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3236B -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3236B
CN113223236B CN202110490589.8A CN202110490589A CN113223236B CN 113223236 B CN113223236 B CN 113223236B CN 202110490589 A CN202110490589 A CN 202110490589A CN 113223236 B CN113223236 B CN 113223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od
positioning
supporting plat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3236A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y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y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y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y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05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3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3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3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3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3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5/00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 G07F15/003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 G07F15/006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dispensed for the electrical charging of other devices than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100),壳体(100)内安装有支撑装置(300)、定位装置(400)、充电装置(500),所述的支撑装置(300)用于支撑待充电的手机设备,所述的定位装置(400)用于对充电前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定位装置(4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定位状态、收缩状态且收缩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的充电装置(500)用于将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装置(5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充电状态与自由状态且自由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的壳体(100)包括壳身(110)、壳盖(120),所述的壳身(110)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手机分为智能手机(Smart phone)和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要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性能稳定,大多数非智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使用英国ARM公司架构的CPU。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处理程序任务更快速,日常更加的方便(例如:诺基亚n81主频有369兆赫兹);而非智能手机的主频则比较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例如:诺基亚5000主频就是50兆赫兹)。
智能手机(Smart 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大屏机,而且是触摸电容屏,也有部分是电阻屏,功能强大实用性高。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包括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游戏下载等等。
目前市场对于共享手机充电所设计的产品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以计算机系统驱动控制为主的公共场所手机充电器目前还处于主流地位,由于计算机电力驱动方式对手机进行充电,不仅很容易受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充电,而且对手机充电响应较慢从而浪费了充电者的时间,同时,由于充电者大部分直接触碰充电设备,电力驱动很容易造成漏电情况,从而对充电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次设计放弃了主要的电力系统驱动区域,而采用机械自动驱动的方式来实现共享手机充电,并且充电环境采用的是密封式环境,本发明不仅降低了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通过手机自身重力做充电响应,加快了响应的时间从而节约了充电者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对充电者的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本次设计放弃了主要的电力系统驱动区域,而采用机械自动驱动的方式来实现共享手机充电,并且充电环境采用的是密封式环境,本发明不仅降低了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通过手机自身重力做充电响应,加快了响应的时间从而节约了充电者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对充电者的人身伤害。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100),壳体(100)内安装有支撑装置(300)、定位装置(400)、充电装置(500),所述的支撑装置(300)用于支撑待充电的手机设备,所述的定位装置(400)用于对充电前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定位装置(4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定位状态、收缩状态且收缩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的充电装置(500)用于将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装置(5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充电状态与自由状态且自由状态为初始状态;
所述的壳体(100)包括壳身(110)、壳盖(120),所述的壳身(110)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
所述的壳盖(120)为矩形板体结构且壳盖(120)与壳身(110)的上开口端相匹配连接,壳盖(120)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存取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装置(300)包括支撑板(310)、支撑架(320),所述的支撑板(310)为矩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10)设置成三种位置状态分别为存取位置、充电位置以及位于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的待存取位置且待存取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待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的下方,支撑板(310)处于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处,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待存取位置的下方;
所述的支撑架(320)用于驱使支撑板(310)在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支撑架(320)包括支撑杆组、固定杆二(322)、支撑杆二(325),所述的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曲杆(323)且两个曲杆(323)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曲杆(323)包括约束杆一、约束杆二,约束杆一的一端与约束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约束杆一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约束杆二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约束杆一与支撑板(31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一(321)。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杆一(321)呈竖直布置,固定杆一(321)的上端与支撑板(310)的底部端面固定、下端与约束杆一的另一端铰接且固定杆一(321)与约束杆一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约束杆二之间同轴活动套接有支撑杆一(324),所述的支撑杆一(324)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支撑杆一(324)位于约束杆二的另一端;
所述的支撑杆组设置有两组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组的支撑杆一(324)之间设置有连动杆(327)且连动杆(327)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连动杆(327)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任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另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
所述的固定杆二(322)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杆二(322)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所述的支撑杆二(325)的轴线与固定杆二(322)轴线平行,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连接处活动套接在固定杆二(322)的外部,另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的连接处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四个固定杆一(321)分别位于支撑板(310)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并呈矩形结构分布;
所述的支撑板(310)下方安装有用于推动支撑板(310)向上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330)。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包括定位机构A、定位机构B,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结构完全相同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均包括定位组件(410)、动力传动组件(420)、传动轴(440),所述的传动轴(440)用于向控制机构(420)传递动力,控制机构(420)用于驱使定位组件(410)对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
所述的定位组件(410)包括定位架(411)、滑动块(412)、定位块(415),定位架(411)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定位架(411)与支撑杆二(325)之间设置有紧固架(326),所述的紧固架(326)的顶端与定位架(411)固定、底端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
所述的定位架(411)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槽;
所述的滑动块(412)设置于滑动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滑动块(412)与定位架(411)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413),所述的定位弹簧(413)一端与滑动块(412)抵触、另一端与定位架(411)抵触且定位弹簧(413)的弹力驱使滑动块(412)沿滑动槽的引导方向做远离支撑板(310)的运动;
所述的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缓冲槽;
所述的定位块(415)位于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且定位块(415)与滑动块(412)之间设置有定位杆(414),所述的定位杆(414)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定位杆(414)的一端与定位块(415)固定,定位杆(414)的另一端延伸至缓冲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定位杆(414)与滑动槽(4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16),所述的缓冲弹簧(416)的一端与缓冲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414)连接且缓冲弹簧(416)的弹力驱使定位杆(414)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做靠近支撑板(310)的运动;
所述的滑动块(412)背离支撑板(3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引导斜面且引导斜面与定位块(415)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递增;
上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与定位块(415)的最小水平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传递组件(420)包括传动杆一(421)、传动杆二(425)、驱动构件,所述的传动杆一(421)呈竖直布置,传动杆一(421)外部活动套接有传动架(422)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传动架(422)固定安装在定位架(411)上;
所述的传动杆二(425)同轴设置于传动杆一(421)的下方,传动杆二(425)与壳身(110)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26),传动杆二(425)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固定架(426)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所述的固定架(426)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接收传动杆二(425)的动力并驱动传动杆一(42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与传动杆二(425)上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424)、与传动杆一(421)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423);
所述的主动轮(424)包括驱动盘一、契合块一,所述的驱动盘一为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二(425)的上端,所述的契合块一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一的顶部端面且契合块一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一;
所述的从动轮(423)包括驱动盘二、契合块二,所述的驱动盘二维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一(421)的下端,所述的契合块二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二的底部端面且契合块二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二,所述的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平行并且当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重合时,契合块二与契合块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盘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处于收缩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顶端与从动轮(423)中的驱动盘二底端接触且设置于契合块一上的契合斜面一与设置于契合块二上的契合斜面二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与设置于滑动块(412)上的引导斜面接触;定位装置(400)处于定位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的顶端与从动轮(423)中契合块二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脱离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脱离与引导斜面的接触并位于滑动块(412)背离定位块(415)的一侧;
所述的传动轴(440)呈竖直布置,传动轴(440)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壳身(110)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440)上同轴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450),所述的传动齿轮(450)为直齿轮结构;
所述的传动齿轮(450)连接有动力供应装置(600),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600)用于提供定位装置(400)状态切换所需的动力;
所述的传动轴(440)与传动杆二(42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430)且两者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0)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的第一传动组件(430)为带传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包括充电机构A、充电机构B,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均包括充电架(510)、充电块(520)、曲杆组件,所述的充电架(510)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且充电架(510)上开设有引导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导向槽,充电架(510)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且所述的避让槽与导向槽连通;
所述的充电块(520)设置于导向槽内且两者构成沿导向槽引导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充电块(52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板(530),所述的充电板(530)为矩形板体结构并呈水平布置,且充电板(53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的最小水平高度与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的曲杆组件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600)的动力并驱动充电块(520)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曲杆组件包括充电杆一(550)、充电杆二(560),所述的充电杆一(550)呈竖直布置且充电杆一(550)的上端穿过设置于充电架(510)底部的避让槽与充电块(520)固定连接,充电杆一(550)与避让槽之间构成沿支撑板(310)长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充电杆二(560)呈水平布置,充电杆二(560)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且充电杆二(560)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在充电杆一(550)的下端。
进一步的,上述的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板(530)上安装有充电接头(540),所述的充电接头(540)固定安装在充电板(53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
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位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的上端且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接头(540)与设置于手机设备上的充电口连接;充电装置(500)处于自由状态时,充电板(530)与充电架(510)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与充电架(510)的最小距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共享式手机充电设备,其有益效果为:
1、本次设计放弃了主要的电力系统驱动区域,而采用机械自动驱动的方式来实现共享手机充电,并且充电环境采用的是密封式环境,本发明不仅降低了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通过手机自身重力做充电响应,加快了响应的时间从而节约了充电者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对充电者的人身伤害。
2、为了加强对支撑板支撑的稳定性,四个固定杆一分别位于支撑板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并呈矩形结构分布。
3、可通过缓冲弹簧的弹力定位不同大小的手机设备,从而使本发明对手机设备的适应类型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自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定位装置与充电装置配合图;
图10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的定位组件与动力传动组件配合图;
图12本发明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的滑动块剖视图;
图14本发明的动力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的定位装置与动力供应装置配合图;
图16本发明的动力供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的控制机构与卡紧机构配合图;
图18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爆炸图;
图19本发明的控制电机与驱动机构配合图;
图20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壳体;110、壳身;120、壳盖;
200、自动门;210、封堵板;220、驱动电机;230、驱动电机架;240、驱动杆一;250、过渡杆;260、封堵杆;
300、支撑装置;
310、支撑板;
320、支撑架;321、固定杆一;322、固定杆二;323、曲杆;324、支撑杆一;325、支撑杆二;326、紧固架;327、连动杆;
330、动力传动机构;331、连接杆一;332、连动架;333、杆套;334、导向杆;335、连接杆二;336、连接杆三;337、支撑盘;
400、定位装置;
410、定位组件;411、定位架;412、滑动块;413、定位弹簧;414、定位杆;415、定位块;416、缓冲弹簧;
420、动力传动组件;421、传动杆一;422、传动架;423、从动轮;424、主动轮;425、传动杆二;426、固定架;
430、第一传动组件;440、传动轴;450、传动齿轮;
500、充电装置;510、充电架;520、充电块;530、充电板;540、充电接头;550、充电杆一;560、充电杆二;
600、动力供应装置;
610、控制机构;611、约束架;612、驱动杆二;613、驱动杆三;614、约束块;615、控制电机;616、感应开关;617、触发杆;618、驱动块;
620、第一传动机构;
630、驱动机构;631、主动齿轮;632、连动轴一;633、从动齿轮;634、第一齿轮;635、同步杆一;636、第二齿轮;637、连动轴二;638、连动轴三;639、同步杆二;
640、卡紧机构;641、伸缩杆;642、卡紧块;643、卡紧架;644、卡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一种共享式固定手机充电设备,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100,壳体100内安装有支撑装置300、定位装置400、充电装置500、动力供应装置600,所述的支撑装置300用于支撑待充电的手机设备,所述的定位装置400用于对充电前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定位装置4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定位状态、收缩状态且收缩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的充电装置500用于将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装置5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充电状态与自由状态且自由状态为初始状态,动力供应装置600用于控制定位装置400与充电装置500做状态切换。
所述的壳体100包括壳身110、壳盖120,所述的壳身110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
所述的壳盖120为矩形板体结构且壳盖120与壳身110的上开口端相匹配连接,壳盖120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存取口,壳体120上安装有自动门200,所述的自动门2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且关闭状态为初始状态。
所述的自动门200包括封堵板210、驱动电机架230,所述的封堵板210为矩形板体结构且封堵板210的长度方向与壳盖120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壳盖120沿自身宽度方向开设有与存取口连通的引导槽,所述的封堵板210设置于引导槽内且两者构成沿壳盖120长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具体的,自动门200处于关闭状态时,封堵板210堵塞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自动门200处于打开状态时,封堵板210解除对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的封堵。
所述的封堵板210上设置有封堵杆260,所述的封堵杆260的轴线与壳盖120的宽度方向平行,封堵杆26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封堵板210上、另一端为封堵杆260的悬置端。
所述的驱动电机架230固定安装在壳盖120的底部端面且驱动电机架230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20,所述的驱动电机220的输出轴与壳盖120的宽度方向平行,驱动电机220与封堵杆260之间设置有连动组件,所述的连杆组件用于接收驱动电机220的动力并驱动封堵板210沿壳盖120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
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封堵板210宽度方向的驱动杆一240、过渡杆250,所述的驱动杆一240上设置有套孔一并通过套孔一固定套接在驱动电机220的输出轴上,驱动杆一240的一端为驱动端A、另一端为驱动端B且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A与套孔一之间的距离大于驱动端B与套孔一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过渡杆250一端与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A铰接且过渡杆250与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A构成的铰接轴与封堵板210的宽度方向平行,过渡杆250的另一端设置有套孔二且过渡杆250通过套孔二活动套接在封堵杆260的悬置端。
自动门20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220开始工作,驱动电机220带动驱动杆一240同步转动,驱动杆一240转动依次通过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A、过渡杆250、封堵杆260驱使封堵板210沿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引导槽的引导方向进行移动。
所述的支撑装置300包括支撑板310、支撑架320、动力传动机构330,所述的支撑板310为矩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10设置成三种位置状态分别为存取位置、充电位置以及位于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的待存取位置且待存取位置为初始位置;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待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的下方,支撑板310处于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处,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待存取位置的下方。
所述的支撑架320用于驱使支撑板310在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支撑架320包括支撑杆组、固定杆二322、支撑杆二325,所述的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曲杆323且两个曲杆323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曲杆323包括约束杆一、约束杆二,约束杆一的一端与约束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约束杆一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约束杆二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约束杆一与支撑板31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一321。
所述的固定杆一321呈竖直布置,固定杆一321的上端与支撑板310的底部端面固定、下端与约束杆一的另一端铰接且固定杆一321与约束杆一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具体的,两个约束杆二之间同轴活动套接有支撑杆一324,所述的支撑杆一324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支撑杆一324位于约束杆二的另一端。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组设置有两组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组的支撑杆一324之间设置有连动杆327且连动杆327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连动杆327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任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另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
所述的固定杆二322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杆二322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所述的支撑杆二325的轴线与固定杆二322轴线平行;具体的,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连接处活动套接在固定杆二322的外部,另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的连接处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更优的,为了加强对支撑板310支撑的稳定性,四个固定杆一321分别位于支撑板310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并呈矩形结构分布。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330包括连接杆一331、支撑盘337,所述的连接杆一331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垂直,连接杆一331的一端与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B铰接且连接杆一331与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B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具体的,连接杆一331的长度大于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B与套孔一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支撑盘337为圆形盘体结构并设置于支撑板310的下方,连接杆一331与支撑盘337之间设置有控制支撑盘337做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杆组。
所述的驱动杆组包括连动架332、连接杆二335,所述的连动架332由主动段与从动段构成,连动架332的主动段为矩形板体结构并呈竖直布置且连动架332主动段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连动架332的从动段为长方杆体结构,连动架322从动段的长度方向与连动架332主动段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与连动架332的主动段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动架332主动段与连接杆一331的另一端铰接且连动架332主动段与连接杆一331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连接杆二335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连接杆二335与连动架332之间设置有导向杆334,所述的导向杆334呈竖直布置,导向杆334的上端固定安装在连动架332主动段的下端面。
所述的导向杆334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杆套333且导向杆334沿自身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的杆套333固定安装在壳身110的腔壁上;具体的,所述的导向杆334设置有两个并沿连动架332的主动段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任意一个导向杆334的下端与连接杆二335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二335与支撑盘337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三336,所述的连接杆三336呈竖直布置且连接杆三336的上端同轴固定在支撑盘337上、下端与连接杆三336的另一端固定。
支撑装置30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驱动杆一240转动,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B通过连接杆一331带动连动架332做竖直方向的运动,当连动架332做竖直向上的运动时,会依次通过导向杆334、连接杆二335、连接杆三336驱动支撑盘337同步向上运动,直至支撑盘337与支撑板310接触并推动支撑板310向上运动,且支撑板310会在支撑架320的引导作用下由待存取位置运动至存取位置,然后充电者把需要充电的手机设备放置支撑板310上。
当连动架332竖直向下运动时,会带动支撑盘337同步向下运动并直至运动至原始位置,同时,支撑板310会在手机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并通过支撑架320引导向下运动,并由存取位置运动至待存取位置,直至再由待存取位置运动至充电位置。
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包括定位机构A、定位机构B,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结构完全相同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均包括定位组件410、动力传动组件420、传动轴440,所述的传动轴440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600的动力并将动力传递至控制机构420,控制机构420用于驱使定位组件410对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
所述的定位组件410包括定位架411、滑动块412、定位块415,定位架411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定位架411与支撑杆二325之间设置有紧固架326,所述的紧固架326的顶端与定位架411固定、底端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
所述的定位架411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槽。
所述的滑动块412设置于滑动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滑动块412与定位架411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413,所述的定位弹簧413一端与滑动块412抵触、另一端与定位架411抵触且定位弹簧413的弹力驱使滑动块412沿滑动槽的引导方向做远离支撑板310的运动。
所述的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缓冲槽。
所述的定位块415位于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且定位块415与滑动块412之间设置有定位杆414,所述的定位杆414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定位杆414的一端与定位块415固定,定位杆414的另一端延伸至缓冲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定位杆414与滑动槽4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16,所述的缓冲弹簧416的一端与缓冲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414连接且缓冲弹簧416的弹力驱使定位杆414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做靠近支撑板310的运动。
具体的,上述设置缓冲弹簧416优处为,可通过缓冲弹簧416的弹力定位不同大小的手机设备,从而使本发明对手机设备的适应类型更广。
所述的滑动块412背离支撑板3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引导斜面且引导斜面与定位块415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递增。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与定位块415的最小水平高度相等。
所述的动力传递组件420包括传动杆一421、传动杆二425、驱动构件,所述的传动杆一421呈竖直布置,传动杆一421外部活动套接有传动架422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传动架422固定安装在定位架411上。
所述的传动杆二425同轴设置于传动杆一421的下方,传动杆二425与壳身110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26,传动杆二425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固定架426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所述的固定架426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接收传动杆二425的动力并驱动传动杆一42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与传动杆二425上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424、与传动杆一421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423。
所述的主动轮424包括驱动盘一、契合块一,所述的驱动盘一为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二425的上端,所述的契合块一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一的顶部端面且契合块一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一。
所述的从动轮423包括驱动盘二、契合块二,所述的驱动盘二维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一421的下端,所述的契合块二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二的底部端面且契合块二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二,所述的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平行并且当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重合时,契合块二与契合块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盘体结构。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处于收缩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顶端与从动轮423中的驱动盘二底端接触且设置于契合块一上的契合斜面一与设置于契合块二上的契合斜面二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与设置于滑动块412上的引导斜面接触;定位装置400处于定位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的顶端与从动轮423中契合块二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脱离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脱离与引导斜面的接触并位于滑动块412背离定位块415的一侧。
所述的传动轴440呈竖直布置,传动轴440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壳身110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440上同轴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450;具体的,所述的传动齿轮450为直齿轮结构。
所述的传动轴440与传动杆二42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430且两者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0进行动力传递;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传动组件430为带传动组件。
定位装置40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传动齿轮450转动并驱使传动轴440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44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0带动传动杆二425同步转动,传动杆二425转动带动主动轮424同步转动,主动轮424转动并通过从动轮423驱使传动杆一42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
当传动杆一421竖直向上运动时,传动杆一421的上端通过设置于滑动块412上的引导斜面的引导下驱使滑动块412克服定位弹簧412的弹力做靠近支撑板310的运动,驱动块412运动并依次通过缓冲弹簧416、定位杆414带动定位块415同步运动,直至主动轮424的顶端与从动轮423的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脱离时,滑动块412停止运动。
当传动杆一421竖直向下运动时,滑动块412会在定位弹簧412的弹力作用下做远离支撑板310的运动,并带动定位块415同步运动,直至主动轮424的驱动盘一的顶端与从动轮423的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接触时,滑动块412停止运动。
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包括充电机构A、充电机构B,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均包括充电架510、充电块520、曲杆组件,所述的充电架510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且充电架510上开设有引导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导向槽,充电架510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且所述的避让槽与导向槽连通。
所述的充电块520设置于导向槽内且两者构成沿导向槽引导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充电块52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板530,所述的充电板530为矩形板体结构并呈水平布置,且充电板53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的最小水平高度与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相等。
所述的曲杆组件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600的动力并驱动充电块520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曲杆组件包括充电杆一550、充电杆二560,所述的充电杆一550呈竖直布置且充电杆一550的上端穿过设置于充电架510底部的避让槽与充电块520固定连接,充电杆一550与避让槽之间构成沿支撑板310长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充电杆二560呈水平布置,充电杆二560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且充电杆二560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在充电杆一550的下端。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板530上安装有充电接头540,所述的充电接头540固定安装在充电板53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
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位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的上端且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接头540与设置于手机设备上的充电口连接;充电装置500处于自由状态时,充电板530与充电架510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与充电架510的最小距离。
充电装置50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传动机构A与传动机构B的曲杆组件传动下,两个充电块520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同时进行运动,并带动两个充电板530同步运动,当两个充电板530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且传动机构A中的充电接头540运动至手机设备充电口内时,两个充电板530停止运动,充电接头540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
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600包括控制机构610、驱动机构630、卡紧机构640,所述的控制机构610用于控制驱动机构630向定位装置400与充电装置500进行动力传动并驱使定位装置400与充电装置500进行状态切换,卡紧机构640用于对支撑板310处于存取位置时进行锁紧。
所述的控制机构610包括约束架611、驱动组件、传递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用于向驱动机构630传递动力。
所述的约束架611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且约束架611上开设有引导方向为竖直方向的约束槽。
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控制电机615、驱动块618,所述的控制电机615固定安装在壳身110内且控制电机615的输出轴竖直朝下。
所述的驱动块618位于约束槽内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驱动块618由限位段与驱动段构成,所述的驱动块618的驱动段呈竖直布置且驱动块618的驱动段上端与驱动块618的限位段背离支撑板310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驱动块618的驱动段开设有引导方向呈竖直方向的驱动槽。
所述的驱动块618的驱动段靠近控制电机615的侧壁上设置有呈竖直布置的触发杆617。
上述的约束架611靠近控制电机615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避让触发杆617的避让口,且所述的避让口与约束槽连通。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控制电机615上安装有感应开关616,所述的感应开关616用于感应触发杆617的位置并驱使控制电机615做正向或反向的工作。
所述的感应开关616包括感应开关一、感应开关二,所述的感应开关一位于感应开关二的上方;具体的,触发开关616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
所述的传递组件用于接收连动架332的动力并驱使驱动块618做竖直向上的运动,传递组件包括驱动杆二612、驱动杆三613,所述的驱动杆二612呈竖直布置且驱动杆二6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约束块614,所述的约束块614位于驱动槽内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驱动杆三613的长度方向与壳盖120的宽度方向平行,驱动杆三613的一端与驱动杆二612的上端固定,驱动杆三613的另一端与连动架332的从动段固定连接。
所述的卡紧机构64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卡紧状态与支撑状态且卡紧状态为初始状态,卡紧机构640包括伸缩杆641、卡紧块642、卡紧架643,所述的卡紧架64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卡紧架643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与支撑板310长度方向的卡紧槽。
所述的卡紧架643与壳身110之间设置有卡紧杆644,所述的卡紧杆644呈竖直布置且卡紧杆644的上端与卡紧架643的底端固定、下端与壳身110的底端固定。
所述的卡紧块642由相互垂直的滑动段与支撑段构成且卡紧块642的支撑段位于卡紧块642的滑动段背离约束架611的一端,卡紧块642滑动段的另一端位于约束架611的下方。
所述的卡紧块642的滑动段位于卡紧槽310内且两者构成沿卡紧槽引导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具体的,所述的卡紧机构640处于卡紧状态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的驱动段的底部端面,卡紧机构640处于支撑状态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的限位段的底部端面。
所述的卡紧块642的支撑段开设有引导方向为竖直方向的安装槽。
所述的伸缩杆641呈竖直布置且伸缩杆641的下端位于安装槽内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伸缩杆641的上端与支撑板310铰接且伸缩杆641与支撑板310铰接处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驱动机构630包括主动齿轮631、连动轴一632、动力输出组件,所述的连动轴一632呈竖直布置且连动轴632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壳身110的底端,连动轴一632与控制电机615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620且两者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20进行动力传递。
所述的主动齿轮631同轴固定安装在连动轴一632的外部;具体的,所述的主动齿轮631为直齿轮结构,上述的传动齿轮450与主动齿轮631啮合连接且两个传动齿轮450沿主动齿轮631的径向分布,主动齿轮631与传动齿轮450的传动比小于一。
所述的动力输出组件用于接收连动轴一632的动力并驱使两个充电杆一550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动力输出组件包括从动齿轮633、传动构件、同步杆二639,所述的从动齿轮633同轴固定套接在连动轴一632的外部。
所述的同步杆639设置于从动齿轮633与主动齿轮631之间且同步杆二639的长度方向与连动轴一632的轴向垂直,同步杆二639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套孔三且同步杆二639通过套孔三固定套设在连动轴一632的外部。
所述的传动构件用于驱使充电杆一550做沿支撑板310长度方向的运动且传动构件对应设置有两组,两组传动构件均包括连动轴二637、连动轴三638,所述的连动轴三638呈竖直布置且连动轴三638的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34;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齿轮634为直齿轮结构并与从动齿轮633啮合连接。
所述的连动轴二637轴线与连动轴三638轴线平行,所述的连动轴二637上同轴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636;具体的,所述的第二齿轮636为直齿轮结构并与第一齿轮634啮合连接。
所述的连动轴二637与连动轴三638之间设置有同步杆一635,所述的同步杆一638的一端与连动轴637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连动轴三638活动连接且连动轴二637与连动轴三638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的连动轴二637的上端与充电杆二560背离安装孔的一端活动连接且连动轴二637绕自身轴线转动。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同步杆二639的一端与任一连动轴三638的下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连动轴三638的下端活动连接且两个连动轴三638绕自身轴线转动。
动力供应装置600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支撑板310由存取位置运动至充电位置的过程中,支撑板310通过伸缩杆641驱使卡紧块642做远离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做远离约束架611的运动,直至支撑板310由存取位置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卡紧块642停止运动,此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与驱动块618的驱动段的底端脱离接触。
同时,驱动杆二向下运动并通过约束块614的支撑下驱使驱动块618同步运动,驱动块618并驱使触发杆617同步向下运动,当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感应开关一会给控制电机615一个正转工作指令,控制电机615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20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机构630,驱动机构630驱使定位装置400中的两个定位块415做相互靠近的运动,同时驱使充电装置500中的两个充电板530做相互靠近的运动,直至,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上端且感应开关二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感应开关616驱使控制电机615停止工作,同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的限位段的底部端面,充电机构A的充电接头与手机设备的充电口连接并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此时,卡紧机构640由卡紧状态切换至支撑状态,定位装置400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定位状态,充电装置500由自由状态切换至充电状态。
手机充电完成后,驱动块618会在驱动杆二612驱使下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并带动感应杆617同步运动,当触发杆617的上端离开感应开关一的感应区时,控制电机615反向工作,并通过驱动机构630驱使定位装置400中的两个定位块415做相互远离的运动,同时驱使充电装置500中的两个充电板530做相互远离的运动,直至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控制电机615停止工作,定位装置400由定位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充电装置500由充电状态切换至自由状态。
接着,支撑板310开始由充电位置向存取位置进行运动,并通过伸缩杆641驱动卡紧块642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做靠近约束架611的运动,当支撑板310运动至待存取位置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的驱动段的底部端面,此时卡紧机构640由支撑状态切换至卡紧状态,然后支撑板310继续由待存取位置运动至存取位置。
一种共享式固定手机充电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手机需要充电时,充电者扫描设置于壳盖120上的机器二维码,然后手机会收到一个数字密码,随后驱动电机220开始工作,驱动电机220带动驱动杆一240同步转动,驱动杆一240转动依次通过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A、过渡杆250、封堵杆260驱使封堵板210沿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引导槽的引导方向进行移动。
驱动杆一240转动的同时,驱动杆一240的驱动端B通过连接杆一331带动连动架332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当连动架332做竖直向上的运动时,会依次通过导向杆334、连接杆二335、连接杆三336驱动支撑盘337同步向上运动,直至支撑盘337与支撑板310接触并推动支撑板310向上运动,直至,直至封堵板210解除对设置于壳盖120上存取口的封堵,驱动电机220停止运动,此时自动门20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与此同时,支撑板310会在支撑架320的引导作用下由待存取位置运动至存取位置。
接着,充电者把手机充电口朝向充电接头540放置在支撑板310上,驱动电机220反向工作,并驱使连动架332与支撑盘337同步向下运动,同时支撑板310会在手机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并通过支撑架320与支撑盘337同步向下运动。
支撑板31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支撑板310通过伸缩杆641驱使卡紧块642做远离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做远离约束架611的运动,直至支撑板310由存取位置运动至充电位置时,卡紧块642停止运动,此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与驱动块618的驱动段的底端脱离接触。
接着,连动架332会带动驱动杆二612向下运动并通过约束块614的支撑下驱使驱动块618同步运动,驱动块618并驱使触发杆617同步向下运动,当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感应开关一会给控制电机615一个正转工作指令,控制电机615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20把动力传递至驱动机构630。
驱动机构630驱动传动齿轮450转动,传动齿轮450转动驱使传动轴440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440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0带动传动杆二425同步转动,传动杆二425转动带动主动轮424同步转动,主动轮424转动并通过从动轮423驱使传动杆一421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当传动杆一421竖直向上运动时,传动杆一421的上端通过设置于滑动块412上的引导斜面的引导下驱使滑动块412克服定位弹簧412的弹力做靠近支撑板310的运动,驱动块412运动并依次通过缓冲弹簧416、定位杆414带动定位块415同步运动,直至主动轮424的顶端与从动轮423的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脱离时,此时,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上端且感应开关二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感应开关616驱使控制电机615停止工作,并使滑动块412停止运动。
此时两个定位块415通过缓冲弹簧416对手机设备进行夹紧定位,并使手机设备的充电口正对充电接头540,此时,定位装置400由收缩状态切换至定位状态。
同时,在驱动机构630的驱动下,两个充电块520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同时进行运动,并带动两个充电板530做相互靠近的运动,直至传动机构A中的充电接头540运动至手机设备充电口内时,两个充电板530停止运动,此时充电装置500由自由状态切换至充电状态,且充电接头540开始对手机进行充电。
于此同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限位段的底部端面,卡紧机构610由卡紧状态切换至支撑状态。
手机充电完成后,充电者输入密码,驱动电机220开始正向工作,驱动块618会在驱动杆二612驱使下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并带动感应杆617同步运动,当触发杆617的上端离开感应开关一的感应区时,控制电机615反向工作,并通过驱动机构630驱使定位装置400中的两个定位块415做相互远离的运动,同时驱使充电装置500中的两个充电板530做相互远离的运动,直至感应开关一感应到触发杆617的下端时,控制电机615停止工作,定位装置400由定位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充电装置500由充电状态切换至自由状态。
接着,支撑盘337带动支撑板310由充电位置向存取位置进行运动,并通过伸缩杆641驱动卡紧块642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做靠近约束架611的运动,当支撑板310运动至待存取位置时,卡紧块642的滑动段的顶部端面抵触在驱动块618的驱动段的底部端面,此时卡紧机构640由支撑状态切换至卡紧状态,然后支撑板310继续由待存取位置运动至存取位置,当自动门200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支撑板310运动至存取位置,此时充电者把手机设备从支撑板310上取走。
接着驱动电机220开始反向工作,此时,支撑板3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存取位置下降至待存取位置,同时,自动门200由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或者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思想下,可轻易想到变化、替换或组合,都应涵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100),壳体(100)内安装有支撑装置(300)、定位装置(400)、充电装置(500),所述的支撑装置(300)用于支撑待充电的手机设备,所述的定位装置(400)用于对充电前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定位装置(4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定位状态、收缩状态且收缩状态为初始状态,所述的充电装置(500)用于将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充电,充电装置(500)设置成相互切换的充电状态与自由状态且自由状态为初始状态;
所述的壳体(100)包括壳身(110)、壳盖(120),所述的壳身(110)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
所述的壳盖(120)为矩形板体结构且壳盖(120)与壳身(110)的上开口端相匹配连接,壳盖(120)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存取口;
所述的支撑装置(300)包括支撑板(310)、支撑架(320),所述的支撑板(310)为矩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10)设置成三种位置状态分别为存取位置、充电位置以及位于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的待存取位置且待存取位置为初始位置,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待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的下方,支撑板(310)处于存取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设置于壳盖(120)上的存取口处,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位于待存取位置的下方;
所述的支撑架(320)用于驱使支撑板(310)在存取位置与充电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支撑架(320)包括支撑杆组、固定杆二(322)、支撑杆二(325),所述的支撑杆组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曲杆(323)且两个曲杆(323)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的曲杆(323)包括约束杆一、约束杆二,约束杆一的一端与约束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约束杆一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约束杆二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约束杆一与支撑板(31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一(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一(321)呈竖直布置,固定杆一(321)的上端与支撑板(310)的底部端面固定、下端与约束杆一的另一端铰接且固定杆一(321)与约束杆一构成的铰接轴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两个约束杆二之间同轴活动套接有支撑杆一(324),所述的支撑杆一(324)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支撑杆一(324)位于约束杆二的另一端;
所述的支撑杆组设置有两组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两组的支撑杆一(324)之间设置有连动杆(327)且连动杆(327)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连动杆(327)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任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另一端活动套接在另一支撑杆一(324)的外部;
所述的固定杆二(322)的轴线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固定杆二(322)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所述的支撑杆二(325)的轴线与固定杆二(322)轴线平行,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连接处活动套接在固定杆二(322)的外部,另一组支撑杆组的约束杆一与约束杆二的连接处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四个固定杆一(321)分别位于支撑板(310)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并呈矩形结构分布;
所述的支撑板(310)下方安装有用于推动支撑板(310)向上运动的动力传动机构(3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包括定位机构A、定位机构B,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结构完全相同并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定位机构A与定位机构B均包括定位组件(410)、动力传动组件(420)、传动轴(440),所述的传动轴(440)用于向控制机构(420)传递动力,控制机构(420)用于驱使定位组件(410)对待充电的手机设备进行定位;
所述的定位组件(410)包括定位架(411)、滑动块(412)、定位块(415),定位架(411)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定位架(411)与支撑杆二(325)之间设置有紧固架(326),所述的紧固架(326)的顶端与定位架(411)固定、底端活动套接在支撑杆二(325)的外部;
所述的定位架(411)上开设有引导方向平行于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槽;
所述的滑动块(412)设置于滑动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滑动块(412)与定位架(411)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413),所述的定位弹簧(413)一端与滑动块(412)抵触、另一端与定位架(411)抵触且定位弹簧(413)的弹力驱使滑动块(412)沿滑动槽的引导方向做远离支撑板(310)的运动;
所述的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缓冲槽;
所述的定位块(415)位于滑动块(412)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且定位块(415)与滑动块(412)之间设置有定位杆(414),所述的定位杆(414)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平行,定位杆(414)的一端与定位块(415)固定,定位杆(414)的另一端延伸至缓冲槽内且两者构成沿支撑板(310)宽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定位杆(414)与滑动槽(4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16),所述的缓冲弹簧(416)的一端与缓冲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414)连接且缓冲弹簧(416)的弹力驱使定位杆(414)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做靠近支撑板(310)的运动;
所述的滑动块(412)背离支撑板(3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引导斜面且引导斜面与定位块(415)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递增;
上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与定位块(415)的最小水平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组件(420)包括传动杆一(421)、传动杆二(425)、驱动构件,所述的传动杆一(421)呈竖直布置,传动杆一(421)外部活动套接有传动架(422)且两者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所述的传动架(422)固定安装在定位架(411)上;
所述的传动杆二(425)同轴设置于传动杆一(421)的下方,传动杆二(425)与壳身(110)之间设置有固定架(426),传动杆二(425)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固定架(426)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且所述的固定架(426)固定安装在壳身(1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构件用于接收传动杆二(425)的动力并驱动传动杆一(421)做竖直方向的运动,所述的驱动构件包括与传动杆二(425)上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424)、与传动杆一(421)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从动轮(423);
所述的主动轮(424)包括驱动盘一、契合块一,所述的驱动盘一为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二(425)的上端,所述的契合块一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一的顶部端面且契合块一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一;
所述的从动轮(423)包括驱动盘二、契合块二,所述的驱动盘二维圆形盘体结构并同轴固定在传动杆一(421)的下端,所述的契合块二固定安装在驱动盘二的底部端面且契合块二上设置有契合斜面二,所述的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平行并且当契合斜面二与契合斜面一重合时,契合块二与契合块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盘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400)处于收缩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顶端与从动轮(423)中的驱动盘二底端接触且设置于契合块一上的契合斜面一与设置于契合块二上的契合斜面二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与设置于滑动块(412)上的引导斜面接触;定位装置(400)处于定位状态时,主动轮(424)中契合块一的顶端与从动轮(423)中契合块二底端接触且契合斜面一与契合斜面二脱离接触,传动杆一(421)的上端脱离与引导斜面的接触并位于滑动块(412)背离定位块(415)的一侧;
所述的传动轴(440)呈竖直布置,传动轴(440)的下端活动安装在壳身(110)上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440)上同轴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450),所述的传动齿轮(450)为直齿轮结构;
所述的传动齿轮(450)连接有动力供应装置(600),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600)用于提供定位装置(400)状态切换所需的动力;
所述的传动轴(440)与传动杆二(42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430)且两者通过第一传动组件(430)进行动力传递,所述的第一传动组件(430)为带传动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包括充电机构A、充电机构B,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沿支撑板(310)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支撑板(310)的两侧;
所述的充电机构A与充电机构B均包括充电架(510)、充电块(520)、曲杆组件,所述的充电架(510)固定安装在壳盖(120)上且充电架(510)上开设有引导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导向槽,充电架(510)的底部开设有避让槽且所述的避让槽与导向槽连通;
所述的充电块(520)设置于导向槽内且两者构成沿导向槽引导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充电块(52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板(530),所述的充电板(530)为矩形板体结构并呈水平布置,且充电板(530)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的最小水平高度与支撑板(310)的最大水平高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杆组件用于接收动力供应装置(600)的动力并驱动充电块(520)沿支撑板(310)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曲杆组件包括充电杆一(550)、充电杆二(560),所述的充电杆一(550)呈竖直布置且充电杆一(550)的上端穿过设置于充电架(510)底部的避让槽与充电块(520)固定连接,充电杆一(550)与避让槽之间构成沿支撑板(310)长度方向的滑动导向配合;
所述的充电杆二(560)呈水平布置,充电杆二(560)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且充电杆二(560)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在充电杆一(550)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板(530)上安装有充电接头(540),所述的充电接头(540)固定安装在充电板(530)靠近支撑板(310)的一侧;
所述的充电装置(500)处于充电位置时,充电板(530)位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的上端且充电机构A中的充电接头(540)与设置于手机设备上的充电口连接;充电装置(500)处于自由状态时,充电板(530)与充电架(510)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支撑板(310)处于充电位置时与充电架(510)的最小距离。
CN202110490589.8A 2021-05-06 2021-05-06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Active CN113223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589.8A CN113223236B (zh) 2021-05-06 2021-05-06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589.8A CN113223236B (zh) 2021-05-06 2021-05-06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3236A CN113223236A (zh) 2021-08-06
CN113223236B true CN113223236B (zh) 2023-08-01

Family

ID=7709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589.8A Active CN113223236B (zh) 2021-05-06 2021-05-06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32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485A (zh) * 2010-11-13 2011-07-20 麦广树 充电器的活动式手机支撑机构
CN109066910A (zh) * 2018-09-21 2018-12-21 费先艳 智能手机的共享式自动化充电系统
CN109193860A (zh) * 2018-10-24 2019-01-11 王艳 基于共享模式的智能化手机共享充电系统
CN109450014A (zh) * 2018-10-24 2019-03-08 王艳 手机的智能化共享充电基站
CN212624256U (zh) * 2020-07-22 2021-02-26 山东电速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盗机构的共享充电宝机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695A (zh) * 2010-03-31 2011-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器
CN107657738A (zh) * 2017-10-23 2018-02-02 成都亿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公共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08539485B (zh) * 2018-04-03 2019-08-16 孟永江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安全充电的收纳式连接设备
CN109149711A (zh) * 2018-09-21 2019-01-04 费先艳 一种自动对接共享式手机充电方法
CN109149712A (zh) * 2018-09-21 2019-01-04 费先艳 应用于智能手机共享充电的公共化寄存充电系统
CN210007451U (zh) * 2019-08-15 2020-01-31 郑州有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式智能手机充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485A (zh) * 2010-11-13 2011-07-20 麦广树 充电器的活动式手机支撑机构
CN109066910A (zh) * 2018-09-21 2018-12-21 费先艳 智能手机的共享式自动化充电系统
CN109193860A (zh) * 2018-10-24 2019-01-11 王艳 基于共享模式的智能化手机共享充电系统
CN109450014A (zh) * 2018-10-24 2019-03-08 王艳 手机的智能化共享充电基站
CN212624256U (zh) * 2020-07-22 2021-02-26 山东电速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防盗机构的共享充电宝机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3236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483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23236B (zh) 移动终端的自动定位充电组件
CN112259999B (zh) 扩展坞
KR101612962B1 (ko) 접이형 휴대 단말기의 프리 스톱 힌지 장치
CN110418533B (zh) 电子设备
KR10129633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CN218549958U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6016908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抽拉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1853464B (zh) 一种自由转动的一体机电脑
CN204795500U (zh) 一种耳机
CN204795501U (zh) 一种耳机
CN2769988Y (zh) 电脑鼠标手机
CN112994195A (zh) 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充电系统
CN10226229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2688117A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安全型插座
WO2020048165A1 (zh) 移动终端
CN219398928U (zh) 一种具有活动接口的游戏手柄
CN112994194A (zh) 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充电方法
CN213638531U (zh) 一种基于多功能防护结构的电源适配器
CN10921704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
CN217281842U (zh) 一种抽屉式开关柜
CN2760908Y (zh) 电子设备开合装置
CN211211977U (zh) 一种用于无纸化会议的一体终端装置
WO2018099127A1 (zh) 投影仪
CN212752583U (zh) 一种可升降耳机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4

Address after: 518000 1601, block D, building 1, bid section 1, Chuangzhi Yuncheng, Liuxian Avenue,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Weiyu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Building 2, wandamao center, intersection of Luzhou Avenue and Nanning Road,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yiduca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