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5663B -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5663B
CN113275663B CN202110538243.0A CN202110538243A CN113275663B CN 113275663 B CN113275663 B CN 113275663B CN 202110538243 A CN202110538243 A CN 202110538243A CN 113275663 B CN113275663 B CN 113275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ransmission shaft
bevel gear
sliding block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82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5663A (zh
Inventor
苏德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Yaxi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382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5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5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5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5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5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79/00Methods, machines, or devic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al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包括有底板组件和正位单元等;底板组件与正位单元相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蜂窝形成间隙,接着,再对弯曲折叠后的遮阳罩进行复位,同时将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使蜂窝形成间隙,从而将倒塌的蜂窝扶正,接着再将遮阳罩切断并固定住,然后再将遮阳罩中多余的胶泡去除,避免了出现皲裂,提高附着力的同时提升了成像质量,增强了后期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背景技术
遮阳罩,是安装在光学镜头、相机以及摄像机前端,遮挡有害光的装置,也是最常用的光学附件之一,遮阳罩用于抑制画面光晕、避免杂光进入镜头、保护相机和镜头免遭意外碰撞,对于充分发挥镜头光学的潜在素质等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优质遮阳罩的内壁是经过多重消光处理的,其内壁的反射率仅为10%左右,使用时本身不会对镜片产生折射。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航天器遮阳罩内侧喷涂消光热控涂层是内表面消光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喷涂后的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不稳定,极易出现折叠以及压平现象,进而影响后期使用体验,同时导致涂料厚度不均,使得涂料过厚的地方出现皲裂倾向,致使附着力较差,影响成像质量。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航天器遮阳罩内侧喷涂消光热控涂层是内表面消光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喷涂后的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不稳定,极易出现折叠以及压平现象,进而影响后期使用体验,同时导致涂料厚度不均,使得涂料过厚的地方出现皲裂倾向,致使附着力较差,影响成像质量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包括有底板组件、正位单元、切割单元、除胶单元、控制屏、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防滑垫、支脚和圆辊;底板组件与正位单元相连接;底板组件与切割单元相连接;底板组件与除胶单元相连接;底板组件与支撑架相连接;底板组件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底板组件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接;底板组件与四组支脚相连接;底板组件与圆辊相连接;正位单元与切割单元相连接;正位单元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接;除胶单元与支撑架进行固接;除胶单元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接;控制屏与支撑架相连接;四组防滑垫与四组支脚相连接。
可选地,正位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传动轴、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一固定板、第一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架、第一转动辊、第二滑块、第一光杆、第三滑块、第二光杆、第二转动辊、第二固定架、第三转动辊、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丝杆、第四滑块、第三固定架、第四转动辊、第五滑块、第六滑块、第五转动辊、第四固定架、第六转动辊、第七滑块、第八滑块、第九滑块和第十滑块;第一电机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第一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切割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的侧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块进行旋接;第一滑块与第一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一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三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块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第三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第九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九滑块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与第十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十滑块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与第四滑块进行旋接;第四滑块与第三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四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五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块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六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五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与第四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六转动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七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七滑块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与第八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八滑块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
可选地,切割单元包括有第五锥齿轮、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二固定板、第二电动推杆、第八锥齿轮、第三丝杆、第一滑板、第三光杆和切刀;第一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第五锥齿轮与第三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相连接;第四传动轴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的侧部设置有第八锥齿轮;第八锥齿轮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与第一滑板进行旋接;第一滑板与第三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板与切刀进行固接。
可选地,除胶单元包括有机械爪、滑杆、弹簧、第三固定板、第一圆环、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第二电机、第五传动轴、圆盘、第三电机、第四丝杆、第四光杆、第二滑板、第四固定板、第二圆环、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机械爪与滑杆进行固接;滑杆与第二滑板进行滑动连接;机械爪与弹簧进行固接;弹簧与第二滑板进行固接;弹簧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板与第一圆环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与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与第四光杆进行固接;第四丝杆的侧部上方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风机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与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风机远离第三固定板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二电机与第五传动轴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轴与底板组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轴与圆盘进行固接;圆盘与第三电机进行固接;第三电机与第四丝杆进行固接;圆盘与第四光杆进行固接;第四丝杆与第二滑板进行旋接;第二滑板与第四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光杆与第二圆环进行固接;第四丝杆与第二圆环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环与第四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板与底板组件进行固接;第二圆环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圆环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固接。
可选地,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一传动轴中设置有凹槽。
可选地,第四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三传动轴中设置有凹槽。
可选地,机械爪至弹簧以第二滑板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可选地,切刀宽度略大于遮阳罩的宽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为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航天器遮阳罩内侧喷涂消光热控涂层是内表面消光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喷涂后的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不稳定,极易出现折叠以及压平现象,进而影响后期使用体验,同时导致涂料厚度不均,使得涂料过厚的地方出现皲裂倾向,致使附着力较差,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
第二、通过设置了正位单元、切割单元和除胶单元,使用时先将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第二支撑板和防滑垫以及支脚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支撑架上的控制屏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喷有涂料卷曲状内侧有蜂窝结构的航天器遮阳罩放置在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圆辊中,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遮阳罩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的除胶单元中,接着,再利用正位单元将倒塌的蜂窝扶正,然后再利用除胶单元将遮阳罩传送至指定位置将遮阳罩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同时,再通过切割单元将遮阳罩切断,同时再由除胶单元将其固定,然后再利用除胶单元将遮阳罩进行翻转,进而将另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取出并收集。
第三、本发明实现了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蜂窝形成间隙,接着,再对弯曲折叠后的遮阳罩进行复位,同时将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使蜂窝形成间隙,从而将倒塌的蜂窝扶正,接着再将遮阳罩切断并固定住,然后再将遮阳罩中多余的胶泡去除,避免了出现皲裂,提高附着力的同时提升了成像质量,增强了后期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正位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正位单元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正位单元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切割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切割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除胶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除胶单元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除胶单元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底板组件,2:正位单元,3:切割单元,4:除胶单元,5:控制屏,6:支撑架,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防滑垫,10:支脚,11:圆辊,201:第一电机,202:第一传动轴,203:第一锥齿轮,204:第二传动轴,205:第二锥齿轮,206:第三锥齿轮,207:第一固定板,208:第一电动推杆,209:第四锥齿轮,210:第一丝杆,211:第一滑块,212:第一固定架,213:第一转动辊,214:第二滑块,215:第一光杆,216:第三滑块,217:第二光杆,218:第二转动辊,219:第二固定架,220:第三转动辊,221:第一传动轮,222:第二传动轮,223:第二丝杆,224:第四滑块,225:第三固定架,226:第四转动辊,227:第五滑块,228:第六滑块,229:第五转动辊,230:第四固定架,231:第六转动辊,232:第七滑块,233:第八滑块,234:第九滑块,235:第十滑块,301:第五锥齿轮,302:第三传动轴,303:第四传动轴,304:第六锥齿轮,305:第七锥齿轮,306:第二固定板,307:第二电动推杆,308:第八锥齿轮,309:第三丝杆,310:第一滑板,311:第三光杆,312:切刀,401:机械爪,402:滑杆,403:弹簧,404:第三固定板,405:第一圆环,406:第一风机,407:第二风机,408:第二电机,409:第五传动轴,410:圆盘,411:第三电机,412:第四丝杆,413:第四光杆,414:第二滑板,415:第四固定板,416:第二圆环,417:第三电动推杆,418:第四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底板组件1、正位单元2、切割单元3、除胶单元4、控制屏5、支撑架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防滑垫9、支脚10和圆辊11;底板组件1与正位单元2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除胶单元4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支撑架6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第一支撑板7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第二支撑板8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四组支脚10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圆辊11相连接;正位单元2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正位单元2与第二支撑板8相连接;除胶单元4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除胶单元4与第一支撑板7相连接;控制屏5与支撑架6相连接;四组防滑垫9与四组支脚10相连接。
工作过程:使用时先将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使第二支撑板8和防滑垫9以及支脚10保持水平,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支撑架6上的控制屏5控制启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喷有涂料卷曲状内侧有蜂窝结构的航天器遮阳罩放置在固定在底板组件1上的圆辊11中,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遮阳罩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板7上的除胶单元4中,接着,再利用正位单元2将倒塌的蜂窝扶正,然后再利用除胶单元4将遮阳罩传送至指定位置将遮阳罩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同时,再通过切割单元3将遮阳罩切断,同时再由除胶单元4将其固定,然后再利用除胶单元4将遮阳罩进行翻转,进而将另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最后再由工作人员取出并收集,本发明实现了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蜂窝形成间隙,接着,再对弯曲折叠后的遮阳罩进行复位,同时将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使蜂窝形成间隙,从而将倒塌的蜂窝扶正,接着再将遮阳罩切断并固定住,然后再将遮阳罩中多余的胶泡去除,避免了出现皲裂,提高附着力的同时提升了成像质量,增强了后期使用体验。
正位单元2包括有第一电机201、第一传动轴202、第一锥齿轮203、第二传动轴204、第二锥齿轮205、第三锥齿轮206、第一固定板207、第一电动推杆208、第四锥齿轮209、第一丝杆210、第一滑块211、第一固定架212、第一转动辊213、第二滑块214、第一光杆215、第三滑块216、第二光杆217、第二转动辊218、第二固定架219、第三转动辊220、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第二丝杆223、第四滑块224、第三固定架225、第四转动辊226、第五滑块227、第六滑块228、第五转动辊229、第四固定架230、第六转动辊231、第七滑块232、第八滑块233、第九滑块234和第十滑块235;第一电机201与第二支撑板8进行固接;第一电机201与第一传动轴2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2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一锥齿轮203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3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二传动轴204相连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二锥齿轮2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三锥齿轮206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一固定板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207与第一电动推杆208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8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206的侧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209;第四锥齿轮209与第一丝杆210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10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10与第一滑块211进行旋接;第一滑块211与第一固定架2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一转动辊2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滑块2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14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21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三滑块2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块216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21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转动辊2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固定架2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三转动辊2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九滑块23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滑块234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十滑块23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滑块235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丝杆210与第一传动轮22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22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2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22与第二丝杆223进行固接;第二丝杆223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23与第四滑块224进行旋接;第四滑块224与第三固定架22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四转动辊2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五滑块22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块227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六滑块22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228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五转动辊2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四固定架23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六转动辊23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七滑块232进行转动连接;第七滑块232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八滑块233进行转动连接;第八滑块233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
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喷有涂料卷曲状内侧有蜂窝结构的航天器遮阳罩放置在圆辊11中,接着,再由工作人员将遮阳罩的一端固定在除胶单元4中,此时,遮阳罩位于第五转动辊229的正下方,第四转动辊226和第六转动辊231的正上方,第一转动辊213和第三转动辊220的正上方,接着,再利用第二转动辊218和第五转动辊229将倒塌的蜂窝扶正,第一电机201启动通过第一传动轴202带动第一锥齿轮203转动,第一锥齿轮203转动带动切割单元3运作,同时,第一传动轴202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204转动,第二传动轴204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05转动,第二传动轴204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206转动,接着,第一电动推杆208启动通过第一固定板207控制第二传动轴204在第一传动轴202中滑动,进而控制了第二锥齿轮205和第三锥齿轮206与第四锥齿轮209的啮合,当第二锥齿轮205与第四锥齿轮209啮合时,第二锥齿轮205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209转动,第四锥齿轮209转动带动第一丝杆210转动,第一丝杆210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221转动,第一传动轮221转动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222转动,第二传动轮222转动带动第二丝杆223转动,第二丝杆223转动带动第四滑块224往下移动,第四滑块224移动带动第三固定架225移动,第三固定架225移动带动第四转动辊226移动,同时第三固定架225移动带动第五滑块227沿着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第三固定架225移动带动第六滑块228沿着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第三固定架225移动带动第五转动辊229往下移动,第三固定架225移动通过第四固定架230带动第六转动辊231进行移动,同时第四固定架230移动带动第七滑块232和第八滑块233进行移动,进而使得通过第五转动辊229往下移动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得蜂窝形成间隙,与此同时,再利用第二转动辊218往上移动,将折叠后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此时,除胶单元4运作带动遮阳罩进行移动,使折叠后的部位移动至第二转动辊218的正上方,接着,第一丝杆210转动带动第一滑块211移动,第一滑块211移动通过第一固定架212带动第一转动辊213移动,同时第一固定架212移动带动第二滑块214和第三滑块216进行滑动,第一固定架212移动带动第二转动辊218往上移动,第一固定架212移动通过第二固定架219带动第三转动辊220移动,同时,第二固定架219移动带动第九滑块234和第十滑块235进行滑动,进而使得通过第二转动辊218往上移动对弯曲折叠后的进行复位,使得将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使蜂窝形成间隙,进而实现将倒塌的蜂窝扶正,当第三锥齿轮206与第四锥齿轮209啮合时,带动相应部件移动复位,正位单元2实现了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蜂窝形成间隙,接着,再对弯曲折叠后的进行复位,将部分粘连的蜂窝分离,使蜂窝形成间隙,进而将倒塌的蜂窝扶正。
切割单元3包括有第五锥齿轮301、第三传动轴302、第四传动轴303、第六锥齿轮304、第七锥齿轮305、第二固定板306、第二电动推杆307、第八锥齿轮308、第三丝杆309、第一滑板310、第三光杆311和切刀312;第一锥齿轮203与第五锥齿轮301相啮合;第五锥齿轮301与第三传动轴302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3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02、第四传动轴303相连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六锥齿轮3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七锥齿轮30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二固定板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6与第二电动推杆307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30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305的侧部设置有第八锥齿轮308;第八锥齿轮308与第三丝杆309进行固接;第三丝杆309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309与第一滑板310进行旋接;第一滑板310与第三光杆3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311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板310与切刀312进行固接。
接着,由正位单元2将遮阳罩中倒塌的蜂窝扶正后,再由除胶单元4运作带动遮阳罩移动至指定位置,此时,再通过切刀312将遮阳罩切断,第一锥齿轮203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301转动,第五锥齿轮301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轴302转动,第三传动轴302转动带动第四传动轴303转动,第四传动轴303转动带动第六锥齿轮304转动,第四传动轴303转动带动第七锥齿轮305转动,接着,第二电动推杆307启动通过第二固定板306控制第四传动轴303在第三传动轴302中进行滑动,进而控制了第六锥齿轮304和第七锥齿轮305与第八锥齿轮308的啮合,当第六锥齿轮304与第八锥齿轮308啮合时,第六锥齿轮304转动带动第八锥齿轮308转动,第八锥齿轮308转动带动第三丝杆309转动,第三丝杆309转动带动第一滑板310沿着第三光杆311往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滑板310移动带动切刀312往下移动,从而将遮阳罩切断,当第七锥齿轮305与第八锥齿轮308啮合时,带动相应部件移动复位,切割单元3实现了待除胶单元4运作将遮阳罩移动至指定位置后,将遮阳罩切断。
除胶单元4包括有机械爪401、滑杆402、弹簧403、第三固定板404、第一圆环405、第一风机406、第二风机407、第二电机408、第五传动轴409、圆盘410、第三电机411、第四丝杆412、第四光杆413、第二滑板414、第四固定板415、第二圆环416、第三电动推杆417和第四电动推杆418;机械爪401与滑杆402进行固接;滑杆402与第二滑板414进行滑动连接;机械爪401与弹簧403进行固接;弹簧403与第二滑板414进行固接;弹簧403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板404;第三固定板404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板404与第一圆环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405与第四丝杆4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405与第四光杆413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的侧部上方设置有第一风机406;第一风机406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第一风机406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风机407;第二风机407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第一风机406远离第三固定板404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408;第二电机408与第一支撑板7进行固接;第二电机408与第五传动轴409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轴409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轴409与圆盘410进行固接;圆盘410与第三电机411进行固接;第三电机411与第四丝杆412进行固接;圆盘410与第四光杆413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与第二滑板414进行旋接;第二滑板414与第四光杆41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光杆413与第二圆环416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与第二圆环4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环416与第四固定板41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板41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16与第三电动推杆417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16与第四电动推杆418进行固接。
接着,当正位单元2运作对遮阳罩进行弯曲折叠,使蜂窝形成间隙后,再由机械爪401和相对应的机械爪401移动带动遮阳罩移动至第二转动辊218的正上方,首先由工作人员将遮阳罩的一端固定在机械爪401和相对应的机械爪401中,接着,当正位单元2运作时带动机械爪401进行移动,机械爪401进行移动带动滑杆402移动,进而对弹簧403进行压缩,进而使得通过弹簧403的方向弹力配合正位单元2运作,接着,第三电机411启动带动第四丝杆412转动,第四丝杆412转动带动第二滑板414沿着第四光杆413进行滑动,进而将遮阳罩移动至第二转动辊218的正上方,然后,待切割单元3运作将遮阳罩切断后,再由第三电动推杆417和第四电动推杆418启动运作将遮阳罩固定住,接着,再利用第一风机406和第二风机407将遮阳罩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此时遮阳罩的一端固定在机械爪401和相对应的机械爪401中,另一端固定在第三电动推杆417和第四电动推杆418上,并位于第一风机406和第二风机407的正下方,接着,第一风机406和第二风机407启动运作,将遮阳罩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接着,再将遮阳罩翻转,将另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此时,第三电机411停止运作,第二电机408启动通过第五传动轴409带动圆盘410转动,圆盘410转动带动第三电机411和第四丝杆41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圆环405在第三固定板404上进行转动,第二圆环416在第四固定板415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板414进行转动,进而对遮阳罩进行翻转,然后,再通过第一风机406和第二风机407启动运作,从而将另一侧多余的胶泡去除,除胶单元4实现了配合正位单元2运作将遮阳罩传送至指定位置,接着,再待切割单元3运作将遮阳罩切断后,再将遮阳罩固定住,以及将遮阳罩中多余的胶泡去除。
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一传动轴202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一传动轴202中设置有凹槽。
可以使得第二传动轴204在第一传动轴202上进行滑动,且保持转动。
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三传动轴302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三传动轴302中设置有凹槽。
可以使得第四传动轴303在第三传动轴302上进行滑动,且保持转动。
机械爪401至弹簧403以第二滑板414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可以使得机械爪401至弹簧403以及相对应的相同部件固定住遮阳罩的一侧。
切刀312宽度略大于遮阳罩的宽度。
可以使得切刀312顺利的将遮阳罩切断。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包括有底板组件(1)、控制屏(5)、支撑架(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防滑垫(9)、支脚(10)和圆辊(1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正位单元(2)、切割单元(3)和除胶单元(4);底板组件(1)与正位单元(2)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除胶单元(4)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支撑架(6)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第一支撑板(7)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第二支撑板(8)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四组支脚(10)相连接;底板组件(1)与圆辊(11)相连接;正位单元(2)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正位单元(2)与第二支撑板(8)相连接;除胶单元(4)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除胶单元(4)与第一支撑板(7)相连接;控制屏(5)与支撑架(6)相连接;四组防滑垫(9)与四组支脚(10)相连接;
正位单元(2)包括有第一电机(201)、第一传动轴(202)、第一锥齿轮(203)、第二传动轴(204)、第二锥齿轮(205)、第三锥齿轮(206)、第一固定板(207)、第一电动推杆(208)、第四锥齿轮(209)、第一丝杆(210)、第一滑块(211)、第一固定架(212)、第一转动辊(213)、第二滑块(214)、第一光杆(215)、第三滑块(216)、第二光杆(217)、第二转动辊(218)、第二固定架(219)、第三转动辊(220)、第一传动轮(221)、第二传动轮(222)、第二丝杆(223)、第四滑块(224)、第三固定架(225)、第四转动辊(226)、第五滑块(227)、第六滑块(228)、第五转动辊(229)、第四固定架(230)、第六转动辊(231)、第七滑块(232)、第八滑块(233)、第九滑块(234)和第十滑块(235);第一电机(201)与第二支撑板(8)进行固接;第一电机(201)与第一传动轴(2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轴(2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一锥齿轮(203)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3)与切割单元(3)相连接;第一传动轴(202)与第二传动轴(204)相连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二锥齿轮(2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三锥齿轮(206)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一固定板(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207)与第一电动推杆(208)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8)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206)的侧部设置有第四锥齿轮(209);第四锥齿轮(209)与第一丝杆(210)进行固接;第一丝杆(210)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210)与第一滑块(211)进行旋接;第一滑块(211)与第一固定架(2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一转动辊(2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滑块(21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214)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光杆(21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三滑块(2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滑块(216)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21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转动辊(2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12)与第二固定架(2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三转动辊(2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九滑块(234)进行转动连接;第九滑块(234)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19)与第十滑块(235)进行转动连接;第十滑块(235)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丝杆(210)与第一传动轮(22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22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2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22)与第二丝杆(223)进行固接;第二丝杆(223)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23)与第四滑块(224)进行旋接;第四滑块(224)与第三固定架(22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四转动辊(2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五滑块(22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滑块(227)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六滑块(22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滑块(228)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五转动辊(22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25)与第四固定架(23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六转动辊(23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七滑块(232)进行转动连接;第七滑块(232)与第一光杆(21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30)与第八滑块(233)进行转动连接;第八滑块(233)与第二光杆(217)进行滑动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切割单元(3)包括有第五锥齿轮(301)、第三传动轴(302)、第四传动轴(303)、第六锥齿轮(304)、第七锥齿轮(305)、第二固定板(306)、第二电动推杆(307)、第八锥齿轮(308)、第三丝杆(309)、第一滑板(310)、第三光杆(311)和切刀(312);第一锥齿轮(203)与第五锥齿轮(301)相啮合;第五锥齿轮(301)与第三传动轴(302)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轴(302)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轴(302)、第四传动轴(303)相连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六锥齿轮(3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七锥齿轮(305)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二固定板(3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6)与第二电动推杆(307)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307)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305)的侧部设置有第八锥齿轮(308);第八锥齿轮(308)与第三丝杆(309)进行固接;第三丝杆(309)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309)与第一滑板(310)进行旋接;第一滑板(310)与第三光杆(311)进行滑动连接;第三光杆(311)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板(310)与切刀(312)进行固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除胶单元(4)包括有机械爪(401)、滑杆(402)、弹簧(403)、第三固定板(404)、第一圆环(405)、第一风机(406)、第二风机(407)、第二电机(408)、第五传动轴(409)、圆盘(410)、第三电机(411)、第四丝杆(412)、第四光杆(413)、第二滑板(414)、第四固定板(415)、第二圆环(416)、第三电动推杆(417)和第四电动推杆(418);机械爪(401)与滑杆(402)进行固接;滑杆(402)与第二滑板(414)进行滑动连接;机械爪(401)与弹簧(403)进行固接;弹簧(403)与第二滑板(414)进行固接;弹簧(403)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固定板(404);第三固定板(404)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板(404)与第一圆环(4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405)与第四丝杆(4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圆环(405)与第四光杆(413)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的侧部上方设置有第一风机(406);第一风机(406)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第一风机(406)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风机(407);第二风机(407)与支撑架(6)进行固接;第一风机(406)远离第三固定板(404)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408);第二电机(408)与第一支撑板(7)进行固接;第二电机(408)与第五传动轴(409)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轴(409)与底板组件(1)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轴(409)与圆盘(410)进行固接;圆盘(410)与第三电机(411)进行固接;第三电机(411)与第四丝杆(412)进行固接;圆盘(410)与第四光杆(413)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与第二滑板(414)进行旋接;第二滑板(414)与第四光杆(413)进行滑动连接;第四光杆(413)与第二圆环(416)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12)与第二圆环(4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圆环(416)与第四固定板(415)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板(415)与底板组件(1)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16)与第三电动推杆(417)进行固接;第二圆环(416)与第四电动推杆(418)进行固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第二传动轴(204)与第一传动轴(202)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一传动轴(202)中设置有凹槽。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第四传动轴(303)与第三传动轴(302)连接处设置有凸条,且第三传动轴(302)中设置有凹槽。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机械爪(401)至弹簧(403)以第二滑板(414)中段为中轴对称设置有相同的部件。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其特征是:切刀(312)宽度略大于遮阳罩的宽度。
CN202110538243.0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Active CN113275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243.0A CN11327566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243.0A CN11327566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5663A CN113275663A (zh) 2021-08-20
CN113275663B true CN113275663B (zh) 2023-05-09

Family

ID=7727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8243.0A Active CN11327566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56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3535A (ja) * 1989-12-13 1991-08-0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ポリイミド製ハニカムコ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00415440C (zh) * 2005-05-30 2008-09-03 谭旭 金属蜂窝体加工方法及其专用加工设备
CN103691643B (zh) * 2013-12-03 2015-05-20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热控涂层喷涂方法
CN104726814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 一种制备大厚度抗冲击热喷涂涂层的表面预处理方法
CN204524776U (zh) * 2015-03-26 2015-08-05 大连铭河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蜂窝金属体加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5663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8844B (zh) 一种可对断面打磨的内墙瓷砖切割装置
CN113275663B (zh) 一种航天器遮阳罩内侧蜂窝结构表面增强附着力装置
CN111775538B (zh) 一种雪佛板表层装饰纸贴合装置
CN1253740C (zh) 光纤连接器端面的加工方法和装置
CN104338714B (zh) 一种卷状材料表面清洁机
CN112388994A (zh) 一种可定位切割的pvc卷材地板修补设备
CN113665133A (zh) 减震泡棉胶带制备用铝箔布包裹系统及其包裹方法
CN112960176B (zh) 一种添加保护棉的显示屏双面覆膜装置
CN111432557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基础材料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CN112123125A (zh) 一种自打磨的木板打磨机
CN111114931A (zh) 一种自动剥膜装置
CN113858874B (zh) 防起皱艺术画框油布自动贴合设备
CN116394110A (zh) 一种环形硅胶带加工用的表面处理装置
CN210652256U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自动撕膜机构
CN114801575A (zh) 一种手持式公益广告粘贴装置
CN113664669A (zh) 一种用于简单平面框架焊点打磨设备
CN112406397A (zh) 一种建筑装修墙纸贴装方法
CN112045820A (zh) 一种胶合板二次加工装置
CN112590188A (zh) 一种贴附紧密的舞台灯挡板覆膜装置
CN111843666A (zh) 一种增加橡胶表面粗糙度的装置
CN219380174U (zh) 一种打磨设备
CN113695274A (zh) 光学望远镜防锈并防氧化加工设备
CN113967861B (zh) 一种大理石桌数控信息化打磨系统及制造工艺
CN219652302U (zh) 一种网纹离型膜加工用塑料膜收卷装置
CN11519510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中控屏保护贴膜自动更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3

Address after: No. 501, Unit 1, Building 10, No. 81 Qianfo East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Applicant after: Li Yaxin

Address before: 341000 303, building C, No. 1, Ganfang 1976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ark, No. 63, Hongqi Avenue, Zhanggong District,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anzhou Zhigu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