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8969A -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969A
CN113258969A CN202010091629.7A CN202010091629A CN113258969A CN 113258969 A CN113258969 A CN 113258969A CN 202010091629 A CN202010091629 A CN 202010091629A CN 113258969 A CN113258969 A CN 113258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ch
information
nominal
precoding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16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8969B (zh
Inventor
胡丹
吕永霞
官磊
刘显达
马蕊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16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8969B/zh
Priority to CN202210838700.2A priority patent/CN115441913B/zh
Priority to EP21753415.5A priority patent/EP409611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516 priority patent/WO20211601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8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8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969B/zh
Priority to US17/886,931 priority patent/US2022040047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如何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向不同的TRP传输上行数据的问题。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发送N个PUSCH。其中,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

Description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第五代(the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业务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
通常,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前,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对用户比特进行预编码得到上行数据,进而发送承载该上行数据的PUSCH。一般,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如果该DCI还指示终端设备向多个个传输接收点(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M-TRP)分别发送PUSCH,两个PUSCH承载采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上行数据,且两个上行数据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相同。由于终端设备到两个TRP的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可能不同,此时向不同的TRP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上行数据可能导致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的下降。因此,如何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向不同的TRP传输上行数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如何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向不同的TRP传输上行数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该方法可应用于可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包括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发送N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nominal)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不同预编码信息,针对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者该方法可应用于可以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包括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后,接收M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个PUSCH为终端设备依据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发送的PUSCH。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不同预编码信息,针对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至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和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其中,若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或者,若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后,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可选的,N个PUSCH还包括第三PUSCH,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预编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使得将两个PUSCH发送给不同的TRP,获得分集增益,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从而,对于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通过DCI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信道探测信号资源指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indicator,SRI)信息。若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层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层数。可选的,第一层数和第二层数相同。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包括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和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可选的,接收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根据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确定SRI的解读。当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指示为非重复传输模式,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数量为PUSCH的传输层数,每个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PUSCH每一层采用的预编码信息;当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指示为重复传输模式,SRI中指示的不同SRS资源的索引值分别用于指示PUSCH不同副本所采用的预编码。
可选的,传输模式指示信息为重复次数指示信息,当重复次数指示为1,传输模式为非重复传输,当重复次数指示为大于1,传输模式为重复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施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并发送N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并根据预编码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预编码。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施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并接收M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个PUSCH为终端设备依据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发送的PUSCH。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并根据预编码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解码。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该方法可应用于可以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包括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发送N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不同预编码信息,针对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网络设备,或者该方法可应用于可以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的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包括芯片系统。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后,接收M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个PUSCH为终端设备依据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发送的PUSCH。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不同预编码信息,针对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至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和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其中,若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或者,若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后,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可选的,N个PUSCH还包括第三PUSCH,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预编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对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两个PUSCH,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两个PUSCH,从而,使得将两个PUSCH发送给不同的TRP,获得分集增益,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从而,对于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通过DCI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或者,指示信息为信道探测信号资源指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indicator,SRI)信息。若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层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层数。可选的,第一层数和第二层数相同。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包括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和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五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的方法实施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并发送N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并根据预编码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预编码。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六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六方面的方法实施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指示信息,并接收M个PUSCH,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M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个PUSCH为终端设备依据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发送的PUSCH。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不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并根据预编码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解码。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描述的终端设备或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以及第四方面描述的网络设备或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
或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七方面描述的终端设备或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第五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以及第八方面描述的网络设备或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第六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
或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九方面描述的终端设备或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第一方面或第五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以及第十方面描述的网络设备或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第二方面或第六方面描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通信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上行传输信息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上行传输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组成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可以称为上行传输。通常,终端设备对原始比特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层映射、预编码,生成基带信号并映射到天线上发送。其中,基于多天线的上行传输包括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和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
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是指基于固定码本确定上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固定码本可以是指网络设备指示的码本。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信道探测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集合。终端设备利用SRS资源集合中的SRS资源确定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所使用的天线和模拟波束赋形等,以便传输PUSCH。对于不同的终端设备,配置的SRS资源集合可以不同。如,不同的SRS资源集合包含的SRS资源数目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SRI向终端设备指示PUSCH对应的SRS资源集合。其中,SRI中用于指示PUSCH所对应的SRS资源的SRI信息域的大小取决于SRS资源数,该SRS资源数是网络设备根据PUSCH的上行传输模式所配置的。若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一个SRS资源,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方案下的PUSCH对应于该SRS资源,SRI中可以不存在SRI信息域。
可选的,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和传输层数指示可以以联合编码的形式通过同一个SRI信息域指示。TPMI用于指示预编码矩阵。传输层数指示用于指示层数。该SRI信息域占用的比特数取决于上行传输的波形类型、SRS资源包含的SRS端口数、最大传输流数限制信令,以及码本子集限制信令。
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上行传输信息的流程图。
S1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该CSI用于获取SRS资源。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CSI。
S102、网络设备根据CSI检测上行信道质量,确定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层数和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预编码矩阵和CSI确定上行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
S1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SRI、TPMI、层数和MCS。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SRI、TPMI、层数和MCS。
S104、终端设备根据MCS对用户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并利用TPMI、层数和SRI确定预编码矩阵、层数和SRS资源。
S105、终端设备根据预编码矩阵、层数和SRS资源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PUSCH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与PUSCH承载的上行数据采用相同的预编码方式。网络设备根据DMRS估计上行信道,并检测上行数据。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最多配置一个用于发送CSI的SRS资源集,该SRS资源集内最多可配置两个SRS资源,这两个SRS资源包含相同的SRS天线端口数。
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是指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上行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多天线传输技术。预编码矩阵不限定在基于固定码本的有限候选子集中。如果信道互易性足够好,终端设备可以获得较优的预编码矩阵,相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方案,可以节省预编码指示的开销,同时获得更好的性能。为了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DMRS。CSI-RS可用于波束管理和下行CSI测量。DMRS用于解调下行信道。
示例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上行传输信息的流程图。
S201、终端设备测量下行参考信号,获得候选的预编码矩阵。
S202、终端设备利用候选的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发送SRS。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RS。
S203、网络设备根据该SRS检测上行信道,并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确定出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和上行传输的MCS等。
S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SRI和MCS。对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SRI和MCS。
S205、终端设备根据MCS对用户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并利用SRI确定预编码矩阵和层数,根据预编码矩阵和层数发送上行数据。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PUSCH对应的DMRS与PUSCH上承载的上行数据采用相同的预编码方式。
从而,在终端设备确定了上行信道状态,根据上行信道状态对上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功率控制和相位调节等预处理后,发送预处理后的上行数据,从而可以提高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效率并降低网络设备的信号处理复杂度。
如表1所示,用于两天线端口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表1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1
由表1可知,按照从小到大的TPMI索引分别对应从左到右的预编码矩阵。例如,当TPMI索引为0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2
当TPMI索引为1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3
当TPMI索引为2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4
当TPMI索引为3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5
当TPMI索引为4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6
当TPMI索引为5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7
如表2所示,用于四天线端口的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表2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08
由表2可知,按照从小到大的TPMI索引分别对应从左到右的预编码矩阵。例如,当TPMI索引为0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1
当TPMI索引为3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2
当TPMI索引为7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3
当TPMI索引为9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4
当TPMI索引为22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5
当TPMI索引为25时,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310、无线接入网设备320、无线接入网设备330和终端设备3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3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3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如无线接入网设备320可以称为网络设备320。无线接入网设备330可以称为网络设备330。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本申请可以应用于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通信系统,只要该通信系统中存在实体需要发送传输方向指示信息,另一个实体需要接收该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一定时间内的传输方向。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是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SC-FDM)符号。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符号均指时域符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PUSCH只是作为上行数据信道的一种举例,在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场景中,数据信道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如果终端设备340处于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的覆盖范围的交界处,此时终端设备340与两个网络设备之间的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可能都较差,两个网络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340向该两个网络设备分别发送PUSCH,即终端设备340可以向网络设备320发送PUSCH1,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USCH2。
一般,网络设备通过DCI指示一个预编码矩阵,因此两个PUSCH承载采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的上行数据,两个PUSCH承载相同的传输块。由于终端设备340到两个网络设备的上行信道的信道质量可能不同,此时向不同的网络设备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上行数据可能导致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的下降。
为了解决如何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向不同的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nominal)PUSCH副本(repetition)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预编码信息发送N个PUSCH。其中,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确定两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不同的预编码信息,针对不同信道质量的上行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5G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调度的时域粒度要更加灵活。具体的,5G既支持时间单元级别的时域调度粒度,也可以支持微时间单元的时域调度粒度。例如,时间单元粒度的调度主要用于eMBB业务,微时间单元粒度的调度主要用于URLLC业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时间单元和微时间单元是一般性的说法,具体的一个例子可以为,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微时间单元可以是微时隙、子时隙(sub-slot)、非时隙(non-slot-based)或迷你时隙(mini-slot);或者,时间单元可以是子帧,微时间单元可以是微子帧;其他类似的时域资源划分方式都不做限定。本申请以下均以时间单元为时隙来举例说明,其中,一个时隙比如可以包括14个时域符号,一个微时隙包括的时域符号数小于14,比如2、3、4、5、6或7等等,具体取值也不做限定。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ilohertz,kHz)的一个时隙,包括12个或14个时域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为1毫秒(millisecond,ms);对于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间长度则缩短为0.25ms。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这里以网络设备320、网络设备330和终端设备34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网络设备320向终端设备34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信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也可也描述为传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不同时,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二信息指示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层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层数。可理解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一层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可选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的索引。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的索引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选的,第一层数和第二层数相同。
在本文中,层数也可替换描述为“传输层数”。第一层数也可替换描述为“第一传输层数”。第二层数也可替换描述为“第二传输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示例的,如表3所示,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1,即最大秩为1。天线端口为4。
表3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31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1
由表3可知,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是比特域映射索引(Bit fieldmapped to index)。比特域映射索引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例如,当码本子集=全相干&部分相干&非相干(codebookSubset=fullyAndPartialAndNonCoherent)时,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包括5个比特位,5个比特位可以有32种取值,即比特域映射索引可以取0至31中的任意一个取值。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为00000时,比特域映射索引为0,第一信息包括TPMI=0,且LI=1,第二信息包括TPMI=2,且LI=1。
可理解的,由于第一信息指示了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为TPMI=0。第二信息指示了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二预编码信息为TPMI=2。在本文中,预编码信息可以是指TPMI索引。如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是指第一TPMI索引。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是指示第二TPMI索引。进一步地,结合表1,当TPMI=0时,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2
当TPMI=2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3
结合表2,当TPMI=0时,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4
当TPMI=2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5
又如,当码本子集=部分相干&非相干(codebookSubset=partialAndNonCoherent)时,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包括4个比特位,4个比特位可以有16种取值,即比特域映射索引可以取0至15中的任意一个取值。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为0001时,比特域映射索引为1,第一信息包括TPMI=1,且LI=1,第二信息包括TPMI=3,且LI=1。可理解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为TPMI=1。第二预编码信息为TPMI=3。进一步地,结合表1,当TPMI=1时,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6
当TPMI=3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47
结合表2,当TPMI=1时,第一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51
当TPMI=3时,第二预编码矩阵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52
又如,当码本子集=非相干(codebookSubset=nonCoherent)时,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包括2个比特位,2个比特位可以有4种取值,即比特域映射索引可以取0至3中的任意一个取值。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为11时,比特域映射索引为3,第一信息包括TPMI=3,且LI=1,第二信息包括TPMI=1,且LI=1。可理解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为TPMI=3。第二预编码信息为TPMI=1。
示例的,如表4所示,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2、3或4,即最大秩为2、3或4。天线端口为4。
表4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53
示例的,如表5所示,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2、3或4,即最大秩为2、3或4。天线端口为4。
表5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61
需要说明的是,表3、表4和表5只是以表格的形式示意上述对应关系在存储设备中的存储形式,并不是对上述对应关系在存储设备中的存储形式的限定,当然,上述对应关系在存储设备中的存储形式还可以以其他的形式存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SRI。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SRI信息域的取值。SRI的取值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SRI的取值不同时,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二信息指示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也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SRI的取值可以是SRS资源的索引值。SRS资源的索引值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表3、表4和表5的阐述,不予赘述。表6为最大层数为1时,基于非码本传输的SRI。
表6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62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171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PMI和传输层数(transmit rank,TRI),或,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者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
可选的,不同的比特域映射索引指示的预编码信息的相位差较大。
S402、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具体解释可以参考S401的阐述,不予赘述。
另外,网络设备320可以为终端设备340配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或者,网络设备320可以为终端设备340配置上述表3、表4、表5和表6中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320可以通过DCI为终端设备340配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理解的,终端设备340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获取比特域映射索引,并通过DCI获取比特域映射索引指示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因此,终端设备340便可以确定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DCI的格式可以为DCI格式0_0、DCI格式0_1或DCI格式0_2。
所述DCI格式0_1为非回退DCI,非回退DCI不同于回退DCI(DCI格式0_0)。可以用于加扰DCI格式0_0的RNTI包括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P-RNTI)、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系统消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ystem information-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SI-RNTI)、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以及C-RNTI、CS-RNTI和MCS-RNTI。DCI格式0_0可用于调度承载寻呼信息、初始接入响应信息或系统消息的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而DCI格式0_1用于连接态下调度PDSCH。可以用于加扰DCI格式0_0的RNTI为C-RNTI、CS-RNTI和MCS-RNTI。DCI格式0_1承载的控制信息比DCI格式0_0更多。DCI格式0_1包括载波指示、BWP指示器、下行链路分配指示、SRS资源指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SRS请求、CSI请求、编码块传输指示、天线端口、速率匹配指示、DMRS序列初始化或UL-SCH指示中至少一个。
DCI格式0_2为紧凑DCI(compact DCI),紧凑DCI不同于另外两种DCI格式的特征在于,其大多数DCI域都可以配置为0比特,用于节省DCI开销,同时提高DCI传输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320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340配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高层信令可以是指高层协议层发出的信令。高层协议层为物理层以上的至少一个协议层。其中,高层协议层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或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320通过DCI为终端设备340配置的。第二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320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340配置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所谓预先定义可以理解为标准或者协议中预先规定的。终端设备340、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均预先存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理解的,上述表3、表4、表5和表6中至少一个可以是预先定义的。终端设备340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获取比特域映射索引,根据比特域映射索引查询表3、表4或表5确定比特域映射索引对应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或者,终端设备340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获取SRS资源的索引值,根据SRS资源的索引值查询表6确定SRS资源的索引值对应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因此,终端设备340便可以确定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340还可以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以便确定名义PUSCH。示例的,如图5所示,在S401之前,所述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1、网络设备320向终端设备34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名义PUSCH。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S、名义PUSCH的长度L、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和时间单元。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可以是指在时间单元内的任意一个符号。
所述名义PUSCH的长度是指发送一个名义PUSCH在时域上占用的符号数。例如,名义PUSCH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2个符号。例如,名义PUSCH的长度可以是2个符号。名义PUSCH的长度可以是4符号。名义PUSCH的长度可以是7符号。名义PUSCH的长度可以是16符号。
所述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是指从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开始重复发送名义PUSCH上的数据包的次数。重复次数的取值可以是1、2、4或8。
可理解,所述名义PUSCH是由网络设备动态调度(dynamic grant)的,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授权调度信息确定的PUSCH,并不一定为终端设备实际传输的PUSCH。这里的上行授权调度信息可以通过DCI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可选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DCI。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个DCI,或者是不同的DCI,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
可选的,名义PUSCH由高层信令的参数中的时域资源分配字段指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行授权调度信息可以指示时域资源分配信息列表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偏移值、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的编号和名义PUSCH的长度。例如,上行授权调度信息包括时域资源分配信息的索引,终端设备340根据时域资源分配信息的索引查询时域资源分配信息列表,确定时域资源分配信息。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数与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相关。例如,每个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对应的预编码信息的个数等于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或者,每个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对应的预编码信息的个数小于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或者,每个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对应的预编码信息的个数大于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
可选的,上行时域重复传输是单层传输,因此,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指示预编码信息,默认层数为1。
S502、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340可以对PDCCH进行盲检测,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以便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获取名义PUSCH。
在终端设备340获取到名义PUSCH、重复次数和预编码矩阵后,可以将相应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名义PUSCH。关于终端设备340采用名义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S403的阐述。在下文中,假设网络设备320指示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名义PUSCH副本,以及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名义PUSCH副本为例进行说明。或者,终端设备340确定了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层数、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后,可以确定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一层数传输第一名义PUSCH副本,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传输第二名义PUSCH副本。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为2时,则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二预编码信息。两个名义PUSCH对应相同的传输块。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大于2时,终端设备340被配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根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为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分配名义PUSCH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循环映射。例如,两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示例的,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为4,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可理解的,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序列映射。例如,四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可理解的,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
又如,八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五个名义PUSCH副本、第六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七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八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PUSCH传输的重复次数是由高层参数确定的,或者是由DCI动态指示的。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取值对应的两个TPMI可以循环映射在各个子带上。从而,在频域子带粒度较小且调度带宽较大的情况下,或者在时域重复次数较大的情况下,节省DCI信令开销。在CSI获取不及时的情况下,可以弥补性能损失。
例如,在频域上以配置的或者指示的物理资源块组(physical resource blockgroups,PRG)粒度循环映射TPMI。PRG是指若干个绑定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不同的PRB可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如果当前存在8个子带,分别对应不同的PRG。DCI中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指示表格中的TPMI索引为0,TPMI索引=0对应两个TPMI,即TPMI=0和TPMI=2,则两个TPMI依次循环映射到8个子带上。可以指在不同的子带发送同一个传输块的重复副本,也可以指一个传输块占用全部的子带发送一个传输块。
又如,在时域上的PUSCH重复传输上循环映射TPMI。一个传输块对应的多个PUSCH传输时机在时域上重复传输。不同的重复传输副本可采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如果当前存在4个时域重复传输。DCI中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指示表格中的TPMI索引为0,TPMI索引=0对应两个TPMI,即TPMI=0和TPMI=2,则两个TPMI依次循环映射到4个重复传输上。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实际传输的PUSCH,并不一定为名义PUSCH副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PUSCH。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
S403、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PUSCH。
S404、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发送的N个PUSCH。
具体的,如图4a所示,终端设备340分别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的具体实现方式。
S403a、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Q个PUSCH。
S403b、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个PUSCH。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和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副本。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和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副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其中,Q为整数,P为整数,且N=Q+P。可选的,Q可以等于P,或者,Q可以不等于P。Q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一预编码矩阵。P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如S403a和S403b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即终端设备340可以先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个PUSCH,终端设备340再向网络设备320发送Q个PUSCH,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43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N个PUSCH中每个PUSCH承载的传输块相同。
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可以是指在N个连续时隙上重复发送N个名义PUSCH,一个时隙发送一个名义PUSCH,每个时隙内采用相同的时域符号发送名义PUSCH,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在本文中,所述“连续”可以描述为连续可用的。
对于基于动态调度的名义PUSCH,如果高层信令配置了PUSCH重复次数(numberofrepetitions)N,则终端设备在N个连续可用的时隙上重复发送同一个传输块,且在所述连续可用的时隙中的每一个时隙都采用相同的符号分配。例如,时域资源分配信息还可以包括重复次数,该重复次数指示时隙聚合的PUSCH重复次数(pusch-AggregationFactor)N。例如,N的取值可以是2、4、6、8、10或16。
可选的,PUSCH重复传输类型A的重复次数N也可以通过与PUSCH重复传输类型B相同的方式动态指示,即在TDRA表格中加一列用于指示重复次数,该重复次数指示时隙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N可以通过上行调度信令(DCI格式(format)0_1/DCI格式)指示N。
终端设备430可以根据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和名义PUSCH的长度确定名义PUSCH,根据偏移值确定发送名义PUSCH的时隙,即将PDCCH的时隙的编号与偏移值之和的值确定为传输名义PUSCH的时隙的编号。偏移值为传输PDCCH的时隙的编号到传输名义PUSCH的时隙的编号的差值。
可理解的,N个PUSCH中每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名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在本文中,时域资源也可以替换描述为“符号”例如,名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也可以替换描述为“名义PUSCH占用的符号”。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也可以替换描述为“PUSCH占用的符号”。
由于终端设备430分别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一个名义PUSCH,因此N等于2,即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终端设备43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的第一PUSCH可以称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43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的第二PUSCH可以称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
终端设备430还可以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以及第二预编码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然后,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对用户数据进行预编码得到上行数据。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即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预编码信息。
示例的,如图6所示,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其中,名义PUSCH的长度为4个符号,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为符号4,则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4个符号至第7个符号上映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在时隙n+1中的第4个符号至第7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1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可理解的,全部时域资源可以替换描述为符号数。第一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符号数。第二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N个PUSCH中每个PUSCH承载的传输块相同。
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为在一个时隙的时域资源上传输M个名义PUSCH、或者在连续可用的多个所述时隙的时域资源上传输M个名义PUSCH,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M个名义PUSCH的时域资源分配是背靠背的(back-to-back)。例如第m个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为第m-1个名义PUSCH的结束符号的下一个符号。
第m个名义PUSCH的起始时隙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21
在所述时隙中的起始符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22
第m个名义PUSCH的结束时隙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23
在所述时隙中的结束符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24
其中Ks为PUSCH传输起始时隙,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25
表示一个时隙中的符号数,一般为14。S表示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L表示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的长度。
可选的,M是由网络设备320动态指示的。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通过高层参数numberofrepetitions获取重复次数。
应理解,如果高层信令配置终端设备支持PUSCH重复传输类型B,TDRA表格中存在一列用于指示重复次数,该重复次数指示重复传输名义PUSCH的次数,重复次数M可以通过上行调度信令(DCI格式0_1/DCI格式)指示。
对于PUSCH映射类型A,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S与名义PUSCH的长度之和的取值范围为{4,14};针对PUSCH映射类型B,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S与名义PUSCH的长度之和的取值范围为{1,14}。
对于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S与名义PUSCH的长度之和的取值范围为{1,27}。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和至少一个无效符号。
所谓有效符号是指用于映射PUSCH或上行信息的符号。有效符号还可以包括被时隙格式指示器(slot format indicator,SFI)指示为上行的灵活符号。所述上行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或者,所述上行信息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或者,所述上行信息包括上行数据信息。
所述无效符号包括下行符号。被SFI指示为下行的灵活符号和短时间间隔内的符号。所述下行符号用于映射PDSCH或下行信息的符号。所述下行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和下行数据信息。或者,所述下行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或者,所述下行信息包括下行数据信息。
所述短时间间隔可以是指第一时间间隔。短时间间隔小于或不大于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的长度可以是指单个符号(Orphan symbol)的长度。
对于PUSCH重复传输类型B,终端设备340通过下面的方法确定无效符号。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将高层信令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或tdd-UL-DL-ConfigurationDedicated指示的符号确定为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的无效符号。
如果终端设备340被配置了高层参数(SlotFormatInficator),那么终端设备340也会被配置高层参数(InvalidSymbolPattern),高层参数(InvalidSymbolPattern)给出一个持续一到两个时隙的符号级位图,当一个比特值为1时,表示相应的符号为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的无效符号。
如果终端设备340被配置了参数InvalidSymbolPattern,那么终端设备340通过下面的方式应用无效符号图样:
当PUSCH由DCI format 0_1调度时,终端设备340被配置了InvalidSymbolPatternIndicator-ForDCIFormat0_1;或者当PUSCH由DCI format 0_2调度时,终端设备340被配置了InvalidSymbolPatternIndicator-ForDCIFormat0_2。
如果DCI域invalid symbol pattern indicator置1,那么终端设备340应用无效符号图样,否则的话,终端设备340不应用无效符号图样
如果终端设备340没有配置InvalidSymbolPatternIndicator-ForDCIFormat0_1或InvalidSymbolPatternIndicator-ForDCIFormat0_2,终端设备340直接应用该图样。
对于PUSCH重复传输类型B,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中K个名义重复中的每一个确定了无效符号后,其余的符号为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的潜在有效符号。如果一个名义重复的潜在有效符号大于0,那么这个名义重复由一个或多个实际重复组成,其中每个实际重复由一个时隙内可用于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的一组连续的潜在有效符号组成。
若终端设备340从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开始,根据名义PUSCH的长度在时间单元的有效符号上映射(或称为虚拟映射)名义PUSCH,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至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和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名义PUSCH映射到至少一个有效符号上,且名义PUSCH在映射时跳过至少一个无效符号,名义PUSCH被无效符号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可以在时间单元内。
可理解的,用于映射名义PUSCH的时域资源包括至少两个上行区域。所述至少两个上行区域各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所述至少两个上行区域中的任意一个上行区域由时间连续的P个有效符号组成。至少一个上行区域的时域长度之和对应于网络设备320指示的名义PUSCH的长度,P为正整数。
所述至少两个上行区域中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行区域之间包括无效符号,即不包括有效符号。
在本文中,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可以被无效符号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或者,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可以被无效符号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或者,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均被无效符号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切分得到的至少两段PUSCH对应预编码信息为被无效符号切分的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示例的,如图7所示,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假设名义PUSCH的长度为5个符号,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为符号4。
如图7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4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映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即第一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符号数。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4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接收第一PUSCH。
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0个符号,以及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时隙n中的第11个符号是无效符号,所以跳过第11个符号,推迟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无效符号后的第一个上行符号(时隙n的第12个符号)开始继续映射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即在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继续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从而,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无效符号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0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以及在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接收第三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由于第三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后,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符号数。
如图7中的(b)所示,与图7中的(a)的区别在于,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0个符号,以及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3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时隙n中的第11个符号是无效符号,所以跳过第11个符号,推迟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无效符号后的第一个上行符号(时隙n的第12个符号)开始继续映射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即在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3个符号上继续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从而,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无效符号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0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以及在时隙n中的第12个符号至第13个符号上接收第三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由于第三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符号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340从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开始,根据名义PUSCH的长度在时间单元的有效符号上映射(或称为虚拟映射)名义PUSCH,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名义PUSCH的结束符号之前,名义PUSCH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可以在时间单元内。
在本文中,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可以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或者,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可以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或者,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均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为至少两段PUSCH,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切分得到的至少两段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被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的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预编码信息。
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示例的,如图8所示,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假设名义PUSCH的长度为4个符号,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为符号5。
如图8中的(a)所示,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5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映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5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接收第一PUSCH。
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至第2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横跨时隙n和时隙n+1的边界,所以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时隙边界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至第2个符号上接收第三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三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
如图8中的(b)所示,与图8中的(a)的区别在于,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横跨时隙n和时隙n+1的边界,所以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时隙边界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另外,时隙n+1中的第2个符号是无效符号,所以跳过时隙n+1中的第2个符号,推迟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此时,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剩余未映射的符号为1,因此,可以丢弃映射该剩余的符号。所以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时隙边界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上接收第三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三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
如图8中的(c)所示,与图8中的(a)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2个符号上映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9个符号至第12个符号接收第一PUSCH。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名义PUSCH副本可以被无效符号和时隙边界同时切分。
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5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映射第一名义PUSCH副本,即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5个符号至第8个符号上接收第一PUSCH。
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以及时隙n+1中的第3个符号至第4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横跨时隙n和时隙n+1的边界,所以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时隙边界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另外,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至第2个符号是无效符号,所以跳过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至第2个符号,推迟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无效符号后的第一个上行符号(时隙n+1中的第3个符号)开始继续映射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即在时隙n+1中的第3个符号至第4个符号上继续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以及时隙n+1中的第3个符号至第4个符号上接收第三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第二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三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后。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即第二PUSCH和第三PUSCH占用的符号数等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时间单元中包含无效符号,第一名义PUSCH副本可能无发送机会,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
示例的,如图10所示,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向两个网络设备发送PUSCH的示意图。假设名义PUSCH的长度为4个符号,名义PUSCH的起始符号为符号5。
如图10中的(a)所示,在时隙n中符号5至符号12为无效符号,因此,第一名义PUSCH副本可能无发送机会,终端设备340不传输第一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至第2个符号上映射第二名义PUSCH副本。其中,由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横跨时隙n和时隙n+1的边界,所以第二名义PUSCH副本被时隙边界切分为两段PUSCH,即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上接收第一PUSCH。网络设备330在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上接收第二PUSCH。
可理解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即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如图10中的(b)所示,与图10中的(a)的区别在于,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网络设备320在时隙n中的第13个符号至第14个符号,以及时隙n+1中的第1个符号和第2个符号上接收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
可选的,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第一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在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即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占用的符号数小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时隙n和时隙n+1内占用的符号数。示例的,如图8中的(b)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可以接收多个预编码信息。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等于名义PUSCH副本传输的数量,或者,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大于名义PUSCH副本传输的数量,或者,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小于名义PUSCH副本传输的数量。所述名义PUSCH副本传输包括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
可选的,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等于终端设备340实际传输的PUSCH的数量,或者,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大于终端设备340实际传输的PUSCH的数量,或者,预编码信息的数量可以小于终端设备340实际传输的PUSCH的数量。
当SRI用于指示不同名义PUSCH副本的预编码信息时,每种SRI的信息域的取值表示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或者说,每种SRI的信息域的取值指示不同的SRS资源的数量,对应名义PUSCH的重复次数。示例的,如表7所示,为基于非码本传输的SRI指示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2。
表7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81
由表7可知,NSRS表示SRS资源数。当SRS资源数为3,且SRI比特域索引为4,对应SRS资源的索引为0,2两个值,则表示PUSCH重复次数为2。进一步地,SRS资源的索引为0,表示第一名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SRS资源的索引为2表示第二名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SRI比特域索引值也可以称为SRI比特域索引。
示例的,如表8所示,为基于非码本传输的SRI指示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3。
表8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82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91
示例的,如表9所示,为基于非码本传输的SRI指示与预编码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最大层数为4。
表9
Figure BDA0002383915350000292
S404a、网络设备32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
S404b、网络设备33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
网络设备320在映射Q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Q个PUSCH。网络设备330在映射P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P个PUSCH。Q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一预编码矩阵。P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传输N个PUSCH示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如S404a和S404b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即网络设备330先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再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从而,终端设备34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Q个PUSCH,采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3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这里以网络设备320和终端设备34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101、网络设备320向终端设备34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S1102、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一指示信息。
S1103、终端设备340确定将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以及将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不同时,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二信息指示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层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层数。可理解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一层数。第二信息包括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可选的,预编码信息和层数信息域的取值可以是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的索引。预编码信息和层数的索引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选的,第一层数和第二层数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SRI。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SRI信息域的取值。SRI的取值可以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当SRI的取值不同时,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预编码信息也不同。第二信息指示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也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SRI的取值可以是SRS资源的索引值。SRS资源的索引值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上述S401和S402的阐述,不予赘述。
从而,终端设备34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Q个PUSCH,采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3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接收传输模式指示信息,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PUSCH传输是否采用重复传输机制,传输模式指示信息可以由RRC信令配置,或者由DCI信令指示。终端设备根据传输模式指示信息确定SRI的解读。具体的,当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指示为非重复传输模式,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数量为PUSCH的传输层数,每个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PUSCH每一层采用的预编码信息。例如,表9中,当SRI指示索引值14,表明当前PUSCH采用的传输层数为4,且各层所采用的预编码分别遵从SRS资源索引值0-3上的发送预编码。当传输模式指示信息指示为重复传输模式,SRI中指示的不同SRS资源的索引值分别用于指示PUSCH不同副本所采用的预编码。例如,表9中,当SRI指示索引值14,可以表明当前PUSCH的副本1-4所采用的预编码分别遵从SRS资源索引值0-3上的发送预编码,此时PUSCH的传输层数均为1,或者,还可以表明当前PUSCH的副本1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0-1上的发送预编码,PUSCH的副本2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2-3上的发送预编码,此时PUSCH的传输层数均为2。进一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重复次数指示信息,该信息用于指示PUSCH传输的副本数量,具体的,当重复次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副本数量等于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数量的,N取值为正整数,则PUSCH的传输层数为N,例如,副本数量指示为2,且SRI指示索引值14,则PUSCH副本1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0-1上的发送预编码,PUSCH副本2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2-3上的发送预编码,此时PUSCH的传输层数均为2;再例如,副本数量指示为2,且SRI指示索引值4,则PUSCH副本1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0上的发送预编码,PUSCH副本2所采用的预编码遵从SRS资源索引值1上的发送预编码;当重复次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副本数量大于SRI中指示的SRS资源的索引值数量,则PUSCH副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循环采用由小到大的SRS资源的索引值,且PUSCH传输层数默认为1,例如,副本数量指示为4,且SRI指示索引值4,则PUSCH副本1采用SRI索引值0对应的预编码,PUSCH副本2采用SRI索引值1对应的预编码,PUSCH副本3采用SRI索引值0对应的预编码,PUSCH副本4采用SRI索引值1对应的预编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输模式指示信息为重复次数指示信息,具体的,当重复次数指示为1,当前PUSCH的传输模式为非重复传输,当重复次数指示为大于1,当前PUSCH的传输模式为重复传输。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这里以网络设备320、网络设备330和终端设备34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201、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上述S401和S402的阐述,不予赘述。
终端设备340可以对PDCCH进行盲检测,接收第二指示信息,以便根据第二指示信息获取名义PUSCH。
在终端设备340获取到名义PUSCH、重复次数和预编码矩阵后,可以将相应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名义PUSCH。关于终端设备340采用名义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S403的阐述。在下文中,假设网络设备320指示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名义PUSCH副本,以及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名义PUSCH副本为例进行说明。或者,终端设备340确定了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层数、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后,可以确定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一层数传输第一名义PUSCH副本,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和第二层数传输第二名义PUSCH副本。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为2时,即两个名义PUSCH对应相同的传输块。则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二预编码信息。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大于2时,终端设备340会被配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根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为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分配名义PUSCH进行传输。
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循环映射。例如,两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示例的,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为4,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可理解的,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
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序列映射。例如,四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可理解的,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一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20发送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采用第二预编码信息向网络设备330发送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
或者,八个名义PUSCH副本为一个循环,即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三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四个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五个名义PUSCH副本、第六个名义PUSCH副本、第七个名义PUSCH副本和第八个名义PUSCH副本,依次循环,相同的映射图样继续应用于剩余的名义PUSCH副本上。PUSCH传输的重复次数是由高层参数确定的,或者是由DCI动态指示的。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实际传输的PUSCH,并不一定为名义PUSCH副本。具体的解释参考一下S403和S404的阐述。
S1202、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Q个PUSCH。
S1203、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个PUSCH。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A和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
可选的,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PUSCH重复传输类型B和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名义PUSCH。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其中,Q为整数,P为整数,且N=Q+P。可选的,Q可以等于P,或者,Q可以不等于P。Q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一预编码矩阵。P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传输N个PUSCH示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S1204、网络设备32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
S1205、网络设备33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
网络设备320在映射Q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Q个PUSCH。网络设备330在映射P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P个PUSCH。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传输N个PUSCH示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S1202和S1203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即终端设备340可以先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个PUSCH,再向网络设备320发送Q个PUSCH。又如,S1204和S1205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即网络设备33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再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从而,终端设备34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340可以采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2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Q个PUSCH,采用第二预编码矩阵向网络设备330传输承载上行数据的P个PUSCH,从而,有效地提高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上行传输效率。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为2时,即两个名义PUSCH对应相同的传输块。则第一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个名义PUSCH副本对应第二预编码信息。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大于2时,终端设备340会被配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终端设备340可以根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传输名义PUSCH副本。例如,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循环映射。又如,所述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可以为序列映射。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实际传输的PUSCH,并不一定为名义PUSCH副本。终端设备340可以根据PUSCH重复传输类型A或PUSCH重复传输类型B传输名义PUSCH副本,具体的传输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流程图。这里以网络设备320、网络设备330和终端设备34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301、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信息。其中,K个信息中每个信息对应一个预编码信息。可选的,K个信息对应的K个预编码信息不同。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上述S401和S402的阐述,不予赘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S1302、终端设备340发送N个PUSCH。
当名义PUSCH传输重复次数大于K时,终端设备340被配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根据预编码重复映射方案为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分配名义PUSCH。例如,终端设备340根据传输预编码信息循环映射或者序列映射为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分配名义PUSCH。
在终端设备340获取到名义PUSCH、重复次数和预编码矩阵后,可以将相应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名义PUSCH,发送名义PUSCH。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实际传输的PUSCH,并不一定为名义PUSCH副本。示例的,N个PUSCH可以是根据无效符号和/或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名义PUSCH得到的。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是K个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信息。具体的解释参考一下S403和S404的阐述。
S1303、网络设备32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
S1304、网络设备33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发送N个PUSCH。其中,Q为整数,P为整数,且N=Q+P。可选的,Q可以等于P,或者,Q可以不等于P。Q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一预编码矩阵。P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320在映射Q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Q个PUSCH。网络设备330在映射P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P个PUSCH。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传输N个PUSCH示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如S1303和S1304之间的前后顺序可以互换,即网络设备33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P个PUSCH,再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的Q个PUSCH,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340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发送N个PUSCH。
S1401、终端设备340接收来自网络设备320的第一指示信息。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名义PUSCH副本,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二名义PUSCH副本。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相同的传输块,两个PUSCH副本表示两个PUSCH传输时机。
S1402、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PUSCH。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实际传输的PUSCH,并不一定为名义PUSCH副本。示例的,N个PUSCH可以是根据无效符号和/或时间单元的边界切分名义PUSCH得到的。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可以是K个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发送N个PUSCH。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网络设备320和网络设备330。假设终端设备340向网络设备320发送Q个PUSCH,以及向网络设备330发送P个PUSCH。其中,Q为整数,P为整数,且N=Q+P。可选的,Q可以等于P,或者,Q可以不等于P。Q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一预编码矩阵。P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具体的解释参考一下S403和S404的阐述。
S1403、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340发送的N个PUSCH。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320在映射Q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Q个PUSCH。网络设备330在映射P个PUSCH的时域资源上接收P个PUSCH。具体解释可以参考上述传输N个PUSCH示例的阐述,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可以替换描述为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因此,终端设备340可以在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传输名义PUSCH副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4和图1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340,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320,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1400包括处理单元1410和收发单元1420。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4a、图5、图11、图12或图13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2至S403。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1和S404。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4a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2、S403a至S403b。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4a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1、S404a至S404b。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2、S403a至S403b,以及S502。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401、S404a至S404b,以及S501。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102至S1103。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101。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201至S1203。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204和S1205。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301至S1302。
当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420用于执行S1303至S1304。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1410和收发单元14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4、图4a、图5、图11、图12或图1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15所示,通信装置1500包括处理器1510和接口电路1520。处理器1510和接口电路15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5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30,用于存储处理器15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5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5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500用于实现图4、图4a、图5、图11、图12或图13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单元1410的功能,接口电路1520用于执行上述收发单元14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17)

1.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发送N个PUSCH,所述N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种,所述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或者,所述N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所述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一种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接收M个PUSCH,所述M个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M个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连续的至少一个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N个PUSCH为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和所述第二名义PUSCH副本发送的PUSC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所述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SCH和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所述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至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有效符号和至少一个无效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与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相同,所述第一PUSCH和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部分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二PUSCH的结束符号在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后,所述第一PUSCH和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SCH和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PUSCH还包括第三PUSCH,所述第三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所述第二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PUSCH包括第一PUSCH和第二PUSCH,所述第一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PUSCH对应的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SCH和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或部分时域资源,所述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起始符号相同,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结束符号在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的结束符号之前,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所述第二PUSCH占用的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名义PUSCH副本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全部时域资源,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在时域上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获取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信道探测信号资源指示信息SRI。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指示信息为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层数,所述第二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数和所述第二层数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若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信道探测信号SRS资源的索引值,其特征在于,多个SRS资源的索引值包括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和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所述第一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SRS资源的索引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名义PUSCH副本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所述接口电路用于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91629.7A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58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629.7A CN113258969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10838700.2A CN115441913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EP21753415.5A EP4096110A4 (en) 2020-02-13 2021-02-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CT/CN2021/076516 WO2021160162A1 (zh) 2020-02-13 2021-02-10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US17/886,931 US20220400471A1 (en) 2020-02-13 2022-08-12 Method for send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1629.7A CN113258969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8700.2A Division CN115441913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969A true CN113258969A (zh) 2021-08-13
CN113258969B CN113258969B (zh) 2022-08-09

Family

ID=7721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1629.7A Active CN113258969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202210838700.2A Active CN115441913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8700.2A Active CN115441913B (zh) 2020-02-13 2020-02-13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0471A1 (zh)
EP (1) EP4096110A4 (zh)
CN (2) CN113258969B (zh)
WO (1) WO202116016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9519B2 (en) 2020-07-24 2024-01-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Transmission repeti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4065746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Zte Corporation Indications of precoder and transmission layer for subscriber data management based simul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37534A1 (en) * 2020-05-13 2021-10-28 Intel Corporation Ue configured for pusch repetition based on tpmi index and sri
US11917675B2 (en) * 2021-09-24 2024-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aware rank adaptation
CN117639861A (zh) * 2024-01-26 2024-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1809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ue), generation node-b (gnb)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pre-coding
WO2018202096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214676A1 (zh) * 2018-05-10 2019-11-14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0601733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223A (zh) * 2010-03-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344167B2 (en) * 2013-06-06 2016-05-17 Broadcom Corporation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t precoder codebook
US10341998B2 (en) * 2017-03-23 2019-07-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A3052397C (en) * 2017-03-31 2022-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8203680A1 (ko) * 2017-05-04 2018-11-08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을 통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8880644B (zh) * 2017-07-26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863494B2 (en) * 2018-01-22 2020-12-08 Apple Inc.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N114024582A (zh) * 2018-04-08 2022-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35508A (zh) * 2019-07-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1809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ue), generation node-b (gnb)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pre-coding
WO2018202096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9214676A1 (zh) * 2018-05-10 2019-11-14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0601733A (zh) * 2018-06-12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Power control for in-coverage mode 1/2 in D2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8: R1-143002 》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9519B2 (en) 2020-07-24 2024-01-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Transmission repeti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4065746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Zte Corporation Indications of precoder and transmission layer for subscriber data management based simulation uplink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00471A1 (en) 2022-12-15
WO2021160162A1 (zh) 2021-08-19
CN115441913A (zh) 2022-12-06
EP4096110A1 (en) 2022-11-30
CN115441913B (zh) 2024-01-09
EP4096110A4 (en) 2023-06-28
CN113258969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0508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110709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st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3258969B (zh)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US10959231B2 (en)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432117B2 (en) Multiplexing of 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 (PSCCH) and 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 (PSSCH)
CN108401303B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1363499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A3046405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51211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physical resour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6013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349185A (zh) 多发送接收点信令
CN11035183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23517980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616884A (zh)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303039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0166209B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16830708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467340A (zh)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7812735A (zh) 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17527171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7676547A (zh) 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9533934A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