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754A -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754A
CN113225754A CN202110446352.XA CN202110446352A CN113225754A CN 113225754 A CN113225754 A CN 113225754A CN 202110446352 A CN202110446352 A CN 202110446352A CN 113225754 A CN113225754 A CN 113225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bility
mode
mobility mode
ra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63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磊
杨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63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04W36/125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invol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ce backb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该方法为:控制面功能CPF实体获取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CPF实体将确定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发送至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用于所述RAN节点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680085471.4、申请日为2016年08月23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终端的连接状态可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信令连接管理(英文:Connection Management,缩写:CM)状态,和无线资源控制(英文:Radio ResourceControl,缩写:RRC)信令连接管理状态。其中,NAS信令连接管理状态可用NCM表示,用于表示终端和核心网之间的NAS信令连接的建立状态,例如NCM_IDLE、NCM_CONNECTED等状态。NCM_IDLE表示终端和核心网没有建立信令连接;NCM_CONNECTED表示终端和核心网已经通过一个RAN节点建立了信令连接。RRC信令连接管理状态用于表示终端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RRC信令连接的建立状态。例如RRC_IDLE、RRC_CONNECTED、RRC_INACTIVE和RRA_PCH等状态。RRC_IDLE表示终端和RAN节点之间没有建立RRC连接;RRC_CONNECTED表示终端和RAN节点之间已经建立RRC连接;RRC_INACTIVE表示数据包发送完成之后,RAN节点仍然保存终端的RRC上下文和承载上下文等信息;RRA标识一个RAN节点覆盖的范围,RRA_PCH表示终端处于空闲态时,网络只在这个RRA范围内寻呼终端。
会话连接管理状态用于表示会话上下文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激活状态,包括SESSION CONTEXT ACTIVE、SESSION CONTEXT INACTIVE和SESSION CONTEXT SUSPEND等状态。其中SESSION CONTEXT ACTIVE表示会话上下文处于激活状态,即会话上下文已被保存;SESSION CONTEXT INACTIVE表示会话上下文处于去激活状态,即会话上下文已被删除;SESSION CONTEXT SUSPEND表示会话上下文保存,但没有数据收发。
对于信令连接状态来说,不同的信令连接状态表示了终端位置的可达性等级,即核心网能够确定终端位置的精度。例如,终端处于NCM_IDLE状态时,表示终端和核心网没有建立信令连接,核心网能够确定终端位置的精度为核心网预先分配给终端的位置区域范围,该位置区域范围包含多个无线接入网络(英文:Radio Access Network,缩写:RAN)节点的覆盖范围;而终端处于NCM_CONNECTED状态时,表示终端和核心网已经通过一个RAN节点建立了信令连接,核心网能够确定终端位置的精度是一个RAN节点的覆盖范围。当有下行数据时,如果终端处于NCM_IDLE状态,核心网需要在终端所在位置区域范围内的多个RAN节点寻呼终端,以便向终端发送数据,这样会产生寻呼开销。当然终端在处于NCM_CONNECTED状态时,核心网可直接将数据发送给终端当前所在的RAN节点,不需要做寻呼,能够降低寻呼开销,但是,如果终端一直保持NCM_CONNECTED,则当终端由于位置移动接入新的RAN节点时,就需要向核心网更新终端所在位置,而这样会产生位置更新开销。因此,上述寻呼开销和位置更新开销之间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才能使总开销最低。
现有技术中,终端的连接状态和状态转移条件是预先配置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中的,在终端和核心网预先配置终端的信令连接状态及状态转移条件为:终端在发送或接收数据之前,需要先和核心网建立信令连接状态为NCM_CONNECTED;当数据收发结束之后释放信令,即将信令连接状态转为NCM_IDLE。在这种固定的配置下,很难使得上述寻呼开销和位置更新开销之间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对于会话连接状态来说,表示某个业务的会话上下文在终端和网络之间的激活状态。现有技术中,终端的连接状态和状态转移条件是预先配置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中的,在终端和RAN节点预先配置的终端的会话连接状态及状态转移条件为:当终端存在业务数据正在收发时,会话连接状态为SESSION CONTEXT ACTIVE,当业务数据收发结束时,会话连接状态转为SESSION CONTEXT INACTIVE,且RAN节点删除会话上下文。基于这种固定的配置,对于数据业务频繁的终端,例如每隔1分钟收发一次数据,则每次收发数据都需要重新建立会话上下文,信令开销较大。而对于数据业务不频繁的终端,例如每隔1天收发一次数据,则一直保存会话上下文会带来额外的存储和维护开销。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终端的连接状态及状态转移条件是预先配置在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中的,而这种固定的配置往往不能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而灵活更改,从而降低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移动性模式包括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例如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等配置信息,用以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控制面功能CPF实体获取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并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CPF实体发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给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以使得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这样,CPF实体能够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并通过RAN节点确定最终为终端配置的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CPF实体将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直接发送给所述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历史数据获取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CPF实体和RAN节点能够准确确定适合终端实际应用场景的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AN节点还将确定的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CPF实体。这样能够使终端、RAN节点和CPF实体获知终端使用的移动性模式,使得网络匹配达到一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所述RAN节点将确定的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这样,RAN节点能够根据CPF实体发送与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匹配的移动性模式为终端配置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RAN节点预先获取所述RAN节点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若所述RAN节点能够支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所述RAN节点将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二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或者,若所述RAN节点不支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所述RAN节点选择默认的移动性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在对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灵活配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RAN节点的自身配置,保证RAN节点与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之间工作正常。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AN节点还将确定的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CPF实体。这样能够使终端、RAN节点和CPF实体获知终端使用的移动性模式,使得网络匹配达到一致。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所述RAN节点将所述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这样,RAN节点能够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历史数据获取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CPF实体和RAN节点能够准确确定适合终端实际应用场景的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RAN节点还将确定的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CPF实体。这样能够使终端、RAN节点和CPF实体获知终端使用的移动性模式,使得网络匹配达到一致。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终端向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终端接收RAN节点发送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采用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移动性模式。这样,终端并不是根据自身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的固定配置来应用,而是根据网络侧设备的配置灵活采用移动性模式,达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与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匹配的目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PF实体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AN节点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AN节点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CPF实体,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根据获取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通过收发器发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给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用于所述RAN节点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这样,CPF实体能够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并通过RAN节点确定最终为终端配置的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历史数据获取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CPF实体和RAN节点能够准确确定适合终端实际应用场景的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通过收发器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将确定的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这样,RAN节点能够根据CPF实体发送与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匹配的移动性模式为终端配置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预先获取所述CPF实体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若所述CPF实体能够支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将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或者,若所述CPF实体不支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选择默认的移动性模式作为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在对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灵活配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RAN节点的自身配置,保证RAN节点与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之间工作正常。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通过收发器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将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移动性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这样,RAN节点能够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历史数据获取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使得CPF实体和RAN节点能够准确确定适合终端实际应用场景的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根据所述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移动性模式。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向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接收RAN节点发送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根据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采用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这样,终端并不是根据自身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的固定配置来应用,而是根据网络侧设备的配置灵活采用移动性模式,达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与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匹配的目的。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流程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流程图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结构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结构图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结构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CPF实体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RAN节点结构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结构图之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结构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终端固定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不能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而灵活更改,从而降低网络性能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控制面功能(英文:Control Plane Function,CPF)实体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并通过RAN节点确定最终为终端配置的移动性模式,并通知给终端,打破了终端固定的移动性模式配置,实现根据终端的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和管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网络系统,例如,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系统、5G通信系统或者以后更多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将以5G通信系统为例作详细方案的说明。
5G通信系统以灵活的方式构建网络,网络将被进一步抽象为网络切片(即NetworkSlice)。网络切片技术是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的网络,每个虚拟网络之间,包括网络内的设备、接入、传输和核心网,是逻辑独立的。每个网络切片由一个独立的网络功能或功能组合实例化构成,具备不同的功能特点,面向不同的需求和服务。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架构100包括:终端101、RAN节点102和若干个网络切片103,一个网络切片103中包括CPF实体104和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实体105,CPF实体104主要完成控制面相关的信令消息处理,包括:设备接入鉴权、安全加密、位置注册等移动性管理(英文:Mobility Management,缩写:MM)功能;用户面传输路径的建立、释放和更改等会话管理(英文:Session Management,缩写:SM)功能;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计费等相关的策略和计费(英文:Policy andCharging,缩写:PC)控制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CPF实体为同时具备MM功能和SM功能的一个实体;或者,CPF实体包括具备MM功能的实体或具备SM功能的实体。UPF实体105主要完成用户面数据的路由转发等功能。终端101可通过RAN节点102接入一个或多个网络切片103。
基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优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201:终端向CPF实体发送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
该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用于CPF实体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第一移动性模式用于RAN节点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其中,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步骤202:CPF实体获取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
CPF实体可以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来获取,或者,通过终端的签约信息来获取。
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根据终端的应用场景确定,大致包括终端的能力、移动性特征和业务特征等信息,具体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和/或特定位置发生切换、位置更新等移动性事件的历史统计信息。
步骤203: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CPF实体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的方式为:
首先,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
然后,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CPF实体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CPF实体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
CPF实体根据选择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
可选的,CPF实体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之后,确定所选择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对应的状态参数。
步骤204:CPF实体发送第一移动性模式给RAN节点;
该第一移动性模式用于RAN节点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RAN节点接收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第一移动性模式和第二移动性模式中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步骤205:RAN节点在接收到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后,根据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步骤206:RAN节点将确定的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RAN节点发送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可选地,RAN节点还将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CPF实体,以使CPF实体获知终端最终使用的移动性模式。
步骤207:终端根据第二移动性模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移动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移动性管理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在步骤203中,在CPF实体在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之前,CPF实体可以预先配置CPF实体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集合,移动性模式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以及各个移动性模式分别对应的模式索引值。可选的,移动性模式集合中还包括各个移动性模式之间的转移条件。为了方便描述,这里将CPF实体配置的移动性模式集合可称为第一移动性模式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性模式集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一个或多个移动性模式列表的形式,如表1-表3所示。每一个移动性模式列表中的模式索引值包括:子模式1、子模式2、子模式3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第二移动性模式等移动性模式包括如表1、表2和表3所示的至少一个子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状态模式列表中未包括状态参数,CPF实体需要进一步确定第一移动性模式对应的状态参数,并告知RAN节点。
表1
Figure BDA000303706387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3037063870000102
表3
Figure BDA0003037063870000103
可选的,CPF实体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的方式为:
首先,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第一移动性模式集合中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
然后,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中选择与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对应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或者,
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中选择与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或者
所述CPF实体根据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所述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中选择与所述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
CPF实体将确定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发送至RAN节点,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式:
CPF实体将第一移动性模式对应的模式索引值发送给RAN节点;或者,CPF实体将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终端的连接状态的配置信息发送给RAN节点。
RAN节点在根据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之前,RAN节点预先获取RAN节点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集合,为方便描述,这里RAN节点获取的RAN节点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集合可称为第二移动性模式集合。
RAN节点确定第一移动性模式是否包含在第二移动性模式集合中;若是,则RAN节点将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为第二移动性模式;否则,RAN节点从移动性模式集合中按照默认配置选择默认的移动性模式作为第二移动性模式。
即,RAN节点根据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本地配置策略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例如,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含RRC_IDLE和RRC_INACTIVE等状态,但是RAN节点不支持RRC_INACTIVE这种连接状态,则RAN节点则选择默认的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状态。
下面根据CPF实体为具备MM功能和SM功能的一个实体,和CPF实体包括具备MM功能的实体和具备SM功能的实体这两种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应用场景一:CPF实体为一个功能实体,同时具备MM功能和SM功能。
这种场景下,一个CPF实体同时具备MM功能和SM功能。方法步骤如图3所示。
步骤301:终端向CPF实体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其中,附着请求消息中携带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的信息,用于表征终端能够支持哪些移动性模式。
步骤302:CPF实体从用户签约数据库中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
或者,CPF实体也可以从终端之前附着的其他CPF实体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本步骤是在CPF实体不知终端的签约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如果CPF实体已知终端的签约信息,则省略步骤302。
终端的签约信息中包括了一些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即与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的选择辅助信息,包括终端的一些业务特征信息,例如,周期性业务指示、通信持续时间、通信周期、固定终端指示等业务参数,还有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等连接状态参数。
步骤303:CPF实体获取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并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和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和/或特定位置的切换、位置更新等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例如,终端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生切换、位置更新等事件的次数,通过这些移动性事件的统计能够确定终端是终端的移动性特征,例如是固定终端、还是低移动性终端、或者高移动性终端,CPF实体可以对终端的上述移动性特征设定划分规则,本申请不作限制。
CPF实体预先存储一个移动性模式集合,移动性模式集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一个或多个移动性模式列表的形式,如表1-表3所示。每一个移动性模式列表中的模式索引值包括:子模式1、子模式2、子模式3等等。
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在CPF预存的移动性模式集合中选择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的子集,并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子集中选择一个适合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例如:根据终端在一个月内的每一天每一时间段发生位置更新、切换等移动性事件的数量进行统计,可得到终端在每一天的7:00-9:00时间段内发生位置更新、切换非常频繁,即终端的位置变化比较频繁,可能这一时间段用户在上班途中;在9:00-21:00时间段内发送较少数量的位置更新、切换,可能这一时间段用户在办公区及周边区域;而在21:00-7:00时间段内几乎不发生位置更新、切换,即终端的位置几乎不变化,可能这一时间段用户在家中。因此,CPF实体可确定终端在7:00-9:00时间段内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为表1中的子模式1以及表2中的子模式1,即终端在有数据收发时为NCM_CONNECTED/RRC_CONNECTED,数据收发完成时应转为NCM_IDLE/RRC_IDLE。并且,CPF实体可为终端分配范围较大的位置区,从而避免终端频繁移出位置区发起位置更新带来的信令开销;CPF实体可确定终端在9:00-21:00时间段内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为表1中的模式3以及表2中的模式3,即终端NAS信令连接始终保持NCM_CONNECTED状态,RRC信令连接有数据发送时为RRC_CONNECTED,没有数据发送时为RRA_PCH,并且可设置RAN路由区(英文:RAN Routing Areas,缩写:RRA)参数为终端办公区及周边区域对应的多个小区,即仅在RRA范围进行寻呼,避免寻呼范围过大带来的寻呼信令开销;
CPF实体可确定终端在21:00-7:00时间段内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仍然为表1中的模式3以及表2中的模式3,但是设置RRA参数为终端当前所在的小区,进一步缩小寻呼范围为一个特定小区,还可进一步设置较长的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
上述例子的特定时间段也可以替换成特定位置,即根据终端在特定位置(如家中、办公区)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来确定移动性模式。
连接状态至少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业务连接状态中的一种,这里为终端选择第一移动性模式时,可以仅考虑适合终端的信令连接状态,后续若终端需要业务连接时,再考虑终端的业务特征参数来确定会话连接状态模式。
步骤304:CPF实体将选择的适合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发送给RAN节点。
具体地,将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对应的模式索引值发送给RAN节点,或者,直接发送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参数。同时,将从终端的签约信息中获取的与移动性模式相关的一些参数配置发送给RAN节点,例如终端的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
步骤305: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以及根据本地的配置策略为终端确定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若RAN节点不能支持第一移动性模式,则RAN节点会选择默认的移动性模式确定为终端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若RAN节点能支持第一移动性模式,则RAN节点将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为终端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步骤306:RAN节点分别向终端和CPF实体发送为终端确定的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步骤307:终端向CPF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308:CPF实体根据步骤302中获取的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以及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
具体地,与步骤303中类似,CPF实体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在CPF预存的移动性模式集合中选择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的子集,并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子集中选择一个适合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
例如,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为:周期性业务,通信周期为每30分钟收发一次数据。则CPF实体可确定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为表3中的模式3,转移条件为:当会话建立后状态为SESSION CONTEXT ACTIVE,数据收发完毕之后转为SESSION CONTEXT SUSPEND,当有数据发送时又转为SESSION CONTEXT ACTIVE,当会话释放后转为SESSION CONTEXT INACTIVE。当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发生变化时,例如改变为:周期性业务,通信周期为每1天收发一次数据。则CPF可确定终端的会话移动性模式为表3中的模式1,转移条件为:当会话建立后状态为SESSION CONTEXT ACTIVE,数据收发完毕之后转为SESSION CONTEXT INACTIVE,当有数据发送时重新建立会话连接转为SESSION CONTEXT ACTIVE。
这里为终端选择第三移动性模式时,可以只考虑适合终端的业务移动性模式。
步骤309:CPF实体将选择的适合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发送给RAN节点。
具体地,将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对应的模式索引值发送给RAN节点,或者,直接发送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参数。同时,将从终端的签约信息中获取的与移动性模式相关的一些参数配置发送给RAN节点,例如终端的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
步骤310: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以及根据本地的配置策略为终端确定最终使用的第四移动性模式。
步骤311:RAN节点分别向终端和CPF实体发送为终端确定的最终使用的第四移动性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只有附着过程,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则本方案只需要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6,在后续终端需要做业务的时候,再执行步骤307到步骤311。
应用场景二:CPF实体包括具备MM功能的实体或具备SM功能的实体。
这种场景下,CPF实体的功能分为两个功能实体分别来实现,具备MM功能的实体可称为MM实体,具备SM功能的实体可称为SM实体。方法步骤如图4所示。
步骤401:终端向MM实体发送附着请求消息。
其中,附着请求消息中携带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的信息,用于表征终端能够支持哪些移动性模式。
步骤402:MM实体从用户签约数据库中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
MM实体也可以从终端之前附着的其他MM实体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本步骤是在MM实体不知终端的签约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如果MM实体已知终端的签约信息,则省略步骤402。
步骤403:MM实体获取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并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和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步骤404:MM实体将选择的适合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发送给RAN节点。
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4与上述步骤301至步骤304除了执行主体由CPF实体改为MM实体之外,其他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5: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以及根据本地的配置策略为终端确定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步骤406:RAN节点分别向终端和MM实体发送为终端确定的最终使用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步骤407:终端向SM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了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的信息,用于表征终端能够支持哪些移动性模式。
步骤408:SM实体从用户签约数据库中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
或者,SM实体也可以从终端之前附着的其他SM实体获取终端的签约信息。本步骤是在SM实体不知终端的签约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如果SM实体已知终端的签约信息,则省略步骤408。终端的签约信息中包括了一些与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的参数,包括终端的一些业务特征信息,例如,周期性业务指示、通信持续时间、通信周期、固定终端指示等业务参数,还有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等移动性模式参数。
步骤409:SM实体是根据获取的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以及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
步骤410:SM实体将选择的适合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发送给RAN节点。
步骤411: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第三移动性模式,以及根据本地的配置策略为终端确定最终使用的第四移动性模式。
步骤412:RAN节点分别向终端和SM实体发送为终端确定的最终使用的第四移动性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只有附着过程,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则本方案只需要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6,在后续终端需要做业务的时候,再执行步骤407到步骤412。
本申请实施例还有另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的实现方式,由RAN节点根据终端的应用场景来决定终端的移动性模式,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步骤501:CPF实体向RAN节点发送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RAN节点接收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
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步骤502:RAN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终端的移动性模式。
移动性模式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
具体地,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的移动性模式;然后,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RAN节点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RAN节点根据终端的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和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RAN节点根据选择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
具体地,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终端的移动性模式之前,预先配置RAN节点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集合,移动性模式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以及各个移动性模式分别对应的模式索引值。
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移动性模式集合中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
RAN节点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中选择与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对应的移动性模式;或者,RAN节点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中选择与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对应的移动性模式。
步骤503:RAN节点将确定的移动性模式发送给终端。
具体地,RAN节点将移动性模式对应的模式索引值发送给终端;或者,RAN节点将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600,用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该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600包括:获取单元601、确定单元602和发送单元603。其中: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
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601获取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发送单元603,用于发送确定单元602确定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给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第一移动性模式用于RAN节点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可选的,确定单元602用于:
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
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以及,
根据选择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可选的,移动性模式包括信令移动性模式和会话移动性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信令移动性模式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移动性模式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移动性模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700,用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该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700包括接收单元701、确定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其中: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701接收的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发送单元703,用于将确定单元702确定的第二移动性模式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确定单元702用于:
预先获取装置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
若装置能够支持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将第一移动性模式确定为第二移动性模式;或者,若装置不支持第一移动性模式中包括的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则选择默认的移动性模式作为第二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均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可选的,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800,用以执行图5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该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800包括:接收单元801、确定单元802和发送单元803。其中: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的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
确定单元8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801接收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确定终端的移动性模式;
发送单元803,用于将确定单元802确定的移动性模式发送给终端。
可选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可选的,确定单元802用于:
根据终端的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确定终端支持的移动性模式;
根据终端的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或者,根据终端的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在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中选择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
根据选择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确定终端的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所述移动性模式包括以下移动性管理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连接状态,位置区列表,位置更新定时器,寻呼区域。
可选的,连接状态包括信令连接状态和会话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信令连接状态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连接状态或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900,用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该终端900包括:发送单元901、接收单元902和确定单元903。
发送单元901,用于向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发送所述终端的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
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RAN节点发送的第二移动性模式;
确定单元9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移动性模式,确定所述终端采用的移动性模式。
可选的,所述移动性模式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业务特征信息和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
其中,所述移动性模式能力信息包括终端能够支持的移动性模式,所述业务特征信息包括终端的周期性业务指示、单次业务通信持续时间和业务周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终端在特定时间段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位置发生切换或位置更新,或者所述移动性事件历史统计信息包括在特定时间段或特定位置发生的移动速度类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CPF实体1000,包括:收发器1001、处理器1002和存储器1003。其中,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002用于调用存储器1003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
处理器10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0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0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0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0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RAN节点1100,包括:收发器1101、处理器1102和存储器1103。其中,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102用于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
处理器1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1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1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1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1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RAN节点1200,包括:收发器1201、处理器1202和存储器1203。其中,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202用于调用存储器1203存储的程序以用以执行图5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
处理器12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2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2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2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1300,包括:收发器1301、处理器1302和存储器1303。其中,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一组程序,处理器1302用于调用存储器1303存储的程序以执行用以执行图2所示的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
处理器1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13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13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13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13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接收来自控制面功能CPF实体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第一位置区列表、或第一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AN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本地配置策略,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包括RRC-INACTIVE,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第二位置区列表和第二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AN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寻呼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F实体向所述RAN节点发送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
4.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控制面功能CPF实体的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第一位置区列表、或第一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本地配置策略,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包括RRC-INACTIVE,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第二位置区列表和第二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寻呼区域。
6.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面功能CPF实体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
所述CPF实体,用于向所述RAN节点发送终端的第一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连接状态、第一位置区列表、或第一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AN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并根据所述第一移动性模式和本地配置策略,确定所述终端的第二移动性模式,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包括RRC-INACTIVE,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第二位置区列表和第二位置更新定时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AN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终端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性模式还包括寻呼区域。
8.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46352.XA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225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352.XA CN113225754A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6352.XA CN113225754A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01680085471.4A CN109076362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96443 WO2018035726A1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471.4A Division CN109076362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754A true CN113225754A (zh) 2021-08-06

Family

ID=612460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471.4A Active CN109076362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02110446352.XA Pending CN113225754A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471.4A Active CN109076362B (zh) 2016-08-23 2016-08-23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3606B2 (zh)
EP (1) EP3496445B1 (zh)
JP (1) JP7026675B2 (zh)
KR (1) KR102290689B1 (zh)
CN (2) CN109076362B (zh)
BR (1) BR112019002990A2 (zh)
WO (1) WO20180357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6488B (zh) * 2016-11-1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17012B (zh) * 2017-01-03 2020-04-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US10749796B2 (en) * 2017-04-27 2020-08-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processing paths in a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WO2019218126A1 (zh) * 2018-05-14 2019-1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拥塞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225512B (zh) * 2019-06-04 2021-01-08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物联网的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及系统
GB2606408A (en) * 2021-05-07 2022-11-09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872C (zh) 2002-03-15 2005-06-1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对移动台进行位置管理的系统和方法、移动台和移动网络
US20040224669A1 (en) * 2003-05-08 2004-11-11 Pedlar David W.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handling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ng messages in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er equipment
US8218512B2 (en) * 2006-06-14 2012-07-10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Distribution of session keys to the selected multiple access points based on geo-location of APs
US7974228B2 (en) * 2008-01-07 2011-07-05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signaling-free idle mode mobility for an integrated 3GPP and 3GPP2 network
US8331319B2 (en) * 2009-06-19 2012-12-11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Optimizing handove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277210B2 (ja) * 2010-06-24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US9071951B2 (en) * 2010-10-11 2015-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with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863256B1 (en) * 2011-01-14 2014-10-1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secure transactions using flexible identity management in a vehicular environment
WO2013113137A1 (en) * 2012-01-30 2013-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rc switching
GB2504701A (en) * 2012-08-06 2014-02-12 Nec Corp Determining current state of a mobile device
ES2786003T3 (es) * 2012-09-18 2020-10-08 Alcatel Lucent Soporte de usuarios nómadas o fijos en una red móvil
EP2725852B1 (en) * 2012-10-29 2016-07-20 Alcatel Lucent Optimization of network signaling load and/or of user equipment power consumption in a packet mobile system
US9036495B2 (en) 2012-12-27 2015-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jus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dures based on machine devic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9160515B2 (en) * 2013-04-04 2015-10-13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enhancement using scaled time-to-trigger and time-of-stay
US20150038140A1 (en) 2013-07-31 2015-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ve mobi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US9474000B2 (en) * 2013-07-31 2016-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and reselection searching using predictive mobility
KR102234979B1 (ko) * 2013-11-07 2021-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성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0375646B2 (en) * 2014-04-18 2019-08-06 Apple Inc. Coordin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 and baseband layer operation
US9967838B2 (en) * 2014-11-21 2018-05-08 Apple Inc.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for system configuration exchanges
US9591613B2 (en) * 2014-11-28 2017-03-07 Alcatel-Lucent Usa Inc. Adaptive paging using user equipment localization method in a network
CN104980959B (zh) * 2015-07-13 2018-06-19 东莞理工学院 基于移动终端移动模式认知的网络切换优化方法及系统
US10354200B2 (en) * 2015-12-14 2019-07-16 Here Global B.V.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llaborative mobility mapp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362B (zh) 2021-05-04
JP2019525676A (ja) 2019-09-05
EP3496445A1 (en) 2019-06-12
KR102290689B1 (ko) 2021-08-17
BR112019002990A2 (pt) 2019-05-14
EP3496445A4 (en) 2019-06-12
US20190191297A1 (en) 2019-06-20
WO2018035726A1 (zh) 2018-03-01
EP3496445B1 (en) 2021-11-24
KR20190039270A (ko) 2019-04-10
JP7026675B2 (ja) 2022-02-28
US11533606B2 (en) 2022-12-20
CN109076362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362B (zh) 一种终端移动性模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22408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user plane path re-establishment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7128897B6 (ja) Rrc接続の回復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0519709B (zh) 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装置
CA320627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ore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13132132B (zh) 一种切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194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83056B (zh) 接入类型/频率选择优先级的索引参数的通知方法及设备
CA3063617C (en) Transi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54793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20051848A (ko)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 및 관련 기기의 모드 스위칭 방법
US112240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ower consumption parameter
JP2020504502A (ja) 不連続受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RU2762158C2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й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ue ограниченного 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N1070467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944361B (zh) 用于负载均衡的方法与网元
CN10919688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接入网实体和终端设备
CN112312493A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U202127813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20240024286A (ko) 온보딩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33883A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TWI511497B (zh) 處理傳輸組態之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11543030B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017764A (zh) 内生业务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734314A (zh) 切片接入优化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