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180A -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180A
CN113272180A CN202080007464.9A CN202080007464A CN113272180A CN 113272180 A CN113272180 A CN 113272180A CN 202080007464 A CN202080007464 A CN 202080007464A CN 113272180 A CN113272180 A CN 11327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unting
mounting portion
structure according
photograp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74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泽林
包福超
王恺睿
何引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11/02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by means of tv-camera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63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包括安装支架(100)和多个拍摄组件(200),安装支架(100)包括安装部(10)和连接部(20),连接部(20)用于将多目结构安装于车辆;多个拍摄组件(200)设于安装部(10)中;多个拍摄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用于测量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用于测量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的观测范围不同。该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能够通过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来判断场景对象与车辆的相对距离,实现大范围距离的准确测量。

Description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双目结构采用一组拍摄组件,由于拍摄组件视野完全依赖于镜头,焦距短的镜头视野广,近景信息获取充分,不过缺乏远景的信息,焦距长的镜头相反,远景信息获取充分,近景信息缺乏,从而无法保证近景或远景的测量精度和近景的视野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能够通过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来判断场景对象与车辆的相对距离,实现大范围距离的准确测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多目结构安装于车辆;
多个拍摄组件,多个所述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中;
多个所述拍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所述第一观测范围与所述第二观测范围部分重叠。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前挡风玻璃,安装在车辆上;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多目结构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玻璃;
多个拍摄组件,多个所述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中;
多个所述拍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所述第一观测范围与所述第二观测范围部分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由于车载多目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以构成至少两组不同观测范围的双目结构,并且第一观测范围与第二观测范围部分重叠,这样不仅可以测量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而且也可以测量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以实现大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距离的测量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多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载多目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安装部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连接部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第一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的后壳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的后壳部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的遮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的遮光罩在另一个角度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支架;200、拍摄组件;201、第一拍摄组件;202、第二拍摄组件;
10、安装部;11、安装座;12、连接座;121、第一加强筋;13、容纳孔;14、第一固定柱;141、第一圆弧面;142、第一平面;15、第一限位柱;16、卡扣固定位;17、定位柱;18、第一销孔;19、第一螺孔;
20、连接部;21、第一表面;211、储胶结构;212、凸起结构;22、第二表面;221、第二加强筋;23、支撑结构;231、支撑卡扣;222、第二螺孔;232、第一凹槽;223、第三螺孔;24、弹性件安装位;
30、后壳部;31、输出接口;32、螺钉;33、第二销孔;34、导热件;35、后壳安装孔;36、散热齿;37、接口安装槽;
40、遮光罩;41、上端面;411、翻边结构;42、内表面;421、外侧凸缘;422、内侧凸缘;43、定位孔;44、第二卡扣;45、避空位;46、镜头孔;
50、弹性件;51、弹性件固定端;52、弹性件自由端;521、弯曲位;
60、限位压片;61、限位件固定部;611、限位件固定孔;62、形变部;
70、第一卡扣;71、卡扣通孔;72、第一扣柱;73、第二扣柱;721、第一竖直面;722、第一水平面;731、第一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的车载多目结构属于车载技术领域,一般的车载主要通过双目结构来判断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相对距离,其中,双目结构是通过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两组相机获取得到的场景对象在两幅同步图像之间的视差。
但是,目前的相机的视野完全依赖于镜头,其中,焦距短的镜头视野广,近景信息获取充分,却缺乏远景的信息;焦距长的镜头则相反,其近景信息缺乏,因此,传统的双目结构已经无法保证远景的测量精度和近景的视野问题。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00和多个拍摄组件200,安装支架100包括安装部10和连接部20,多个拍摄组件200设于安装部10中,连接部20用于将多目结构安装于车辆。
其中,多个拍摄组件20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的观测范围不同。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用于测量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用于测量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
由于车载多目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以构成至少两组不同观测范围的双目结构,并且第一观测范围与第二观测范围部分重叠,这样不仅可以测量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而且也可以测量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以实现大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距离的测量准确性。
示例性的,第一拍摄组件201为短焦模组相机,第二拍摄组件202为长焦模组相机,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在安装部10上的排列方式不固定。其中,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呈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胖三角形状,以便能够获取近景视野及准确的近景距离。而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呈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三角形状,以便能够获取远景视野及准确的远景距离。
因此,通过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构成多组双目视觉测距系统,能够同时保证近景和远景的视野、以及近景和远景的距离测量准确度,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距离测量。
应该说明的是,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还可以是广角模组相机、近景模组相机、中景模组相机及远景模组相机的组合,即通过广角模组相机拍摄广角视频和图像,能够看到较大范围的景物,而通过近景模组相机侧重于拍摄车辆较近区域的图像和视频,如10米范围内;中景模组相机相对于近景相机而言距离稍远,如距离车辆10-50米之间;而远景模组相机则会远些,如50米外。总体来说,本申请的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不仅仅限制于短焦模组相机和长焦模组相机的组合。
其中,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的数量不做限定,在测量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重叠的区域进行计算,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车载多目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因此,既能通过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获取得到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又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获取得到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即无论场景对象是处于第一观测范围内或者第二观测范围内,都可以通过本发明的车载多目结构对场景对象进行测量,准确获取场景对象与车载多目结构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车载多目结构的大范围距离测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用于将部分的多目结构贴合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使得多个拍摄组件20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保证了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能够可能多地穿过挡风玻璃后用于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例如,第一拍摄组件201穿过挡风玻璃后用于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第二拍摄组件202穿过挡风玻璃后用于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车辆的距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的焦距不同。例如,第一拍摄组件201为短焦模组相机,第二拍摄组件202为长焦模组相机,第一拍摄组件201与第二拍摄组件202在安装部10上的排列方式不固定。其中,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呈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胖三角形状,以便能够获取近景视野及准确的近景距离。而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呈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三角形状,以便能够获取远景视野及准确的远景距离。因此,通过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构成多组双目视觉测距系统,能够同时保证近景和远景的视野、以及近景和远景的距离测量准确度,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距离测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0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其中,第一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拍摄组件;第二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拍摄组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在安装部10上对称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一拍摄组件201和位于第二安装区的第一拍摄组件201在安装部10上对称设置;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二拍摄组件202和位于第二安装区的第二拍摄组件202在安装部10上对称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拍摄组件201与安装部10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拍摄组件202与安装部10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或,第一拍摄组件201与安装部10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拍摄组件202与安装部10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0上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一个拍摄组件200设置于对应的安装位中,安装位的方式不做限制,其目的主要使得拍摄组件200能够通过安装位安装于车辆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拍摄组件200与安装位一体成型;或者,拍摄组件200通过装配方式固定于安装位上。
示例性的,拍摄组件200通过嵌设、挂载或放置方式固定在安装位上。例如,安装位上设有挂载位,拍摄组件200通过卡扣连接的装配方式挂载在挂载位上;或者安装位为放置平面,拍摄组件200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在放置平面上;或者安装位上设有类似安装槽的结构,拍摄组件200嵌设在安装槽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位为设置在安装部10上的容纳孔13,拍摄组件200中的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均收容在容纳孔13中,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装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0的宽度方向沿前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设置,其中,容纳孔13的数量为偶数,容纳孔13对称设置于安装部10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的两侧,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嵌设在容纳孔13中。例如,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的数量均为两个,可以按照第一拍摄组件201、第二拍摄组件202、第二拍摄组件202和第一拍摄组件201的顺序放置在容纳孔13中,也可以按照第二拍摄组件202、第一拍摄组件201、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的顺序放置在容纳孔13中,甚至还可以为其他排列顺序,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容纳孔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容纳孔13的中心轴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确保安装在容纳孔13上的多个拍摄组件200的镜头光轴能够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由于安装在车辆内部,为了尽量减少车辆内部的占用空间,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和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依次安装在容纳孔13上,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多目结构的体积。
示例性的,两个第一拍摄组件201相对于安装部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其中两个容纳孔13上,两个第二拍摄组件202安装在另外两个容纳孔13上。例如,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按照第二拍摄组件202、第一拍摄组件201、第一拍摄组件201和第二拍摄组件202的顺序放置在容纳孔13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安装部10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用于引导拍摄组件200安装至安装部10上。
示例性的,拍摄组件200安装在容纳孔13中,第一定位部设置在容纳孔13的外侧,使得拍摄组件200之间或者拍摄组件200相对安装部10的位置固定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部进行限制,即第一定位部为拍摄组件200的安装即固定提供限位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10上的第一销孔18,其中,拍摄组件200通过设置在第一销孔18上的第一定位件而定位安装在安装部10上。
示例性的,第一销孔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销孔18对称设置在安装部10的两侧上,以提高拍摄组件200安装在容纳孔13后的精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安装部10上设有第一固定部,用于限制拍摄组件200相对安装部10振动,以将拍摄组件200固定在安装部10上。
示例性的,拍摄组件200安装在容纳孔13中,第一固定部设置在容纳孔13的外侧,使得拍摄组件200之能够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安装部10,即第一固定部为拍摄组件200的安装即固定提供支撑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上的第一螺孔19,第一螺孔19设置在安装部的容纳孔13的外侧,使得拍摄组件200能够通过螺丝与第一螺孔19的螺纹连接而固定在安装部10上。
示例性的,第一螺孔19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螺孔19对称设置在容纳孔13的两侧上,使得拍摄组件200能够稳固固定在容纳孔13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安装部10包括安装座11和连接座12,安装座11设置在连接座11的两侧,容纳孔13设置在安装座11上,连接座12呈中空结构设置,以便能够减轻安装部10的重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21,以提高连接座12强度,同时也可以减少连接座12的制造材料。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加强筋121交叉设置在连接座121上,确保连接座121连接在第一加强筋121的两侧的承载能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6所示,连接部2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其中,第一表面21的表面曲率和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连接部20能够贴合在前挡玻璃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6所示,安装部1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第二表面22上设有支撑结构,使得安装部10能够通过支撑结构与连接结构的连接而与连接部连接。
示例性的,连接结构为设置在安装部10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4,支撑结构23包括设置在第二表面22上的支撑卡扣231,支撑卡扣231与第一固定柱14卡接,使得连接部20能够与安装部10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2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表面22上的第一凹槽232,其中,第一固定柱14的截面呈D字型,在支撑卡扣231与第一固定柱14卡接时,第一固定柱14上的平面贴合在第一凹槽232上,以限制第一固定柱14相对支撑结构23转动。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柱14具有第一圆弧面141和第一平面142,第一平面1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圆弧面141的两端连接,第一凹槽232的位置与支撑卡扣231的位置相对。在安装部10与连接部20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固定柱14可以在支撑卡扣231朝向第一凹槽232的一侧转动,当第一平面142与第一凹槽232接触后,第一固定柱14不能相对支撑卡扣231转动,从而限制了安装部10与连接部20的安装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7所示,安装支架100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设置在支撑卡扣231与第一固定柱14之间,为连接部20与安装部10的连接提供预紧力,防止在车辆在怠速或行驶的状况下,安装支架100产生上下方向的高频振动,影响安装支架100内的拍摄组件的测量精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0呈片状结构,其中,弹性件50沿支撑卡扣23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弯曲位521,弯曲位521与第一固定柱14抵接。
示例性的,弹性件50包括弹性件固定端51和弹性件自由端52,连接部20设置弹性件安装位24,弹性件安装位24呈通槽结构,其内设有类似卡槽的结构,使得弹性件固定端51卡接在弹性件安装位24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安装部10安装在连接部20上的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2至图9所示,安装支架100包括第一卡扣70,限位结构包括剖面呈凸轮形状的第一限位柱15,第一卡扣70设置在第二表面22上,第一卡扣70与第一限位柱15卡接。
其中,第一卡扣70与连接部20一体成型;或,第一卡扣70通过装配方式与连接部20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柱15具有第一平面151、第二平面152和连接第一平面151与第二平面152之间的第一弧形面153,其中,第一平面151和第二平面152抵接在所述第一卡扣70内的两个端面上。
示例性的,第一卡扣70由两个间隔设置的扣柱构成,分别为第一扣柱72和第二扣柱73,第一扣柱72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竖直面721和第一水平面722,第二扣柱73具有与第一弧形面153匹配的第一弧面731。在第一限位柱15与第一卡扣70连接后,第一平面151与第二平面152分别与第一竖直面721和第一水平面722接触,第一弧形面153与第一弧面731接触,以限制第一限位柱15相对第一卡扣70转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上设有卡扣安装部,第一卡扣70固定在卡扣安装部上。
示例性的,卡扣安装部为设置在第二表面22上的第二螺孔222,第一卡扣70上设有卡扣通孔71,螺钉穿过卡扣通孔71后与第二螺孔222连接而固定在第二表面22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8所示,安装支架100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在安装部10与连接部20之间,用于限制安装部10相对连接部20振动,防止在车辆在怠速或行驶状况下,安装支架100产生前后方向上的高频振动,影响安装支架100上的拍摄组件的测量精度。
示例性的,限位件包括限位压片60,限位压片60安装在连接部20上,限位压片60的形变部62与安装部10抵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压片60包括限位件固定部61和形变部62,形变部62凸设在限位件固定部61,能够相对限位件固定部61产生一定的形变。其中,连接部20上设有第三螺孔223,限位件固定部61上设有限位件固定孔611,螺钉穿过限位件固定孔611后连接至第三螺孔223,从而可以将限位压片60固定在连接部20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限位件以安装部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确保安装部10的两侧能够抵接在连接部20上,防止在车辆在怠速或行驶状况下,安装支架100产生前后方向上的高频振动,影响安装支架100上的拍摄组件的测量精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表面21上设有凸起结构212,凸起结构212与前挡玻璃接触,用于控制粘接在连接部20与前挡玻璃之间的胶水的厚度。
示例性的,凸起结构212呈半球形状,以实现与前挡玻璃的点接触,即第一表面21与前挡玻璃粘接过程中通过半球状突起与前挡玻璃点接触,从而控制胶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上设有储胶结构211,用于存储连接部20与前挡玻璃粘接的胶水。
示例性的,储胶结构211为设置在第一表面21上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用于在粘接过程存储胶水,增加连接部20的粘接面积,防止胶水溢出,影响粘接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22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21,能够减轻连接部20的整体重量,又可以保证连接部20的强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支架100还包括后壳部30,后壳部30与安装部10连接并形成容纳腔,其中,拍摄组件200容纳在容纳腔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与安装部10上的第一定位部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拍摄组件200能够通过连接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第一定位件进行定位。
示例性的,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后壳部30上的第二销孔33,用于与安装在第一定位件配合连接,确保拍摄组件200的定位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上设有后壳固定部,安装部10上设有后壳安装部,其中,后壳部30通过后壳固定部与后壳安装部配合而与安装部10连接。
示例性的,后壳固定部包括设置在后壳部30上的后壳安装孔35,后壳安装部包括设置在安装部10上的安装部螺孔,使得螺钉32能够穿过后壳安装孔35后连接至安装部1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上设置有散热组件,用于将拍摄组件2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发散。
示例性的,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壳部30外侧端面上的散热齿36或波纹,其中,散热齿36或波纹呈阵列形式排布或交叉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上还设置有导热件34,用于吸收拍摄组件20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示例性的,导热件34包括导热凝脂或导热胶,导热凝脂或导热胶连接在散热组件与拍摄组件200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上设有输出接口31,输出接口31与拍摄组件200电性连接。其中,输出接口31的数量与拍摄组件200的数量相匹配,使得每个拍摄组件200能够与输出接口31对应连接。
示例性的,后壳部30上设有接口安装槽37,输出接口31嵌设在接口安装槽37中,当然,输出接口31也可以通过注塑的形式与后壳部30一体成型,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后壳部30包括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第一后壳的结构与第二后壳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分别与安装部10两侧的安装座11对应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4、图12和图13所示,安装支架100还包括遮光罩40,其中,遮光罩40与安装部10连接,用于防止杂光进入拍摄组件200内。
示例性的,连接部20用于将遮光罩40的外沿贴于车辆的挡风玻璃,其中,遮光罩40包括第一遮光区和第二遮光区,第一遮光区对应第一安装区设置,和,第二遮光区对应第二安装区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区的外沿与第二遮光区的外沿对称设置。
示例性的,遮光罩40的外侧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外侧凸缘421,每个外侧凸缘421与遮光罩40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拍摄组件200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其中,外侧凸缘421与遮光罩40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外侧的拍摄组件200的最大视场角设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罩40的内侧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内侧凸缘422,每个内侧凸缘422与遮光罩40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拍摄组件200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示例性的,内侧凸缘422与遮光罩40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内侧的拍摄组件200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其中,遮光罩40的外侧凸缘421与遮光罩40的内侧凸缘422,相对于遮光罩40的中轴线的角度不相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罩具有相对的上端面41和内表面42,上端面41的表面曲率和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遮光罩40能够通过上端面41贴合在前挡玻璃上。
其中,遮光罩40周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结构411,用于与前挡玻璃粘接,防止因遮光罩40的加工误差而导致贴合不良时,翻边结构411能够通过粘黑胶与前挡玻璃贴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罩40上设有消光结构,用于遮蔽杂光。
示例性的,消光结构包括消光绒布,消光绒布贴合在遮光罩40的内表面42上;或,消光结构包括设置在遮光罩40表面上的消光纹,消光纹呈锯齿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遮光罩40设有第三定位部,第三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连接,用于引导遮光罩40与安装部10的装配。
示例性的,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安装部10上的定位柱17,第三定位部为设置在遮光罩40的定位孔43,其中,定位孔43安装在定位柱17上。
其中,遮光罩40的形状类似双铲子形状,外侧凸缘421为遮光罩40外侧的两个边缘,内侧凸缘422为遮光罩40内侧的两个边缘,遮光罩40内侧的两个边缘将遮光罩40形成一个三角状的避空位45,该避空位45的形状与第一表面21与遮光罩40连接部分的形状相同,使得上端面41能够与第一表面21形成一个与前挡玻璃的表面曲率相同的贴合面,拍摄组件200的镜头穿设在上端面41与内表面42之间的镜头孔46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遮光罩40上设有遮光罩固定部,安装部10上设有遮光罩安装部,遮光罩40通过遮光罩固定部连接至遮光罩安装部。
示例性的,遮光罩固定部为设置在遮光罩上的第二卡扣44,遮光罩安装部为设置在安装部10上的卡扣固定位16,在遮光罩40与安装部10连接时,第二卡扣44卡接在卡扣固定位16上。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前挡风玻璃和上述的车载多目结构,车载多目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00和多个拍摄组件200,安装支架100包括安装部10和连接部20,多个拍摄组件200设于安装部10中,连接部20用于将多目结构安装于车辆,多个拍摄组件20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2)

1.一种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多目结构安装于车辆;
多个拍摄组件,多个所述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中;
多个所述拍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所述第一观测范围与所述第二观测范围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用于将部分的所述多目结构贴合于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的焦距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
所述第二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或,
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遮光罩,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遮光罩的外沿贴于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遮光罩包括第一遮光区和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和,所述第二遮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外沿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外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一所述拍摄组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位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位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拍摄组件通过装配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位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通过嵌设、挂载或放置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位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容纳孔,所述拍摄组件的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均收容在所述容纳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宽度方向沿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容纳孔的数量为偶数,所述容纳孔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容纳孔的中心轴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纳孔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容纳孔上,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安装在另外两个所述容纳孔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用于引导所述拍摄组件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销孔,所述拍摄组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上的第一定位件而定位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销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固定部,用于限制所述拍摄组件相对所述安装部振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纳孔的外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螺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容纳孔的两侧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
连接座,呈中空结构设置的;
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侧,所述安装部上的容纳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曲率和所述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所述连接部能够贴合在所述前挡玻璃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两侧的第一固定柱,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支撑卡扣,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卡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柱的截面呈D字型;
在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卡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平面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提供预紧力。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片状结构,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支撑卡扣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弯曲位,所述弯曲位与所述第一固定柱抵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弹性件安装位,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弹性件安装位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上的位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剖面呈凸轮形状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卡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弧形面;
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抵接在所述第一卡扣内的两个端面上。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卡扣通过装配方式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扣安装部,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扣安装部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一卡扣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螺孔连接而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振动。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压片,所述限位压片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限位压片的形变部与所述安装部抵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螺孔,所述限位压片通过螺钉连接至所述第三螺孔后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以所述安装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4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前挡玻璃接触,用于控制粘接在所述连接部与前挡玻璃之间的胶水的厚度。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呈半球形状,以实现与所述前挡玻璃的点接触。
4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储胶结构,用于存储所述连接部与前挡玻璃粘接的胶水。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槽结构。
4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
后壳部,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拍摄组件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定位部的位置相对应。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部上的第二销孔,用于与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连接。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后壳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后壳安装部,所述后壳固定部与所述后壳安装部连接。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部上的后壳安装孔,所述后壳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安装部螺孔,使得螺钉能够穿过所述后壳安装孔后连接至所述安装部。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置有散热组件,用于将所述拍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发散。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壳部外侧端面上的散热齿或波纹。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齿或波纹呈阵列形式排布或交叉设置。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还设置有导热件,用于吸收所述拍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凝脂或导热胶,所述导热凝脂或导热胶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与拍摄组件之间。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拍摄组件电性连接。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的数量与所述拍摄组件的数量相匹配,使得每个所述拍摄组件与所述输出接口对应连接。
6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包括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所述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安装座对应安装。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
遮光罩,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用于防止杂光进入所述拍摄组件内。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外侧具有外侧凸缘,所述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外侧的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设定。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具有内侧凸缘,所述内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内侧的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67.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凸缘,相对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不相等。
68.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表面曲率和所述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所述遮光罩能够贴合在所述前挡玻璃上。
6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周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结构,用于与所述前挡玻璃粘接。
70.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上设有消光结构,用于遮蔽杂光。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包括消光绒布,所述消光绒布贴合在所述遮光罩的内表面上。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光罩表面上的消光纹,所述消光纹呈锯齿状。
7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遮光罩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安装在所述定位柱上。
7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上设有遮光罩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遮光罩安装部,所述遮光罩通过所述遮光罩固定部连接至所述遮光罩安装部。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车载多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遮光罩上的第二卡扣,所述遮光罩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卡扣固定位,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扣固定位上。
7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挡风玻璃,安装在车辆上;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多目结构安装于所述前挡风玻璃;
多个拍摄组件,多个所述拍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部中;
多个所述拍摄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拍摄组件;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一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具有重叠的第二观测范围,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观测范围内的场景对象与所述车辆的距离;
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与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的观测范围不同。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用于将部分的所述多目结构贴合于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
79.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所述第二拍摄组件的焦距不同。
80.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
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
所述第二安装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在所述安装部上对称设置。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或,
所述第一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部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
84.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遮光罩,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遮光罩的外沿贴于所述车辆的挡风玻璃,所述遮光罩包括第一遮光区和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一遮光区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区设置,和,所述第二遮光区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区设置。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外沿与所述第二遮光区的外沿对称设置。
86.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多个安装位,每一所述拍摄组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安装位中。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与所述安装位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拍摄组件通过装配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位上。
88.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通过嵌设、挂载或放置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位上。
89.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容纳孔,所述拍摄组件的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均收容在所述容纳孔中。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宽度方向沿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容纳孔的数量为偶数,所述容纳孔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轴的两侧。
91.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容纳孔的中心轴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92.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第二拍摄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容纳孔上。
93.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拍摄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其中两个所述容纳孔上,两个所述第二拍摄组件安装在另外两个所述容纳孔上。
94.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用于引导所述拍摄组件安装至所述安装部上。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销孔,所述拍摄组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上的第一定位件而定位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销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上。
97.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固定部,用于限制所述拍摄组件相对所述安装部振动。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设置在所述安装部的容纳孔的外侧。
99.根据权利要求9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螺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容纳孔的两侧上。
100.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
连接座,呈中空结构设置的;
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两侧,所述安装部上的容纳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101.根据权利要求10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交叉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
103.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曲率和所述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所述连接部能够贴合在所述前挡玻璃上。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支撑结构,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的连接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05.根据权利要求10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两侧的第一固定柱,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支撑卡扣,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卡接。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柱的截面呈D字型;
在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卡接时,所述第一固定柱上的平面贴合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107.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卡扣与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为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提供预紧力。
108.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片状结构,所述弹性件沿所述支撑卡扣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弯曲位,所述弯曲位与所述第一固定柱抵接。
109.根据权利要求10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弹性件安装位,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弹性件安装位上。
110.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上的位置。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剖面呈凸轮形状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卡接。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第一弧形面;
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抵接在所述第一卡扣内的两个端面上。
113.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或,所述第一卡扣通过装配方式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扣安装部,所述第一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扣安装部上。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一卡扣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螺孔连接而固定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116.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连接部振动。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压片,所述限位压片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限位压片的形变部与所述安装部抵接。
118.根据权利要求1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螺孔,所述限位压片通过螺钉连接至所述第三螺孔后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
119.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件以所述安装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120.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前挡玻璃接触,用于控制粘接在所述连接部与前挡玻璃之间的胶水的厚度。
121.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呈半球形状,以实现与所述前挡玻璃的点接触。
122.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储胶结构,用于存储所述连接部与前挡玻璃粘接的胶水。
123.根据权利要求12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槽结构。
12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
125.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
后壳部,所述后壳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并形成容纳腔,所述拍摄组件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
126.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与所述安装部上的第一定位部的位置相对应。
127.根据权利要求12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部上的第二销孔,用于与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件配合连接。
128.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后壳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后壳安装部,所述后壳固定部与所述后壳安装部连接。
129.根据权利要求12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壳部上的后壳安装孔,所述后壳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安装部螺孔,使得螺钉能够穿过所述后壳安装孔后连接至所述安装部。
130.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置有散热组件,用于将所述拍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发散。
131.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壳部外侧端面上的散热齿或波纹。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齿或波纹呈阵列形式排布或交叉设置。
133.根据权利要求13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还设置有导热件,用于吸收所述拍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134.根据权利要求13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凝脂或导热胶,所述导热凝脂或导热胶连接在所述散热组件与拍摄组件之间。
135.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上设有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拍摄组件电性连接。
136.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口的数量与所述拍摄组件的数量相匹配,使得每个所述拍摄组件与所述输出接口对应连接。
137.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部包括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所述第一后壳和第二后壳分别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安装座对应安装。
13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
遮光罩,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用于防止杂光进入所述拍摄组件内。
139.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外侧具有外侧凸缘,所述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140.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外侧的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设定。
141.根据权利要求13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具有内侧凸缘,所述内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基于其中一个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142.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是根据最内侧的所述拍摄组件的最大视场角进行设定。
143.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外侧凸缘与所述遮光罩的内侧凸缘,相对于所述遮光罩的中轴线的角度不相等。
144.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的表面曲率和所述前挡玻璃的曲率相对应,使得部分或全部所述遮光罩能够贴合在所述前挡玻璃上。
145.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周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结构,用于与所述前挡玻璃粘接。
146.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上设有消光结构,用于遮蔽杂光。
147.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包括消光绒布,所述消光绒布贴合在所述遮光罩的内表面上。
148.根据权利要求14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光罩表面上的消光纹,所述消光纹呈锯齿状。
149.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遮光罩设有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
150.根据权利要求14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遮光罩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安装在所述定位柱上。
151.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上设有遮光罩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遮光罩安装部,所述遮光罩通过所述遮光罩固定部连接至所述遮光罩安装部。
152.根据权利要求15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遮光罩上的第二卡扣,所述遮光罩安装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卡扣固定位,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扣固定位上。
CN202080007464.9A 2020-09-11 2020-09-11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Pending CN113272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4865 WO2022052057A1 (zh) 2020-09-11 2020-09-11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180A true CN113272180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2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7464.9A Pending CN113272180A (zh) 2020-09-11 2020-09-11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2180A (zh)
WO (1) WO20220520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0338A (zh) * 2022-11-08 2023-01-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光学元器件支架总成
WO202402783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在玻璃表面固定元器件的支架及挡风玻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0319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Honda Motor Co., Ltd. Camera unit
CN105074564A (zh) * 2013-03-11 2015-1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摄像头单元、车辆及摄像头单元的制造方法
CN205075748U (zh) * 2015-02-04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拍摄装置
CN107226037A (zh) * 2016-03-24 2017-10-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CN209738969U (zh) * 2019-03-12 2019-12-06 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粘结式支撑结构及粘结式汽车前置双目摄像头
CN111225831A (zh) * 2019-03-29 2020-06-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模块和车辆
CN211166716U (zh) * 2019-07-24 2020-08-04 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工具及其集成式相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4564A (zh) * 2013-03-11 2015-11-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摄像头单元、车辆及摄像头单元的制造方法
US20150030319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Honda Motor Co., Ltd. Camera unit
CN205075748U (zh) * 2015-02-04 2016-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立体拍摄装置
CN107226037A (zh) * 2016-03-24 2017-10-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传感器托架
CN209738969U (zh) * 2019-03-12 2019-12-06 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粘结式支撑结构及粘结式汽车前置双目摄像头
CN111225831A (zh) * 2019-03-29 2020-06-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模块和车辆
CN211166716U (zh) * 2019-07-24 2020-08-04 北京中科慧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工具及其集成式相机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83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在玻璃表面固定元器件的支架及挡风玻璃
CN115610338A (zh) * 2022-11-08 2023-01-17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光学元器件支架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2057A1 (zh)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2180A (zh) 车载多目结构及车辆
CN212064118U (zh) 双目摄像机支架及具有其的双目摄像机
CN108540704B (zh) 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装置
US20110280034A1 (en) Vehicular lamp and vehicular lamp assembly method
CN112437219A (zh) 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880473U (zh) 摄像头模组
CN109104509B (zh) 飞行时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151181U (zh) 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N110244429B (zh) 一种应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的棱镜装置及潜望式镜头模组
CN112578477A (zh) 气象站
WO2021028009A1 (en) Camera module for vehicles
GB2610025A (en) A camera assembly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rear view cover
CN210075396U (zh) 车载摄像头总成及车辆
CN111427226B (zh) 一种匀光棒固定调节结构及投影机
CN114556898A (zh) 车载多目组件、组装方法和车辆
CN220383158U (zh) 一种垂直度可调的镜头
CN216391190U (zh) 一种具有全自动调焦的车载摄像头
CN216122595U (zh) 摄像头
CN212846085U (zh) 一种内置滤镜及相机
CN219204608U (zh) 摄像模组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3596284B (zh) 机芯、监控装置及监控装置的机芯支架组件
CN110599777A (zh) 视频识别车检器
CN215204714U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组件及车辆
CN218258003U (zh) 相机模块及无人车
CN217863960U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Xunm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No. 8 Keyu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1634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6/F, Shenzh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uil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9 Yuexingdao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Z DJ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