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4563A -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4563A
CN113274563A CN202110445618.9A CN202110445618A CN113274563A CN 113274563 A CN113274563 A CN 113274563A CN 202110445618 A CN202110445618 A CN 202110445618A CN 113274563 A CN113274563 A CN 113274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housing
sealing
por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5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4563B (zh
Inventor
李安宁
夏清松
陈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fetech Respiration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56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4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4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4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4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4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6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respiratory tract, e.g. laryngoscopes, bronch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4Endoscopic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79Cannula; Nozzles; Tips; their connec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00Medical syringes, e.g. 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Enemata; Irrigators
    • A61M3/0279Cannula; Nozzles; Tips; their connection means
    • A61M3/0287Cannula; Nozzles; Tips; their connection means with an external liquid coll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25Respiratory system
    • A61M2210/1035Bronchi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洗导管和灌洗导管系统,包括连通的转换接头和导管,转换接头包括壳体和活动组件,壳体设有容腔;活动组件至少部分可活动地位于容腔内,并使得活动组件相对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转换接头包括多个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密封单元,当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多个密封单元使活动组件与壳体内壁至少部分密封从而隔断容腔。本发明的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利用转换接头中活动组件相对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快捷切换,只需要操作活动组件运动,便能够反复地进行灌洗操作和抽吸操作,从而降低操作复杂性,继而该转换接头连接导管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操作和抽吸操作切换时,能够有效提高对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效率。

Description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是利用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注入生理盐水、并随即抽吸,收集肺泡表面液体及清除充填于肺泡内的物质,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的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目的技术。
目前采用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成为诊断某些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一般使用软管将收集器一端与支气管镜负压接头连接,收集器另一端与抽吸装置连接。通过支气管镜接头的另一个接口将生理盐水注入目标支气管内。当支气管肺泡充满水后,按压支气管镜上的负压开关,目标支气管内的液体可通过支气管镜远端的工作通道孔被抽吸进收集器内,此时完成了一次灌洗和吸引。这种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需对单一支气管进行多次的小剂量灌洗和吸引,对医师的技术要求特别高。而且,由于支气管镜尺寸受限,无法伸入到更次级的支气管进行灌洗和吸引,充水后生理盐水会流向其它地方,回收的生理盐水也有被其它地方污染的情况,无法进行精确的病理查找,且灌洗液回收率不高,可能会导致灌洗液潴留气管内造成低氧血症、发热等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洗导管,包括转换接头和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转换接头连通,所述转换接头包括壳体和活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容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容腔分别连通的灌注口、泄压口、抽吸口和转换口;所述活动组件至少部分可活动地位于所述容腔内,并使得所述活动组件相对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转换接头包括多个密封单元,多个所述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多个所述密封单元使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至少部分密封从而隔断所述容腔;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灌注口与所述转换口连通,所述泄压口与所述抽吸口连通;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抽吸口与所述转换口连通;其中,所述转换口与所述导管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面设置在所述活动组件的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相互挤压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为相互配合的螺纹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口靠近所述壳体远端设置,所述抽吸口靠近所述壳体近端设置,所述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转换口与所述抽吸口之间,从而所述密封单元可阻断所述抽吸口与所述转换口之间的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阻断或连通所述抽吸口和所述转换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远端部设有盲孔和槽孔,所述盲孔沿所述活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向远端,所述槽孔靠近所述盲孔近端设置且贯穿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从而连通所述盲孔和所述壳体的容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靠近所述活动件的近端设置,且通过控制所述操作件可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近端和/或远端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包括主腔和两个子腔,所述泄压口和所述灌注口分别通过所述两个子腔与所述主腔连通;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塞体,所述两个塞体分别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两个子腔内,且所述两个塞体均从所述子腔中延伸至所述主腔内与所述活动件接触,所述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所述两个塞体中的任一塞体会封堵所述泄压口或所述灌注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动时,所述塞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径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塞体设置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活动件的近端之间,且所述操作件从一个所述子腔延伸穿过所述泄压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活动件的远端端面之间,且与所述活动件的远端端面相抵,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件始终挤压所述弹性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多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且所述主腔和所述子腔所在的壳体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密封面,所述活动件和所述塞体的外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二密封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灌洗导管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灌洗导管和支气管镜,所述导管可从所述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接口伸入至所述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洗导管系统还包括收集器和抽吸装置,所述收集器与所述抽吸口、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收集器均可通过软管相连,从而灌洗液可经所述导管和所述软管吸入至所述收集器中。
本发明的灌洗导管包括转换接头和导管,灌洗时导管可以伸入到支气管镜通道内到达更次级的支气管,从而进行更精准的病理查找,且转换接头通过活动组件相对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快捷切换,满足对支气管肺泡进行反复交替地灌洗操作和抽吸操作的需要,降低了操作复杂性,进而有效提高对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灌洗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灌洗导管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转换接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转换接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灌洗导管系统,包括图1所示的灌洗导管;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灌洗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灌洗导管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灌洗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剖面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转换接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转换接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灌洗导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灌洗导管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医疗器械领域,定义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并依此定义某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以及部件之间相对的位置关系。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灌洗导管100,能够应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使用时,灌洗导管100通过切换其管路导通或闭合状态,从而满足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操作或抽吸操作的需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100包括转换接头10和导管20,转换接头10与导管20连通。转换接头10包括壳体11和活动组件12。其中,壳体11内部设有容腔13,活动组件12至少部分可活动地位于容腔13内,从而活动组件12相对于壳体1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转换接头10还包括密封单元14,密封单元14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当活动组件12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密封单元14使活动组件12与壳体11的内壁至少部分密封从而隔断容腔13。
壳体11上设有与容腔13连通的灌注口118、泄压口115、抽吸口116和转换口117。其中,导管20通过转换口117与壳体11的容腔连通。泄压口115和抽吸口116靠近转换接头10的近端设置,转换口117和灌注口118靠近转换接头10的远端设置。当活动组件12处于第一状态时,灌注口118与转换口117连通,泄压口115与抽吸口116连通,且两条通路相对独立;当活动组件12处于第二状态时,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连通,而流体无法通过泄压口115或灌注口118在容腔13内形成顺畅通路。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1包括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113和第四壳体114。其中,第一壳体111和第三壳体113靠近转换接头10的近端设置,第二壳体112和第四壳体114靠近转换接头10的远端设置。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113之间、第二壳体112与第四壳体114之间均分别通过螺纹实现可拆卸相连,且各连接处相连后具有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113垂直于第一壳体111的周向外表面设置,第四壳体114垂直于第二壳体112的周向外表面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倾斜设置,只要不影响使用即可。此外,上述壳体均具有内腔,各壳体组装后,在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内形成主腔131,第三壳体113和第四壳体 114内分别形成两个子腔(下称为第一子腔132、第二子腔133),且主腔131与第一子腔132、第二子腔133共同形成壳体11的容腔1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各壳体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向相连,例如粘接;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也可以由两个半壳体通过沿轴线对接的方式形成,只要保证接头主体容易组装、制备,组装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即可。
再次参阅图2和图3,抽吸口116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转换口117设置在第二壳体112的远端,泄压口115设置在第三壳体113远离第一壳体111的端面上,灌注口118设置在第四壳体114远离第二壳体112的端面上。
如图3所示,活动组件12包括活动件121和两个塞体(下称为第一塞体122、第二塞体123)。本实施例中,活动件121全部收容于壳体11的容腔13中,第一塞体122和第二塞体123分别靠近活动件121的近端和远端设置,且第一塞体12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子腔132内,并从第一子腔132内延伸至主腔131内与活动件121接触;第二塞体12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子腔133内,并从第二子腔133内延伸至主腔131内与活动件121接触。从而,两个塞体的轴线均垂直于活动件121的轴线。活动件121可沿壳体11的轴向相对于壳体11移动,从而使活动组件12可相对于壳体1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具体地,活动件121的近端部设有朝向第一塞体122的第一斜面1211,活动件121的远端部设有朝向第二塞体123的第二斜面1212,相应地,第一塞体122 上靠近活动件121的近端部的位置设有相应的第三斜面1221,第二塞体123上靠近活动件121的远端部的位置设有第四斜面1231,且第一塞体122上的第三斜面1221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与活动件121上靠近第一塞体121的第一斜面1211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塞体123上的第四斜面1231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与活动件121上靠近第二塞体123的第二斜面1212的倾斜角度相同。且第一塞体122与活动件121、第二塞体123与活动件121始终通过相应的斜面接触。从而,当活动件121相对于壳体11轴向移动时,第一塞体122和第二塞体123均相对于活动件121可以径向移动。本发明中,为保证两个塞体与活动件之间能发生相对活动,上述斜面的倾斜角度可选范围为5度至80度,优选范围为30度至50度。
再次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12还包括操作件125和弹性件124。操作件125靠近活动件121的近端设置,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25与第一塞体122远离活动件121的另一端相连,且从第一子腔132中延伸后从泄压口115穿出,方便使用者操作。当使用者朝向活动件121按压操作件125时,由于第一塞体122与活动件121之间通过斜面接触,使得活动件121朝向远端移动。同时,由于活动件121与第二塞体123之间也通过斜面接触,从而活动件121朝向远端移动后,会推动第二塞体123朝向靠近灌注口118的方向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12包括两个弹性件124(具体包括第一弹性件1241和第二弹性件1242),两个弹性件124均设置在壳体11的容腔内。其中,第一弹性件1241设置在第二塞体123远离活动件121的端面与灌注口118之间(即设置在第二壳体112的远端内壁上),第二弹性件1242设置在壳体11内壁与活动件121的远端端面之间(即设置在第四壳体114靠近灌注口118的内壁上),且第二弹性件1242与活动件121的远端端面相抵,使得壳体11与活动件121始终挤压第二弹性件1242。为更好地固定第二弹性件1242和活动件121,壳体11上靠近活动件121远端端面的内壁上设有一柱体119,柱体119朝向近端延伸,第二弹性件1242套设在柱体119上。活动件121的远端设有收容柱体119的收容槽1213,在活动件121的活动过程中,柱体119始终收容于活动件121远端部的收容槽1213内,实现活动件121与壳体11活动卡接,保证活动件121活动过程中不会相对于壳体11晃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124均采用弹簧结构,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两个弹性件124始终分别对活动件121和第二塞体123施加推力。
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100还包括多个密封单元1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单元14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密封面141和第二密封面142。其中,第一密封面141设置在壳体11的内壁上,第二密封面142设置在活动组件12的外表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转换接头上设有多个密封单元14,在第一壳体111的内壁、第三壳体113的内壁、第四壳体114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密封面141,活动件121的外表面、第一塞体122的外表面、第二塞体123的外表面均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一密封面141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面142。为方便描述,以下将设置在在第一壳体111的内壁、第三壳体113的内壁、第四壳体114的内壁上的第一密封面141分别标记为第一密封面141a、第一密封面141b和第一密封面141c;设置在活动件121的外表面、第一塞体122的外表面、第二塞体123的外表面上与相应的第一密封面141相配合的第二密封面142分别标记为第二密封面142a、第二密封面142b和第二密封面142c。并且,将相应的密封单元14标号记为密封单元14a、密封单元14b和密封单元14c。
更具体地,密封单元14a设置在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之间,当密封单元14a实现密封作用时,可以阻断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之间的连通。密封单元14b设置在第一塞体122和第三壳体113上,且远离泄压口115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塞体122上第二密封面142b所在的区域的外径从远离活动件121的一端朝向靠近活动件121的一端逐渐增大,相应地,第三壳体113上第一密封面141b所在的区域的内径也从远离活动件121的一端朝向靠近活动件121的一端逐渐增大。密封单元14c设置在第二塞体123和第四壳体114上,且靠近灌注口118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塞体123上第二密封面142c所在的区域的外径从远离灌注口118的一端朝向靠近灌注口118的一端逐渐减小,相应地,第四壳体114上第一密封面141c所在的区域的内径也从远离灌注口118的一端朝向靠近灌注口118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单元14均由两个斜面配合构成,即第一密封面141和第二密封面142均为斜面,且相互配合的一对第一密封面141和第二密封面142的倾斜角度相同,从而,可以通过类似活塞的作用实现密封。
如图2至图4所示,活动件121包括近端段1214、远端段1215以及连接近端段1214和远端段1215的连接段1216。其中,除近端段1214和远端段1215上与两个塞体接触的斜面部分以外,近端段1214和远端段1215均呈圆柱结构,且近端段1214的外径小于远端段1215的外径。连接段1216呈圆台形结构,且横截面外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增大,以实现活动件121上近端段到远端段之间的顺利过渡,从而在连接段1216的外表面形成斜面(即第二密封面142a)。相应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也包括从近端至远端内径逐渐增大的部分,该部分的内壁即第一密封面141a。在同一横截面上,活动件121的外径小于壳体11的内径,从而在活动件121与壳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容纳流体流过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也可以是垂直面或水平面或弧面,只要保证两个面充分接触,存在挤压效果,能良好密封即可。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均包括斜面时,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的横截面的轮廓为闭合弧线,也可以是多边形,只要保证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配合后能密封即可。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单元也可以是两个螺纹配合的面,例如,第一密封面为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内螺纹面,第二密封面为设置在活动组件上的外螺纹面,从而,通过两个螺纹面紧密配合实现密封。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12相对于壳体11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位置,此时,与活动件121接触的第二弹性件1242对活动件121施加朝向近端的推力,活动件121处于近端极限位置(即在使用过程中,此位置为活动件121朝近端移动的极限位置),且活动件121推动第一塞体122朝向泄压口115移动,使得第一塞体122上的第二密封面142与位于第三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密封面141相分离;而位于第一壳体111上的第二密封面142a与位于活动件121上的第一密封面141a充分接触,并存在挤压效果。从而,阻断了抽吸口116和转换口117的连通,且实现泄压口115和抽吸口116的连通,当抽吸口116外接抽吸装置时,外界气体可以从泄压口115进入主腔131,然后经抽吸口116从转换接头10中流出,即如路径A所示。同时,由于设置在第四壳体114上的第一弹性件1241对第二塞体123施加的朝向活动件121的推力,使得第二塞体123朝向活动件径向移动,且二者始终接触,此时,位于第四壳体114上的第一密封面141c与位于第二塞体123上的第二密封面142c相分离。从而,灌注流体能从灌注口118注入,并经转换口117流入至导管20中,即如路径B所示。在灌注的过程中,虽然灌注流体一部分会进入到主腔131内,但由于此时位于活动件121上的第二密封面142a与位于第一壳体111内壁的第一密封面141a紧密配合,该密封单元14a起到了密封作用,灌注流体并不会进入主腔131的近端部,也不会经抽吸口116流出转换接头10。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12相对于壳体11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位置。操作者可以通过按压操作件125使活动组件处于该第二状态。通过按压操作件125,第一塞体122也随之朝向活动件121移动,由于第一塞体122与活动件121之间通过斜面接触,从而,第一塞体122直接推动活动件121朝向远端移动,当第一塞体122上的第二密封面142与设于第三壳体113内壁上的第一密封面141紧密配合时,第一塞体122无法继续朝向活动件 121移动,活动件121也处于远端极限位置(即在使用过程中,此位置为活动件121朝远端移动的极限位置)。此时位于第一塞体122与第三壳体113之间的密封单元14b起密封作用密封泄压口115,使得流体无法进入到主腔131内,阻断了泄压口115与抽吸口116之间的通路。活动件121在朝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逐渐挤压位于活动件121远端端面与第二壳体112远端内壁之间的第二弹性件1242,第二弹性件1242逐渐蓄力,后续操作者撤除按压操作件125的按压力后,第二弹性件1242将推动活动件121恢复至第一状态。同时,活动件121上的第二密封面142a与第一壳体111上的第一密封面141a逐渐分离,使得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连通。此外,在活动件121朝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活动件121还会推动第二塞体123朝向灌注口118移动,当位于第二塞体123上的第二密封面142c与位于第四壳体114上的第一密封面141c逐渐接触并紧密配合后,位于第二塞体123与第四壳体114之间的密封单元14c起密封作用,阻断流体从灌注口118进入到主腔131内,阻断了灌注口118与转换口117之间的通路。从而,仅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之间形成通路,当抽吸口116外接抽吸装置时,流体可以从转换口117进入主腔131,然后经抽吸口116从转换接头10中流出,即如路径C所示。同时第二塞体123逐渐挤压位于第二塞体123与灌注口118之间的第一弹性件1241,第一弹性件1241逐渐蓄力,且当操作者撤除施加在操作件125上的按压力后,第一弹性件1241会推动第二塞体123朝向活动件121移动。即,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12可以自动从第二状态复位至第一状态。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灌洗导管系统001,灌洗导管系统001包括图1所示的灌洗导管100、支气管镜600、收集器700、抽吸装置400和灌注源(图中未示出)。收集器700与转换接头10的抽吸口116通过软管500相连,抽吸装置400与收集器700也通过另一软管500相连。支气管镜600具有工作通道601,支气管镜600的工作通道601伸入肺部的支气管内,以便导管20能够从工作通道接口伸入支气管镜后沿工作通道601进入更次级支气管。
具体地,导管20与壳体11的转换口117相连后,导管20能够沿工作通道601移动,使得导管20上远离转换接头10的一端从工作通道601的远端伸出,从而进入更次级的支气管。
本发明的灌洗导管100的导管20的直径相对支气管镜600的工作通道601的外径要小,能够沿工作通道601移动,在利用灌洗导管系统对支气管肺泡进行灌洗时,导管20能够进入到更细的支气管中,能够进行精准灌注。同时,导管20能够进入到更细的支气管中进行抽吸灌洗液,以有效解决支气管镜600受限于工作通道601的远端的外径尺寸,无法去到更次级的支气管进行抽吸灌洗液,导致灌洗液回收率不高而容易出现灌洗液潴留气管内造成低氧血症、发热等并发症的问题。
使用本实施例的关系导管系统001时,按照图5所示的方式连接各装置后,灌洗时,首先使灌洗导管100的活动组件12处于第一状态,灌注口118与转换口117连通,经灌注口118灌入的灌洗液能够经转换口117流入导管20内,进而进入到人体肺部。接着按压操作件125,使活动组件12处于第二状态,灌注口118和泄压口115的通路被密封单元14阻断,而抽吸口116与转换口117的通路连通,这样连接于抽吸口116的抽吸装置400产生的抽吸力能够连通连接在转换口117的导管20并进行抽吸,从而能够经导管20抽吸灌洗液,并最终将抽吸的灌洗液沿软管500吸入收集器700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活动组件12相对壳体1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切换时,无需对转换接头10、导管20等结构进行拆装,且在抽吸和灌洗的操作切换时,无需暂时关停抽吸装置或灌注源,从而操作比较便捷,也能缩短操作时间。并且通过活动组件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反复切换,能够满足灌洗系统对支气管肺泡进行反复交替地灌洗操作和抽吸操作的需要,有效提高对支气管肺泡的灌洗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200与实施例一的灌洗导管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转换接头30的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200包括转换接头30和导管40。转换接头30与导管40连通。转换接头30包括壳体31和活动组件32。其中,壳体31内部设有容腔33(见图10),活动组件32至少部分可活动地位于容腔33内,从而活动组件32相对于壳体3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转换接头30还包括密封单元34,密封单元34设置在壳体31的内部,当活动组件33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密封单元34使活动组件32与壳体31的内壁至少部分密封从而隔断容腔33。
如图7和图10所示,壳体31上设有与容腔33连通的灌注口318、泄压口315、抽吸口316和转换口317。其中,导管40通过转换口317与壳体31的容腔33连通。抽吸口316靠近转换接头30的近端设置,泄压口315设置在壳体31的近端,转换口317和灌注口318靠近转换接头30的远端设置。当活动组件32处于第一状态时,灌注口318与转换口317连通,泄压口315与抽吸口316连通,且两条通路相对独立;当活动组件32处于第二状态时,抽吸口316与转换口317连通,而流体无法通过泄压口315或灌注口318在容腔33内形成顺畅通路。
如图7所示,壳体31包括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对接后构成壳体31的主体。壳体31容腔33贯穿壳体31内部,且在近端形成泄压口315,在远端形成转换口317。其中,灌注口318和转换口317设置在第二壳体312上,泄压口315和抽吸口316设置在第一壳体311上。第二壳体312的远端还设有端盖35和保护套36,其中,端盖35具有内腔和轴向贯穿的通孔,保护套36为中空管体。端盖35与第二壳体312的远端相连且周向覆盖转换口317,保护套36的近端部穿入端盖35的内腔并与端盖35相连。导管40的近端部为喇叭状,且被端盖35压固于第二壳体312的远端部,导管40从保护套36内部穿过后朝向远端延伸。通过设置保护套36和端盖35可以加强导管40与转换接头3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避免导管40近端受损。
如图7和图10所示,活动组件32包括活动件321、操作件325和弹性件324。其中,活动件321设置在壳体11的容腔33内;操作件325与活动件321的近端相连,且操作件325位于壳体31的近端;弹性件324设置在操作件325与壳体11之间,容腔33的近端形成有收容腔(图未标号),收容腔可收容活动组件321的近端部以及操作件325的远端部,弹性件324围绕该收容腔所在的壳体31的外部设置。操作者可以通过按压操作件325使活动件321朝向远端移动,在此过程中,弹性件324也受到操作件325的挤压而处于蓄力状态,当操作者撤除对操作件325的按压后,在弹性件324的作用下,操作件325会自动朝向近端复位,从而带动活动件321朝向近端移动。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动件321整体呈杆状,且远端部设有相连通的盲孔323和槽孔322。其中,盲孔323沿活动件3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向远端;槽孔322靠近盲孔323的近端设置,且贯穿活动件321的外表面,从而连通盲孔323和壳体的容腔33。本实施例中,槽孔322具有两个开口,同时贯穿活动件321相对的外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槽孔也可以仅贯穿活动件321的一侧表面,或者,可以设置多个槽孔322,多个槽孔322在靠近盲孔323近端的位置分布设置,只要能使得槽孔323与壳体31的容腔33的连通即可。
与实施例一类似地,本实施例的转换接头32上也设有密封单元34,密封单元34包括第一密封面342和第二密封面341。其中,第一密封面342设置在壳体31的内壁上,第二密封面341设置在活动组件32上。如图8和图10 所示,活动件321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密封面341,且在活动件321的远端端面上形成一个第二密封面341,在活动件321的中部外表面上形成两个第二密封面341。具体地,活动件321的中部外径大于近端部和远端部的外径,从而,两个第二密封面341形成在近端部与中部之间、中部与远端部之间的自然过渡面。
此外,再次参照图10和图11,操作件325的远端面与壳体31的收容腔所在的内壁之间 也形成有密封单元34,当该密封单元34起密封作用后,可以封堵泄压口315,从而阻断泄压口315与抽吸口316之间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面342和第二密封面341可以采用实施例一的斜面方式设置,以及实施例一所列举的其它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32相对于壳体31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4始终对操作件325施加朝向近端的力,保证活动组件32处于第一状态时,活动件321上靠近近端的密封单元34能起密封作用。此时,活动件321处于近端极限位置。具体地,操作件325上的第二密封面与壳体上相应的第一密封面相分离,使得泄压口315与抽吸口316连通,泄压口316与转换口317之间的通路被密封单元34阻断。当抽吸口316外接抽吸装置时,外界气体可以从泄压口315进入壳体容腔,然后经泄压口316从转换接头30中流出,即如路径G所示。而活动件321上靠近远端部、以及设置在远端端面上的第二密封面均与壳体内壁上相应的第一密封面相分离,从而使得灌注口318与壳体31的容腔33相连通,进而与转换口317相连通。从而,灌注流体能从灌注口318注入,并经转换口317流入至导管40中,即如路径F所示。
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32相对于壳体31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位置。此时,活动件321处于远端极限位置。操作者可以通过按压操作件325使活动组件32处于该第二状态。具体地,通过按压操作件325,活动件321朝向远端移动,活动件321上靠近近端部的第二密封面341与壳体上相应的第一密封面342分离,该相应的密封单元不再密封。而当活动件321远端端面上的第二密封面341与壳体内壁上相应的第一密封面紧密配合,且活动件321上远端部与中部外表面之间的第二密封面341与壳体内壁上的第一密封面也紧密配合,操作件325上的第二密封面与壳体上相应的第一密封面也紧密配合后,活动件321到达远端极限位置,从而,相应的密封单元起密封作用。此时,泄压口315与抽吸口316之间的通路阻断,灌注口318与转换口317之间的通路也被阻断,从而,当抽吸口316外接抽吸装置时,流体可以从转换口317进入活动件321的盲孔323,再经槽孔322流入壳体容腔33内,然后经泄压口316从转换接头30中流出,即如路径E所示。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活动件处于远端极限位置时,相应的密封单元能起密封作用,应保证靠近壳体远端部的两个第一密封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与活动件上靠近远端部的两个第二密封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相等,也与操作件从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的距离相等。
该实施例的灌洗导管将操作件设置在转换接头的近端,更方便操作者单手操作,且简化了活动组件,从而简化了制备工艺。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也可以配合支气管镜、收集器、抽吸装置和灌注源组成灌洗导管系统,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与实施例二的灌洗导管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活动组件和密封单元的结构。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52包括活动件521、操作件527和弹性件524,壳体内部设有密封单元54。密封单元54可以对壳体内部的容腔进行局部密封。
如图13所示,活动组件52整体呈杆状结构,近端外表面设有近端螺纹526,可与操作件527通过螺纹配合相连。本实施例的活动件521上也设有盲孔和连通盲孔与壳体容腔的槽孔522,此处不再赘述。在靠近盲孔近端底部的活动件521外表面上设有一周向凹槽524,在周向凹槽524与近端螺纹526之间的活动件的外表面上还设有一沿活动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面525。如图14所示,抽吸口始终与凹面525外部空间连通。活动件521的外表面还设有两台阶面,具体地,其中一个台阶面设置在凹面与近端螺纹之间(下称“近端台阶面5251”),另一个台阶面设置在槽孔522的远端(下称“远端台阶面5252”)。
同时参阅图12和图14,本实施例的密封单元54包括密封面541和密封件542,通过密封面541与密封件542的挤压实现密封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灌洗导管设有4个密封单元,其中,在操作件527远端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一个密封单元54,该密封单元的密封件542设置在操作件527的远端部;活动组件521的中部与壳体内壁之间设有一个密封单元54,该密封单元54的密封件设置在活动件521的后向凹槽524内;活动组件远端部与壳体内壁之间也设有一个密封单元54,该密封单元54的密封件套设在活动件的外表面,且与活动件外表面的远端台阶面5252相抵。在上述3个密封单元中,密封面均为壳体内壁相应的面,为配合密封件542实现密封,壳体上的密封面可以是垂直面,也可以是斜面。此外,在活动件远端端面与壳体远端内壁之间也设有一密封单元54,活动件的远端端面形成该密封单元的密封面541,密封件542紧邻壳体远端内壁固定设置。
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位置,此时,活动组件521的中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单元54实现密封,其余三个密封单元均解除密封,从而,泄压口与抽吸口相连通,当抽吸口外接抽吸装置时,外界气体可以从泄压口进入凹面325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经泄压口从转换接头中流出,即如路径I所示。而灌注口与转换口连通,灌注流体能从灌注口注入,并经转换口流入至导管中,即如路径H所示。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位置,此时,活动组件521的中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单元54解除密封,其余三个密封单元均实现密封,从而,泄压口与抽吸口之间的通路被阻断,灌注口与转换口之间的通路也被阻断,而抽吸口与转换口之间的通路连通,当抽吸口外接抽吸装置时,流体可以从转换口进入活动件521的盲孔523,再经槽孔522流入壳体容腔内,然后经泄压口从转换接头中流出,即如路径J所示。应当理解,为保证第二状态时,活动组件521的中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密封单元54解除密封,其余三个密封单元均实现密封,当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状态下实现密封的三个密封单元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当活动组件切换至第二状态时,任一在第一状态未密封的密封单元实现密封后,其余两个密封单元也能实现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密封面上设置密封件,例如,在实施例二所示的密封件的第一密封面和/或第二密封面上开设浅槽,然后环绕第一密封面和/或第二密封面设置密封件,能加强密封效果。
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灌洗导管也可以配合支气管镜、收集器、抽吸装置和灌注源组成灌洗导管系统,用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接头和导管,所述导管与所述转换接头连通,所述转换接头包括壳体和活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容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容腔分别连通的灌注口、泄压口、抽吸口和转换口;所述活动组件至少部分可活动地位于所述容腔内,并使得所述活动组件相对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转换接头包括多个密封单元,多个所述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多个所述密封单元使所述活动组件与所述壳体内壁至少部分密封从而隔断所述容腔;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灌注口与所述转换口连通,所述泄压口与所述抽吸口连通;当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抽吸口与所述转换口连通;其中,所述转换口与所述导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且所述第一密封面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所述第二密封面设置在所述活动组件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相互挤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为相互配合的螺纹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口靠近所述壳体远端设置,所述抽吸口靠近所述壳体近端设置,所述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转换口与所述抽吸口之间,从而所述密封单元可阻断所述抽吸口与所述转换口之间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且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活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阻断或连通所述抽吸口和所述转换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远端部设有盲孔和槽孔,所述盲孔沿所述活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开口朝向远端,所述槽孔靠近所述盲孔近端设置且贯穿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从而连通所述盲孔和所述壳体的容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靠近所述活动件的近端设置,且通过控制所述操作件可使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向近端和/或远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包括主腔和两个子腔,所述泄压口和所述灌注口分别通过所述两个子腔与所述主腔连通;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塞体,所述两个塞体分别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两个子腔内,且所述两个塞体均从所述子腔中延伸至所述主腔内与所述活动件接触,所述活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所述两个塞体中的任一塞体会封堵所述泄压口或所述灌注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移动时,所述塞体相对于所述壳体径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塞体设置在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活动件的近端之间,且所述操作件从一个所述子腔延伸穿过所述泄压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活动件的远端端面之间,且与所述活动件的远端端面相抵,使得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件始终挤压所述弹性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灌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相互配合的多组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且所述主腔和所述子腔所在的壳体内壁上均设有第一密封面,所述活动件和所述塞体的外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二密封面。
15.一种灌洗导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灌洗导管和支气管镜,所述导管可从所述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接口伸入至所述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灌洗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洗导管系统还包括收集器和抽吸装置,所述收集器与所述抽吸口、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收集器均可通过软管相连,从而灌洗液可经所述导管和所述软管吸入至所述收集器中。
CN202110445618.9A 2021-04-25 2021-04-25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Active CN113274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5618.9A CN113274563B (zh) 2021-04-25 2021-04-25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5618.9A CN113274563B (zh) 2021-04-25 2021-04-25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4563A true CN113274563A (zh) 2021-08-20
CN113274563B CN113274563B (zh) 2024-04-16

Family

ID=7727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5618.9A Active CN113274563B (zh) 2021-04-25 2021-04-25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4563B (zh)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4333A (en) * 1975-09-22 1977-03-29 Mcintyre David J Instrument for aspirating and irrigating during ophthalmic surgery
CN1064815A (zh) * 1991-01-11 1992-09-30 塔霍普罗仪器公司 抽吸冲洗阀装置
CN1646805A (zh) * 2002-04-17 2005-07-27 博世雷克斯罗思股份公司 液力变换器
CN2806910Y (zh) * 2005-07-12 2006-08-16 龚伟安 一种由斜面产生初始密封力的平行式双闸板闸阀
CN200939266Y (zh) * 2006-08-04 2007-08-29 李林风 具有冲洗和吸引功能的医疗器具
CN201348088Y (zh) * 2009-01-19 2009-11-18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感温节水的水阀
KR20120097714A (ko) * 2011-02-25 2012-09-05 고천수 수전금구용 양방향 토출 밸브
CN102770084A (zh) * 2011-02-23 2012-11-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CN203082243U (zh) * 2011-11-24 2013-07-24 富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接壁式出水头的切控结构
KR20150081777A (ko) * 2014-01-07 2015-07-15 이재본 작동부 통공홀이 유체흐름 방향을 전환하는 사방밸브
CN204864502U (zh) * 2015-08-22 2015-12-1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腹腔镜复合用吸引器
CN105212971A (zh) * 2015-10-08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甲状腺穿刺注射吸引装置
CN205307484U (zh) * 2015-12-14 2016-06-15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消化内科用灌洗装置
CN106474575A (zh) * 2016-11-29 2017-03-08 曹占强 一种多功能吸引器头
JP2017172773A (ja) * 2016-03-25 2017-09-2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KR20170004318U (ko) * 2016-06-13 2017-12-21 정상권 수전금구용 이중경로 토출밸브
CN207961620U (zh) * 2017-12-28 2018-10-12 玉环禹治水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净水器上的直通切换阀
CN208331333U (zh) * 2018-03-02 2019-01-04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阀及具有该压力阀的清洁机器人
CN208582456U (zh) * 2017-09-18 2019-03-0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介入医疗导管
CN208785387U (zh) * 2017-09-15 2019-04-26 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肺泡灌洗收集装置
CN211117719U (zh) * 2019-12-26 2020-07-28 广州矿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双道密封阀门
CN111803731A (zh) * 2020-08-24 2020-10-23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甲乳外科术后引流快速监测装置
CN212718194U (zh) * 2020-08-12 2021-03-16 开平市汉顺洁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体式抽拉头的切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4333A (en) * 1975-09-22 1977-03-29 Mcintyre David J Instrument for aspirating and irrigating during ophthalmic surgery
CN1064815A (zh) * 1991-01-11 1992-09-30 塔霍普罗仪器公司 抽吸冲洗阀装置
CN1646805A (zh) * 2002-04-17 2005-07-27 博世雷克斯罗思股份公司 液力变换器
CN2806910Y (zh) * 2005-07-12 2006-08-16 龚伟安 一种由斜面产生初始密封力的平行式双闸板闸阀
CN200939266Y (zh) * 2006-08-04 2007-08-29 李林风 具有冲洗和吸引功能的医疗器具
CN201348088Y (zh) * 2009-01-19 2009-11-18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感温节水的水阀
CN102770084A (zh) * 2011-02-23 2012-11-07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KR20120097714A (ko) * 2011-02-25 2012-09-05 고천수 수전금구용 양방향 토출 밸브
CN203082243U (zh) * 2011-11-24 2013-07-24 富麒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接壁式出水头的切控结构
KR20150081777A (ko) * 2014-01-07 2015-07-15 이재본 작동부 통공홀이 유체흐름 방향을 전환하는 사방밸브
CN204864502U (zh) * 2015-08-22 2015-12-1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腹腔镜复合用吸引器
CN105212971A (zh) * 2015-10-08 2016-01-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 甲状腺穿刺注射吸引装置
CN205307484U (zh) * 2015-12-14 2016-06-15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消化内科用灌洗装置
JP2017172773A (ja) * 2016-03-25 2017-09-28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流路切換弁
KR20170004318U (ko) * 2016-06-13 2017-12-21 정상권 수전금구용 이중경로 토출밸브
CN106474575A (zh) * 2016-11-29 2017-03-08 曹占强 一种多功能吸引器头
CN208785387U (zh) * 2017-09-15 2019-04-26 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肺泡灌洗收集装置
CN208582456U (zh) * 2017-09-18 2019-03-08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介入医疗导管
CN207961620U (zh) * 2017-12-28 2018-10-12 玉环禹治水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净水器上的直通切换阀
CN208331333U (zh) * 2018-03-02 2019-01-04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阀及具有该压力阀的清洁机器人
CN211117719U (zh) * 2019-12-26 2020-07-28 广州矿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双道密封阀门
CN212718194U (zh) * 2020-08-12 2021-03-16 开平市汉顺洁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体式抽拉头的切换结构
CN111803731A (zh) * 2020-08-24 2020-10-23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甲乳外科术后引流快速监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4563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28349A1 (en) Suction control unit for an endoscope having two working channels
CN103027654B (zh) 用于端部开口的封闭装置
CA2377376A1 (en) Multiple lumen access device
JP2005535387A (ja) 患者体温制御システム
JP2019509872A (ja) 圧力カテーテル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AU2004281776A1 (en) Endoscopic device
CN216060451U (zh) 一种吸引阀组件及内窥镜
CN113274563B (zh)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CN109414530A (zh) 抽吸冲洗装置
WO2021179863A1 (zh) 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CN205994869U (zh) 一种多通道连接器
CN111135366A (zh) 医用灌洗管及医用灌洗系统
CN115590615A (zh) 激光光纤操作器
CN216394292U (zh) 引流导管和灌洗引流装置
CN217907842U (zh) 手柄组件及灌洗导管
CN114521927B (zh) 灌洗导管及灌洗导管系统
CN116407163A (zh) 灌洗导管
CN113974857A (zh) 引流导管和灌洗引流装置
CN209790586U (zh) 一种球囊扩张压力泵
CN217015072U (zh) 止血y阀
CN111365487A (zh)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CN220876717U (zh) 一种负压吸引组件、手柄和内窥镜
CN219126258U (zh) 一种按压式套体及内窥镜
KR20210107272A (ko) 흡인세척장치
CN215424516U (zh) 一种胸腔镜镜头清洁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