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0560B - 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 Google Patents
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60560B CN113260560B CN201980085936.XA CN201980085936A CN113260560B CN 113260560 B CN113260560 B CN 113260560B CN 201980085936 A CN201980085936 A CN 201980085936A CN 113260560 B CN113260560 B CN 1132605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unit
- electric
- power
- wire harness
- wheeled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能够实现动力单元小型化和线束缩短等。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动力单元(P)连接的PCU(18)、为了向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PCU(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将结线部(53)配设在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将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通气室(60)以及驱动链轮(21)在与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特别涉及适用于具有悬挂收纳电动机的动力单元的车体架并在该车体架的后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摆臂的电动二轮车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如下结构,在利用电动机动力使驱动轮旋转的电动车辆中,具备控制向电动机供给的电池电力的动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PCU)。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转向把手和座椅之间具有低底板并且将内置有电动机的摆动单元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车体架的踏板式电动二轮车中,在摆动单元的靠车体前方的位置收纳有动力控制单元,并且在摆动单元的靠车体后方的位置收纳有电动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225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在转向把手和座椅之间配设有膝间部件(knee grip),在车体架的下部悬挂有动力单元,并且在车体架的后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有摆臂的电动二轮车中,因为处于乘车姿势的驾驶员的脚位于动力单元的附近,所以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较小为优选。另外,在将动力控制单元和动力单元连接的高压线束向车体外露出的结构中,动力单元侧的结线部的配置会给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尺寸和高压线束的长度等带来很大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通过对动力单元侧的结线部的配置进行设计而能够实现动力单元小型化和线束缩短等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所述动力单元(P)连接的动力控制单元(18)、为了向所述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所述结线部(53)配设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21、60)在与所述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线束(70)由与所述电动机(M)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三条配线(70C、70b、70a)构成,所述结线部(53)由分别安装于所述三条配线(70a、70b、70C)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端子(53a、53b、53c)构成。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配设于同一个平面上。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配设于靠车体前方的位置,所述动力单元(P)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的车体后下方的位置接近地配设。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53)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侧面配设于靠车体前上方的位置。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和所述动力单元(P)以在车体前后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设。
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沿着以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轴(46)为中心的圆弧(A)配设。
另外,第八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结构件(60)是调整所述动力单元(P)的内部压力的通气室。
而且,第九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结构件(21)是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输出轴(41)固定的驱动链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所述动力单元(P)连接的动力控制单元(18)、为了向所述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所述结线部(53)配设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21、60)在与所述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因此,通过与向车宽方向右侧突出的结线部的位置相对应地,在结线部的相反侧的位置配设其他结构件,能够保持动力单元的形状以及重量的左右平衡。另外,通过车宽方向尺寸大的部分集中在一处,能够减小其他部分的车宽方向尺寸。另外,因为在动力单元的侧面设置结线部,所以与例如在动力单元的前方侧设置结线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车体前后方向尺寸,实现质量的集中。
根据第二特征,所述线束(70)由与所述电动机(M)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三条配线(70C、70b、70a)构成,所述结线部(53)由分别安装于所述三条配线(70a、70b、70C)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端子(53a、53b、53c)构成,因此,通过三个连接端子相互接近地配置,实现省空间化并且构成线束的三条配线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第三特征,所述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配设于同一个平面上,因此,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尺寸的增加。
根据第四特征,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配设于靠车体前方的位置,所述动力单元(P)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的车体后下方的位置接近地配设,因此,能够缩短连接动力控制单元和动力单元的线束的长度,减小线束的电阻。另外,通过动力单元配设于与发动机车的发动机相同的位置,能够在通过链条传动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结构中,将从动链轮配设在与发动机车相同的位置,从而得到与发动机车相同的操纵特性。
根据第五特征,所述结线部(53)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侧面配设于靠车体前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更进一步缩短线束的长度。另外,能够在结线部的后下方侧减小动力单元的车宽方向尺寸,收窄驾驶员的两脚的位置。
根据第六特征,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和所述动力单元(P)以在车体前后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设,因此,能够抑制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加,实现车体小型化,并缩短线束的长度。
根据第七特征,所述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沿着以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轴(46)为中心的圆弧(A)配设,因此,能够高效地配设连接端子,并利用外观性更好的单个结线部罩覆盖三个连接端子。
根据第八特征,所述其他结构件(60)是调整所述动力单元(P)的内部压力的通气室,因此,通过将车宽方向尺寸容易增加的通气机构配设在与结线部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能够保持动力单元的左右平衡,并且容易在动力单元的后下方位置减小车宽方向尺寸。
根据第九特征,所述其他结构件(21)是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输出轴(41)固定的驱动链轮,因此,通过将车宽方向尺寸容易增加的驱动链轮配设在与结线部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能够保持动力单元的左右平衡,并且容易在动力单元的后下方位置减小车宽方向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构造的电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电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
图3是动力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4是示出从图3所示的动力单元卸下减速机构罩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6是动力单元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构造的电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另外,图2是电动二轮车1的右侧视图。作为鞍乘型车辆的电动二轮车1的车体架4具有从头管5向车体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侧主管3以及下侧主管17。上侧主管3以及下侧主管17随着朝向车体后方侧而相互间的间隔变小,并与设置有对摆臂26摆动自如地进行轴支承的枢轴22的枢轴架38连接。
在头管5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未图示的转向杆,在转向杆的上下固定有支承左右一对前叉15的顶桥7以及底桥11。在顶桥7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把手6。
在前叉15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前轮WF。在前叉15上支承有位于头管5的前方的头灯10、仪表装置8、左右一对前侧闪光灯9、覆盖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14。在车体架4的下方配设有收纳电动机M以及减速机构的动力单元P。在动力单元P的车体前上方,在靠车体前方的位置配设有对向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进行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PCU)18。在PCU18的上方配设有呈长方体状的2个高电压电池36、37。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枢轴22的摆臂26通过后缓冲器24悬挂于车体架4。
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在设于车宽方向左侧的驱动链轮21上卷绕的传动链25传递至后轮WR。在摆臂26的上部安装有覆盖传动链25上方的链罩39。在动力单元P的车体前方配设有对油进行冷却的油冷却器13,该油对动力单元P的内部进行润滑以及冷却。从油冷却器13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油管16向车体上方侧弯曲并与动力单元P的上部连接。在覆盖动力单元P的前部以及下部的下围20的内侧配设有低电压电池19。
在上侧主管3连接有朝向车体后上方伸出的左右一对上侧后架33以及下侧后架28。上侧后架33以及下侧后架28的车宽方向外侧由侧围34以及后围32覆盖。在车体架4的上部配置有膝间罩2(knee grip cover)。在膝间罩2的后方配设有供驾驶员乘坐的前侧座椅12,在前侧座椅12的后部配设有供乘客乘车的后侧座椅35。在后围32的后方安装有尾灯31,在其下方固定有支承左右一对后侧闪光灯30的后挡泥板29。
从PCU18向下方延伸并向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的线束70与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右侧的侧面连接。线束70的结线部被结线部罩54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单元P与PCU18的车体后下方的位置接近地配置。由此,能够缩短连接PCU18和动力单元P的线束70的长度,减小线束70的电阻。另外,通过动力单元P配设于与发动机车的发动机相同的位置,能够在通过链条传动向后轮传递驱动力的结构中,将从动链轮配设在与发动机车相同的位置,从而得到与发动机车相同的操纵特性。另外,通过将PCU18和动力单元P以侧视观察车体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设,能够抑制车体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加,实现车体小型化,并缩短线束70的长度。
图3是动力单元P的左侧视图。动力单元P以在由铝等金属形成的左右半壳体45、51(参照图5、6)所组成的外壳的内部收纳具有旋转轴46的内转子式电动机M的方式构成。在车宽方向左侧的左侧半壳体45设置有连接油配管16的连接部65a、65b。在连接部65a、65b的后方安装有减速机构罩43,并且在从减速机构罩43向车宽方向左侧突出的输出轴41固定有驱动链轮21。
在左侧半壳体45的靠后方的上部配设有对油100的油面进行检测的油位计40的把手42,该油100进行电动机M的润滑以及冷却,在左侧半壳体45的下端部安装有排油螺栓47。在减速机构罩43的后方配设有电动机旋转变压器信号等的输出连接器49,在减速机构罩43的前方配设有电动油泵控制单元44。
图4是示出从图3所示的动力单元P卸下减速机构罩43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另外,图5是动力单元P的右侧视图,图6是动力单元P的主视图。在左侧半壳体45形成有减速机构室64。电动机M的旋转轴4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在减速机构室64中配设的电动机驱动齿轮48以及中间齿轮50传递至输出轴41。
在减速机构室64的前方上部形成有被减速机构罩43覆盖的通气室60。由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气室61、第二通气室62以及第三通气室63组成的通气室60具有消除随着温度上升而上升的外壳内的压力的功能。
参照图5,车体前方侧的一端部通过端子71连接于PCU18的线束70由与电动机M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三条配线70C、70b以及70a组成。而且,车体后方侧的另一端部通过由结线部罩54覆盖的结线部53连接于动力单元P。
结线部53由与三条配线70a、70b以及70C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53a、第二连接端子53b以及第三连接端子53c构成,并且分别通过螺栓52固定于右侧半壳体51侧。这样,通过构成结线部53的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相互接近地配置,实现省空间化并且线束7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分别配设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线部53配设在动力单元P的右侧面,作为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的通气室60以及驱动链轮21在与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在动力单元P的左侧面。即,通过与向车宽方向右侧突出的结线部53的位置相对应地,在相反侧的位置配置通气室60和驱动链轮21,能够保持动力单元P的形状以及重量的左右平衡。另外,通过车宽方向尺寸大的部分集中在一处,能够减小其他部分的车宽方向尺寸。
而且,因为在动力单元P的侧面设置结线部53,所以与例如在动力单元P的前方侧设置结线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车体前后方向尺寸,实现质量的集中。此外,因为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配设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尺寸的增加。
另外,因为结线部53配设在动力单元P的靠车体前上方的侧面,所以能够更进一步缩短线束70的长度。由此,能够在结线部53的后下方侧减小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尺寸,收窄驾驶员的两脚的位置。
三个连接端子53a、53b、53c沿着以电动机M的旋转轴46为中心的圆弧A配设。由此,能够高效地配置连接端子53a、53b、53c,并利用外观性更好的单个结线部罩54覆盖三个连接端子。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二轮车的形态、动力单元和PCU的形状和构造、电池的形状和配置、线束的布线位置、通气室和驱动链轮的形状和配置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线束的结线部配设在车宽方向左侧的侧面,并且将通气室和驱动链轮配设在车宽方向右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气室以及驱动链轮的其他结构件也可以为传感器单元和基板等电子设备。本发明中的动力单元构造也可以适用于鞍乘型的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二轮车;
18:动力控制单元(PCU);
21:驱动链轮(其他结构件);
41:输出轴;
45:外壳;
53:结线部
53a、53b、53c:连接端子;
60:通气室(其他结构件);
70:线束
70a、70b、70c:配线;
A:以电动机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
M:电动机;
P:动力单元;
WR:后轮。
Claims (5)
1.一种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该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适用于电动二轮车(1),该电动二轮车(1)具有:作为包含电动机(M)的动力源的动力单元(P)、被传递该动力单元(P)的旋转驱动力的后轮(WR)、与所述动力单元(P)连接的动力控制单元(18)、为了向所述动力单元(P)供给电力而一端部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连接的线束(70)、用于将该线束(70)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结线部(53),所述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结线部(53)配设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侧面,
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其他结构件(21、60)在与所述结线部(53)对应的位置配设于所述动力单元(P)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侧面,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配设于靠车体前方的位置,
所述动力单元(P)与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的车体后下方的位置接近地配设,
所述结线部(53)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侧面配设于相对于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轴(46)更靠车体前上方的位置,
所述其他结构件(21、60)包括调整所述动力单元(P)的内部压力的通气室(21)、和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输出轴(41)固定的驱动链轮(60)这两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70)由与所述电动机(M)的U相、V相以及W相对应的三条配线(70C、70b、70a)构成,
所述结线部(53)由分别安装于所述三条配线(70a、70b、70C)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端子(53a、53b、53c)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连接端子(53a、53b、53c)配设于同一个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控制单元(18)和所述动力单元(P)以在车体前后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设。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连接端子(53a、53b、53c)沿着以所述电动机(M)的旋转轴(46)为中心的圆弧(A)配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2421 | 2018-12-26 | ||
JP2018242421 | 2018-12-26 | ||
PCT/JP2019/037685 WO2020137053A1 (ja) | 2018-12-26 | 2019-09-25 | 電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60560A CN113260560A (zh) | 2021-08-13 |
CN113260560B true CN113260560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7112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5936.XA Active CN113260560B (zh) | 2018-12-26 | 2019-09-25 | 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76577B2 (zh) |
CN (1) | CN113260560B (zh) |
TW (1) | TWI730555B (zh) |
WO (1) | WO20201370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38008B2 (ja) * | 2021-03-29 | 2023-03-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25956B2 (zh) * | 1972-06-27 | 1977-07-11 | ||
EP0469995B1 (en) * | 1990-08-02 | 1995-10-0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vehicle |
JP4455222B2 (ja) * | 2004-08-19 | 2010-04-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吸排気系部材配置構造 |
US7478698B2 (en) * | 2004-08-19 | 2009-01-20 | Honda Motor Co., Ltd. | Arrangement of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components in a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
JP4901619B2 (ja) * | 2007-07-18 | 2012-03-2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装置 |
JP5225956B2 (ja) | 2009-03-27 | 2013-07-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式鞍乗型車両 |
TWI492876B (zh) * | 2010-11-18 | 2015-07-21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輛的驅動裝置 |
JP5715430B2 (ja) * | 2011-02-02 | 2015-05-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ポーツタイプの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
JP2012214150A (ja) * | 2011-03-31 | 2012-11-08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5639545B2 (ja) * | 2011-08-03 | 2014-12-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
JP2013071717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二輪車 |
WO2014102846A1 (ja) * | 2012-12-25 | 2014-07-03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KR20180122693A (ko) * | 2016-03-31 | 2018-11-13 |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동 차량의 구동 장치 |
-
2019
- 2019-09-25 JP JP2020562363A patent/JP70765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9-25 CN CN201980085936.XA patent/CN11326056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25 WO PCT/JP2019/037685 patent/WO20201370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2-20 TW TW108147012A patent/TWI73055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0137053A1 (ja) | 2021-11-25 |
WO2020137053A1 (ja) | 2020-07-02 |
JP7076577B2 (ja) | 2022-05-27 |
TWI730555B (zh) | 2021-06-11 |
TW202023892A (zh) | 2020-07-01 |
CN113260560A (zh) | 2021-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50074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352573B2 (ja) | 電動車両 | |
US11180019B2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US12077244B2 (en) | Bicycle derailleur | |
US20190300103A1 (en) | Human-powered vehicle control device | |
US11007882B2 (en) |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JP7309291B2 (ja) | 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補助車両 | |
JP2006232061A (ja) | 鞍乗り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 |
CN113260560B (zh) | 电动二轮车的动力单元构造 | |
EP3536531B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JP2012245794A (ja) | 自動二輪車 | |
TWI487642B (zh) | 跨坐型車輛 | |
EP3715235B1 (en) | Arrangement for a battery and ecu of a saddle-type vehicle | |
EP4023540A1 (en) | Hydraulic control unit, braking system, and saddled vehicle | |
JP7026239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制御装置配置構造 | |
JP2011198680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ウィンカ装置 | |
JPWO2020194951A1 (ja)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
EP3147195A2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WO2022209661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7143441B2 (ja) | 電動二輪車のモータ冷却構造 | |
JP2017105253A (ja) | 鞍乗型乗物 | |
JP2024066701A (ja) | Absモジュレーター配管配置構造 | |
JP5565941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ウィンカ装置 | |
JP2021194987A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構造 | |
JP2022153078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