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3266A -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3266A
CN113243266A CN202110538699.7A CN202110538699A CN113243266A CN 113243266 A CN113243266 A CN 113243266A CN 202110538699 A CN202110538699 A CN 202110538699A CN 113243266 A CN113243266 A CN 113243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planting
effect
breeding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86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武
刘丽
何志刚
谢仲桂
邓时铭
邹利
李金龙
田兴
曾春芳
刘伶俐
程小飞
吴启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NAN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5386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3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3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3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9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crustaceans, e.g. lobsters or shrim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M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稻田生态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包括:选择稻田进行改造,挖出环沟,建设机耕道和田埂,做好防逃、进排水处理;选取抗倒伏抗病强的水稻品种,对单一种植稻田使用复合肥打底,并消毒;在稻田环沟中设置围栏,插植好水草;将中华绒螯蟹蟹苗放养至围栏中,进行日常管理;栽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和水位管理;待秧苗返青后拆除围栏,中华绒螯蟹蟹与水稻共生期间依旧进行日常管理;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本发明可以直观的反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高效、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稻田生态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而当前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和养殖容量,使得养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稻渔生态健康养殖逐渐成为现代渔业养殖新方式。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合理的利用水、肥,大幅度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发展可持续等多方面结合的稻渔种养模式,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进入21世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在我国迅猛扩增,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倍受关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推行、技术部门指导、农民积极实施下,稻渔综合种养得到了快速和规模化发展。然而,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重点仍局限于传统种养技术和模式、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而没有从减量缓施、产品品质提升、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种养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因此,亟需提供一套完整统一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效应评估方法,以便更全面更系统的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重点仍局限于传统种养技术和模式、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而没有从减量缓施、产品品质提升、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种养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传统稻渔综合种养评价方法仅从技术模式升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进行单方面评价。因此,如果能从减量缓施、增效提质、共生互补、生态循环等方面进行评价,便能有效、精准和全面评价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传统水稻种植中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增加了种植成本,又增加了农业面源污染。而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既种了稻,又养了鱼/蟹(共生互补),做到了少施肥、不施肥,少用药,不用药(减量缓施),而且还能获得水稻和水产品同步稳定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标(增效提质),是一种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养协调发展方式(生态循环),能很好的解决水产养殖要空间、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全面评价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设计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所述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具有保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改造,每块稻田挖出≤10%的稻田总面积的环沟,建设机耕道和田埂,并做好防逃、进排水处理;
步骤二,水稻栽培及管理:选取抗倒伏抗病强的水稻品种,对单一种植稻田使用复合肥打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不使用化肥,栽种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于6月中旬栽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和水位管理,并做好记录;
步骤三,苗种放养与管理: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并按照定质、定量、定点和定时的“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拆除围栏,让蟹苗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共生期间依旧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
步骤四,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环沟宽3米,深1米;所述机耕道面宽3米,所述田埂面宽1.5米。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防逃、进排水处理,包括:
单独设置围网隔离,且进排水独立,用管道连通,并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60目长型网袋和不锈钢进行过滤及防逃。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栽培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水稻栽插后按照单一种植稻田进行水位管理;单一种植稻田管理期间使用尿素进行追肥2次,3次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管理,水稻采用机械收割。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中华绒螯蟹的放养规格为15±0.5g/只,放养密度为490只/亩;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对中华绒螯蟹(扣蟹)称重,称得规格为15±0.5g/只,拆除围栏,让其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中华绒螯蟹养殖期间,投喂膨化配合饲料,前期饲料蛋白含量为42%,后期饲料蛋白含量为36%;日投饵量为体重3%,分2次投,养殖周期为90天,投喂1h后清除残饵;试验期间试验田不施肥,不用药;结合中华绒螯蟹和水稻的生长特点,采用“春浅、夏满、秋勤”的原则进行水质管理,并定期采用聚维酮碘液消毒,钙质营养液补钙,光合细菌调水处理;每天巡天1-2次并做好记录。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
(1)R-Reduce,即减量缓施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缓施有机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及节约耕地和灌溉水方面进行评价;
(2)I-Increase,即增效提质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增加种养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C-Co-existence,共生互补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水生动物之间的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的共生互补效应进行评价;
(4)E-Ecology,生态循环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生物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氮磷循环、生态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评价。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还包括:
R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记录和统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农药、化肥、有机肥使用量,从而评价减量缓施的程度;
I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计算苗种、饲料、种子、肥料、农药、水电、机械费和人工费方面支出总成本,计算稻谷、水产养殖动物所得总收入。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I-增效提质效应评价,包括:
计算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产出投入比=总收入/总成本,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增效作用;
比较单一种植稻田模式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即稻谷重(kg)、结实率(%)、千粒重(g)、有效穗数和空谷率(%)、水产动物体增重(%)、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稻谷与水产动物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水分(%)、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提质作用。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从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等4个内容,全面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一水双用、一亩双收,稻渔共赢、协同互补”功能,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高效、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更全面更系统的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综合效益。
C效应评价中,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水稻和水生动物互惠互利、共生互补。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水稻可以提供荫凉,降低至少2℃的水温,改善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同时,稻谷还能充分利用水生动物粪便,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水生动物的活动也有利于减少害虫、杂草、肥料和水稻疾病,从而达到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的作用。
E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改善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总氮、水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等土壤养分,改善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生物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和优化了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
与单一种植稻田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氮循环和磷循环平衡更加生态、健康,首先,饲料、灌溉水和雨水中输入的氮磷用于系统中的水生动物、水稻、杂草及浮游生物,通过动物产品和稻谷产品输出氮磷;其次,在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水生动物的粪便为水稻、杂草及浮游生物提供了很好的氮磷肥料,水稻中的氮磷通过秸秆还田,有利于浮游生物杂草的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氮磷饵料。因此,通过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生态位协调互补,延伸食物链的方式,促进了氮磷循环,从而评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RICE”效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蟹共生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氮磷循环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pH值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有机质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总氮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水解氮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总磷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有效磷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g)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总钾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5(h)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有效钾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蔗糖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脲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脱氢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6(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比较分析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细菌Chao指数比较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细菌Shannon指数比较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菌Chao指数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菌Shan non指数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细菌门百分比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菌门百分比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菌属百分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具有保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改造,每块稻田挖出≤10%的稻田总面积的环沟,建设机耕道和田埂,并做好防逃、进排水处理;
S102,水稻栽培及管理:选取抗倒伏抗病强的水稻品种,对单一种植稻田使用复合肥打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不使用化肥,栽种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于6月中旬栽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和水位管理,并做好记录;
S103,苗种放养与管理: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并按照定质、定量、定点和定时的“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拆除围栏,让蟹苗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共生期间依旧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
S104,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的本发明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具有保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改造,每块稻田挖出宽3米,深1米的环沟,环沟面积≤10%的稻田总面积,并建设有机耕道(面宽3米)和田埂(面宽1.5米),均单独设置围网隔离,且进排水独立,用管道连通,并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60目长型网袋和不锈钢网进行过滤及防逃。
步骤2,水稻栽培及管理:选取抗倒伏抗病强的水稻品种,对单一种植稻田使用复合肥打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不使用化肥,栽种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两个处理组均实行人工插秧,于6月中旬栽培,栽培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左右,栽插后按照单一种植稻进行水位管理。
步骤3,苗种放养与管理: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并按照定质、定量、定点和定时的“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对中华绒螯蟹(扣蟹)称重,称得规格为15±0.5g/只,拆除围栏,让其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共生期间依旧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投喂膨化配合饲料(前期饲料蛋白含量为42%,后期饲料蛋白含量为36%),日投饵量为体重3%,分2次投,养殖周期为90天,投喂1h后清除残饵。试验期间试验田不施肥,不用药。结合中华绒螯蟹和水稻的生长特点,采用“春浅、夏满、秋勤”的原则进行水质管理,并定期采用聚维酮碘液消毒,钙质营养液补钙,光合细菌调水处理。每天巡天1-2次并做好记录(见图3)。
步骤4,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方法,分为4个内容,包括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
步骤5,R-Reduce,即减量缓施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RM组)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RC组)具有较多的R效益(见表1)。首先,以池塘河蟹放养密度1200只/亩,稻田河蟹放养密度490只/亩进行计算,可以少挖0.41亩鱼塘,即节约了0.41亩的耕地面积。同理,以稻田20cm水深,沟2m水深计算,RC组需要灌溉水254t/亩,以池塘2m水深进行计算需要灌溉水1334t/亩,预计每节约0.41亩面积可减少442.8t的水资源。同时,由于河蟹的引入,导致RC组节约了55kg/亩的化肥和节约了300元/亩的农药。综上,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缓施有机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及节约了耕地和灌溉水的优点。
表1以1公顷为单位计算稻蟹的减量效益(R-效益)
Figure BDA0003070769820000091
步骤6,I-Increase,增效提质效应评价中,表3结果表明,相对于RM组,RC组的净收入是RM组4.94倍,且由于RC组未使用农药化肥,提高了水稻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改善了稻谷和中华绒螯蟹的产品质量(见表2、表3)。
表2经济效益计算
Figure BDA0003070769820000092
Figure BDA0003070769820000101
表3水稻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
Figure BDA0003070769820000102
步骤7,C-Co-existence,共生互补效应评价中,在水稻和中华绒螯蟹共生体系中,水稻和中华绒螯蟹互惠互利、协调互补,具有生态位互补、延长食物链的作用。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水稻可以提供荫凉,降低至少2℃的水温,改善中华绒螯蟹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同时,稻谷还能充分利用中华绒螯蟹粪便,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中华绒螯蟹的活动也有利于除草驱虫、减少水稻疾病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从而减轻了农药面源污染。
步骤8,E-Ecology,生态循环效应评价中,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养分含量、生物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氮磷循环、生态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见图4)。
具体的:
R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记录和统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农药、化肥、有机肥使用量,从而评价减量缓施的程度。
I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计算苗种、饲料、种子、肥料、农药、水电、机械费和人工费等方面支出总成本,计算稻谷、水产养殖动物登方面所得总收入;
进一步的,计算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产出投入比=总收入/总成本,从而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增效作用;
进一步的,比较单一种植稻田模式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即稻谷重(kg)、结实率(%)、千粒重(g)、有效穗数和空谷率(%)、水产动物体增重(%)、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稻谷与水产动物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水分(%)、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从而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提质作用;
C效应评价中,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水稻和水生动物互惠互利、共生互补。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水稻可以提供荫凉,降低至少2℃的水温,改善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同时,稻谷还能充分利用水生动物粪便,减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水生动物的活动也有利于减少害虫、杂草、肥料和水稻疾病,从而达到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的作用。
E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改善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总氮、水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等土壤养分,改善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生物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和优化了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
进一步的,与单一种植稻田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氮循环和磷循环平衡更加生态、健康,首先,饲料、灌溉水和雨水中输入的氮磷用于系统中的水生动物、水稻、杂草及浮游生物,通过动物产品和稻谷产品输出氮磷;其次,在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水生动物的粪便为水稻、杂草及浮游生物提供了很好的氮磷肥料,水稻中的氮磷通过秸秆还田,有利于浮游生物杂草的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氮磷饵料。因此,通过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生态位协调互补,延伸食物链的方式,促进了氮磷循环,从而评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势。
进一步的,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发现,RM组和RC组土壤pH、有机质和全钾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氮和磷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稻田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变化不大,但有效磷和水解氮的变化差异显著,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的趋势,且RC组显著低于RM组(P<0.05),说明稻蟹综合种养组能降低稻田土壤中氮和磷元素的含量(见图5)。
进一步的,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生物酶活性进行分析发现,稻田引入中华绒螯蟹对稻田土壤酶活影响较大。与RM组相比,RC组的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显著提高的趋势(P<0.05),而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则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见图6)。
进一步的,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稻田单作组还是稻蟹综合种养组,其后期土壤中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的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高于前期,且稻蟹组后期(RRC)的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为最高,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期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有所增加,且引入养殖中华绒螯蟹后,土壤微生物种类增加更多(见图7、图8)。同时,稻蟹综合种养组中最高,说明稻田中华绒螯蟹的引入对增加了细菌门水平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真菌门水平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和真菌属水平中显著增加了角菌根菌属(Ceratorhiza)、镰刀菌属(Fusar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支顶孢属(Acremonium)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的相对丰度(见图9、图10和图11)。
进一步的,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氮磷循环、生态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发现,在氮循环中,水稻单作组节余了5.29kg的氮,而RC组中亏损7.21kg的氮,与氮循环相似,磷循环中,RM组中磷有盈余(+1.73kg),而RC组中,磷处于亏损状态(-1.24kg),说明RC组具有减氮、减磷的作用(见表4)。这是因为稻渔综合种养系统中生态位协调互补,延伸食物链的方式,促进了氮磷循环,相比于水稻单作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减少了土壤环境中氮磷沉积,是一种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表4氮磷循环分析表
Figure BDA0003070769820000131
本发明首先通过4个步骤建立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能够更全面系统的评价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高效、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而进行推广与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包括:
稻田改造与建设:选择具有保水性好的稻田进行改造,每块稻田≤10%稻田面积开挖环沟,抬高夯实田埂,建设机耕道,并做好防逃、进排水处理;
苗种放养与管理: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并按照定质、定量、定点和定时的“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拆除围栏,让蟹苗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依旧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日常管理;
水稻栽培及管理:选取抗倒伏耐深水耐肥的水稻品种,单一种植稻田使用复合肥打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不使用化肥,栽种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于6月中旬移植水稻秧苗,进行合理密植和水位管理,并做好记录;
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R-减量缓施、I-增效提质、C-共生互补、E-生态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宽3米,深1米;所述机耕道面宽3米,所述田埂面宽1.5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进排水处理,包括:单独设置围网隔离,且进排水独立,用管道连通,并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60目长型网袋和不锈钢网进行过滤及防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栽插后按照单一种植稻进行水位管理;单一种植稻田管理期间使用尿素进行追肥2次,3次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管理,水稻采用机械收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华绒螯蟹的放养规格为15±0.5g/只,放养密度为490只/亩;3月初在环沟中设置围栏,移植水草;于4月初放养中华绒螯蟹蟹苗,7月初,待秧苗返青后期对中华绒螯蟹(扣蟹)称重,称得规格为15±0.5g/只,拆除围栏,让其自由爬行到大田中,与水稻共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华绒螯蟹养殖期间,投喂膨化配合饲料,前期饲料蛋白含量为42%,后期饲料蛋白含量为36%;日投饵量为体重3%,分2次投,投喂1h后清除残饵;养殖至9月底开始起捕上市;试验期间试验田不施肥,不用药;结合中华绒螯蟹和水稻的生长特点,采用“春浅、夏满、秋勤”的原则进行水质管理,并定期采用聚维酮碘液消毒,钙质营养液补钙,光合细菌调水处理;每天巡田1-2次并做好记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包括:
(1)R-Reduce,即减量缓施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缓施有机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及节约耕地和灌溉水方面进行评价;
(2)I-Increase,即增效提质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增加种养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C-Co-existence,共生互补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的生态位互补、种间互利共生、食物链延伸的共生互补效应进行评价;
(4)E-Ecology,生态循环效应评价,对稻渔综合种养环境的生物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氮磷循环、生态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评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RICE”效应评价,还包括:
R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记录和统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农药、化肥、有机肥使用量,从而评价减量缓施的程度;
I效应评价中,与单一种植稻田相比,计算苗种、饲料、种子、肥料、农药、水电、机械费和人工费方面支出总成本,计算稻谷、水产养殖动物所得总收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增效提质效应评价,包括:计算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产出投入比=总收入/总成本,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增效作用;
比较单一种植稻田模式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即稻谷重kg、结实率%、千粒重g、有效穗数和空谷率%、水产动物体增重%、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稻谷与水产动物产品的粗蛋白质含量%、水分%、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评价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提质作用。
CN202110538699.7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Pending CN113243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699.7A CN113243266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699.7A CN113243266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3266A true CN113243266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8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8699.7A Pending CN113243266A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326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890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4396648A (zh) * 2014-11-11 2015-03-11 重庆茂升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稻蟹共生人工养殖技术
CN111919687A (zh) * 2020-06-19 2020-11-13 湖南助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稻蟹综合种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890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4396648A (zh) * 2014-11-11 2015-03-11 重庆茂升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稻蟹共生人工养殖技术
CN111919687A (zh) * 2020-06-19 2020-11-13 湖南助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稻稻蟹综合种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家星等: "西部地区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高产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
周晓东等: "稻-扣蟹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 《水产养殖》 *
董晓亮等: "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隋洪霞等: "稻蟹共作技术示范", 《黑龙江水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8965B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稻虾生态种养方法
CN108967084B (zh) 一种稻渔共生-水产养殖耦合的复合种养系统及养殖方法
Ali Rice to shrimp: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Southwestern Bangladesh
Ruddle et al. Integrated agriculture-aquaculture in South China: the dike-pond system of the Zhujiang Delta
CN107494088B (zh)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生态净化区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02301882B (zh) 一种稻-草-鹅生态农业养殖方法
CN102763613A (zh)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CN107231988B (zh) 一种在养殖池塘进行水稻与虾蟹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09511498A (zh)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方法
CN111789005A (zh) 一种稻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11034560A (zh) 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
CN109452211A (zh) 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12021109A (zh) 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
CN111919687A (zh) 一种稻稻蟹综合种养方法
CN108605734A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CN110583537A (zh) 一种稻鱼菜综合种养的梯田结构及种养方法
CN117044662A (zh) 一种梯田结构利用冬闲田养殖福瑞鲤的方法及应用
CN105875304A (zh) 稻蟹豆三位一体复合生态种养方法
CN108901960A (zh) 一种稻虾鳖共生高效低碳农业养殖方法
CN110663476B (zh) 一种适用于广西地区的螺稻鳅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CN113039989A (zh) 丘陵山区富硒果园改土控草的智能生态化种植方法
CN113243266A (zh)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的rice效应测定方法
Paney et al. Priorit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paddy-cum-fish culture in lower Subansiri district of Arunachal Pradesh
CN109997637A (zh) 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
Alam Shrimp based farming systems in south-western coastal zone of Banglade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