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839B - 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8839B CN113228839B CN201980086513.XA CN201980086513A CN113228839B CN 113228839 B CN113228839 B CN 113228839B CN 201980086513 A CN201980086513 A CN 201980086513A CN 113228839 B CN113228839 B CN 113228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power conversion
- end portion
- refrigerant
- convers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54—Cold plates transferring heat from heat source to coola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36—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该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联接至壳体的盖,其中,盖包括板部分、联接至板部分的热传导部分、以及制冷剂管,板部分包括第一凹槽,在该第一凹槽中布置有制冷剂管,并且该第一凹槽的一个端部的深度小于另一端部的深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描述提供了本实施方式的背景信息,并且未描述现有技术。
发动机电动装置(启动装置、点火装置、充电装置)和照明装置通常用作汽车的电动装置,但近年来,随着车辆的电动控制越来越多,包括底盘电动装置的大多数系统变得电动化。
安装在汽车上的诸如灯、音响、加热器、空调等各种电动装置在车辆停止时供应有来自蓄电池的电力,并且在行驶时供应有来自发电机的电力,并且此时,14V电力系统的电力产生容量用作正常电力供应电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旨在提高汽车的便利性的各种新技术(电机式助力转向、互联网等)被应用到车辆中,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汽车系统的新技术的开发有望在未来中继续进行。
无论是软的类型还是硬的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配装有电力变换装置,以供应12V的电力负载。另外,作为一般汽油车辆的发电机(交流发电机)的电力变换装置通过降低主电池(通常为144V或更高的高压蓄电池)的高压,以为电力负载供应12V的电压。
电力变换装置的外观可以由壳体构成。用于驱动的多个电子部件可以布置在壳体内部。例如,用于电压调节的变压器和用于获得电感的电感器可以布置在壳体内部。另外,变换电路中的开关元件比如晶体管也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
电子部件可以通过驱动产生热。由于超过标准的温度会导致产品故障,因此散热是确保电力变换装置的质量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壳体的散热可以通过布置在壳体的外表面上的散热片来实现。散热片通过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而形成,从而可以将壳体中产生的热散发至外部。
然而,当考虑到由每个电子部件产生的热的数量彼此不同并且多个电子部件布置在电力变换装置的狭窄空间中的事实时,存在的问题在于仅通过散热片无法充分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
发明内容
技术主题
本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进壳体中的结构来提高散热效率的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解决方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联接至壳体的盖,其中,该盖包括板部分、与板部分联接的热传导部分、以及制冷剂管,并且其中,板部分包括第一凹槽,在该第一凹槽中布置有制冷剂管,并且该第一凹槽的一个端部的深度小于另一端部的深度。
热传导部分可以包括第二凹槽,制冷剂管的一部分布置在该第二凹槽中。
第一凹槽可以包括底部表面,并且该底部表面可以包括倾斜区域。
板部分可以包括第三凹槽,热传导部分布置在该第三凹槽中。
第三凹槽包括底部表面,并且该底部表面可以包括倾斜区域。
第二凹槽的底部表面和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斜度。
热传导部分可以包括一个端部的厚度与另一端部的厚度彼此不同的区域。
热传导部分的下表面可以与板部分的下表面平行。
制冷剂管可以布置为相对于板部分的下表面倾斜。
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凹槽的上述一个端部,该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凹槽的上述另一端部,其中,第一区域包括倾斜区,并且第二区域可以具有与板部分的下表面平行的区域。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制冷剂管和散热板在较宽的区域中均匀地进行散热,因此优点在于提高了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侧视图的横断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盖的下表面的横断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然而,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不限于要描述的一些实施方式,而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现,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在实施方式之间进行选择、组合以及替换一个或更多个部件以供使用。
另外,除非明确限定和描述,否则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那样,并且术语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含义,并且通常使用的术语、比如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可以在考虑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的情况下进行解释。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是用于描述实施方式,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短语中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且当描述为“A和B和C中的至少一者(或多于一者)”时,单数形式可以包括能够与A、B和C组合的所有组合中的一者或更多者。
另外,比如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部件。
这些术语仅用于将部件与其他部件区分开,并且不通过术语限制部件的性质、顺序或次序。
并且,当部件被描述为‘连接’、‘联接’或‘互相连接’至另一部件时,该部件不仅直接地连接、联接或互相连接至另一部件,而且还可能包括由于在其他部件之间的另一部件而‘连接’、‘联接’或‘互相连接’的情况。
另外,当部件被描述为形成或设置在每个部件的“顶部(上侧部)或底部(下侧部)”时,顶部(上侧部)或底部(下侧部)不仅包括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而且包括在两个部件之间形成或布置有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部件的情况。另外,当表述为“顶部(上侧部)或底部(下侧部)”时,不仅可以包括基于一个部件的向上方向的含义,而且可以包括基于一个部件的向下方向的含义。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侧视图的横断面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变换器)(100)的外观可以由壳体(110)形成。壳体(110)可以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在壳体(110)中可以形成有一空间,多个电子部件布置于该空间中。
盖(120)可以联接至壳体(110)的上表面。通过联接有盖(120),可以遮蔽壳体(110)的内部空间。盖(120)和壳体(110)可以通过在边缘区域中具有肋和凹槽而联接至彼此。不同于此,盖(120)可以螺纹联接至壳体(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壳体(110)和盖(120)联接成能够彼此分离,但不同于此,壳体(110)和盖(120)可以一体地形成。
从上表面突出的散热片(150)可以设置在电力变换装置(100)的上表面上。散热片(150)可以从盖(12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散热片(150)可以形成为板形形状。电力变换装置(100)的外表面的横断面积可以因散热片(150)而增加,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也就是说,由于电力变换装置(100)的驱动,电力变换装置(100)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经散热片(150)散发至外部。用于朝向散热片(150)排放空气的风扇(未示出)可以布置在与散热片(150)邻近的区域中。
可以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50)并且散热片(150)可以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多个散热片(150)中的相邻散热片(150)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151)。因此,热量可以容易地经散热片(150)散发至外部。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印刷电路板(130)、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制冷剂管(170)以及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0)内部。印刷电路板(130)、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制冷剂管(170)以及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在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或盖(120)的内表面。
印刷电路板(130)可以形成为板形形状。印刷电路板(130)可以布置在壳体(110)内部。用于驱动电力变换装置(100)的一个或更多个电子部件可以安装或联接至印刷电路板(130)。印刷电路板(130)可以通过单独的螺钉(136)固定在壳体(110)内部。螺钉(136)的一个端部可以联接至壳体(110)的内表面或其他部件,并且螺钉(136)的另一端部可以联接至印刷电路板(130)以将印刷电路板(130)固定至内部空间。
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示例可以包括用于获得电感的电感器(132)、用于电压调节的变压器以及用于放大电压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元件(134)。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可以由电力变换装置(100)的操作而产生热。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可以电联接或物理联接至印刷电路板(130)。
可以设置有多个电感器(132)。电感器(132)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30)与盖(120)之间。电感器(132)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30)的上表面上。电感器(132)可以与盖(120)的下表面或壳体(110)的内表面接触。电感器(132)可以与壳体(110)或盖(120)的内表面接触,即与面对形成有散热片(150)的区域的表面接触。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0)的散热结构。
图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散热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盖的下表面的横断面图。
参照图1至图7,盖(120)可以包括板部分(121)、联接至板部分(121)的热传导部分(160)、以及制冷剂管(170)。
热传导部分(160)和制冷剂管(170)可以联接或布置在壳体(110)或盖(120)的内表面上,也就是说,联接或布置在板部分(121)的内表面上。
详细地,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形成为板形形状并且可以布置在电子部件上方。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在电感器(132)上方。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可以与电感器(132)的上表面接触。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成使得电感器(132)的至少一部分沿上下方向与电感器(132)叠置。热传导部分(16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热传导部分(160)的材料可以是铜(Cu)。总之,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成沿上下方向(Z方向)与布置在电力变换装置(100)中的加热元件叠置。
热传导部分(160)可以焊接至盖(120)的下表面。
在盖(120)的下表面中的布置有热传导部分(160)的区域中可以形成有第三凹槽(122),第三凹槽(122)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其他区域向上凹陷。第三凹槽(1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热传导部分(160)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第三凹槽(122)可以包括底部表面,并且第三凹槽(122)的底部表面可以包括倾斜区域。也就是说,第三凹槽(122)的底部表面可以形成倾斜表面。第三凹槽(122)的倾斜表面可以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在该形状中,到板部分(121)的下表面的长度沿相对于图4中的X轴的正向方向增加。换句话说,第三凹槽(122)的倾斜表面可以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在该形状中,板部分(121)的倾斜表面直至板部分(121)的下表面的长度朝向板部分(121)的边缘区域减小。
同时,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可以布置成与板部分(121)的下表面平行。另外,由于在第三凹槽(122)的底部表面上形成了倾斜表面,因此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厚度的区域。
热传导部分(160)的上表面可以布置成相对于盖(120)倾斜。例如,当盖(120)的上表面和壳体(110)的下表面布置为平行时,热传导部分(160)的上表面可以布置为与盖(120)的上表面和壳体(110)的下表面不平行。热传导部分(160)的上表面可以布置成与印刷电路板(130)不平行。热传导部分(160)的上表面可以包括与盖(120)的上表面相距不同线性距离的区域。例如,热传导部分(160)的上表面可以包括到散热片(150)的上表面的线性长度不同的区域。
在热传导部分(160)接近壳体(110)的侧部表面的区域被称为热传导部分(160)的一个端部的情况下,并且在与上述一个端部相反并且接近壳体(110)的中央的区域被称为热传导部分(160)的另一端部的情况下,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布置成使得从上述一个端部直至盖(120)的上表面的线性长度长于从上述另一端部直至盖(120)的上表面的线性长度。
在一些情况下,在盖(120)的上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向上突出以容纳热传导部分(160)的至少一局部区域的突出部分(未示出)。此时,热传导部分(160)的局部区域可以容纳在该突出部分中。
当多个散热片(150)布置成沿第一方向间隔开时,热传导部分(160)、[hp1]热传导部分(160)可以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在该矩形横截面形状中,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长度。
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可以与电感器(13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由电感器(132)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热传导部分(160)。
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在热传导部分(160)的下方。用于容纳制冷剂的流动路径可以形成在制冷剂管(170)内部。制冷剂可以流过流动路径。
制冷剂管(170)可以联接至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或板部分(121)的下表面。在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凹槽(162),第二凹槽(162)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其他区域向上凹陷得更多。第二凹槽(162)可以容纳制冷剂管(170)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凹槽(162)的宽度可以与制冷剂管(170)的宽度相对应。
另外,在板部分(121)的下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凹槽(124),在第一凹槽(124)中布置有制冷剂管(170)。第一凹槽(124)的一个端部的深度可以小于另一端部的深度。详细地,在第一凹槽(124)的布置成相对接近第三凹槽(122)的端侧上的区域被称为第一凹槽(124)的一个端部的情况下,并且在面对上述一个端部的端侧上的区域被称为第一凹槽(124)的另一端部的情况下,第一凹槽(124)可以形成为使得上述一个端部的深度小于上述另一端部的深度。
同时,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和第二凹槽(162)的底部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斜度。也就是说,第二凹槽(162)的底部表面也可以具有斜度与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相同的倾斜表面。
为此原因,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可以包括倾斜区。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可以形成倾斜表面。换句话说,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可以形成有倾斜表面,使得直至板部分(121)的下表面的长度随着从第一凹槽(124)的上述一个端部到上述另一端部而增加。
同时,第一凹槽(124)的长度方向和散热片(150)的长度方向可以彼此对应。
可以设置有多个制冷剂管(170)并且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成彼此间隔开。因此,在热传导部分(160)的下表面上也可以布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62)。也就是说,第二凹槽(162)和制冷剂管(170)的数目可以一对一地彼此对应。
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在沿上下方向与电感器(132)叠置的区域中。制冷剂管(170)的下表面可以与电感器(132)的下表面接触。
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成沿上下方向与至少一些散热片(150)叠置。制冷剂管(170)的厚度可以比散热片(150)的厚度更厚。因此,当从底部观察盖(120)时,制冷剂管(170)的两个边缘区域可以朝向散热片(150)的外部突出。
散热片(150)的长度方向和制冷剂管(170)的长度方向可以彼此对应。
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板部分(121)的下表面倾斜。例如,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为与板部分(121)的上表面或壳体(110)的下表面不平行。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为与印刷电路板(130)不平行。制冷剂管(170)可以包括与壳体(110)的下表面相距不同线性距离的区域。制冷剂管(170)可以包括到散热片(150)的上端部的线性距离彼此不同的区域。
详细地,在制冷剂管(170)的两个端部中的相对接近与电感器(132)接触的区域的区域被称为制冷剂管(170)的一个端部的情况下,并且在面对上述一个端部的区域被称为制冷剂管(170)的另一端部的情况下,制冷剂管(170)可以布置成倾斜的,使得上述另一端部定位成高于上述一个端部。在此,被定位成较高可以理解为上述一个端部距壳体(110)的底部表面的直线距离短于上述另一端部距壳体(110)的底部表面的直线距离。
由于制冷剂管(170)的倾斜布置,在盖(120)的上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突出部分(153),突出部分(153)相较于其他区域进一步向上突出,以将制冷剂管(170)的一部分容纳在内部。例如,突出部分(153)可以容纳布置成相对较高的制冷剂管(170)的上述另一端部的局部区域。突出部分(153)可以布置成沿上下方向与散热片(150)的下侧部上的局部区域叠置。在散热片(150)的下侧部的布置有制冷剂管(170)的局部区域中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制冷剂管(170)的一部分的凹槽。突出部分(153)的上表面可以具有相对于盖(120)的上表面倾斜的形状。
换句话说,在散热片(150)的厚度中,形成有突出部分(153)的区域可以形成为比其他区域的厚度更厚。
根据上述构型,当由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产生热量时,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热传导部分(160)与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之间的接触向上传导。由于多个散热片(150)的布置方向与热传导部分(160)的长度方向对应,因此热量可以经热传导部分(160)均匀地传导至多个散热片(150)。
此外,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与制冷剂管(170)之间的接触而散发。此时,液体制冷剂流动至制冷剂管(170)的具有相对较低高度的上述一个端部,并且其中一些液体制冷剂通过从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传递出的热量而蒸发,使得蒸发的制冷剂可以流动至制冷剂管(170)的具有相对较高高度的上述另一端部。所蒸发的制冷剂经散热片(150)冷却并且再次液化,使得其可以流回至制冷剂管(170)的上述一个端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制冷剂管(170)和热传导部分(160)而在较宽的区域中均匀地执行散热,因此优点在于提高了电力变换装置(100)的散热效率。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除在散热器和制冷剂管的布置结构方面存在区别,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仅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描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将用于其余部分。
参照图8,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可以提供布置在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上表面上的散热器(260)和布置在散热器(260)上方的制冷剂管(270)。在该实施方式中,制冷剂管(270)可以布置在散热器(260)上方。因此,由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产生的热量可以经散热器(260)传导至制冷剂管(2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6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布置为与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上表面、盖(120)的上表面以及壳体(110)的底部表面平行。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除在散热器和制冷剂管的布置结构方面存在区别,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仅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描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将用于其余部分。
参照图9,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内部,可以包括布置在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上表面上的制冷剂管(370)和布置在制冷剂管(370)上方的散热器(360)。制冷剂管(370)可以联接到形成在散热器(360)的下表面上的接纳凹槽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管(370)可以包括平坦部分(374)和倾斜部分(372),该倾斜部分(372)从平坦部分(374)的一个端部延伸并且布置成倾斜的。
平坦部分(374)可以布置在散热器(360)下方。平坦部分(374)的下表面可以与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上表面接触。
倾斜部分(372)的一个端部可以联接至平坦部分(374)的上述一个端部以朝向另一端部延伸。此时,倾斜部分(372)可以布置成整体呈倾斜状,使得其另一端部的高度高于其一个端部的高度。平坦部分(374)和倾斜部分(372)可以形成为一个本体,使得可以形成制冷剂流过的流动路径。倾斜部分(372)可以通过使制冷剂管(370)的局部区域弯曲而形成。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的散热结构的横截面图。
除在散热器和制冷剂管的布置结构方面存在区别,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仅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进行描述,并且第一实施方式将用于其余部分。
参照图10,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中,可以包括布置在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的上表面上的散热器(460)和部分地联接至散热器(460)的下表面的制冷剂管(470)。
制冷剂管(470)可以包括:第一水平部分(474)、第二水平部(472)、以及倾斜部分(476),第一水平部分(474)联接至散热器(460)的下表面,第二水平部(472)与第一水平部分(474)平行并且布置成与第一水平部分(474)呈阶梯状,倾斜部分(476)具有联接至第一水平部分(474)的一个端部和联接至第二水平部(472)的另一端部,以便将第一水平部分(474)和第二水平部(472)倾斜地连接起来。
第一水平部分(474)、第二水平部(472)以及倾斜部分(476)可以形成为一个本体,使得可以形成制冷剂流过的流动路径。
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可以与第一水平部分(474)的下表面接触。因此,第一水平部分(474)中的制冷剂通过由电子部件(132)和电子部件(134)产生的热量而蒸发,并且蒸发的制冷剂可以穿过倾斜部分(476)以流动至第二水平部(472)。
倾斜部分(476)可以通过使条形形状的制冷剂管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
换句话说,其中布置有制冷剂管(470)的第一凹槽(124)的底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该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凹槽(124)的上述一个端部,该第二区包括第一凹槽(124)的上述另一端部。
另外,第一区域可以包括倾斜区域,并且第二区域可以具有与板部分(121)的下表面平行的区域。在此,制冷剂管(470)的一个端部可以是相对靠近布置有热传导部分(160)的第三凹槽的区域,并且制冷剂管(470)的另一端部可以是与该一个端部相反的区域。
在以上描述中,尽管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所有部件被描述为被组合到一个中或组合地操作,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所有的构成元件可以以一种或更多种方式选择性地组合和操作。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上述术语“包括”、“由……组成”或“具有”意味着可以存在对应的部件,因此不包括其他部件。相反,应当被解释为能够进一步包括其他部件。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的术语、比如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的含义一致,并且除非在本发明中明确定义,否则这些术语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上面的描述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理念的说明,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理念,而是用以解释技术理念,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理念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理念应该被解释为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包括:
壳体;以及
盖,所述盖联接至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盖包括板部分、与所述板部分联接的热传导部分、以及制冷剂管,
其中,所述板部分包括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布置有所述制冷剂管,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个端部的深度小于另一端部的深度,
其中,所述板部分包括多个散热片,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彼此对应,并且所述第一凹槽沿长度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部直地延伸至所述另一端部,其中,所述制冷剂管布置成倾斜的,使得所述制冷剂管的另一端部定位成高于所述制冷剂管的一个端部,使得液体制冷剂流动至所述制冷剂管的具有相对较低高度的所述一个端部,并且一些液体制冷剂通过从电子部件传递出的热量而蒸发,使得所蒸发的制冷剂流动至制冷剂管的具有相对较高高度的所述另一端部,因此,所蒸发的制冷剂经散热片冷却并且再次液化,使得其流回至所述制冷剂管的所述一个端部,
其中,所述制冷剂管布置成与所述多个散热片的至少一些散热片叠置,
其中,所述制冷剂管的厚度大于所述散热片的厚度,
其中,在所述盖的上表面上从其他区域向上突出有突出部分并且所述突出部分将所述制冷剂管的一部分容置在内部,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制冷剂管的所述另一端部的布置区域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部分包括第二凹槽,所述制冷剂管的一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底部表面,并且所述底部表面包括倾斜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板部分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热传导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三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凹槽包括底部表面,并且所述底部表面包括倾斜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第二凹槽的底部表面和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底部表面具有相同的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部分包括一个端部的厚度与另一端部的厚度彼此不同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部分的下表面与所述板部分的下表面平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168993A KR102710795B1 (ko) | 2018-12-26 | 2018-12-26 | 전력 변환 장치 |
KR10-2018-0168993 | 2018-12-26 | ||
PCT/KR2019/018502 WO2020138968A1 (ko) | 2018-12-26 | 2019-12-26 | 전력 변환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8839A CN113228839A (zh) | 2021-08-06 |
CN113228839B true CN113228839B (zh) | 2024-02-09 |
Family
ID=71129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513.XA Active CN113228839B (zh) | 2018-12-26 | 2019-12-26 | 电力变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10580B2 (zh) |
EP (1) | EP3905867A4 (zh) |
KR (1) | KR102710795B1 (zh) |
CN (1) | CN113228839B (zh) |
WO (1) | WO2020138968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1381B1 (en) * | 2001-06-20 | 2002-02-26 | Thermal Corp. | Heat management system |
JP2004273632A (ja) * | 2003-03-06 | 2004-09-30 | Fujikura Ltd | ヒートシンク |
CN103348138A (zh) * | 2010-10-27 | 2013-10-09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 |
CN206294058U (zh) * | 2016-12-20 | 2017-06-30 | 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 | 散热装置及功率变换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43912U (en) * | 2003-08-25 | 2004-09-11 | Tatung Co | Heating dissipating device |
CN100562230C (zh) * | 2005-09-02 | 2009-11-18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散热装置 |
CN100444364C (zh) * | 2005-09-02 | 2008-12-17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热管散热装置 |
US20070151711A1 (en) * | 2006-01-05 | 2007-07-05 | Kuo-Hsin Chen | Heat sin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7443680B1 (en) * | 2007-04-04 | 2008-10-28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s. |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for heat producing device |
TWM328610U (en) | 2007-09-14 | 2008-03-11 | Touch Electronic Co Ltd | Power supply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
CN101539283B (zh) * | 2008-03-19 | 2011-06-29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US8286693B2 (en) * | 2008-04-17 | 2012-10-16 | Aavid Thermalloy, Llc | Heat sink base plate with heat pipe |
CN102159913B (zh) * | 2008-11-04 | 2013-01-1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冷却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US8861203B2 (en) * | 2012-08-30 | 2014-10-14 | Adlink Technology Inc. | Adjustable heat sink assembly |
JP5754431B2 (ja) | 2012-10-10 | 2015-07-29 |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 ヒートシンクの製造方法及び伝熱板の製造方法 |
US9307678B2 (en) * | 2013-01-03 | 2016-04-05 | Adlink Technology Inc | Low thermal resistance cooler module for embedded system |
FR3002411B1 (fr) * | 2013-02-20 | 2015-03-06 | Bull Sas | Dissipateur thermique pour processeur |
US20140293541A1 (en) * | 2013-03-26 | 2014-10-02 |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td | Heat pipe heat sink for high power density |
US9379039B2 (en) * | 2013-09-04 | 2016-06-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eat transfer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WO2015041149A1 (ja) * | 2013-09-20 | 2015-03-26 | 株式会社 東芝 | 電池放熱システム、電池放熱ユニット |
US9468086B1 (en) * | 2015-04-03 | 2016-10-11 | Motorola Soultion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 externally-mounted heat pipe |
EP3086365A1 (en) * | 2015-04-23 | 2016-10-26 | ABB Technology Oy | Compens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module flatness deviations |
DE102015218303A1 (de) | 2015-09-23 | 2017-03-23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Rohrkühler und Vor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
WO2017076442A1 (en) * | 2015-11-04 | 2017-05-11 |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 An automotive power electronics assembly |
WO2018044813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8 | Nlight, Inc. | Laser cooling system |
US10278305B2 (en) * | 2017-03-24 | 2019-04-30 | Deere & Company |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phase-change cooling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TWI735686B (zh) * | 2017-10-20 | 2021-08-11 |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組件 |
CN109974489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散热模块 |
-
2018
- 2018-12-26 KR KR1020180168993A patent/KR1027107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12-26 CN CN201980086513.XA patent/CN113228839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26 WO PCT/KR2019/018502 patent/WO2020138968A1/ko unknown
- 2019-12-26 EP EP19902865.5A patent/EP390586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6 US US17/415,859 patent/US1191058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1381B1 (en) * | 2001-06-20 | 2002-02-26 | Thermal Corp. | Heat management system |
JP2004273632A (ja) * | 2003-03-06 | 2004-09-30 | Fujikura Ltd | ヒートシンク |
CN103348138A (zh) * | 2010-10-27 | 2013-10-09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 |
CN206294058U (zh) * | 2016-12-20 | 2017-06-30 | 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 | 散热装置及功率变换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8839A (zh) | 2021-08-06 |
EP3905867A4 (en) | 2022-09-14 |
WO2020138968A1 (ko) | 2020-07-02 |
KR20200079642A (ko) | 2020-07-06 |
EP3905867A1 (en) | 2021-11-03 |
KR102710795B1 (ko) | 2024-09-27 |
US20220087078A1 (en) | 2022-03-17 |
US11910580B2 (en) | 202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04336B2 (en) | Converter | |
US20090273916A1 (en) | Capacitor Apparatus | |
JP2009261125A (ja) |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 |
KR102458346B1 (ko) | 컨버터 | |
KR20210006804A (ko) | 컨버터 | |
CN113228839B (zh) | 电力变换装置 | |
CN112218483A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控制装置 | |
KR102590523B1 (ko) | 컨버터 | |
KR20170112160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obc 모듈 | |
US20240324153A1 (en) | Converter | |
KR102694820B1 (ko) | 컨버터 | |
KR102641305B1 (ko) | 컨버터 | |
US20240349466A1 (en) | Converter | |
KR102592168B1 (ko) | 컨버터 | |
KR20230073100A (ko) | 컨버터 | |
CN118285050A (zh) | 转换器 | |
CN117957924A (zh) | 转换器 | |
KR20210058074A (ko) | 컨버터 | |
KR20230147407A (ko) | 방열 구조를 갖는 차량용 컨버터 | |
KR20210063708A (ko) | 컨버터 | |
KR20200009288A (ko) | 컨버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