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9141A -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9141A CN113229141A CN202110623383.8A CN202110623383A CN113229141A CN 113229141 A CN113229141 A CN 113229141A CN 202110623383 A CN202110623383 A CN 202110623383A CN 113229141 A CN113229141 A CN 1132291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riety
- recessive
- character
- backcross
- pop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以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具有隐性单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乙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包括所述后代中的至少一代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的步骤。本发明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即在杂交或回交之前选择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通过将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及其后代多次回交,快速获得目标性状的新品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回交程序,本发明省略了两次自交程序,大大缩短了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交育种领域,涉及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背景技术
回交育种是杂交育种的一种特殊方式。当甲品种有许多优良性状,而个别性状有欠缺;而乙品种具有甲品种欠缺的优良性状。通过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甲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通过回交而恢复,同时导入了原欠缺的性状,获得性状改进的新品种,该方法称为回交育种法。甲品种称为轮回亲本或受体亲本;乙品种称为非轮回亲本或供体亲本。
现有技术中,如果导入的性状隐性遗传时,可将回交一代自交,在分离的自交后代中选纯合隐形基因株回交,回交程序如图1所示。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中的一个问题:
1、现有转育程序中,杂交后代需要多次自交和回交,目标性状的筛选,需要等到成株期,使目标性状完全表达之后通过成株果实鉴定才能获得目标植株,培育周期长;
2、现有转育程序中,田间试验群体株数多,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殖世代少、工作量小的转育方法,该转育方法特别适用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植物新材料选育。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以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具有隐性单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乙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选择,包括所述后代中的至少一代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将所述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
步骤3)将所述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获得第一自交群体;
步骤4)将所述第一自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
步骤5)将所述第二回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苗期为幼苗期。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甲品种和乙品种均为黄瓜品种。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隐性单基因为黄瓜无苦味bi基因。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所述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培育的幼苗群体中筛选出子叶无苦味的植株,获得第一自交群体。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具体的实施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以黄瓜带苦味的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无苦味bi基因为乙品种,经过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栽培20株杂交后代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
步骤3)栽培20株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自交株的苗期选出25株子叶无苦味的植株,获得具有隐性bi基因的第一自交群体;
步骤4)栽培20株第一自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
步骤5)栽培20株第二回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
根据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将所述第三回交群体自交,即可得到基因型为纯合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新品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即在杂交或回交之前选择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通过将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及其后代多次回交,快速获得目标性状的新品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回交程序,本发明省略了两次自交程序,大大缩短了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周期。
b)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发现基因bi控制的黄瓜苦味性状,不仅仅表达在瓜果上,还表达在黄瓜幼苗子叶上,黄瓜幼苗时期子叶的无苦味,则该植株的果实无苦味,在无苦味基因bi的表达上具有一致性。
c)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完成杂交育种仅需种植105株杂交/自交/回交后代,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常规方式中最低种植需求380株,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同时也节省了研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d)本发明不仅适用黄瓜无苦味bi基因转育,还适用于其它具有苗期具有形状标记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
e)本发明还适用于一种可以通过分子标记选择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回交育种技术中输出性状是隐性时的回交程序图。
图2是本发明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回交程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输出性状是隐性时的回交程序如图1所示,甲品种(RR)与乙品种(rr)经过原始杂交,得到杂交后代F1,栽植20株F1第一次自交得到F2,栽植100株F2,选择具有rr基因型的单株与甲品种第一次回交,得到回交株BC1F1;栽植20株回交株BC1F1第二次自交得到自交株BC1F2;栽植100株自交株BC1F2,选择具有rr基因型的单株再与甲品种第二次回交,得到回交株BC2F1,栽植20株回交株BC2F1第三次自交得到自交株BC2F2;栽植100株自交株BC2F2,选择具有rr基因型的单株与甲品种第三次回交,得到回交株BC3F1。在回交株BC3F1自交后代中,筛选出纯合隐性性状植株,其它基因型基本上恢复为甲品种的植株。从F1到BC3F1,经历6个完整的植物生长周期,即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果实成熟,共种植380株植株,并且要在自交株中3次选择rr基因型的单株。使用四川地方品种白丝条黄瓜品种作为受体亲本,欧洲Basha黄瓜品种为供体亲本杂交培育不带苦味的黄瓜新品种,至少需要6代。
本实施例提供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以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具有隐性单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乙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自交选择,包括所述后代中的至少一代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的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回交程序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步骤如下:
步骤1)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将所述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BC1F1;
步骤3)将所述第一回交群体BC1F1自交,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获得第一自交群体BC1F2;
步骤4)将所述第一自交群体BC1F2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BC2F1;
步骤5)将所述第二回交群体BC2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BC3F1。
应当理解的是,自交后,按照育种预期目标对自交后代或回交后代进行选择是必然的。
发明人发现,在回交育种的过程中,有苗期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的单基因隐形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必须在成株阶段进行性状鉴定;对于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在苗期特别是幼苗期进行鉴定,可以大幅降低杂交育种的工作量和时长。部分植物的特定性状可以通过性状标记进行选择,例如黄瓜的无苦味bi基因作为隐性单基因控制黄瓜的无苦味性状表达,当黄瓜无苦味bi基因为隐性纯合型时,其子叶和黄瓜果实均表现为无苦味,性状完全一致。当在幼苗期不便于通过性状标记进行选择时,则可通过分子标记进行选择。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采用现有的成熟分子标记手段即可,本发明未对分子标记本身进行创新,只是在本发明方法中,应用了分子标记技术。
例如,常规的分子标记流程为(以黄瓜无苦味bi基因为例):
1)设计用于检测与黄瓜果实苦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的引物对;
正向引物F5’-TGGTAGGTGTAGCTTAATCATTCTCCTTTG-3’和反向引物R5’-AAGTTGGTGAAGTAATAGTGTCCAACC-3’可以作为与黄瓜果实苦味性状相关的SNP标记的引物对;
2)提取待测黄瓜的基因组DNA;
3)以待测黄瓜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所述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反应;
4)检测PCR扩增产物。
5)筛选出黄瓜幼苗为隐性纯合基因型植株,即无苦味植株。也即是通过分子标记的手段获得第一自交群体。
参见图2,同样以黄瓜为例,本实施例中,步骤中采用性状标记手段进行转育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以黄瓜带苦味的甲品种为受体亲本,基因型为RR;以携带无苦味bi基因的乙品种为供体亲本,基因型为rr;经过杂交获得杂交原始后代F1(基因型为Rr);原始后代F150%的基因来自甲品种。
步骤2)栽培20株杂交后代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BC1F1;第一回交群体BC1F1基因型为RR和Rr。第一回交群体BC1F175%的基因来自于甲品种。
步骤3)栽培20株第一回交群体BC1F1,自交,播种获得500株幼苗,并在500株自交株的幼苗期选出25株子叶无苦味的植株,获得具有隐性bi基因的第一自交群体BC1F2。第一回交群体BC1F1自交后代基因型为RR、Rr和rr,各基因型占比分别为5/8RR,1/4Rr,1/8rr。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5/8,1/4,1/8均为概率,下同。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基因型为rr的植株命名为第一自交群体BC1F2。即本实施例通过对子叶的性状标记选择出基因型为rr的第一自交群体BC1F2。
步骤4)栽培20株第一自交群体BC1F2,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BC2F1;第二回交群体BC2F1基因型为RR、Rr,87.5%基因来自甲品种。
步骤5)栽培20株第二回交群体BC2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BC3F1。第三回交群体BC3F1基因型为RR、Rr,93.75%基因来自甲品种,使甲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基本得以保留和恢复。
最后,第三回交群体BC3F1自交,获得基因型为RR、Rr和rr的植株,其中基因型为rr占比为1/8,淘汰基因型为RR、Rr的植株,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保留基因型为rr的植株作为新品种,新品种在甲品种原有优良性状的基础上,获得由乙品种提供的由隐性单基因bi控制的无苦味性状。整个转育过程,仅需栽植105株黄瓜植株,植株栽植数量仅为传统转育技术的27.6%,大幅降低了研发人员的工作量。
采用本发明方法,使用四川地方品种白丝条黄瓜品种作为受体亲本,欧洲Basha黄瓜品种为供体亲本杂交培育不带苦味的黄瓜新品种,只需要经历4代,相比于传统转育程序,节省了1/3的时间。
本发明方法还适用于其它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植物品种的杂交育种。例如:
由一对独立的隐性矮生基因控制矮生性状的矮生西瓜,属单隐性矮生类型,表现为中蔓;
番茄未熟果深绿色为隐性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大麦突变品系2-98113的白化颖壳,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西瓜少侧蔓性状是由一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
基因bt控制的黄瓜苦味性状;
2005年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发现的1个陆地棉芽黄突变体,芽黄性状遗传稳定,属单基因隐性遗传;
以及,现有文献已经披露的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以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具有隐性单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乙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F1及后代用甲品种进行多次回交和自交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后代中的至少一代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乙品种与甲品种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将所述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
步骤3)将所述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苗期通过性状标记或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隐性遗传性状的植株,获得第一自交群体;
步骤4)将所述第一自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
步骤5)将所述第二回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期为幼苗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品种和乙品种均为黄瓜品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性单基因为黄瓜无苦味bi基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将所述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培育的幼苗群体中筛选出子叶无苦味的植株,获得第一自交群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以黄瓜带苦味的甲品种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无苦味bi基因为乙品种,经过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栽培20株杂交后代F1,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一回交群体;
步骤3)栽培20株第一回交群体,自交,在自交株的苗期选出25株子叶无苦味的植株,获得具有隐性bi基因的第一自交群体;
步骤4)栽培20株第一自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二回交群体;
步骤5)栽培20株第二回交群体,与甲品种回交,获得第三回交群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回交群体自交,即可得到基因型为纯合的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新品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3383.8A CN113229141A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3383.8A CN113229141A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9141A true CN113229141A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3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23383.8A Pending CN113229141A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2914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7119A (zh) * | 2009-09-02 | 2010-02-03 |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 隐性性状的连续回交技术 |
WO2017166027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蔡洙湖 | 枫叶型黄瓜植物 |
CN107896981A (zh) * | 2017-11-29 | 2018-04-13 |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遗传稳定的叶片黄化西瓜品种选育方法 |
CN110964730A (zh) * | 2019-12-11 | 2020-04-07 | 浙江大学 | 水稻叶片白化性状基因OsLCD1在调控水稻叶色性状中的应用 |
CN111034612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黑星病、棒孢叶斑病密刺型黄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10623383.8A patent/CN1132291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7119A (zh) * | 2009-09-02 | 2010-02-03 |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 隐性性状的连续回交技术 |
WO2017166027A1 (zh) * | 2016-03-28 | 2017-10-05 | 蔡洙湖 | 枫叶型黄瓜植物 |
CN107896981A (zh) * | 2017-11-29 | 2018-04-13 |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一种遗传稳定的叶片黄化西瓜品种选育方法 |
CN110964730A (zh) * | 2019-12-11 | 2020-04-07 | 浙江大学 | 水稻叶片白化性状基因OsLCD1在调控水稻叶色性状中的应用 |
CN111034612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黑星病、棒孢叶斑病密刺型黄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池秀蓉等: ""黄瓜无苦味基因bi的分子标记研究"", 《园艺学报》 * |
穆平: "《作物育种学》", 31 July 201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oehlman | Breeding field crops | |
US10143174B2 (en) | Pepper plant | |
CN106688878B (zh) | 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 | |
US20240093224A1 (en) | Maize plants with improved disease resistance | |
CN101743902B (zh) |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单交种生产技术 | |
CN109924120B (zh) | 一种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的方法 | |
CN105409762A (zh) | 一种棉花品种的轮回选育方法 | |
US20200060134A1 (en) | Petunia plants having a spotted flower color pattern | |
CN100552039C (zh) | 辅助筛选高油玉米的方法及其专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
CN111088258B (zh) | 一种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tms3650及其分子标记和应用 | |
CN109006456B (zh) | 一种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 | |
US10154641B2 (en) | Guinea impatiens variety SAKIMP040 | |
CN113229141A (zh) | 一种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转育方法 | |
US10238067B1 (en) | Guinea impatiens variety SAKIMP046 | |
US10258005B1 (en) | New Guinea impatiens variety SAKIMP045 | |
CN111820124A (zh) | 一种利用植物雄性不育材料进行回交育种的方法及应用 | |
US10149452B2 (en) | Guinea Impatiens variety SAKIMP044 | |
CN110951906A (zh) | 高代回交分子轮回选择(mrsab)育种方法i--一种显性早穗不降产材料的培育及利用方法 | |
CN108967181B (zh) | 一种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方法及在水稻制种中的应用 | |
CN114591967B (zh) | 玉米tcp基因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 |
US11457590B2 (en) | Butterfly pea variety SXT BFP | |
CN112352673B (zh) | 一种水稻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回交转育方法 | |
US11503784B2 (en) | Zinnia line SAKZIN020 | |
US11758872B2 (en) | Petunia variety KLEPH20513 | |
US11707046B2 (en) | Petunia variety ‘KLEPH20580’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