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01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01A
CN113228401A CN201980086998.2A CN201980086998A CN113228401A CN 113228401 A CN113228401 A CN 113228401A CN 201980086998 A CN201980086998 A CN 201980086998A CN 113228401 A CN113228401 A CN 113228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power storage
bus bar
terminal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9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飞鹰强志
岩岛泰行
佐佐木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蓄电装置(10)具备:蓄电元件(100);间隔件(例如端部间隔件(300)),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侧方;汇流条(例如汇流条(920)),其与蓄电元件(100)连接;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间隔件的内部。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蓄电元件和汇流条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广为人知具备蓄电元件和汇流条的蓄电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电池组(蓄电装置),其具备电池单元(蓄电元件)和汇流条,并利用汇流条壳体支承汇流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3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蓄电装置中,为了实现生产率的提高等,希望进一步减少部件数量,并形成简易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间隔件,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的侧方;汇流条,其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部。
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样的蓄电装置实现,还能够作为该蓄电装置具备的间隔件以及汇流条实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分解的状态下的各结构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端部间隔件以及端子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端部间隔件的端子台以及端子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端部间隔件、端部件、汇流条以及端子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蓄电装置中,为了提高生产性等,希望减少部件数量并具有简易结构。上述现有的蓄电装置中,是具备汇流条壳体并利用汇流条壳体支承汇流条的结构,因此具有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间隔件,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的侧方;汇流条,其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部。
由此,在蓄电装置中,与蓄电元件连接的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间隔件的内部。这样,通过将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间隔件的内部,能够用利用间隔件支承汇流条。由此,没有必要设置支承汇流条的汇流条壳体等其他部件,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也可以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也可以具备其他的蓄电元件,所述其他的蓄电元件配置在与所述蓄电元件夹持所述间隔件的位置、或者与所述间隔件夹持所述蓄电元件的位置。
由此,蓄电装置具备与蓄电元件夹持间隔件,或者与间隔件夹持蓄电元件的其他蓄电元件。即,该间隔件是配置于两个蓄电元件之间的间隔件(中间间隔件)、或者是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的侧方的间隔件(端部间隔件)。这样,通过利用中间间隔件或者端部间隔件作为支承汇流条的间隔件,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所述汇流条可以是将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和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中的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外部端子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部。
由此,在间隔件的内部配置的汇流条是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和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该汇流条中的电极端子和外部端子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间隔件的内部。在将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和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中,因为有长度变长的倾向,所以优选为对电极端子和外部端子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承。因此,在该汇流条中,将电极端子和外部端子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间隔件的内部。由此,能够容易地支承该汇流条,因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所述间隔件可以具有供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配置的端子台。
由此,将汇流条配置于内部的间隔件具有供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配置的端子台。这样,通过该间隔件具有外部端子的端子台,与另外设置端子台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由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还可以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端部的端部件,所述端子台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端部件的侧方。
由此,端子台在配置在蓄电装置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端部件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侧配置。间隔件为了抑制从蓄电元件的热传导或者确保绝缘性,优选为第二方向的长度短。对此,端部件相比间隔件能够缩短第二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灵活利用端部件的第二方向侧的空间来配置端子台。通过将端子台配置于端部件的第二方向侧,能够抑制蓄电装置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变长。由此,通过简易结构,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省空间化(能量密度的提高)。
所述外部端子可以与所述端子台一体形成。
由此,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与间隔件的端子台一体形成。这样地,通过将外部端子与间隔件的端子台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由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也可以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配置于端部的蓄电元件的外侧。
由此,在内部配置汇流条的间隔件是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端部的端部间隔件。这样,通过利用端部间隔件作为支承汇流条的间隔件,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蓄电装置。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全部是包含或者具体的例子。在以下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制造工序、制造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例,其意并非限定本发明。对于在以下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未记载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尺寸等没有严格地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以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间隔件(中间间隔件、端部间隔件)的排列方向、端部件(端部板)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和间隔件和端部件的排列方向、一个蓄电元件的容器中的一对长侧面的对置方向、或者蓄电元件、间隔件、端部件的厚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以蓄电元件的容器主体和盖的排列方向、或者蓄电元件和汇流条的排列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以一个蓄电元件中的一对电极端子的排列方向、一个蓄电元件的容器中的一对短侧面的对置方向、侧面部件(侧面板)的排列方向、绝缘板的排列方向、侧面部件和绝缘板的排列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这些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是相互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正交)的方向。根据使用形态Z轴方向可以不是上下方向,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Z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X轴正方向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X轴负方向表示与X轴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关于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也相同。以下X轴方向(或者X轴正方向)称为第一方向,Y轴正方向称为第二方向。
(实施方式)
[1蓄电装置10的整体说明]
首先,对蓄电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分解的情况下的各结构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蓄电装置10是能够充入来自外部的电并向外部放电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蓄电装置10是用于电力贮藏用途或者电源用途等的电池模块(组电池)。具体而言,蓄电装置10用作电动机动车(EV)、混合动力机动车(H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机动车(PHEV)等机动车、机动二轮车、船舶、雪地摩托、农业机械、建设机械、或者电车、单轨或者磁悬浮等电气轨道用的铁路车辆等移动体的驱动用或者发动机启动用、家庭用或者发电机用的固定用的电池。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蓄电装置10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16个)蓄电元件100、多个(本实施方式中15个)中间间隔件200、一对端部间隔件300、一对端部件400、一对绝缘板600、一对侧面部件700、汇流条800。在相邻的蓄电元件100彼此之间配置有粘合层510,在蓄电元件100和端部间隔件300之间配置有粘合层520,在蓄电元件100和绝缘板600之间配置有粘合层530。蓄电装置10也可以具备保持汇流条800的汇流条框架、蓄电元件100的电压测量用的配线、温度测量用的配线、热敏电阻、用于监视蓄电元件100的充电状态或者放电状态的电路基板或继电器等电气设备等。
蓄电元件100是能够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单电池),更具体地,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蓄电元件100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形状,以长侧面朝向X轴方向且电极端子朝向Y轴正方向的横卧状态沿X轴方向排列地配置。蓄电元件100与中间间隔件200或者端部间隔件300相邻地配置。即,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每个与多个中间间隔件200以及一对端部间隔件300的每个交替配置,并沿X轴方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6个蓄电元件100中相邻的蓄电元件100彼此之间分别配置有15个中间间隔件200,在夹持16个蓄电元件100中的端部的蓄电元件100的位置配置有一对端部间隔件300。度与该蓄电元件100的结构的详细说明之后详述。
蓄电元件100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16个以外的多个,也可以是1个。蓄电元件1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长方体形状以外的多棱柱形状、圆柱形状、椭圆柱形状、长圆柱形状等任何形状,也可以是压层型的蓄电元件。蓄电元件100不限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蓄电元件100也可以不是二次电池,而是使用者不充电并使用储存的电的一次电池。蓄电元件100也可以是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电池。
中间间隔件200以及端部间隔件300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侧方(X轴正方向或者X轴负方向),是使蓄电元件100和其他部件绝缘并且抑制蓄电元件100膨胀的间隔件。中间间隔件200以及端部间隔件300由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硫醚树脂(PPS)、聚对苯二甲酸(PET)、聚醚醚酮(PEEK)、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FA)、聚四氟乙烯(PTF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醚砜(PES)、ABS树脂、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形成。中间间隔件200以及端部间隔件300只要是具有绝缘性则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可以由陶瓷、或者、由通过堆积云母片并结合而构成的达玛材料形成的云母板等形成。多个中间间隔件200以及一对端部间隔件300的全部可以不由相同的材质的材料形成。
中间间隔件200是夹持在相邻的两个蓄电元件100之间并在蓄电元件100的Y轴方向中央位置配置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间隔件。即,中间间隔件200配置在由一个蓄电元件100和其他蓄电元件100夹持的位置。在中间间隔件200的Y轴方向两侧配置有双面胶带等粘合层510,利用粘合层510,中间间隔件200的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00被粘合。由此,中间间隔件200由该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00夹持,并相对于该X轴方向两侧的蓄电元件100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与16个蓄电元件100对应地配置有15个中间间隔件200,但蓄电元件100个数是16个以外的情况下,中间间隔件200的个数也会根据蓄电元件100的个数变更。
端部间隔件300是以夹在端部的蓄电元件100和端部件400之间的方式配置的矩形状且板状的间隔件。即,端部间隔件300配置于利用其他的蓄电元件100夹持一个蓄电元件100的位置。端部间隔件300由如上述的绝缘性材料形成,因此具有作为在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扩展的绝缘层的功能。端部间隔件300是弹性性能比端部件400高(杨氏模量低、或者、刚性低)的部件。在端部间隔件300的蓄电元件100侧配置有双面胶带等粘合层520,利用粘合层520,端部间隔件300和蓄电元件100被粘合。
在端部间隔件300配置有作为蓄电装置10的端子的一对外部端子910。该一对外部端子910是蓄电装置10的正极外部端子以及负极外部端子,是后述端子部件900的一部分。对于这些端部间隔件300以及外部端子910(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详细说明之后详述。
端部件400以及侧面部件700是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从外侧按压蓄电元件100的部件。即,端部件400以及侧面部件700通过将多个蓄电元件100从该排列方向的两侧夹在中间,而对多个蓄电元件100的各个蓄电元件100从该排列方向的两侧进行按压。
具体地,端部件400是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X轴方向两侧并从将该多个蓄电元件100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夹在中间并保持的板状的端部板(挟持部件)。端部件400从确保强度的观点等出发由不锈钢、铁、电镀钢板、铝、铝合金等金属制(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端部件40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由高强度的绝缘性材料形成,也可以进行绝缘处理。端部件400也不是板状的端部板,而是块状的端部块等。
侧面部件700是两端安装于端部件400,约束多个蓄电元件100的长条状且板状的侧面板(约束部件、约束杆)。即,侧面部件700以跨越多个蓄电元件100、多个中间间隔件200以及一对端部间隔件300的方式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并相对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等给与这些的排列方向(X轴方向)上的约束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Z轴方向两侧方,在与蓄电元件100夹持绝缘板600的位置配置有两个侧面部件700。该两个侧面部件700分别在X轴方向两端部安装于两个端部件400的Z轴方向端部。由此,两个侧面部件700将多个蓄电元件100从X轴方向的两侧以及Z轴方向的两侧夹入并约束。
侧面部件700通过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螺栓等固定部件701相对于端部件400固定。侧面部件700向端部件400的安装不限于利用螺栓等的固定,也可以由焊接、粘合、铆钉或者铆接等固定(接合)。侧面部件700可以由任何材质的材料形成,从确保强度的观点等出发,由与端部件400相同的材质的材料形成。侧面部件700也可以不是板状的侧面板,而是块状或者棒状的部件等。
绝缘板600配置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Z轴方向两侧且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状且平板状的绝缘部件(绝缘体)。即,绝缘板600以跨越多个蓄电元件100、多个中间间隔件200以及一对端部间隔件300的方式配置于该多个蓄电元件100等和侧面部件700之间,将蓄电元件100和侧面部件700绝缘。在蓄电元件100和绝缘板600之间配置有双面胶带等粘合层530,利用粘合层530,蓄电元件100和绝缘板600被粘合。绝缘板600只要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则可以由任何材质形成,但是由与中间间隔件200以及端部间隔件300相同的材质材料形成。两个绝缘板600也可以由不同的材质的材料形成。
汇流条800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100上,是将多个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彼此电连接的导电性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800通过依次连接相邻的蓄电元件100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而将多个蓄电元件100串联连接。在配置于端部的汇流条800上连接有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外部端子910。汇流条800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制的导电部件形成。蓄电元件100的连接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并联连接任意蓄电元件100。
[2蓄电元件100的详细说明]
接着,详细说明蓄电元件100的结构。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地,图3是放大示出从图2中的蓄电元件100卸下中间间隔件200和粘合层510、520、5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中的16个蓄电元件100全部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一个蓄电元件1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蓄电元件100具备容器110、一对电极端子120(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一对垫片130(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垫片)。在容器110的内侧收纳有电极体、一对集电体(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以及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省略了它们的图示。作为该电解液,只要不是损害蓄电元件100的性能则其种类没有特别制限,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电解液。在容器110(后述的盖体112)和集电体之间配置有垫片,在集电体的侧方等配置有间隔件,也省略了它们的图示。
容器110是具有形成有开口的容器主体111、封闭容器主体111的该开口的盖体112、覆盖容器主体111的外表面的绝缘片113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容器。容器主体111是构成容器110的主体部的矩形筒状并具备底部的部件,在Y轴正方向侧形成有开口。盖体112是构成容器110的盖部的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容器主体111的Y轴正方向侧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在盖体112设置有在容器110内的压力上升时释放该压力的气体排出阀112A、以及用于向容器110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部(未图示)等。容器主体111以及盖体112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不锈钢、铝、铝合金、铁、电镀钢板等可以焊接的金属。
绝缘片113配置于容器主体111的外面,是覆盖容器主体111的外表面的绝缘性的片状部件。绝缘片113的材质只要是能够确保蓄电元件100所需的绝缘性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PC、PP、PE、PPS、PET、PBT或者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注册商标)、硅、聚异戊二烯、以及聚氯乙烯等。
这样,在容器主体111的内侧收纳有电极体等,容器主体111和盖体112通过焊接等接合并且内部被密封,在容器主体111的外表面配置有绝缘片113,从而形成容器110。
电极端子120是在盖体112上配置的蓄电元件100的端子(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并经由集电体而与电极体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电连接。即,电极端子120是用于将电极体中储存的电向蓄电元件100的外部空间导出,并且为了向电极体储存电而向蓄电元件100的内部空间导入电的金属制的部件。电极端子120由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形成。垫片130配置于电极端子120的周围、并且电极端子120和盖体112之间,是用于确保电极端子120和盖体112之间的绝缘性以及气密性的部件。垫片130由PP、PE、PPS、PET、PEEK、PFA、PTFE、PBT、PES、ABS树脂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电极体是层叠正极板、负极板和分隔件而形成的蓄电要素(发电要素)。电极体所具有的正极板在由铝或者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的长条带状的集电箔即正极基材层上形成有正极活物质层。负极板在由铜或者铜合金等金属组成的长条带状的集电箔即负极基材层上形成有负极活物质层。作为正极活物质层中使用的正极活物质、负极活物质层中使用的负极活物质,只要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则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集电体是与电极端子120和电极体电连接的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部件(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正极集电体与正极板的正极基材层相同地由铝或者铝合金等形成,负极集电体与负极板的负极基材层相同地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
[3端部间隔件30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详细说明]
接着,对端部间隔件30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端部间隔件30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地,图4是示出具有外部端子910的端子部件900,并示出图2中的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间隔件300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端部间隔件300的端子台32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地,图5(a)是放大示出图4中示出的端子台32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5(b)是示出端子部件9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100、端部间隔件300、端部件400、汇流条80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2中,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间隔件300等和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间隔件300等具有相对于YZ平面对称的形状,因此,省略了对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间隔件300等的说明。
端部间隔件300是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X轴正方向(第一方向)侧的间隔件,如图4所示,具有间隔件主体部310、端子台320、间隔件突出部330。间隔件主体部310是构成端部间隔件300的主体部的板状的部位,具有在X轴正方向侧的面上具有凹凸形状(向Z轴方向起伏的波形的形状)的间隔件凹凸面310a,并且在X轴负方向侧的面具有平坦的(平面形状的)间隔件平坦面310b。
间隔件主体部310具有间隔件凸部311、间隔件凹部312、间隔件倾斜部313。间隔件凸部311是间隔件主体部310中的向X轴正方向突出的凸部,位于间隔件主体部310的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以及Z轴方向中央部的三个间隔件凸部311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间隔件凹部312是间隔件主体部310中的向X轴负方向凹陷的凹部,位于该三个间隔件凸部311中相邻的两个间隔件凸部311之间的两个间隔件凹部312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间隔件倾斜部313是从间隔件凸部311朝向间隔件凹部312平缓倾斜的形状的部位,位于每个间隔件凸部311和间隔件凹部312之间的四个间隔件倾斜部313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地配置。
具体地,在间隔件凸部311形成有向X轴负方向凹陷并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凹陷部311a,由此成为设置有沿Y轴方向或者Z轴方向延伸且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肋311b的形状。相同地,在间隔件凹部312也形成有向X轴负方向凹陷且沿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凹陷部312a,由此形成设置有沿Y轴方向或者Z轴方向延伸且沿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肋312b的形状。间隔件倾斜部313是连接间隔件凸部311和间隔件凹部312的部位。即,间隔件倾斜部313中,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与间隔件凸部311连接,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与间隔件凹部312连接,具有从凸部朝向凹部逐渐变化的倾斜状的形状。
间隔件主体部310具有沿Y轴方向排列的两个间隔件侧嵌合部314。间隔件侧嵌合部314是向X轴正方向侧突出的圆柱形状的部位,通过插入在端部件400上形成的贯通孔而被嵌合,由此将端部间隔件300固定于端部件400。
间隔件突出部330收纳于在间隔件主体部310形成的凹部内,是X轴正方向侧的一部分向X轴正方向突出的圆筒形状的部件。具体地,间隔件突出部330是被固定部件701紧固并将侧面部件700相对于间隔件突出部330以及端部件400固定的座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间隔件主体部310的Z轴正方向侧以及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分别配置有三个间隔件突出部330。
端子台320是设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并供外部端子910配置的台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外部端子910的端子部件900与端子台320一体形成。端子部件900是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铁、钢、不锈钢等金属制的导电部件。具体地,端子部件900嵌件成型于端部间隔件300,与端部间隔件300一体形成。即,向配置有端子部件900的模具中注入树脂,形成由端子部件900和端部间隔件300构成的一体成型件。以下对这些端子台320以及端子部件9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端子台320具有端子台第一壁部321、端子台第二壁部322、两个端子台第三壁部323。如图5(B)所示,端子部件900具有外部端子910、汇流条920。
端子台第一壁部321配置在外部端子910的X轴负方向侧,是在内部收纳汇流条920的平板状的壁部。端子台第二壁部322配置在外部端子910的Z轴负方向侧,是载置外部端子910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底壁部。端子台第三壁部323配置于外部端子910的Y轴方向两侧,是包围外部端子910的Y轴方向两侧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侧壁部。这样,端子台320通过覆盖端子部件900的周围来抑制端子部件900与其他部件接触。
外部端子910是与蓄电装置10的外部的导电部件连接的端子部,具有与XY平面平行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端子板部911、从端子板部911向Z轴正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端子柱部912。端子板部911是外部端子910的主体部,在上表面连接该外部的导电部件。端子柱部912是用于将该外部的导电部件固定于端子板部911的部位,是与螺母螺纹接合的螺栓部。
外部端子910在端子板部911的Z轴正方向侧的面和端子柱部912从端子台320露出的状态下相对于端子台320被固定。即,外部端子910通过端子板部911的Z轴负方向侧的部位埋设于端子台第二壁部322而与端子台320形成一体(一体化)。
汇流条920是将外部端子910和蓄电元件100连接的汇流条,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外部端子侧板部921、与XZ平面平行的矩形状且平板状的蓄电元件侧板部922。外部端子侧板部921通过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与外部端子910的端子板部911的X轴负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而与外部端子910连接。蓄电元件侧板部922通过X轴正方向侧的端部与外部端子侧板部921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而与外部端子侧板部921连接。
汇流条920在蓄电元件侧板部922的Y轴正方向侧的面从端子台320露出的状态下相对于端子台320被固定。即,汇流条920通过外部端子侧板部921和蓄电元件侧板部922的Y轴负方向侧的部位配置(埋设)于端子台第一壁部321的内部而与端子台320形成一体(一体化)。这样地,汇流条9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
如图6所示,蓄电元件侧板部922的露出的Y轴正方向侧的面与蓄电元件100连接。具体地,蓄电元件侧板部922通过焊接等与配置于汇流条800的端部的汇流条810连接(接合),并且汇流条810通过焊接等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连接(接合)。由此,蓄电元件侧板部922经由汇流条810而与该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电连接。
这样,汇流条920是通过蓄电元件侧板部922与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连接、外部端子侧板部921与外部端子910连接,而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和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连接的汇流条。因此,汇流条920中的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
端子台320从间隔件主体部310的Y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向X轴正方向突出。即,如图6所示,端子台320向着朝向在蓄电装置10的X轴方向(第一方向)侧的端部配置的端部件400的方向突出。由此,端子台320配置于端部件400的Y轴正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侧。
[4效果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在与蓄电元件100连接的汇流条9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这样,通过将汇流条92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能够利用端部间隔件300支承汇流条920。由此,没有必要设置支承汇流条920的汇流条壳体(汇流条框架、汇流板)等其他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10。特别地,在将汇流条920安装于其他部件(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等)时,将汇流条920位置限制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能够抑制汇流条920旋转等移动。端部间隔件300是绝缘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汇流条920和其他部件(蓄电元件100、侧面部件700、端部件400等)之间的绝缘性。
将汇流条920配置于内部的间隔件是在多个蓄电元件100的第一方向侧配置的端部间隔件300。这样,通过利用端部间隔件300作为支承汇流条920的间隔件,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10。
在端部间隔件300内部配置的汇流条920是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和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连接的汇流条,汇流条920中的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在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和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连接的汇流条920中,有长度变长的倾向,因此优选为对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承。因此,在汇流条920中,将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由此,能够容易地支承汇流条920,因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10。在汇流条920中,有长度变长的倾向,因此优选进行位置限制或者确保绝缘性。因此,在汇流条920中,通过将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能够容易地进行汇流条920的位置限制,并且提高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绝缘性。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外部端子910是通过将外部电线等外部的导电部件安装于作为螺栓部分的端子柱部912并紧固螺母来连接该外部的导电部件的构造。因此,在该外部的导电部件的安装时,通过拧紧螺母的力,必然对汇流条920施加有紧固扭矩。
汇流条920在未配置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而以沿着或跨越在端部间隔件300上设置的支承部或引导部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汇流条920的表面向外部露出,并且产生用于将汇流条920组装于端部间隔件300的隙间。因此,在该外部的导电部件的安装时,若对汇流条920施加紧固扭矩,则在该隙间的部分,汇流条920本身被扭曲。由此,若以过大的力紧固,则汇流条920本身有可能不能承受扭曲力而损伤。汇流条920有可能咬入端部间隔件300的支承部或引导部而使其损伤,或者越过这些而接近或者接触其他部件。连接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的汇流条920具有汇流条920的长度变长倾向,因此与连接蓄电元件100间的汇流条800相比容易引起这样的不良情况,优选以足够的强度对中间部分进行支承。
由此,通过将汇流条920的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能够容易地以足够的机械的强度支承汇流条920。将汇流条920的一部分配置于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的方法若是嵌件成型,则汇流条920和其周围的端部间隔件300的树脂之间会无隙间地紧贴,因此能够利用其周围的端部间隔件300的树脂整体承受施加到汇流条920上的扭矩,从而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汇流条920。
对连接电极端子120和外部端子910的汇流条920施加蓄电装置10的总电压,有成为高电压的倾向。从而,在现有的结构中,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有可能由湿气或结露等影响而耐电压强度劣化,当引起伴随外部的导电部件的连接的不良情况时,不能确保足够的耐电压强度,有可能发生泄露电流,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汇流条和端部件等其他的金属部分短路而损害蓄电装置的功能。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20的一部分配置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汇流条920越过端部间隔件300而与其他部件接近或者接触,能够容易地确保足够的耐电压强度。若将汇流条920的一部分配置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的方法是嵌件成型,则汇流条920和其周围的端部间隔件300的树脂之间无隙间地紧贴,支承汇流条920的机械的强度也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足够的耐电压强度,也能够防止由汇流条920和端部间隔件300之间的隙间引起的泄露电流或火花的发生。
内部配置汇流条920的端部间隔件300具有供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配置的端子台320。这样,通过端部间隔件300具有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与另外设置端子台320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由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10。相比于在端部件400设置端子台320的情况,能够抑制蓄电装置10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变长,因此能够实现省空间化(能量密度的提高)。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在蓄电装置10的开发中,能量密度的提高(具体地,蓄电装置10全长的缩短)是最重要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发明人根本性地重新考虑了构成蓄电装置10的部件(中间间隔件200、端部间隔件300、端部件400、外部端子910等)。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将端部间隔件300形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从端部间隔件300向端部件400的应力被分散,能够缩短蓄电装置10全长。
一直以来,一般在端部件的外侧配置在利用绝缘块的端子台上设置的外部端子,作为端部间隔件,至少作为用于将蓄电元件和端部件绝缘的部件,使用薄的树脂制的部件。(反过来说,端部间隔件如果不使用薄的部件,则包含到外部端子的端子台为止的蓄电装置的总全长有变大的倾向。)根据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的“从端部间隔件300向端部件400的应力分散的构造”可知,端部间隔件300为了设置产生载荷分散效果的形状(凹凸形状),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和强度的部件是有效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申请发明人达成了在端部间隔件300上一体设置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的发明。即,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在端部间隔件300上设置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与配置作为独立部件的端子台320的情况相比,端子台320本身的强度和组装精度等提高,包含到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为止的蓄电装置10的总全长相比现有的更小,成功使能量密度提高。通过端子台320与端部间隔件300一体化,能够确保足够的耐电压强度的同时,能够防止由端子台320和端部间隔件300等其他部件的隙间引起的泄露电流或火花的发生。
端子台320在配置在蓄电装置10的第一方向侧的端部的端部件400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正方向)侧配置。端部间隔件300为了抑制从蓄电元件100传导热或者确保绝缘性,优选为第二方向的长度短。与此相对,端部件400能够相比于端部间隔件300缩短第二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灵活利用端部件400的第二方向侧的空间地配置端子台320。通过将端子台320配置于端部件400的第二方向侧,能够抑制蓄电装置10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变长。由此,通过简易结构,能够实现蓄电装置10的省空间化(能量密度的提高)。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端部件400需要承受、支承伴随蓄电元件100的膨胀的力。蓄电元件100要膨胀的力在蓄电元件100的长侧面中心部最大,随着朝向四角而变小。因此,为了不损害端部件400的功能地配置外部端子910,优选为将外部端子910配置于该四角纵的任一个。其中,通过将外部端子910设置在配置有电极端子120侧的角部,能够使从电极端子120连接到外部端子910的汇流条920的长度最小化,因此,更优选为将外部端子910配置于电极端子120侧。因此,通过将端子台320配置在Y轴正方向侧的角部,不损害端部件400的功能地使包含到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为止的蓄电装置10的总全长比以往更小,能够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与端部间隔件300的端子台320一体形成。这样地,通过将外部端子910与端部间隔件300的端子台320一体形成,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由此,能够实现简易结构的蓄电装置10。能够将外部端子910固定于端部间隔件300,因此在将外部的部件(汇流条等)连接至外部端子910时,能够抑制外部端子910旋转等移动。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通过外部端子910与端子台320一体形成,能够以足够的机械强度容易地支承外部端子910。一体化的方法若是嵌件成型,则外部端子910和端子台320之间无隙间地紧贴,因此能够利用其周围的端子台320整体承受施加于外部端子910的扭矩,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外部端子910。外部端子910与端子台320一体形成时,能够容易地确保足够的耐电压强度。一体化的方法若是嵌件成型,则外部端子910和端子台320之间无隙间地紧贴,支承外部端子910的机械的强度也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足够耐电压强度,也能够防止由外部端子910和端子台320的隙间引起的泄露电流或火花的发生。而且,通过外部端子910与端子台320一体形成,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与配置作为独立部件的端子台320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端子台320本身的强度和组装精度等,使包含到外部端子910的端子台320为止的蓄电装置10的总全长比以往更小,能够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5变形例的说明]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在所有方面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配置的汇流条920是将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和蓄电装置10的外部端子910连接的汇流条。但是,汇流条920也可以是将两个蓄电元件100的电极端子120彼此连接的汇流条。或者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也可以配置汇流条800、或者与汇流条800以及920不同的汇流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20配置于与其他蓄电元件100夹持一个蓄电元件100位置的间隔件、即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但是,汇流条920也可以配置于由一个蓄电元件100和其他的蓄电元件100夹持的位置的间隔件即中间间隔件200的内部。或者,在中间间隔件200的内部,也可以配置汇流条800、或者与汇流条800以及920不同的汇流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部间隔件300具有端子台320,并且在端子台320的内部配置有汇流条920。但是,端部间隔件300也可以不具有端子台320,而在间隔件主体部310等的内部配置汇流条9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20通过嵌件成型于端部间隔件300而埋设于端部间隔件300,由此配置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并与端部间隔件300一体形成。但是,汇流条920只要配置在端部间隔件300的内部即可,也可以不嵌件成型于端部间隔件300,也可以不埋设于端部间隔件300,也可以不与端部间隔件300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汇流条920(以及外部端子910的端子板部911)由一张板状部件弯折而形成,也可以多张板状部件连接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部端子910的端子柱部912朝向Z轴正方向突出,但也可以向Z轴负方向、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等任何方向突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台320配置在端部件400的Y轴正方向侧。但是,端子台320的配置位置不特别限定,端子台320也可以朝向蓄电元件100的方向突出配置,并配置在蓄电元件100的Y轴正方向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10的X轴正方向侧以及X轴负方向侧双方均具有上述的结构,蓄电装置10的X轴正方向侧以及X轴负方向侧的任何一方也可以具有与上述不同的结构。
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所具备的各结构要素任意组合而构建的方式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不仅能够作为这样的蓄电装置10实现,还能够作为蓄电装置10具备的端部间隔件300以及汇流条920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备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蓄电装置;
100:蓄电元件;
120:电极端子;
200:中间间隔件;
300:端部间隔件;
310:间隔件主体部;
320:端子台;
321:端子台第一壁部;
322:端子台第二壁部;
323:端子台第三壁部;
400:端部件;
800、810、920:汇流条;
900:端子部件;
910:外部端子;
911:端子板部;
912:端子柱部;
921:外部端子侧板部;
922:蓄电元件侧板部。

Claims (7)

1.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
蓄电元件;
间隔件,其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所述蓄电元件的侧方;
汇流条,其与所述蓄电元件连接;
所述汇流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汇流条是将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和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连接的汇流条,
所述汇流条中的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外部端子之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间隔件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间隔件具有供所述蓄电装置的外部端子配置的端子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还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蓄电装置的端部的端部件,
所述端子台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端部件的侧方。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端子与所述端子台一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
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多个蓄电元件中的配置于端部的蓄电元件的外侧。
CN201980086998.2A 2018-12-27 2019-12-05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13228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4329 2018-12-27
JP2018-244329 2018-12-27
PCT/JP2019/047529 WO2020137410A1 (ja) 2018-12-27 2019-12-05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01A true CN113228401A (zh) 2021-08-06

Family

ID=7112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998.2A Pending CN113228401A (zh) 2018-12-27 2019-12-05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7535A1 (zh)
JP (1) JPWO2020137410A1 (zh)
CN (1) CN113228401A (zh)
DE (1) DE112019006495T5 (zh)
WO (1) WO20201374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75710A (ko) * 2020-11-30 2022-06-08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5688B2 (ja) * 2013-03-19 2017-02-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5069729A (ja) * 2013-09-26 2015-04-1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365186B2 (ja) * 2014-09-29 2018-08-0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US20160172653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Nec Energy Solutions, Inc. Battery containment
JP2017216095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805724B2 (ja) 2016-10-26 2020-12-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パッ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77535A1 (en) 2022-03-10
JPWO2020137410A1 (ja) 2021-11-11
WO2020137410A1 (ja) 2020-07-02
DE112019006495T5 (de)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6792B2 (ja) 蓄電装置
CN111902963A (zh) 蓄电装置
JP7392662B2 (ja) 蓄電装置
CN113228401A (zh) 蓄电装置
EP4350865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1902962A (zh) 蓄电装置
JP7225795B2 (ja) 蓄電装置
US20220149474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7183540B2 (ja) 蓄電装置
JP2020107463A (ja) 蓄電装置
CN111937182A (zh) 蓄电装置
CN111902964A (zh) 蓄电装置
US20230021263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7447814B2 (ja) 蓄電装置
JP7501370B2 (ja) 蓄電装置
US20230040116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US20240055700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EP4336528A1 (en) Power storage apparatus
WO2021045170A1 (ja) 蓄電装置
EP4350726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JP2022029069A (ja) 蓄電装置
JP2022029062A (ja) 蓄電装置
JP2022123248A (ja) 蓄電装置
JP2022143581A (ja) 蓄電装置
JP2022029095A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