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674A -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674A
CN113225674A CN202110517573.1A CN202110517573A CN113225674A CN 113225674 A CN113225674 A CN 113225674A CN 202110517573 A CN202110517573 A CN 202110517573A CN 113225674 A CN113225674 A CN 113225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detected
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gene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75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5674B (zh
Inventor
向阳
刘亮
林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sh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75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6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5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包括: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本实施例实现了通过获取某区域内大量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定位上报时间,确定了待测用户的位置,使定位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大数据城市管理中需要通过获取某区域内大量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定位上报时间,需要确定用户位置信息,以实现对待测用户管理策略的制定,如人口普查,交通规划、告警信息和城市管理等。
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强依赖于终端开启的AGPS定位功能,只有用户授权开启才能使用,在日常使用中,用户处于保护隐私和省电考虑,不会长期开启AGPS功能,上报的AGPS数据一般只占上报数据的10%左右,导致终端定位时数据全面性收到限制,导致用户定位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通过对通信信息进行邻区回填等操作,实现了使数据获取更全面,提高用户定位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定位方法,包括:
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包括:
基于第一判断规则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定位类型;
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一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一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二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二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信息,对待测用户进行室内外判别;
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内,则基于预设的室内指纹库和室内预设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内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外,则基于预设的室外指纹库和室外定位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外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还包括:
从基站获取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对应的邻区表,所述邻区表包括邻区ID、邻区频点、邻区PCI、邻区基站ID和邻区小区ID;
将所述邻区表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从基站获取虚拟工参表并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邻区表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还包括:
基于所述MR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个数和邻区基站数;
若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基站数,则结束操作;
若邻区个数等于邻区基站数,则获取邻区频点数和邻区PCI;
若邻区个数不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结束操作;
若邻区个数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执行邻区回填。
进一步地,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对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栅格回填,以生成第二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或
基于第二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定位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邻区回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第一定位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指纹定位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指纹定位方法。
本发明通过获取某区域内大量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定位上报时间,确定了待测用户的位置,使待测用户管理策略的制定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一的指纹定位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二的指纹定位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二替代实施例的指纹定位方法流程图。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二替代实施例的指纹定位方法流程图。
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三的指纹定位系统模块图。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三替代实施例的指纹定位系统模块图。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四的服务器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特征信息可以为第二特征信息或第三特征信息,类似地,第二特征信息、第三特征信息可以为第一特征信息。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第三特征信息都是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征信息,但其不是同一特征信息。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批量”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定位算法,如图1,包括如下步骤:
S101、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S102、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S103、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该步骤中,基于待测用户管理类别,基于待测用户ID从所述定位输出表中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待测用户管理类别可以包括:城市管理、交通规划、人口统计、安保防控、旅游等,对应地,待测用户管理策略可以是:城市人口统计分析、交通路径规划、人口普查结果、安全警示、旅游推荐等。示例性地,待测用户管理类别为人口统计,则基于定位输出表生成所述预设范围内一个或多个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管理策略,包括:
定位输出表包括一个或多个待测用户在不同时刻的第一位置信息,基于预先确定的待测用户管理类别,以确定待管理待测用户,结合一个或多个待测用户在不同时刻的第一位置信息,基于待测用户管理类别生成对应的待测用户管理策略,对政策制定、公共管理提供帮助。
待测用户第一位置信息能够全面准确地在时间和空间上反映待测用户的活动特征,对城市管理、交通规划、人口统计、安保防控、旅游等各个领域均形成较大的数据支撑作用。因此,待测用户级别的第一位置信息对各自领域的监控和预测都能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对信息化服务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实施例实现了通过获取某区域内大量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定位上报时间,确定了待测用户的位置,使定位更加准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预设指纹库和对第一位置信息进行精确定位以确定经纬度的过程,如图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如图4,在替代实施例中,步骤S201之后还包括S205、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agps过滤。
该步骤具体包括:判断单条MRO数据中是否存在mr.lon,若不存在mr.lon,则将其赋值为-180;若存在mr.lon,则判断是否存在mr.lat,若不存在mr.lat,则将其赋值为-90;若存在mr.lat,则判断是否满足“-180<mr.lon<=180&&-90<mr.lat<=90”。若不满足,则判断定位类型为126,若满足,则判断mr.lat和mr.lon是否在省边界经纬度范围内。
其中,省边界经纬度范围指的是当前省份最大最小经纬度加上外扩距离,其中:
最大最小经纬度:AREA_RANGE=minLon,maxLon,minLat,maxLat
外扩距离EXPAND_DISTANCE=10000。
若mr.lat和mr.lon不在省边界经纬度范围内,则将定位类型确定为103;若mr.lat和mr.lon在省边界经纬度范围内,则判断MR数据的ci在工参中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则将定位类型确定为0;若存在,则从工参集合中获取ci的经纬度,计算ci经纬度与MRO的经纬度的距离;判断该条MR的ta字段是否不为空;若不为空,则确定agps到基站距离与传播距离的差值是否小于阈值1000;若小于,则将定位类型确定为99;若ta字段为空,则判断MR是否在基站覆盖范围内;若在范围内,则将定位类型确定为0(第一定位类型);若不在范围内,则将定位类型确定为99(第二定位类型)。在执行完agps数据过滤后,基于确定的定位类型进行后续步骤的定位计算。
S202、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在替代实施例中,步骤S201还包括邻区回填的过程,以避免从基站获取的数据不完整或数据量少,通过利用无线数据3%的agps数据对其他无线数据进行位置定位,将无线数据和核心网信令数据结合关联,得到待测用户各个时间点的无线数据,从而获得待测用户级别更为精准和丰富的第一位置信息。
具体地,邻区回填过程首先需要从单条MR数据中获取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个数,判断是否满足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基站数,或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数任意一条;若不满足,则停止操作;若满足,则获取邻区频段或邻区pci;判断是否满足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频点数,或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pci数任意一条;若满足,则停止操作;若不满足,则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其中,邻区回填过程包括邻区表回填和工参回填,其中,所述邻区表回填步骤如下:
读取邻区表构造集合neighCellMap,其中
key=enodebid_cellid_neighfreq_neighpci;
value=CmInfo(neigh_enodebid,neigh_cellid);
MR数据记录了邻区的earfcn和pci,将主小区与earfcn、pci拼接成
keyi=enodebid_cellid_neighcellearfcni_neighcellpcii
其中,一个主小区可有多个邻区,这里用keyi表示第i个邻区的匹配键;
若neighCellMap中存在相同的keyi
则实现回填邻区(neigh_enodebid,neigh_cellid)。
其中,工参回填邻区包括如下步骤:
当MR的key在neighCellMap中不存在时,可以通过工参回填邻区,在加载工参数据时,会构建集合earfcnPci2CiListMap,其key=earfcn_pci,value=List(ci)。
该步骤包括如下步骤:用MR数据的ci在ci2ProjInfoMap中获取一个ProjInfo,记该工参的经纬度为(lon,lat);遍历List(ci)中每个cii可以在ci2ProjInfoMap中获取对应工参ProjInfoi,计算每个工参中的(loni,lati)与(lon,lat)的距离disi;取所有距离的最小值dismin={disi,dis2,…,disi}的那个ci作为主小区频点和pci的对应邻区。
在替代实施例中,步骤S201还包括邻区回填的过程,以避免从基站获取的数据不完整或数据量少,通过利用无线数据3%的agps数据对其他无线数据进行位置定位,将无线数据和核心网信令数据结合关联,得到待测用户各个时间点的无线数据,从而获得待测用户级别更为精准和丰富的第一位置信息。
具体地,邻区回填过程首先需要从单条MR数据中获取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个数,判断是否满足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基站数,或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数任意一条;若不满足,则停止操作;若满足,则获取邻区频段或邻区pci;判断是否满足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频点数,或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pci数任意一条;若满足,则停止操作;若不满足,则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S203、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另一种替代实施例中,步骤S203的定位过程包括两种定位算法,基于定位精度需求的不同,例如,在大型集会活动中,需要确定待测用户在集会现场行进时的每一条路线,借此确定待测用户散会后的交通路线选择策略,则该过程需要对待测用户第一位置信息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在另一种情况中,如某城市常住人口普查过程,仅需要确定待测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在该城市区域内还是区域外,该过程由于人数众多数据量大,通过使用更简便的定位算法,在保证需求的同时提高定位效率。
具体地,当适用于对待测用户进行高精度定位时,基于第一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当适用于大数据、待测用户量大或快速定位时,基于第二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一种替代实施例中,该步骤包括:基于第一判断规则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定位类型;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一定位类型(0),则基于第一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二定位类型(99),则基于第二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如图3,在步骤S203中,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S2031、基于所述第二通信信息,对待测用户进行室内外判别;
S2032、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内,则基于预设的室内指纹库和室内预设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内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S2033、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内,则基于预设的室内指纹库和室内预设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内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具体地,待测用户的室内外判别用于提升待测用户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着领域应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案提供可靠的待测用户室内外区分判别模型,根据判决的结果室内待测用户匹配室内指纹库,室外待测用户匹配室外指纹库,进而定位待测用户具体位置。通常情况下,室内,指待测用户位于建筑物内,基站和移动设备的信号需要经过建筑物穿透损耗。室外,指待测用户位于建筑物外,基站和移动设备的信号不需要经过建筑物穿透损耗。小区一般按照覆盖类型不同,分为室外覆盖小区和室分小区。两种小区都符合基本无线传播模型,信号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信号接收强度,直射情况下,信号接收强度随距离增大,符合传播模型方式变小,遇到建筑物阻挡,会有穿透损耗(10~20db))随距离变大而衰落。室分小区一般部署在建筑物内部,因此,建筑物内能收到室分小区信号,远离建筑物时,室分小区的信号变弱。算法认为室分信号泄露不多,简单判断为室分小区只能覆盖室内待测用户,不能覆盖室外待测用户。室外覆盖小区一般位于建筑物顶端,覆盖区域较大。室外覆盖小区会覆盖到室内外待测用户。大型商场和写字楼通常都有室内分布系统,在这些建筑物内的测量数据可以很容易通过手机信令的服务小区识别出待测用户在室内,针对室外宏基站覆盖到室内待测用户的场景主要通过如下模型进行判别。
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库生成算法包括:
扫描本地AGPS目录以获取最近n天的AGPS文件;基于预设的经度排序和纬度排序对所述AGPS文件进行过滤;遍历处理AGPS文件;判断基站信号是否大于0,若小于等于0,则不执行操作;若大于0,则对cellmap进行遍历,以生成grid x,grid y,cellkey,celon,cenlat,rarp,ta,aoa,fpCnt,rs,rq,将上述信息存入预设的指纹库。
在替代实施例中,还包括S204、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对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栅格回填,以生成第二位置信息。
本实施例实现了通过获取某区域内大量待测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与定位上报时间,确定了待测用户的位置,使待测用户管理策略的制定更加准确。同时,通过邻区回填、agps判断、室内外判别、栅格回填等步骤,使定位更准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定位系统3,如图5,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邻区回填模块302,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该模块还用于:基于第一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或基于第二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定位模块303,用于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在替代实施例中,如图6,还包括:
获取模块301还用于:基于第一判断规则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定位类型;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一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一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二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二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第一定位模块303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信息,对待测用户进行室内外判别;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内,则基于预设的室内指纹库和室内预设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内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外,则基于预设的室外指纹库和室外定位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外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邻区回填模块302还用于:
从基站获取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对应的邻区表,所述邻区表包括邻区ID、邻区频点、邻区PCI、邻区基站ID和邻区小区ID;将所述邻区表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或从基站获取虚拟工参表并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具体地,基于所述MR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个数和邻区基站数;若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基站数,则结束操作;若邻区个数等于邻区基站数,则获取邻区频点数和邻区PCI;若邻区个数不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结束操作;若邻区个数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执行邻区回填。
还包括:栅格回填模块30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对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栅格回填,以生成第二位置信息。
还包括:agps过滤模块305,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agps过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定位方法,具备功能模块相应的执行方法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服务器中处理器4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设备/终端/服务器中的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链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链接为例。
存储器4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终端/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指纹定位方法。
存储器4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至设备/终端/服务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终端/服务器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四通过提供一种服务器,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定位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纹定位方法:
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链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终端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链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链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链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由单机定位服务器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判断规则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定位类型;
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一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一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若所述定位类型为第二定位类型,则基于第二定位算法计算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信息,对待测用户进行室内外判别;
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内,则基于预设的室内指纹库和室内预设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内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若待测用户位于室外,则基于预设的室外指纹库和室外定位算法执行指纹定位,将生成的室外第一位置信息作为所述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指纹定位算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还包括:
从基站获取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对应的邻区表,所述邻区表包括邻区ID、邻区频点、邻区PCI、邻区基站ID和邻区小区ID;
将所述邻区表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从基站获取虚拟工参表并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邻区表回填至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还包括:
基于所述MR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终端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个数和邻区基站数;
若邻区个数不等于邻区基站数,则结束操作;
若邻区个数等于邻区基站数,则获取邻区频点数和邻区PCI;
若邻区个数不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结束操作;
若邻区个数等于所述邻区频点数,则执行邻区回填。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指纹定位算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对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栅格回填,以生成第二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指纹定位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或
基于第二指纹定位算法计算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以生成待测用户的第一第一位置信息。
8.一种指纹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范围内,从基站获取待测用户的待测终端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MR数据、待测用户的待测用户ID、待测终端的上报时间;
邻区回填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执行邻区回填,以生成第二通信信息;
第一定位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指纹库对第二通信信息进行定位,以生成待测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
9.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指纹定位方法。
10.一种终端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指纹定位方法。
CN202110517573.1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25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7573.1A CN113225674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7573.1A CN113225674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674A true CN113225674A (zh) 2021-08-06
CN113225674B CN113225674B (zh) 2022-11-08

Family

ID=77095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7573.1A Active CN113225674B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56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610A (zh) * 2023-04-10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识别轨迹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5198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10746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室内外定位无缝切换方法
CN109168177A (zh) * 2018-09-19 2019-01-08 广州丰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采信令的经纬度回填方法
CN109246592A (zh) * 2017-06-15 2019-01-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905892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913411A (zh) * 2019-11-27 2020-03-24 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mr邻区回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200037030A (ko) * 2018-09-28 2020-04-08 주식회사 비즈모델라인 여행 정보 자동 기록 방법
CN112203324A (zh) * 2019-07-08 2021-01-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指纹库的mr定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5198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10746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室内外定位无缝切换方法
CN109246592A (zh) * 2017-06-15 2019-01-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905892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168177A (zh) * 2018-09-19 2019-01-08 广州丰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软采信令的经纬度回填方法
KR20200037030A (ko) * 2018-09-28 2020-04-08 주식회사 비즈모델라인 여행 정보 자동 기록 방법
CN112203324A (zh) * 2019-07-08 2021-01-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指纹库的mr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0913411A (zh) * 2019-11-27 2020-03-24 北京红山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mr邻区回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610A (zh) * 2023-04-10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识别轨迹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95610B (zh) * 2023-04-10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识别轨迹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674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2519B2 (en)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166943B (zh) 终端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10769452B (zh) 基站经纬度异常识别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561390B (zh) 确定口碑场景覆盖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13714B (zh) 终端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94730B (zh) 一种网络问题投诉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50139B (zh) 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CN108259097B (zh) 基于mr数据的修正无线传播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92642A (zh) 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河湖生态治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41427A (zh) 业务投诉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25674B (zh)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WO2022267455A1 (zh) 欺诈用户集中区域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4907A (zh) 待测用户常驻地普查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2995893A (zh) 一种指纹定位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372182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12381B (zh) 移动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1988733A (zh) 一种基于无线热点实现定位的方法与设备
CN113365306B (zh) 网络分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系统
CN112601177A (zh) 公共区域人流导流的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4095865B (zh) 一种测量报告的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63274B (zh) 一种基于蓝牙aoa室内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12929938B (zh) 一种基于无线日志信息的ap拓扑关系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3301646B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51814B (zh) 定位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im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mart devic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indoor positio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