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129B -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129B
CN113271129B CN202010093929.9A CN202010093929A CN113271129B CN 113271129 B CN113271129 B CN 113271129B CN 202010093929 A CN202010093929 A CN 202010093929A CN 113271129 B CN113271129 B CN 113271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aired
target user
target
u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39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129A (zh
Inventor
骆亚娟
高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39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方法包括: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多用户MIMO调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在实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调度时,终端反馈天线矩阵中的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给基站。基站调度器根据终端反馈信息决定小区里哪些用户被配对成多用户并进行调度。
其中,在配对过程中,通常基站首先会选择一组用户作为MU候选用户,之后对于候选用户中的每个用户,用剩下的用户与之配对,估算频谱效率,如果新用户的加入能够带来频谱效率的提高,就保留这个用户。但是当小区内的用户数增加时,这个过程会带来繁重的运算量,从而降低多用户MIMO调度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以提高多用户MIMO的调度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包括:
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户配对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通过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针对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并根据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减少了待配对用户配对的用户数量,从而减少了配对时的运算量,提高了调度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配对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配对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MU-MIMO调度器的功能分为时域调度和频域调度。时域调度是根据终端缓存器里的数据以及终端汇报的宽带CQI决定小区里哪些用户被调度,这些被选中的用户会进入频域调度。本发明主要涉及频域调度,在现有的频域调度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对于进入频域调度的用户,调度器会按照某个准则(比如说CQI大于某个预设门限)从中选择一些用户作为MU候选用户,被选中的用户组成集合M。然后第二步针对集合M中的每个用户i,构建配对用户组pairedUEi:从集合M中剩下的用户中选择用户j与用户i进行配对,构建一个新的多用户集合,计算这个新的多用户集合的多用户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继而再计算频谱效率。如果新用户j的加入能带来频谱效率的提升,这个新用户将被作为用户i的配对成员加入配对用户组pairedUEi。再然后第三步重复第二步过程直至对于每个用户i都已经满足最多可配对用户限制,这里最多可配对用户个数是可以配置的,或者集合M中所有用户被轮询,这时候对于集合M中的每个用户都得到一个配对用户组pairedUEi。最后第四步对新生成的配对用户组pairedUEi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MCS)、传输块大小的确定。
在上述配对过程中需要对于进入频域的每个用户i,在构建它的配对用户组pairedUEi时,需要对MU候选用户集M中除用户i以外的所有用户与用户i配对,计算MU_SINR和吞吐率。这种实现会带来很大的运算量,尤其是当MU候选用户组里的用户数很大时运算量较大,这使得调度器的效率大大降低。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配对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时,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即按照某个准则(例如CQI大于预设门限)从进入频域调度的用户中选择用户作为多用户候选用户,此时被选中的用户组成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步骤102:针对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待配对用户可以为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任意用户,且目标用户为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这样通过针对待配对用户获取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使得能够将该相关度作为判断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的依据,从而避免了待配对用户与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所有剩余用户进行配对。
步骤103:根据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获取相关度之后,可以根据该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此时,根据该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基于存在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不进行配对的可能性,因此减少了与待配对用户进行配对的用户数量,从而减少了多用户配对过程中的运算量,避免了在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用户数很大时运算量大导致的调度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多用户MIMO的调度效率。
此外,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获取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时,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任一一种进行获取:
其一,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相关值确定为相关度。
在该种方式中,具体的,可以基于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和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相关值: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051
其中,Ci,j表示相关值,i表示待配对用户,j表示目标用户,Ui表示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Uj表示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052
表示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的转置。
具体的,该相关值反应了待配对用户波束向量和目标用户波束向量之间的夹角,且0≤Ci,j≤1。此外,相关值越大说明两个波束相关性越大,波束间夹角越小;反之,相关值越小说明两个波束相关性越小,波束夹角越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况下,即在将相关值确定为相关度时,则在根据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则可以当相关值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目标用户添加至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具体的,在将相关值确定为相关度时,基于相关值越小则相关度越小,配对后的吞吐率越大,因此可以在相关值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目标用户添加至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当然,当相关值高于预设阈值时,则确定不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以减少待配对用户的配对用户的数量,进而减少配对过程中的运算量,提高调度效率。
此外,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目标用户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之后,可以对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按照相关值递增顺序进行排序,以便于从相关值低的用户开始配对,从而使得在待配对用户满足最多可配对用户个数时,不再对配对集合中的剩余用户进行配对。
其二,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并将波束夹角值确定为相关度。
在该种方式中,具体的,可以基于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和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波束夹角值: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053
其中,BDi,j表示波束夹角值,Pi表示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Pj表示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
例如,假设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为18,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为23,则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为69.6-34.2=35.4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情况下,即在将波束夹角值确定为相关度时,根据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时,可以当波束夹角值大于预设夹角值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目标用户添加至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具体的,波束夹角值越大,说明两个用户之间的相关度越小,因此配对后的吞吐率越大,因此可以在波束夹角值大于预设夹角值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目标用户添加至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当然,当波束夹角值小于预设夹角值时,则确定不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即预先对与待配对用户配对的用户进行筛选,从而减少待配对用户的配对用户的数量,进而减少配对过程中的运算量,提高调度效率。
此外,具体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目标用户添加至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之后,可以对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按照波束夹角值递减顺序进行排序,以便于从波束夹角值高的用户开始配对,从而使得在待配对用户满足最多可配对用户个数时,不再对配对集合中的剩余用户进行配对。
这样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确定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并基于相关度确定是否进行配对,实现了在计算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MU-SINR和吞吐率之前,对与待配对用户配对的用户进行筛选,从而降低了配对用户的数量,即降低了配对时的运算量,进而提高了调度效率。
下面针对上述将相关值作为相关度和将波束夹角值作为相关度进行举例说明。
其一,当将相关值作为相关度时:
假设存在10个用户(UE1,UE2,…,UE10)进入频域调度器,其中有7个用户的CQI值大于预设门限,被选中作为多用户候选用户且构成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M,且对这7个用户之间的相关值计算如下表所示:
UE1 UE2 UE3 UE4 UE5 UE6 UE7
UE1 0.3 0.35 0.47 0.19 0.12 0.26
UE2 0.3 0.15 0.28 0.25 0.19 0.17
UE3 0.35 0.15 0.17 0.17 0.41 0.09
UE4 0.47 0.28 0.17 0.22 0.32 0.14
UE5 0.19 0.25 0.17 0.22 0.36 0.41
UE6 0.12 0.19 0.41 0.32 0.36 0.36
UE7 0.26 0.17 0.09 0.14 0.41 0.36
此时假设预设阈值为0.3,即当相关值低于0.3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加入配对集合。基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UE1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3个,分别为UE6、UE5和UE7;UE2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5个,分别为UE3、UE7、UE6、UE5和UE4;UE3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4个,分别为UE7、UE2、UE4和UE5;UE4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4个,分别为UE7、UE3、UE5和UE2;UE5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4个,分别为UE3、UE1、UE4和UE2;UE6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2个,分别为UE1和UE2;UE7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4个,分别为UE3、UE4、UE2和UE1。
具体的,在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时,待用户终端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此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每个用户从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剩下的用户数(均为6)而言,考虑到每个用户的加入均要计算一次MU-SINR和吞吐率,本实施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量。
其二,当将波束夹角值作为相关度时:
假设存在10个用户(UE1,UE2,…,UE10)进入频域调度器,其中有7个用户的CQI值大于预设门限,被选中作为多用户候选用户且构成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M,且对这7个用户之间的波束夹角值计算如下表所示:
UE1 UE2 UE3 UE4 UE5 UE6 UE7
UE1 25 30 39 19 12 6
UE2 25 15 18 12.5 19 17
UE3 30 15 17 17 41 9
UE4 39 18 17 13.5 23 14.3
UE5 19 12.5 17 13.5 35 27
UE6 12 19 41 23 35 33
UE7 6 17 9 14.3 27 33
此时假设预设夹角值为20度,即当波束夹角值大于20度时,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加入配对集合。基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UE1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3个,分别为UE4、UE3和UE2;UE2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1个,为UE1;UE3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2个,分别为UE6和UE1;UE4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2个,分别为UE1和UE6;UE5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2个,分别为UE6和UE7;UE6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4个,分别为UE3、UE5、UE7和UE4;UE7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的用户数为2个,分别为UE6和UE5。
具体的,在确定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时,待用户终端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即计算待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配对后的MU-SINR和吞吐率,从而判断该目标用户能否最终加入到配对用户组。当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后续过程与现有方案相同,即重复配对过程,直至对每个待配对用户满足最大配对用户数限制或者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所有用户被轮训。最后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每个用户最终得到一个配对用户组。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针对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目标用户为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最后根据相关度,确定是否对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减少了待配对用户配对的用户数量,从而减少了配对时的运算量,提高了调度效率。
此外,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用户配对装置的模块框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202,用于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确定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中相同的方法步骤及有益效果进行赘述。
另外,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实体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30上并可在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包括: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或者,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并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
可选地,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包括: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和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相关值: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101
其中,Ci,j表示所述相关值,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U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U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102
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的转置。
可选地,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包括: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和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波束夹角值:
Figure BDA0002384617120000103
其中,BDi,j表示所述波束夹角值,P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P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
可选地,当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时,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当所述相关值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所述目标用户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可选地,当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时,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当所述波束夹角值大于预设夹角值时,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所述目标用户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包括: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或者,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并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
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在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的情况下,待配对用户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待配对用户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包括:计算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配对后的MU-SINR和吞吐率,基于所述MU-SINR和所述吞吐率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能否最终加入到配对用户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包括:
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和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相关值: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11
其中,Ci,j表示所述相关值,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U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U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12
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的转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包括:
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和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波束夹角值: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21
其中,BDi,j表示所述波束夹角值,P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P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时,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
当所述相关值低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所述目标用户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时,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
当所述波束夹角值大于预设夹角值时,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并将所述目标用户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配对集合中。
6.一种多用户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或者,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并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的情况下,待配对用户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计算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配对后的MU-SINR和吞吐率,基于所述MU-SINR和所述吞吐率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能否最终加入到配对用户组。
7.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
针对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的待配对用户,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其中所述目标用户为所述多用户候选用户集合中除所述待配对用户之外的任意用户;
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获取所述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之间的相关度,包括: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并将所述相关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或者,
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并将所述波束夹角值确定为所述相关度;
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度,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包括:在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用户与所述目标用户进行配对的情况下,待配对用户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
所述待配对用户从配对集合中选择用户进行配对,包括:计算待配对用户与目标用户配对后的MU-SINR和吞吐率,基于所述MU-SINR和所述吞吐率判断所述目标用户能否最终加入到配对用户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之间的相关值,包括:
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和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相关值: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41
其中,Ci,j表示所述相关值,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U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U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带宽PMI向量,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42
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带宽PMI向量的转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待配对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对应的波束向量之间的波束夹角值,包括:
基于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和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所述波束夹角值:
Figure FDA0004092652410000043
其中,BDi,j表示所述波束夹角值,Pi表示所述待配对用户的PMI索引值,Pj表示所述目标用户的PMI索引值。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用户配对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93929.9A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13271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3929.9A CN113271129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3929.9A CN113271129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129A CN113271129A (zh) 2021-08-17
CN113271129B true CN113271129B (zh) 2023-05-30

Family

ID=7722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3929.9A Active CN113271129B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11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8188A (zh) * 2022-07-13 2022-09-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基站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8913A (zh) * 2022-07-20 2022-1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669A (zh) * 2013-10-27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天线初始测距方法及装置
CN103731923A (zh) * 2012-10-12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用户调度方法和设备
WO2016041402A1 (zh) * 2014-09-18 2016-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8449798A (zh) * 2018-03-27 2018-08-24 北京邮电大学 用户终端、基站及其用户终端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4288B2 (en) * 2008-07-31 2014-02-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Up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user pairing and scheduling
CN102420645B (zh) * 2010-09-28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41B (zh) * 2012-07-30 2016-12-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CN103401594B (zh) * 2013-07-18 2016-12-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简化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配对方法
CN105406905B (zh) * 2014-09-10 2019-11-2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6465408B (zh) * 2015-04-22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多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07B (zh) * 2017-01-06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信息的测量、选择和上报方法及装置
JP2019118039A (ja) * 2017-12-27 2019-07-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923A (zh) * 2012-10-12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用户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3595669A (zh) * 2013-10-27 2014-0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天线初始测距方法及装置
WO2016041402A1 (zh) * 2014-09-18 2016-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8449798A (zh) * 2018-03-27 2018-08-24 北京邮电大学 用户终端、基站及其用户终端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129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1934B2 (ja) 協調マルチセルmimo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JP5554875B2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に対するフィードバック
US9860761B2 (e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grouping metrics
JP5201011B2 (ja) サブチャネルモード選択方法及び同方法を用いるmimo通信システム
JP5501470B2 (ja) ユーザ装置を選択する方法、アップ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ラ、基地局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801591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SDMA transmission of a OFDMA based network
WO2007055619A1 (en) Selection of radio resourc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420660B1 (en) Hybrid multiband and subband scheduling in multi-user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EP2999155B1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271129B (zh)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KR101615927B1 (ko) 피드백 손실을 고려하는 다중 사용자 mimo 통신 시스템
JP5631483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マルチユーザチャネル品質の決定方法並びにそのユーザ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US11877311B2 (en)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442287B1 (en)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u-mimo)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20200471A1 (en) Channel-matrix reduction for precoding control
US20170244512A1 (en) Methods for multi-use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pproximation of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matrix
EP3544201B1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JP2009232256A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Francis et al. Throughput-Optimal Scheduling and Rate Adaptation for Reduced Feedback Best-$ M $ Scheme in OFDM Systems
Kumar et al. Base station-side rate estimation for threshold-based feedback, and design implications in multi-user OFDM systems
Klotz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s for minimum rates scheduling in MIMO‐OFDM systems
CN10656100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以及基站
CN115441915A (zh) 波束赋形因子的确定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193377A (zh) 多用户空分复用的空分配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Zhan et al. A novel dynamic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ing based on block diagonal geometric mean de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