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0989B -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0989B
CN113190989B CN202110454350.5A CN202110454350A CN113190989B CN 113190989 B CN113190989 B CN 113190989B CN 202110454350 A CN202110454350 A CN 202110454350A CN 113190989 B CN113190989 B CN 113190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ability
ship
target
radar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43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0989A (zh
Inventor
斗计华
朱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Original Assignee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filed Critical PLA Dalian Naval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21104543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0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0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0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0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0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15/00Self-propelled projectiles or missiles, e.g. rockets; Guided missiles
    • F42B15/01Arrangements thereon for guidance or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8Probabilistic or stochastic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lgebra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其包括:S1、确定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的因素;S2、分别创建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S3、创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以获取对应的仿真结果。本发明可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分析提供方法依据。

Description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战术导弹运用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是同时采用被动雷达制导与被动红外制导的复合制导舰空导弹。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是舰空导弹防空热点问题之一。为有效评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需要提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方法,对于衡量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对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见。
发明内容
基于此,特提出了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可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分析提供方法依据。
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的因素,所述因素至少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影响因子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
S2、分别创建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
S3、创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以获取对应的仿真结果。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包括: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对应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以及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及受影响因子KP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根据雷达方程和雷达接收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S表示为:
式中,Pt为发射机峰值功率,λ为雷达工作雷达雷达波长,Gt为目标方向雷达发射天线增益,Gr为目标方向雷达接收天线增益,σ为目标平均雷达截面积,Rt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D为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Ft 2、Fr 2为雷达天线的方向图传输因子;
Gt=Gr=G,将式(1)改写为:
接收机内部噪声表示为服从(0,σn 2)的正态分布随机过程,所以接收机内部噪声平均功率为:
No=KToτnFn(3)
式中,K=1.38×10-23k为波耳兹曼常数,To=290k为接收机等效噪声温度,τn为接收机带宽,Fn为接收机噪声系数;
在理想情况下,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单个脉冲的信噪比为: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将在我雷达接收机内所产生的干扰信号,看作为一个辐射源;假设复杂电磁环境中有m个辐射源,都在雷达接收机中产生干扰信号,第j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功率为:
式中,Pj为第j个干扰源辐射功率,Gj为第j个干扰源雷达方向增益,Gsj为雷达在第j个干扰源方向的增益,λ为雷达工作波长,Bj为第j个干扰源工作带宽,Rj为第j个干扰源到雷达的距离,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Lpol为干扰信号对雷达天线的计划损耗;
则m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总功率为:
因此,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信干比SN为: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表示为:
式中,Pfa为给定的虚警概率且Idj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dj为积累脉冲数;
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为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1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接收从目标自身发出的辐射功率,因此其作用距离R使用雷达信标方程来表示:
式中:pj是目标辐射功率,Gj是目标辐射天线在导引头方向上的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波长,L1为系统总损耗,pmin(S/N)是导引头接收系统的工作灵敏度;且N=N0+J
pmin(S/N)=kT0BnFn(S/N) (11)
式中:k=1.38×10-23J/K是玻尔兹曼常数,T0是导引头接收机的环境噪声温度,Bn是雷达工作带宽,Fn为噪声系数,S/N是信干比;
因此,把式(11)代入式(10),得
由上式可知
当虚警概率Pfa确定的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
假设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作用距离R0处上的信干比为:
由式(17)、式(15)得到任意距离R上的信干比为:
因此
式中,Q称为Marcum Q函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距离R0处的发现概率为P0,此时的虚警概率为Pfa,则由式(17)得到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及受影响因子KP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Pjb=PmlrPmsbPmsd (18)
式中:Pjb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Pmlr、Pmsb、Pmsd分别为给定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被动雷达指示目标落入概率、红外目标识别概率、红外目标锁定的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受影响因子Kr3=(Pjbl-Pjb)/Pjbl;Pjb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2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对于点源目标,假设Δλ=λ12,为红外系统所选工作波段,此时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Rh用工程上的计算公式表示:
式中:A0为光学系统有效入射孔径面积;Ja为Δλ内的目标平均光谱辐射强度;τA为距离Rh处,在Δλ内的平均大气光谱透过率;τ0为光学系统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透过率;τM为调制盘调制系数;D*为探测器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探测率;AD为探测器的有效面积;Δf为系统等效噪声带宽;VS/VN为导引头稳定跟踪时需要的信干比;
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与虚警概率按瑞利分布得到:
式中:y为阈值,x为阈上信号电平;且有
SNR=x+y (23)
用平均虚警时间Tfa来描述系统虚警概率,得到
因此,得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在距离R1处的发现概率为P1,已知系统等效噪声带宽和平均虚警时间,则由式(24)得到并且
得到任意距离Rh上的信干比为:
得到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结果评估模型为
K=(U-P)/U
其中,U为理想情况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P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
P=PGPDPjbPd
其中,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为Pjb,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考虑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因素、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因素、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因素、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因素,其能够定量评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的同时,满足获取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指标结果需求,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提供方法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步骤流程图;
图2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随着雷达信干比SN的变化曲线;
图3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P随着雷达信干比SN变化曲线;
图4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与导引头作用距离R的关系曲线;
图5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与被动雷达导引头作用距离R的关系曲线;
图6为典型仿真条件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与任意距离Rh的关系曲线;
图7为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与任意距离Rh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可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元件为第一元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两者都是元件,但其不是同一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特提出了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确定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的因素,所述因素至少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影响因子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S2、分别创建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S3、创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以获取对应的仿真结果。基于上述内容可知本案的设计思想是:在构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模型基础上,构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完全可保障系统拦截目标概率评估模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及受影响因子评估模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及其受影响因子评估模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及其受影响因子评估模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及其受影响因子评估模型,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评估提供方法依据。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包括: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对应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以及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及受影响因子KP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根据雷达方程和雷达接收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S表示为:
式中,Pt为发射机峰值功率,λ为雷达工作雷达雷达波长,Gt为目标方向雷达发射天线增益,Gr为目标方向雷达接收天线增益,σ为目标平均雷达截面积(m2),Rt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m),D为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Ft 2、Fr 2为雷达天线的方向图传输因子;
一般雷达都采用收发共用天线,Gt=Gr=G,将式(1)改写为:
接收机内部噪声表示为服从(0,σn 2)的正态分布随机过程,所以接收机内部噪声平均功率为:
No=KToτnFn(3)
式中,K=1.38×10-23k为波耳兹曼常数,To=290k为接收机等效噪声温度,τn为接收机带宽,Fn为接收机噪声系数;
在理想情况下,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单个脉冲的信噪比为: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无论是我方的电子设备或是敌方的干扰装置,只要在我雷达接收机内产生了干扰信号,便可将其看作为一个辐射源;假设复杂电磁环境中有m个辐射源,都会在雷达接收机中产生干扰信号,第j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功率为:
式中,Pj为第j个干扰源辐射功率,Gj为第j个干扰源雷达方向增益,Gsj为雷达在第j个干扰源方向的增益,λ为雷达工作波长,Bj为第j个干扰源工作带宽,Rj为第j个干扰源到雷达的距离,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Lpol为干扰信号对雷达天线的计划损耗;
则m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总功率为:
因此,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信干比SN为:
根据Alberhseim经验公式,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表示为:
式中,Pfa为给定的虚警概率且Idj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dj为积累脉冲数;
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为其中,KP越大,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越严重。
典型仿真条件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随着雷达信干比SN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信干比SN增大,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增大。图2中,设典型仿真条件下,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P随着雷达信干比SN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信干比SN值越大,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P越小。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1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接收从目标自身发出的辐射功率,因此其作用距离R使用雷达信标方程来表示:
式中:pj是目标辐射功率,Gj是目标辐射天线在导引头方向上的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波长,L1为系统总损耗,pmin(S/N)是导引头接收系统的工作灵敏度;且N=N0+J
pmin(S/N)=kT0BnFn(S/N) (11)
式中:k=1.38×10-23J/K是玻尔兹曼常数,T0是导引头接收机的环境噪声温度,Bn是雷达工作带宽,Fn为噪声系数,S/N是信干比;
因此,把式(11)代入式(10),得
由上式可知
当虚警概率Pfa确定的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
假设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作用距离R0处上的信干比为:
由式(15)、式(13)得到任意距离R上的信干比为:
因此
式中,Q称为Marcum Q函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距离R0处的发现概率为P0,此时的虚警概率为Pfa,则由式(15)得到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
典型仿真条件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与距离R的关系如图4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作用距离的增大,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减小。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假设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l=1,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与距离R的关系如图5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作用距离的增大,Kr1值增大,表明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情况越严重。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及受影响因子KP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Pjb=PmlrPmsbPmsd (18)
式中:Pjb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Pmlr、Pmsb、Pmsd分别为给定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被动雷达指示目标落入概率、红外目标识别概率、红外目标锁定的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受影响因子Kr3=(Pjbl-Pjb)/Pjbl;Pjb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2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对于点源目标,假设Δλ=λ12,为红外系统所选工作波段,此时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Rh用工程上的计算公式表示:
式中:A0为光学系统有效入射孔径面积;Ja为Δλ内的目标平均光谱辐射强度;τA为距离Rh处,在Δλ内的平均大气光谱透过率;τ0为光学系统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透过率;τM为调制盘调制系数;D*为探测器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探测率;AD为探测器的有效面积;Δf为系统等效噪声带宽;VS/VN为导引头稳定跟踪时需要的信干比;
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与虚警概率按瑞利分布得到:
式中:y为阈值,x为阈上信号电平;且有
SNR=x+y (23)
用平均虚警时间Tfa来描述系统虚警概率,得到
因此,得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在距离R1处的发现概率为P1,已知系统等效噪声带宽和平均虚警时间,则由式(26)得到并且
得到任意距离Rh上的信干比为:
得到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
典型仿真条件下Pd与任意距离Rh的关系如图6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增大,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值逐渐减小。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设Pdl=1。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与任意距离Rh的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可知随着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增大,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增大。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结果评估模型为
K=(U-P)/U
其中,U为理想情况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P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
P=PGPDPjbPd
其中,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为Pjb,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

1.一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的因素,所述因素至少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影响因子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影响因子;
S2、分别创建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
S3、创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以获取对应的仿真结果;所述各个概率影响因子各自对应的概率仿真模型包括: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影响因子对应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以及与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
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及受影响因子KP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根据雷达方程和雷达接收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功率S表示为:
式中,Pt为发射机峰值功率,λ为雷达工作时的雷达波长,Gt为目标方向雷达发射天线增益,Gr为目标方向雷达接收天线增益,σ为目标平均雷达截面积,Rt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D为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Ft 2、Fr 2均为雷达天线的方向图传输因子;
Gt=Gr=G,将式(1)改写为:
接收机内部噪声表示为服从(0,σn 2)的正态分布随机过程,所以接收机内部噪声平均功率为:
No=kToτnFn (3)
式中,k=1.38×10-23J/K,k是玻尔兹曼常数,To=290k为接收机等效噪声温度,τn为接收机带宽,Fn为接收机噪声系数;
在理想情况下,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单个脉冲的信噪比为: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在雷达接收机内所产生的干扰信号,看作为一个辐射源;假设复杂电磁环境中有m个辐射源,都在雷达接收机中产生干扰信号,第j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功率为:
式中,Pj为第j个干扰源辐射功率,Gj为第j个干扰源雷达方向增益,Gsj为雷达在第j个干扰源方向的增益,λ为雷达工作波长,Bj为第j个干扰源工作带宽,Rj为第j个干扰源到雷达的距离,Lt为雷达接收综合损耗,Lr为雷达发射综合损耗,L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Lpol为干扰信号对雷达天线的计划损耗;
则m个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总功率为:
因此,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信干比SN为: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PG表示为:
式中,Pfa为给定的虚警概率且Idj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dj为积累脉冲数;
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系统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为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1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接收从目标自身发出的辐射功率,因此其作用距离R使用雷达信标方程来表示:
式中:pj是目标辐射功率,Gj是目标辐射天线在导引头方向上的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波长,L1为系统总损耗,pmin(S/N)是导引头接收系统的工作灵敏度;且N=N0+J
pmin(S/N)=kT0BnFn(S/N)(11)
式中:k=1.38×10-23J/K,k是玻尔兹曼常数,T0是导引头接收机的环境噪声温度,Bn是雷达工作带宽,Fn为噪声系数,S/N是信干比;
因此,把式(11)代入式(10),得
由上式可知
当虚警概率Pfa确定的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
假设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作用距离R0处上的信干比为:
由式(15)、式(13)得到任意距离R上的信干比为:
因此
式中,Q称为Marcum Q函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距离R0处的发现概率为P0,此时的虚警概率为Pfa,则由式(15)得到(S/N)R0
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1=(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
其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Pjb及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受影响因子Kr3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Pjb=PmlrPmsbPmsd(18)
式中:Pjb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Pmlr、Pmsb、Pmsd分别为给定的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被动雷达指示目标落入概率、红外目标识别概率、红外目标锁定的概率;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受影响因子Kr3=(Pjbl-Pjb)/Pjbl;Pjb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模型包括: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Pd及受影响因子Kr2评估模型;对应的创建过程为:
对于点源目标,假设Δλ=λ12,为红外系统所选工作波段,此时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作用距离Rh用工程上的计算公式表示:
式中:A0为光学系统有效入射孔径面积;Ja为Δλ内的目标平均光谱辐射强度;τA为距离Rh处,在Δλ内的平均大气光谱透过率;τ0为光学系统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透过率;τM为调制盘调制系数;D*为探测器在Δλ内的平均光谱探测率;AD为探测器的有效面积;Δf为系统等效噪声带宽;VS/VN为导引头稳定跟踪时需要的信干比;
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与虚警概率按瑞利分布得到:
式中:y为阈值,x为阈上信号电平;且有
SNR=x+y(23)
用平均虚警时间Tfa来描述系统虚警概率,得到
因此,得到
假设要求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在距离R1处的发现概率为P1,已知系统等效噪声带宽和平均虚警时间,则由式(24)得到并且
得到任意距离Rh上的信干比为:
得到
则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受影响因子Kr2=(Pdl-Pd)/Pdl,Pdl为理想情况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发现目标概率;所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结果评估模型为
K=(U-P)/U
其中,U为理想情况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P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
P=PG PD Pjb Pd
其中,舰空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导引头交班概率为Pjb,复杂电磁环境下舰空导弹红外导引头截获目标概率为Pd
CN202110454350.5A 2021-04-26 2021-04-26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Active CN113190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350.5A CN113190989B (zh) 2021-04-26 2021-04-26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4350.5A CN113190989B (zh) 2021-04-26 2021-04-26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0989A CN113190989A (zh) 2021-07-30
CN113190989B true CN113190989B (zh) 2024-03-12

Family

ID=7697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4350.5A Active CN113190989B (zh) 2021-04-26 2021-04-26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09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0895B (zh) * 2023-09-15 2023-1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 非等高地面诱偏源诱偏效能仿真与评估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4061A (zh) * 2019-06-29 2019-11-05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建立飞机平台系统对地攻击生存能力概率模型的方法
CN110701963A (zh) * 2019-10-15 2020-01-17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外/雷达复合导引头交班性能改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4061A (zh) * 2019-06-29 2019-11-05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建立飞机平台系统对地攻击生存能力概率模型的方法
CN110701963A (zh) * 2019-10-15 2020-01-17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外/雷达复合导引头交班性能改进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ncertain Location based Range Aggregates in a multi-dimensional space;Ying Zhang;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正文第1247-1250页 *
复杂电磁环境对防空导弹警戒雷达探测影响模型研究;斗计华;舰船电子工程;正文第187-189页 *
施文辉.末端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能力研究.指挥控制与仿真.2015,第37卷(第4期),正文第74-77页. *
末端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能力研究;施文辉;指挥控制与仿真;第37卷(第4期);正文第74-7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0989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515B (zh) 基于射频隐身的组网雷达多目标跟踪发射功率分配方法
CN108833025B (zh) 扩频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低截获性能评估方法
CN107064882A (zh) 无源协同下基于射频隐身的雷达组网资源控制方法
CN112564735B (zh) 一种基于跳频信号的无人机检测跟踪干扰装置
US7952513B2 (en) Counter target acquisition radar and acoustic adjunct for classification
CN113190989B (zh) 复杂电磁环境下复合制导舰空导弹截获目标概率仿真方法
CN108614261A (zh) 一种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下的辐射参数控制方法
US6677571B1 (en) Rocket launch detection process
CN113985376B (zh) 一种雷达综合显控激励系统
CN109061568B (zh) 一种基于目标特性的窄带雷达波形设计方法
CN106707251B (zh) 应答机功率校准方法及装置
RU63941U1 (ru) Пассивная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ая станция
CN114236476A (zh)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算法模型的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欺骗干扰方法
Kim et al. Theoretical minimum detection range for a rapidly moving target and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CN208091316U (zh) 一种具有测速测距功能的雷达型导弹逼近告警系统
George et al. Model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round based monostatic radar surveillance system
CN106483509A (zh) 一种基于广义似然比的拖曳式诱饵存在性检测方法
CN111339816A (zh)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多无人机射频信号识别方法
Rossi et al.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Passive Millimeter-wave Radiometric Sensor
Zelnio et al. Detection-based localization of passive radar receivers
KR101525466B1 (ko) Uwb 센서 시스템 및 uwb 센서 시스템에서의 수신 안테나 선택방법
RU2799492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правлением излучения зондирующего сигнала при реализации полупассивного самонаведения управляемых ракет класса "воздух-воздух" с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ой головкой самонаведения
RU280517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весовых коэффициентов следящей фильтрации
Liu et al. Anti-jamm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Radio Fuze based on the gre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ofrad et al. Scenario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 modern radar in electronics warfare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