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7866B - 广角拍摄镜头 - Google Patents
广角拍摄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7866B CN113227866B CN201980086922.XA CN201980086922A CN113227866B CN 113227866 B CN113227866 B CN 113227866B CN 201980086922 A CN201980086922 A CN 201980086922A CN 113227866 B CN113227866 B CN 113227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wide
- group
- angle photograp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广角镜头包括按照从透镜侧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至少四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前组;具有至少三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中心组;以及具有至少三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后组,其中,前组的焦距和镜头的总焦距之比在2.28和2.79之间,中心组的焦距和镜头的总焦距之比在3.02和3.69之间,以及后组的焦距和镜头的总焦距之比在3.50和4.29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拍摄应用的广角物镜。
背景技术
逆焦式广角物镜是众所周知的,其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
此外,对称的物镜设计是已知的,其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中间组,以及各自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后组。此种设计尤其适用于无反射镜的照相机。
设置有前组、中间组和后组的准对称设计同样已知可以用于无反射镜的照相机,其中前组、中间组和后组中的每一组具有正屈光力。
在聚焦期间具有恒定总长度的、改进紧凑性的逆焦式广角物镜也已知可以用于无反射镜的照相机。例如,在DE 10 2014 104 457 B3中描述了这种物镜。然而,其所公开的九透镜物镜由于其所提供的内部聚焦而具有较大的总长度。
在DE 2 160 628 A中描述了具有两个非球面的八透镜广角物镜。
从EP 2 194 412 A1已知一种包括三个透镜组的显微镜物镜,其中,后组具有负屈光力,并在中间组和后组之间另外设置有衍射光学元件。
在DE 10 2004 008 997 A1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双高斯型七透镜拍摄物镜。
EP 2 993 512 A1描述了一种包括十个透镜的广角物镜,其中,光阑布置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中心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沿着光方向交替地布置在光阑之前和光阑之后,其中,沿着光方向设置在光阑之前的透镜具有负的总屈光力。
非常紧凑的尺寸只能通过具有对称或准对称设计的物镜来实现。在逆焦式设计中,由于其原理,导致不能实现紧凑的尺寸。此外,对于彗差、畸变和横向色差的校正仅由于非对称设计而不能完成。
通常,在紧凑型广角物镜的设计中,各个元件需要具有较高的屈光力。然而,这导致三阶像差和更高阶的像差,进而导致图像中未校正的残留误差,从而对图像对比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紧凑型物镜中,对于像场曲率、像散、畸变和色差的校正通常只能在有限制的情况下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角拍摄物镜,其具有紧凑的尺寸并对所有图像误差进行特别好的校正。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广角拍摄物镜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广角物镜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至少四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前组;具有至少三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中间组;以及具有至少三个透镜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后组,其中,前组的焦距和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2.28和2.79之间,中间组的焦距和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3.02和3.69之间,以及后组的焦距和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3.50和4.29之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广角物镜总共具有至少十个透镜。
与逆焦式物镜设计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广角物镜具有非常紧凑的尺寸,尤其是在总长度方面,因此特别适合于与数字式无反射镜系统照相机一起使用。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前组、中间组和后组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和至少一个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
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中的大多数透镜有利地具有小于或等于1.70的折射率,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因此,具有相对低的折射率、相对低的阿贝数以及相对部分色散与法线之间的偏差为负值的玻璃优选地用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该相对部分色散ΔPg,F被定义为如下:
其中,nF为夫琅和费(Fraunhofer)谱线F(其波长为468.13nm)处的折射率,ng为夫琅和费谱线g(其波长为435.83nm)处的折射率,nC为夫琅和费谱线C(其波长为656.28nm)处的折射率。
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被定义为如下:
ΔPg,F=Pg,F-(0.6438-0.001682·vd),
其中,vd为夫琅和费谱线d(其波长为587.56nm)处的阿贝数。
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中的大多数透镜有利地包括:除了布置在后组的图像侧末端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之外的所有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
由于使用具有一种或多种上述性质的玻璃,因此可以对初级光谱和次级光谱中的色差进行校正。后组的最后一个透镜可以免除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利于通过精密玻璃模制实现非球面设计。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后组形成为浮动元件,浮动元件优选地在聚焦时沿着与前组和中间组相同的方向移动,然而,后组的移动距离小于前组的移动距离和中间组的移动距离。因此,后一个条件意味着在聚焦时后组的调节路径小于总物镜的调节路径。由于图像误差彗差和像散差可以得到补偿,因此可以在近距离下实现特别好的成像性能。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前组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优选地,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为双凸面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为双凹面透镜。
前组的透镜有利地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优选地,前组中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因此,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为负值。通过该实施例可以最小化对次级光谱的色差的不必要贡献。
第一透镜有利地具有在1.80和1.86之间的折射率,和/或第四透镜具有大于或等于1.86的折射率。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有利地形成第一子组,第一子组形成为粘结的双合透镜,和/或第一子组的总屈光力不超过前组的总屈光力的10%,优选地,不超过前组的总屈光力的7.5%。第一子组的焦距和物镜的总焦距的商特别地在43.49和53.13之间。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优选地形成第二子组,第二子组形成为粘结的双合透镜。
前组的不同透镜表面有利地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其中,rn描述了在顶点处的表面n的半径。存在如下描述:
-r1描述了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表面的曲率;
-r2描述了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曲率;
-r3描述了第二透镜L2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
-r4描述了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表面的曲率;
-r5描述了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曲率;以及
-r6描述了第四透镜L4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
对于两个半径的对应比值rn/rm,优选地应用以下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
-1.58<r1/r6<-1.29,
-1.07<r2/r5<-0.88,
-1.04<r3/r4<-0.85。
前组的透镜的上述特征有助于校正像散差、最小化Petzval(佩兹伐)和值(其作为物镜的像场曲率的量度)以及减小色差。
前组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优选地,第一透镜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尤其地,至少第一透镜的物体侧表面为非球面。通过这些特征和上述第一子组的特征,可以最小化对畸变的不必要贡献。此外,第一子组适于作为调节构件或滑动构件以最小化物镜组件上的图像中心处的定心误差。
通常,前组的透镜的上述有利设计有助于最小化横向色差和畸变,以及使得像场平坦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间组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优选地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三合透镜,优选地,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为双凸面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为双凹面透镜,并且优选地,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的折射率小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的折射率。
中间组的不同透镜表面有利地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其中,rn描述了在顶点处的表面n的半径。存在如下描述:
-r8描述了第五透镜L5的物体侧表面的曲率;
-r9描述了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曲率;
-r10描述了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曲率;以及
-r11描述了第七透镜L7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
对于两个半径的对应比值rn/rm,优选地应用以下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
-7.11<r8/r11<-5.82,
-1.51<r9/r10<-1.24。
这种设计有助于校正像散,同时最小化矢状截面中的球面像差。此外,以这种方式设计的中间组适于作为调节构件或滑动构件,以最小化组件上的像场中的定心误差。
中间组中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有利地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大于或等于+0.0130。
中间组中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有利地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
中间组的透镜的上述特征有助于校正图像中心处的主光谱和次级光谱的色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后组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九透镜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十透镜,优选地,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双合透镜,和/或优选地,第八透镜为双凸面透镜,和/或第九透镜为双凹面透镜,和/或第十透镜为弯月形透镜,优选地,多个表面被布置为朝向物体侧是中空的。
第八透镜有利地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在1.80和1.86之间的折射率。
第九透镜有利地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Δ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
与后组的透镜相关的上述特征有助于最小化Petzval(佩兹伐)和值,以及最小化对主光谱和次级光谱的色差的不必要贡献。
第八透镜的物体侧表面和/或第十透镜的两个表面有利地为非球面。所述的表面的非球面设计有助于平衡像场上的像散差和彗差,以及最小化对球面像差的不必要贡献。
后组的不同透镜表面有利地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其中,rn描述了在顶点处的表面n的半径。存在如下描述:
-r12描述了第八透镜L8的物体侧表面的曲率;
-r13描述了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曲率;
-r14描述了第九透镜L9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
-r15描述了第十透镜L10的物体侧表面的曲率;以及
-r16描述了第十透镜L10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
以sn作为表面n处的近轴物体距离,由(sn-rn)/rn来定义幅度Δrn。
对于两个半径rn/rm或幅度Δrn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地应用以下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
+0.5<Δr12<+0.9,
-2.5<Δr13<-2.1,
-0.2<Δr14<+0.2,
-1.3<Δr15<+1.0,
-1.3<Δr16<+1.0,
r16<r15。
此外,后组的透镜的上述有利实施例有助于使得单个元件对组件上的偏心不敏感(而是具有相反的效果),从而使得整个后组同样地对偏心不敏感。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对于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中的大多数透镜,透镜的直径和中心厚度的商大于或等于18。
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中的大多数透镜有利地包括:除了第三透镜之外的所有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为了在彗差和像散之间获得更好的平衡,第三透镜可以免除上述条件。
对于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的每个双凸面透镜,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商有利地大于或等于5.8。
上述对于透镜的直径和中心厚度的商的测量或者对于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商的测量有助于实现整个物镜的紧凑设计,从而使得光学总长度SO'和图像对角线YB的一半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3.1,且光学总长度SO'和物镜的总焦距f'ges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9。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前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子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子组,中间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子组,以及后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子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子组,其中,在每种情况下,每一个子组由多个透镜形成,多个透镜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复合透镜,或者每一个子组由单个透镜形成。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孔径光阑布置在前组和中间组之间。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相对孔径等于1:2.0。视角等于约62.2°。
第一透镜有利地具有至少600N/mm2的努氏硬度(HK),和/或具有根据ISO8424优于4.0的耐酸性(即耐酸性等级4,无可见的表面变化)。由此提供了前透镜相对于机械载荷和环境影响的足够抵抗力。这些特征例如通过来自Ohara生产商的玻璃材料S-LAH89来满足。
根据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广角物镜的特征在于:
-紧凑的尺寸;
-在整个像场上具有非常高的对比度和细节再现;
-不可察觉的畸变;
-在同时对主光谱和次级光谱上的色差和横向色差进行非常好的校正时,对像场进行非常好的平坦化;以及
-均匀良好的对比度再现和图像误差校正,近距范围可达0.3m;以及
-光学组的简单组装。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实施方案可以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产生,其中单个特征和/或特征组可以以合适的方式彼此进行组合,还可以以不同于本文明确提及的特征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和附图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广角物镜在无限远距离设置下的透镜截面;
图2为根据图1的广角物镜在近距离设置下的透镜截面;以及
图3为根据图1和图2的广角物镜的调制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示例的、具有十个折射透镜L1至L10的广角拍摄物镜。
透镜L1至L10沿着从物体侧开始到图像侧的光路的光传播方向按照升序进行编号。诸如“前方”或“后方”之类的相对位置指示与该顺序相关。
广角物镜包括:前组VG,其包括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中间组MG,其包括第五透镜L5至第七透镜L7;以及后组HG,其包括第八透镜至第十透镜。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L1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连接以形成粘结的双合透镜,并形成第一子组G1。同样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L3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L4连接以形成粘结的双合透镜,并形成第二子组G2。因此,前组VG包括第一子组G1和第二子组G2。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L7连接以形成粘结的三合透镜,并形成第三子组G3。中间组MG包括第三子组G3。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八透镜L8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九透镜L9连接以形成另一粘结的双合透镜,并形成第四子组G4。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十透镜L10被设计为单个透镜,并形成第五子组G5。后组HG包括第四子组G4和第五子组G5。
孔径光阑BL布置在前组VG和中间组MG之间。
后组HG形成为浮动元件,并在聚焦时沿着与由前组VG、孔径光阑BL和中间组MG所形成的残余物镜相同的方向移动,然而,浮动元件的移动距离和(因此的)调节路径或后组HG的移动距离和(因此的)调节路径小于该残余物镜的移动距离或调节路径。
在下表中示出了广角物镜的透镜元件的详细设计数据和光学数据。该数据与如下多个表面相关,这多个表面分别指定空气-玻璃过渡或玻璃-玻璃过渡,且可以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按照升序进行编号。因此,表面1表示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表面,表面2表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公共表面,等等。最后一个表面16为第十透镜L10的图像侧表面。表面7对应于孔径光阑BL。
设计数据归一化为广角物镜的总焦距,为f=1mm。
对于各个表面,r表示顶点半径,dM表示中心厚度或与在顶点处的相邻表面相距的间隔,ne表示夫琅和费谱线e(其波长为546.07nm)的折射率,以及ve表示夫琅和费谱线e的阿贝数。此外,D/dM表示直径D和中心厚度dM之间的比值,dM/dr表示中心厚度dM和边缘厚度dr之间的比值,s表示近轴物体距离,s'表示近轴图像距离,以及a表示等光程物体距离。
同样示出了各个表面与各个透镜L1-L10之间的关联关系、与子组G1-G5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与组HG、组MG和组HG之间的关联关系。
表面 | <![CDATA[D/d<sub>M</sub>]]> | <![CDATA[d<sub>M</sub>/dr]]> | (s-a)/a[mm] |
1 | 9.1 | ||
2 | 23.9 | ||
3 | |||
4 | |||
5 | |||
6 | 12.9 | ||
7 | |||
8 | |||
9 | 18.0 | ||
10 | |||
11 | 96.4 | ||
12 | 6.2 | -0.41 | |
13 | 23.9 | -1.69 | |
14 | -0.42 | ||
15 | 20.0 | -1.10 | |
16 | -1.06 |
第一透镜L1和第八透镜L8的物体侧表面(表面1和表面12)以及第十透镜L10的两个表面(表面15和表面16)具有非球面曲率,并在图1和图2中用符号*来标记。以下非球面方程适用于在相对于光轴具有高度h并与光轴垂直的点处平行于光轴的各个透镜表面的下垂度z:
其中,r0为曲率的顶点半径,k为圆锥常数,且a2、a3、…、a6为非球面系数。
针对四个非球面1、12、15和16,系数k、a2至a6在下表中(以指数表示)表示为:
表面 | k | a2 | a3 | a4 | a5 | a6 |
1 | 0 | 0.1569D-4 | -0.182035D+1 | 0.2404D-10 | ||
12 | 0 | 0.1111D-5 | -0.524051D+0 | 0.4762D-10 | ||
15 | 0 | 0.9390D-4 | 0.357335D+2 | 0.9081D-09 | 0.169936D+2 | 0.7799D-15 |
16 | 0 | 0.6674D-4 | 0.366574D+2 | 0.1080D-08 |
在下表中示出了用于总物镜、子组G1-G5、以及前组VG、中间组MG和后组HG的其它光学数据。该表包括屈光力的符号以及子组和组各自的焦距f'。此外,示出了各焦距f'与物镜的总焦距f'ges的比值。
子组 | 屈光力 | f'[mm] | f'/f'ges |
物镜 | + | 1.00 | 1.00 |
G1 | + | 48.07 | 48.07 |
G2 | + | 2.47 | 2.47 |
G3 | + | 3.34 | 3.34 |
G4 | + | 2.04 | 2.04 |
G5 | - | -3.29 | -3.29 |
VG | + | 2.52 | 2.52 |
MG | + | 3.34 | 3.34 |
HG | + | 3.87 | 3.87 |
广角物镜的透镜速度或相对孔径等于1:2.0。总的对角线视角等于62.2°。光学总长度SO'与总焦距f'ges的比值等于1.85,以及光学总长度SO'与图像对角线的一半之间的比值等于3.08。图像距离S'O'与总焦距f'ges之间的比值等于0.43。
在下表中示出了前组VG和中间组MG的表面的不同半径比值。在每种情况下,值rn表示表面n的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上文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广角物镜设计的设计数据和光学值仅为示例性的。应当理解,具有不同设计数据和光学参数的广角物镜也可以被本发明所覆盖。
除了作为示例提及的十个透镜之外,还可以特别地提供其他透镜。因此,例如前组VG、中间组MG和/或后组HG各自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处设置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的其他透镜。应当理解,在这种修改的情况下,透镜的编号可以对应地改变。
在图3中示出了用于包括20谱线对/mm的测试对象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在该图中,对比度或调制以相对图像高度的百分比形式输入。实线表示矢状结构的MTF,而虚线表示切向结构的MFT。广角物镜被设置为无限远的物距。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对比度在图像边缘处也未下降到低于大约75%。
参考数字列表
BL 孔径光阑
L1-L10 第一透镜至第十透镜
G1-G5 第一子组至第五子组
VG 前组
MG 中间组
HG 后组
Claims (28)
1.一种广角拍摄物镜,所述广角拍摄物镜由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以下组组成:具有四个透镜(L1-L4)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前组(VG);具有至少三个透镜(L5-L7)的总屈光力为正的中间组(MG);以及具有至少三个透镜(L8-L10)的总屈光力为正的后组(HG),其中,所述前组(VG)的焦距和所述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2.28和2.79之间,所述中间组(MG)的焦距和所述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3.02和3.69之间,以及所述后组(HG)的焦距和所述物镜的总焦距的商在3.50和4.29之间,
其中,所述前组(VG)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三透镜(L3)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L4),
其中,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为双凸面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为双凹面透镜,
其中,所述前组(VG)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具有在38与45之间的阿贝数,
其中,所述前组(VG)中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在1.80和1.86之间的折射率,和所述第四透镜(L4)具有大于或等于1.86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组(VG)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所述中间组(MG)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和第七透镜(L7),所述后组(HG)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八透镜(L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中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和第九透镜(L9)具有:
小于或等于1.70的折射率;或
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或
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或
小于或等于1.70的折射率、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中的四个透镜包括:除了布置在所述后组(HG)的图像侧末端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十透镜(L10)之外的所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和第九透镜(L9)。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HG)形成为浮动元件,然而,所述后组(HG)的移动距离小于所述前组(VG)的移动距离和所述中间组(MG)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形成第一子组(G1),所述第一子组(G1)形成为粘结的双合透镜,和/或所述第一子组(G1)的总屈光力不超过所述前组(VG)的总屈光力的10%;和/或,所述第三透镜(L3)和所述第四透镜(L4)形成第二子组(G2),所述第二子组(G2)形成为粘结的双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组(VG)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组(MG)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L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组(MG)中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和第七透镜(L7)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大于或等于+ 0.01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组(MG)中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HG)至少包括按照从物体侧末端到图像侧末端的顺序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九透镜(L9)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十透镜(L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透镜(L8)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或等于1.86的折射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透镜(L9)具有在38和45之间的阿贝数,和/或具有的相对部分色散△Pg,F与法线之间的偏差小于或等于-0.0035。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透镜(L8)的物体侧表面和/或所述第十透镜(L10)的两个表面为非球面。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对于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中的第二透镜(L2)、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透镜的直径和中心厚度的商大于或等于18。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中的四个透镜包括:除了所述第三透镜(L3)之外的所有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L2)、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和第十透镜(L10)。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对于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的双凸面的第一透镜(L1)和第八透镜(L8),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的商大于或等于5.8。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组(VG)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子组(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二子组(G2),所述中间组(MG)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子组(G3),以及所述后组(HG)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子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子组(G5),其中,在每种情况下,每一个子组(G1-G5)由多个透镜形成,所述多个透镜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复合透镜,或者每一个子组(G1-G5)由单个透镜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孔径光阑(BL)布置在所述前组(VG)和所述中间组(MG)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视角等于62.2°,且相对孔径等于1: 2.0。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元件在聚焦时沿着与所述前组(VG)和所述中间组(MG)相同的方向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组(G1)的总屈光力不超过所述前组(VG)的总屈光力的7.5%。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至少一个非球形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表面为非球面。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和所述第七透镜(L7)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三合透镜。
2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五透镜(L5)和第七透镜(L7)为双凸面透镜,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六透镜(L6)为双凹面透镜。
2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透镜(L8)和所述第九透镜(L9)被组合以形成粘结的双合透镜。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拍摄物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八透镜(L8)为双凸面透镜,和/或所述第九透镜(L9)为双凹面透镜,和/或所述第十透镜(L10)为弯月形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8132472.3A DE102018132472A1 (de) | 2018-12-17 | 2018-12-17 | Fotograf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
DE102018132472.3 | 2018-12-17 | ||
PCT/EP2019/085673 WO2020127280A1 (de) | 2018-12-17 | 2019-12-17 | Fotograf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7866A CN113227866A (zh) | 2021-08-06 |
CN113227866B true CN113227866B (zh) | 2023-04-04 |
Family
ID=6910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922.XA Active CN113227866B (zh) | 2018-12-17 | 2019-12-17 | 广角拍摄镜头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66176A1 (zh) |
EP (1) | EP3894923B1 (zh) |
JP (1) | JP7339342B2 (zh) |
CN (1) | CN113227866B (zh) |
DE (1) | DE102018132472A1 (zh) |
WO (1) | WO20201272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15642B2 (ja) * | 2020-02-19 | 2024-0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CN111856717B (zh) * | 2020-08-18 | 2023-12-1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JP7546909B2 (ja) | 2020-12-24 | 2024-09-09 | 株式会社コシナ | 撮像レンズ |
CN114815135B (zh) * | 2021-01-22 | 2024-04-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JP2022114767A (ja) * | 2021-01-27 | 2022-08-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系、撮像装置、車載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装置 |
CN114994868B (zh) * | 2022-06-21 | 2023-05-16 |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辨率长焦宽波段消色差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60628A1 (de) | 1971-12-07 | 1973-06-14 | Leitz Ernst Gmbh | Weitwinkelobjektiv hoher oeffnung |
JPS61231517A (ja) * | 1985-04-05 | 1986-10-15 | Canon Inc | 可変焦点距離レンズ |
JPH07101253B2 (ja) * | 1987-04-03 | 1995-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フロ−テイングを利用した撮影レンズ |
JP2712370B2 (ja) * | 1988-09-19 | 1998-02-10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望遠レンズ |
US5835286A (en) * | 1995-08-25 | 1998-11-1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Standard lens system having a large aperture ratio |
JP2004334185A (ja) * | 2003-04-18 | 2004-11-25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DE102004008997B4 (de) | 2004-02-22 | 2005-12-22 | Leica Camera Ag | Fotografisches Objektiv vom modifizierten Doppelgaußtyp |
US7643228B2 (en) * | 2006-12-04 | 2010-01-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system |
WO2009041546A1 (ja) | 2007-09-25 | 2009-04-02 | Nikon Corporation | 対物レンズ |
JP5582905B2 (ja) * | 2010-07-27 | 2014-09-03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JP2012185263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Nikon Corp | 撮影レンズ、この撮影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5761607B2 (ja) * | 2011-07-22 | 2015-08-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光学系、及び、この光学系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DE102013203628B4 (de) * | 2013-03-04 | 2020-06-10 |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 Immersionsobjektiv für Mikroskope und seine Verwendung |
DE102014104457B3 (de) | 2014-03-28 | 2015-02-26 | Leica Camera Aktiengesellschaft | Weitwinkelobjektiv vom kompakten abgewandelten Retrofokustyp |
DE102014112853B4 (de) | 2014-09-05 | 2016-06-09 | Leica Camera Ag | Weitwinkelobjektiv |
JP6983605B2 (ja) * | 2017-09-29 | 2021-12-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単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613277B2 (ja) * | 2017-09-29 | 2019-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単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11048067B2 (en) * | 2018-05-25 | 2021-06-29 | Anteryon International B.V. | Lens system |
JP7048521B2 (ja) * | 2019-01-31 | 2022-04-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2018
- 2018-12-17 DE DE102018132472.3A patent/DE102018132472A1/de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80086922.XA patent/CN113227866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US US17/414,892 patent/US2022006617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17 JP JP2021534685A patent/JP73393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EP EP19832054.1A patent/EP3894923B1/de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WO PCT/EP2019/085673 patent/WO2020127280A1/de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7866A (zh) | 2021-08-06 |
DE102018132472A1 (de) | 2020-06-18 |
EP3894923B1 (de) | 2023-11-08 |
EP3894923A1 (de) | 2021-10-20 |
JP2022513263A (ja) | 2022-02-07 |
JP7339342B2 (ja) | 2023-09-05 |
US20220066176A1 (en) | 2022-03-03 |
WO2020127280A1 (de) | 2020-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7866B (zh) | 广角拍摄镜头 | |
CN110412727B (zh) | 光学镜头 | |
CN103576288B (zh) | 一种大口径透镜系统 | |
CN111435190B (zh) | 具有至少六个透镜的摄影物镜 | |
CN110320637B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3276108U (zh) |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 |
CN111323895A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US6894847B2 (en) | Retrofocus, wide-angle lens | |
CN108279487B (zh) |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 |
CN116724263A (zh) | 固定焦距的物镜 | |
JP4654506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 | |
US6967783B2 (en) | Two-group zoom lens | |
CN117555118A (zh) | 一种超广角镜头 | |
JPH10301021A (ja) | 小型レンズ | |
CN114252981B (zh) | 光学镜头 | |
JP2018072640A (ja)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CN112327466B (zh) | 拍摄物镜 | |
CN115494686A (zh) | 定焦投影镜头 | |
CN112748512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US2628532A (en) | Five component objective lens for aerial photography | |
CN110658607A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JP6536020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系 | |
CN110716281A (zh) |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JP2836173B2 (ja) | コンパクトなズームレンズ | |
CN218848433U (zh) | 一种定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