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2695B -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2695B
CN113212695B CN202110490179.3A CN202110490179A CN113212695B CN 113212695 B CN113212695 B CN 113212695B CN 202110490179 A CN202110490179 A CN 202110490179A CN 113212695 B CN113212695 B CN 113212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thick bamboo
fixedly connected
rotatory section
sa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1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2695A (zh
Inventor
陈孔溢
陈瑜
顾沈明
张建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21104901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26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2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2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6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 F03B13/12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wave or tide energy
    • F03B13/14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wave or tide energy using wave energy
    • F03B13/22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 driving or driven apparatus; Power stations or aggregat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wave or tide energy using wave energy using the flow of water resulting from wave movements to drive a motor or turb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F03B3/12Blades; Blade-carrying r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涉及海上救生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为圆筒形,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板,所述前板上固定连接有门体,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所述前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浮体,所述后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浮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发电缓冲机构。该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当在海面上漂浮时,当遇到较大的海浪时,因旋转筒和受击板的设置,海浪在直接冲击到壳体之前会冲到旋转筒及固定在旋转筒上的受击板上,这时旋转筒会产生旋转,从而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筒旋转的能量,能够大大的减小壳体受到的冲击,壳体内使用者受到的冲击也会减小。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救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救生设备是为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乘员而在船上设置的专用设备及其附件的总称。它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个人救生设备、救生抛绳器、通讯、烟火信号及艇筏的登乘、降落装置。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3年修正案,对从事非短程国际航行的客船、鱼类加工船等应配备:在每舷的总容量应为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的50%的救生艇,主管机关可准许以相等总容量的救生筏来代替救生艇,但每舷应配备足够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37.5%的救生艇;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每舷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
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99252433.4提供的一种海上救生装置,该对比文件包括园管形浮力器,浮力器上设有固定带,在浮力器的上下方连接有能上下伸缩且保温的防水布,浮力器上方防水布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透气孔,盖板上还涂有一层反光材料。
但是海上风浪非常大,该对比文件中提出的一种海上救生装置在受到较大的海浪冲击时,容易产生破损,从而导致使用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将海浪冲击转化成电力的海上通信救生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救生装置容易被海浪冲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为圆筒形,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板,所述前板上固定连接有门体,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所述前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浮体,所述后板远离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浮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发电缓冲机构。
优选的,所述前板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前板的一端与第一浮体铰接,所述后板的中心铰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后板的一端与第二浮体铰接。
优选的,所述门体上固定连接有透明窗,且透明窗为钢化玻璃制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对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为水平设置,所述隔板与后板相互垂直,所述隔板的下方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储存空间,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灯管,所述灯管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设置为长方体。
优选的,发电缓冲机构包括转环、旋转筒、受击板、气囊、连接杆、旋转杆、发电机、蓄电池,所述转环铰接于壳体的外侧,所述转环的外侧与旋转筒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筒的直径大于转环的直径,所述转环与壳体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与转环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受击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受击板以旋转筒的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所述受击板的一端与旋转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受击板与旋转筒的轴线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受击板两端与旋转筒两端齐平,所述受击板设置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受击板的厚度大于两厘米,所述气囊的数量与受击板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气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受击板之间,所述气囊与旋转筒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旋转筒靠近后板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旋转筒的一端与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设置于壳体内,且发电机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与第二转轴联动连接,所述蓄电池设置在隔板下方的储存空间内,所述蓄电池与隔板固定连接,且蓄电池与发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环设置在壳体的中部,所述旋转筒的长度大于转环的长度,且旋转筒的长度小于壳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且隔热层的厚度大于一厘米。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方便运输的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包括外环、橡胶环,所述外环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外环分别对称设置于旋转筒的两端,所述外环的内圈与受击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环固定连接于外环的外侧。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当在海面上漂浮时,当遇到较大的海浪时,因旋转筒和受击板的设置,海浪在直接冲击到壳体之前会冲到旋转筒及固定在旋转筒上的受击板上,这时旋转筒会产生旋转,从而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筒旋转的能量,能够大大的减小壳体受到的冲击,壳体内使用者受到的冲击也会减小,又因壳体内蓄电池及一些生存设备设置在隔板的下方的储存空间内,因此相对于整个壳体来说,隔板底部的储存空间的重量偏重,在重力的作用下,外壳的底部会始终朝下,因此在海浪的冲击下外壳和旋转筒产生相对旋转,旋转筒通过连接杆和旋转杆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带动发电机的输入轴旋转,从而使得发电机产生电力储存进蓄电池中,能够使得海浪的每次冲击都会对蓄电池充电,大大提高蓄电池续航,能够生存更久等待救援,使用非常方便。
2、该海上通信救生装置,通过外环和橡胶环的设置,在需要搬运时,橡胶环会与地面接触,只需要两个人抓住抬起两侧的两个浮体,然后便可以轻松进行搬运,大大的提高了搬运效率,便于安装和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结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转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壳体结构主视图。
图中:1壳体、2前板、3第一浮体、4第一转轴、5门体、6外环、7橡胶环、8旋转筒、9受击板、10气囊、11连接杆、12旋转杆、13第二浮体、14第二转轴、15后板、16发电机、17灯管、18储存空间、19蓄电池、20隔板、21转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为圆筒形,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板2,前板2上固定连接有门体5,壳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15,前板2远离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浮体3,后板15远离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浮体13,壳体1上设置有发电缓冲机构。
前板2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远离前板2的一端与第一浮体4铰接,后板15的中心铰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远离后板15的一端与第二浮体13铰接。
门体5上固定连接有透明窗,且透明窗为钢化玻璃制成。
壳体1的对内部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为水平设置,隔板20与后板15相互垂直,隔板20的下方与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储存空间18,隔板20的上方设置有灯管17,灯管17与壳体1固定连接。
第一浮体3和第二浮体13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第一浮体3和第二浮体13设置为长方体。
发电缓冲机构包括转环21、旋转筒8、受击板9、气囊10、连接杆11、旋转杆12、发电机16、蓄电池19,转环21铰接于壳体1的外侧,转环21的外侧与旋转筒8固定连接,旋转筒8的直径大于转环21的直径,转环21与壳体1同轴设置,旋转筒8与转环21同轴设置,旋转筒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层,受击板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受击板9以旋转筒8的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受击板9的一端与旋转筒8的外侧固定连接,受击板9与旋转筒8的轴线之间设置有夹角,受击板9两端与旋转筒8两端齐平,受击板9设置为弹性材料制成,受击板9的厚度大于两厘米,气囊10的数量与受击板9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气囊1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受击板9之间,气囊10与旋转筒8固定连接,旋转杆12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4上,旋转筒8靠近后板15的一端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连接杆11远离旋转筒8的一端与旋转杆12固定连接,发电机16设置于壳体1内,且发电机16与隔板20固定连接,发电机16的输入轴与第二转轴14联动连接,蓄电池19设置在隔板20下方的储存空间18内,蓄电池19与隔板20固定连接,且蓄电池19与发电机16电性连接。
当在海面上漂浮时,当遇到较大的海浪时,因旋转筒8和受击板9的设置,海浪在直接冲击到壳体1之前会冲到旋转筒8及固定在旋转筒8上的受击板9上,这时旋转筒8会产生旋转,从而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筒8旋转的能量,能够大大的减小壳体1受到的冲击,壳体1内使用者受到的冲击也会减小,又因壳体1内蓄电池19及一些生存设备设置在隔板20的下方的储存空间18内,因此相对于整个壳体1来说,隔板20底部的储存空间18的重量偏重,在重力的作用下,外壳的底部会始终朝下,因此在海浪的冲击下外壳和旋转筒8产生相对旋转,旋转筒8通过连接杆11和旋转杆12带动第二转轴14旋转,第二转轴14带动发电机16的输入轴旋转,从而使得发电机16产生电力储存进蓄电池19中,能够使得海浪的每次冲击都会对蓄电池19充电,大大提高蓄电池19续航,能够生存更久等待救援,使用非常方便。
转环21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旋转筒8的长度大于转环21的长度,且旋转筒8的长度小于壳体1的长度。
隔板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
壳体1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且隔热层的厚度大于一厘米。
还包括用于方便运输的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包括外环6、橡胶环7,外环6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外环6分别对称设置于旋转筒8的两端,外环6的内圈与受击板9的外侧固定连接,橡胶环7固定连接于外环6的外侧。
通过外环6和橡胶环7的设置,在需要搬运时,橡胶环7会与地面接触,只需要两个人抓住抬起两侧的两个浮体,然后便可以轻松进行搬运,大大的提高了搬运效率,便于安装和回收。
通过气囊10的设置,不仅能够对海浪进行缓冲,而且通过对气囊的充气饱和程度调整气囊体积可以对整体的浮力进行调整,使用更加方便。
工作原理:当在海面上漂浮时,当遇到较大的海浪时,因旋转筒8和受击板9的设置,海浪在直接冲击到壳体1之前会冲到旋转筒8及固定在旋转筒8上的受击板9上,这时旋转筒8会产生旋转,从而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筒8旋转的能量,能够大大的减小壳体1受到的冲击,壳体1内使用者受到的冲击也会减小,又因壳体1内蓄电池19及一些生存设备设置在隔板20的下方的储存空间18内,因此相对于整个壳体1来说,隔板20底部的储存空间18的重量偏重,在重力的作用下,外壳的底部会始终朝下,因此在海浪的冲击下外壳和旋转筒8产生相对旋转,旋转筒8通过连接杆11和旋转杆12带动第二转轴14旋转,第二转轴14带动发电机16的输入轴旋转,从而使得发电机16产生电力储存进蓄电池19中,能够使得海浪的每次冲击都会对蓄电池19充电,大大提高蓄电池19续航,能够生存更久等待救援,使用非常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为圆筒形,所述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前板(2),所述前板(2)上固定连接有门体(5),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板(15),所述前板(2)远离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浮体(3),所述后板(15)远离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浮体(1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发电缓冲机构,发电缓冲机构包括转环(21)、旋转筒(8)、受击板(9)、气囊(10)、连接杆(11)、旋转杆(12)、发电机(16),所述转环(21)铰接于壳体(1)的外侧,所述转环(21)的外侧与旋转筒(8)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筒(8)的直径大于转环(21)的直径,所述转环(21)与壳体(1)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8)与转环(21)同轴设置,所述旋转筒(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受击板(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受击板(9)以旋转筒(8)的轴线为中心等角度设置,所述受击板(9)的一端与旋转筒(8)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受击板(9)与旋转筒(8)的轴线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受击板(9)两端与旋转筒(8)两端齐平,所述受击板(9)设置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受击板(9)的厚度大于两厘米,所述气囊(10)的数量与受击板(9)的数量相同,且每个气囊(1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受击板(9)之间,所述气囊(10)与旋转筒(8)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12)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4)上,所述旋转筒(8)靠近后板(15)的一端与连接杆(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远离旋转筒(8)的一端与旋转杆(12)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16)设置于壳体(1)内,且发电机(16)与隔板(20)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16)的输入轴与第二转轴(14)联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远离前板(2)的一端与第一浮体(4)铰接,所述后板(15)的中心铰接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远离后板(15)的一端与第二浮体(1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上固定连接有透明窗,且透明窗为钢化玻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对内部设置有隔板(20),所述隔板(20)为水平设置,所述隔板(20)与后板(15)相互垂直,所述隔板(20)的下方与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储存空间(18),所述隔板(20)的上方设置有灯管(17),所述灯管(17)与壳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3)和第二浮体(13)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浮体(3)和第二浮体(13)设置为长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下方的储存空间(18)内设置有蓄电池(19),所述蓄电池(19)与隔板(20)固定连接,且蓄电池(19)与发电机(16)电性连接,所述转环(21)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所述旋转筒(8)的长度大于转环(21)的长度,且旋转筒(8)的长度小于壳体(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与蓄电池(19)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且隔热层的厚度大于一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方便运输的搬运机构,搬运机构包括外环(6)、橡胶环(7),所述外环(6)设置为两个,且两个外环(6)分别对称设置于旋转筒(8)的两端,所述外环(6)的内圈与受击板(9)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橡胶环(7)固定连接于外环(6)的外侧。
CN202110490179.3A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12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179.3A CN113212695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179.3A CN113212695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695A CN113212695A (zh) 2021-08-06
CN113212695B true CN113212695B (zh) 2022-06-03

Family

ID=7709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1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12695B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26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948A (zh) * 2013-03-04 2013-05-08 刘起元 救生舱
CN206914592U (zh) * 2017-07-19 2018-01-23 徐浩然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
CN108820162A (zh) * 2018-06-26 2018-11-1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水上救生舱
CN110203356A (zh) * 2019-06-21 2019-09-0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能系统的海洋救生装备
CN111959717A (zh) * 2020-08-10 2020-11-20 雷明 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海上遇难逃生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5948A (zh) * 2013-03-04 2013-05-08 刘起元 救生舱
CN206914592U (zh) * 2017-07-19 2018-01-23 徐浩然 一种多功能海上救生装置
CN108820162A (zh) * 2018-06-26 2018-11-1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水上救生舱
CN110203356A (zh) * 2019-06-21 2019-09-06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能系统的海洋救生装备
CN111959717A (zh) * 2020-08-10 2020-11-20 雷明 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海上遇难逃生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695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07250U (zh) 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
CN107487425A (zh) 一种无线遥控的小型水上救生设备
CN209454957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船舶平衡装置
CN101920774B (zh) 水上救生装置
CN111959685A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发电式浮标
CN113212695B (zh) 一种海上通信救生装置
CN108891560A (zh) 一种能水陆两用超远距离快速自动靶向救生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8674603A (zh) 一种智能湖面救生船及救生方法
CN102285433A (zh) 救生装置
CN108116635A (zh) 一种波浪自适应式应急救助艇
CN108820162B (zh) 一种水上救生舱
CN202244028U (zh) 救生装置
CN1327932A (zh) 球状水上安全救生舱
CN208053558U (zh) 一种双体式救生船
CN201686001U (zh) 全封闭式重心浮正球形救生船
CN207346061U (zh) 一种无线遥控的小型水上救生设备
CN206171768U (zh) 一种双体救生船的救生装置
CN213620179U (zh) 一种便携式水上救援推进设备
CN213292659U (zh) 一种便携救生艇
CN211032935U (zh) 游艇用的升降式泳池
CN107914842A (zh) 一种能够防侧翻的救生船舶
CN108313196A (zh) 一种双体式救生船
CN208429220U (zh) 一种水面救援艇
CN108860486A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臂架式拖网渔船
CN210971467U (zh) 一种不易侧翻的游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