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9861A -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9861A
CN117639861A CN202410112651.3A CN202410112651A CN117639861A CN 117639861 A CN117639861 A CN 117639861A CN 202410112651 A CN202410112651 A CN 202410112651A CN 117639861 A CN117639861 A CN 11763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domain
precoding
precoding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126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国增
池连刚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126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9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9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第一域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域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频域范围,然后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用于发送给网络设备。其中,通过将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划分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和第二域分别指示不同的预编码信息,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实现利用不同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可以提高预编码信息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等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支持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行传输数据时一般是通过基于宽带预编码的方式以抑制多个终端设备同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可能导致信号之间的干扰。
但是,随着终端设备的天线数目增多和传输带宽的增大,基于宽带预编码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上行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以解决上行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第一域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域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频域范围,然后用户设备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用于在传输信道中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划分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和第二域分别指示不同的预编码信息,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实现利用不同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区别于相关技术中使用同一个预编码信息则无法充分利用每个频域的特性,从而导致传输效率降低,本申请可以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连续的资源块RB时,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包括多个频域子带,第一频域范围为奇数频域子带或偶数频域子带,对应的第二频域范围为偶数频域子带或奇数频域子带。如此,将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频域子带,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可以实现利用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RB数量和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数量确定多个频域子带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频域子带的数量和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数量确定多个频域子带中各个频域子带的RB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非连续的资源块RB时,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包括第一频域子带和第二频域子带,第一频域范围为第一频域子带,第二频域范围为第二频域子带。如此,将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频域子带,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可以实现利用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方式中,当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的数量为N个,第一频域子带包含M个RB,第二频域子带包括(N-M)个RB,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连续的资源块RB时,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包括多个频域子带,且DCI包括K个第二域,第一频域范围为第一频域子带集合,将除第一频域子带集合以外的多个频域子带,划分为K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多个第二频域范围中每个第二频域范围为K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中的一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也即,当DCI包括K个第二域,每个第二域都存在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多个预编码信息存在各自对应的第二频域范围。如此,将多个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频域子带,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应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可以实现利用不同的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进一步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编码信息与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应于相同的传输信道的传输层数。如此,以保证待传输数据的准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编码信息的位宽与第二预编码信息的位宽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确定用户设备支持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然后根据各个上行传输层的候选预编码数目确定位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DCI包括多个第二域,多个第二预编码信息的位宽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向用户设备发送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域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域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频域范围,然后通过传输信道接收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其中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面提供的预编码方法,对应于第一方面提供的预编码方法,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及其所具有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相应实现方式及其技术效果的相关之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与终端通信的场景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传输信道是指信号的传输通道,传输信道的作用是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它定义了在空中接口上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性。在无线通信中,传输信道可以指代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的路径,而在有线通信中,传输信道则是指通过电缆或光纤等介质进行的数据传输路径。示例性地,传输信道可以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下述各实施例中,以传输信道为PUSCH进行示例性说明。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是在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道中传输的内容。DCI有多种格式,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场景采用不同的格式。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网络设备用于通过DCI向用户设备(UE)传递DCI,包括调度资源分配、调度请求、传输模式选择等。DCI的格式包含了不同的字段,用于传递不同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括PUSCH信道数据的时频域位置信息。
PUSCH用于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用户数据,PUSCH可以通过预编码、调制等步骤将用户设备的用户数据传输到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PUSCH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从而提取出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预编码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技术,用于提高多用户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预编码通过在发送端如用户设备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并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预编码可以分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两类。线性预编码通过使用线性变换矩阵将数据编码成发送信号。线性预编码包括但不限于零预编码和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在此不做限定。非线性预编码使用非线性变换来编码数据,并通过优化算法来设计预编码矩阵。非线性预编码包括但不限于迫零准则设计和最小均方误差准则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频域是指信号在频率上的表示。频域通过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或其他频谱分析方法,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在频域中,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分量或频谱。频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号的频率特性,例如频率成分的强度、频率分布等。
频带是指信号在频率上的范围。对于信道而言,频带是允许传送的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的频域范围。对于信号而言,频带是信号包含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间的频域范围。频带可以用来描述信号的频域范围或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带宽。
预编码信息意指UE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所需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用户数据、传输模式、预编码算法、系统参数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信道状态信息(CSI)意指预编码进行优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和UE之间的信道增益、相位等信息。用户数据意指预编码所需传输的用户数据,例如数据的大小、格式等。传输模式意指预编码所需确定传输模式,例如单用户传输还是多用户传输,以及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等。预编码算法意指预编码所需的预编码算法,例如FC-ZF(Fully-Connected Zero-Forcing)和PZF+(Partial Zero-Forcing Plus)等。系统参数意指预编码所需的系统的参数,例如天线数目、子载波数目、信噪比等。
以下结合相关技术提供的预编码方法,说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方法的优势。
在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行传输数据时一般是通过基于宽带预编码的方式以抑制多个终端设备同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可能导致的信号之间的干扰。示例性地,在上行数据(意指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中,基站(eNodeB)将DCI发送给用户设备(UE),然后由UE接收。UE接收到DCI后,UE会基于PUSCH中的所有频域范围利用DCI中的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
但是,PUSCH中不同频域范围之间的信道特性可能不同,若不同频域范围的信道均使用同一个预编码信息则无法充分利用每个频域的特性,从而导致传输效率降低。示例性地,假设PUSCH信道存在频域A和频域B,频域A的信道特性较好,频域B的信道特性较差,若频域A和频域B使用同一个预编码信息,那么在频域A上可能会浪费一部分编码资源,而在频域B上可能会出现较高的误码率,导致传输效率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在预编码方法中,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用于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域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二频域范围,通过将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划分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和第二域分别指示不同的预编码信息,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实现利用不同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提高预编码信息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预编码方法适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可以是第二代(2G)通信系统、第三代(3G)通信系统,可以是LTE系统,也可以是第五代(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5G New Radio,5G 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通信系统等。
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侧用于提供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有些情况下也称作网络设备、网元,网络设备通常可以是基站(包括基站的功能单元,或者基站的功能单元的组合)或者是核心网单元,其中,核心网单元可以是核心网中的功能单元,包括但不限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单元或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单元。第二设备可以是接入网络的设备,通常可以为终端设备。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与终端通信的场景示例图。图1中包括基站1与终端2。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任意一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新无线(new radio,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传输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进行双连接。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各种形式,例如,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等。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或者移动终端。
为了使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预编码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下述以简称UE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S2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
DCI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用于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域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二频域范围。第一频域范围与第二频域范围不同。
在一种示例中,若DCI包括第一域和一个第二域,第一频域范围为PUSCH的0~100Hz,第二频域范围为PUSCH的101~200Hz,那么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PUSCH的0~100HZ,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PUSCH的101~200Hz。
在另一种示例中,若DCI包括第一域和两个第二域,第一频域范围为PUSCH的0~100Hz,第二频域范围A为PUSCH的101~200Hz,第二频域范围B为PUSCH的201~300Hz,那么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PUSCH的0~100HZ,一个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PUSCH的101~200Hz,另一个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PUSCH的201~300Hz。
应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CI的预编码指示域用于指示PUSCH的频域子带预编码信息。其中,DCI中包含至少两个PUSCH预编码指示域,例如包含一个TPMI域(指代第一域)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个指示PUSCH预编码的域(指代第二域)。
TPMI域用于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且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PUSCH的特定的频域范围。第二个指示PUSCH预编码的域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与第一预编码信息不同的PUSCH的频域范围。
S202:对接收的DCI进行解码,得到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
示例性地,可以先对DCI进行解扰操作,以去除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干扰;然后在对DCI解扰后,需要对解扰后的DCI进行校验,以验证接收到的DCI是否正确无误;在确定DCI正确无误后,UE可以对DCI进行解码,以获取DCI中包含的具体控制信息,例如得到DCI中的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其中,具体解扰、校验、解码过程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域和第二域指示的预编码信息不同,但是对应的PUSCH的传输层数需要相同。
S203: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的是,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各自可以包括预编码矩阵索引(PMI)、传输层数等参数。UE通过解码得到的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能够了解信道的状态,并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信号处理。作为一种示例,以第一预编码信息为例,可以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查找预编码表,得到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作为一种示例,以第一预编码信息为例,预编码矩阵可能由一系列的编码参数构成,例如幅度、相位等,因此可以对第一预编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幅度、相位等参数,进一步根据幅度、相位等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传输层数用于在预编码中增加系统容量和提高信号质量。也即,通过将数据分为多个层次进行传输,可以利用空间多样性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预编码技术可以将多个数据流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多个天线上,从而实现空间分集。这样可以减小信号的传输误差,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覆盖范围。预编码中的传输层数越多,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就越好。通过增加传输层数可以增加系统的自由度,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但是,增加传输层数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功耗。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确定,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S204:利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分别确定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
示例性的,以第一预编码矩阵为例,可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得到三个矩阵分别为U、S和V;然后选择S矩阵中的前n个最大奇异值对应的列向量,其中n是预编码向量的维度;将多个列向量作为预编码向量,即可确定第一预编码向量。
其中,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用于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线性变换,以提高信号质量或减少干扰。
待传输数据意指UE待向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的数据。待传输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音频、视频、图片、文字、文件、安装包等,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S205:利用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
应理解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含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因此在根据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分别得到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后,需要利用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将待传输数据在不同频域范围上进行预编码。示例性地,假设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的频域范围为0~100Hz,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的频域范围为101~200Hz,那么利用第一预编码向量对待传输数据中在0~100Hz上的第一数据进行预编码,利用第二预编码向量将待传输数据中在101~200Hz上的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
S206:将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映射到相应的传输信道上。
其中,预编码后的数据包括利用第一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的数据和利用第二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S207:将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通过对应的传输信道发送给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是按照第一预编码向量和第二预编码向量进行处理,因此在网络设备接收到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后,需要按照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对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比如进行信道测量、信道均衡和信道解码),并得到完整的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方法,通过将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划分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和第二域分别指示不同的预编码信息,也即不同的预编码信息用于不同的频域范围,实现利用不同预编码信息对对应的频域范围进行预编码,提高预编码信息的精确度,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方法,第一预编码信息和第二预编码信息各自所指示的频域范围,与PUSCH的频域指示方式有关,下面以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特定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除特定频域范围以外的频域范围为例,进行介绍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PUSCH的频域范围是连续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时,PUSCH的频域范围可以划分为多个频域子带,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用于特定频域子带(指代特定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用于除特定频域子带以外的频域子带。示例性地,比如特定频域子带为0~10Hz,那么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0~10Hz,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除0~10Hz以外的频域子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PUSCH的频域范围为连续的资源块RB时,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包括多个频域子带,且DCI包括多个第二域,第一频域范围为第一频域子带集合,将除第一频域子带集合以外的多个频域子带,划分为多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多个第二频域范围中每个第二频域范围为K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中的一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也即,当DCI包括K个第二域,每个第二域都存在对应的第二预编码信息,多个预编码信息存在各自对应的第二频域范围。示例性地,假设DCI包括10个第二域,PUSCH的频域范围包括12个频域子带,第一频域子带集合可以包括2个频域子带,剩下10个频域子带分别划分至10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第一频域范围为第一频域子带集合,10个第二频域范围为对应的10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
频域范围是指一个频率区间,用于描述信号或数据在频率轴上的分布范围。频域范围覆盖了信号或数据中的多个频谱分量。
频域子带是指在频域范围内的一个较窄的频率区间,用于描述特定频谱分量或一组频谱分量的集合。频域子带可以用于区分不同信号或数据流在频率上的分布。
在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频域子带的大小或者频域子带的个数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在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配置频域子带的大小为M个RB,PUSCH的频域范围包含N个RB,则频域子带个数为。在另一种示例中,网络设备配置频带子带的个数为P,PUSCH的频域范围包含N个RB,则每个频域子带包含的RB个数为/>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PUSCH频域范围内序号为奇数或者序号为偶数的频域子带。比如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序号为1,3,5,7……,n的频域子带,其中n为奇数;那么,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序号为2,4,6,8,……,m的频域子带,其中m为偶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PUSCH频域范围特定的频域子带的索引范围。比如,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第1,2,…, 个频域子带;那么,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剩余的频域子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PUSCH的频域范围是非连续的RB时,PUSCH频域范围可以划分为固定划分为两个频域子带。示例性地,PUSCH的频域范围包含N个RB,则可以第一个频域子带包含的RB个数为M=,第二个频域子带包含的RB数为N-M。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PUSCH的频域范围的第一个频域子带,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PUSCH的频域范围的第二个频域子带。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第1,2,…, />个频域子带,则第二预编码信息可以应用于PUSCH的/> ,/>,…, P个频域子带。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方法,由于DCI的格式或用途不同,可能会导致DCI的位宽不同。并且,由于DCI所占的传输资源比例不同,因此DCI的开销也会不同。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确定DCI的第二域的位宽或开销。其中,DCI的第一域和第二域的位宽相同。
位宽指的是DCI字段中用于指示不同信息的比特位数。根据不同的DCI格式和用途,DCI的指示域的位宽会有所不同。示例性地,在5G系统中,DCI格式0_0的指示域位宽为24比特,用于指示下行或上行调度信息。DCI格式0_1的指示域位宽为27比特,用于指示下行增强型调度信息。DCI格式1_0的指示域位宽为30比特,用于指示下行时隙级或资源级调度信息。而DCI格式1_1的指示域位宽为33比特,用于指示下行或上行增强型时隙级或资源级调度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DCI的第二域为例,第二域的位宽与终端支持的最大上行传输的层数以及候选预编码数目有关。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上行传输的层数为2,第一层的候选预编码数目N1,第二层的候选预编码数目N2,则DCI中的第二域的位宽为。其中,当DCI包含多个第二域时,多个第二域的位宽相同。
开销指的是DCI指示域所占用的传输资源比例。示例性地,在5G系统中,DCI的指示域开销取决于DCI的长度和传输资源的总量。也即,DCI的长度是指DCI的指示域中包含的比特位数,而传输资源的总量是指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如频谱带宽和符号数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方法,为了进一步说明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上行传输数据的过程,参见图3,图3展示了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
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方法可以包括:
S301:用户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请求。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由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
其中,数据请求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发送待传输数据。示例性地,比如用户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个音频文件,则需要根据该音频文件生成数据请求,该数据请求可以包含了音频文件的目的地址、数据类型等信息。
S302:网络设备接收数据请求,并对数据请求进行分析和处理。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后,会对该数据请求的分析和处理。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请求中的目的地址,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路径。
S303:网络设备根据分析和处理结果向用户设备分配资源。
网络设备在确定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路径后,会为用户设备分配相应的资源,比如包括无线资源和核心网资源。无线资源可以包括分配频率、码片等,核心网资源可以包括分配IP地址、承载等。
S304:网络设备根据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向用户设备发送DCI。对应的,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
其中,DCI的预编码指示域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第一域用于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第二域用于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第一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一频域范围,第二预编码信息用于第二频域范围。
S305:用户设备根据DCI中的第一预编码信息和至少一个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得到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5所述的预编码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S201~S205,在此不再赘述。
S306:用户设备将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传输给网络设备。
对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即传输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6所述的上行传输过程可参见上述步骤S206~S207,在此不再赘述。
S307:网络设备对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传输数据。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对接收的预处理后的带传输数据进行解码和信号解调等处理,以便提取出传输数据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除了解码和信号解调外,网络设备还可以对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其他处理,例如纠错编码、加密等。纠错编码、加密等处理可以提高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确保传输数据的正常传输和处理。然后网络设备会将处理后的传输数据传送到核心网或其他网络节点,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传输。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核心网单元。
图4示出了一种简化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基站包括410部分、420部分以及430部分。410部分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410部分通常是基站的控制中心,通常可以称为处理器,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侧的处理操作。420部分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和数据。43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430部分通常可以称为收发模块、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430部分的收发模块,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或收发器等,其包括天线433和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图4中未示出),其中射频电路主要用于进行射频处理。可选地,可以将430部分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机,将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射机,即430部分包括接收机432和发射机431。接收机也可以称为接收模块、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机可以称为发射模块、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410部分与420部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基站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强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430部分的收发模块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由基站(网络设备)执行的收发相关的过程。410部分的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处理相关的过程。
应理解,图4仅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收发器的网络设备可以不依赖于图4所示的结构。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下面以手机为例,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10,外部存储器接口520,内部存储器52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530,以及无线通信模块54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5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5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外部存储器接口5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520与处理器5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5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5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5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5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5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530,无线通信模块54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53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5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53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53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5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5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5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5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54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54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54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540还可以从处理器5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移动通信模块530和天线1发起或接收的呼叫请求。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方便和简洁,上述提供的任一种电子设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如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例如是基站等网络设备)和如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例如是手机等终端)。
本申请中,终端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内存管理模块(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所述第一域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域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频域范围,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频域范围;
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在传输信道中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连续的资源块RB时,所述频域范围包括多个频域子带;所述第一频域范围为奇数频域子带或偶数频域子带;
对应的,所述第二频域范围为所述偶数频域子带或所述奇数频域子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频域子带的数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根据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RB数量和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数量确定多个所述频域子带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频域子带中各个频域子带的RB的数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根据所述网络设备配置的多个所述频域子带的数量和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数量确定多个所述频域子带中各个频域子带的RB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非连续的资源块RB时,所述频域范围包括第一频域子带和第二频域子带;所述第一频域范围为所述第一频域子带;
对应的,所述第二频域范围为所述第二频域子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所包含的RB的数量为N个,所述第一频域子带包含M个所述RB,所述第二频域子带包括(N-M)个所述RB;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传输信道的频域范围为连续的资源块RB时,所述频域范围包括多个频域子带;所述DCI包括K个第二域;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频域范围为第一频域子带集合;将除所述第一频域子带集合以外的多个所述频域子带,划分为K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多个所述第二频域范围中每个第二频域范围为K个所述第二频域子带集合中的一个第二频域子带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与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应于相同的所述传输信道的传输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的位宽与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的位宽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宽,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最大上行传输层数;
根据各个上行传输层的候选预编码数目确定所述位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DCI包括多个第二域;多个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的位宽相同。
12.一种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第一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域,所述第一域指示第一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域指示第二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一频域范围,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应用于第二频域范围;
通过传输信道接收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所述预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信息和所述第二预编码信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得到。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112651.3A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7639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2651.3A CN117639861A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12651.3A CN117639861A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9861A true CN117639861A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6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12651.3A Pending CN117639861A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986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368A (zh) * 2018-04-12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配调度子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54506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20400471A1 (en) * 2020-02-13 2022-1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nd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nd apparatus
WO2023060449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70653A1 (en) * 2021-11-01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polation based uplink subband precoding with phase rotation
WO2023184372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368A (zh) * 2018-04-12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配调度子带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400471A1 (en) * 2020-02-13 2022-1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nding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and apparatus
WO2021254506A1 (zh) * 2020-06-19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060449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70653A1 (en) * 2021-11-01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polation based uplink subband precoding with phase rotation
WO2023184372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信道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36723A1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258969B (zh) 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US1056720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filter-bank based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CN111418178B (zh) 用于在集成接入和回程及非地面网络中进行改进以及与集成接入和回程及非地面网络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EP3595382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476192B (zh) 装置和方法
JP2016201599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40580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EP3678299A1 (en) User equipment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base station
US1116630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grant-free (GF)transmissions us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ignal
CN116097600A (zh)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US20230164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7639861A (zh)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651339A (zh)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RU2719404C2 (ru) Аппаратура и способ
US2023033622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eamform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3584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preading sequence codebooks
CN112995978B (zh) 载波打孔方法和设备
CN114402538B (zh) 波束赋形方法、通信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WO202226190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KR102596432B1 (ko) 복수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7693019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61669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733596A (zh) 参考信号关联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7859393A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