层的电路板不会接触,防止电路板翻折后芯线粘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柔性电路板原始形状。
图4为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后的形状。
图5为夹具的俯视图。
图6为夹具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夹具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三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四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五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六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七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八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九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十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设备方法,该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供料模块1、搬移机械手2、折弯模块3和出料模块4。供料模块1和出料模块4并列设置,折弯模块3位于供料模块1的右侧,折弯模块3与供料模块1之间以及折弯模块3与出料模块4之间通过搬移机械手2衔接。折弯前的柔性电路板用托盘陈放在供料模块1中。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用托盘陈放在出料模块4中。搬移机械手2用于将供料模块1中的柔性电路板搬移到折弯模块3中,以及将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搬移到出料模块4中。
如图3所示为折弯前的柔性电路板5。
如图4所示,折弯后的柔性电路板6包括第一折弯601、第二折弯602、第三折弯603、第四折弯604、第五折弯605、第六折弯606、第七折弯607、第八折弯608、第九折弯609和第十折弯610。其中,第一折弯601、第二折弯602、第三折弯603、第四折弯604和第五折弯605均为90度折弯。第六折弯606、第七折弯607和第十折弯610均为向上的凸起;第八折弯608为90度折弯,第九折弯609在第八折弯的基础上,再折弯90度,将电路板上端向左侧翻折180度。
折弯模块3包括转盘301、夹具302、固定盘303、夹具开合装置304、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转盘301转动设置,转盘301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夹具302。固定盘30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固定盘303固定设置。转盘301上依次设有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第六折弯工位、第七折弯工位、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夹具开合装置304、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的位置分别与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第六折弯工位、第七折弯工位、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匹配。搬移机械手2与夹具开合装置304衔接。
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S1:搬移机械手2抓取供料模块1中的柔性电路板并将气放到折弯模块3中的夹具302上;
S2:夹具开合装置304将夹具302关闭,把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夹具302上;
S3:转盘301旋转,将夹具302依次输送到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中加工;
S4:夹具开合装置304将打开;
S5:搬移机械手2抓取加工完成的柔性电路板并将其搬移到出料模块4中。
如图5图6所示,夹具302包括夹具底板3021、定位柱3022、第一定位滑块3023、第二定位滑块3024和翻转夹板3025。夹具底板302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第三支撑部30213和第四支撑部30214。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并排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前侧。第四支撑部30214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左侧。第一支撑部30211的右侧设有第一镂空302111。第一支撑部30211和第二支撑部30212之间设有第二镂空30212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之间设有第三镂空302131。第三支撑部30213的左侧与第四支撑部30214的前侧形成第一内凹部302132。第四支撑部30214的后侧设有第二内凹部302141。第四支撑部30214的右侧设置第四镂空302142。第四支撑部30214上设置定位柱3022。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上至少有两处设置定位柱3022。第一定位滑块3023滑动设置在第三镂空302131内,第一定位滑块3023的上端设置定位柱3022。第二定位滑块3024滑动设置在第四镂空302142内。第二定位滑块3024的上端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3022。翻转夹板3025转动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后侧。翻转夹板3025的左侧设置压板30251,压板30251位置与第四支撑部30214对应。第一定位滑块3023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定位滑块3024的下端向下延伸。翻转夹板3025的后侧设置推拉部30252。
夹具302在定位时,柔性电路板5的前侧贴合在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上,并通过定位柱3022定位,柔性电路板5的左侧贴合在第四支撑部30214上,并通过定位柱3022定位,然后夹具开合装置304驱动第一定位滑块3023向下移动,固定柔性电路板5的前侧;夹具开合装置304驱动第二定位滑块3024向左移动,固定柔性电路板5的左侧;然后夹具开合装置304驱动翻转夹板3025向下翻转,将压板30251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左侧,使柔性电路板5的完全定位在夹具302上。
夹具302解决了当一块柔性电路板有多处需要折弯时,由于需要预留较多的空间给折弯机构,导致传统的夹具无法在折弯时固定柔性电路板,影响折弯质量的问题。夹具302的优点是在夹具底板3021上设置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第三支撑部30213和第四支撑部30214,通过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第三支撑部30213和第四支撑部30214支撑柔性电路板,并在上述支撑部上设置定位柱3022定位电路板;同时设置了第一镂空302111、第二镂空302121和第三镂空302131以及第一内凹部302132和第二内凹部302141,给后续的折弯预留了空间,便于后续装置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夹具302在夹紧时,通过滑动第一定位滑块3023和第二定位滑块3024,分别将电路板的前侧和左侧夹紧,然后翻转夹板3025翻转,将电路板压在夹具底板3021上,夹紧操作简单可靠。
如图7所示,夹具开合装置304包括夹具开合气缸3041、夹具开合推板3042、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安装板3044、第一定位推杆3045和第二定位推杆3046。夹具开合气缸3041水平设置在固定盘303上,夹具开合气缸3041的输出端设置夹具开合推板3042,夹具开合推板3042的两端下部设置向下延伸的推臂30421,推臂30421与推拉部30252匹配。推臂30421推动推拉部30252,实现翻转夹板3025的翻转。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竖向设置,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的输出端设置安装板3044,安装板3044上竖向固定安装第一定位推杆3045和第二定位推杆3046,第一定位推杆3045与第一定位滑块3023对应,第二定位推杆3046与第二定位滑块3024对应。
夹具开合装置304动作时,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驱动安装板3044向上移动,第一定位推杆3045推动第一定位滑块3023向前移动,将柔性电路板5的前侧边夹紧;第二定位推杆3046推动第二定位滑块3024向左移动,将柔性电路板5的左侧边夹紧;然后夹具开合气缸3041推动夹具开合推板3042向前移动,然后夹具开合推板3042推动推拉部30252向上翻转,从而翻转夹板3025向下翻转,压板30251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左侧。
如图8所示,第一折弯装置305包括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第一压紧板3052、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和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压紧板3052。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为杆状,第一压紧板3052的底面为水平面,第一压紧板3052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左侧设有第一凸缘30521,第一凸缘30521的左侧为斜面,第一凸缘30521的上部设有第二凸缘30522。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倾斜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位于转盘301下方。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与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设有第一平台30541和第三凸缘30542。第一平台30541与第一压紧板3052的底面匹配。第三凸缘30542的右侧为斜面,第三凸缘30542用于挤压电路板,第三凸缘30542的侧面与第一凸缘30521的左侧匹配。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位于转盘301上方。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的下部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的下部设有第一凹陷30561,第一凹陷30561与第二凸缘30522匹配。
第一折弯装置305动作时,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驱动第一压紧板3052向下移动,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端面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面上,然后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驱动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向上移动,使第一平台30541贴合在柔性电路板5的下端面,第三凸缘30542压迫柔性电路板5的侧边向上弯折,直至柔性电路板5贴合到第一凸缘30521上,然后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驱动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向下移动,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进一步压迫柔性电路板5,使其完成定型。
如图9所示,第二折弯装置306包括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和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倾斜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位于转盘301下方。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倾斜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和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且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和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平台30641,第二平台30641与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面匹配。第二平台30641的左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转部30642,第一翻转部30642衔接在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左侧。
第二折弯装置306动作时,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驱动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向上移动,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面托在柔性电路板5的下端面上,然后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驱动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向下移动,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第一翻转部30642压在柔性电路板5上,将其向下压,直到第二平台30641压到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为止。
如图10所示,第三折弯装置307包括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和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倾斜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倾斜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且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和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设有水平的第三平台30741,第三平台30741与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匹配。第三平台30741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转部30742,第二翻转部30742衔接在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右侧。
第三折弯装置307动作时,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驱动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向上移动,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贴合在柔性电路板5的下端面上,然后,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驱动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向下移动,第二翻转部30742压迫柔性电路板5向下弯折,直到第三平台30741与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贴合。
如图11所示,第四折弯装置308包括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和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倾斜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上部设有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和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位于第二镂空302121内,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位于第三镂空302131内。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折弯翻转部a308111。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左侧和右侧均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左侧高于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倾斜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上端面与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匹配。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衔接在第四折弯翻转部a308111的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折弯按压部30841,第四折弯按压部30841与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右侧匹配。
第四折弯装置308动作时,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驱动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向上移动,同时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驱动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向下移动,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面,第四折弯翻转部a308111压迫柔性电路板5向上弯折,同时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左侧支撑柔性电路板5下端面,第四折弯按压部30841将柔性电路板5向下按压。
如图12所示,第五折弯装置309包括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和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倾斜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倾斜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的上部后侧为水平面且与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面匹配。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五折弯翻转部30941,第五折弯翻转部30941衔接在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前侧。
第五折弯装置309动作时,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驱动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向下移动,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面上,然后,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驱动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向上移动,使第五折弯翻转部30941压迫柔性电路板5向上弯折,直到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的上端面贴合到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面上。
如图13所示,第六折弯装置310包括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和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右侧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的下部左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上。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的下部右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右侧。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和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相互连接形成L型。
第六折弯装置310动作时,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驱动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向上移动,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上的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贴合到柔性电路板5的下端面上,然后,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驱动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向下压,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按压柔性电路板5的前侧边的后侧,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按压柔性电路板5的前侧边的左侧,压痕拼接形成L型,并使柔性电路板5向上凸起。
如图14所示,第七折弯装置311包括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和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为水平面。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右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七折弯支撑部b31122。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下部左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七折弯按压部31141,第七折弯按压部31141与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下部右侧与第七折弯支撑部b31122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中部安装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的下部衔接在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右侧,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用于辅助按压电路板。
第七折弯装置311动作时,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驱动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向上移动,同时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驱动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和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向下移动,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压在柔性电路板前侧边与左侧边相结合的地方,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与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配合,按压柔性电路板使其向上凸起。
如图15所示,第八折弯装置312包括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和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倾斜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的下部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的下部设有向左侧延伸的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倾斜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右侧与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衔接。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八折弯翻转部31241,第八折弯翻转部31241衔接在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的左侧。
第八折弯装置312动作时,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驱动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向下移动,使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压在柔性电路板5的上端面上,然后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驱动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向上移动,第八折弯翻转部31241压迫柔性电路板5向上弯折。
如图16所示,第九折弯装置313包括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和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位于电路板上方。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设置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的输出端,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设置在固定盘303上。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用于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动。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倾斜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部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且在电路板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端前侧为水平面。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端后侧设有第九折弯翻转部31341。第九折弯翻转部31341的前侧衔接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的后侧。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竖向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的下端为水平面,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的下端衔接在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前侧的上方。
第九折弯装置313动作时,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移动,使其移动到第八折弯位置,且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贴在第八折弯的内侧,然后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驱动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向上移动,第九折弯翻转部31341压迫第八折弯后的电路板进一步弯折,同时向外移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保证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贴在上方的电路板与下方的电路板之间,最后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驱动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向下移动,将折弯的柔性电路板压平。
第八折弯装置312和第九折弯装置313相互配合解决了传统的折弯机构在进行180度的折弯时,常常出现过度折弯,将折弯后形成的上下两片电路板压在一起,导致电路板上的芯线粘连的问题。第八折弯装置312和第九折弯装置313的优点是先通过第八折弯装置312将电路板折弯90度,然后通过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伸到电路板待折弯的内侧面,且在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和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将电路板再翻转90度的同时,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能保证上层的电路板与下层的电路板不会接触,防止电路板翻折后芯线粘连。
如图17所示,第十折弯装置314包括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和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为倒T型,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的上端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为水平面。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的下端前侧为水平面且与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对应。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的下端右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十折弯按压部31441,第十折弯按压部31441衔接在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的上端右侧。
第十折弯装置314动作时,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驱动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向上移动,同时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驱动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向下移动,在第十折弯按压部31441和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的作用下,按压柔性电路板5,使其向上凸起。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设备在进行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时,只能对折弯数量较少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折弯,且此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折弯的先后顺序。当一块柔性电路板有多处需要折弯时,必须考虑折弯的先后顺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本发明的优点是在转盘301上设置了三个折弯区,共十处折弯工位,依次对电路板进行折弯,使得电路板定位在夹具302上后,无需再次调整电路板位置,各个折弯装置也能对电路板进行折弯操作;折弯时,将第六折弯606、第七折弯607和第十折弯610这样的凸起式折弯,放在同一折弯区的最后进行,可以保证其他的折弯装置的折弯平面在同一高度,便于折弯轨迹的程序设计。

Claims (9)

1.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设备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供料模块(1)、搬移机械手(2)、折弯模块(3)和出料模块(4);供料模块(1)和出料模块(4)并列设置,折弯模块(3)位于供料模块(1)的一侧,折弯模块(3)与供料模块(1)之间以及折弯模块(3)与出料模块(4)之间通过搬移机械手(2)衔接;折弯模块(3)设有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第一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的折弯;第二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前侧和左侧连接处的折弯;第三折弯区内进行电路板左侧后部的折弯;折弯模块(3)包括转盘(301)、夹具(302)和固定盘(303);转盘(301)转动设置,转盘(301)的圆周上均匀设置夹具(302);固定盘(30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固定盘(303)固定设置;转盘(301)的圆周上设置有夹具开合装置(304)、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供料区为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区依次包括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和第五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区依次包括第六折弯工位和第七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区依次包括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夹具开合装置(304)、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的位置分别与供料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第六折弯工位、第七折弯工位、第八折弯工位、第九折弯工位和第十折弯工位匹配;
搬移机械手(2)与夹具开合装置(304)衔接;
该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
S1:搬移机械手(2)抓取供料模块(1)中的柔性电路板并将气放到折弯模块(3)中的夹具(302)上;
S2:夹具开合装置(304)将夹具(302)关闭,把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夹具(302)上;
S3:转盘(301)旋转,将夹具(302)依次输送到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中加工;
S4:夹具开合装置(304)将打开;
S5:搬移机械手(2)抓取加工完成的柔性电路板并将其搬移到出料模块(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的排列方式沿转盘(301)圆周方向依次为供料区、第一折弯区、第二折弯区和第三折弯区或供料区、第三折弯区、第一折弯区和第二折弯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夹具(302)上同时并排固定两个柔性电路板;第一折弯装置(305)、第二折弯装置(306)、第三折弯装置(307)、第四折弯装置(308)、第五折弯装置(309)、第六折弯装置(310)、第七折弯装置(311)、第八折弯装置(312)、第九折弯装置(313)和第十折弯装置(314)均有两个且相同的装置对应同一个工位,每个上述的装置分别对应夹具(302)中的一个柔性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夹具(302)包括夹具底板(3021)、定位柱(3022)、第一定位滑块(3023)、第二定位滑块(3024)和翻转夹板(3025);夹具底板(302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第三支撑部(30213)和第四支撑部(30214);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并排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前侧;第四支撑部(30214)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左侧;第一支撑部(30211)的右侧设有第一镂空(302111);第一支撑部(30211)和第二支撑部(30212)之间设有第二镂空(30212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之间设有第三镂空(302131);第三支撑部(30213)的左侧与第四支撑部(30214)的前侧形成第一内凹部(302132);第四支撑部(30214)的后侧设有第二内凹部(3021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支撑部(30214)的右侧设置第四镂空(302142);第四支撑部(30214)上设置定位柱(3022);第一支撑部(30211)、第二支撑部(30212)和第三支撑部(30213)上至少有两处设置定位柱(3022);第一定位滑块(3023)滑动设置在第三镂空(302131)内,第一定位滑块(3023)的上端设置定位柱(3022);第一定位滑块(3023)的下端向下延伸;第二定位滑块(3024)滑动设置在第四镂空(302142)内;第二定位滑块(3024)的上端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柱(3022);第二定位滑块(3024)的下端向下延伸;翻转夹板(3025)转动设置在夹具底板(3021)的后侧;翻转夹板(3025)的左侧设置压板(30251),压板(30251)位置与第四支撑部(30214)对应;翻转夹板(3025)的后侧设置推拉部(302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夹具开合装置(304)包括夹具开合气缸(3041)、夹具开合推板(3042)、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安装板(3044)、第一定位推杆(3045)和第二定位推杆(3046);夹具开合气缸(3041)水平设置在固定盘(303)上,夹具开合气缸(3041)的输出端设置夹具开合推板(3042),夹具开合推板(3042)的两端下部设置向下延伸的推臂(30421),推臂(30421)与推拉部(30252)匹配;推臂(30421)推动推拉部(30252),实现翻转夹板(3025)的翻转;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竖向设置,电路板定位气缸(3043)的输出端设置安装板(3044),安装板(3044)上竖向固定安装第一定位推杆(3045)和第二定位推杆(3046),第一定位推杆(3045)与第一定位滑块(3023)对应,第一定位推杆(3045)推动第一定位滑块(3023)向前移动;第二定位推杆(3046)与第二定位滑块(3024)对应,第二定位推杆(3046)驱动第二定位滑块(3024)向左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弯装置(305)包括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第一压紧板(3052)、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和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压紧气缸(3051)的输出端设置第一压紧板(3052);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为杆状,第一压紧板(3052)的底面为水平面,第一压紧板(3052)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左侧设有第一凸缘(30521),第一凸缘(30521)的左侧为斜面,第一凸缘(30521)的上部设有第二凸缘(30522);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倾斜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位于转盘(301)下方;第一折弯翻转气缸(3053)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与第一压紧板(3052)的下部在一条直线上;第一折弯翻转板(3054)的上部设有第一平台(30541)和第三凸缘(30542);第一平台(30541)与第一压紧板(3052)的底面匹配;第三凸缘(30542)的右侧为斜面,第三凸缘(30542)用于挤压电路板,第三凸缘(30542)的侧面与第一凸缘(30521)的左侧匹配;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倾斜设置,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位于转盘(301)上方;第一折弯定型气缸(3055)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的下部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一折弯定型压板(3056)的下部设有第一凹陷(30561),第一凹陷(30561)与第二凸缘(30522)匹配;第二折弯装置(306)包括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和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倾斜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位于转盘(301)下方;第二折弯支撑气缸(3061)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倾斜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二折弯翻转气缸(3063)和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且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和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在一条直线上;第二折弯翻转板(3064)的下端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平台(30641),第二平台(30641)与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上端面匹配;第二平台(30641)的左侧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转部(30642),第一翻转部(30642)衔接在第二折弯支撑板(3062)的左侧;第三折弯装置(307)包括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和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倾斜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三折弯支撑气缸(3071)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倾斜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三折弯翻转气缸(3073)的输出端设置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位于第一镂空(302111)内,且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和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三折弯翻转板(3074)的下端设有水平的第三平台(30741),第三平台(30741)与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上端面匹配;第三平台(30741)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转部(30742),第二翻转部(30742)衔接在第三折弯支撑板(3072)的右侧;第四折弯装置(308)包括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和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倾斜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四折弯支撑气缸(3081)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第四折弯支撑板(3082)上部设有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和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位于第二镂空(302121)内,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位于第三镂空(302131)内;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四折弯翻转部a(308111);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左侧和右侧均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左侧高于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倾斜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四折弯翻转气缸(3083)的输出端设置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为水平面,且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上端面与第四折弯支撑部a(30811)匹配;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下部左侧衔接在第四折弯翻转部a(308111)的右侧;第四折弯翻转板(3084)的右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四折弯按压部(30841),第四折弯按压部(30841)与第四折弯支撑部b(30812)的右侧匹配;第五折弯装置(309)包括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和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倾斜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五折弯按压气缸(3091)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倾斜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五折弯翻转气缸(3093)的输出端设置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的上部后侧为水平面且与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面匹配;第五折弯翻转板(3094)的上部前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五折弯翻转部(30941),第五折弯翻转部(30941)衔接在第五折弯按压板(3092)的下端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折弯装置(310)包括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和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位于转盘的下方;第六折弯支撑气缸(3101)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的上端面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的上部右侧为水平面;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竖向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六折弯按压气缸(3103)的输出端设置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的下部左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部(31021)上;第六折弯按压板(3104)的下部右侧设有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衔接在第六折弯支撑板(3102)右侧;第六折弯按压部a(31041)和第六折弯按压部b(31042)相互连接形成L型;第七折弯装置(311)包括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和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七折弯支撑气缸(3111)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位于第一内凹部(302132);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左侧设有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为水平面;第七折弯支撑板(3112)的上部右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七折弯支撑部b(31122);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竖向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七折弯按压气缸(3113)的输出端设置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下部左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七折弯按压部(31141),第七折弯按压部(31141)与第七折弯支撑部a(31121)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下部右侧与第七折弯支撑部b(31122)衔接;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中部安装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的下部衔接在第七折弯按压板(3114)的右侧,第七折弯辅助按压板(3115)用于辅助按压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八折弯装置(312)包括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和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倾斜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八折弯按压气缸(3121)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的下部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第八折弯按压板(3122)的下部设有向左侧延伸的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的下端面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倾斜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八折弯翻转气缸(3123)的输出端设置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右侧为水平面,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右侧与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衔接;第八折弯翻转板(3124)的左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八折弯翻转部(31241),第八折弯翻转部(31241)衔接在第八折弯按压部(31221)的左侧;第九折弯装置(313)包括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和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位于电路板上方;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设置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的输出端,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设置在固定盘(303)上;第九折弯辅助定位驱动机构(3132)用于驱动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上下、左右和前后移动;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倾斜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气缸(3133)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部位于第二内凹部(302141)内,且在电路板的下方;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端前侧为水平面;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的上端后侧设有第九折弯翻转部(31341);第九折弯翻转部(31341)的前侧衔接第九折弯辅助定位杆(3131)的后侧;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竖向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位于转盘的上方;第九折弯定型气缸(3135)的输出端设置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的下端为水平面,第九折弯定型板(3136)的下端衔接在第九折弯翻转板(3134)前侧的上方;第十折弯装置(314)包括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和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位于转盘(301)的下方;第十折弯支撑气缸(3141)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为倒T型,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的上端左侧设有向上凸起的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为水平面;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竖向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位于转盘(301)的上方;第十折弯按压气缸(3143)的输出端设置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的下端前侧为水平面且与第十折弯支撑部(31421)对应;第十折弯按压板(3144)的下端右侧设有向下凸起的第十折弯按压部(31441),第十折弯按压部(31441)衔接在第十折弯支撑板(3142)的上端右侧。
CN202110541143.3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Withdrawn CN113276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143.3A CN11327639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143.3A CN11327639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393A true CN113276393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1143.3A Withdrawn CN113276393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63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2276A (zh) 柔性电路板多处折弯的夹具、夹具开合系统及开合方法
CN208083838U (zh) 一种吸尘器马达组件自动组装机
CN113715354B (zh) 一种基于t-fpc的折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76393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方法及其设备
JPS61103625A (ja) パネルフオ−マ−
CN212943836U (zh) 一种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上料装置
JP4471533B2 (ja) ヘミング装置
CN113290831A (zh)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折弯成型180度的折弯系统
CN115394509A (zh) 电位器自动组装机
CN111889315B (zh) 一种集成电路用点胶装置
CN108511978A (zh) 夹持系统
CN105712076A (zh) 一种片状物件夹取装置
JPH0246308B2 (zh)
CN219213819U (zh) 一种折页塑料件闭合机构
CN221046994U (zh) 一种课桌椅加工用折弯装置
CN214391805U (zh) 一种板料托举折弯成型装置
CN109202359A (zh) 一种拖拉机罩壳焊接工装
US5735161A (en) Flanging apparatus
CN215356862U (zh) 五轴坐标单工位双焊机
CN116921514B (zh) 一种连续自动式环网柜钣金成型装置
CN219632289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挤压弯曲装置
CN116787091B (zh) 变速箱带轮用卡箍安装机
CN215011184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定位的固定结构
CN212330192U (zh) 一种瓦楞板拼焊专机
CN216610061U (zh) 切脚套管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