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133B -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133B
CN113271133B CN202010093931.6A CN202010093931A CN113271133B CN 113271133 B CN113271133 B CN 113271133B CN 202010093931 A CN202010093931 A CN 202010093931A CN 113271133 B CN113271133 B CN 1132711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terminal
parameter
network side
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39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133A (zh
Inventor
刘正宣
高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39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3B/zh
Priority to US17/799,263 priority patent/US20240187059A1/en
Priority to EP20918777.2A priority patent/EP4106215A4/en
Priority to JP2022549005A priority patent/JP7462774B2/ja
Priority to KR1020227030899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37099A/ko
Priority to PCT/CN2020/136559 priority patent/WO202115985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版本-16(Rel-16)中,定义了一种增强的Type II端口选择码本,可支持秩(Rank)=1~4,其通过码本W1实现端口选择,并采用与Rel-16 TypeII码本相同的方式实现端口间的线性合并。此外每个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information RS,CSI-RS)端口均经过波束赋形,其赋形波束可以通过上下行信道角度信息的互易性确定。其中,端口选择码本W1表示如下:
其中,X表示CSI-RS端口数量,其取值与Rel-16增强Type II码本所支持的天线配置相同;参数L表示所选择的连续的端口数,且L∈{2,4}可配。此外,每个端口选择块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长度为X/2的向量,其中i表示mod函数,第i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参数m表示所选择端口的起点端口,用于选择L个连续的端口,其取值为/>采用宽带反馈;参数d∈{1,2,3,4}可配,且需要满足条件d≤L,用于调整每L个波束的采样间隔,并影响反馈开销。即这里相当于把X/2个端口分成X/(2d)组,可降低指示m的反馈开销。同时d的选择需要考虑避免选择方向类似的波束用于线性合并。对于选择的L个端口,采用Rel-16的Type II码本结构计算得到端口选择码本。
从上述可知,NR Rel-15/16端口选择码本中的端口选择指示是通过引入参数m用于在一个极化方向上X/2端口范围内选择L个连续的端口,并且两个极化方向采用的是相同的端口指示终端所选的相同个数的端口,又引入网络可配置的参数d以进一步减少终端反馈开销。但是直接采用NR Rel-15/16的端口选择指示方法不能用于NR Rel-17端口选择码本的端口指示,即针对Rel-17增强的端口选择码本,并没有给出具体方案指示终端所选择的端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以针对Rel-17增强的端口选择码本对所选端口进行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端口指示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通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且通过在端口指示消息中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或者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或者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使得网络侧设备能够直接基于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从而实现了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参数时对应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二参数时对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三参数时对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终端的天线端口指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天线端口指示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NR Rel-17利用上下行角度和时延信息的互易性,通过对Rel-15/16TypeII端口选择码本进一步增强,所设计的计算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方法流程包括:步骤一,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步骤二,网络侧设备根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SRS估计上行信道再利用/>计算上行各层所用的角度和时延信息,其中角度信息可由若干个空域压缩基向量表示,时延信息可由若干个频域压缩基向量表示;步骤三,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经过波束赋形之后的CSI-RS,每个天线端口发送一个波束赋形后的CSI-RS,共发送X个端口波束,其中,发送端口采用的波束是通过一个空域压缩基向量与一个频域压缩基向量的克罗内克乘积计算得到;步骤四,在各端口上,终端接收到经过波束赋形之后的CSI-RS,终端可通过计算各端口上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选择K0个最大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对应的端口上报给网络侧设备。终端再根据选择的K0端口,计算出K0个传输径上的波束组合系数,然后对这些系数量化后得到同样上报给网络侧设备;步骤五,网络侧设备利用终端上报的各波束组合系数/>终端选择的K0个端口,计算下行各层的预编码W,其中K0个端口采用的波束是根据上行的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计算得到的,由于上下信道的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具有互易性,即上下行的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相等,因此,下行预编码的计算可用上行的K0个波束。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在步骤四中需要终端选择K0个端口并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但是目前还没有用于指示所选K0个端口的方案。针对此,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以对终端所选端口进行指示。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侧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
具体的,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即终端通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上述任一一项端口指示信息的端口指示消息,使得网络侧设备能够直接基于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从而实现了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并且减少了终端的反馈开销。
进一步地,当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所述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此外,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终端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可以获取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获取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然后基于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得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
此外,具体的,下面对上述各项端口指示信息进行分别说明:
其一,当端口指示信息为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
终端可以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位图的大小;或者,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或者,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
具体的,位图的大小可以为2LM,L表示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M表示频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
此外,具体的,组合系数的值可以为其中,K0表示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或者为/>其中K0′表示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
即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大小为2LM的位图对终端所选端口进行指示,或者大小为比特或/>比特指示所选端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参数L、M和K0的值均可以由网络侧配置给终端,或者通过协议预定义得到。
此外,对终端所选端口进行标记的预设方式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可以设置1表示终端所选中的端口,设置0表示未被选中的端口;当然在此不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假设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L=2,频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M=2,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K0=4,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一层数据:
网络侧设备通过2LM=8个端口发送波束赋形的CSI-RS。此时终端计算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然后对8个RSRP按照大小排序后,选择功率最大的K0=4个RSRP。
具体的,此时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可通过下述所示的一个位图(bitmap)表示:
1 0
0 1
0 1
1 0
在上述位图中,预定义1表示终端选中的端口,0表示终端未选中的端口。
此外,终端可以通过组合系数比特指示所选端口。
最后,终端可以将该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即大小为8比特的位图或7比特的组合系数,携带在端口指示消息中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这样,终端通过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实现了对终端所选端口的直接指示。
其二,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端口指示消息时:
具体的,终端可以采用NR Rel-15/16中的端口选择方式选择L个连续的端口,然后再通过一个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确定终端最终所选的端口。
即选择L个连续的端口时,首先终端通过指示终端所选端口中起始端口的第四参数m选择L个连续的端口,其中d∈{1,2,3,4},且需满足条件d≤L,X表示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的个数;然后,终端再上报一个或多个大小为2LM的位图或大小为比特的辅助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的不大于K0个端口。
当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参数X、d、L、M和K0可以由网络侧配置给终端,或者通过协议预定义得到。
下面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假设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码本参数L=2,M=2,X=16,d=2,K0=4,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一层数据:
终端通过在每个极化方向上发送X/2=8个端口发送波束赋形的CSI-RS,端口索引记为0,1,…,7。按照Rel-16选择端口的方法选择2L个端口,即端口选择块表示为:
其中,表示长度为X/2的向量,其第i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i表示mod函数。假设终端计算各端口的RSRP后,并且计算的参数m=2,则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上连续L=2个端口的索引为3和4。
然后,终端再上报一个大小为2LM=8比特的位图用于指示所选的K0个端口的辅助信息。其中,位图指示方式可以如下表所示:
1 0
0 1
1 0
0 1
其中,1表示终端所选中的端口,0表示终端未选中的端口。或者,
终端再上报一个如比特的辅助信息用于指示所选的K0个端口。
最后,终端可以将该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即大小为8比特的位图信息或7比特的组合系数信息,以及指示终端所选端口中起始端口的第四参数m=2携带在端口指示消息中发送给网络侧设备。
这样,终端通过起始端口端口指示信息,以及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实现了对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
其三,当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可以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范围为0至e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然后基于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具体的,基于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时,基于第一参数确定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对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进行第一取模运算,确定K-1个端口的索引;
其中,第一取模运算为mod(ne+i,X),n表示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i的取值范围为[1,K-1]。
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参数K、e和X可以由网络侧进行配置,当然也可以由协议进行预定义,在此不进行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假设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码本参数X=16,e=2以及K=4,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一层数据:
如图2所示,网络侧设备通过X=16个端口发送波束赋形的CSI-RS,端口(Port)的索引记为0,1,2,…,15。此外,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计算得到第一参数的取值范围为0至即n∈{0,1,...,7}。此外,参见图2,在计算各端口的RSRP(对应图2中的竖轴Power)后,计算得到n=1时连续K个端口所对应的RSRP之和最大,则由图2确定索引为2、3、4、5的端口作为终端选择的端口。最后,终端将n=1作为指示信息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以使网络侧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终端选择的K个端口。
其五,当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1和用于调整每K1个端口的采样间隔1,确定所述第二参数的第二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0至e1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1;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2和用于调整每K2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2,确定所述第三参数的第三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三取值范围为0至/>e2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2;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
具体的,在基于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时,可以基于第二参数确定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1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二取模运算,确定K1-1个端口的索引;
基于第三参数确定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2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三取模运算,确定K2-1个端口的索引;
其中,第二取模运算为mod(n1e1+j1,X/2),n1表示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j1的取值范围为[1,K1-1];
第三取模运算为mod(n2e2+j2,X/2),n2表示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j2的取值范围为[1,K2-1]。
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参数X、K1、K2、e1和e2均可以由网络侧进行配置或由协议预定义,在此不对此进行限定。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假设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码本参数X=16,e1=1、e2=1、K1=3、K2=3以及K=6,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一层数据:
如图3所示,网络侧设备通过X=16个端口发送波束赋形的CSI-RS,端口(Port)的索引记为0,1,2,…,15,并且计算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个数为X/2=8,端口索引为0,1,2,…,7。此外,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1和用于调整每K1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1,确定第二参数m1的第二取值范围的最大值为即m1∈{0,1,...,}7。此外,参见图3,在计算各端口的RSRP(对应图3中的竖轴Power)后,计算得到m1=2时连续K1个端口所对应的RSRP之和最大,由图3可知,索引为2、3、4和5的端口作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择的端口。
如图4所示,与图3类似的,计算第二极化方向上发送的X/2=8个端口,端口索引为8,9,10,…,15。此外,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2和用于调整每K2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2,确定所述第三参数的第三取值范围m2的最大值为即属于1至7。参见图4,在计算各端口的RSRP(对应图4中的竖轴Power)后,计算得到m2=3时连续K2个端口所对应的RSRP之和最大,则由图4可知,索引为11、12、13的端口作为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择的端口。
最后,终端将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m1=2和第三参数m2=3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从而使得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参数信息m1=2和m2=3分别确定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的3个端口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择的3个端口。
这样,终端通过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和第二极化方向上分别进行所选端口的指示上报,使得终端在两个极化方向上选择的端口以及端口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指示所选端口的指示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在两个极化方向上采用相同的端口指示终端所选的相同个数的端口的问题。
另外,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时,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参数信息;或者,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层数相同个数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且每层对应一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对应层的终端所选端口的参数信息。
即对于多层数据传输,即可以通过一个端口指示消息指示所有层所选端口,也可以是每层独立采用一个端口指示消息指示该层所选端口。
下面通过举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假设网络侧设备给终端配置的码本参数L=2,M=2,K0=4,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两层数据:
网络侧设备通过2LM=8个端口发送波束赋形的CSI-RS。终端计算每个端口的RSRP。对于两层数据传输,对8个RSRP按照大小排序后,选择功率最大的K0=4个RSRP其所对应的端口,所选端口可通过下表所示的一个位图指示:
1 0
0 1
0 1
1 0
其中,表格中1表示终端所选端口,0表示终端未选端口。两层数据传输采用相同的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信息。
或者,对于第一层数据传输,终端选择第一层的所有组合系数中幅度最大的K0=4个RSRP,其选择的端口可通过下表所示的一个位图指示:
0 1
1 0
0 1
0 1
对于第二层数据传输,终端选择第二层的所有组合系数中幅度最大的4个RSRP,其选择的端口可通过下表所示的一位图指示:
最后终端将用于指示两层所选端口的参数信息上报给网络侧设备。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且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信息,实现了对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并且实现了以较少的反馈开销指示终端所选端口。
此外,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侧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
具体的,其中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网络侧设备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或者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实现了能够根据该端口指示消息进行终端所选端口的确定。
具体的,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在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项指示信息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终端侧相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时,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单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终端侧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在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需要向终端发送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终端侧,在此不对此进行具体赘述。
此外,具体的,网络侧设备在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后,还可以基于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从而实现终端所选端口的识别。
当然,具体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根据参数信息确定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预编码。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或者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或者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实现了对终端所选端口的指示,使得能够根据该端口指示消息进行终端所选端口的确定。
此外,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侧天线端口指示装置的模块框图,包括:
发送模块601,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项能够实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相同方法内容及有益效果进行赘述。
此外,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侧天线端口指示装置的模块框图,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能够实现网络侧设备侧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相同方法内容及有益效果进行赘述。
另外,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实体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30上并可在处理器8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下述方法步骤: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可选地,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所述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可选地,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获取波束赋形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获取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基于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位图的大小;或者,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或者,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
可选地,当所述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范围为0至e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基于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对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进行第一取模运算,确定K-1个端口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取模运算为mod(ne+i,X),n表示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i的取值范围为[1,K-1]。
可选地,当所述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1和用于调整每K1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1,确定所述第二参数的第二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0至e1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1;基于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2和用于调整每K2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2,确定所述第三参数的第三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三取值范围为0至/>e2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2;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1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二取模运算,确定K1-1个端口的索引;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2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三取模运算,确定K2-1个端口的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取模运算为mod(n1e1+j1,X/2),n1表示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j1的取值范围为[1,K1-1];所述第三取模运算为mod(n2e2+j2,X/2),n2表示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j2的取值范围为[1,K2-1]。
可选地,当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述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层数相同个数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且每层对应一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对应层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能够实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相同方法内容及有益效果进行赘述。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20、存储器(memory)930和通信总线940,其中,处理器910,通信接口920,存储器930通过通信总线9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910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30上并可在处理器9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下述方法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可选地,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所述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可选地,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单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位图的大小;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所述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波束赋形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获取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
基于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范围为0至e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
基于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对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进行第一取模运算,确定K-1个端口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取模运算为mod(ne+i,X),i的取值范围为[1,K-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1和用于调整每K1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1,确定所述第二参数的第二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范围为0至e1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1
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个数K2和用于调整每K2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2,确定所述第三参数的第三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三取值范围为0至e2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2
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并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终端在所述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所选端口,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确定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1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1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二取模运算,确定K1-1个端口的索引;
基于所述第三参数确定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并基于K2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2对网络侧设备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发送端口进行第三取模运算,确定K2-1个端口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二取模运算为mod(n1e1+j1,X/2),j1的取值范围为[1,K1-1];
所述第三取模运算为mod(n2e2+j2,X/2),j2的取值范围为[1,K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述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层数相同个数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且每层对应一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对应层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9.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还包括:
位图的大小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辅助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辅助端口指示消息通过第四参数进行确定,所述第四参数用于选择L个端口,L为正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波束赋形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
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单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14.一种天线端口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位图的大小;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15.一种天线端口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还包括:
位图的大小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16.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位图的大小;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或者,
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组合系数的值;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波束赋形后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或者获取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
基于波束赋形后的CSI-RS,或者波束赋形后的CSI-RS和频域基向量端口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端口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时,在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端口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范围为0至e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K;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终端所选端口,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确定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
基于K个端口中的第一个端口索引和采样间隔e对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进行第一取模运算,确定K-1个端口的索引;
其中,所述第一取模运算为mod(ne+i,X),i的取值范围为[1,K-1]。
20.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至少携带有下述端口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
用于指示终端所选端口的第一参数;
用于指示终端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所选端口的第三参数;
当所述端口指示信息为所述位图信息或组合系数信息时,还包括:
位图的大小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和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和最大允许选择端口数确定的;或者,
组合系数的值是基于网络侧配置或预定义的空域压缩基向量的个数、频域压缩基向量个数以及终端上报的非零端口组合系数的个数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的第一取值范围是基于网络侧设备的发送端口个数X、终端所选端口的个数K和用于调整每K个端口的采样间隔e确定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端口指示消息中所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终端所选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端口指示消息,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所有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或者,
接收终端所发送的第二端口指示消息,其中每个第二端口指示消息中携带有终端在进行至少两层数据传输时单层所对应的终端所选端口的端口指示信息。
23.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93931.6A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13271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3931.6A CN113271133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7/799,263 US20240187059A1 (en) 2020-02-14 2020-12-15 Antenna port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EP20918777.2A EP4106215A4 (en) 2020-02-14 2020-12-15 ANTENNA PORT IND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JP2022549005A JP7462774B2 (ja) 2020-02-14 2020-12-15 アンテナポート指示方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側デバイス
KR1020227030899A KR20220137099A (ko) 2020-02-14 2020-12-15 안테나 포트 지시 방법, 단말 및 네트워크 측 설비
PCT/CN2020/136559 WO2021159851A1 (zh) 2020-02-14 2020-12-15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3931.6A CN113271133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133A CN113271133A (zh) 2021-08-17
CN113271133B true CN113271133B (zh) 2023-09-08

Family

ID=7722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3931.6A Active CN113271133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87059A1 (zh)
EP (1) EP4106215A4 (zh)
JP (1) JP7462774B2 (zh)
KR (1) KR20220137099A (zh)
CN (1) CN113271133B (zh)
WO (1) WO2021159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8974B (zh) * 2020-02-10 2022-12-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15189837B (zh) * 2021-04-02 2024-04-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端口指示信息上报方法及终端
CN116707729A (zh) * 2022-02-25 2023-09-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响应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4077549A1 (en) * 2022-10-13 2024-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quasi-co-polarization direction indication with dual-polarized antenna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778A1 (zh) * 2015-03-06 2016-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631847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314562A (zh) * 2016-06-30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波束赋形分集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9753B2 (en) * 2012-09-27 2015-06-16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Non-codebook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9414224B1 (en) * 2012-11-12 2016-08-0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ntenna port identification
US20150263796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reporting a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572130B2 (en) * 2014-12-18 2017-02-14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ata stream to an evolved node B
US10405299B2 (en) * 2016-09-14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quality
CN107888236B (zh) * 2016-09-30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082176B2 (en) 2016-11-04 2021-08-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CN108631975A (zh) * 2017-03-23 2018-10-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信道测量方法、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9802711B (zh) * 2017-11-17 2020-10-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多天线传输码本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650472B (zh) * 2018-06-27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637732B2 (en) * 2018-07-18 2023-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resolution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3994620A (zh) * 2019-05-03 2022-01-28 苹果公司 用于urllc的dmrs天线端口指示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1778A1 (zh) * 2015-03-06 2016-09-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9314562A (zh) * 2016-06-30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波束赋形分集的系统及方法
CN108631847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ogical Channel Selection Restrictions in LCP;InterDigital Inc.;3GPP TSG-RAN WG2 NR AH#2 R2-170668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87059A1 (en) 2024-06-06
EP4106215A1 (en) 2022-12-21
JP7462774B2 (ja) 2024-04-05
KR20220137099A (ko) 2022-10-11
WO2021159851A1 (zh) 2021-08-19
EP4106215A4 (en) 2024-03-06
CN113271133A (zh) 2021-08-17
JP2023513909A (ja)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1133B (zh) 一种天线端口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04765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ed channel state reference signals
EP2724479B1 (en) Uplink training for mimo implicit beamforming
CN110622607B (zh) 上行预编码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20523880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EP24255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EP2357768B1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reof for reducing the quantization effect of precoding operations utilizing a finite codebook
JP6122218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KR20090105299A (ko)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일반화된 아이겐 분석을이용한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006845A2 (en) Method of assigning precoding vectors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CN11325897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JP201253396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選択性チャネルのmimoビーム形成の手法
US201102432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Codebooks
CN108288987B (zh) 一种发射分集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TWI700906B (zh) 一種回饋資訊的傳輸方法和裝置
CN11051895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7163551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ユーザ機器、ならびに基地局
EP3065308B1 (en)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power
CN113328835B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14598365B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0642B (zh) 基于方向标记的信道向量有限反馈量化方法
WO202014381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JP7136696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8667497B (zh) 一种传输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958701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