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5650A -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5650A
CN113185650A CN202110579937.9A CN202110579937A CN113185650A CN 113185650 A CN113185650 A CN 113185650A CN 202110579937 A CN202110579937 A CN 202110579937A CN 113185650 A CN113185650 A CN 113185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onomer
acid
deionized water
thick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99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5650B (zh
Inventor
周波
程云
王阳
谌涛
吴斌
覃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ymatic Jingying 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ymatic Jingying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ymatic Jingying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ymatic Jingying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99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5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5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5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5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5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46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atural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46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atural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P1/48Derivatives of carbohydr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46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atural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P1/48Derivatives of carbohydrates
    • D06P1/50Derivatives of cellulos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0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P1/525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functional derivatives thereof
    • D06P1/5257(Meth)acrylic ac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稠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不饱和酸性单体①220~280份、功能改性单体20~35份、阳离子单体1.5~10份、交联剂0.15~0.45份、分子量调节剂1.2~1.8份、烃类溶剂150~230份、表面活性剂20~30份、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8~15份、去离子水250~350份;功能改性单体的制备方法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不饱和酸性单体②和去离子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反应得到。本申请的粉末印花增稠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单体,在分子链上引入酰胺基、磺酸基、2‑乙基乙酯、羟基、醚基、酯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物、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等,从而提升增稠能力、调节流变性、增加对纤维和染料的亲和力等。

Description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稠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印花行业中,织物印花是一种重要的印染工艺。印花工艺是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物上施印花纹的工艺过程。印花有织物印花、毛条印花和纱线印花之分,当前主要以织物印花为主。在印花工艺中除了所需的染料或颜料外,还需添加改变色浆流变性的增稠剂,不仅可以为色浆提供合适的粘度,同时还使色浆具有假塑性,在剪切力作用下粘度降低,易从印染筛网网眼中漏到印染织物上,在失去剪切力后粘度升高,可保持在原位上而不向织物的其他部位渗透。当前市面上常规的印花增稠剂有天然糊料如海藻酸钠类、有合成聚丙烯酸盐高分子化合物类。当前多是以丙烯酸及丙烯酸酯为聚合单体,以航空煤油、溶剂油或其他有机溶剂为反应介质,通过反向乳液聚合来制备。该种增稠剂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增稠性能优异等优点,然后由于合成过程中加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改性单体、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改性单体,虽能够提升增稠剂的部分性能,但却不能兼顾各方面的加工性能以及使用性能,且其提升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如公开号为CN101619543A的专利,公开了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是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改性后引入增稠剂合成中,目的在在于提高增稠能力以及耐电解质能力,但却不能有效的调节增稠剂的流变性,且对增稠能力和耐电解质能力提升力度有限。如公开号为CN10453032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喷墨印花增稠剂的合成及其增稠剂。该专利是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改性后引入增稠剂合成中,侧重其对增稠能力、渗透性的研究,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耐电解质能力差、色浆触变性差、抱水能力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前的丙烯酸酯类印花增稠剂通过引入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单体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单体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但改性效果差,无法满足其加工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不饱和酸性单体①220~280份、功能改性单体20~35份、阳离子单体1.5~10份、交联剂0.15~0.45份、分子量调节剂1.2~1.8份、烃类溶剂150~230份、表面活性剂20~30份、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8~15份、去离子水250~350份;
所述功能改性单体的制备方法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不饱和酸性单体②和去离子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反应得到。
第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制备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按比例称取不饱和酸性单体①和去离子水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中和液,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向(1)中第一制备液中依次加入功能改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剂、分子量调节剂以及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烃类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配置成相应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搅拌处理,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向乳液中加入(4)中氧化剂水溶液,并搅拌,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还原剂水溶液,保温处理,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还原剂水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处理,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与亲水胶体和防腐剂共混,得到粉末印花增稠剂,得到粉末印花增稠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机理>
通过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丙烯酸类单体发生酯化反应,再引入不饱和酸性单体进行加成聚合,形成功能改性单体。功能改性单体引入单体体系形成的分子链后,其具有大分子链的空间位阻作用可以实现流变性的调节,其含有的醚基、酯基、羧酸基等又增加了与纤维的亲和力,而带有双键的结构可以实现丙烯酸分子链的扩链和相互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缔合结构,提高增稠剂的增稠能力和耐化学品能力。
但是,由于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相较于常规的长链烷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更大,且结构上由于甲基等基团的存在,使得空间位阻更大。在分子量更大、空间位阻更大的功能改性单体的加入情况下,在制备乳液时,表面活性剂的包覆能力就会因此下降,增稠剂体系的聚合稳定性就会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因加入高分子量、大空间位阻的功能改性单体加入引起的聚合稳定性下降的问题,申请人发现,通过引入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能够有效的提高W/O的界面能,并能够同功能改性单体起到协同作用,用以提高聚合的稳定性和成品的水分散性的目的。其原因在于C18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一端为亲水性强的羧基,另一端为亲油性强的不饱和烷基长碳链,在W/O乳液中,亲水一端集聚于乳胶粒内部,亲油一端集聚到乳胶粒外部,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W/O的界面能,增加聚合的稳定性。在聚合过程中不饱和的结构,可以实现微交联,协同功能单体增加体形交联,改善增稠能力,同时羧基的存在对成品的水分散性也起到正向作用。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增稠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单体,在分子链上引入酰胺基、磺酸基、2-乙基乙酯、羟基、醚基、酯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物、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等,从而提升增稠能力、调节流变性、增加对纤维和染料的亲和力等,同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流变性,使其满足各类印花所需的触变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不饱和酸性单体①220~280份、功能改性单体20~35份、阳离子单体1.5~10份、交联剂0.15~0.45份、分子量调节剂1.2~1.8份、烃类溶剂150~230份、表面活性剂20~30份、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8~15份、去离子水250~350份;
所述功能改性单体的制备方法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不饱和酸性单体②和去离子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反应得到。
本发明中,功能改性单体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去离子水共混,升温至60~70℃,再加入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继续升温至75℃,滴加第一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80±2℃,反应5~6h,得到中间体;向中间体中加入不饱和酸性单体②,维持反应温度为80℃,滴加第二催化剂,反应3~4h,即得到功能改性单体;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单体、去离子水、不饱和酸性单体的摩尔质量比为1:1.7~2.3:7~8:1~1.4。
本发明中,不饱和酸性单体②为衣康酸。
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质量比为1.2~1.5:0.5~0.8。
本发明中,第一催化剂包括浓硫酸、浓盐酸、对甲基苯磺酸、氯化亚砜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催化剂为镍。
本发明中,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包括油酸、油酸甲酯、蓖麻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或γ-亚麻酸甲酯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包括APEG-580、APEG-700、APEG-800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不饱和酸性单体①包括丙烯酸类单体和丙烯酰胺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马来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至少一种,丙烯酰胺类单体包括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或丙烯酰胺。
本发明中,阳离子单体包括MAPTAC,DAPMAC,DMC铵盐、或N-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制备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按比例称取不饱和酸性单体①和去离子水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中和液,并保持中和液的温度不高于40℃,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将(1)中第一制备液降低温度至20℃左右,依次加入功能改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剂、分子量调节剂以及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烃类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配置成相应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提高搅拌速度至3000r/min,继续搅拌30min,此时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通过粒径仪检测乳胶粒的粒径在50~100nm;若不合格,延长搅拌时间或提升搅拌力度。待合格后,向乳液中加入(4)中氧化剂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到75~80℃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还原剂水溶液,此时体系温度有5~10℃的涨幅,观察乳液表观有明显提升;并在80℃下保温1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还原剂水溶液,控制速度使得滴加时间为1.5~2h,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80~84℃之间,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到88℃,保温1h后,降低温度到60℃,取样检测质量,并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工艺,控制合理的干燥工艺,实现水、连续相、粉体物料的分离、回收、再利用。干燥后控制粉体粒径的大小,使其粒径达到200目,若未达到要求,再经过分散碾磨机进行后处理,最终制备出粒径在200目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海藻酸钠、瓜尔胶、CMC和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本发明中,交联剂包括乙酰乙酸化丙烯酰胺、N,N-亚甲基丙烯酰胺、脂肪环氨基甲酸酯改性丙烯酸单体、或丁醚化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中和液为氨水、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烃类溶剂包括链烷烃、环烷烃、或芳香烃类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包括6#、120#、200#等溶剂油,航空煤油,除臭的D40、D60、D70溶剂油,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油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包括司盘80、司盘60、吐温80、1599A、1038、或2234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氧化剂包括过硫酸胺、过硫酸钾、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还原剂包括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雕白块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分子调节剂为甲酸钠。
本发明中,不饱和酸性单体②还可以是马来酸。
<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1
按照质量摩尔比1:1.2:0.6:7:1.2的比例分别称取烯丙基聚氧乙烯醚580、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去离子水和衣康酸。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580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升温到60~70℃后,待烯丙基聚氧乙烯醚580完全溶解后,在加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升温到75℃,随后滴加1%重量份的浓盐酸,控制反应器温度在80±2℃,反应5~6h,制得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待结束后,在向反应器中加入衣康酸,待衣康酸完全溶解后,维持反应器温度80℃下,滴加0.5%重量份镍,继续反应3~4h,即制备出满要求的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称取重量份250份丙烯酸、20份甲基丙烯酸、180份去离子水、24份丙烯酰胺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270份中和液20%氨水,并保持中和液的温度不高于40℃,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将(1)中第一制备液降低温度至20℃左右,依次加入30份功能改性单体、5份MAPTAC、0.25份N,N-亚甲基丙烯酰胺、1.5份甲酸钠、120份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40份6#、80份D40、80份5#白油、25份司盘80、10份蓖麻油酸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分别将1.7份过硫酸胺和1份焦亚硫酸钠分别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提高搅拌速度至3000r/min,继续搅拌30min,此时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通过粒径仪检测乳胶粒的粒径在50~100nm;若不合格,延长搅拌时间或提升搅拌力度。待合格后,向乳液中加入(4)中25%质量浓度为过硫酸胺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到75~80℃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此时体系温度有5~10℃的涨幅,观察乳液表观有明显提升;并在80℃下保温1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80%重量份的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控制速度使得滴加时间为1.5~2h,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80~84℃之间,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到88℃,保温1h后,降低温度到60℃,取样检测质量,并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工艺,控制合理的干燥工艺,实现水、连续相、粉体物料的分离、回收、再利用。干燥后控制粉体粒径的大小,使其粒径达到200目,若未达到要求,再经过分散碾磨机进行后处理,最终制备出粒径在200目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110份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40份海藻酸钠、25份瓜尔胶、12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实施例2
步骤1
按照质量摩尔比1.1:1.25:0.7:8:1.25的比例分别称取烯丙基聚氧乙烯醚800、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去离子水和衣康酸。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800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升温到60~70℃后,待烯丙基聚氧乙烯醚800完全溶解后,在加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升温到75℃,随后滴加1%重量份的浓盐酸,控制反应器温度在80±2℃,反应5~6h,制得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待结束后,在向反应器中加入衣康酸,待衣康酸完全溶解后,维持反应器温度80℃下,滴加0.5%重量份镍,继续反应3~4h,即制备出满要求的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称取重量份250份丙烯酸、20份马来酸、180份去离子水、15份丙烯酰胺以及9份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270份中和液20%氨水,并保持中和液的温度不高于40℃,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将(1)中第一制备液降低温度至20℃左右,依次加入25份功能改性单体、4份DMC铵盐、0.1份N,N-亚甲基丙烯酰胺、2份乙酰乙酸化丙烯酰胺、1.5份甲酸钠、120份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80份D40、40份D70、80份15#白油、20份司盘80、5份1599A、8份蓖麻油酸甲酯和5份油酸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分别将1.7份过硫酸胺和1份焦亚硫酸钠分别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提高搅拌速度至3000r/min,继续搅拌30min,此时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通过粒径仪检测乳胶粒的粒径在50~100nm;若不合格,延长搅拌时间或提升搅拌力度。待合格后,向乳液中加入(4)中25%质量浓度为过硫酸胺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到75~80℃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此时体系温度有5~10℃的涨幅,观察乳液表观有明显提升;并在80℃下保温1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80%重量份的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控制速度使得滴加时间为1.5~2h,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80~84℃之间,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到88℃,保温1h后,降低温度到60℃,取样检测质量,并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工艺,控制合理的干燥工艺,实现水、连续相、粉体物料的分离、回收、再利用。干燥后控制粉体粒径的大小,使其粒径达到200目,若未达到要求,再经过分散碾磨机进行后处理,最终制备出粒径在200目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110份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50份海藻酸钠、25份瓜尔胶、13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实施例3
步骤1
按照质量摩尔比1.2:1.25:0.6:7:1.2的比例分别称取烯丙基聚氧乙烯醚700和580(其中,烯丙基聚氧乙烯醚700重量占比为70%,烯丙基聚氧乙烯醚580的重量占比为30%)、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去离子水和衣康酸。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700和580以及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升温到60~70℃后,待烯丙基聚氧乙烯醚800完全溶解后,在加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升温到75℃,随后滴加1%重量份的浓盐酸,控制反应器温度在80±2℃,反应5~6h,制得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待结束后,在向反应器中加入衣康酸,待衣康酸完全溶解后,维持反应器温度80℃下,滴加0.5%重量份镍,继续反应3~4h,即制备出满要求的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称取重量份250份丙烯酸、20份甲基丙烯酸、180份去离子水、24份丙烯酰胺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270份中和液20%氨水,并保持中和液的温度不高于40℃,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将(1)中第一制备液降低温度至20℃左右,依次加入30份功能改性单体、5份DMC铵盐、0.1份N,N-亚甲基丙烯酰胺、2份丁醚化丙烯酰胺、1.5份甲酸钠、120份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80份D60、40份D70、80份5#白油、40份68#白油、20份司盘80、5份1599A、8份蓖麻油酸甲酯和5份亚油酸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分别将1.7份过硫酸胺和1份焦亚硫酸钠分别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提高搅拌速度至3000r/min,继续搅拌30min,此时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通过粒径仪检测乳胶粒的粒径在50~100nm;若不合格,延长搅拌时间或提升搅拌力度。待合格后,向乳液中加入(4)中25%质量浓度为过硫酸胺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到75~80℃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此时体系温度有5~10℃的涨幅,观察乳液表观有明显提升;并在80℃下保温1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80%重量份的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控制速度使得滴加时间为1.5~2h,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80~84℃之间,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到88℃,保温1h后,降低温度到60℃,取样检测质量,并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工艺,控制合理的干燥工艺,实现水、连续相、粉体物料的分离、回收、再利用。干燥后控制粉体粒径的大小,使其粒径达到200目,若未达到要求,再经过分散碾磨机进行后处理,最终制备出粒径在200目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110份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50份海藻酸钠、25份瓜尔胶、13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实施例4
步骤1
按照质量摩尔比1.2:1.25:0.6:7:1.2的比例分别称取烯丙基聚氧乙烯醚700、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去离子水和衣康酸。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700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器中,将反应器升温到60~70℃后,待烯丙基聚氧乙烯醚800完全溶解后,在加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升温到75℃,随后滴加1%重量份的浓盐酸,控制反应器温度在80±2℃,反应5~6h,制得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待结束后,在向反应器中加入衣康酸,待衣康酸完全溶解后,维持反应器温度80℃下,滴加0.5%重量份镍,继续反应3~4h,即制备出满要求的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称取重量份250份丙烯酸、20份甲基丙烯酸、180份去离子水、24份丙烯酰胺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270份中和液20%氨水,并保持中和液的温度不高于40℃,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将(1)中第一制备液降低温度至20℃左右,依次加入30份功能改性单体、5份DMC铵盐、0.1份N,N-亚甲基丙烯酰胺、2份丁醚化丙烯酰胺、1.5份甲酸钠、120份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80份D60、40份D70、80份5#白油、40份68#白油、20份司盘80、5份1599A、8份蓖麻油酸甲酯和5份亚油酸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分别将1.7份过硫酸胺和1份焦亚硫酸钠分别配置成25%质量浓度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提高搅拌速度至3000r/min,继续搅拌30min,此时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通过粒径仪检测乳胶粒的粒径在50~100nm;若不合格,延长搅拌时间或提升搅拌力度。待合格后,向乳液中加入(4)中25%质量浓度为过硫酸胺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到75~80℃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此时体系温度有5~10℃的涨幅,观察乳液表观有明显提升;并在80℃下保温10min,保温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80%重量份的25%质量浓度为焦亚硫酸钠的水溶液,控制速度使得滴加时间为1.5~2h,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80~84℃之间,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到88℃,保温1h后,降低温度到60℃,取样检测质量,并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工艺,控制合理的干燥工艺,实现水、连续相、粉体物料的分离、回收、再利用。干燥后控制粉体粒径的大小,使其粒径达到200目,若未达到要求,再经过分散碾磨机进行后处理,最终制备出粒径在200目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110份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50份海藻酸钠、25份瓜尔胶、13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实施例5
按照实施列3中的步骤1、步骤2和步骤3配方及其操作方式,制备出满足要求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取此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130份、33海藻酸钠、25份瓜尔胶、10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制备得到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实施例6
按照实施列3中的步骤1、步骤2和步骤3配方及其操作方式,制备出满足要求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取此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150份、23海藻酸钠、15份瓜尔胶、10份CMC和2份防腐剂,置于混合器中,搅拌均匀后,过滤,则制备出的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1不同。
步骤1的具体操作为,
按照专利CN101619543A提供方法合成改性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即将500重量份的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00重量份的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再加入氮氧自由基吡啶醇2份、甲醇钠3份,在75℃反应4h,冷却到40℃,过滤出料即得到改性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功能单体。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加入蓖麻油酸甲酯。
<试验例>
以实施例1-6为实验组,以对比例1-2以及市面产品天然糊料增稠剂、油性增稠剂为对比组。
注:天然糊料增稠剂为海藻酸钠(200目)--天津聚大洋藻业基团有限公司;
油性增稠剂为PTF增稠剂(丙烯酸盐油性增稠剂)-亨斯曼公司,其具体组分为:水300份、丙烯酸150份、丙烯酰胺20份、氨水150份、交联剂0.1份、氧化剂0.2份、航空煤油100份、15#白油50份、司盘80份、AEO-9 30份。
试验例1-增稠性能测定
以实验组和对比组为样品,测定样品对印花色浆的增稠能力。
试验所采用的印花浆均添加相同的印花色浆助剂、相同的增稠剂量对色浆进行增稠,同时对增稠剂的不同用量进行测试。印花浆助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的染料、2.5%的小苏打、1%的防染盐及18%的尿素,并采用相同的色浆制备方法。
测试方法:采用DV2-型旋转粘度仪器,6#转子,10r/min转速进行测试,其粘度大小用Cpa.s表示,Cpa.s数据越大,则增稠效果越好。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增稠性能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085682650000171
Figure BDA0003085682650000181
注:由于采用该旋转粘度仪器的测量量程<60000CPa.S,添加量为5.50%以及6.00%时已超出测定范围。
由表1的实验结果可知,加入不同量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和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后的粉末增稠剂,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增稠能力;实验组与对比组相较,增稠能力有着较高程度的提升。
试验例2-流变性能测定
以实验组和对比组为样品,测定样品对印花色浆的流变性能。
将样品制备成满足印制工艺所需的粘度的色浆后,测试其PVI值,通过测定PVI值大小,判断其是否适合印花工艺要求。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PVI值,印花所需PVI值的范围在0.20~0.40之间。
印花色浆助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的染料、2.5%的小苏打、1%的防染盐及18%的尿素,并采用相同的色浆制备方法。
测试方法:采用DV2-型旋转粘度仪器,7#转子,6r/min转速进行测试,其粘度大小为R1,采用7#转子,60r/min转速进行测试,其粘度为R2。用R2/R1所得的数值及为其PVI值,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流变性能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085682650000191
由表2的实验结果可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和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品的流变性,通过流变性的控制,实现成品满足各类印花工艺对增稠剂的要求。
实验例3-水分散性测定
以实验组和对比组为样品,测定样品对印花色浆的水分散性的影响。
测试方法:取相同重量样品加入相同的染料液中,采用相同的搅拌力度,使其开糊,检测其完全溶胀增稠剂后所需的时间。
时间越长,则其对水的分散性越差,越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要说明的是染液中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的染料、2.5%的小苏打、1%的防染盐及18的尿素。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水分散性实验结果
组号 耗用重量份 染料占比 搅拌速度 耗用时间min
实验组1 3.50% 96.50% 2000r/min 5分10秒
实验组2 3.50% 96.50% 2000r/min 6分00秒
实验组3 3.50% 96.50% 2000r/min 4分30秒
实验组4 3.50% 96.50% 2000r/min 4分50秒
实验组5 3.50% 96.50% 2000r/min 4分14秒
实验组6 3.50% 96.50% 2000r/min 3分35秒
对比组1 3.50% 96.50% 2000r/min 5分45秒
对比组2 3.50% 96.50% 2000r/min 6分30秒
油性增稠剂 3.50% 96.50% 2000r/min 5分30秒
天然糊料 3.50% 96.50% 2000r/min 10分30秒
由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和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成糊速度,成品中期含量越大,其水分散性越好。
试验例4-得色量测定
以实验组和对比组为样品,测定样品对印花色浆的得色量的影响。
测定方法:将样品制备成满足印制工艺所需的粘度的色浆后,通过HB-500型磁棒印花机进行印制同一张织物,再经过有效的固化水性等工艺制备成成品布样。通过得色仪器测试其KS值,数值越大,得色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印花色浆助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5%的染料蓝、2.5%的小苏打、1%的防染盐及18%的尿素,并采用相同的制备色浆的方法。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得色量实验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085682650000211
由表4的实验结果可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改性和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的引入可以改善色浆对织物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印制后织物的得色量。随着占比的增加得色量随之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不饱和酸性单体①220~280份、功能改性单体20~35份、阳离子单体1.5~10份、交联剂0.15~0.45份、分子量调节剂1.2~1.8份、烃类溶剂150~230份、表面活性剂20~30份、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8~15份、去离子水250~350份;
所述功能改性单体的制备方法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不饱和酸性单体②和去离子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反应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功能改性单体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去离子水共混,升温至60~70℃,再加入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继续升温至75℃,滴加第一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80±2℃,反应5~6h,得到中间体;向中间体中加入不饱和酸性单体②,维持反应温度为80℃,滴加第二催化剂,反应3~4h,即得到功能改性单体;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单体、去离子水、不饱和酸性单体的摩尔质量比为1:1.7~2.3:7~8: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质量比为1.2~1.5:0.5~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第一催化剂包括为浓硫酸、浓盐酸、对甲基苯磺酸、氯化亚砜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催化剂为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包括油酸、油酸甲酯、蓖麻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或γ-亚麻酸甲酯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包括APEG-580、APEG-700、APEG-800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不饱和酸性单体①包括丙烯酸类单体和丙烯酰胺类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包括丙烯酸、马来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至少一种,丙烯酰胺类单体包括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或丙烯酰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阳离子单体包括MAPTAC,DAPMAC,DMC铵盐、或N-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其特征在于,交联剂包括乙酰乙酸化丙烯酰胺、N,N-亚甲基丙烯酰胺、脂肪环氨基甲酸酯改性丙烯酸单体、或丁醚化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印花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制备功能改性单体;
步骤2
(1)按比例称取不饱和酸性单体①和去离子水加入中和器中;在搅拌状态下滴加中和液,采用pH仪器控制PH值在5.8~6.2,得到第一制备液;
(2)向(1)中第一制备液中依次加入功能改性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剂、分子量调节剂以及去离子水,继续搅拌使其溶解并均匀混合,得到第二制备液;
(3)向反应器中,加入烃类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C18不饱和脂肪酸或其甲酯并搅拌均匀,得到第三制备液;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配置成相应的水溶液;
(5)将(2)中的第二制备液缓慢加入(3)中的第三制备液中,搅拌处理,制备出油抱水的乳液;向乳液中加入(4)中氧化剂水溶液,并搅拌,得到第四制备液;
(6)取2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于另一反应釜中,升温后,加入20%重量份的(4)中还原剂水溶液,保温处理,结束后开始滴加余下80%重量份的(5)中的第四制备液和(4)中还原剂水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升温并保温处理,打入储化容器,即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聚丙烯酸盐的增稠剂中间体;
步骤3
取步骤2中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中间体,加入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得到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
步骤4
取步骤3中的粉末状聚丙烯酸盐增稠剂、与亲水胶体和防腐剂共混,得到粉末印花增稠剂,得到粉末印花增稠剂。
CN202110579937.9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185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9937.9A CN113185650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9937.9A CN113185650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5650A true CN113185650A (zh) 2021-07-30
CN113185650B CN113185650B (zh) 2022-09-06

Family

ID=76985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9937.9A Active CN113185650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565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9340A (ja) * 2003-11-07 2005-06-02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捺染加工用アクリル系共重合体水性組成物
CN101619543A (zh) * 2009-07-27 2010-01-06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5558A (zh) * 2012-06-08 2012-09-19 苏州大学 一种耐盐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66233A (zh) * 2012-07-31 2012-11-07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315237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Basf Se Associative Thickeners Based on Methacrylate
CN103554392A (zh) * 2013-11-04 2014-02-05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稠剂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20140110548A (ko) * 2013-03-08 2014-09-17 수산고분자 주식회사 천연 오일을 포함하는 증점제 조성물
CN104530326A (zh) * 2014-12-30 2015-04-22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印花增稠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增稠剂
WO2017102870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Lamberti Spa Thickening compositions for textile printing paste
CN110591018A (zh) * 2019-01-28 2019-12-20 四川益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型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缔合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138612A (zh) * 2020-01-10 2020-05-12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39340A (ja) * 2003-11-07 2005-06-02 Nippon Carbide Ind Co Inc 捺染加工用アクリル系共重合体水性組成物
CN101619543A (zh) * 2009-07-27 2010-01-06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120315237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Basf Se Associative Thickeners Based on Methacrylate
CN102675558A (zh) * 2012-06-08 2012-09-19 苏州大学 一种耐盐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66233A (zh) * 2012-07-31 2012-11-07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10548A (ko) * 2013-03-08 2014-09-17 수산고분자 주식회사 천연 오일을 포함하는 증점제 조성물
CN103554392A (zh) * 2013-11-04 2014-02-05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增稠剂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530326A (zh) * 2014-12-30 2015-04-22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印花增稠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增稠剂
WO2017102870A1 (en) * 2015-12-16 2017-06-22 Lamberti Spa Thickening compositions for textile printing paste
CN110591018A (zh) * 2019-01-28 2019-12-20 四川益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v型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缔合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138612A (zh) * 2020-01-10 2020-05-12 成都德美精英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NG ZG等: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quaternary copolymer retarder for cementing in a long sealing section with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YANG HE等: "Thermoresponsive behaviors of novel polyoxyethylene-functionalized acrylamide copolymers: Water solubility,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activity",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
李芳等: "丙烯酸系交联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及表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晨等: "含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缔合型乳液增稠剂的制备及表征", 《化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5650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1018B (zh) 一种v型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缔合乳液聚合印花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675558B (zh) 一种耐盐增稠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93516A (zh) 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
CN108034305B (zh) 一种氧化铁颜料色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4067A (zh) 一种新型分散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8612A (zh) 一种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650B (zh) 一种粉末印花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05056692A2 (en) Polymeric colored dispersants and colorant dispersions containing same
CN113355942B (zh) 一种纸张浆内着色用色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4347B (zh) 一种水性耐磨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3400A (zh) 纳米级水性窄分子量分布丙烯酸共聚酯的应用
CN115075025B (zh) 一种生物基印花胶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00367B (zh) 一种耐电解质乳化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37325A (zh) 一种环保型染整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02089B (zh) 一种水性笔墨水用的色浆
CN113416279B (zh) 一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CN111234610B (zh) 一种水性喷墨颜料色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06145A (zh) 一种涂层浆料及使用该涂层浆料对基布涂层染色的生产方法
CN111334096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包覆改性炭黑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4262413A (zh) 一种印染皂洗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720A (zh) 一种用于涂料印染粘合剂的改性明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57246A (zh) 一种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
WO2020151282A1 (zh) 一种纳米纤维素基笔芯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5050B (zh) 一种印花用梳型分散染料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22207B (zh) 一种纺织染料用光泽度的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