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05734A -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05734A
CN108605734A CN201710080830.3A CN201710080830A CN108605734A CN 108605734 A CN108605734 A CN 108605734A CN 201710080830 A CN201710080830 A CN 201710080830A CN 108605734 A CN108605734 A CN 108605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shrimp
water
ditch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08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铁祥
张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County Tie Cheung Aquaculture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County Tie Cheung Aquaculture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County Tie Cheung Aquaculture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County Tie Cheung Aquaculture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7100808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05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05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057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硬环境准备;2)稻田软环境准备;3)种稻;4)放虾;5)养殖管理;6)捕虾。本发明采用天然的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自然界生物循环系统,利用田沟养殖虾捕食稻田中的敌害生物,避免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净化水质,降低污染。利用动植物之间的互补作用进行稻虾连作,实现稻虾养殖并重,稻米和虾无公害,绿色环保。同时采用连续养殖,使虾的生存繁殖环境保持稳定,产量高,进而构建了稻虾连作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农作物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指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种植养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是根据种养殖动植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通过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动植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克氏原螯虾隶属节支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小龙虾。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价格逐步走高,因此通过人工科学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考虑经济效益,目前采用稻田综合套养规模与面积迅速增加。但目前稻田养殖方法与模式不当,产出的小龙虾普遍存在个体较小、色泽较差且病害较多,使得小龙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均受到影响,且不能保证养殖户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目前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多喂食人工复配的饲料,产生的小龙虾口感与营养差,达不到天然小龙虾的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硬环境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并对该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高出稻田平面40-50cm,田埂宽在80-100cm;然后沿田埂内侧挖S形深水沟,S形沟的弧度参照水稻行间距,沟底外深内浅,深水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并设多个进、排水口及防逃网。
2、稻田软环境准备:采用生石灰对稻田和深水沟进行消毒,然后对稻田每亩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25kg、秸秆灰60kg;对深水沟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30-40kg,并在沟内移植水生植物培养。
3、种稻:在消毒并育肥后的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的水稻品种秧苗,插秧的密度为株距15-20cm、行距25-30cm,养殖深水沟不栽种;后期进行正常水稻种植管理即可。
4、放虾:待深水沟内水生植物成活之后即可投入幼虾,按每亩稻田投放幼虾3-4kg稻田深水沟内,虾的雌雄比例为2-3∶1,投入前半个月幼虾以水生植物及微生物为食;半年月后选择投放一些螺蛳、河蚌肉、小杂鱼、蚯蚓、青草和水葫芦作为饲料,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按2∶1的比例投放,每日投喂饲料量占池中虾总体重的8%左右。
5、养殖管理: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或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3kg/亩,交叉使用,并注换新水,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注水位在20cm左右;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加灌新鲜水,加灌的新鲜水漫过深水沟2-3cm,使小龙虾摄食水面上的稻花;水稻浅水期将深水沟内的沉淀物捞出均匀抛洒于田间作稻肥。
6、捕虾:达到成虾规格后即进行捕捞,当成虾较多时,则将稻田存水在稻田和/或环沟中放笼捕捞;当成虾较少时,则将稻田排水,在稻田深水沟中放笼捕捞;每次捕挥留存1/4的成虾存田,消毒处理后即可进行第二轮放虾养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放养的虾为克氏原螯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深水沟最深处为1米。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天然的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自然界生物循环系统,利用田沟养殖虾捕食稻田中的敌害生物,避免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净化水质,降低污染。利用动植物之间的互补作用进行稻虾连作,实现稻虾养殖并重,稻米和虾无公害,绿色环保。同时采用连续养殖,使虾的生存繁殖环境保持稳定,产量高,进而构建了稻虾连作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并对该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高出稻田平面40cm,田埂宽在80cm;然后沿田埂内侧挖S形深水沟,S形沟的弧度参照水稻行间距,沟底外深内浅,最深处为1米,深水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并设多个进、排水口及防逃网。
2、采用生石灰对稻田和深水沟进行消毒,然后对稻田每亩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25kg、秸秆灰60kg;对深水沟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30kg,并在沟内移植水生植物培养。
3、在消毒并育肥后的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的水稻品种秧苗,插秧的密度为株距15cm、行距30cm,养殖深水沟不栽种;后期进行正常水稻种植管理即可。
4、待深水沟内水生植物成活之后即可投入克氏原螯虾幼虾,按每亩稻田投放幼虾3kg稻田深水沟内,虾的雌雄比例为2∶1,投入前半个月幼虾以水生植物及微生物为食;半年月后选择投放一些螺蛳、河蚌肉、小杂鱼、蚯蚓、青草和水葫芦作为饲料,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按2∶1的比例投放,每日投喂饲料量占池中虾总体重的8%。
5、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或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3kg/亩,交叉使用,并注换新水,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注水位在20cm;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加灌新鲜水,加灌的新鲜水漫过深水沟2cm,使小龙虾摄食水面上的稻花;水稻浅水期将深水沟内的沉淀物捞出均匀抛洒于田间作稻肥。
6、达到成虾规格后即进行捕捞,当成虾较多时,则将稻田存水在稻田和/或环沟中放笼捕捞;当成虾较少时,则将稻田排水,在稻田深水沟中放笼捕捞;每次捕挥留存1/4的成虾存田,消毒处理后即可进行第二轮放虾养殖。
实施例2:
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并对该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高出稻田平面50cm,田埂宽在100cm;然后沿田埂内侧挖S形深水沟,S形沟的弧度参照水稻行间距,沟底外深内浅,最深处为1米,深水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2%,并设多个进、排水口及防逃网。
2、采用生石灰对稻田和深水沟进行消毒,然后对稻田每亩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25kg、秸秆灰60kg;对深水沟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40kg,并在沟内移植水生植物培养。
3、在消毒并育肥后的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的水稻品种秧苗,插秧的密度为株距20cm、行距25cm,养殖深水沟不栽种;后期进行正常水稻种植管理即可。
4、待深水沟内水生植物成活之后即可投入克氏原螯虾幼虾,按每亩稻田投放幼虾4kg稻田深水沟内,虾的雌雄比例为3∶1,投入前半个月幼虾以水生植物及微生物为食;半年月后选择投放一些螺蛳、河蚌肉、小杂鱼、蚯蚓、青草和水葫芦作为饲料,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按2∶1的比例投放,每日投喂饲料量占池中虾总体重的10%。
5、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或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3kg/亩,交叉使用,并注换新水,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注水位在25cm;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加灌新鲜水,加灌的新鲜水漫过深水沟3cm,使小龙虾摄食水面上的稻花;水稻浅水期将深水沟内的沉淀物捞出均匀抛洒于田间作稻肥。
6、达到成虾规格后即进行捕捞,当成虾较多时,则将稻田存水在稻田和/或环沟中放笼捕捞;当成虾较少时,则将稻田排水,在稻田深水沟中放笼捕捞;每次捕挥留存1/4的成虾存田,消毒处理后即可进行第二轮放虾养殖。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3)

1.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硬环境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底质自然结构的稻田,并对该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高出稻田平面40-50cm,田埂宽在80-100cm;然后沿田埂内侧挖S形深水沟,S形沟的弧度参照水稻行间距,沟底外深内浅,深水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并设多个进、排水口及防逃网;
2)稻田软环境准备:采用生石灰对稻田和深水沟进行消毒,然后对稻田每亩施尿素30kg、过磷酸钙25kg、秸秆灰60kg;对深水沟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30-40kg,并在沟内移植水生植物培养;
3)种稻:在消毒并育肥后的稻田插入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的水稻品种秧苗,插秧的密度为株距15-20cm、行距25-30cm,养殖深水沟不栽种;后期进行正常水稻种植管理即可;
4)放虾:待深水沟内水生植物成活之后即可投入幼虾,按每亩稻田投放幼虾3-4kg稻田深水沟内,虾的雌雄比例为2-3∶1,投入前半个月幼虾以水生植物及微生物为食;半年月后选择投放一些螺蛳、河蚌肉、小杂鱼、蚯蚓、青草和水葫芦作为饲料,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按2∶1的比例投放,每日投喂饲料量占池中虾总体重的8%左右;
5)养殖管理: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或投施一次磷酸二氢钙,每次3kg/亩,交叉使用,并注换新水,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注水位在20cm左右;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加灌新鲜水,加灌的新鲜水漫过深水沟2-3cm,使小龙虾摄食水面上的稻花;水稻浅水期将深水沟内的沉淀物捞出均匀抛洒于田间作稻肥;
6)捕虾:达到成虾规格后即进行捕捞,当成虾较多时,则将稻田存水在稻田和/或环沟中放笼捕捞;当成虾较少时,则将稻田排水,在稻田深水沟中放笼捕捞;每次捕挥留存1/4的成虾存田,消毒处理后即可进行第二轮放虾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养的虾为克氏原螯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沟最深处为1米。
CN201710080830.3A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Pending CN108605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0830.3A CN108605734A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0830.3A CN108605734A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05734A true CN108605734A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0830.3A Pending CN108605734A (zh) 2017-02-08 2017-02-08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057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847A (zh) * 2019-04-09 2019-07-23 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虾稻轮作的种养方法
CN111543267A (zh) * 2020-05-22 2020-08-18 南县亮景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CN111789008A (zh) * 2020-08-04 2020-10-20 安徽信福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共作的有机稻米种植方法
CN112931104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一种稻虾共作的种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889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稻田生态种养方法
CN103348890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393145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养殖稻花香小龙虾的方法
CN104115771A (zh) * 2014-06-13 2014-10-29 安徽强英鸭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效营养龙虾养殖技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8889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稻田生态种养方法
CN103348890A (zh) * 2013-07-29 2013-10-16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3931450A (zh) * 2014-04-25 2014-07-23 全椒县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养殖稻花香小龙虾的方法
CN104115771A (zh) * 2014-06-13 2014-10-29 安徽强英鸭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效营养龙虾养殖技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847A (zh) * 2019-04-09 2019-07-23 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虾稻轮作的种养方法
CN111543267A (zh) * 2020-05-22 2020-08-18 南县亮景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田间生态池的稻虾共作种养方法
CN111789008A (zh) * 2020-08-04 2020-10-20 安徽信福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稻虾共作的有机稻米种植方法
CN112931104A (zh) * 2021-02-05 2021-06-1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一种稻虾共作的种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8965B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稻虾生态种养方法
CN103891569B (zh) 一种鸭稻共作生产有机水稻的方法
CN103891659B (zh) 池塘鱼稻共生饲养塘鳢鱼的方法
CN103493706B (zh) 一种有机水稻生产方法
CN106962246B (zh) 一种稻田小龙虾交叉投苗养殖三茬方法
CN108207527A (zh) 一种稻虾连作共作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
CN103718991A (zh) 一种麦穗鱼与克氏原鳌虾稻田混养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8782384A (zh) 一种虾稻共作的方法
CN106954573A (zh) 一种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
CN106577071A (zh) 一种虾稻共生养殖方法
CN108605734A (zh) 一种稻虾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CN108077001A (zh) 一种实现一田多收的稻渔综合种养方法
CN101385445A (zh) 绿色龙虾在稻田养殖技术
CN111887111A (zh) 一种水稻-水芹-红螯螯虾综合种养的方法及系统
CN112021109A (zh) 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
CN109089799A (zh)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CN110663480A (zh) 一种水稻稻鸭共作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9452211A (zh) 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11034560A (zh) 一种稻虾生态共养方法
CN107466754A (zh) 一种水稻‑泥鳅‑蔬菜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CN110073924A (zh) 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的方法
CN105875304A (zh) 稻蟹豆三位一体复合生态种养方法
CN108739663A (zh) 一种土鸡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13080116A (zh) 一种稻田虾苗分阶段繁育方法
CN110663476B (zh) 一种适用于广西地区的螺稻鳅共作的生态种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