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7114A -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7114A
CN113267114A CN202110558893.1A CN202110558893A CN113267114A CN 113267114 A CN113267114 A CN 113267114A CN 202110558893 A CN202110558893 A CN 202110558893A CN 113267114 A CN113267114 A CN 113267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printing
measured
scale layer
arc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88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7114B (zh
Inventor
赖家凤
郭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588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7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7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7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7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打印装置和量角用打印结构;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结构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弧长刻度区,所述打印结构的另一侧为用于面对所述打印组件以进行角度刻度层打印的角度刻度区;通过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圆形或圆弧形待量部件(如管道或圆柱结构等物件)的外圆周表面,使得角度刻度层和弧长刻度区分别对应,且沿待量部件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即可清楚的知晓待量部件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避免了因人工手动标注角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升最终的角度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角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圆形或圆弧形的待测部件(例如管道、螺纹结构、旋转结构、扭动结构,以及圆柱形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如陶瓷类产品))进行角度测量、绘制或施工的过程中,现有的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不高。例如,在管道(对天然气管道、工业金属管道、长输管道、集输管道和海底管道)施工或检修过程中,难以确定管道的准确角度;又如,在对两旋转结构进行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对旋转角度测量不准;再如,圆柱形产品(如陶瓷)的加工过程中,不能方便及有效地对其任意结构角度进行标注。从而,现有的角度测量装置和方法存在测量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标注起来不方便及标注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圆形或圆弧形的待测部件进行角度测量时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及标注起来不方便,标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量角系统,包括打印装置和量角用打印结构;
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打印组件;
所述打印结构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弧长刻度区,所述打印结构的另一侧为用于面对所述打印组件以进行角度刻度层打印的角度刻度区;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所述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
优选的,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角度,或根据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量角系统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的软尺。
优选的,还包括弦长测量部件;所述弦长测量部件用于测量待量部件的弦长值。
优选的,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打印组件用于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起始刻度层,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刻度层和所述弧长值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所述结尾刻度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角方法,应用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量角系统进行待量部件的角度测量;所述量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打印结构进入所述打印装置的打印入口后,且所述打印装置启动后,获取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
将打印好的所述打印结构沿周向贴附在所述待量部件上,所述打印结构的所述角度刻度区背离所述待量部件。
优选的,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获取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值;
判断所述待量部件对应的角度是否为360°;
若是,将所述弧长值和360°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输入所述控制单元;
若否,获取所述待量部件的弦长值,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输入所述计算单元,通过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角度,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并确定所述打印结构的结尾位置,其中,所述起始刻度层和所述结尾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弧长值;
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通过计算单元计算两相邻角度刻度之间的间距;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起始刻度后根据所述间距依次打印所述角度刻度层直至所述结尾位置;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结尾位置打印结尾刻度层。
优选的,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起始刻度后根据所述间距依次打印所述角度刻度层直至所述结尾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量角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中的至少一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如管道或圆柱结构)的外圆周表面,以待量部件为管道为例,打印结构绕设于管道时,使得角度刻度层和弧长刻度区分别对应,且沿管道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即可清楚的知晓管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避免了因人工手动标注角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标注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升最终的角度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系统的量角用打印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系统的打印装置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系统的打印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系统中将打印结构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外圆周表面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处细节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078158010000041
Figure BDA000307815801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请参考附图1-附图7,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本量角系统包括打印装置和量角用打印结构340(请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中,打印结构340为打印纸)。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打印组件130。
所述打印结构340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弧长刻度区560,所述打印结构340的另一侧为用于面对所述打印组件130以进行角度刻度层打印的角度刻度区570。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和角度,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的角度刻度区570内打印所述起始刻度层580、所述角度刻度层以及所述结尾刻度层590。
本发明中,需要测量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同时,还需要确定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对应的角度(例如,当弧长为圆柱结构或管道的周长时,对应的角度为360°,无需测量;角度不为360°的待量部件610需要借助软尺或类似工具测量弧长,并通过游标卡尺测量弦长,从而根据弧长和弦长计算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对应的角度)。
以打印结构340为打印纸为例进行介绍,在使用所述打印纸进行角度打印时,通过打印纸的弧长刻度区560确定打印长度,使打印长度与待量部件610的弧长相等,并在打印纸的角度刻度区570内打印各个角度刻度。从而打印纸的一侧为弧长刻度区560(对应弧长),另一侧为角度刻度区570。
角度刻度区570内打印有起始刻度层580、结尾刻度层590和角度刻度层;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与待量部件610的弧长相等,角度刻度层包括多个角度刻度,多个角度刻度等间距分布于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多个角度刻度的总角度值为弧长对应的角度(例如,当弧长为周长时,总角度值为360°)。
打印完成后,如附图5-附图7所示,通过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340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610(如管道或圆柱结构)的外圆周表面,以待量部件为管道为例,打印结构绕设于管道时,使得角度刻度区560和弧长刻度区560分别对应,且沿管道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即可清楚的知晓管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避免了因人工手动标注角度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从而提升最终的管道角度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此外,在螺纹类或转动类零部件的配合安装工程(例如瓶盖与瓶口、套筒与管件)中,需要精准测量螺纹类或转动类零部件的旋转角度,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人工标记,再用量角器进行测量,且因人工标记的精度不高且效率低下,而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为此,可直接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瓶盖的外圆周表面,使得角度刻度层沿瓶盖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即可清楚的知晓瓶盖的转动角度,相比人工标记,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在对花瓶之类的圆形部件进行修补的过程中,可直接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花瓶的外圆周表面,使得角度刻度层沿花瓶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通过观察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即可清楚的知晓花瓶待修补部位所对应的角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修补。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旋转式结构的角度测量(如螺母、固体胶棒、口红等旋转类部件之间的旋转角度的测量);具体的,将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固体胶棒(或螺母,口红)的外圆周表面,因胶棒旋转的角度和胶体伸出的长度是呈对应关系的(例如,胶棒每旋转360°,则胶体伸出1cm),故使用者通过观察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即可清楚的知晓胶棒旋转了多少角度,进而可以知晓胶体伸出了多长的距离。
此外,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和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610的角度(当弧长为周长时,可直接计算出角度,当弧长不为周长时,还需要根据弦长才能计算出角度),或根据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和角度计算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半径。
为此,所述量角系统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弧长的软尺。
同时,所述量角系统还包括弦长测量部件(游标卡尺);所述弦长测量部件用于测量待量部件610的弦长值。
此外,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打印组件130用于在所述打印结构340上打印起始刻度层580,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580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刻度层580和所述弧长值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上打印所述结尾刻度层590。
即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以便于通过打印组件130打印角度刻度层。
此外,请参考附图2-附图4,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用打印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本打印装置为便携式手持打印装置;打印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切断组件。
具体的,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值为待量部件610的周长或弧长,角度刻度层包括多个角度刻度,多个角度刻度等间距均匀分布于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
打印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板110和第二壳板120;第一壳板110和第二壳板120形成内腔190和出口210;打印组件130设置于内腔190;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印结构340于内腔190内沿打印结构340的长度方向移动,并通过出口210伸出于壳体。
切断组件包括切刀220、升降部件和承载台180;承载台180靠近出口210,并连接于第二壳板120;承接台的靠近第一壳板110的一侧形成有接触面240。
升降部件设置于内腔190,以用于驱动切刀220移动,以使切刀220的刀刃与接触面240接触,以切断打印结构340;接触面240开设有垂直于打印结构340的长度方向的线槽360;线槽360和切刀220的刀刃位于同一竖直面;第一壳板110开设有与线槽360相对的观察窗口380;观察窗口380内嵌设有透明隔板390。
本发明提出的打印装置,通过设置切断组件和线槽360,能够更加精准的切断打印纸,避免因手动拉扯而损坏打印纸上的角度刻度和周长或弧长刻度的问题;具体工作原理为:打印纸在内腔190内边移动边通过打印组件130进行打印,以打印出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均为垂直于打印纸长度方向的条形刻度);当起始刻度层580移动至和线槽360位于同一直线时,启动升降部件,以驱动切刀220移动,以切断打印纸;然后打印纸继续边移动边打印,当结尾刻度层590移动至和线槽360对齐时,启动升降部件,以驱动切刀220移动,以切断打印纸,使得整个打印纸完成打印。
此外,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滚筒对、第二滚筒对、驱动电机和转轴430;第一滚筒对包括彼此贴合滚动接触的第一主滚筒140和第一副滚筒150;第二滚筒对包括彼此贴合滚动接触的第二柱滚筒和第二副滚筒170;驱动电机用于同步驱动第一主滚筒140和第二主滚筒160转动。
转轴430转动设置于内腔190,且转轴430平行于第一滚筒的轴线;打印结构340为打印纸;打印纸卷筒(即未打印的打印纸原材料卷筒)转动套设于转轴430,打印纸从打印纸卷筒伸出后依次穿设于第一主滚筒140和第一副滚筒150之间,以及第二主滚筒160和第二副滚筒170之间,最后贴合于接触面240,并从出口210伸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驱动打印纸于内腔190中移动的结构。
同时,第一主滚筒140的轴线平行于第一副滚筒150的轴线;第二主滚筒160的轴线平行于第二副滚筒170的轴线。如附图2所示,接触面240、第一主滚筒140和第一副滚筒150的接触线、第二主滚筒160和第二副滚筒170的接触线均位于同一平面,且平面平行于第二壳板120。
此外,打印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滚筒对和第二滚筒对之间;第二滚筒对位于打印组件130和承载台180之间。
同时,本打印装置还包括驱动开关370和切断开关440;驱动开关370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切断开关440用于控制电磁铁330的通断电。通过设置驱动开关370和切断开关440能够更方便的控制本打印装置。
此外,线槽360包括位于同一直线的第一线槽361和第二线槽362;第一线槽361和第二线槽362之间的距离小于打印纸的宽度;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切刀220更方便的切断打印纸。
同时,上述升降部件包括第一套管250、第一滑杆260、连接杆320、第一弹簧290、电磁铁330和吸块230。
第一套管25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板110的靠近第二壳板120的一侧面;第一套管250垂直于第一壳板110;第一滑杆260滑动嵌设于第一套管250;连接杆320连接于第一滑杆260的远离第一壳板110的一端;切刀220连接于连接杆320的背离第一壳板110的一侧。
电磁铁330设置于第一壳板110的靠近第二壳板120的一侧;吸块230设置于连接板的背离切刀220的一侧;第一弹簧290套设于第一套管250;第一弹簧29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板110的靠近第二壳板120的一侧;第一弹簧290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320;第一弹簧290始终呈压缩状态;吸块230为铁质吸块230,且能与电磁铁330接触;当吸块230与电磁铁330吸合接触时,切刀220和接触面240之间保持预设距离。
此外,升降部件还包括第二套管270、第二滑杆280和第二弹簧310;第二套管27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板110的靠近第二壳板120的一侧面,且第二套管270垂直于第一壳板110;第二滑杆280滑动嵌设于第二套管270;连接杆32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滑杆280的远离第一壳板110的一端;连接杆320平行于第一壳板110。
吸块230设置于连接杆320的中部;第二弹簧310套设于第二套管270;第二弹簧3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壳板110的靠近第二壳板120的一侧;第二弹簧310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320;第二弹簧310始终呈压缩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完善了升降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本打印装置还包括触控显示屏350,触控显示屏350和控制单元通信连接;触控显示屏350用于输入周长和对应的角度(或弧长和弦长对应的角度),以便于打印打印结构340。
请参考附图1,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打印结构340的一实施例中,打印结构340包括本体层510、弧长刻度区560和角度刻度区570;本体层510包括彼此背离的第一侧面520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520设置有沿本体层510长度方向延伸的弧长刻度区560。
第一侧面520还设置有沿本体层510长度方向延伸的能够用于打印角度刻度层的角度刻度区570;角度刻度区570用于面对打印装置以沿本体层510长度方向打印角度刻度层,第二侧面用于贴合待量部件610。
此外,第二侧面设置有黏性贴合层(未示出);黏性贴合层的背离第二侧面的一侧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与黏性贴合层能够分离;在隔离层与黏性贴合层分离后,黏性贴合层用于将打印结构340沿圆周方向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610的外表面。
通过设置隔离层,能够防止通过打印装置打印本打印结构340时,黏性贴合层和打印装置粘贴在一起,而影响打印结构340的输出;去除隔离层后,通过黏性贴合层能够将本打印结构340的第二侧面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610的外圆周表面。
同时,上述黏性贴合层为粘胶层。上述隔离层为隔离纸或隔离膜。
此外,第一侧面520包括彼此相对且平行的第一边缘530和第二边缘540;弧长刻度区560靠近第一边缘530设置;角度刻度区570靠近第二边缘540设置;即弧长刻度区560和角度刻度区570彼此正相对设置,以便于基于弧长刻度区560来打印角度刻度区570内的角度刻度层;从而以便于将待量部件610的弧长或周长和对应的角度正相对展示。
同时,弧长刻度区560为刻度凸起(弧长刻度凸起)、刻度凹槽(弧长刻度凹槽)或刻度层(弧长刻度层),其中刻度层可以为刻度印刷层、刻度油漆层或其他刻度层状结构。优选本体层510为纸带。
具体的,角度刻度层包括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值为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当待量部件610的角度为360°时,所述弧长值为周长值);角度刻度层以起始刻度层580作为起始刻度,以结尾刻度层590作为结尾刻度;并将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等分为与周长值(或弧长值)对应的第一角度值(例如,圆柱结构的第一角度值为360°),此为待量部件610整个圆周角度的测量和标记。
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值为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角度刻度层以起始刻度层580作为起始刻度,以结尾刻度层590作为结尾刻度;并将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之间的距离等分为与弧长值及对应的弦长值对应的第二角度值(例如90°),此为待量部件610局部圆弧两端之间的角度的测量和标记。
此为,第一侧面520还设置有标示区550;标示区550用于通过打印装置打印弧长刻度层的计量单位、弧长值(包括周长值)、与周长值(弧长值)对应的第一半径值、第一角度值、与弧长值对应的弦长值、与弧长值及弦长值对应的第二半径值,以及第二角度值;计量单位为弧长刻度层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距离值(如1mm)。标识区可以通过标识层的方式设置在本体层510上。标识层可以为刻度印刷层、刻度油漆层或其他刻度层状结构。
同时,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均为长条状层;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均垂直于第一边缘530。
起始刻度层580和结尾刻度层590均分别与第一边缘530和第二边缘540接触;起始刻度层580的宽度小于结尾刻度层590的宽度。
上述弧长刻度层包括多个第一刻度层561和多个第二刻度层562;第一刻度层561和第二刻度层562均垂直于第一边缘530;第二刻度层562用于表述第一预设个数(10个)的第一刻度层561代表的长度值,即第二刻度层562之间的距离为10mm。
此外,第一刻度层561的长度小于第二刻度层562的长度;起始刻度层580和其中一个第二刻度层562重合;结尾刻度层590与另一个第二刻度层562重合。
同时,角度刻度层还包括多个第三刻度层571和多个第四刻度层572;第三刻度层571和第四刻度层572均垂直于第二边缘540;第四刻度层572用于表述第二预设个数(可以为10个)的第三刻度层571代表的角度值;相邻的2个第三刻度层571代表1°,则相邻的第四刻度层572之间的距离可以表述为30°。
此外,第三刻度层571的长度小于第四刻度层572的长度;起始刻度层580和第一个第三刻度层571重合;结尾刻度层590与最后一个第四刻度层572重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量角方法,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应用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量角系统进行待量部件610的角度测量;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进入所述打印装置的打印入口后,且所述打印装置启动后,获取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和角度。
如附图2所示,将打印结构340(打印纸卷筒)放入打印装置的打印入口(内腔190的转轴430),然后启动打印装置,控制单元通过触控显示屏350获取输入的弧长值和角度。
步骤S120: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的角度刻度区570内打印起始刻度层580、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590。
步骤S130:将打印好的所述打印结构340沿周向贴附在所述待量部件610上,所述打印结构340的所述角度刻度区570背离所述待量部件610。
具体的,如附图5-附图7所示,通过将本发明提出的打印结构340的具有角度刻度层的一侧面朝外,并环绕贴合于待量部件610(如管道或圆柱结构)的外圆周表面,使得角度刻度层和弧长刻度区560分别对应,且沿管道的圆周外表面环绕显示,即可清楚的知晓管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角度,避免了因人工手动标注角度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从而提升最终的管道角度测量结果的精准性。
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步骤S110中,获取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和角度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
具体的,使用软尺测量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弧长值。
步骤S220:判断所述待量部件610对应的角度是否为360°。
具体的,即当输入的弧长为周长时,则对应的角度为360°,否则,对应的角度不为360°。
若是,执行步骤S230:将所述弧长值和360°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350输入所述控制单元。
具体的,若是,说明弧长值为周长值,则直接将弧长值和360°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350输入所述控制单元,以便于完成起始刻度层580、结尾刻度层590和角度刻度的打印。
若否,执行步骤S240:获取所述待量部件610的弦长值,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350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输入所述计算单元,通过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610的角度,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具体的,若否,说明弧长值不为周长值,需要弧长值对应的弦长值,方可计算出对应的角度,为此,通过所述打印装置的触控显示屏350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输入所述计算单元,通过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610的角度,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便于完成起始刻度层580、结尾刻度层590和角度刻度的打印。
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步骤S1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0: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的角度刻度区570内打印起始刻度层580,并确定所述打印结构340的结尾位置,其中,所述起始刻度层580和所述结尾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弧长值。
具体的,起始刻度层580为长条状层,且与任一第二刻度层562重合。
步骤S320: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通过计算单元计算两相邻角度刻度之间的间距。
例如,弧长值为120mm,角度为360°时,则相邻2个角度刻度之间的间距为0.3333mm。
步骤S330: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起始刻度后根据所述间距依次打印所述角度刻度层直至所述结尾位置。
计算得到相邻2个角度刻度之间的间距后,即可依次打印角度刻度。
步骤S340: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结尾位置打印结尾刻度层590。
打印完所有的角度刻度后,即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结尾位置打印结尾刻度层590。
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基于第三实施例,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步骤S330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580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即通过识别单元识别识别起始刻度层580,从而便于打印组件130从起始刻度层580开始打印角度刻度。
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角方法的第五实施例中,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130在所述打印结构340上打印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中的至少一者。
即于打印纸的标示区550打印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施例中,标示区550打印有角度、弧长值(周长值)、单位和半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量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装置和量角用打印结构;
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和打印组件;
所述打印结构的一侧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弧长刻度区,所述打印结构的另一侧为用于面对所述打印组件以进行角度刻度层打印的角度刻度区;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所述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量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角度,或根据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量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系统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的软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量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弦长测量部件;所述弦长测量部件用于测量待量部件的弦长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量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打印组件用于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起始刻度层,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刻度层和所述弧长值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所述结尾刻度层。
6.一种量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量角系统进行待量部件的角度测量;所述量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打印结构进入所述打印装置的打印入口后,且所述打印装置启动后,获取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
将打印好的所述打印结构沿周向贴附在所述待量部件上,所述打印结构的所述角度刻度区背离所述待量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量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所述获取待量部件的弧长值和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量部件的弧长值;
判断所述待量部件对应的角度是否为360°;
若是,将所述弧长值和360°通过所述打印装置输入所述控制单元;
若否,获取所述待量部件的弦长值,通过所述打印装置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输入所述计算单元,通过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弦长值计算所述待量部件的角度,将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量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角度刻度层以及结尾刻度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的角度刻度区内打印起始刻度层,并确定所述打印结构的结尾位置,其中,所述起始刻度层和所述结尾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弧长值;
根据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通过计算单元计算两相邻角度刻度之间的间距;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起始刻度后根据所述间距依次打印所述角度刻度层直至所述结尾位置;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结尾位置打印结尾刻度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量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识别单元;所述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起始刻度后根据所述间距依次打印所述角度刻度层直至所述结尾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识别单元识别所述起始刻度层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量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打印组件在所述打印结构上打印所述弧长值和所述角度中的至少一者。
CN202110558893.1A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3267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8893.1A CN113267114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8893.1A CN113267114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114A true CN113267114A (zh) 2021-08-17
CN113267114B CN11326711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232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8893.1A Active CN113267114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7114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927U (zh) * 1989-07-24 1990-04-11 刘国华 长度、角度、弧度三用卷尺
EP0586164A2 (en) * 1992-09-01 1994-03-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cale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10003872A1 (en) * 1999-04-20 2001-06-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measuring tape
JP2005037341A (ja) * 2003-07-17 2005-02-10 Marui Keiki Kk 電子式長さ/角度測定器
CN201261334Y (zh) * 2008-05-09 2009-06-24 华中农业大学 便携式多功能工程测量绘图仪
CN201587238U (zh) * 2010-01-06 2010-09-22 陈遇献 多功能直尺
JP3170409U (ja) * 2011-07-04 2011-09-15 有限会社アルト水工 巻尺に付設する印字機構及び印字機構付き巻尺
JP2012093129A (ja) * 2010-10-25 2012-05-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円筒体の円周寸法測定装置および円周寸法測定方法
CN102706229A (zh) * 2012-06-29 2012-10-03 吴超 一种打印软尺
CN204322840U (zh) * 2014-12-16 2015-05-13 燕山大学 多功能尺
CN104723701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打印设备
WO2017010369A1 (ja) * 2015-07-13 2017-01-19 和則 川島 目盛
CN107591082A (zh) * 2017-09-25 2018-01-16 江苏唯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计量长度及打印标签的装置
CN108656802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刘美玉 一种兼具测量角度和长度的多用圆规
CN208021050U (zh) * 2017-08-18 2018-10-30 厦门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尺子
CN110429208A (zh) * 2018-07-19 2019-11-08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CN209910614U (zh) * 2019-04-12 2020-0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长度测量装置
JP6675553B1 (ja) * 2019-09-16 2020-04-01 有限会社徳山テック 罫書き定規
US20200182598A1 (en) * 2018-12-07 2020-06-11 Gregory E. Lowitz Building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 device
CN112721485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应用于短焦光栅投影幕布的打印方法及打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927U (zh) * 1989-07-24 1990-04-11 刘国华 长度、角度、弧度三用卷尺
EP0586164A2 (en) * 1992-09-01 1994-03-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cale printing apparatus
US20010003872A1 (en) * 1999-04-20 2001-06-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measuring tape
JP2005037341A (ja) * 2003-07-17 2005-02-10 Marui Keiki Kk 電子式長さ/角度測定器
CN201261334Y (zh) * 2008-05-09 2009-06-24 华中农业大学 便携式多功能工程测量绘图仪
CN201587238U (zh) * 2010-01-06 2010-09-22 陈遇献 多功能直尺
JP2012093129A (ja) * 2010-10-25 2012-05-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円筒体の円周寸法測定装置および円周寸法測定方法
JP3170409U (ja) * 2011-07-04 2011-09-15 有限会社アルト水工 巻尺に付設する印字機構及び印字機構付き巻尺
CN102706229A (zh) * 2012-06-29 2012-10-03 吴超 一种打印软尺
CN104723701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打印设备
CN204322840U (zh) * 2014-12-16 2015-05-13 燕山大学 多功能尺
WO2017010369A1 (ja) * 2015-07-13 2017-01-19 和則 川島 目盛
CN108656802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刘美玉 一种兼具测量角度和长度的多用圆规
CN208021050U (zh) * 2017-08-18 2018-10-30 厦门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尺子
CN107591082A (zh) * 2017-09-25 2018-01-16 江苏唯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计量长度及打印标签的装置
CN110429208A (zh) * 2018-07-19 2019-11-08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的打印方法和系统
US20200182598A1 (en) * 2018-12-07 2020-06-11 Gregory E. Lowitz Building 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 device
CN209910614U (zh) * 2019-04-12 2020-01-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长度测量装置
JP6675553B1 (ja) * 2019-09-16 2020-04-01 有限会社徳山テック 罫書き定規
CN112721485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东莞市图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应用于短焦光栅投影幕布的打印方法及打印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全法等: "打印机几何误差分析与测量", 《传感器与微系统》 *
李淑琴: "SL-Ⅱ型智能断面速测仪", 《电子技术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7114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097135A (en) Methods of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points of unbalance on rotary bodies
US2023010949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Electrode Loss Using Reference Point, And Roll Map Of Electrode Process with Reference Point Displayed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The Same
US8458921B2 (en) Insulation work apparatus
US4922622A (en) Measuring device for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a tube
CN113267114B (zh) 一种量角系统和方法
JP3581876B2 (ja) タイヤトレッドの磨耗測定用のハンドヘルド式プローブ
CN113295075B (zh) 一种测量系统和方法
CN215153170U (zh) 一种量角用打印装置和量角系统
US5675514A (en) Telemetric spacial data recorder
ITMI951872A1 (it)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il condizionamento di pesi adesivi di compensazione per cerchioni di autoveicoli
CN110617761A (zh) 一种凹印刮刀角度测量装置
CN110109135A (zh) 一种手持式激光测量仪
CN214747577U (zh) 一种量角用打印结构和量角系统
CN202420411U (zh) 工程自由平面角度测量装置
CN201824725U (zh) 一种多功能尺子
US11340055B2 (en) Tapeless measure gauge
CN210638643U (zh) 凹印刮刀角度测量装置
CN108128061A (zh) 一种多功能圆规
JP3305652B2 (ja) コイル材の巻き込み空気量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US8898917B1 (en) Combination level and protractor
US3191310A (en)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US20110015772A1 (en) Measurement System
CN209147855U (zh) 警用卷筒式套装比例尺
CN210464316U (zh) 一种测量隧道衬砌厚度的测量装置
CN215739365U (zh) 一种新型椎弓根置钉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