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4173B -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4173B
CN113264173B CN202110693212.2A CN202110693212A CN113264173B CN 113264173 B CN113264173 B CN 113264173B CN 202110693212 A CN202110693212 A CN 202110693212A CN 113264173 B CN113264173 B CN 113264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duct
nitrogen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32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4173A (zh
Inventor
李自强
谭小东
谢桂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32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4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02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 B63J2/06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of engine roo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02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 B63J2/10Ventilating-shafts; Air-scoo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该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包括机舱主送风道、第一新风管道、第二新风管道以及百叶窗,第一新风管道设置于空压机室,且第一新风管道与机舱主送风道连通,第二新风管道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且第二新风管道与机舱主送风道连通,空压机室以及氮气发生器室均设置有通风口,百叶窗嵌设于通风口。该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机舱主送风道的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一新风管道引到空压机室,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引到氮气发生器室,降低了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成本,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空压机室以及氮气发生器室的风量通过百叶窗排出室外,保证了室内空气流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船用氮气产生设备主要由空压机组、氮气发生器组、辅助附件设备组成。在双燃料动力船舶上,主机、锅炉、发电机的扫气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氮气增压器。这套设备通常布置于后岛氮气室或机舱棚中,如果在氮气室,此房间的通风通常需要考虑:满足舱室换气次数的风量,氮气发生器所需空气量(所需氮气量/78.1%),氮气增压机所需空气量等,这几项之和为本房间所需空气量。风量大小因船舶消耗而异,通常会有8000-10000立方/小时左右。常规船在做此舱室的通风设计时,会在空压机室和氮气发生器室各布置一台大的送风机(合用一台风量不够,或体积较大布置不开)、两台抽风机、自然通风百叶窗等来满足相应的使用要求。
这种设计通常需要设置多台风机、多个通风百叶窗和大量的通风导管,设计成本难以控制。而且由于风机、风管、电缆的数量过多,需要大量的空间布置,给安装造成了极大地困难;同时由于通风设备较多较分散,增加了船员定期保养维护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保证通风效果并降低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包括机舱主送风道、第一新风管道、第二新风管道以及百叶窗,所述第一新风管道设置于空压机室,且所述第一新风管道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连通,所述第二新风管道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且所述第二新风管道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连通,所述空压机室以及所述氮气发生器室均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百叶窗嵌设于所述通风口。
作为优选,还包括抽风结构,所述抽风结构设置于所述氮气发生器室,所述氮气发生器室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抽风结构包括抽风机以及抽风管道,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抽风管道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抽风管道开设有若干第一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新风管道包括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第二新风导风管道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风门,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风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开设有若干第二风口,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开设有若干第三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新风管道包括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第五新风导风管道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连通,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的侧壁且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靠近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调风门,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靠近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调风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开设有若干第四风口,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开设有若干第五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空压机室的甲板面和/或所述氮气发生器室的甲板面设置有若干通风格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通过将第一新风管道以及第二新风管道分别与机舱主送风道连通,机舱主送风道的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一新风管道引到空压机室,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引到氮气发生器室,无需设置送风机,降低了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而且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空压机室以及氮气发生器室的风量通过百叶窗排出室外,保证了空压机室以及氮气发生器室的空气流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中位于空压机室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中位于氮气发生器室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
1、空压机室;2、氮气发生器室;21、排风口;3、通风口;4、通风格栅;
100、机舱主送风道;200、第一新风管道;201、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2、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1、第一调风门;2022、第二风口;203、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1、第二调风门;2032、第三风口;300、第二新风管道;301、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2、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1、第三调风门;3022、第四风口;303、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1、第四调风门;3032、第五风口;400、百叶窗;500、抽风结构;501、抽风机;502、抽风管道;5021、第一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包括机舱主送风道100、第一新风管道200、第二新风管道300以及百叶窗400,其中,第一新风管道200设置于空压机室1,且第一新风管道200与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机舱主送风道100内的新风通过第一新风管道200进入空压机室1,第二新风管道300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2,且第二新风管道300与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机舱主送风道100内的新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300进入氮气发生器室2,空压机室1以及氮气发生器室2均设置有通风口3,百叶窗400嵌设于通风口3,百叶窗400被配置为将空压机室1以及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风量排出室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通过将第一新风管道200以及第二新风管道300分别与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机舱主送风道100的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一新风管道200引到空压机室1,一部分新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300引到氮气发生器室2,无需设置送风机,降低了安装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而且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空压机室1以及氮气发生器室2的风量通过百叶窗400排出室外,保证了空压机室1以及氮气发生器室2的空气流动,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还包括抽风结构500,抽风结构500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2,氮气发生器室2开设有排风口21,抽风结构500包括抽风机501以及抽风管道502,抽风机501的进风口与抽风管道502连通,抽风机501的出风口与排风口21连通。通过在氮气发生器室2设置抽风结构500,能够将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发热空气及时抽走,避免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温度过高,保证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氮气发生器稳定运行,进而保证氮气的顺利生成。
可选地,抽风管道502开设有若干第一风口5021,通过设置若干第一风口5021,能够提升抽风管道502的抽风量,保证抽风结构500及时对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发热空气排出。若干第一风口5021沿排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均布设置,保证氮气发生器室2不同位置的发热空气均能够及时排出室外,保证排风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风口5021嵌设有格栅窗。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新风管道200包括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其中,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与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与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另一端连通,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侧壁且与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连通,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的位置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的位置可以根据空压机室1内空压机的具体位置进行调节。机舱主送风道100内的新风经过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分别流向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并经过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流入空压机室1内,提高了对机舱主送风道100内新风的导风效果。
可选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靠近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风门2021,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靠近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风门2031。通过设置第一调风门2021以及第二调风门2031,能够对机舱主送风道100送入空压机室1内的新风进行调节,避免进入空压机室1内的新风量过大。
可选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开设有若干第二风口2022,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开设有若干第三风口2032。通过设置若干第二风口2022以及若干第三风口2032,能够保证新风较为均匀地进入空压机室1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第二风口2022沿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的延伸方向均布设置,若干第三风口2032沿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的延伸方向均布设置,提升新风进入空压机室1内的均匀程度。第二风口2022以及第三风口2032可以嵌设有格栅窗。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新风管道300包括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其中,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与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与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另一端连通,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的一端设置于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侧壁且与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连通,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的位置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的位置可以根据氮气发生器室2内氮气发生器的具体位置进行调节。机舱主送风道100内的新风经过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分别流向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并经过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流入氮气发生器室2内,提高了对机舱主送风道100内新风的导风效果。
可选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靠近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调风门3021,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靠近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调风门3031。通过设置第三调风门3021以及第四调风门3031,能够对机舱主送风道100送入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新风进行调节,避免进入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新风量过大。
可选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开设有若干第四风口3022,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开设有若干第五风口3032。通过设置若干第四风口3022以及若干第五风口3032,能够保证新风较为均匀地进入氮气发生器室2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第四风口3022沿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的延伸方向均布设置,若干第五风口3032沿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的延伸方向均布设置,提升新风进入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均匀程度。第四风口3022以及第五风口3032可以嵌设有格栅窗。
本实施例中的空压机室1的甲板面和/或氮气发生器室2的甲板面设置有若干通风格栅4,通过设置通风格栅4,能够增强空气的流动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空压机室1位于靠近氮气发生器室2的位置,通风格栅4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2的甲板面,空压机室1通过通风格栅4与氮气发生器室2连通,此时,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2的抽风结构500既能够对氮气发生器室2内的发热空气及时抽走,同时空压机室1内的发热空气通过通风格栅4也能够被抽风结构500及时抽走,避免空压机室1内的温度过高,而且增强了空气的流动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主送风道(100)、第一新风管道(200)、第二新风管道(300)以及百叶窗(400),所述第一新风管道(200)设置于空压机室(1),且所述第一新风管道(200)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所述第二新风管道(300)设置于氮气发生器室(2),且所述第二新风管道(300)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所述空压机室(1)以及所述氮气发生器室(2)均设置有通风口(3),所述百叶窗(400)嵌设于所述通风口(3),所述空压机室(1)通过通风格栅(4)与所述氮气发生器室(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风结构(500),所述抽风结构(500)设置于所述氮气发生器室(2),所述氮气发生器室(2)开设有排风口(21),所述抽风结构(500)包括抽风机(501)以及抽风管道(502),所述抽风机(501)的进风口与所述抽风管道(502)连通,所述抽风机(501)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管道(502)开设有若干第一风口(5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管道(200)包括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以及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调风门(2021),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靠近所述第一新风导风管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风门(20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风导风管道(202)开设有若干第二风口(2022),所述第三新风导风管道(203)开设有若干第三风口(20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风管道(300)包括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以及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与所述机舱主送风道(100)连通,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侧壁且与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靠近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调风门(3021),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靠近所述第四新风导风管道(30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调风门(303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新风导风管道(302)开设有若干第四风口(3022),所述第六新风导风管道(303)开设有若干第五风口(303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室(1)的甲板面和/或所述氮气发生器室(2)的甲板面设置有若干通风格栅(4)。
CN202110693212.2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Active CN113264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212.2A CN113264173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3212.2A CN113264173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173A CN113264173A (zh) 2021-08-17
CN113264173B true CN113264173B (zh) 2022-07-19

Family

ID=7723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3212.2A Active CN113264173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41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897A (ja) * 2001-03-13 2002-09-18 Sumitomo Heavy Ind Ltd 冷凍貨物兼自動車運搬船における通風装置
CN204824172U (zh) * 2015-07-29 2015-12-02 大连力德气体分离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撬装氮气发生系统
CN206187319U (zh) * 2016-11-18 2017-05-24 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船的货仓通风装置
CN108016597B (zh) * 2017-11-17 2023-12-19 广州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排气系统
CN109263845A (zh) * 2018-11-06 2019-01-25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双燃料动力船舶的控制总阀房间通风结构及通风方法
CN109519961A (zh) * 2018-11-06 2019-03-26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双燃料lng船燃气输送管路通风系统及通风控制方法
CN111846187B (zh) * 2020-07-24 2022-05-20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海上核电平台集中进排风系统
CN112031954B (zh) * 2020-09-08 2021-10-15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Lng动力船双壁管通风系统
CN112389621A (zh) * 2020-12-02 2021-02-23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一种用于船上密闭空间内人员的通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173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50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41B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113264173B (zh) 一种船舶氮气室通风系统
CN105091090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6762853A (zh) 一种用于工业风机的降噪装置
CN108016597B (zh) 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排气系统
CN201771680U (zh) 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风冷系统
CN1050910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4742338U (zh) 一种燃机压气机进气温湿度调节用风道
CN214903053U (zh) 一种鸡舍平衡压立体通风管道设备
CN105020833A (zh) 厂房换气装置
CN204489170U (zh) 一种用于船舱的通风盒
CN201327145Y (zh) 一种高空进排风均压装置
CN215872386U (zh) 冷风装置及通信机房
CN219775901U (zh) 一种地铁车站公共区共用管路的通风空调装置
CN214800476U (zh) 新风装置及通信机房
CN206222599U (zh) 天花机
CN216868727U (zh) 低风阻新风机
CN2135776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维修的取暖器主机
CN204489169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防水通风装置
CN218655890U (zh) 一种燃料舱接头处所的负压抽风装置
CN217423482U (zh) 一种多区域控制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机组
CN210511960U (zh) 一种新型智能组合式净化空调送风机组
CN220948499U (zh) 一种用于船舶空气减阻系统的机械通风系统
CN218798028U (zh) 一种车间整体废气多点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